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天气太热,肝火旺并且眼屎多,应该喝什么茶
夏季去肝火可以选择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在炎热的夏季,如果长期精神压力大;怒气伤肝,很容易生气的人也容易产生肝火;长期生活在湿热的地方,湿郁化火。有这三种情况都会产生肝火。再加之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心情容易烦躁,所以肝火旺盛是夏季常见的毛病。适量饮用一些去火的茶,可以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
夏季炎热,大家调节身心健康的同时,还是要注意适当饮用。在一些茶饮当中,会配上枸杞增加口味和功效,但是在本身眼屎多的情况下,就不适合再引用有枸杞的茶品了。同样的,如果肝火旺盛已经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身体出现不适,还是应该尽快就医,避免自己的误判,加重病情。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季~
2. 健康之路上讲的气血不足吃什么好
20160101健康之路:高思华讲吃什么补气养血
太子参
太子参有着非常高的药用价值,日常生活中适当的食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好能够有效补气养血。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
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西洋参
西洋参能够补气养阴、清火生津,能够有效缓解久咳、喘咳、咯血等症状,所以时常食用有利我们的身体健康。
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
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
白术对于由于水湿停滞所导致的痰饮、水肿现象,都有非常不错的缓解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经常食用,有利健康。
人参
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3. 16年3月29健康之路节目内容查看
2016年3月29日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王琦。主题是《国医大师解男题(四)》。主要介绍阳痿跟肝最为密切,哪种疾病可能引发阳痿,哪味中药材可缓解阳痿,疏肝益阳经验方,哪味药材可调节情志缓解阳痿等相关内
阳痿跟下面哪个选项最为密切?心?肝?肾?
正确答案是:阳痿跟肝最为密切。莫把阳痿当肾虚。血液的循环跟肝有关。阴茎里的海绵体如果没有供血就不能勃起。
哪种疾病可能引发阳痿?高血压?颈椎病?胃溃疡?
正确答案是:高血压可能引发阳痿。阳痿的病人中有90%的人都有血管病变,导致血液供不上去引发阳痿。
三高、高尿酸血症都会引起血管病变,睡眠障碍、打呼噜引起供血障碍、牙龈出血都可能导致阳痿。
中医认为疏肝理气活血可以治疗阳痿。
哪味中药材可缓解阳痿?川芎?柴胡?当归?
正确答案是:川芎可缓解阳痿。川芎舒筋活血可缓解阳痿。
疏肝益阳经验方:川芎10克、当归(具有活血养血的作用)15克、丁香(具有兴阳的作用)6克、蜈蚣(具有通达经络的作用)2条,将四味药煎汤服用,一般一个月起效。
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可导致阳痿。
哪味药材可调节情志缓解阳痿?玫瑰花?白蒺藜?百合?
正确答案是:白蒺藜可调节情志缓解阳痿。白蒺藜可以解郁通阳可缓解阳痿,一般是做成粉服用9克。中成药四逆散可用于治疗气郁型阳痿。
只有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才可吃壮阳药。淫羊藿可以提高性功能。专家推荐补肾助阳经验方:淫羊藿10克、锁阳10克、巴戟天10克、石斛10克。一般一个月有效。
4. 求中央十套健康之路干燥综合症的中药疗法
乾燥综合症治疗中药配方:这方子用的纯滋阴药,针对阴虚干燥证,症见大便秘结,口舌干燥,口渴等。
基本的用量如下:生地15克 南沙参15克 麦冬20克 石斛10克 山药20克 黄精10克 赤芍15克
应根据具体症状加以调整,如偏于肺阴虚者,南沙参、麦冬的用量可以加大。偏于胃阴虚者麦冬,山药可以适量大些,偏于肝肾阴虚者生地的量大些。
兼有阳虚体质者要结合具体的症状用药,脾阳虚者加干姜12克 炙甘草6克;肾阳虚者加桂枝15克 炮附子10克;心阳虚者加桂枝15克 炙甘草10克, 同时去掉赤芍。
5. 央视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能联系放浆细胞乳腺炎怎么治愈吗哪里可以治愈
央视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联系放浆细胞乳腺炎这个是可以治疗的,其实乳腺炎是非常好治疗的,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然后再加上针灸,再加上食疗是非常好的。
6. 昨天电视播的健康之路中的八珍糕怎么作的
八珍糕制作方法
八种成分组成:党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 这些成分大多是药食同源之品,它们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调理脾胃的神药,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来看一看,党参是补中益气的良药,常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本草从新》中说:“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意思就是,党参最大的作用是调补中气,一个人如果脾胃虚弱,就可以用党参来补。党参性平,它是这个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用以滋补脾际,但我们用的量不大,一般是三十克左右。儿童将党参换成太子参:补气,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白术是中医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能。白术的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术是守成有的高手。如果我们将党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成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后,白术就可以守住。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共同滋补脾阳,它们是这个方子里面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白术我一般也是用三十克。
茯苓是祛湿的药物,具有补脾的作用,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八珍糕里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这个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它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我们可以把脾气比作一个气球,如果气球下面吊着一桶水,这个气球就没有办法升空,如果我们把水给倒掉,那么,气球就会飞向天空。茯苓就是这样,它通过祛湿来提升脾阳。在这个八珍糕里面,茯苓作为一个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务是推动脾气向上走。我一般用到五十克左右。
薏苡仁是一种食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这味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那么,如何来用薏苡仁?我一般看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薏苡仁的量就用得多,会用到一百克左右;如果舌苔薄,用五十克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莲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作用;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一般我们在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一般这三味药的用量都是五十克。
最后是白扁豆,白扁豆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一般我们用它来治疗暑湿导致的腹泻。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时大便干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来收敛止泻了,我一般会去掉白扁豆,用杏仁五十克来替代,因为杏仁有开肺气通大肠的作用。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绝妙之处难以尽述。
八珍糕的做法是,先把这些药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然后和药末混合,按照我们前面写的药量,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别是二百克(婴儿可以将糯米改成藕粉),然后把这些米粉和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药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状,然后喝下去。现在还有八珍糕的成品,如果大家能够买到也是不错的。
7. 求央视4套播出的治疗胆囊的一个配方
方药:金钱草30克,鸡内金、香附、炒山楂、白芍各12克,郁金、川芎各10克,炒枳壳15克,酒军(即酒炒大黄)6克(后下),柴胡5克。
加减变化:内热毒盛者加蒲公英30~60克,黄芩12克;肝胆实热者加龙胆草、山栀各l0克;腹满脾虚者加川朴、砂仁各10克,炒白术15克;大便干燥者加芒硝(冲服)、枳实各10克;脾胃虚寒便溏者去酒军,加干姜10克,党参12克;血淤针刺痛感者加元胡15克,五灵脂12克,九香虫10克;口干渴者加天花粉、麦冬、石斛各l0克;湿偏盛者加车前子30克(包),苍术15克;正气虚者加太子参、潞党参各15克;血虚者加当归12克;肝胃不和,胃气上逆者加半夏、生姜各10克,柿蒂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重发热者每6小时服药1次,7天为1疗程,一般4~6疗程,少数病人用8疗程。恶心呕吐甚者先服生姜汤后,采用少量多次给药方法,待病情稍好转后改为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清热利胆,健脾利湿,理气通腑。主治急慢性胆囊炎。
8. 健康问题:关于胆的健康保养\胆病的种类及预防\胆息肉的相关知识等
前面大家说了很多了,也很全面.我不想单从胆病说起,因为胆病要从肝论治:
“胆病从肝论治”是中医药治疗胆道疾病的基本原则,内涵丰富,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广泛的临床基础。
1 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有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灵枢.本枢》称“胆者,中精之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谋虑后则必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可见肝与胆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现代解剖、生理学认为,胆囊借疏松结缔组织附着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其血管、神经均来源于肝脏的分枝;胆道系统由胆囊、肝外胆管、各级肝内胆管、肝脏毛细胆管组成;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而成;胆红素、胆汁酸等胆汁成分通过肝细胞进行代谢;肝与胆共同发源于前肠末端腹侧壁内胚层细胞增生而成的肝憩室。可见,肝与胆密不可分.
2 临床基础
2.1 胆病多由肝而生
肝之疏泄功能失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形成胆道疾病。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胆石即是一种由肝而生之病。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舒或郁怒日久,以致肝气郁结,胆腑气机不利;湿热内盛,蕴结肝胆,湿热与胆汁胶结;及痰浊瘀血内结于肝胆等均可致胆汁排泄不畅,凝结而为石。胆石病的成因现代医学虽未完全阐明,但肝脏是胆石病病理性胆汁发源地的观点已为大家所接受。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由于胆酸分泌减少,常有脾功能亢进致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产生增多,且结合胆红素载体蛋白减少及酶活性障碍不能酯化未结合胆红素,其胆囊因慢性水症水肿及收缩减弱,这些都有利于胆石的形成[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除肝细胞受损外,主要发生在汇管区的胆管,胆管上皮细胞内可见甲型肝炎病毒。
2.2 胆病易累及于肝
胆汁排泄不畅,会影响肝之疏泄,胆病常波及于肝。例如,急性胆道感染时受损最严重的器官便是肝脏,如果失治、误治可形成细菌性肝脓肿;胆石病迁延日久可致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胆道狭窄不解除终成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原发性胆管癌直接生于肝内而常归于“肝癌”之列。
2.3 胆病常有肝病征
肝病及胆,胆病及肝,肝胆病临床互见。但是,胆病常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同肝病相似。胆石病多表现为胁肋部疼痛,右上腹不适,食后饱胀、打呃嗳气、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进食油腻后症状加重,症属肝气郁结或肝阴不足。急性胆道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AST、ALT升高等肝功能损害,症属肝胆湿热。胆汁性肝硬化则可表现为腹大坚满,胁腹刺痛,脉络怒张,手掌赤痕,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症属肝脾血瘀,这些都说明胆病常表现为肝病的症状。
2.4 治胆必依赖于肝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与脾胃升降密切相关。《血证论》说,“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药食同性,药物发挥作用必依赖肝之正常疏泄,以维持脾胃的运化,否则,药物难以见效。现代研究表明,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发挥作用,最后需经肝脏之“解毒”以排出体外,治疗胆病的药物亦不例外,只有通过肝脏才能起作用。
2.5 胆病直接从肝治
由于肝与胆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着非常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因此,某些胆病可直接治肝。例如,肝内胆管结石可可行肝段或肝叶切除;硬化性胆管炎发展到严重阶段需进行肝移植。据报道,世界37个移植中心1469例肝移植病人主要为胆道疾病者占42.8%[4、5];胆汁性肝硬化须保肝治疗。
3 “胆病从肝论治”在治疗胆石病中的体现与应用
胆病从肝论治的具体方法很多,概而言之,大凡疏肝、清肝、软肝、温肝、柔肝、泻肝、补肝、平肝等一切治疗胆病的方法都可归于此范畴,在此不予赘述。我们研究中医药治疗胆石病多年,对其辨证规律略知一二,兹结合笔者临床与科研实际,介绍从肝治疗胆石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
3.1 胆石患者多肝阴虚
胆石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胁痛隐隐,头目眩晕,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尖红起刺,或有裂纹,舌苔光,脉细数,此证属肝阴不足。朱培庭等曾总结了274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辨证规律,发现属肝阴不足者有152例,占55.74%。而且,50岁以上年龄组中,肝阴不足型所占比例达72.73%[1]。究其因,大致有三:一是自然因素。《内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七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衰矣”。二是疾病发展导致。胆石病间歇期,邪浊留恋,易暗耗阴血。在急性发作期,邪从燥化,燥热伤阴,此所谓“久病必虚”、“阴精难成而易亏”之理。三是医者治疗使然。对于胆石病一般分为气郁、湿热、脓毒三型,施以大量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之品。然而,辛燥苦寒之品最易伤津耗血,劫伤肝阴而留肝阴不足之患。另有手术一法,更易直接损害肝脏的正常形态结构而致肝阴不足。据朱培庭等统计,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患者中,肝阴不足者占77.72%,足以说明手术可损伤肝阴。
3.2 养肝柔肝作为基础
既然胆石患者多表现为阴虚,治疗胆石病自然不能囿于“疏肝利胆”之陈规。朱培庭等独辟蹊径,倡“养肝柔肝”之法。肝阴不足,宜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之,可遣生地、杞子、首乌滋养肝阴。然有“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古训,故可于滋养肝阴方中加黄芪、太子参补气助阳,以促阴生。肝胆气郁型者,亦当注重养阴益气,是为“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脾”之理,体现了叶天士倡导的“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
3.3 肝为刚脏不可妄伐
胆石病病在胆而根在肝,胆病当从肝论治。然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从肝治胆切不可伐劫肝阴。一般认为,胆石病多属肝胆气郁,“疏肝解郁”法切中病机,柴胡、枳实、木香、陈皮、青皮为必用之品。我们认为,即使是“肝胆气郁”型胆石病,疏肝解郁之品仍当慎用,此类药物辛燥居多,易耗气伤阴,用之失度,于病无益,反而加害。柴胡性能升发,易于耗气而劫肝阴,临床基本不用;枳实味辛苦,能破气;木香辛温香燥,有伤阴之嫌,两者我们很少使用。陈皮、青皮辛温苦燥,性烈耗气,剂量宜小。如果患者有肝气郁滞之征时,我们多用玫瑰花、绿萼梅、香附等甘酸性平力缓之品。对于肝阴不足型者,即使有肝气郁结之症,我们也基本不用疏肝理气之品,以防劫阴之弊,而专遗养阴益气之药,如南北沙参、天花粉、天麦冬、石斛等。
3.4 从肝治胆正本清源
胆附于肝,有经脉互为络属,肝胆互为表里,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均十分密切。现代研究证实,肝脏产生病理性胆汁是胆石形成的基本要素,许多肝病患者易并发胆结石。治疗胆石病的关键不仅是清除胆石异物本身,而且要恢复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防止病理性胆汁的产生,只有正本清源,才有可能防止胆石的复发和再生,从根本上治愈胆石病。虽然胆石病的成因尚未完全阐明,病理性胆汁的产生机理、组成成分仍不甚明了,防止病理性胆汁的产生还有相当难度。但是,朱培庭等实验研究发现,由杞子、首乌、生地、白芍等组成的复方能降低结石模型的成石率,具有抗肝细胞变性、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6]。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胆结石病人服用中药大多病情稳定,部分病人结石减少,甚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此类中药能降低胆汁的成石性。用“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看,胆石病高危人群服用此类药物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