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肝腎陰虛可吃薯愈丸嗎
肝腎陰虛可吃薯愈丸嗎,治療肝腎陰虛的葯是六味地黃丸,補陰虛第一方,你可以試試
夏季進補應遵循如下原則:宜清淡可口,避免用粘膩得胃難以消化的進補品;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宜清心消暑解毒,避免暑毒;宜清熱利濕、生津止渴,以平衡體液的消耗;出汗過多,氣津兩虛者,最宜服用西洋參,其養氣養陰效果最佳。
食補宜選:蓮子、蠶蟲、青蛙、蕎麥、綠豆、白扁豆、荔枝、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鵪鶉肉、鯉魚、烏龜、甲魚、龍眼肉、蜂乳、蜂蜜、鴨肉、牛奶、豆腐漿、甘蔗、梨等。
葯補宜選:西洋參、太子參、黃芪、茯苓、石斛、地骨皮、黃精等。補益中成葯有參苓白術散、復方蜂乳、參杞沖劑、人參銀耳晶、雙寶素、青春寶、薯蕷丸、人參養榮丸等。
此外,還可適時選用有關粥補、酒補和葯膳。
⑶ 麵食——______都是大熱之物,不能多吃,對嗎
夏季氣候炎熱,人在高溫環境中生活和工作,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消化、神經、循環、內分泌和泌尿系統都會發生顯著變化,導致人體代謝增強,營養素消耗增加。出汗增多,導致許多營養素從汗液流失。另外,在夏季人的食慾普遍降低,消化吸收不良又會限制營養素的正常攝入。這些都可能導致人體營養素代謝紊亂,甚至引起相應的營養缺乏症或其他病症。蛋白質
因為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了負氮平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應達100克左右,其中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佳,還須注重補充賴氨酸。
維生素
因為高溫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維生素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所以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乃至維生素A、維生素E 等,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都有一定作用。因此,在夏季,可多吃些新鮮蔬菜和夏熟水果,如番茄、西瓜、甜瓜、桃、李、楊梅等,這些都富含維生素C 。另外,還需多吃些含 B族維生素的糧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和蛋類食品,亦可適當口服些酵母片。
水和無機鹽
當人體體溫過高而大量出汗時,不但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而缺鈉可引起嚴重缺水,所以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最好是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這樣可使排汗減慢,減少水分蒸發量。鈉的補充要視出汗多少而定,一般普通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5~6克食鹽就可以了。勞動量大、出汗多的人,則需要另從飲料中補充,但飲料中氯化鈉濃度不宜超過0.2%。鉀鹽的補充為每日50毫克鉀片當量,也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汗液中除含鈉、鉀外,還含有鈣、鎂、鐵、銅、鋅、硫、磷、錳、鉻等,若不及時補充,同樣能引起機體水鹽代謝和酸鹼平衡的紊亂,影響耐熱能力,容易中暑。所以,夏天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
夏季飲食營養與人體健康
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熱能消耗大。人們一般食慾不振,消化力不強,不願吃高熱量肥膩之物。
在夏季,如果不注意飲食營養的話,就會出現頭昏腦脹、四肢無力、浮腫氣虛等營養不良症狀,使體質迅速下降。所以,在飲食調配上,應少吃些肉類,多食一些新鮮蔬菜、瓜果、豆製品、綠豆、芝麻醬、涼拌菜、鹹蛋等涼爽清淡之物。在調味方面,可適當加些蒜和芥末,以起到殺菌、清暑和增進食慾的作用。另外,也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引起食慾,使身體得到全面的營養。具體應如下調理:
多吃苦味食物
《呂氏春秋·本味論》曾指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平衡則無疾患。由於人們在飲食上嗜肥甘辛辣而惡苦味,往往導致人體陽有餘而陰不足,所以一年四季均應適當進食苦味食品,夏季尤其應多吃一些。苦味食品所含的生物鹼類物質具有消炎退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夏季適當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不僅可清心除煩、醒腦提神、消炎祛暑,而且能增進食慾、健脾利胃。
製作菜餚常加醋
夏天人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C,如果在烹調時放點醋,不僅味鮮可口,且有保護維生素C 的功效。此外,炎夏之季家家喜食涼拌菜、涼拌面,如果在吃菜和面時放點醋,可使人食慾大增,有助於消化,並起到殺菌、解毒和預防腸道傳染病的作用。
多吃粥、湯
夏季飲食一般以溫為宜,早、晚餐喝點粥是大有好處的。很多粥都屬涼血清暑之物,食後既能生津止渴、清熱祛暑、涼血,又能補養身體。銀耳粥能生津潤燥、滋陰養肺,有助於治療高血壓和慢性支氣管炎;黃芪粥可治水腫;豆漿粥和皮蛋淡菜粥可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蠶豆粥能輔助治療水腫和慢性腎炎;荷葉粥能解暑熱、止渴解毒、清胃潤腸,可治嗓子痛;蓮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氣強志,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過多等均有一定的療效;赤豆粥有補腎、消水腫、治腳氣的功能,腎功能較差的人多食為好;百合粥能養心安神,潤肺止咳,最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有利水消腫、止渴生津的功能,並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另外,多食點營養湯、涼拌食品、糟鹵肉、清燉肉湯(雞、鴨、鵝)、醋溜、醋漬泡菜等,既開胃又可補充營養。
天熱常飲保健茶
盛夏酷暑,人們在工作之餘,如果能喝上一杯甘涼可口的保健茶,頓時會覺得心曠神怡、渾身涼爽、暑熱即消。常飲的保健茶很多,其中以鹽茶、菊花茶最常用。
鹽茶:食鹽6克、茶葉5克,加開水500毫升沖泡,涼後飲之,有祛熱解暑、補液止渴的作用。
菊花茶:白菊花5克,用500毫升開水沖泡,涼後飲用,可清熱解毒。但須忌飢餓時和睡前飲茶及飲之過量,更忌飲隔夜茶。
多食蔬菜
夏季蔬菜種類多,不僅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大多有清涼祛暑的作用,所以應該多吃一些。以冬瓜而言,其味甘淡而涼,有清熱解毒、利水化痰、消暑解渴之功效。冬瓜無論是炒菜、做湯或做餡,都十分清淡,味美適口。其他如番茄、絲瓜、南瓜、黃瓜、西瓜等,都可多食。此外,在食用蔬菜瓜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凈。因為瓜果在收獲、運輸和貯存過程中常會遭受各種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蟲卵的污染。因此,在吃瓜果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然後再用開水燙一燙,以殺滅病菌或蟲卵,防止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飲食要清淡
宜少吃油膩食物,夏季的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產生一種抑制自身蠕動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這樣就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而且由於夏季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消化液分泌大為減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冷凍食品等因素,胃腸消化功能減弱,如果再進食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根據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於消化的食物。
要少吃糖
多吃糖是發生癤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升高有利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菌的生長繁殖,易誘發痱子、癤瘡、痛腫等皮膚炎性病症。不少糖尿病人常並發皮膚癤腫,正是由於體內糖代謝失調、血糖長期過高所致。另外,糖在體內分解時會產生多量的丙酮酸、乳酶等代謝產物,使血液從正常的弱鹼性變為酸性,形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孳生在皮膚上的各種致病菌便可能乘虛而入,引起癤瘡等皮膚疾病。
要吃些消暑食品
以減少體內積熱,像西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開胃,是夏季防暑佳品。
夏季與進補
醫學常說「補在三伏」,「三伏」為一年炎熱最甚之時,酷熱灼身。
人們一般認為,冬季需要進補,夏日卻無關緊要。其實,人們在夏季的營養需要並不比冬天少,因為夏季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季節,也是營養消耗量最大的季節,原因是人們出汗時,會損耗掉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人體氣隨津脫,導致氣津兩虛,表現為身汗怯冷、疲乏懶言、食慾不佳、大便稀薄、舌淡脈弱、陰血虧虛,還可見五心煩熱、心悸不眠、頭暈目眩和脈細苔少等。這些情況都需要及時進補。所以,夏季也要進補。夏天的飯菜,要營養豐富、花樣繁多。吃補品要以清淡、平補為主,經常吃些雞肉、鴨肉、瘦豬肉、黃豆及其製品和各類瓜果。
夏季進補原則
夏季進補應根據氣候特點選擇適合的補品。
夏季進補應遵循如下原則:宜清淡可口,避免食用黏膩等胃難消化的進補品;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宜清心消暑解毒,避免暑毒;宜清熱利濕、生津止渴,以平衡體液的消耗,出汗過多、氣津兩虛者,最宜服用西洋參,其養陰效果最佳;陰血虛者,還必須選用滋陰補血之品,如當歸、石斛、熟地等。
◎ 食補佳品
蓮子、蠶蛹、青蛙、蕎麥、綠豆、白扁豆、荔枝、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鵪鶉肉、鯉魚、烏龜、甲魚、龍眼肉、蜂蜜、鴨肉、牛奶、豆奶、豆漿、甘蔗、梨等。
◎ 葯補佳品
西洋參、太子參、黃芪、茯苓、石斛、地骨皮、黃精等。補益中成葯有參苓白術散、復方蜂乳、參杞沖劑、人參銀耳晶、雙寶素、青春寶、薯蕷丸、人參養榮丸等。
◎ 粥補佳品
① 決明粥:決明子12克、白菊花9克煎汁、去渣與粳米100克煮成粥。適用於目赤腫痛、頭昏、頭痛、高血壓、高血脂、便秘等症。
② 荷葉粥:鮮荷葉煎汁過濾後,加入粳米煮成粥。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之功效,適用於夏季暑熱、頭昏腦脹、胸悶、赤尿等症,對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等有一定功效。
③ 綠豆粥:將綠豆煮得稍爛時,再與粳米同煮成粥。可清熱解毒、清暑生津,有預防中暑、解熱止渴的作用。
④ 薏米粥:用薏仁米30克、粳米100克煮粥。有健脾益胃、滲濕利尿、補肺清熱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下肢浮腫等症。
⑤ 馬齒莧粥:取鮮馬齒莧50克,洗凈切碎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能清熱解毒,可治療癤腫、癤疾等症。
夏季疾病的飲食預防
夏季人體常有消化力減弱和食慾不振的現象,故應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豆製品、新鮮魚類、蔬菜、水果等。補充水分和鹽分時不可過多,以免增加心臟和消化系統的負擔。適量飲些可解暑熱,且有爽身提神功效的綠豆湯、菊花茶等,對身體大有好處。此時多喝冬瓜湯(加少許鹽),對老年人有預防中暑的作用。
如有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現象,可用鮮白扁豆100克,煮粥食用。喝西瓜汁,可治療中暑發熱、腎炎水腫。如果每天早上吃一、兩個番茄,也會降低血壓,並可治療眼底出血。
夏季飲食禁忌
在夏季,雖然冰甜涼爽的東西既好吃,又能解渴祛暑,但是切不可吃太多,否則,近則立即誘發腸胃痙攣,引起腹痛、腹瀉,遠則可潛伏到秋季而導致病。還應該注意大汗之後不要過量飲用冷飲,因為冷飲飲用太多,不僅不能盡快地補充和調節體內鹽類和水分的丟失,反而沖淡了胃液,降低胃液的殺菌力,致使微生物通過胃腸道引起胃炎、腸炎、痢疾等疾病。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制。例如冠心病、哮喘、慢潰瘍、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多飲用酸味的冷飲;糖尿病患者,在自製冷飲中,應少加或不加糖,否則飲後會感到口中甜膩或胃部不適。
不可多吃冷肥之物,否則可能會導致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和使心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加重,對有血管疾病的人很不利。因此,不宜太多吃過冷食物,慎食涼性食物,尤其是對炎病初愈者、孕產婦、嬰幼兒、年老體弱之人,應忌食冷肥食物。
夏季月份飲食禁忌
在夏季,根據各月氣候條件和人體生理特點,要注意對食物的選取,不能吃的食物就不要吃。
① 農歷四月
⊙ 勿食芫荽(即香菜),傷人神。芫荽辛溫香竄,其性散、耗氣傷神。另外,四月時,有狐臭之人切勿食芫荽,因為芫荽含揮發物質,其氣辛烈,食後能加重狐臭。
⊙ 勿食抱雞肉。「抱雞」指發情中的老母雞,其肉富含雌性激素和其他有毒物質,食之會令人作癰或漏、男女虛冷,對人體不利,因而不宜食用。
② 農歷五月
⊙ 勿多食韭菜。五月初夏,天氣漸熱,韭菜辛溫,多食會令人乏力。
⊙ 不要吃鹿肉,會傷人神。因為五月天氣熱,而鹿肉甘溫、性暖,在熱天如多吃發熱之物,會使陽盛血熱、陰陽失衡,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如肝陽上亢、心火積盛。平時有血熱及陰虛陽亢者,在五月尤其忌食鹿肉。
⊙ 五月至十月期間,勿食貝類。因為在此期間,某些海域中膝勾藻大量繁殖,膝勾藻系有毒藻,含石房蛤毒素,此時的貝類攝食青藻,形成毒貝,人食此貝肉之後,毒素會迅速釋放出來,使人中毒。石房蛤毒素系神經毒,中毒嚴重者常在2~12小時內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五月天氣溫暖,人應該趁此時節養陽以療病,尤其平素陽虛之人,可多食溫暖腸胃之物,不宜多食寒涼之物,以增疫病。
③ 農歷六月
農歷六月最好不要吃羊肉,以免傷人神氣。農歷六月天氣火熱,人體陽氣亦盛,而羊肉甘苦大熱,是冬令佳品,在夏季不宜食用。
⑷ 怎樣更好的治療盜汗症狀
氣虛、陰虛都會引起盜汗,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判定是哪一種,再確定調養和治療方案。
氣虛體質 機體、臟腑功能低下,機體運轉力量不足
症狀 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氣短懶言、咳喘無力,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稀等。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所致。形體消瘦或偏胖。若患病則諸症加重。唇色差,毛發色澤差,便秘不結,便後仍覺不盡,
易感疾患 鼻咽癌,感冒、且難以痊癒,胃下垂。易患感冒,內臟下垂、虛勞,病後抗病能力弱,不容易康復,營養不良,神經性尿頻,肌無力,流產
飲食適宜 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葯、秈米、莜麥、馬鈴薯、大棗、胡蘿卜、香菇、豆腐、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狗肉、青魚、鰱魚、豬肉、大豆、白扁豆、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黃豆、泥鰍、香菇、桂圓、蜂蜜。
飲食不宜 盡量不要常吃冰冷寒涼或未熟食品,如西瓜、香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楊桃、柿子、香蕉、芒果、桑椹、奇異果、黃瓜、苦瓜、空心菜、筊白筍、豆芽、紫菜、海帶、西洋菜、豆豉、荸薺、白砂糖、蛤蠣、蚌類,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山楂、佛手柑、檳榔、大蒜、苤藍、蘿卜纓、芫荽(香菜)、蕪菁(大頭菜)、胡椒、蓽撥、中指、紫蘇葉、薄荷、荷葉;少食:蕎麥、柚子、柑、橙子、荸薺、生蘿卜、地骷髏、芥菜、薤白、君達菜、砂仁、菊花、茶煙酒。
養生適宜 補氣養氣,因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腎皆當溫補。氣功鍛煉。若氣虛甚,當選用「人參蓮肉湯」補養。氣虛體質的人適合散步、慢跑及舞蹈等運動;運動量以開始運動時較小,以後逐漸加大為目標。也適宜練八段錦、五禽戲、養生太極拳等中醫養生功。
養生不宜 多言
葯物治療 常服金匱薯蕷丸。脾氣虛,宜選四君子湯(人參、炙甘草、 茯苓、白術),或參苓白術散(人參、茯苓、白術(炒)、山葯、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肺氣虛,宜選補肺湯;腎氣虛,多服腎氣丸。人參、黃芪、西洋參、太子參、黨參、茯苓、白術、山葯、炙甘草、靈芝、五味子、大棗等。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治療反復感冒)
人群分布 西部、可能是高海拔、低氣壓;東部地區,東北冬季長、氣溫低有關。沒有工作的人、學生和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
陰虛體質 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陰虛內熱,機體水液不足,降溫不良。多由熱病之後或雜病日久傷耗陰液,或因五志過極房事不節過服溫燥之品等使陰液暗耗而成陰液虧少。氣陰虧虛證、陰血虧虛證、陰陽兩虛證、陰虛陽亢證、陰精虧虛證、陰津(液)虧虛證、陰虛內燥證等
症狀 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症更加明顯,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腎陰虛);或脅痛、視物昏花(肝陰虛)。此種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熱,口咽乾燥,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外向好動,性情急躁。
易感疾患 易患咳嗽、乾燥綜合征、甲亢,系統性紅斑狼瘡,肺結核、腸結核、骨結核、淋巴結核,失眠,長期情緒壓抑間夾瘀血傾向的易患腫瘤,高血脂、高血壓病,血液黏稠,糖尿病初期一般都是以陰虛為主,月經提前,月經周期短,血枯經閉,復發性口瘡,慢性咽炎,三叉神經痛,便秘,支氣管哮喘,
飲食適宜 補陰清熱,滋養肝腎,關鍵在補陰;以滋養肝腎二臟為要。應保陰潛陽,宜清淡,可多吃些芝麻、蜂蜜、乳品、甘蔗、魚類、糯米、綠豆、豆腐、桃子、蔬菜、水果、烏賊、龜、鱉、海參、鮑魚、螃蟹、牛奶、牡蠣、蛤蜊、海蜇、鴨肉、豬皮,冬瓜、百合、瘦豬肉、銀耳、懷牛膝湯、肘、乳鴿、何首烏
飲食不宜 遠肥膩厚味、燥烈之品;羊肉、狗肉、葵花子、蔥、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應少吃。榴槤
養生適宜 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中小強度、間斷性的身體鍛煉,及時補充水分。中午要保證午休
養生不宜 克制情緒,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練書法、下棋,旅遊山水、陶冶情操。多聽抒情的音樂。節制性慾。避免熬夜、劇烈運動和高溫酷暑,不宜桑拿。
葯物治療 肺陰虛者,宜服百合固金湯;心陰虛者,宜服天王補心丸;腎陰虛者宜服六味地黃丸;肝陰虛者,宜服一貫煎;其他滋陰生津中葯:麥門冬、天門冬、石斛、沙參、玉竹、黃精、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玄參、桑椹、決明子、銀耳、蜂王漿
人群分布 在多風、乾燥、強紫外線輻射的西部地區。多見於學生及年輕人,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物或嗜好煙酒以及生活壓力大。
⑸ 虛勞形成分那些類型如何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
(1)首辨氣血陰陽的虧虛:氣虛者多以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活動時諸證加劇為主。血虛證則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色、眼瞼、爪甲淡白,手足發麻,皮膚干澀,婦女經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則閉經為主。陽虛證則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氣短自汗,大便溏薄為主。小便清長或尿少身腫,或脘腹冷痛喜按;舌淡胖嫩,舌苔白滑,脈沉遲無力。陰虛證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兩顴潮紅,口乾咽燥,形體消瘦,小便短赤,大便於結,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為主。
(2)次辨臟腑氣血陰陽虧虛:肺氣虛以短氣自汗,聲音低怯,時寒時熱,平素易於感冒為主。脾氣虛以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為要。心血虛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或結代為主。
肝血虛以頭暈,目眩,脅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或驚惕肉瞤,婦女月經不調甚則經閉,面色不華為要。肺陰虛以乾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熱,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津為主。心陰虛以心悸,失眠,煩躁,潮熱,盜汗,或口舌生瘡,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為主。脾胃陰虛以口乾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干嘔、呃逆,面色潮紅,舌干,苔少或無苔為主。肝陰虛以頭痛,眩暈,耳鳴,視物不清,目干畏光,急躁易怒,肢體麻木,面色潮紅,舌干紅為要。腎陰虛以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乾,顴紅,咽痛,舌紅,少津為要。心陽虛以心悸,自汗,神倦嗜卧,胸中憋悶,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為主。脾陽虛以面色萎黃,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腹痛腸鳴為主。腎陽虛以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面色白光自,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為主。
2.分證論治治療原則總以補益為主,正如《素問·三部九候論篇》說:「虛則補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還具體指出:「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分別採用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的治療方法。兼結合五臟病位採用針對性治法。
此外,由於脾為後天之本,是水谷、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補益脾腎在虛勞的治療中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1)氣虛
①肺氣虛
主證:短氣自汗,聲音低怯,時寒時熱,平素易於感冒,面白;舌質淡,脈弱。
治法:補益肺氣。
方葯:補肺湯加減。人參12g,黃芪15g,熟地黃9g,五味子10g,桑白皮9g,紫菀9g,牡蠣9g,地骨皮12g,秦艽9g。
②脾氣虛
主證: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治法:健脾益氣。
方葯:加味四君子湯加減。人參12g,黃芪15g,白術10g,甘草6g,茯苓12g,扁豆10g,陳皮9g,半夏9g,神曲12g,麥牙12g,肉桂9g。
若脾氣虧虛而主要以中氣不足,氣虛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中氣,升舉陽氣。心氣虛見有心悸、氣短、自汗、面白,神疲,脈微者,可用六君子湯加玉竹、五味子、黃精等益氣養血。
(2)血虛
①心血虛
主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或結代。
治法:養血安神。
方葯:養心湯加減。人參15g,黃芪15g,茯苓12g,甘草6g,川芎9g,當歸12g,五味子9g,柏子仁12g,遠志9g,半夏曲12g,肉桂10g。
②肝血虛
主證:頭暈,目眩,脅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或驚惕肉瞤,婦女月經不調甚則經閉,面色不華;舌質淡,脈弦細或細澀。
治法:補血養肝。
方葯:四物湯加減。當歸12g,川芎9g,白芍12g,熟地黃10g,制何首烏15g,雞血藤15g,枸杞子10g,柴胡9g,鬱金9g,決明子12g。
血虛之中,以心、脾、肝血虛較多見。脾血虛常與心血虛同時並見。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又由於血為氣母,故血虛均有不同程度的氣虛證候,而且在中醫的臨床實踐中,認為補血不宜單用血葯,當配伍氣葯,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
(3)陰虛
①肺陰虛
主證:乾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熱,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潤肺。
方葯: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10g,玉竹10g,麥冬10g,天花粉9g,桑葉12g,甘草6g,百部9g,鮮茅根30g,地骨皮12g,銀柴胡12g。
②心陰虛
主證:心悸,失眠,煩躁,潮熱,盜汗,或口舌生瘡,面色潮紅;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陰養心。
方葯: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黃9g,麥冬10g,天冬10g,玄參9g,人參12g,五味子9g,當歸12g,茯苓12g,丹參9g,棗仁12g,柏子仁12g,黃連6g,竹葉12g。
③脾胃陰虛
主證:口於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干嘔、呃逆,面色潮紅,舌干,苔少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和胃。
方葯:益胃湯加減。麥冬10g,生地黃10g,玉竹12g,沙參12g,冰糖6g,石斛15g,天花粉10g,麥芽12g,扁豆9g。
④肝陰虛
主證:頭痛,眩暈,耳鳴,視物不清,目干畏光,急躁易怒,或肢體麻木,面色潮紅;舌干紅,脈弦細數。
治法:滋養肝陰。
方葯:補肝湯加減。當歸12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黃9g,木瓜10g,甘草6g,麥冬12g,棗仁12g,石決明15g,鉤藤12g,枸杞子10g,黃芩12g。
⑤腎陰虛
主證:腰酸,遺精,兩足痿弱,眩暈耳鳴,甚則耳聾,口乾,顴紅,咽痛;舌紅,少津,脈沉細。
治法:滋補腎陰。
方葯:左歸丸加減。熟地黃10g,山葯12g,龜板膠12g(另包烊化),枸杞子12g,牛膝9g,鹿角膠9g(另包烊化),山茱萸9g,菟絲子9g,知母9g,黃柏9g,地骨皮9g,芡實12g,蓮須12g。
(4)陽虛
①心陽虛
主證:心悸,自汗,神倦嗜卧,胸中憋悶,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或紫黯,脈細弱或沉遲。
治法:益氣溫陽。
方葯:拯陽理勞湯加減。人參15g,黃芪15g,五味子12g,甘草6g,生薑6g,肉桂9g,陳皮9g,當歸12g,白術12g,大棗9g,丹參10g,鬱金9g,三七9g。
②脾陽虛
主證:面色萎黃,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腹痛腸雞;舌質淡,苔白,脈弱。
治法:溫中健脾。
方葯:附子理中湯加減。人參12g,白術12g,甘草6g,乾薑6g,附子9g(先煎),高良姜9g,吳茱萸6g,砂仁9g,陳皮9g。
③腎陽虛
主證: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胱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補腎陽,兼養精血。
方葯:右歸丸加減。附子9g(先煎),肉桂9g,熟地黃12g,山葯15g,枸杞子15g,當歸12g,杜仲10g,菟絲子9g,鹿角膠9g(另包烊化),山茱萸10g。
將虛勞歸納為氣、血、陰、陽虧虛四類,便於辨證和治療。
在臨床往往錯雜互見。一般來說,病程短者,多傷及氣血,見氣虛、血虛以及氣血兩虛之證;病程長者,多傷及陰陽,可見陰虛、陽虛以及陰陽兩虛之證。
而氣血和陰陽的虧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如精血津液都屬於陰的范圍,但血虛與陰虛的區別表現在:血虛主要表現血脈不充,失於濡養的證候,如面色不華、唇舌色淡,脈細弱等;而陰虛多表現虛熱的證候,如五心煩熱、顴紅、口乾咽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陽虛則兼有氣虛,但陽虛往往由氣虛發展而來,氣虛表現為短氣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脈弱等;陽虛則在氣虛證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重,並表現里寒的證候,如倦怠喜卧,形寒肢冷,腸鳴腹瀉,舌淡胖,脈虛弱或沉遲等。
虛勞患者因體虛衛外不固,易感外邪。感邪後,更傷元氣,治宜扶正與祛邪兼顧,可用薯蕷丸加減。虛勞日久,氣血運行不暢見血瘀者,可用大黃廑蟲丸加減。
虛勞的治療除葯物外,應從多方面著手,如養身功、針灸、按摩等都可以配合使用。治療中還應注意生活起居和飲食調攝,保持樂觀心情,以提高療效,促進康復。
虛勞一般病程較長,多為久病,其轉歸和預後,與體質的強弱,正氣的盛衰,能否祛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護理等因素有關。一般脾腎未衰,元氣未敗,納食可,脈和緩者預後良好。反之形神疲憊,不思食,喘急氣促,腹瀉不止,脈象微弱或遲甚,或數者,預後不良。
【預防】
(1)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促進脾胃功能的康復。
(2)心情愉快,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⑹ 夏季進補應遵循哪些原則
宜清淡可口,避免用粘膩得胃難以消化的進補品;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宜清心消暑解毒,避免暑毒;宜清熱利濕、生津止渴,以平衡體液的消耗;出汗過多,氣津兩虛者,最宜服用西洋參,其養氣養陰效果最佳。
食補宜選:蓮子、蠶蟲、青蛙、蕎麥、綠豆、白扁豆、荔枝、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鵪鶉肉、鯉魚、烏龜、甲魚、龍眼肉、蜂乳、蜂蜜、鴨肉、牛奶、豆腐漿、甘蔗、梨等。
葯補宜選:西洋參、太子參、黃芪、茯苓、石斛、地骨皮、黃精等。補益中成葯有參苓白術散、復方蜂乳、參杞沖劑、人參銀耳晶、雙寶素、青春寶、薯蕷丸、人參養榮丸等。
此外,還可適時選用有關粥補、酒補和葯膳。
⑺ 我朋友身體虛怎麼辦
顧名思義,「虛汗」多見於虛症。它既可以單獨出現,也可發生於多種疾病的過程中。「汗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盜汗的病程持續時間過久,將導致精氣耗傷,出現精神倦怠、臉色蒼白、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容易感冒、睡眠多夢等陰陽失調的症狀,損害人體的身心健康,甚至誘發其他疾病。對兒童患者的影響尤其明顯。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出汗過多會導致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電解質失衡,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常出虛汗的孩子,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智力發育遲緩。作為孩子的家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據筆者了解,目前用於治療虛汗症的葯物尚不多,而以廣州奇星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虛汗停顆粒」較為著名。奇星「虛汗停」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牡蠣散」為基礎,經對原處方進行調整和改進,運用現代制葯技術和先進生產工藝精製而成。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法則,精選煅牡蠣、黃芪、浮小麥、糯稻根、大棗等諸味葯材科學組方和配伍,達到益氣養陰、固表止汗的目的。大量的臨床研究和實踐證明,「虛汗停」用於治療氣虛或氣陰兩虛引起的自汗、盜汗療效顯著。
天底下誰不流汗?可是有一種汗——虛汗,卻不同於一般的汗,是身體不正常或病變的表現。虛汗多見於兒童,有些兒童入睡後出汗不止、間或身體冰涼,這便是醫學上所說的「出虛汗」。有些兒童因為身體虛弱、感冒發燒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葯物)後導致出虛汗。出虛汗的兒童,常見有頭暈、面色蒼白、沒胃口、睡不好、智力發育受制約等,影響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
成人也會出虛汗。有些體質虛弱的人在安靜情況下,或無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甚至大汗淋漓,這也是「虛汗」。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婦女產後體質都特別虛弱,往往會出虛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