Ⅰ 杧果炭疽病有哪些发病条件
杧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要求高温(24~32℃)、高湿,特别是在嫩梢期,开花期至幼果期,如遇多雨重雾,则此病严重发生。不同品种,抗病性有所差异。一般秋杧品种感病性强,吕宋品种感病性较弱。目前推广的紫花杧品种,在个别年份,果实中度成熟期发病。
Ⅱ 胡麻炭疽病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胡麻炭疽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我国检疫对象之一。据1983年在坝上平原区调查,发病率普遍为22.4%,严重地块植株全部死光。胡麻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真菌。在气温25—30℃和空气相对温度80%以上的条件下,产生体积较大的孢子堆,迅速繁殖。
Ⅲ 炭疽病是咋样发生的
炭疽病由半知菌瓜刺盘孢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源,侵染植株后引起发病。病菌可在多种瓜类蔬菜上越冬,也可以种子带菌。播种带菌种子使瓜苗染病,发病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及浇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
Ⅳ 炭疽病是什么病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Bacillus authracis)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传染病,但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工作的人员。炭疽病以皮肤型多见,病症为身体外露部位出现小丘疹,继之形成水泡,破溃及坏死,最后形成黑色焦痂。同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并发脑脊髓膜炎及败血症,因此,如不及时治疗则有生命危险。有效的治疗是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预防更不可忽视,重要的是严格控制有病的牲畜及其产品,其次是有关的职业人员注射炭疽疫苗。
因为感染途径不同,临床上将炭疽分为三型:
1.皮肤炭疽 人类由于受伤的皮肤接触病畜死畜或含有芽孢的皮毛、土壤及一些皮革制口时可能发生皮肤炭疽,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传染本病。通常发生于面部、颈部、手部或肩部等露出部位。初起在病菌侵入处皮肤发生一个红色的小丘疹,丘疹很快变成水疱,疱内含有清亮的或带血的浆液。周围组织显著肿胀及浸润,不久,水疱化脓及自然破溃,流出浆液或脓液。病变中心发生坏死并结成坚硬的黑色干痂,在痂的四周皮肤发红肿胀,其上有小水疱和脓疱。患部附近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患者常有头痛、关节痛、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坏死的皮肤组织脱落后形成溃疡,终于发生瘢痕而愈。 少数严重的病人,局部红肿明显,形成大疱及严重坏死。病人往往发生持续性高热、恶心、呕吐和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在数日或数周以内,肺、肠、肝、脾及脑等内部器官可有转移的损害,导致病人迅速死亡。
2.肠炭疽 食入病畜、死畜的肉和喝了污染的水或病畜的奶可能发生肠炭疽。 较为少见,病人突然发生高热、后续性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有时发生肝脾肿大,腹膜炎,病人可因毒血症、败血症及衰竭,在短期内死亡。
3.肺炭疽 吸入带有芽孢的尘埃可能发生肺炭疽,其死亡率更高,发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血,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24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发生炭疽性脑膜炎。
治疗 病人卧床休息及隔离,注意多饮水。患部不可挤压,也不要切开引流或切除皮肤损害,以防病毒扩散而引起败血症。
青霉素为最有效的抗生素。磺胺药物也常常有效。对于皮肤炭疽,每日注射青霉素总量为100~200万单位。同时可加用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或新霉素。对于肺炭疽及肠炭疽,每日青霉素总量应在600万单位以上;对于炭疽性脑膜炎及败血症,每日青霉素总量要超过1,000单位。
皮肤炭疽的患部可外敷磺胺类软膏或白降汞软膏。1∶8000高锰酸钾稀溶液可以湿敷。发生面部的损害破坏其下组织影响容貌者,需作整形手术治疗。
Ⅳ 炭疽病是什么病
炭疽(anthrax)出自古希腊“anthrakos”一词。意思是煤炭。炭疽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因食草动物接触土生芽孢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人类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二发生感染。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炭疽呈全球分布,以温带、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发。目前人类炭疽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炭疽芽孢的毒力强、易获得、易保存、高潜能、可视性低、容易发送,曾被一些国家作为一种生物武器和恐怖行动。
Ⅵ 植物有炭疽病有哪些发病条件
炭疽菌以分生孢子盘在花卉病株上,或随病落叶进入土壤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病菌在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浇水溅射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入。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20~25℃,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能适应pH3~11,pH4~8时发病率最高。当花卉生长在湿度大不通风的环境中,或施用氮肥过多、或植株瘦弱抗病性下降,都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该病具潜伏侵染的特性,有时侵入后一直不发病,在环境条件适宜、植株衰弱时才显出症状。
Ⅶ 炭疽病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炭疽病炭疽杆菌所致。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
治疗:
1、对症治疗
对患者应严格隔离,对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于静脉内补液,出血严重者应适当输血。皮肤恶性水肿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短期静滴,但必须在青霉素的保护下采用。有DIC者,应及时应用肝素、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2、局部治疗
对皮肤局部病灶除取标本作诊断外,切忌挤压,也不宜切开引流,以防感染扩散而发生败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涤,敷以四环素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炭疽病
Ⅷ 炭疽病的病因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
3.易感者人群
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青壮年因职业(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
Ⅸ 桃炭疽病的为害症状及发病原因是什么
桃炭疽病是桃树的重要果实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会造成大量落果,尤其在幼果期,若温室内湿度大,则损失更重。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其次也能为害叶片和新梢。
幼果发病,初期果面产生浅褐色小圆斑,随着果实发育,病斑扩大呈红褐色并凹陷;后期温室内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小黑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并溢出红色黏液(内含分生孢子),最终病果脱落或变成僵果附着在树上。
幼果上的病斑也会经果柄扩展到结果枝上,直到使叶片发病,表现为萎蔫下垂,并纵向上卷呈筒状。
成熟果实在采收前若空气潮湿,则发病重,症状与幼果发病相似,只是果面病斑显著凹陷,其上产生的小黑粒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最终果实软腐脱落。
新梢发病,初期产生长椭圆形病斑,略凹陷,中间暗褐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环境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粒点。发病严重时。到当年秋天病枝即枯死,或有部分病枝要到第二年春天开花前后才枯死。
发病原因:桃炭疽病的病原菌是盘长孢菌。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枝或树上僵果内越冬。在花期,病枝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水滴飞溅传播到幼果、嫩叶和新梢上,开始初次侵染。幼果发病后,病斑上也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再次侵染源。温室内高湿是发病的重要因子。成熟期越早的果实发病越重。
Ⅹ 炭疽病有哪些特征
炭疽病多发生在仙客来叶片和花梗。叶片染病,病斑多发生在叶背,初为边缘不明显的圆形褐色病斑,病斑呈轮纹状向外扩展,边缘紫褐色,中央浅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状,后期病斑上会出现黑灰色粒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病部有灰色黏质物。花梗染病,产生类似的症状,发病重的常致叶片枯死。
炭疽病
病原:仙客来盘长孢。
致病原因:病菌在病株或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借浇水传播,引起发病,以后病害蔓延扩大,7~8月进入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1.发现感染此病的叶片、花梗应及时剪除并加以销毁。2.氮肥不宜过多,注意通风透光。3.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