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仙草的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濕熱,諸經客熱,虛癆,童癆,筋骨疼痛,熱淋,赤白便濁,玉莖痛。退血分煩熱,止尿血。2.《貴州民間方葯集》治疥癬。3.《廣西中葯志》治婦人痛經。又搗爛取汁沖糯米漿,治飛揚瘡。4.江西《草葯手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癰腫,闌尾炎,近用於治癌。5.《昆明民間常用草葯》:清熱消炎,祛風濕,散瘀血。治痰火熱症,風熱眼霧眼屎多,風濕跌打疼痛,外傷皮下瘀腫。3.《雲南中草葯》:清熱涼血,利尿,治血淋,尿路感染。
2. 八仙草的根是啥顏色
八仙草的根應該是白色的。
3. 三七花,杭白菊,紅玫瑰花,石斛花,枸杞子,能不能一起泡茶
三七花降血糖的,玫瑰花是養顏的,桃花安神,可以一起泡茶飲用,中醫講究的是合,就是大雜燴的意思,每種花的功效都是各走各的,副作用暫時沒聽說過。
4. 大家好!我岳父剛查出是肝癌晚期,有沒有什麼中草葯可以治療的跪求!!!!
葯物治療
1)肝氣郁結證。
主證:右脅脹痛、墜疼,胸悶不舒,惱怒後加重,飲食減少,肝腫大,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化滯。
方葯:逍遙散加味(《和劑局方》)。柴胡12g,當歸12g,白芍15g,白術10g,茯苓10g,鬱金10g,香附10g,八月札30g,甘草4g,沙苑子15g,青皮10g。
肝痛甚加川楝宇、玄胡索;肝鬱化火加丹皮、山梔。
分析:本方以柴胡、鬱金、香附、青皮疏肝理氣,解郁止痛;當歸、白芍、沙苑子柔肝養血;八月札理氣活血;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和中,配合而成疏肝理氣,和營健脾的方劑。
2)氣滯血瘀證。
主證:脅痛如錐刺,痛牽腰背,固定不移,入夜劇痛,納差,惡心,脘腹脹悶,脅下痞硬,呃逆噯氣,舌苔淡白,質紫暗,舌邊尤甚,呈紫斑狀,脈弦澀。
治法:破瘀散結,行氣解毒。
方葯:化瘀湯(《陝西中醫》1991,11。484)。丹參、白花蛇舌草、大黃、醋鱉甲各30g,川楝子、當歸、莪術、穿山甲、山梔各15g,赤芍、醋香附各20g,蜈蚣5條,鬱金10g。
分析:本方以穿山甲、莪術、大黃破瘀散積,川楝子、醋香附理氣化滯,白花蛇舌草、山梔清熱解毒,丹參、當歸養血和營,鱉甲滋陰軟堅,鬱金理氣活血,蜈蚣開達肝氣,全方以化瘀理氣為主,兼及挾正。
3)肝膽濕熱證。
主證:肝區疼痛,發熱黃疸,煩躁難眠,口苦、口乾,惡心作嘔,納食減少,大便乾燥,小便短赤不利,肝大不平,質硬伴腹水,肝功損害,膽紅質升高,舌質紅或紅絳,苔黃膩,脈弦或弦滑數。
治法:清利肝膽濕熱。
方葯:龍膽瀉肝湯(《和劑局方》)。龍膽草3g,黃芩9g,梔子10g,木通3g,車前子草9g,當歸9g,柴胡9g,生地黃9g,澤瀉9g,甘草3g。
胸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加大黃9g、瓜蔞30g;黃疸重加茵陳15g、白毛藤24、鬱金12g;口乾重加石斛12g、知母10g;腹水重加生薏米24g、絞股藍20g、豬苓15g。
分析:本方以龍膽草瀉肝火,清下焦濕熱,黃芩、梔子清熱瀉火,柴胡疏肝,當歸活血,地黃涼血養陰。瀉中有補,疏中有養,使瀉火而不傷陰。再配以木通、車前、澤瀉使濕熱從小便出,甘草調和諸葯,瀉火解毒。全方既可瀉肝膽實火,又有清利下焦濕熱的作用。
4)脾虛濕困證。
主證:腹脹,有時腹瀉。肝臟腫大,質硬不平,肝功能輕度損害,下肢浮腫或有腹水。舌質淡,苔薄膩,脈滑或濡。
治法:益氣、健脾、化濕。
方葯:四君子湯(《和劑局方》)。黨參15g,白術12g,茯苓15g,甘草4g。
上腹脹滿加枳實、厚朴,腹瀉加神曲、麥芽、焦山楂,全腹脹滿加烏葯、檳榔、大腹皮、降香、沉香,腹水再加車前子、豬苓,濕滯加蒼術、厚朴。
分析:方中黨參補氣,白術健脾化濕,兩者配合有健脾益氣之功。茯苓淡滲,與白術配合健脾利濕。甘草甘平,配合黨參以益氣和中。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脹的功效。對肝癌脾虛而致積聚,腹水等病機均為運用。
5)肝腎陰虧證。
主證:脅肋隱痛,綿綿不休,納少消瘦,低熱盜汗,五心煩熱,頭暈目眩,黃疸尿赤,或腹脹如鼓,青筋暴露,嘔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紅少苔,脈細虛數。
治法:養血柔肝,滋陰益腎。
方葯:一貫煎(《柳州醫話》)。北沙參9g,麥冬9g,當歸9g,生地黃30g,枸杞子15g,川子6g。
煩熱眩暈加女貞子15g、旱蓮草30g、生龜板20g、生鱉甲20g、山茱萸15g,低熱盜汗加白芍15g、丹皮15g、嫩青蒿10g;乏力腹脹加生黃芪20g、茯苓皮30g、半邊蓮30g。
分析:本方重用地黃、枸杞子,滋陰養血以補肝腎之陰;沙參麥冬和胃養陰;當歸養肝活血;川楝子疏肝止痛而性寒不燥。全方滋養肝腎,疏肝理氣。
(2)單驗方
1)安宮牛黃丸:牛黃、鬱金、硃砂、冰片、珍珠、山梔、雄黃、黃芩、麝香等,製成丸劑。
主治:開竅鎮痙,清熱解毒,主治肝癌。
用法:每日一粒,吞服或溫開水化服,顯效後改2日或3日1粒。
2)肝癌直腸凈化液:黃芪30g,大黃10g,丹參15g,紅花5g,海藻20g,蒲公英25g。
主治:清熱解毒,益氣活血,主治晚期肝癌所致腹水、肝腎衰竭。
用法:上葯加水煎煮4次,每次1小時,過濾,合並濾液,濃縮成稠膏,加95%乙醇,使用乙醇消毒。以葯液灌腸,每日2次,每次250ml,灌腸後盡量保留。連用5天為一療程。
3)葫蘆素:甜瓜蒂分離提取有效成分,即葫蘆素,製成片劑。
主治:肝癌。
用法:口服,開始每次0.3米g,每日3次,逐漸增加至0.5~0.6mg,1日3次,成人口服的最安全有效劑量為每日1.5~1.8mg,少數患者在服葯期有輕度胃腸道反應,經對症支持治療,容易緩解,一般不需停葯。
4)槐耳沖劑:槐耳加工成沖劑。
主治:原發性肝癌。
用法:每日服⒊次,每次1~2包。
5)刺河豚皮:刺河豚皮干為末,或裝膠囊。
主治:原發性肝癌。
用法:口服葯末,每日30~50g。
6)華蟾素:干蟾皮提取加工為注射液。
主治:清熱解毒,利水消脹,治肝癌。
用法: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2次。
7)美登木注射液:以美登木提煉加工為注射液。
主治:原發性肝癌。
用法:肌注每日2~3次,每次2ml,10~14天為一療程。
8)鹿仙草「B」:鹿仙草經加工提煉得到提取物,定名為鹿仙草「B」。
主治:清熱解毒,壯陽補腎止血生肌。治肝癌。
用法:口服,每次6g,每日4次。
9)鉤吻:以鉤吻研粉。
主治:肝癌。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50mg,3日後無反應增加至每次100~150mg。
10)冬凌草:以冬凌草加工成糖漿、片劑、注射液。
主治:肝癌。
用法:糖漿每日服3次,每次服30ml。片劑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兩種劑型同用2~3個月為一療程。注射液每次靜注75~100mg,隔日1次。
(2)外治法
1)如意金黃散。
主證:肝癌疼痛。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葯:大黃50g,天花粉100g,冰片20g,黃柏50g,生南星20g,乳香20g,沒葯20g,姜黃50g,皮硝50g,芙蓉葉50g,雄黃30g。
將上葯共研細末,將葯末加飴糖調成厚糊狀,攤於油紙上,厚約3~5mm,周徑略大於腫塊,敷貼於肝區腫塊上或疼痛處,隔日換葯1次,2次為1療程,敷葯期間停用一切止痛葯物。如敷葯後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或皰疹則暫停,待局部皮膚恢復正常後再敷。
分析:本方以大黃、黃柏、芙蓉葉、天花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乳香、沒葯、姜黃活血理氣消腫止痛,南星、皮硝、冰片、雄黃化痰軟堅消腫止痛。本方消腫止痛,治療肝癌疼痛有一定效果。
2)癌痛散。
主證:肝癌疼痛。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葯:山奈、乳香、沒葯、大黃、姜黃、梔子、白芷、黃芩各20g,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黃柏各15g,蓖麻仁20粒。
上葯共研末,取雞蛋清適量,混合,攪拌均勻成糊狀,敷於期門穴,再以紗布或蠟紙覆蓋,膠布固定。疼痛劇烈者,6小時換葯1次,疼痛較輕者,12小時更換1次,可連續使用至疼痛緩解或消失。
分析:本方以大黃、梔子、黃芩、黃柏清熱消炎止痛;山奈、白芷、小茴香、公丁香、木香芳香走竄、理氣散結止痛;乳香、沒葯、姜黃、赤芍活血祛瘀、消腫鎮痛;蓖麻仁既有拔毒消腫止痛之功,且有大量脂肪酸,是賦形劑。期門穴為肝經募穴,經氣所聚,敷貼穴位,較之單純痛處,能更好地發揮葯效。
(3)針灸治療
1)針方1。
主穴:肝炎點(右鎖骨中線直下,肋弓下緣2寸處),足三里ST36。
配穴:陽陵泉GB34、期門LR14、章門LR13、三陰交SP6。
2)針方2。
主穴:百會DU20,雙側胃區(頭部皮針)、內關PC6、三陰交SP6。
配穴:肝俞BL18、腎俞BL23、命門DU4、阿是穴。
(4)氣功治療
患者在進行備種中、西醫治療的同時,持之以恆地進行氣功鍛煉,可以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帶病延年。
1)練功要領。
①原定放療、化療方案繼續進行。
②適合於中期以前的肝癌患者,有一定的體力,能完成練功活動。
③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2)常用功法。
①雙修功(此處省略)。
②排肝氣(此處省略)。
③甩手(此處省略)。
(5)葯膳療法
1)斑蝥燒雞蛋:斑蟊2隻、雞蛋1隻。功能破血散結,攻毒抗癌。雞蛋殼上打一小孔,納入斑蝥(去頭足),棉紙封之,文火燒熟,去斑蝥,食雞蛋。
2)彌猴桃根燉肉:鮮彌猴桃根100g,瘦豬肉200g。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活血。合於鍋內加水,用文火燉,至肉熟,食肉並喝湯。
3)壁虎酒:活壁虎5~10條,白酒(60度)500g。功能散結、止痛。將活壁虎放入盛有酒的錫壺或棕色瓶內,置暗處,一般浸7天。每日飲酒2~3次,每次飲10ml。
4)蛤蟆散:蟾蜍1~2隻,功能解毒消腫,止痛。取蟾蜍(2隻)的皮、心、肝、眼置瓦上焙黃,研成細粉,分成5包。取一隻蟾蜍除去五臟,加水文火煮爛,冷成腖狀。每次服葯粉1包,每日服2次,黃酒沖服。葯腖每次服1劑,隔日服1次。
5)箬葉粥:箬竹嫩葉60g,粳米適量,功能解毒消腫,止血止痛。先將箬竹葉水煎取汁,再加入梗米煮作粥。早晚2次,服粥適量。
6)赤魚粉:赤魚尾大刺1根(小刺用2根)。將魚刺焙黃,磨粉。功能清熱消炎,化結除症。每日服1次,用溫開水沖服。
7)田七末藕汁燉雞蛋:田七2~3g,藕汁30ml,新鮮雞蛋1隻。功能散瘀止痛,止血。將雞蛋去殼,打入碗中攪拌,加入藕汁(用新鮮藕洗凈,削皮,榨取藕汁)及田七粉,拌勻,可加少許冰糖。肝癌患者嘔血或便血時適量食服。
8)雞骨草蜜棗瘦肉湯:雞骨草30g蜜棗7~8枚,瘦豬肉100g。功能清熱利濕退黃。上三樣加水適量煎煮,加鹽少許調味,去葯渣,飲湯食肉。
2.中國朝醫治療
肝癌早期患者,根據病情,可選用發汗湯、解毒湯、蔓永管。
發汗湯:麻黃16g,桂皮12g,石膏16g,杏仁6g,甘草4g,生薑5片,蔥白1個。另以豬肉在外形性癌的治療中外敷。
解毒湯:黃連、天花粉、葛根、熟地各8g、人參、五味子、桔梗、枳殼、川芎、白術、白芍、石膏、知母、貝母、甘草、澤瀉各4g,生薑3片。
蔓永膏:生地黃汁10kg,人參末lkg,白茯苓末2kg,白蜜6kg,天冬、枸杞子末各1kg,麥冬、地骨皮末各300g,黨參末600g。上葯拌勻,放入瓷壇,用油紙封口,放入銅鍋用文火煎,煎至熟透皇糊狀,一日2~3次內服。
3.中國蒙醫治療
主證:初起食慾不佳,上腹脹滿,乏力,右腹上區灼痛。病情加重時,疼痛劇烈難忍,迅速消瘦,發熱,乏力,時有惡心,食慾減退。肝部腫瘤不斷增大,疼痛更甚,肝區可觸到腫大的硬塊,有時出現水膨,溲便黃赤,大便難,舌紅苔黃膩,脈細數。
治法:清希拉和血熱,解肝內熱毒,破肝內血痞,繼服瀉劑,以祛病之餘邪。
方葯:清除血熱服查干榜嘎十八味散:查干榜嘎30g、木鱉子、貝齒灰各18g,巴沙嘎、牛黃、黃柏皮、地丁、五靈脂、香青蘭、黑冰片、肉豆蔻各15g,丁香、草鳥葉各9g,連翹8g,熊膽lg,共研細末。
八味綠松石散:綠松石15g,梅花片6g,白檀香12g,公丁香12g,紅花12g,營實12g,熊膽3g,寸香0.5g,研細末,製成散劑。
上二方交替用開水送服。
亦可用紅花十三味散:西紅花10g、丁香、牛黃、麝番、犀角、銀珠、紫檀香、大托葉雲實、查干榜嘎、訶子、川楝子、梔子、木香各5g。
燥化肝血痞服刺果子、五靈脂各30g;白檀、紅花各3g;共研細末,浸泡於120g白酒中,經3~7日成酵後,再加冰糖60g攪合制膏劑,每日2次,每次服1湯匙。
繼服八味攻瀉課題劑(資料中未列方劑內容)。
服葯期間可針刺肘內外兩脈。
4.中國回醫治療
方葯:金雞豇豆20g,八仙草20g,菌陳蒿30g,澤瀉20g,三棱15g,莪術15g。
用法:水煎4次,每次煮15分鍾合並葯液,分4次服,每次1茶杯,每日1劑。
主證: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滲濕利水、活血化瘀火行氣止痛之功。適用於肝癌初、中期,熱毒內蘊,濕熱郁滯,氣滯血瘀,鞏膜黃疸,肝區脹滿疼痛,心煩干嘔,口苦咽干者。
方葯:和死還魂草(墊狀卷柏)20g,八仙草30g,香茶菜20g,檳榔20g,草血竭15g。
用法:水煎4次,每次煎20分鍾,合並葯液,人4次服,每次服1茶杯,1日1劑,服葯時加少許童尿(20ml)為引。
主證:本方具有通經絡,破瘀血,消瘕之功。適用於肝癌症見肝臟大、堅硬如石、肚腹脹大、青筋暴突,脅肋疼痛,大便不通者。服葯期間忌辛辣香燥等刺激食物。
5.僳僳族醫學治療
方葯:阿母辛那冼(白毛藤)30g,刺老苞30g,仙鶴草30g,刺立加15g,黃芪30g,三七粉3g,枸杞30g。
主證:本方治療肝癌,對初中期病患者療效較佳,晚期病人療效稍差。
用法:三七粉除外,余葯水煎後,用葯湯分3次沖服三七粉。每日1劑,早、中、晚各服1次。
二、日本對傳統醫學治療肝癌方劑的研究
(1)補中益氣湯合桂枝茯苓丸:對肝硬變合並肝癌,施行肝動脈導管栓塞術後,出現肺部多發性轉移的病例,投於補中益氣湯和桂枝茯苓丸。用葯後第45天及第90天二次胸片見原陰影消失,胸部CT僅示右下葉有1個結節陰影。此間以漢方葯治療為主,停用全部抗癌劑。再過2月,AFP轉為正常(19ug/ml),肝硬變,肝瘛無變化,病人非常精神,也無特殊主訴,生活如常。〔日·星野,日本東洋醫學雜志,1992;42(4):409〕。
(2)小柴胡湯:選擇甲胎蛋白(AFP)200ug/l以下的肝硬化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130例。兩組一般用葯相同,投葯組多加小柴胡湯7.5g/d,全體患者每2個月檢查AFP一次,每3個月超聲波檢查一次。觀察57個月的病例中投葯組84例,對照組81例。投葯組發現肝癌26例,對照組35例,除外研究開始後6個月以內發現肝癌者,則投葯組為23例,對照組31例,第57個月時的累積發生率有顯著差別(P=0.039)。AFP值,投葯組呈現低值,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別。〔日·山本右夫,內科,1991;67(4):651〕。
5. 八仙草的基本資料
八仙草
別名:豬殃殃(《野菜譜》),小鋸藤、鋸子草(《貴州民間方葯集》),小茜草、小飛揚藤、紅絲線、血見愁(《廣西中葯志》),細茜草(《雲南中草葯》)紅絲線、拉拉藤、小舒筋。
漢語拼音: ba xian cao
英文名: 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 Herb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Galium aparine L., Galium asperlium Wall.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拉拉藤或粗葉拉拉藤的全草。
採集:秋季採收,曬干或晾乾。
葯材:乾燥全草黃綠色或枯黃色,全體具有棘手的倒刺,莖葉多卷縮成團。莖堅韌,纖維性,葉脆,易破碎。果實多脫落,留有傘形的果柄。產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性味: 苦辛,寒。
功效分類: 清熱葯;解毒葯
6. 圖解中草葯大全的作品目錄
二色補血草
三張葉
八角蓮
八仙草
八仙花
八角茴香
人參
人面子
九頭草
九頭獅子草
刀豆
三七
乾薑
乾地黃
土木香
土牛膝
百合
土茯苓
土香薷
土黨參
土銀花葉
大棗
大蒜
大飛揚
大紅袍
大青根
大草蔻
大麻葯
大烏泡根
大葉鳳尾
大母豬藤
大苦溜溜
大狗尾草
大接骨丹
大劍葉草
萬年青根
山楂
山葯
山枇杷
山茶花
山韭菜
千年健
千日紅
川木通
小麥
小丁香
小葉桑
小紅花
小連翹
小銅錘
小萬年草
小三棵針
小鳳尾草
小赤麻根
小接骨丹
小葉雙眼龍
飛龍掌血
馬齒莧
馬藺子
馬錢子
馬蹄細辛
馬蹄葉
天麻
天生草
天胡荽
天青地白
無爺藤
無花果
元寶草
木瓜
木耳
木賊
木槿皮
木芙蓉花
五味子
大良姜
土羌活
見血清
牛膝
牛馬藤
牛白藤
牛西西
牛心茄子
毛冬瓜
毛麝香
毛野丁香葉
長葉山芝麻
烏蘞莓
月桂子
月季花
月季花根
鳳仙
鳳尾草
巴戟天
巴豆
孔雀草
水蘇
水茄
水百合
水仙花
水芙蓉
刺石榴
掛蘭
秋海棠
秋海棠根
酒
水澤蘭
水楊柳
水錦樹
水葫蘆
玉竹
玉簪花
艾葉
甘草
甘蔗
甘遂
石斛
石蕊
石榴皮
布狗尾
龍膽
東方狗脊
仙人球
仙人掌
白果葉
白果
白芷
白前
白薇
白蘞
白蘭花
白楊樹
白松塔
白茅根
白芍葯
白楊樹皮
白花蛇舌草
白花映山紅
生薑
冬瓜
冬葵子
玄參
蘭石草
蘭香草
蘭花雙葉草
半支蓮
半枝蓮
半邊錢
……
7. 白參楓斗三七粉可以一起打粉吃嗎
可以的,不影響,雲南滿澤三七也可以混丹參、石斛風斗、西洋參,不過白參也和西洋參一樣,都是補的,可以混一起打粉吃的,注意的是每次用量不能多,每次小平勺3克左右就可以了,孕婦嬰幼兒不吃。
8. 八仙草的介紹
八仙草為景天科植物,又名景天三七、1、活血丹、見血散、土三七等。英文名為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 Herb。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為Galium aparine L.,Galium asperlium Wall。歸少陰、太陰經。為多年生肉質草本,高可達80厘米。根成條狀,而不似五加科人參三七(中葯三七)的短圓柱形根。花為5瓣,黃色,6月至8月開花;7月至9月結果,呈星芒狀。八仙草在全國各地都有,野生於山坡、草地或溝邊。
9. 鐵皮楓斗和白參和三七一起煮有什麼功效
白參補氣 三七活血 楓斗調節免疫力健脾養胃調節血壓
10. 全部中葯葯材名稱
八寶茶、八節毛、八仙草、八仙花、八月札、芭蕉根、芭蕉葉、芭蕉油、芭蕉子、拔毒草、拔毒散、霸王七、白苞筋骨草、白背三七莖葉、白殘花、白草、白草根、白側耳、白常山、白礬、白粉蝶、白粉蕨、白粉藤、白鉤藤、白骨走馬、白花丁香、白花灰毛槐樹、白花堅莢樹、白花龍膽、白花蛇舌草、白花射干、白花甜蜜蜜、白花夏枯草、白花豬母菜、白活麻、白雞屎藤、白雞肫、白暨豚、白腳威靈、白金古欖、白金果欖、白苣、白克馬葉、白藍翠雀花、白竻薳、白簕枝葉、白犁頭草、白蘞、白蘞子、白粱米、白柳、白龍頭、白毛藤、白毛夏枯草、白茅根、白牛尾七、白槍桿、白槍桿根、白山苔、白檀、白頭翁、白頭翁花、白頭翁莖葉、白薇、白鮮皮、白線薯、白楊樹皮、白楊葉、白楊枝、白葯子、白英、白硃砂蓮、白豬鼻孔、白豬母菜、白子菜、百合、百合花、百解馬兜鈴、百解藤、百蕊草、敗毒草、稗根苗、稗米、斑葉蘭、斑竹根、斑竹殼、板藍根、半邊藕、半支蓮、伴蛇蓮、瓣蕊唐松草、報春花、暴馬子、北豆根、北方點地梅、北絲石竹、北魚黃草、逼血雷、荸薺、鼻血雷、閉鞘姜、壁虎、篦齒蒿、篦梳劍、篦子三尖杉、臂形草、邊緣鱗蓋蕨、扁蓄、蝙蝠葛根、蝙蝠藤、鞭葉耳蕨、扁蕾、扁蒲扇、扁竹根、扁竹蘭、變蛋、杓兒菜、鱉膽、鱉甲膠、鱉卵、濱海前胡、冰、冰草、冰草白穗、冰草根、冰球子、波棱瓜、波棱瓜子、博落回、薄葉卷柏、卜芥、不灰木、布朗耳蕨、菜板、菜豆樹、殘槁蔃、蒼白秤鉤風、蒼耳、蒼山黃堇、藏報春花、藏鮡膽、藏紫菀、糙殼菱蟹、草本威靈仙、草地黃芩、草菇草紅藤、草靈仙、草血竭、草澤瀉、草蜘蛛、側柏葉、叉歧繁縷、叉枝鴉蔥、茶、茶條槭、茶子、茶子木花、蟬花、蟬蛻、蟬翼藤、長瓣金蓮花、長柄赤車、長柄秋海棠、長桿蘭、長管香茶菜、長果山橙、長毛風毛菊、長年蘭、長前胡、長石、長瓦韋、長尾復葉耳蕨、長葉柄野扇花、長葉山芝麻、常山、朝鮮崖柏、車螯、車前草、車前子、車桑子根、硨磲、硨磲肉、陳冬菜鹵汁、陳芥菜鹵汁、蟶肉、鴟鵂、匙葉草、匙葉伽藍菜、匙葉龍膽、齒瓣石豆蘭、齒緣草、赤雹、赤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