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腦血管病怎樣治療
【概述】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壓腦病等疾患。
本病屬於祖國醫學的「中風」、「卒中」等病范疇。對中風認識早在《內經》中就有「薄厥」等記載。在唐宋以前,以「外風」學說為主,多從「內虛邪中」立論。張仲景認為「絡脈空虛」,風邪入中是本病發生的主因,並以邪中深淺、病情輕重而分為中經中絡、中臟中腑。在治療上,主要以疏風散邪,扶助正氣為法。唐宋以後,突出以「內風」立論,是中風病因學說的一大轉折。明代張景岳認為本病與外風無關,而倡導「非風」之說,並提出「內傷積損」的論點。《景岳全書》言:「非風一症,即時人所謂中風症也。此症多見卒倒,卒倒多由昏憒,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原非外感風寒所致」。葉天士始明確以「內風」立論,王清任指出中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於「氣虛血瘀」所致,立補陽還五湯治療偏癱,至今仍為臨床常用。
【治療】1.陰虛風動證【主症】平素頭暈耳鳴,腰酸,突然發生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指困動,甚或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膩,脈弦細數。【方一】鎮肝熄風湯加減【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組成】懷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生龜板15克,生杭芍15克,玄參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麥芽6克,茵陳6克,甘草4.5克。
【功效】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懷牛膝歸肝腎經,重用以引血下行,並有補益肝腎之效,《本早經疏》謂其「走而能補,性善下行」;又用代赭石鎮肝降逆;龍骨、牡蠣、龜版、白芍益陰潛陽,鎮肝熄風;玄參、天冬以滋陰清熱,壯水涵木;肝喜條達而惡抑鬱,純用重鎮之品以強制之,勢必影響其條達之性,故用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泄肺熱,疏肝理氣,以利於肝陽的平降鎮潛;甘草調和諸葯,與生麥芽相配,並能和胃調中,防止金石類葯物礙胃之弊。本方配伍特點,重用鎮潛諸葯,配伍滋陰之品,鎮潛以治標,滋陰以治其本,標本兼顧,以治標為主,諸葯合用,共奏鎮肝熄風之效。
【按語】痰熱較重,苔黃膩,泛惡,加膽星、竹瀝、川貝母清熱化痰;胸中煩熱,加梔子,黃芩清熱除煩。【方二】建瓴湯【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組成】生懷山葯30克,懷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生龍骨18克,生牡蠣18克,生地黃18克,生杭芍12克,柏子仁12克。
【功效】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方解】生赭石能鎮肝息風,其下行之力又能通大便;牛膝引血下行,生地黃、生杭芍能清熱滋陰;生龍牡鎮肝潛陽,安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按語】頭痛較重者,加山羊角、石決明、夏枯草以清熄風陽;失眠多夢者,加珍珠母、龍齒、夜交藤、茯神以鎮靜安神。
2.風陽上擾證【主症】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然發生口眼喁斜,舌強語謇,或手足重滯,甚則牛身不遂等症,舌質紅苔黃,脈弦。【方一】天麻鉤藤飲【來源】《雜病證治新義》【組成】天麻9克,鉤藤12克,石決明18克,梔子9克,黃芩9克,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功效】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用以為君,石決明性味咸平,功能平肝潛陽,除熱明目,與天麻、鉤藤合用,加強平肝熄風之力,川牛膝活血化瘀,引氣血下行共為臣葯。黃苓、山梔清肝瀉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均為佐葯。合而用之,共成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之劑。
【按語】若因肝鬱化火,肝火炎上,而症見頭痛劇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黃者,加夏枯草、龍膽草、大黃。若兼肝腎虧虛,水不涵木,症見頭暈目澀,視物不明,遇勞加重,腰膝酸軟者,可選加枸杞、白芍、山萸肉。【方二】鉤藤飲【來源】《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組成】人參3克,全蠍去毒0.9克,羚羊角(0.3克,磨粉沖服)天麻6克,炙甘草6克,鉤藤9克。
【功效】平肝潛陽,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天麻、鉤藤平肝熄風清熱;人參健脾益氣,以防太過;全蠍、羚羊角息風止痙;炙甘草調和諸葯。
【按語】陽亢風動之勢較著者,加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重鎮潛陽,鎮熄肝風;大便乾燥者,加番瀉葉、火麻仁,通腑瀉熱。
3.風痰入絡證【主症】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然發生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手足拘攣,關節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脈浮數。【方一】化痰通絡湯【組成】半夏12克,茯苓9克,白術12克,膽南星6克,天竺黃9克,天麻9克,香附6克,丹參12克,大黃6克。
【功效】祛風化痰通絡。
【方解】方中半夏、茯苓、白術建脾化濕;膽南星、天竺黃清熱化痰;天麻平肝熄風;香附舒肝理氣,調暢氣機,助脾運以化濕;又配以丹參活血化瘀;大黃通腑瀉熱涼血,以防腑實,此大黃用量宜輕,以滌痰積滯為度,不可過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方二】大秦艽湯【來源】《醫方集解》【組成】秦艽12克,川芎8克,獨活8克,當歸8克,白芍9克,石膏8克,甘草3克,羌活6克,防風8克,白芷8克,黃芩8克,白術12克,雲苓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細辛2克。
【功效】祛風化痰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本方證以風邪為病因,病位在經絡,病機為正氣先虛,風邪乘虛入內,引致血氣痹阻。方中秦艽祛風通絡;羌活、獨活、防風、白芷、細辛祛風散邪;當歸、白芍、熟地、川芎養血柔筋,活血通絡;白術、雲苓益氣健脾;黃芩、石膏、生地清熱涼血;甘草調和諸葯。
【按語】痰熱較著者加膽南星、天竹黃。
4.痰熱腑實證【主症】素有頭痛眩暈,心煩易怒,突然發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料,舌強語謇或不語,神識欠清或昏糊,肢體強急,痰多而黏,伴腹脹,便秘,舌質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澀。【方一】桃仁承氣湯【來源】《傷寒論》【組成】桃仁12克,大黃12克,桂枝6克,甘草6克,芒硝6克。
【功效】通腑泄熱,熄風化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桃仁與大黃並用為君,桃仁活血破瘀,大黃破瘀瀉熱,兩者配伍,痰熱並治。桂枝通行血脈。
【按語】另可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亦可用醒腦靜或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方二】星蔞承氣湯【來源】《驗方》【組成】膽南星10克,全瓜蔞15克,生大黃10克,芒硝10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
【功效】通腑泄熱,熄風化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承氣湯通腑瀉熱,膽南星化痰息風定驚;全瓜蔞化痰開胸除痹;白薇、地骨皮清熱涼血。
【按語】若腑實熱結,腹脹便秘,苔黃厚,宜加生大黃,元明粉、枳實;痰熱傷津,舌質干紅,苔黃糙者,宜加沙參,麥冬、石斛。
5.痰火瘀閉證【主症】起病驟急,神昏或昏憒,半身不遂,煩躁不安,徹夜不眠,面赤身熱,氣粗口臭,躁擾不寧,苔黃膩。【方一】羚羊鉤藤湯【來源】《通俗傷寒論》【組成】羚羊角4.5克,雙鉤藤9克,霜桑葉6克,滁菊花9克,鮮生地15克,生白芍9克,川貝母12克,淡竹茹12克,茯神木9克,生甘草3克。
【功效】熄風清火,豁痰開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羚羊角入肝經,涼肝熄風;鉤藤清熱平肝,熄風解痙,共為君葯。配伍桑葉,菊花辛涼疏泄,清熱平肝熄風,以加強涼肝熄風之效,用為臣葯。鮮生地、白芍葯、生甘草三味相配,酸甘化陰,滋陰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葯物與羚羊角、鉤藤等清熱涼肝熄風葯並用,標本兼顧,可以加強熄風解痙之功;邪熱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貝母、鮮竹茹以清熱化痰;熱擾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寧心安神,以上俱為佐葯。生甘草調和諸葯,又為使葯。本方的配伍特點是以涼肝熄風葯為主,配伍滋陰化痰、安神之品,故為涼肝熄風的代表方劑。
【按語】若痰熱阻於氣道,喉間痰鳴轆轆,可服竹瀝水、猴棗散以豁痰鎮驚;肝火旺盛、面紅目赤,脈弦勁有力,宜酌加龍膽草。
6.陰竭陽亡證【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遺,肢體軟,陰陽欲絕。【方一】參附湯【來源】《正體類要》【組成】人參12克,熟附子15克。
【功效】益氣回陽固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人參大補元氣,附子溫腎壯陽,二葯合用以奏益氣回陽固脫之功。亦可用參麥注射液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
【按語】若昏迷不醒,可靜脈滴注醒腦靜開竅醒神;若狂躁痙厥,可服紫雪丹;若心陽欲脫,關格病人,還可用灌腸法加強通腑降濁解毒作用。【方二】四逆加人參湯【來源】《傷寒論》【組成】紅參15克,熟附子15克,肉桂6克,山萸肉12克,龍骨10克,牡蠣10克,玉竹12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氣回陽固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紅參大補元氣,附子、肉桂溫陽,山萸肉、龍骨、牡蠣固脫,玉竹、炙甘草養陰益氣。
【按語】若昏迷不醒,可靜脈滴注醒腦靜開竅醒神。8.氣虛血瘀證【主症】舌強不語,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方一】補陽還五湯【來源】《醫林改錯》【組成】黃芪120克,當歸尾3克,赤芍5克,地龍3克,川芎3克,紅花3克,桃仁3克。
【功效】益氣養血,化瘀通絡。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重用生黃芪,大補脾胃之元氣,令氣旺血行,瘀去絡通,為君葯。當歸尾長於活血,且有化瘀而不傷血之妙,是為臣葯。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助當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均為佐葯。本方的配伍特點是大量補氣葯與少量活血葯相配,使氣旺則血行,活血而不傷正,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
【按語】血虛甚,加枸杞、首烏藤以補血;肢冷,陽失溫煦,加桂枝溫經通脈。
【醫案精選】黃某,女,54歲。初診:1976年10月14日。
素有高血壓病史,旬日前突然類中,經中西醫結合搶救好轉。刻下:神志時清時昧,右半身不遂,言語謇澀,便秘,脈弦小,舌質紅少津。腎陰不足,水不涵木,風陽陡動,夾痰熱內阻,上蒙心竅,仿地黃飲子之意。
處方:大生地18克,北沙參18克,麥冬15克,川石斛(先煎)18克,甜蓯蓉12克,朱遠志6克,丹參12克,炒槐花12克,天竺黃9克,廣鬱金9克,細石菖蒲9克,6劑。
二診:10月20日。神志已清,右半身稍能活動,略能進食,但言語尚謇澀,舌紅脈細。風陽漸平,腎陰損傷未復,痰熱已有化機,再守原意增損。前方去廣鬱金,天竺黃,加大地龍6克。12劑。
三診:11月6日。右半身活動日見好轉,言語謇澀亦漸清晰,納增,二便正常,舌紅已潤,脈細。腎陰損傷漸復,風陽痰熱亦得乎化,續子調補心腎。
大生地12克,北沙參18克,麥冬15克,川石斛(先煎)18克,甜蓯蓉12克,制首烏15克,朱茯苓9克,朱遠志6克,丹參12克,炒棗仁9克,淮小麥30克,懷牛膝9克,14劑。
上方服完,言語已清,右半肢體己能活動,且可扶杖行走,舌紅潤,脈細小。類中在恢復之中,仍應前法調理以善後。
(嚴世芸等整理.張伯臾醫案·類中.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❷ 石斛花的功效與作用及副作用是什麼
一、功效和作用:
提神醒腦:石斛花含有豐富揮發油成分,能清醒頭腦,充沛精神,提高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等。
抗疲勞:經常食用石斛花,能補充人體營養和精力,促進人體代謝功能,有利於抗疲勞。
活血:石斛花含有活性多糖,能防止血栓形成和加強血管收縮,有利於防治偏頭痛和中風等疾病。
降血糖:石斛花能增強胰島素活性,自古就是專門用來治療糖尿病的,能顯著降低血糖。
健胃:石斛花含活性多糖,能刺激胃酸分泌和促進腸蠕動,健胃功效顯著。
二、副作用:鐵皮石斛花泡水喝的關鍵介紹,便是不可以長期性用它泡水喝,由於食材花雖好,卻是一種中草葯材,假如長期性用它泡水喝,非常容易讓食物畫中的葯效成分在人體內沉積,會轉換成對身體危害的物質,對身體健康不好。此外,身患發燒感冒的群體和寒邪進入身體的群體也嚴禁用鐵皮石斛花泡水喝,因為它有一定的斂功效,大家用它泡水喝不利人體濕邪的散發,對病況修復十分不好。
(2)腦中風能喝石斛湯擴展閱讀:
平常在吃鐵皮石斛花的情況下一定要留意不必把它和這些具備瀉下功效的中草葯材配搭在一起吃,象巴豆,黃連及其火麻仁等,就都不可以克鐵皮石斛花放到一起吃,要不然會讓她們的瀉下功效提高,會讓身體出現顯著的腹瀉,比較嚴重時還會繼續讓人體脫水,對身心健康極其不好。
在吃鐵皮石斛花的情況下,也要留意不可以吃蘿卜,盡管他們並不是相沖的存有,但籮卜是一種能行氣潤腸的食物,它會加速身體的腸胃蠕動,假如把它和鐵皮石斛花一起吃,便會減少鐵皮石斛花在人體內的等待時間,不利身體對食材花中營養元素的消化吸收與運用。
❸ 石斛的功效,它能跟當歸和花旗叄一起煲排骨湯嗎
石斛(shí hú),蘭科石斛屬的一種。附生植物,多生於樹上或岩壁上。莖肥厚,成簇,圓柱形,上部稍扁,具節,節上生葉。葉扁平,近革質,花期有葉或無葉。石斛屬約有1400種,主要產亞洲熱帶至大洋洲,其中約60種分布於中國南部,石斛便是較常見的種類之一。中國產的同屬植物中,有不少種類的莖均可加工成葯材「石斛」,多於夏秋間採收,曬干,切段生用。主要的有重唇石斛、細莖石斛、束花石斛、羅河石斛、美花石斛、細葉石斛、鉤狀石斛、廣東石斛、疊鞘石斛和黑節草等,製成的葯材在商業上還有金釵石斛、耳環石斛、馬鞭石斛及黃草石斛之分。特別是黑節草是名貴的潤喉劑。
味甘,性微寒。入胃、腎經。滋陰清熱、潤肺養胃、強筋健骨。主治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痛干嘔、咳嗽少痰等症。
滋養陰津《中國葯學大詞典》稱其「專滋肺胃之氣液,氣液沖旺,腎水自生,「說他善於養陰生津,治療陰虛津虧諸症。
增強體質石斛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清代《葯性論》說石斛能補腎積精、養胃陰、益氣力;石斛內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實驗證明石斛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的吞噬能力。
補益脾胃石斛是益胃生津葯,《神農本草經》、《本草再新》中均有記載,人民稱他為「腸胃葯」,是治療胃脘痛,上腹漲痛的常用葯物。現代實驗證實,石斛對脾胃病中常見的致病菌—幽門螺桿菌有較好的抑製作用,有助於治療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症,同時,口服石斛煎液能夠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
護肝利膽石斛有較好的利膽作用,歷代醫家都認為「鐵皮楓斗」具有滋養肝陰的作用,是治療各種肝膽並的要葯,可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肝膽疾病。
疏清虛熱《本草綱目拾遺》、《本草衍義》分別記載「清胃除虛熱,」「痔胃中虛熱」。與普通清熱葯物相比,石斛所清的虛熱完全是一種虛熱,是以陰虛,熱盛為特點的。葯理實驗表明,石斛能夠顯著的降低熱盛家兔的發熱高峰值和體溫反應指數,縮短發揮熱時間。
強筋壯骨人進入中年以後,「人陰氣自半」(朱丹溪)人體的陰津開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漸減退,石斛能夠滋養陰液,陰液能夠潤滑關節,從而達到強筋健骨、流利關節、增強抗風濕的效果。現代葯理研究表明,石斛能提高應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勞,耐缺氧的作用。
促進循環石斛能養陰,可以濡潤脈道,擴張血管,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實驗結果表明,石斛能夠顯著改善血淤症狀,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降低血糖中醫認為,消渴病(糖尿病)的發生,主要以腎陰虛,肺胃早熱為基本病機,以氣陰兩虛為其病理特點,石斛功能養陰`清熱潤燥,自古以來就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用葯。臨床研究表明,石斛不僅可以增強胰島素活性,同時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使學堂恢復正常。
抑制腫瘤石斛對人體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某些細胞有殺滅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臨床時間表明,石斛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增強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明亮眼目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通過脈上,注於眼睛,而肝「開竅於目」眼睛的生理病理於肝的陰精旺盛與否關系密切,石斛具有滋陰養目的功能,被歷代醫家作為養護眼睛的佳品。現代葯力研究證實,石斛對防治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不僅有延緩作用,可以保持晶狀體的透明度百分之三十六點,而且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
滋養肌膚人體進入中年期後,由於體內的陰液日益減少,從而加速了皮膚老化,使之邊黑或變皺。石斛含有多量的黏液質,對人體皮膚有滋潤營養作用。12.延年益壽《神農本草經》將石斛列為具有「輕身延年」作用的商品葯物。現代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健康長壽有著密切的關系,石斛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比一般的葯物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更廣泛,更全面。
12.延年益壽《神農本草經》將石斛列為具有「輕身延年」作用的商品葯物。現代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健康長壽有著密切的關系,石斛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比一般的葯物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更廣泛,更全面。
❹ 在華佗臨床各症驗方中關於中風後遺症的有哪些
補陽還五湯【原料】黃芪30g,歸尾10g,赤芍10g,地龍10g,川芎6g,桃仁6g,紅花3g。
【製法】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4個療程觀察療效。
【主治】益氣活血,治療中風後遺症,氣虛血瘀型。症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驗效】素體陽虛,肢體不溫者加附子、肉桂、桂枝;下肢癱瘓者加牛膝、桑寄生、杜仲;痰多,舌苔膩者加制半夏、天竺黃、制南星等。黃芪用量,從30g開始,效果不明顯再逐漸增加用量,可用到60—80g。治療65例,結果:痊癒21例,顯效20例,好轉17例,無效7例。其中病程少於2個月者療效最佳,大於12個月者僅1例好轉。王星輝用本方加減(黃芪60~120g,當歸12~24g,桃仁9g,紅花9g,川芎12~20g,地鱉蟲9g,丹參29~30g,雞血藤30g)治療57例,基本痊癒18例,顯效23例,有效12例,無效4例。邱藝蓉用本方加味(生地黃30~120g,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各10~15g,地龍15—20g,牛膝、丹參、雞血藤各30g,水蛭、全蠍各6~10g,娛蚣3g,僵蠶10g,烏蛸蛇10g,甘草3—6g),配合針灸治療129例,臨床治癒51例,顯效45例,有效25例,無效8例。
蟲類搜風散【原料】①蟲類搜風散:全蠍30g,蜈蚣20條,炮山甲30g,地龍30g,水蛭30g,烏梢蛇30g。②中葯煎劑:黃芪40g,膽南星10g,當歸10g,鉤藤15g。
【製法】①蟲類搜風散:葯物焙乾,研細,混勻備用。②中葯煎劑:每劑加水500ml,水煎兩次,取汁300ml。用煎劑100ml送服散劑2g,每日3次。連服20天為1療程,間隔10天進行下1療程。一般服葯3—4個療程。
【主治】熄風通絡,活血化瘀。治療中風後遺症。
【驗效】治療63例,結果:基本治癒12例,顯效18例,好轉28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2.06%。劉林鳳等用五蟲膠囊(蘄蛇、全蠍、娛蚣、水蛭、地龍,炮製後研細末,裝入零號膠囊,每粒含生葯0.5g,每次口服5粒,每日3次)治療300例,痊癒99例,顯效123例,有效60例,無效18例,有效率94%。
黃連解毒湯【原料】黃連、黃柏、梔子、黃芩各9g。
【製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連續14天為1療程,服葯時間最長為4個月,最短為1個月。
【主治】清瀉心火。治療中風後遺症。煩躁不安,語言錯亂或憂郁,不眠,或伴皮下發斑,便秘,舌紅,苔黃膩。
【驗效】痰熱腑實型,加大黃、瓜萎、制半夏;氣虛血瘀型,加生黃芪、太子參、雞血藤;痹阻經絡型,加鉤藤、通草、丹參、絲瓜絡;陰虛風動型,加生地、玄參、麥冬、生牡蠣。治療34例,結果:治癒12例,顯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1%。療效優於對照組(改善腦代謝葯及血管擴張劑等),差異有顯著性。
滋陰通絡湯【原料】生地30g,山茱萸、石斛、麥冬、肉蓯蓉、石菖蒲、茯苓、地龍、當歸各15g,遠志8g,黃芪60g,赤芍24g,水蛭(研吞)10g。
【製法】水煎服。
【主治】滋陰益氣,化痰解瘀。治療中風後遺症。氣陰兩虛,痰瘀阻絡。
【驗效】痰濁重加天麻、全蠍、僵蠶;血壓高加龜板、石決明、鉤藤;血脂高加瓜萎、山楂;有冠心病者加丹參、全瓜萎;上肢癱瘓重者加桑枝、姜黃;下肢癱瘓重者加川牛膝、蜈蚣;偏陽虛者加炮附子,官桂。治療86例,結果:基本治癒42例,顯效23例,有效18例,無效3例。
❺ 腦血管病後偏癱如何做中醫康復治療
一、病因病機
首先介紹中國古典醫籍中對腦血管病所致偏癱認識的源流。《黃帝內經》中論述的「偏枯」、「偏風」、「風痱」,其表現與腦血管病導致的偏癱一致。關於病因,《素問風論》記述: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戶,所中則為偏風」;《靈樞刺節真邪》記述:
「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靈樞九宮八風》記述:「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為擊仆偏枯矣」。由以上記述可以看出,《內經》認為本病的發病機制為正氣不足而為外風所中。《素問陰陽別論》說:「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王冰註:「三陽謂太陽小腸及膀胱之脈也」,「三陰謂脾肺之脈」,「三陰不足則發偏枯;三陽有餘則發痿易」,《素問大奇論》說:「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王冰註:「外鼓謂不當尺寸而鼓擊於臂外側也」。以上不難看出,縱無外風,有臟腑氣血虛實之變也可致本病。《靈樞熱病》說:「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肉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痱之為病,身無病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對本病的針刺治療原則及預後都進行了較為具體的論述。概括起來,《內經》時期對偏癱發病機制的認識可分為二:一為正氣不足,為外邪所中,即「正虛邪中」說;一為雖無外邪侵襲,但由種種原因而致氣血不足,筋脈失養或經脈壅滯而致,即「本氣自病」說。
漢代《金匱要略》對本病症狀及某些症狀的發生機製做出了細致的描述:「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並把本病按輕重程度分為四型:「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對後世醫家產生了深遠影響。但《金匱要略》只著重強調了《內經》的「正虛邪中」說,而對「本氣自病」說未予闡發。在治療學上,該篇治癱方中有侯氏黑風散、續命湯及三黃湯,也基本是以「正虛邪中」說為理論依據所制。
隋代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把偏癱列入「風病諸候」,認為其病因是「風氣中於人也」,對中風病候的描繪頗為詳盡,其中與偏癱有關者包括「風痱候」、「風猥退候」、「風偏枯候」、「風半身不遂候」、「風口候」等。
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及王燾的《外台秘要方》記載了幾十首治療偏癱的方劑,豐富了中醫偏癱治療學的內容。其中許多方劑的組成葯物較多,這些葯物大體可分為四組:
發表祛風葯、補益氣血葯、溫熱葯、苦寒葯。如《千金》大續命散,發表祛風者有麻黃、防風;補益氣血者有人參、當歸、川芎、獲苓、甘草;溫熱葯有烏頭、桂心、蜀椒、乾薑;苦寒葯有石膏、黃芩。其祛風及補虛葯並用,顯然是接受了病因學上的「正虛邪中」說。除大續命散外,《千金要方》的八風散、大八風湯、魯王酒、獨活煮散及《外台》的續命湯、八風續命湯、西州續命湯、八風九州湯、麻子湯等都具有以上特點。此外,《千金》腎瀝湯雖然也記述「腎虛為厲風所中」,但方中除防風外,還包括羊腎、黃芪、人參、茯苓、當歸、白芍、元參、甘草、五味子等補益葯,並包含肉桂,而無石膏等苦寒葯,為一首大補之方,可謂開創了補虛治療偏癱之先河。兩部著作中方劑的又一特點,是癱證與痹證往往同治,如《千金》記述八風散「治八風十二痹、猥退、半身不遂、歷節疼痛」,《外台》記述「八風九州湯」療「半身不遂、手足苦冷或不隨,或俛俯屈伸難、周身淫淫痹、四肢不收」。雖然異病同治也符合中醫治療原則,但沒有嚴格區分癱證與痹證,不能不說是唐代醫家的不足之處。
宋代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和《聖濟總錄》等也沿襲了偏癱的「正虛邪中」說。《三因方》認為,邪風「如其經絡空虛而中傷者,為半身不遂」,《聖濟總錄》說:「若脾胃虛弱水谷不化,筋脈無所稟養,復遇風邪外搏,膚腠流傳,筋脈縱緩則肢體搖曳」,與此同時,《聖濟總錄》還強調了偏癱也有不因於外風者,「皆由氣血內耗,肝腎經虛,陰陽偏廢而得之;或有始因他病,服吐下之葯過度,亦使真氣內動,榮衛失守,一身無所稟養而致然也」。在治療學上,《三因方》較有代表性,其小黃芪酒、排風湯等的葯物組成特點類似於《千金》大續命散,而鐵彈丸及舒筋保安丸等所用葯物則不同於《千金》和《外台》,使用了祛風濕類的威靈仙、木瓜、松節、白花蛇、烏梢蛇及平肝熄風類的天麻、白僵蠶和活血化瘀的乳香、沒葯、五靈脂、自然銅等葯物。此外,治療「風氣不順,手腳偏枯」,「腿膝攣痹,筋骨疼痛」的烏葯順氣散,使用了烏葯、枳殼、橘皮等理氣葯。繼《千金》腎瀝湯之後,《三因方》的仁壽丸可稱為大補肝腎治療偏癱之良方。
金元醫家在偏癱發病機制的認識上有所突破。劉完素說:「中風有癱瘓者,非謂肝木之風實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來風邪,良由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水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熱氣大盛郁滯不通」,「偏枯由經絡一側得通,否者痹而癱瘓也」;李東垣認為:「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凡年逾四旬氣衰之際,或憂喜忿怒傷其氣者,多有此疾,壯歲之時無有也。若肥壯者間而有之,亦是形盛氣衰而如此耳」;《丹溪心法》則認為:
「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屬死血、瘀血,在右屬痰,有熱並氣虛」。雖然以左右辨瘀血的認識過於刻板,但明確提出痰積、瘀血致癱的病機,則是闡前人之未發。在治療學上,劉完素主張用川芎石膏湯「清神利頭、宣通氣血」;朱丹溪則主張「左以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竹瀝、薑汁,右以二陳湯、四君子湯加竹瀝、薑汁」。此外,劉完素、李東垣、朱丹溪及金元時期的其他醫家張元素、羅天益等都主張「外有六經證則從小續命湯加減」,「內有便溺之阻格,宜養血通氣,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主之」。實際上,在強調「非外來風邪」的同時,在偏癱的病因方面也接受了「正虛邪中」說,即承認有因外風而致偏癱者。
明代的《景岳全書》強調:「偏枯拘急痿弱之類本由陰虛」,「然氣血本不相離,故陰中有氣,陰中亦有血」,「血非氣不行,氣非血不化。凡血中無氣則病為緩縱廢弛;氣中無血則病抽掣拘攣」。「筋緩者當責其無氣,筋急者當責其無血。無血者宜三陰煎,或大營煎、小營煎之類主之;無氣者宜五福飲、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此可謂集溫補派治療偏癱的理法方葯之大成。在強調因虛致偏癱的同時,景岳還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治療偏癱應辨證論治,照顧兼證:「通經佐使之法不可廢」,「凡風閉者宜散而通之,如麻黃、桂枝、柴胡、羌活、細辛、白芷之屬是也;寒凝者宜熱而通之,如蔥、椒、桂、附、乾薑之屬是也;熱燥者宜涼而通之,如芩、連、梔、柏、石膏、知母之屬是也;濕滯者宜溫利而通之,如蒼術、厚朴、茵陳、萆薢、五苓之屬是也;血滯者宜活血而通之,如芎、歸、牛膝、紅花、桃仁、大黃、芒硝之屬是也;氣滯者宜行而通之,如木香、香附、烏、沉、枳、藿之屬是也;痰滯者宜開而通之,如南星、半夏、牛黃、天竺黃、硃砂、海石、玄明粉之屬是也;氣血虛弱者宜溫補而通之,如參、芪、歸、術、熟地、構杞、杜仲、牛膝之屬是也」。至此,偏癱的治法日臻完善。
明清時期的其他醫家對中風偏癱病因病機的認識及治法處方,大體沒有超出上述范疇。
綜合古代醫家所論,盡管多種原因可致偏癱,但其最終發病機制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
一是筋失所養,一為經絡阻滯,此二者為導致偏癱的直接因素。
二、辨證用葯
偏癱的辨證分型及治法處方大致如下:
(一)風中經絡
[辨證要點]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或口眼歪斜,肌膚不仁,有發熱惡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祛風通絡。
[方葯]小續命湯:肉桂6g,麻黃5g,防風10g,防己12g,人參10g,黃芩10g,甘草10g,當歸12g,川芎10g,杏仁10g,炮附子10g,生薑5片。
方中麻黃、防風、防己、杏仁、生薑等祛風通絡以開其表。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以人參、炮附子、肉桂以助陽氣。川芎、當歸用以調氣血,使正氣復而邪氣去。外邪不解則里氣不和,每易郁而生熱,取黃芩之苦寒以祛標之熱,作為反佐。
(二)腑氣不通
[辨證要點]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或口眼歪斜,有脘腹滿悶,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或見頭暈煩躁,舌紅苔黃或膩,脈弦或滑。
[治法]瀉下通腑。
[方葯]三化湯:大黃5~10g,枳實10~15g,厚朴10g,羌活10~15g。
方中大黃苦寒泄熱,盪滌胃腑;枳實、厚朴苦溫,行氣除滿。三葯合用共奏瀉下通腑之效。羌活為祛六經未盡之邪而設,已無發熱惡寒等表證可去之。此方為攻逐有形之邪而設,若葯後微瀉則停服,以免過下傷正。
(三)氣虛痰阻
[辨證要點]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口眼歪斜,痰多,面色萎黃,四肢倦怠,或見頭眩,舌質淡有齒痕,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滑或弦而無力。
[治法]益氣豁痰通絡。
[方葯]二陳湯加減:竹瀝、膽南星、半夏各5g,陳皮15g,茯苓10~15g,炙甘草5~10g。
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可燥濕化痰,和中止嘔,消痞散結。氣機不暢則痰凝,痰凝則氣機更為之阻,用陳皮理氣,氣順則痰降。痰由濕生,濕去則痰消,故以茯苓健脾利濕。甘草和中健脾,助茯苓化濕消痰。膽南星燥濕化痰,竹瀝清熱消痰。諸葯合用,可健脾化痰,祛濕通絡。
(四)氣虛血瘀
[辨證要點]肢體緩縱無力或見疼痛,舌質暗有瘀斑,或舌有齒痕,舌苔薄白,脈沉細或虛澀。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
[方葯]補陽還五湯:赤芍10g,當歸15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生黃芪30~60g,地龍6g。
方中黃芪益氣,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地龍通絡。合而使之,使氣得復而帥血以行,脈絡通而偏癱愈。
(五)氣滯經絡
[辨證要點]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脅肋脹痛,善太息,脘腹滿悶,得矢氣稍快,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而有力。
[治法]行氣活絡。
[方葯]八味順氣散:人參10g,白術10g,茯苓10~15g,甘草10g,白芷10g,烏葯10g,青皮10g,陳皮10~15g。
方中參苓術草為四君子湯,是補氣名方,可用於氣滯並有氣虛症狀者,並可防止行氣葯用久而耗氣;烏葯、青皮、陳皮行氣而通絡;白芷有散風除濕通竅之效,可加強理氣葯之功能。
(六)熱邪壅盛
[辨證要點]半身不遂,或但臂踡不遂,或口眼歪斜,顏面潮紅,口渴喜冷飲,或見發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泄熱通絡。
[方葯]涼膈散:生大黃5g,芒硝5g,甘草10g,梔子10g,薄荷10g,黃芩10g,連翹15g,竹葉10g。
方中大黃、芒硝有清下燥熱之功,無便秘者可去之。梔子、黃芩清熱泄火;重用連翹清熱解毒;薄荷、竹葉清疏肺胃心胸之熱。諸葯合用,可清無形之熱邪而使經絡暢通。
(七)氣血兩虛
[辨證要點]肢體緩縱無力或蒼白腫脹,面色淡白無華,少氣懶言,聲低氣怯,爪甲枯脆不華,舌質淡有齒痕,脈細弱。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八珍湯:黨參10~15g,白術10g,茯苓10~15g,甘草5~10g,熟地15g,川芎5~10g,當歸10~15g,白芍10g。
方中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合而用之使氣血兩補,筋有所養而治偏癱。
(八)腎陰虛
[辨證要點]肢體緩縱無力或見攣卷,潮熱盜汗,手足心熱,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補腎陰。
[方葯]六味地黃丸: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葯6~10g,澤瀉10g,茯苓10g,丹皮6~10g。
《醫方論》說:此方「有熟地之膩補腎水,即有澤瀉之宣洩腎濁以濟之;有山萸之溫澀肝經,即有丹皮之清泄肝火以佐之;有山葯之收攝脾經,即有茯苓之淡滲脾濕以和之。葯止六味,而有開有合,三陰並治,洵補方之正鵠也」。諸葯合用使腎陰充而筋有所養。
(九)腎陽虛
[辨證要點]肢體緩縱不收或見蒼白腫脹,面色白,形寒畏冷,手足不溫,或二便失禁或癃閉,舌質淡,有齒痕,舌苔薄白或白滑,脈沉遲無力,兩尺弱。
[治法]溫補腎陽。
[方葯]八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肉桂6g、炮附子5~10g。
方中肉桂、炮附子為溫補腎陽之主葯,六味地黃丸為佐輔之葯。諸葯合用以取「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義,使腎陽充而筋有所養。
(十)肝風挾痰
[辨證要點]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或口眼歪斜,頭暈或頭痛,或舌強言蹇,或急躁易怒,或見多痰,或肢體麻木,舌苔白膩,脈滑或弦。
[治法]熄風祛痰通絡。
[方葯]鎮肝熄風湯加味:懷牛膝20~30g,生赭石20~30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生龜板10g,白芍10g,玄參15g,天冬15g,生甘草5~10g,川楝子5~10g,生麥芽5~10g,青蒿6g,竹瀝10g,膽南星10g。
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以折亢盛之肝陽;龍骨、牡蠣、龜板、白芍潛陽鎮逆,柔肝熄風;肝陽上亢則腑氣可能隨之而上逆,用赭石以降逆平沖;玄參、天冬可壯水滋肝陰以制肝陽;青蒿、川楝子瀉肝之有餘;青蒿配麥芽疏暢肝氣;膽南星、竹瀝清熱滌痰;甘草調和諸葯。
(十一)肝腎虧虛
[辨證要點]肢體緩縱無力,甚則肌肉萎縮,頭暈目眩,失眠健忘,耳鳴耳聾,兩目昏花,爪甲枯脆,毛發易脫無華,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葯]地黃飲子加味:生地15g,巴戟天10g,山萸肉10g,石斛12g,五味子10g,肉桂5g,茯苓10~15g,麥冬12g,石菖蒲15g,遠志12g,生薑5片,大棗5枚,薄荷10g,加女貞子12g、枸杞子12g。
方中生地、山萸肉滋補肝腎;茯苓、石菖蒲、遠志交通心腎,宣竅化痰;少用薄荷利咽膈;佐以姜棗調營衛;女貞子、枸杞子補肝腎;巴戟天、肉桂溫腎陽;石斛、麥冬、五味子滋陰生津。
諸葯合用,肝腎並補而使筋有所養而偏癱漸愈。
以上所述的中風後偏癱辨證分型及治法用方,是以中國古典醫籍為依據,並結合臨床實踐,歸納而成的大致規范,臨床實際情況則更為復雜。或可兩證並見,或所見症狀也可能會超出以上范疇。如氣虛血痕者可以挾痰,或兼見陰虛症狀。除上述證候外,偏癱還可見痰火阻絡者。
總之,對病人需要個體化分析,「有是證則用是葯」。另外,同為氣滯經絡型偏癱,古人也有用逍遙散治癒者;同是氣虛痰阻型偏癱,古人也有用補中益氣湯治癒者;此外,同一偏癱病人,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其所見證候也可以不同,因此,應當始終把握辨證施治的原則。
三、針刺治療
針刺治療偏癱的作用不僅在國內醫學界得到了承認,國際期刊也有報道,顯示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對急性期及亞急性期腦卒中病人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改善,均有促進作用。
偏癱的針刺療法可以概括為頭針和體針。
(一)偏癱的頭針療法頭針療法包括焦氏頭針法、國際標准化頭針分區法、頭部穴位透刺法和頭部圍針法等。
這里簡要介紹焦氏頭針法在偏癱治療中的應用。
針對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障礙,選用對側的運動區;若有感覺障礙則選用對側的感覺區;有運動性失語,選用病灶側運動區的下2/5;有感覺性失語,選用病灶側的語言二區;有失用症,則選病灶側的運用區;有平衡功能障礙,可選用病灶側或雙側的平衡區;伴有高血壓可選用單側或雙側的血管舒縮區;如果下肢麻木、疼痛或運動功能障礙可選用對側的足運感區。
由於大腦皮質各功能區之間存在復雜的纖維投射聯系,因此對於偏癱,除焦氏運動區之外,可以選用其他一些穴區,如感覺區,也可能對運動區皮質產生影響,以加強針刺效果。由於焦氏頭針的核心觀點是刺激頭皮穴區能夠直接興奮穴區之下的腦皮質,所以部分學者認為,刺激腦內病灶在頭皮上的投影區,其效果可能更為理想。此外,頭針治療時採用透刺法可以加大刺激區域,加強刺激強度,從而提高療效。
(二)偏癱的體針療法
1.偏癱患肢的局部取穴原則上在偏癱肢體取穴,通過針刺以改善其運動、感覺等功能障礙。
上肢,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關、內關、陽池、中渚、合谷、後溪等;下肢取環跳、風市、髀關、伏兔、血海、梁丘、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豐隆、絕骨、三陰交、解溪、太沖等;中樞性面癱,取患側地倉、頰車、下關、四白、陽白、迎香、人迎等。另外,對一些其他並發症,如抬肩困難,取極泉、肩貞;頭痛、眩暈,加風池、太沖;語言蹇澀,加廉泉、啞門、金津、玉液;飲水嗆咳,加風池、完骨、翳風、天容、廉泉。
一般說來,新病、實證用瀉法;久病、虛證用補法;虛實錯雜或虛實不明顯,用平補平瀉法。每日針一次,得氣留針30min。一般30次為一療程,中間休息7~10d。
2.偏癱的辨證施針辨證施治體現了中醫學重視個體化的特點。在偏癱的針刺治療過程中,也應當實施辨證論治的原則。下面列出一些證候應選用的穴位,以供臨床參考。
風中經絡:治以祛風通絡,可用風門、列缺、大椎、風池等。
腑氣不通:治以瀉下通腑,可用合谷、大腸俞、天樞、內庭、下巨虛等。
氣虛痰阻:治以益氣豁痰。益氣用氣海、膻中、脾俞、肺俞、章門、公孫、中脘、足三里;祛痰用豐隆、太淵、脾俞、肺俞等。
氣虛血瘀:治以益氣活血。益氣用氣海、膻中等同上;活血用血海、膈俞等。
氣滯經絡:治以行氣活絡,用膻中、期門、太沖、陽陵泉、中脘、足三里等。
邪熱壅盛:治以泄熱通絡,用風池、合谷、曲池、大椎等。
氣血兩虛:治以補益氣血。補氣用氣海等同上;補血用中脘、脾俞、膈俞、血海。
腎陰虛:治以滋補腎陰,用太溪、三陰交、復溜、照海、陰郄等。
腎陽虛:治以溫補腎陽,用腎俞、命門、氣海、關元、三焦俞等。
肝風挾痰:治以化痰熄風。熄肝風用太沖、行間、照海、陽陵泉;化痰用豐隆、肺俞、太淵等。
肝腎陰虧:治以滋補肝腎,用曲泉、腎俞、肝俞、命門、復溜等。
以上諸穴,均按「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原則實施補瀉手法。
3.偏癱的分期巨刺長期以來,採用體針治療偏癱多選擇患側穴位。近年,非偏癱側肢體的穴位也開始被逐步應用到針灸治療之中。針刺非偏癱側肢體穴位,符合《靈樞官針》所說:「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的巨刺方法。國內已經有多篇文獻報道,對於偏癱病人,巨刺的療效優於針刺癱瘓側穴位。
《金匱要略》記述:「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明確指出肢體癱瘓是「邪在於經」所致,即病邪入經,導致經脈不通,而造成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針刺治療的目的就在於疏通其經脈。一側肢體癱瘓的原因,是本側經脈發生阻滯。《金匱要略》在論述面癱病機時的論述是「賊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也就是說,發生經脈阻滯的一側肌力下降,非癱瘓側的肌張力相對增高,牽拉患側而造成面癱。因此,對偏癱側肢體採用體針療法,能夠發揮調節經絡,改善肢體功能的作用。
《靈樞刺節真邪》說:「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靈樞九針十二原》說:「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所謂氣至,即以針刺「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即針刺調動經脈之氣以驅邪。如果「真氣去,邪氣獨留」,則針刺無從調動經絡之氣,難以達到「氣至而有效」的目的。由於經絡的氣血陰陽彼此貫通,採用巨刺法,針刺非偏癱側,能夠調動偏癱側同名經絡的氣血,較容易實現「氣至而有效」。
臨床工作中,可以參照Brunnstrom分級,判定何種情況屬於「真氣去,邪氣獨留」,而宜採用巨刺法。一般說來,偏癱的恢復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減低或消失;②腱反射出現或增強,肌張力增高;③出現聯合反應;④出現自主運動,但其運動模式為協同運動;⑤出現選擇性運動;⑥動作進一步協調和精細。根據臨床經驗,出現聯合反應之前,屬於「真氣去,邪氣獨留」的階段,應採用巨刺法;出現聯合反應,但尚無自主運動時,可以認為患側肢體的經絡之氣還比較微弱,針刺尚不足以調動它達到祛邪的目的,可以採用針刺雙側肢體穴位的方法;當患肢出現自主運動之後,一般宜針刺患側。
巨刺法可以促進聯合反應和自主運動的出現,從而加速偏癱病人運動功能恢復的進程。
然而,對於腦內病灶范圍較大,甚至廣泛波及額葉、顳葉及頂葉的病人,即使可以採用巨刺療法誘發聯合反應,促使偏癱側肢體出現自主運動仍然比較困難。
4.拮抗肌取穴針刺以治療偏癱的患肢痙攣在偏癱恢復過程中,相當數量的病人會出現患肢痙攣,對於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是常見的障礙。
針刺可能對局部肌肉產生易化作用,因此,治療時應當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個體化選用針刺穴位。多項臨床觀察顯示,在痙攣肌群的拮抗肌處取穴進行針刺治療,可以緩解偏癱患肢痙攣。
如果上肢屈肌痙攣,則取患肢的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中瀆、三陽絡、外關、支溝,腕、指屈曲則取陽池、中渚。每次選2~3穴,交替使用。
如果下肢伸肌痙攣,則取患肢的殷門、委中、委陽、合陽、承山、承筋。每次取2~3穴。
足下垂,則取解溪、沖陽、陷谷、丘墟,每次選1~2穴。
足內翻,則取光明、懸鍾、丘墟、昆侖,每次取1~2穴。
下肢屈肌痙攣,則取伏兔、陰市、梁丘、豐隆、上巨虛等。
上肢伸肌痙攣,則取曲澤、郄門、間使、內關等。
病人肢體肌張力受多種因素影響,針刺治療時應注意全面考慮。例如,針刺治療時也應注意採用合理體位。
四、推拿治療
推拿療法可以通過力學作用對治療部位如肌肉、肌腱等產生直接的治療效果,也可以經過感覺輸入,通過神經系統發揮對機體的調節效應。按照中醫學認識,推拿療法能夠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從而促進病人恢復。
病人可於卧位或坐位接受推拿療法。可首先進行頭頸部推拿,沿經絡走行方向施加手法,往復數次,並逐步增加刺激強度,以病人自覺有酸脹痛感為度。
上肢推拿多從肢體近端開始,可對癱瘓側肩部進行按、揉、拿、法等操作,然後沿上臂向下至肘部,按揉曲池、尺澤、手三里等穴,力度可逐漸加大(但如出現肢體痙攣,則應減小刺激力度),繼而推拿前臂肌肉及各個手指。推拿可以配合病人肢體的主動運動。
推拿下肢多按照腰部—下肢近端—足部的順序進行,可首先點按腎俞穴、環跳穴,再採用法推拿大腿、小腿數遍,然後點按委中、承山、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逐漸加大力度(但如刺激穴位引起痙攣,則應適當減少力度),最後推拿太溪、昆侖、湧泉等足部穴位。
五、並發症的中醫康復治療
(一)失語
現代醫學認為,失語是由於腦損害引起的語言能力受損或喪失,病人在無意識障礙情況下,對交流符號的運用和認識發生障礙,即對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受損或喪失。大體可分為Broca失語、Wernicke失語、傳導性失語、經皮質運動性失語、經皮質感覺性失語、命名性失語、完全性失語等類型。在中醫學中,失語屬於「音痱」、「啞風」、「風懿」、「舌強不語」、「語澀」的范疇,病機較為復雜,基本可歸納為風、火、痰等病邪傷及心、肝、脾、腎四經。心主神明,心氣通於舌,故損傷心脈會出現舌強,語言蹇澀不利。腦為元神之府,氣血不通,髓海空虛,火邪痰瘀乘之,流竄
❻ 高血壓,腦梗塞中風者可食石斛夜光丸嗎
問題分析:
你好,在有高血壓疾病時候。是可以服用石斛夜光丸治療的,但是主要的作用卻是明目和滋陰補腎作用的。需要積極對症的降壓治療為宜。服用卡托普利等治療
意見建議:
建議注意衛生,低鹽飲食,避免服用辛辣食物為宜
❼ 中風如何徹底治療要注意什麼
非常難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首先,要開始有恆心,做鍛煉,還有在飲食上一定要以清談,蔬食.
同時可以採取物理治療,(針灸,,以及桑拿蒸浴... 運動非常關鍵,因為會使堵塞的部分逐漸疏通...當然也要葯物治療..
❽ 請問鐵皮楓斗多少錢一盒,可以治中風腦梗塞嗎
建議您不要有病亂投醫,您說的鐵皮楓斗根本無法治療腦中風和腦梗塞。建議您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❾ 這樣的中風,可否康復。
立即開始體外反搏運動康復,開始的越早效果越好
腦中風和腦溢血的治療千萬不能著急,因為他的病根是數年到數十年的,治療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中風一般需要2個月的時間,腦溢血需要兩到三倍的時間康復。
飲食和生活習慣是基礎,運動康復是法寶。
建議飲食上要跟上,少鹽,少糖,少油,少葷,多素。如果能同時採用福安康運動康復的話,每天做起,整體運動康復不求人,使用方便效果承諾,體外反搏專用腦梗塞康復。
理由如下:
不管腦梗中風也好,冠心病也好他們的根源在血液循環系統上。好比家裡的下水道口堵了,就用橡皮拔子通一通就通了。但是如果面對的是一個陳舊的排水系統,裡面已經腐朽了,可以想像下一個堵塞隨時就會出現。本質上,葯物下去只會再增加一種雜質而已。採用天價的手術治療,那也只能解除一處的堵塞,而那麼多的堵塞要吃多少葯做多少手術啊,就算是億萬富豪,身體也是吃不消的啊。
輻射,光波磁療,乃人體細胞的惡化的催化劑,請慎用。而心腦血管疾病的後遺症和並發症可多了,下肢,腎臟,眼睛等等。別無它法,運動康復吧,改善人體血液循環特別是微循環動力不足的情況,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水到萬物生,血行百病除就是這個道理。
中風後遺症或者先兆中風的關鍵在於病人不能運動,而人體臟器和肌肉的生理機能取決於人體每天運動所產生的生理刺激。不能運動會導致人體臟器,神經,血管,肌肉和組織出現功能衰退逐漸萎縮,直接的後果就是患者食慾減退,這樣將導致惡性循環。在多次中風的打擊下,人體最終會被擊倒。
最佳的中風後遺症運動康復法為體外反搏法。以科學的被動運動代替人體的主動運動最終在肌肉神經組織功能得到循序漸進的恢復後,身體的機能方能全面恢復,其核心在於整體運動康復,通過喝水後的被動運動可以促使血液循環排除體內多餘雜質,特別適用於心腦血管等慢性病的患者。通過被動運動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最終產生生物能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動力不足的問題。
不打針不吃葯,綠色自然療法,可以促使人體自身的新城代謝自然治癒。你可能不信,但是,請別忘了你的一切努力失敗後不要放棄,請看看福安康運動療法整體康復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十六年來的成功病例。
福安康的優勢: 使用方便,在硬板床上或者地板上躺著運動,定時器控制。無葯物綠色療法。無需輔助操作,自動控制。效果確定,十六年經驗。效果承諾,60天無效或者不滿意原款退換。經濟困難者,全年免費試用。價格便宜2000多元。內病外治,異病同治。一次投資終生受益,全家使用。
福安康 南京白下區御道街 終年無休歡迎試用 福安康健康網 150多個康復錦旗病例 出版《福安康為生命護航》
❿ 腦中風可以治好嗎
腦中風是很難治癒的,中風是腦血管堵塞引起的腦組織壞死。可以口服阿司匹林片進行治療的,減輕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的,瑞舒伐他汀是調節血脂,減輕血管動脈硬化的,都需要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