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栗斑腹鵐來了
近日,已經70多年在北京沒有「露面」記錄的栗斑腹鵐又重新回到了北京人的視野中,北京大學學生邢超在密雲水庫拍到了它的照片。實際上,這種有著平凡長相的鳥在全世界的數量已不足1000隻,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鳥類之一。
1941年曾在頤和園發現過其蹤跡
「鳥如其名」,栗斑腹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腹部明顯的栗色斑塊,因為數量稀少且近年來又迅速減少,201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瀕危鳥類。此外,它還是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收入的動物之一。
1941年春天,曾有觀鳥者在北京頤和園發現過它的蹤跡,此後到2015年,北京再沒有栗斑腹鵐的發現記錄。
密雲水庫或有10到15隻的小種群
北京大學學生邢超是此次發現栗斑腹鵐的人之一,其所在的一個高校志願者團體北京飛羽經常對各種鳥類觀測學習。因為興趣所在,成員們對鳥類都有基本的了解。
而發現栗斑腹鵐,源於在密雲水庫進行的一次例行的觀鳥活動。活動中,邢超和北京林業大學的黃木嬌發現一隻停在樹上的鳥看起來「有點兒不一樣」,憑借之前的了解,他們感覺可能是栗斑腹鵐,又因為無法確定,他們將拍的照片帶了回去。
英國著名觀鳥人Terry通過照片確定了這是栗斑腹鵐。之後,北京觀鳥會會員關翔宇又去了三四次密雲水庫,最少的一次發現了五六隻,最多一次發現了9隻。根據當地的觀察和近期記錄,此處可能有10到15隻左右的小種群。
變極度瀕危或與棲息地破壞有關
據介紹,因為物種珍稀,對栗斑腹鵐的研究成為了北京觀鳥會的一個項目。
「這類鳥近三四十年來數量下降明顯,從當地的常見鳥變成極度瀕危」,關翔宇告訴記者,為了弄清楚原因,2011年到2013年間,他參與了北京觀鳥會在內蒙古、吉林地區進行的栗斑腹鵐調查。
內蒙古通遼的一小片地區比較適合栗斑腹鵐生存,關翔宇調查發現,它的棲息環境主要是草叢和灌木叢,而數量減少可能與棲息地破壞有關。
小知識
栗斑腹鵐 通常被稱為紅肚麻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腹部中央有一塊明顯的心臟形栗色斑紋,而且體形較小,與麻雀有類似之處。
栗斑腹鵐原來分布在哈薩克南部地區和俄羅斯與朝鮮交界地帶,目前國外已經沒有觀測記錄。在我國,栗斑腹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北地區等。
冬季,這類鳥以草籽為食。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
分析
或因冬季覓食「做客」北京
長期從事鳥類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正旺告訴記者,栗斑腹鵐的棲息地在東北,主要是吉林、內蒙古東北部以及黑龍江的部分地區。世界范圍內,栗斑腹鵐還在俄羅斯出現過。在此之前,它的棲息地更為廣泛,遍布黑龍江的大部分地區,「數量減少的原因還不是特別清楚,但可能與棲息地的開墾、放牧有關。」
因為「長相平淡」、跟麻雀相差不多,栗斑腹鵐在以前受到了人們的「冷淡」對待,後來研究人員發現幾乎見不到這類鳥,於是又開展了調查研究。
這樣一種以中國東北「為家」的鳥為何出現在了北京?關翔宇表示,此前就有人冬天在華北地區見到過栗斑腹鵐,可能有部分個體到華北越冬,「冬天東北的積雪較厚,它們取食困難,南下遷徙到北京並不能說是意外。」
此外,隨著觀鳥愛好者的增加、觀鳥水平的提升,很多此前難以發現的罕見鳥也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張正旺則認為:「栗斑腹鵐來到北京還是非常偶然的,並不穩定。而且越冬期時它們會南遷,之前到過北戴河。但這是件好事,說明它的分布地區在擴大,而至於能否長期存留還要繼續觀測,要看周圍環境,有無它們需要的食物,同時人類的干預也不能多。」
❷ 石斛的生理特性
1、金釵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厘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餘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 2.5-3.5厘米,寬1-1.4厘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2.2-3.2厘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並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布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葯帽紫紅色,圓錐形,密布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花期4-5月。
2、鼓槌石斛:莖直立,肉質,紡錘形,長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節間,具多數圓鈍的條棱,干後金黃色,近頂端具2-5枚葉。葉革質,長圓形,長達19厘米,寬2-3.5厘米或更寬,先端急尖而鉤轉,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抱莖的鞘。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斜出或稍下垂,長達20厘米;花序軸粗壯,疏生多數花;花序柄基部具4-5枚鞘;花苞片小,膜質,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黃色,長達5厘米;花質地厚,金黃色,稍帶香氣;中萼片長圓形,長1.2-2厘米,中部寬5-9毫米,先端稍鈍,具7條脈;側萼片與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寬約4毫米;花瓣倒卵形,等長於中萼片,寬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圓形,具約10條脈;唇瓣的顏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腎狀圓形,長約2厘米,寬2.3厘米,先端淺2裂,基部兩側多少具紅色條紋,邊緣波狀,上面密被短絨毛;唇盤通常呈「∧」隆起,有時具「U」形的栗色斑塊;蕊柱長約5毫米;葯帽淡黃色,尖塔狀。花期3-5月。
3、流蘇石斛:莖粗壯,斜立或下垂,質地硬,圓柱形或有時基部上方稍呈紡錘形,長50-100厘米,粗8-12 (-20) 毫米,不分枝,具多數節,干後淡黃色或淡黃褐色,節間長3.5-4.8厘米,具多數縱槽。葉二列,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5.5厘米,寬2-3.6厘米,先端急尖,有時稍2裂,基部具緊抱於莖的革質鞘。總狀花序長5-15厘米,疏生6-12朵花;花序軸較細,多少彎曲;花序柄長2-4厘米,基部被數枚套疊的鞘;鞘膜質,筒狀,位於基部的最短,長約3毫米,頂端的最長,達1厘米;花苞片膜質,卵狀三角形,長3-5毫米,先端銳尖;花梗和子房淺綠色,長2.5-3厘米;花金黃色,質地薄,開展,稍具香氣;中萼片長圓形,長1.3-1.8厘米,寬6-8毫米,先端鈍,邊緣全緣,具5條脈;側萼片卵狀披針形,與中萼片等長而稍較狹,先端鈍,基部歪斜,全緣,具5條脈;萼囊近圓形,長約3毫米;花瓣長圓狀橢圓形,長1.2-1.9厘米,寬7-10毫米,先端鈍,邊緣微嚙蝕狀,具5條脈;唇瓣比萼片和花瓣的顏色深,近圓形,長15-20毫米,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並且收狹為長約3毫米的爪,邊緣具復流蘇,唇盤具1個新月形橫生的深紫色斑塊,上面密布短絨毛;蕊柱黃色,長約2毫米,具長約4毫米的蕊柱足;葯帽黃色,圓錐形,光滑,前端邊緣具細齒。花期4-6月。
❸ 鼓槌石斛的形態特徵
鼓槌石斛是草本植物。莖直立,肉質,紡錘形,長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節間,具多數圓鈍的條棱,干後金黃色,近頂端具2-5枚葉。葉革質,長圓形,長達19厘米,寬2-3.5厘米或更寬,先端急尖而鉤轉,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抱莖的鞘。
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斜出或稍下垂,長達20厘米;花序軸粗壯,疏生多數花;花序柄基部具4-5枚鞘;花苞片小,膜質,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黃色,長達5厘米;花質地厚,金黃色,稍帶香氣;中萼片長圓形,長1.2-2厘米,中部寬5-9毫米,先端稍鈍,具7條脈;側萼片與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寬約4毫米。
花瓣倒卵形,等長於中萼片,寬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圓形,具約10條脈;唇瓣的顏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腎狀圓形,長約2厘米,寬2.3厘米,先端淺2裂,基部兩側多少具紅色條紋,邊緣波狀,上面密被短絨毛;唇盤通常呈「∧」隆起,有時具「U」形的栗色斑塊;蕊柱長約5毫米;葯帽淡黃色,尖塔狀。花期3-5月。
❹ 窗子後面燈台樹上寄生的一種石斛,不知道具體名字,像鼓槌石斛,不能確定,求大神賜名。
【石豆蘭】
蘭科,多年生常綠匍匐小草本。氣生根須狀,白色。蒴果卵形。花期6~8月。
異名:石豆、岩豆(金華《常用中草葯單方驗
方選編》),石棗、石米、金棗(《陝西中草葯》),獨葉岩珠、鴨舌蘭、岩板楂、青龍珠、線岩珠(《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❺ 栗斑腹鵐的保護級別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列為稀有種。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EN)。
❻ 這是什麼植物有何特性
鼓槌石斛
別名:金弓石斛
科屬:蘭科石斛屬
花期:花期3~5月
莖直立,肉質,紡錘形,長6~30cm,中部粗1.5~5cm,具2~5節間,具多數圓鈍的條棱,干後金黃色,近頂端具2~5枚葉。葉革質,長圓形,長達19cm,寬2~3.5cm或更寬,先端急尖而鉤轉,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抱莖的鞘。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斜出或稍下垂,長達20cm;花序軸粗壯,疏生多數花;花序柄基部具4~5枚鞘;花苞片小,膜質,卵狀披針形,長2~3mm,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黃色,長達5cm;花質地厚,金黃色,稍帶香氣;中萼片長圓形,長1.2~2cm,中部寬5~9mm,先端稍鈍,具7條脈;側萼片與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寬約4mm;花瓣倒卵形,等長於中萼片,寬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圓形,具約10條脈;唇瓣的顏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腎狀圓形,長約2cm,寬2.3cm,先端淺2裂,基部兩側多少具紅色條紋,邊緣波狀,上面密被短絨毛;唇盤通常呈「八」隆起,有時具"U"形的栗色斑塊;蕊柱長約5mm;葯帽淡黃色,尖塔狀。
❼ 栗葉斑病大發生的條件是什麼
栗葉斑病僅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處下產生細褐色小斑點,後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褐色斑,病斑直徑數毫米,0.4~2厘米,外圍有暗褐色暈圈。發病後期,病斑中央產生黑色小粒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發病後期小顆粒點密集相連,呈同心輪狀。
栗葉斑病的病原菌為Pestalotia flagellata,屬半知菌亞門槲樹盤多毛孢真菌。分生孢子盤墊狀,初埋生在葉表皮下,後外露,大小為179.5~253.5微米×109.5~205.0微米。分生孢子梗圓錐形,不分枝,較短。分生孢子紡錘形,常有4個橫隔,中間3個細胞為褐色至暗褐色,兩端細胞無色,大小為20.0~27.5微米×7.5~10.0微米。孢子頂端有2~3根刺毛,另一端有尾狀刺毛一根,分別長18.0~23.5微米和9.5~15.0微米,均無色透明(圖3-38)。
圖3-38 板栗葉斑病
1.分生孢子盤 2.分生孢子栗葉斑病在我國遼寧、河南等地發生,為害板栗、槲樹葉片,嚴重時引起落葉,對苗木和幼樹為害較大。
病菌以分生孢子盤在落地病葉上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藉助風雨傳播,侵染幼葉和葉片。病害在多雨年份發生較重。秋季雨水多,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害嚴重。
防治方法:(1)加強栽培管理,降低地面濕度,改善栗園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樹體抗病能力。(2)清掃樹下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3)初見病斑時,往樹上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多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共噴2~3次。
❽ 野生鼓槌石斛冬季開花值錢嗎
鼓槌石斛,別名萬丈須。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生於海拔520~1620米,陽光充足的常綠闊葉林中樹幹上或疏林下岩石上。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莖莖直立,肉質,紡錘形,長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節間,具多數圓鈍的條棱,干後金黃色,近頂端具2~5枚葉。[1] 葉葉革質,長圓形,長達19厘米,寬2~3.5厘米或更寬,先端急尖而鉤轉,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抱莖的鞘[1] 。花鼓槌石斛(6張) 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斜出或稍下垂,長達20厘米;花序軸粗壯,疏生多數花;花序柄基部具4~5枚鞘;花苞片小,膜質,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黃色,長達5厘米;花質地厚,金黃色,稍帶香氣;中萼片長圓形,長1.2~2厘米,中部寬5~9毫米,先端稍鈍,具7條脈;側萼片與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寬約4毫米;花瓣倒卵形,等長於中萼片,寬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圓形,具約10條脈;唇瓣的顏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腎狀圓形,長約2厘米,寬2.3厘米,先端淺2裂,基部兩側多少具紅色條紋,邊緣波狀,上面密被短絨毛;唇盤通常呈「八」隆起,有時具"U"形的栗色斑塊;蕊柱長約5毫米;葯帽淡黃色,尖塔狀。[2] 花期花期3~5月。
❾ 鼓槌石斛幾月份開花
鼓槌石斛,別名萬丈須。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生於海拔520~1620米,陽光充足的常綠闊葉林中樹幹上或疏林下岩石上。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
莖
莖直立,肉質,紡錘形,長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節間,具多數圓鈍的條棱,干後金黃色,近頂端具2~5枚葉。[1]
葉
葉革質,長圓形,長達19厘米,寬2~3.5厘米或更寬,先端急尖而鉤轉,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抱莖的鞘[1] 。
花
鼓槌石斛(6張)
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斜出或稍下垂,長達20厘米;花序軸粗壯,疏生多數花;花序柄基部具4~5枚鞘;花苞片小,膜質,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黃色,長達5厘米;花質地厚,金黃色,稍帶香氣;中萼片長圓形,長1.2~2厘米,中部寬5~9毫米,先端稍鈍,具7條脈;側萼片與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寬約4毫米;花瓣倒卵形,等長於中萼片,寬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圓形,具約10條脈;唇瓣的顏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腎狀圓形,長約2厘米,寬2.3厘米,先端淺2裂,基部兩側多少具紅色條紋,邊緣波狀,上面密被短絨毛;唇盤通常呈「八」隆起,有時具"U"形的栗色斑塊;蕊柱長約5毫米;葯帽淡黃色,尖塔狀。[2]
花期
花期3~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