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商品洋蘭生產的發展歷程有什麼特點
我國商品洋蘭生產經歷了技術儲備期,開始生產期和自主生產期三個階段。技術儲備期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時期,當時在我國尚未有商品洋蘭的生產。作為起步階段,一切都要向有商品洋蘭生產的國家吸取和學習有關技術、知識和經驗,多次派遣有關技術人員到洋蘭生產大國泰國、新加坡、美國、荷蘭、日本、韓國考察和學習,以吸取這些國家涉及商品洋蘭栽培、銷售和出口等相關技術,並且引入了一些商品洋蘭品種的種苗,嘗試在國內繁殖和栽培。與此同時,我國農業部為了加快商品洋蘭生產的步伐,特地以中外合資的形式,邀請日本有關公司共同組建了一個主要以生產蝴蝶蘭組培苗和成品植株的華樂洋蘭公司。一些科研機構也相繼成立了以洋蘭生產為主攻目標的科研項目,並取得了諸多的成果。更有一些地區投巨資引入國外大型玻璃自控溫室,嘗試大規模生產商品洋蘭供出口,按泰國的經驗大規模栽植秋石斛和文心蘭的切花,但苦於國內當時切花市場有限,以及產出的洋蘭切花質量較差和成本較高等不利因素,產品除少量供應國內和港澳市場外,入不敷出,最後慘淡收場,成為當時由於條件不具備而盲目突擊上馬進行切花洋蘭生產的失敗教訓。
20世紀90年代成為我國商品洋蘭生產的開始期,當時正值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時期,洋蘭的社會消費以及技術資源已初具商品洋蘭的生產條件,導致了國內規模較大的洋蘭公司和規模較小的生產場紛紛建立。最早是於1991年建成的北京燕郊洋蘭公司,該公司由當時國家的鋼鐵部與國家科委共同投資建立,由蘭州洋蘭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也以失敗告終。到了90年代中期,日本獨資在雲南昆明建立了大型的慶成洋蘭公司,主要生產蝴蝶蘭盆花,大部分返銷日本。同期,國家科委與雲南省政府合作共組了一個京正洋蘭公司,地點也在昆明,產品和規模與慶成洋蘭公司不相上下。到了90年代後期,我國台灣的許多洋蘭公司看到了祖國大陸洋蘭生產的無限商機,紛紛在國內的廣東、雲南、福建、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蝴蝶蘭生產場,利用溫室栽培生產蝴蝶蘭盆花。與此同時在我國的熱帶地區,如海南的三亞和雲南的西雙版納,按泰國的生產模式,建立了多個以生產秋石斛和文心蘭切花的大田種植場,生產價低質優的秋石斛和文心蘭切花供應國內花卉市場,並取得了較佳的業績。
到了新世紀,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後,洋蘭的商品化生產已成為國內花卉生產的主要項目,隨著國內對洋蘭的需求的激增,尤其是春節年宵花市的主角蝴蝶蘭盆花作為暢銷品種,使國內的蝴蝶蘭盆花生產場遍地開花,幾乎在主要的大城市均開設有蝴蝶蘭栽植溫室,使國內蝴蝶蘭盆花的產量大增,其售價從以前的80~100元一盆下降到20~30元一盆,成為了大眾都消費得起的商品洋蘭。除了蝴蝶蘭盆花外,也有一些洋蘭生產場生產大花蕙蘭、兜蘭、文心蘭、春石斛、卡特蘭等商品盆花,周年供應國內的花卉市場和年宵花市,成為暢銷的花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