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你好,枸杞性質比較溫和,食用稍多無礙,但若毫無節制,進食過多反而會令人上火。許多人有用枸杞泡酒的習慣,但實際上枸杞一般不要和過多葯性溫熱的補品如桂圓、紅參、大棗等共同食用,也不宜使用葯酒(如杞圓酒)這一形式。
菊花茶有清熱去火、清肝明目之效,對於這兩種火旺都有對症滅火的作用。但須注意,由於性偏苦寒,體虛之人不宜多喝。
但枸杞跟菊花可以搭在一起喝!
2. 慢性腎炎應該怎麼治療
[處方]黃芪30克,黨參20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澤瀉15克,丹參20克,杜仲15克,紅花6克,桃仁10克,益母草20克,當歸15克。
[用法]水煎,分早、中、晚3次飯前1小時空腹服,每日1劑,1個月為1個療程。兼脾腎陽虛者,加制附片10克(先煎),姜10克,生薑片5克;兼肝腎陰虛者,加石斛15克,麥冬15克,生龜板15克,女貞子15克,杭菊12克;兼肺腎氣虛者,加人參10克,炙甘草6克,龍眼(桂圓)肉15克;兼氣陰兩虛者,加參須10克,麥冬15克,生地黃15克,五味子10克。
【針灸治療】
[治法]中脘腑會,又為胃之募穴,調腸止瀉;天樞大腸募穴,調腸以止瀉;關元溫腎,足三里健胃,地機健脾,三穴共收溫中散寒止瀉之效;脾陽虛加灸脾俞、太白以健脾溫陽,腎虛加腎俞、太溪以溫腎止瀉。
[處方]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地機。脾虛:脾俞、太白;腎虛:腎俞、太溪。
[做法]取任脈、及脾胃經穴為主。針用補法及灸法,以溫補脾腎,固腸止瀉。
【飲食療法】
(1)宜食食物
性質溫熱、具有補益腎陽、溫暖脾陽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豬肚、淡菜、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陽虛便秘者更宜食既溫補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參、海蝦等。
陽虛泄瀉者更宜食既溫補又止瀉的食物,如糯米、鏈魚、河蝦、乾薑、花椒等;具有收澀止瀉的食物,如石榴、烏梅、蓮子、芡實等。
(2)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傷陽氣,或滋膩味厚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蕎麥、莜麥、豆腐、豬肉、鴨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菜、菠菜、龍眼、香蕉、蜂蜜等。
陽虛便秘者還需忌食收澀止瀉、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蓮子、石榴、芡實、烏梅、糯米、河蝦等。
陽虛泄瀉還需忌食具有潤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銀耳、海參、海蝦、牛奶、兔肉、龍眼、桃子、蘿卜等。
3. 膜性腎病女人吃什麼補腎
你好!
1、人們常常把「補益葯」、「滋補葯」、「營養葯」等統看成補葯。確切地講, 西醫中沒有補葯這個概念,補葯概念源於中醫理論。嚴格地講,「補葯」有補葯和補品之分。前者是說補氣血陰陽,增強正氣,治療虛症的葯品;後者是有一定葯療作用的營養保健食品。
總結一下補葯按癥候有以下幾點:
1.常用的補氣葯 有人參、西洋參、太子參、黨參、黃茂、山葯、白術、五味子等。如黃芪近年發現其多糖具有廣泛的葯理作用(促進白細胞及巨噬細胞功能;促進干擾素誘生;增強細胞的生命力及抵抗力及腎上腺皮質功能;還具有抗炎抗感染作用)。中成葯有補中益氣丸、十全大補丸、人參歸脾丸、參芪膏、陳半六君丸、人參養榮丸等。
2.常用的補血葯 有當歸、熟地、何首烏、阿膠、白芍、枸杞子等。如何首烏近來研究證明有促進幹細胞增生、增強或調節免疫功能、興奮腎上腺皮質及皮質樣作用。又如白芍具有免疫調節、抗衰老、抗疲勞作用。中成葯有;烏雞白鳳丸、八珍益母丸、補血丸、定坤丸、當歸養血丸。
3.常用的補陰葯 有北沙參、玉竹、麥冬、天冬、冬蟲夏草、黃精、靈芝、石斛、女貞子、百合、柏子仁、龜板等。如女貞子可促進骨髓造血紅細胞生成;促進抗體產生;抗炎抗變態反應;還有改善冠脈流量及降血脂作用。中成葯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柏子仁丸等。
4.常用的補陽葯 有鹿茸、鹿角膠、狗鞭、海馬、蛤蚧、紫河車、鎖陽、淫羊藿、狗腎、杜仲,補骨脂、肉蓯蓉等。如淫羊藿對腎上腺皮質功能及雄性功能有興奮作用,抗炎、抗過敏作用;促進骨髓造血細胞的生成及外周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數量及增強其功能;增強免疫;誘生干擾素等作用。中成葯有:金鹿丸、金匱腎氣丸、多鞭精、鹿茸片等。
總結以上,不管你是什麼類型,還是什麼性別,慎用補葯補品,再就是要辨證。適合第一。
4. 腎病口乾舌燥
腎病綜合症病人應該是口服中葯造成這種情況的。
5. 肚子疼的不敢站,200+100在線
你好!
你是不是經長早上不吃飯,這你可能得了膽囊炎或膽結石.
(一)膽囊炎的病因。
1.梗阻因素。
2.感染因素。
3.化學性因素。
4.其他因素。
(二)膽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確,可能為一綜合因素。
症狀
1.急性期:
(1)急性膽囊炎 ①上腹或右上腹劇烈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誘發心絞痛,②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③常有惡心、嘔吐、腹脹和食慾下降等。④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
(2)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腹痛、寒戰、發熱和黃疸是膽總管結石並急性膽管炎的典型表現。
2.慢性期(發作間歇期):
(1)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其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多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進食油膩食物或勞累後症狀加重。
(2)慢性結石性膽囊炎多有反復發作或絞痛史,每於冬秋之交發作較頻繁。較大結石有時長期無症狀。
(3)慢性膽管炎與膽管結石其臨床表現亦不典型,可無症狀或類似慢性膽囊炎的徵象。
檢查
膽囊炎膽石症急性發作期,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白細胞計數增高。當有膽(肝)總管或雙側肝管梗阻時,肝功能測定,顯示有一定損害。尿常規僅膽紅素陽性、尿膽元及尿膽素陰性,但肝功損害嚴重時均可陽性。
影像學檢查:
1.腹部X線平片有利於診斷。
2.口服法膽囊造影。
3.靜脈法膽道造影。
4.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術。
5.纖維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6.術中膽道造影。
7.CT檢查。
8.B超為本病常規檢查。
9.核素掃描。
10.腹腔鏡檢查對急性膽囊炎的診斷有很大意義,同時還可作有關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治療
急性發作期宜保守治療,如病情嚴重、保守治療無效,應及時手術。
(一)非手術療法:
1.適應證:1)初次發作的青年患者;2)經非手術治療症狀迅速緩解者;3)臨床症狀不典型者;4)發病已逾三天,無緊急手術指征,且在非手術治療下症狀有消退者。
2.針刺、中醫中葯治療:
3.常用的非手術療法包括卧床休息、禁飲食、輸液,必要時輸血,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腹脹者應予以胃腸減壓,應用廣譜抗生素(頭孢黴素類,氧氟沙星,甲哨唑),適時應用解痙止痛與鎮靜劑。
4.對慢性病例的治療可用利膽劑(消溶肝膽結石片),同時注意飲食調節。
5.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術。
6.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
7.體外震波碎石對膽囊結石效果差。
(二)手術治療:
急性期如出現明顯全身中毒症狀、腹膜刺激征、黃疸加深者應緊急手術。
急性膽囊炎具備急症手術指征者,宜在發病48小時以內施行急症手術。
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者,應擇期施行手術。
膽道結石與膽管炎者在非發作期間擇期進行手術。
手術方法:
1.膽囊切除術。
2.膽囊造瘺術。
3.膽總管探查引流術。
4.膽腸內引流術。
5.肝葉切除術。
6. 黃芪的作用
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在中葯裡面,它治療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表虛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有陰虛盜汗者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葯同用。急性腎炎水腫者用於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於防己、茯苓、白術等合用,方如防己黃芪湯。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有陽氣虛弱者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潰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以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壅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氣虛衰弱者,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於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食療功效,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葯,人參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7. 治療不同的急性腎小球腎炎症狀選用什麼葯方
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由免疫反應而引起的彌漫性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增生性損害,多由鏈球菌感染或其他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後引起。好發於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男多於女。其特點為急性起病,患者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並可伴有一過性氮質血症。本病大多預後良好。
急性腎炎一般屬於中醫「水腫」(陽水)、「尿血」等范疇。其發病機理,多因感受外邪,肺失宣肅,不能通調水道,風遏水阻,溢於肌膚而發水腫;濕熱蘊結膀胱、灼傷血絡而發尿血;脾失健運、腎氣不固而現蛋白尿。病位在肺、脾、腎,累及膀胱、三焦。治療上根據辨證,分別採用宣肺利尿、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收澀固精等方法。
【方一】坤草茅根湯(鍾新淵)
【出處】《名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白茅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益母草30克,車前草30克。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利水。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方解】茅根能「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與益母草「消水行血」為主導,輔以車前草通五淋,利小便,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四葯合方,集甘寒、辛微苦之味,俾利氣機靈動,行而不傷正,奏澄本清源、邪去正安之功效。
【葯理】白茅根能緩解腎血管痙攣,使腎濾過增加而產生利尿作用。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生,促進抗體形成,使網狀細胞、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而達到抗菌消炎的目的。益母草可以改善腎臟微循環、改善細胞膜通透性,從而消除水腫、蛋白尿。車前草可抗菌消炎利尿,降低血肌酐水平。
【用法】上方分2次煎,合兩煎葯液濃縮約150毫升,分3次空腹服,日2次、夜1次。
【方二】宣肺靖水飲(張志堅)
【出處】《名醫名方錄第四輯》
【組成】荊芥10克,連翹15克,僵蠶10克,蟬衣10克,生黃芪15克,防風10克,生白術10克,石葦30克,生地黃10克,炙雞內金5克,生甘草3克。
【功用】宣肺祛風,扶正潔源。
【主治】急性腎炎。症見尿蛋白長期不消失,反復感冒,咽痛,面肢浮腫,舌苔薄,脈細或浮細。
【方解】本方用荊芥、連翹、僵蠶、蟬衣宣肺祛風,散結破聚,開上焦而逐戀邪,宣肺氣以凈水源;石葦助肺腎之精氣,上下相交,使水道行而小便利。方中合玉屏風散,旨在益氣固衛以調整免疫機能;加甘草、雞內金,調和諸葯,健脾助運;生地黃以滋養腎陰扶助下元。全方合奏宣肺祛風、扶正逐邪、潔源凈水之功。
【葯理】荊芥、防風、蟬衣對於鏈球菌有抑製作用。連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抑製作用,還具有抗炎、利尿作用。石葦具有抗組織胺作用和利尿作用。黃芪能增強免疫機能,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使腎血流量及濾過率增加。
【用法】每日1劑,頭煎、二煎葯液合並共約400毫升,分早晚2次於飯後1小時溫服。症狀緩解取得療效後,可守原方隔日服1劑,或以上方劑量比例研末為丸,分早晚2次,於飯後各取6~9克吞服,以資鞏固,以尿蛋白持續消失3月停葯。
【方三】疏風利水湯(鄒雲翔)
【出處】《中華當代名醫妙方精華》
【組成】金銀花、連翹、茯苓、玄參、石斛、六一散(滑石6份,甘草1份,共研細末混勻)各9克,苡米12克,蘆根30克,桃仁、紅花各3克。
【功用】疏風清熱,和絡滲利。
【主治】急性腎炎。症見眼瞼浮腫,精神萎靡,口乾欲飲,脈細。
【方解】方中金銀花、連翹疏風清熱;桃仁、紅花和血化瘀;苡米、茯苓、六一散、蘆根滲濕利水;玄參、石斛顧護陰津。上葯合用,則能疏風清熱,和絡滲利。
【葯理】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葯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變態反應性炎症,改善腎臟血液循環,促進腎臟病理損害的修復和纖維蛋白的吸收作用。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劑相似的結構,其利水滲濕作用還與對機體水鹽調節機制的影響有關。蘆根對溶血鏈球菌有抑製作用。桃仁、紅花擴張血管,改善腎臟血液循環。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服。
【方四】芳化清利湯
【出處】《河北中醫》
【組成】白花蛇舌草30克,連翹15克,黃芩10克,蟬蛻10克,牛蒡子20克,佩蘭10克,蒼術20克,薏苡仁30克,白茅根30克,益母草30克,萆薢20克,牛膝15克,陳皮6克。
【功用】清熱利濕,祛風解毒。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濕熱證。
【方解】方中白花蛇舌草、連翹、黃芩、蟬蛻、牛蒡子清熱解毒,宣利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佩蘭、薏苡仁、蒼術、萆薢利濕熱而健脾;益母草、白茅根、牛膝活血利水而益腎;陳皮芳香醒脾,疏利氣機。全方清熱利濕,祛風解毒、消散血結氣聚。
【葯理】葯理研究證實,白花蛇舌草等清熱解毒中葯具有清除抗原、抑制抗體,抑制活性免疫細胞產生及抑制過敏介質的釋放等作用;白花蛇舌草等還能刺激網狀內皮系統增生,增強吞噬細胞功能。牛蒡子等可清除尿蛋白,抑制免疫復合物形成對腎臟的損害;益母草、牛膝等活血化瘀葯物具有增加腎血流量,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功能,並有對抗自由基損傷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麻桂蘇蟬白術湯
【出處】《河南中醫》
【組成】麻黃、桂枝、蘇葉各10克,蟬衣6克,白術30克,生薑3片。
【功用】解表利水。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初起有風寒表證者。
【方解】方中麻黃發汗解表;桂枝調和營衛;配蘇葉、蟬衣宣通氣機;白術、生薑健脾利水。諸葯合用,共奏「開鬼門,潔凈府」,宣上達下之功。
【葯理】麻黃擴張腎血管使腎血流增加,並阻礙腎小管對鈉離子重吸收而發揮利尿作用。桂枝抗炎、抗過敏,且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蘇葉、蟬衣對於鏈球菌有抑製作用。白術水煎劑和流浸膏灌胃或靜脈注射對大鼠、家兔、犬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1劑,分2~4次服。
【方六】麻黃連翹赤小豆加丹參湯
【出處】《湖北中醫雜志》
【組成】麻黃4~9克,連翹8~15克,赤小豆15~25克,桑白皮9~12克,苦杏仁6~9克,生薑3~6克,益母草9~15克,大棗4~6枚,丹參9~15克。
【功用】清熱解表,活血利水。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濕熱兼表證者。
【方解】方中麻黃宣肺利水消腫,杏仁降肺氣;連翹清熱解毒,與桑白皮合用瀉肺行水;生薑既能助麻黃宣散水氣,又可助杏仁降肺逆;大棗安中和中,赤小豆利水,兩葯合用可使脾腎功能漸復;益母草活血利水;丹參活血祛瘀。諸葯合用,共奏疏風消腫利水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證實,麻黃使腎血流增加而利尿。連翹抗菌、消炎利尿。桑白皮有利尿作用,可使動物尿量及鈉、鉀、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益母草可以改善腎臟微循環、改善細胞膜通透性,從而消除水腫、蛋白尿。丹參是氧自由基的強力清除劑,還有降血脂、降壓、強心、抗炎、抑菌等作用。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
【方七】芪丹茅苓湯
【出處】《湖南中醫葯導報》
【組成】生黃芪10~30克,丹參10~20克,白茅根20~60克,土茯苓50~200克,益母草6~20克,麥芽20~40克,牛蒡子6~10克,白芨6~15克,茜根6~10克,魚腥草6~20克。
【功用】健脾利水,涼血活血,解毒。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表證已除,唯留水腫、蛋白尿、血尿(多為鏡下血尿)者。
【方解】方中生黃芪、土茯苓、麥芽健脾利水,合乎「其制在脾」之機理;丹參、白茅根、益母草、茜根為活血化瘀之品,伍以白芨,活血止血而不留瘀,有利於血尿的消除;牛蒡子、魚腥草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配伍於活血化瘀葯之中,可預防毒瘀互結,以防疾病纏綿轉為慢性。
【葯理】據近年有關資料報道,生黃芪、土茯苓、魚腥草、益母草、茜根有消蛋白尿之功用。白茅根能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改善腎血流,使腎素產生減少,具有降壓利尿、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減少蛋白的排出。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本方重用土茯苓,源於任繼學教授之經驗。
【方八】三仁湯加味
【出處】《中國中醫急症》
【組成】杏仁15克,白豆蔻15克,薏苡仁20克,半夏15克,川朴15克,通草10克,滑石15克,竹葉20克,石葦30克,白茅根30克。
【功用】宣暢氣機,濕熱分消。
【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方解】方中杏仁苦溫,善開上焦,宣通肺氣;白豆蔻芳香苦辛,能宣中焦;配半夏、厚朴苦溫除濕,恢復中焦升清降濁之職;薏苡仁甘淡,益脾滲濕,疏導下焦,配以通草、滑石、竹葉清利濕熱;石葦甘苦性涼,清肺金以滋化源,通膀胱而利水道。白茅根味甘性寒,能透郁熱,導熱下行,清上通下,涼血止血。
【葯理】現代葯理證實,薏苡仁可增強體液免疫,促進抗體產生。石葦具有抗組織胺作用和利尿作用。白茅根緩解腎小球血管痙攣、降低血管通透性,利尿、消蛋白。厚朴煎劑對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製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鉀離子的排出量,從而發揮利尿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枇杷葉煎
【出處】《河北中醫》
【組成】枇杷葉15~30克,北杏仁、焦梔子皮、淡豆豉、通草12~15克,茯苓皮20~30克,滑石25~30克,薏苡仁18~30克。
【功用】肅肺化氣,行水消腫。
【主治】小兒急性腎小球腎炎。
【方解】方中杏仁、枇杷葉辛開苦降,能使壅塞之肺氣得以宣通,清肅之令行,三焦水道通暢無阻;梔子、豆豉能「宣其陳腐郁結」(王孟英語),清泄郁熱,和中化濁;配茯苓、薏苡仁、滑石、通草等淡滲而性涼,使氣化濕除,溺暢腫消。
【葯理】葯理研究表明,枇杷葉、梔子有抗菌消炎作用。通草可增加尿中鉀離子的排出量而利尿。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劑相似的結構,調節機體水鹽代謝。薏苡仁增強機體免疫力。
【用法】每日1劑,煎2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