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牙痛的治療葯方有哪幾種
牙痛是指牙齒因某種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為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其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面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由牙齦炎和牙周炎、齲齒(蛀牙)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所引起的。
該病屬中醫「牙宣」、「骨槽風」范疇中醫認為牙痛是由於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
【方一】蓽茇散
【組成】蓽茇、高良姜、細辛、胡椒各等分。
【功用】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治療齲齒牙痛,因冷加重,或口瘡色白,周圍不充血者。
【方解】方中蓽茇、良姜、細辛味辛性溫,芳香走竄,取其溫散之性,以發散鬱火及風熱,胡椒溫中止痛,殺蟲。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證明,以上諸葯均有鎮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用法】將上葯共研細末,過篩裝瓶備用。牙痛時取葯粉少許,塞入鼻孔內用力吸入。
【方二】竹葉石膏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竹葉15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麥門冬15克,人參6克,炙甘草6克,粳米15克。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治療胃熱內盛,陰津受傷,而致牙痛牙宣等症。
【方解】本方是由白虎湯去知母,加竹葉、人參、麥冬、法夏而成。方中竹葉、石膏清解氣分邪熱;人參、麥冬益氣養陰;法夏和胃降逆;甘草、粳米益胃,又可使寒涼清泄而不傷中氣。法夏配麥冬,燥潤結合,以潤制燥,使得補而不膩。本方清補兼施,邪熱與氣陰兼顧,可稱得兩全其美。
【葯理】竹葉具有優良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石膏內服有解熱、鎮痙和消炎作用;半夏具有鎮咳,祛痰,鎮吐,抗潰瘍;人參能消炎,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力。
【用法】上葯加水煎煮,第一煎20分鍾,第二煎15分鍾,每煎350毫升,放溫服用,早晨飯前,晚上臨睡前服下。
【方三】清胃散
【組成】生地黃6克,當歸身6克,牡丹皮9克,黃連6克,升麻9克。
【功用】清胃涼血。
【主治】胃火牙痛。
【方解】方用苦寒瀉火之黃連為君,直折胃腑之熱。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熱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輕清升散透發,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之」之意。黃連得升麻,降中寓升,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生地黃涼血滋陰;牡丹皮涼血清熱,皆為臣葯。當歸養血活血,以助消腫止痛,為佐葯。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諸葯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熱得除,於是循經外發諸症,皆可因熱毒內徹而解。
【葯理】生地黃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有免疫增強作用,且與機體的免疫功能狀態密切相關,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其增強更為明顯;當歸對滲出性炎症有明顯抑製作用,且能鎮痛;牡丹皮能抗炎,解熱鎮痛;黃連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抗病毒,抗炎,解熱。
【用法】作湯劑,水煎服,日1劑。
【方四】玉女煎
【出處】《景岳全書》
【組成】石膏9~15克,熟地黃9~30克,麥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之牙痛。
【方解】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陽明有餘之火而不損陰,故為君葯。熟地黃甘而微溫,以滋腎水之不足,用為臣葯。君臣相伍,清火壯水,虛實兼顧。知母苦寒質潤、滋清兼備,一助石膏清胃熱而止煩渴,一助熟地黃滋養腎陰;麥門冬微苦甘寒,助熟地黃滋腎,而潤胃燥,且可清心除煩,二者共為佐葯。牛膝導熱引血下行,且補肝腎,為佐使葯,以降上炎之火,止上溢之血。
【葯理】石膏有解熱,消炎作用;熟地黃能增強免疫功能;麥冬對多種細菌有抑製作用;知母煎劑對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痢疾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也有抑製作用;牛膝能促進炎性腫脹消退。
【用法】水煎服,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按語】大便溏瀉者,不宜用本方。
【方五】清香散
【出處】《普濟方》
【組成】川芎、蒿本各30克,防風、羌活各6克,細辛9克,香白芷30克,甘草15克。
【功用】祛風散寒止痛。
【主治】風冷牙痛。
【方解】方中藁本、防風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白芷解表散風,通竅止痛,尤除擅陽明經風濕之邪;細辛芳香走竄,能祛風寒,止疼痛;羌活辛溫發表力強,有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之功;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葯理】羌活、細辛有抗炎、鎮痛作用;藁本有抗菌、鎮痛作用;白芷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以上各葯均有鎮痛作用。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9克,食後用清茶調服。如痛甚者,加黑錫丹30粒。每日2次。
【方六】翹荷湯
【出處】《溫病條辨》
【組成】薄荷4.5克,連翹4.5克,生甘草3克,黑梔皮4.5克,桔梗9克,綠豆皮6克。
【功用】清熱肅肺止痛。
【主治】治療燥氣化火上灼齒牙而致疼痛者。
【方解】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連翹苦寒,苦能瀉火,寒能清熱,長於清心火,散上焦風熱;梔子皮偏於達表而祛肌膚之熱;綠豆皮清熱解毒;桔梗辛散苦泄,宣肺利咽開音。
【葯理】薄荷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很強的抑製作用,有抗炎作用;梔子能解熱、鎮痛;桔梗有鎮痛作用。
【用法】上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頓服之。每日2劑,甚者每日3劑。
【方七】牙痛速效方
【出處】《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組成】生地黃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牡丹皮6克,青皮6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
【功用】疏風清熱,活血止痛。
【主治】治療牙髓炎。見牙痛夜間為甚,牙齒有齲洞者。
【方解】生地黃甘寒質潤,苦寒清熱,入營分、血分,為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要葯;石膏清泄胃火,為治療胃火牙痛之要葯;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青皮辛散溫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氣,散結止痛之功;荊芥、防風發表散風,勝濕止痛。
【葯理】生地黃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膽作用;石膏有解熱,消炎作用;牡丹皮有抗炎作用,能解熱、鎮痛、解痙;荊芥、防風均有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白芷湯
【出處】《古今醫鑒》
【組成】防風、荊芥、連翹、白芷、薄荷、赤芍各6克,石膏30克。
【功用】疏風散熱止痛。
【主治】治療風熱牙痛,下磨牙疼甚者。
【方解】白芷通竅止痛;荊芥辛散氣香,善於發表散風;防風辛溫發散,氣味俱升,以辛為用,功善療風,止痛功良,微溫不燥;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石膏清熱瀉火;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葯理】白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薄荷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石膏有解熱,消炎作用。
【用法】上為粗末。水煎,溫服,每日1劑。
【方九】葛根湯
【出處】《瘍醫大全》
【組成】葛根6克,赤芍葯4.5克,赤茯苓1.5克,甘草1.5克。
【功用】疏風散火止痛。
【主治】治療風火牙痛。
【方解】葛根甘涼,清熱生津止渴;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茯苓利水勝濕,健脾安神;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葯性。
【葯理】葛根有解熱、抗病原微生物、鎮痛、抗炎作用;赤芍能抗炎、解痙、鎮痛;赤茯苓鎮靜,促進人體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每日2劑。
【方十】定痛散
【出處】《萬病回春》
【組成】當歸、生地黃、細辛、乾薑、白芷、連翹、苦參、黃連、花椒、桔梗、烏梅、甘草各3克。
【功用】清熱散火止痛。
【主治】治療齲齒牙痛。
【方解】方中烏梅、花椒辛酸殺蟲;黃連、苦參瀉火解毒;細辛、白芷疏風散寒又載葯上行直達牙齒而止痛。全方配合疏風散寒、瀉火解毒、殺蟲止痛,寒熱並用,對齲齒疼痛頗有效驗。
【葯理】以上諸葯均有抗菌、殺蟲、止痛作用。
【用法】上葯銼碎。水煎服,每日1劑。
【方十一】牙疼飲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
【組成】石膏12克,升麻4.5克,大生地黃15克,防風、薄荷葉、荊芥穗、前胡、天麻各6克,甘草3克。
【功用】疏風清熱,消腫止痛。
【主治】治療牙髓炎熱證,見牙疼夜甚,不能咀嚼,牙齦腫脹尚不顯著者。
【方解】方中石膏、荊芥、防風、以疏風,生地黃、牡丹皮合生甘草以涼血祛瘀,緩急止痛;升麻甘寒,清熱解毒,尤善清解陽明熱毒;天麻祛風通絡止痛;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前胡宣散風熱。
【葯理】石膏、升麻、生地黃具有解熱、抗炎、鎮痛作用;薄荷有抑菌作用,能消炎、止痛;前胡有抗病毒作用;荊芥、防風均有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食後熱服,每日1劑。
【方十二】牛蒡解肌湯
【出處】《瘍科心得集》卷上
【組成】牛蒡子、薄荷、荊芥、連翹、山梔、牡丹皮、石斛、玄參、夏枯草。
【功用】疏風清熱,活血止痛。
【主治】頭面風熱,頸項痰毒,風熱牙痛,兼有表證者。
【方解】方中牛蒡子疏散風熱、化痰解毒、通泄熱毒,為主葯。輔以薄荷輕清涼散,解風熱之邪;荊芥輕揚溫散,善除上部郁滯之風邪。再配以連翹散結清熱解毒,山梔清熱瀉火,牡丹皮涼血清熱,石斛清熱生津,玄參瀉火解毒,夏枯草清肝瀉火、軟堅散結。
【葯理】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葯理實驗表明,荊芥揮發油具有鎮痛、抗炎、擴張支氣管和抗過敏等作用。連翹具有抗菌抗炎、解熱、鎮吐、利尿強心、抗肝損、鎮痛等作用;山梔有抑制多種病原體的作用;牡丹皮有鎮痛、鎮靜、抗炎和解熱作用;對多種致病菌有較強的抑製作,夏枯草的煎劑對某些常見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㈡ 考研方劑怎麼背
以下方劑歌訣,是我考研時用的,輸入成電子版,契合考研大綱,希望能幫到大家。另,中醫入門,必背方劑歌訣,希望你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歌訣。
一、 解表劑
1.麻黃湯
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2.桂枝湯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葯甘草姜棗同,
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有汗此為功。
3.小青龍湯
小小青龍最有功,風寒束表飲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乾薑桂芍麻黃同。
4.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防風蒼,辛芷芎草芩地黃,
發汗祛濕兼清熱,分經論治變通良。
5. 銀翹散
銀翹散主上焦痾,竹葉荊牛豉薄荷,
甘桔蘆根涼解法,輕疏風熱煮無過。
6. 桑菊飲
桑菊飲中桔梗翹,杏仁甘草薄荷饒,
蘆根為引清輕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7. 麻杏甘石湯
傷寒麻杏甘石湯,汗出而喘法度量,
辛涼宣洩能清肺,定串除熱效為彰。
8. 敗毒散
人參敗毒茯苓草,桔枳柴前羌獨芎,
薄荷少許姜三片,氣虛感寒有奇功。
9.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
細辛煨姜大棗入,陽虛無汗法當諳。
10. 加減葳蕤湯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蔥白桔梗隨,
草棗薄荷八味共,滋陰發汗功可慰。
11. 加味香蘇散
加味香蘇散蒼術,廣陳皮與川楝肉,
甘草蘇葉香附同,蓮須蔥白共煎服。
12. 升麻葛根湯
局方升麻葛根湯,芍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柴葛解肌湯
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棗與生薑。
14.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助陽解表代表方,
陽虛外感風寒證,寒重熱輕脈沉良。
15. 參蘇飲
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內傷外感此方推。
二、 瀉下劑
1.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朴瀉力強,
痞滿燥實四證見,峻下熱結且此方。
去硝名為小承氣,便秘痞滿瀉熱良,
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2.大陷胸湯
大陷胸湯用硝黃,甘遂為末共成方,
專治水熱結胸證,瀉熱逐水效非常。
3. 大黃牡丹湯
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
腸癰初起腹按痛,苔紅脈數服之康。
4. 溫脾湯
溫脾參附與乾薑,甘草當歸硝大黃,
寒熱並行治寒積,臍腹絞結痛非常。
5. 十棗湯
十棗非君非湯劑,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飲力峻猛,懸飲水腫實證宜。
6. 濟川煎
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
腎虛精虧腸中燥,欲通於補法堪宗。
7. 黃龍湯
黃龍枳朴與硝黃,參歸甘桔棗生薑,
陽明腑實氣血弱,攻補兼施效力強。
8. 新加黃龍湯
新加黃龍草硝黃,參歸麥地玄海姜,
滋陰養液補氣血,正虛便秘此方良。
9. 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細辛湯,散寒通便止痛良,
寒積里實服此方,邪去正安腹通暢。
10.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約,大黃枳朴杏仁芍,
胃熱津枯便難解,潤腸通便功效高。
11. 舟車丸
舟車牽牛及大黃,遂戟芫花檳木香,
青皮橘皮輕粉入,瀉水消脹力量強。
12. 增液承氣湯
增液承氣玄地冬,更加硝黃力量雄,
溫病陰虧實熱結,養陰瀉熱腸道通。
三、 和解劑
1.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加黃芩生薑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2. 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陳輔,
清膽利濕又和胃,少陽濕熱痰濁阻。
3. 達原飲
達原草果檳厚朴,知母黃芩芍甘佐,
辟穢化濁達膜原,邪伏膜原寒熱作。
4.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葯枳實甘草需,
此是陽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功效奇。
5. 逍遙散
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
肝鬱血虛脾氣弱,調和肝脾功效卓。
6.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黃芩連,乾薑人參棗草全,
辛開苦降除痞滿,寒熱錯雜痞證蠲。
7.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用陳皮,術芍防風共成劑,
腸鳴泄瀉腹又痛,治在瀉肝與實脾。
四、 清熱劑
1. 白虎湯
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
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2.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參麥冬,半夏粳米甘草從,
清補氣津又和胃,余熱耗傷氣津用。
3. 清營湯
清營湯治熱傳營,身熱燥渴眠不寧,
犀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護陰。
4. 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芍葯丹,清熱涼血散瘀專,
熱入血分服之安,蓄血傷絡吐衄斑。.
5. 清瘟敗毒散
清瘟敗毒地連芩,丹膏梔草竹葉並,
犀角玄翹知芍桔,清熱解毒亦滋陰。
6. 涼膈散
涼膈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
再加竹葉調蜂蜜,上中郁熱服之消。
7. 普濟消毒飲
普濟消毒蒡芩連,甘桔蘭根勃翹玄,
升柴陳薄僵蠶入,大頭瘟毒服之痊。
8.仙方活命飲
仙方活命君銀花,歸芍乳沒陳皂甲,
防芷貝粉甘酒煎,陽證癰瘍內消法。
9.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梔芩柴,生地車前澤瀉皆,
木通甘草當歸和,肝經濕熱力能排。
10. 左金丸
左金連萸六比一,肝經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葯名戊己,熱瀉熱淋服之安。
11. .瀉白散
瀉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氣,
清瀉肺熱平和劑,熱伏肺中喘咳醫。
12. 清胃散
清胃散中當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13. 玉女煎
玉女石膏熟地黃,知母麥冬牛膝襄,
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14. 芍葯湯
芍葯湯內用檳黃,芩連歸桂草木香,
重在調氣兼行血,里急便膿自然康。
15. 白頭翁湯
白頭翁治熱毒痢,黃連黃柏佐秦皮,
清熱解毒並涼血,赤多白少膿血醫。
16.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知地丹,熱自陰來仔細看,
夜熱早涼無汗出,養陰透熱服之安。
17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四味,黃芩黃柏梔子擘,
三焦火毒神煩亂,瀉熱解毒病可為。
18. 五味消毒飲
五味消毒療諸疔,銀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輕。
19. 四妙勇安湯
四妙勇安金銀花,玄參甘草當歸加,
清熱解毒兼活血,熱毒脫疽此方魁。
20. 牛蒡解肌湯
牛蒡解肌用荊夏,山梔丹皮石斛翹玄,
玄參薄荷共成方,頭面風熱瘡瘍消。
21. 導赤散
導赤生地與木通,草梢竹葉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腸火,引熱同歸小便中。
22. 葦莖湯
葦莖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
熱毒痰瘀致肺癰,膿成未成均勝任。
23.清骨散
清骨散君銀柴胡,胡連秦艽鱉甲輔,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勞熱一並除。
24. 秦艽鱉甲散
秦艽鱉甲治風勞,地骨柴胡及青蒿,
當歸知母烏梅合,止嗽除蒸斂汗超。
25. 當歸六黃湯
當歸六黃治汗出,歸柏芩連二地黃,
倍用黃芪為固表,滋陰清熱斂汗強。
五、 祛暑劑
1.新加香薷飲
新加香薷朴銀翹,扁豆鮮花一齊熬.
暑濕口渴汗不出,清熱化濕又解表。
2. 清暑益氣湯
王氏清暑益氣湯,暑熱氣津已兩傷,
洋參麥斛粳米草,翠衣荷連知竹嘗。
3. 清絡飲
清絡祛暑六葯鮮,銀扁翠衣瓜絡添,
佐以竹葉荷葉邊,暑熱傷肺輕證安。
4. 六一散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濕功用專,
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雞蘇裁。
5. 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豬苓澤術草,
清暑化氣利水濕,暑濕俱盛重證療。
六、 溫里劑
1.理中丸
理中丸主溫中陽,人參白術草乾薑,
原為脾胃虛寒設,或加附子總扶陽。
2.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君飴糖,方含桂枝加芍湯,
溫中補虛和緩急,虛勞里急腹痛康。
3.四逆湯
四逆湯中附草姜,陽衰寒厥急煎嘗,
腹痛吐瀉脈沉細,急投此方可回陽。
4.回陽救急湯
回陽救急用六君,桂附乾薑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膽汁,三陰寒厥建奇勛。
5.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用桂芍,細辛通草甘大棗,
養血溫經通脈劑,血虛寒厥服之效。
6.陽和湯
陽和熟地鹿角膠,姜炭肉桂麻芥草,
溫陽補血散寒滯,陽虛寒凝陰疽療。
7.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重用姜,人參大棗共煎嘗,
厥陰頭痛胃寒嘔,溫中補虛降逆良。
8. 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建中陽,飴糖人參配椒姜,
中陽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9.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葯大棗與生薑,
益氣溫經和營衛,血痹風痹功效良。
七、 表裡雙解劑
1.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芩夏芍棗生薑,
少陽陽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無雙。
2. 防風通聖湯
防風通聖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
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芩術力偏饒.
3. 葛根芩連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甘草四般治二陽,
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安。
4.五積散
五積消滯又溫中,麻黃蒼芷芍歸芎,
枳桔桂苓甘草朴,兩姜陳皮半夏蔥。
八、 補益劑
1.四君子湯
四君補氣基本方,食少無力大便溏,
人參白術茯苓草,益氣健脾功效強。
氣滯陳皮各異功,嘔逆半夏添六君,
木香砂仁曰香砂,脾虛濕阻效力彰。
2.參苓白術散
參苓白術扁豆陳,蓮草山葯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3.完帶湯
完帶湯中二術陳,人參甘草車前仁,
柴芍懷山黑芥穗,化濕止帶此方神。
4.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術歸陳,芪得升柴草參神,
勞倦內傷下陷證,甘溫除熱補中升。
5.玉屏風散
玉屏組合少而精,芪術防風鼎足形。
表虛汗多易感冒,固衛斂汗效特靈。
6. 生脈散
生脈麥味與人參,保肺清心治暑淫,
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急煎斟。
7.四物湯
四物補血基本方,營血虛滯行不暢,
熟地當歸白芍芎,活血調經補血強。
8.歸脾湯
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齊,
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
9. 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君黃芪,芪歸用量五比一,
補氣生血代表劑,血虛發熱此方宜。
10. 炙甘草湯
炙甘草參棗地膠,麻仁麥桂姜酒熬,
益氣養血溫通脈,結代心悸肺痿療。
11.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山葯萸,澤瀉苓丹三瀉侶,
三陰並補重滋腎,腎陰不足效可居,
12.一貫煎
一貫煎中生地黃,沙參歸杞麥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氣,陰虛脅痛此方良。
13.腎氣丸
腎氣丸主腎陽虛,乾地山葯及山萸,
少量桂附澤苓丹,水中生火在溫煦,
14.地黃飲子
地黃飲子山萸斛,麥味菖蒲遠志服,
蓯蓉附桂巴戟天,稍加薄荷姜棗服。
15. 泰山磐石散
十全大補減桂苓,更加續斷砂糯苓,
氣血雙補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16.補肺阿膠湯
補肺阿膠馬兜鈴,牛蒡甘草杏糯勻,
肺虛火盛最宜服,降氣生津咳嗽寧。
17. 大補陰丸
大補陰丸知柏黃,龜板脊髓蜜丸方,
咳嗽咯血骨蒸熱,陰虛火旺制亢陽。
18. 虎潛丸
虎潛足痿是妙方,虎骨陳皮並鎖陽,
龜板乾薑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嘗。
19. 左歸丸
左歸丸內山葯地,萸肉枸杞與牛膝,
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方第一。
20.右歸丸
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葯茱萸菟絲歸,
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九、 安神劑
1.硃砂安神丸
硃砂安神東垣方,歸連甘草合地黃,
怔忡不寐心煩亂,養陰清熱可復康。
2.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養血除煩清虛熱,安然入睡夢香甜。
3. 天王補心丹
補心地歸二冬仁,遠茯味砂桔三參,
陰虧血少生內熱,滋陰養血安心神。
4.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參地歸,犀沉龍齒柏茯神,
更加酸棗寧神志,鎮心平肝此方推。
5. 磁朱丸
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潛陽又明目,
心悸失眠皆可治,癲狂癇證亦宜服。
6.甘麥大棗湯
甘草小麥大棗湯,婦人臟躁性反常,
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十、 開竅劑
1. 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開竅方,芩連梔郁朱雄黃,
犀角真珠冰麝箔,熱閉心包功用良。
2.紫雪
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熱陷痙厥服之消。
3.至寶丹
至寶朱珀麝息香,雄玳犀角與牛黃,
金銀二箔兼龍腦,開竅清熱解毒良。
4. 紫金錠(玉樞丹)
紫金錠有山慈菇,五倍千金一並入,
大戟麝香共為末,霍亂痧脹米湯服。
5. 蘇合香丸
蘇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陸蓽檀襄,
犀冰術沉訶香附,再加龍腦溫開方。
十一、 固澀劑
1. 牡蠣散
牡蠣散內用黃芪,麻黃根與小麥齊,
益氣固表又斂陰,體虛自汗盜汗宜。
2.九仙散
九仙罌粟烏梅味,參膠桑皮款桔貝,
斂肺止咳益氣陰,久咳肺虛效堪謂。
3.真人養臟湯
真人養臟木香訶,當歸肉寇與粟殼,
術芍參桂甘草共,脫肛久痢服之瘥。
4.四神丸
四神故紙吳茱萸,肉寇五味四般齊,
大棗百枚姜八兩,五更腎瀉火衰扶。
5.桑螵硝散
桑螵硝散龍龜甲,參歸茯神菖遠加,
調補心腎又澀精,心腎兩虛尿頻佳。
6.固沖湯
固沖芪術山萸芍,龍牡倍櫚茜海硝,
益氣健脾固摂血,脾虛沖脈不固療。
7.金鎖固精丸
金鎖固精芡蓮須,龍骨牡蠣與蒺藜,
蓮粉糊丸鹽湯下,補腎澀精止滑遺。
8. 縮泉丸
縮泉丸治兒尿頻,脬氣虛寒約失靈,
山葯台烏加益智,糊丸多服效顯明。
9. 固經丸
固經龜板芍葯芩,黃柏椿根香附應,
陰虛血熱經量多,滋陰清熱能固經。
十二、 理氣劑
1. 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與紫蘇,茯苓生薑共煎服,
痰凝氣聚成梅核,降逆開郁氣自舒。
2. 瓜蔞薤白白酒湯
瓜萎薤白白酒湯,胸痹胸悶痛難當,
喘息短氣時咳唾,難卧仍加半夏良。
3. 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厚蔞合治胸痹方,
胸陽不振痰氣結,通陽散結下氣強。
4. 天台烏葯散
天台烏葯木茴香,川楝檳榔巴豆姜,
再加青皮為細末,一錢酒下痛疝嘗。
5.暖肝煎
暖肝煎中桂茴香,歸杞烏沉茯加姜,
溫補肝腎散寒氣,肝腎虛寒疝痛康。
6. 枳實消痞丸
枳實消痞四君全,麥芽夏曲朴姜連,
脾虛痞滿結心下,痞消脾健樂天年。
7. 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祛痰方,夏朴前蘇甘棗姜,
肉桂納氣歸調血,上實下虛痰喘康。
8.定喘湯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子黃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9.旋覆代赭湯
仲景旋覆代赭湯,半夏人參大棗姜,
噫氣不除心下痞,降逆化痰治相當。
10.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治嘔呃,人參甘草棗姜益,
胃虛有熱失和降,久病之後更相宜。
11.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氣血痰火濕食因,
芎蒼香附兼梔曲,理氣舒郁法可欽。
12.金鈴子散
金鈴延胡等分研,黃酒調服或水煎,
疏肝泄熱行氣血,肝鬱化火諸痛蠲。
13.厚朴溫中湯
厚朴溫中陳草苓,乾薑生薑寇木香,
行氣燥濕溫中法,脘腹脹痛服之消。
14. 橘核丸
橘核丸中川楝桂,枳朴延胡藻帶昆,
桃仁木通木香合,癩疝頑痛鹽酒吞。
十三、 理血劑
1. 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硝黃草,少佐桂枝溫通妙,
下焦蓄血小腹脹,瀉熱破瘀微利效。
2.血府逐淤湯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枳殼草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3.復元活血湯
復元活血酒軍柴,桃紅歸甲蔞根甘,
祛瘀疏肝又通絡,損傷瘀痛加酒煎。
4.溫經湯
溫經湯用萸桂芎,歸芍丹皮姜夏冬,
參草益脾膠養血,調經重在暖胞宮。
5.生化湯
生化湯是產後方,歸芎桃草酒炮姜,
惡露不行少腹痛,溫養活血最見長。
6.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赤芍葯,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主葯,血中瘀滯用桃紅。
7. 小薊飲子
小薊生地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襄,
歸草黑梔子淡竹葉,血淋熱結服之良。
8.槐花散
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黑荊枳殼充,
為末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動。
9. 咳血方
咳血方中訶子收,瓜蔞海粉山梔投,
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10.黃土湯
黃土湯中芩地黃,術附阿膠甘棗嘗,
溫陽健脾能摂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11. 七厘散
七厘散治跌打傷,血竭紅花冰麝香,
乳沒兒茶朱共末,外敷內服均見長。
12. 失笑散
失笑靈脂蒲黃同,等量為散釅醋沖,
瘀滯心腹時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13.桂枝茯苓丸
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葯與牡丹,
等分為末蜜丸服,緩消症塊胎可安。
14. 活絡效靈丹
活絡效靈用丹參,當歸乳香沒葯存:
症瘕積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15. 大黃廑蟲丸
大黃庶蟲芩芍桃,地黃杏草漆蠐螬,
水蛭虻蟲和丸服,祛淤生新功獨超。
16. 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
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17. 膠艾湯
膠艾湯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
暖宮養血血行緩,胎漏崩中自可痊。
十四、 治風劑
1. 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羌獨防,辛芷芎芍二地黃,
苓術石膏黃芩草,風邪初中經絡康。
2. 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有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3.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菊花桑,地芍貝茹茯草襄,
涼肝熄風又養陰,肝熱生風急煎嘗。
4.鎮肝熄風湯
鎮肝熄風湯滋陰,龍牡龜牛制陽亢,
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陳川楝麥芽襄。
5.大定風珠
大定風珠雞子黃,麥地膠芍草麻仁,
三甲並同五味子,滋陰熄風是妙方。
6. 消風散
消風散中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
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7. 牽正散
牽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蠶合全蠍,
等分為末熱酒下,祛風化痰痙能解。
8. 小活絡丹
小活絡祛風濕寒,化痰活血三者兼,
二烏南星乳沒龍,寒濕痰瘀痹痛蠲。
9. 天麻鉤騰飲
天麻鉤藤益母桑,梔芩清熱決潛陽,
杜仲牛膝益腎損,茯神夜交安眠良。
10. 阿膠雞子黃湯
阿膠雞子黃湯好,地芍鉤藤牡蠣草,
決明茯神絡石藤,陰虛風動此方保。
十五、 治燥劑
1. 杏蘇散
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姜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2.清燥救肺湯
清燥救肺桑麥膏,參膠胡麻杏杷草,
清宣潤肺養氣陰,溫燥傷肺氣陰耗。
3.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是妙方,玄參草芍冬地黃,
薄荷貝母丹皮人,時疫白喉急煎嘗。
4. 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肺胃此方珍。
5. 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草藏,
麥冬芍葯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6. 桑杏湯
桑杏湯中川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
乾咳鼻涸又身熱,清宣涼潤溫燥醫。
7.增液湯
增液玄參與地冬,熱病津枯便不通,
補葯之體作瀉劑,若非重用不為功。
8. 玉液湯
玉液湯中芪葛根,雞金知味葯花粉,
飲一溲一消渴證,益氣生津顯效能。
9.瓊玉膏
瓊玉膏用生地黃,人參茯苓白蜜糖,
金水相生合膏劑,乾咳咯血肺陰傷。
十六、 祛濕劑
1. 平胃散
平胃散內君蒼術,厚朴陳草姜棗煮,
燥濕運脾又和胃,濕滯脾胃脹滿除。
2.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苓術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棗,感傷嵐瘴並能祛。
3. 三仁湯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
宣暢氣機清濕熱,濕重熱輕在氣分。
4. 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大黃梔,瘀熱陽黃此方施,
便難尿赤腹脹滿,功在清熱與利濕。
5. 連朴飲
連朴飲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梔,
蘆根厚朴黃連入,濕熱霍亂此方施。
6. 八正散
八正木通與車前,扁蓄大黃梔滑研,
草梢瞿麥燈心草,濕熱諸淋宜服煎。
7. 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陽腑,白術澤瀉豬苓茯,
桂枝化氣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飲逐。
8. 豬苓湯
豬苓湯內有茯苓,澤瀉阿膠滑石並,
小便不利兼煩渴,滋陰利水症自平。
9. 防己黃芪湯
金匱防已黃芪湯,白術甘草加棗姜,
此治風水與諸濕,身重汗出服之康。
10. 真武湯
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芍附生薑,
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安康。
11. 苓桂術甘湯
苓桂術甘化飲劑,溫陽化飲又健脾,
中陽不足飲停胃,胸脅支滿悸眩施。
12. 實脾散
實脾溫陽行利水,乾薑附苓術草隨,
木瓜香檳朴草果,陽虛水腫腹脹祟。
13.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陳滑石木通菖,
芩翹貝母射干薄,濕熱時疫是主方。
14. 五皮散
五皮散用五種皮,苓腹陳姜桑白齊,
利水消腫理健脾,脾虛濕滯皮水醫。
15. 羌活勝濕湯
羌活勝濕獨防風,蔓荊藁本草川芎,
濕氣在表頭腰重,發汗升陽有奇功。
16. 萆解分清散
萆解分清益智仁,菖蒲烏葯鹽煎成,
下焦虛寒得溫利,分清化濁效如神。
17. 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艽防辛,芎歸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參草,冷風頑痹屈能伸。
十七、祛痰劑
1. 二陳湯
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姜一並存,
理氣祛痰兼燥濕,濕痰為患此方珍。
2. 溫膽湯
溫膽夏茹枳陳助,佐以茯草姜棗煮,
理氣化痰利膽胃,膽郁痰擾諸證除。
3. 貝母瓜蔞散
貝母瓜蔞天花粉,橘紅茯苓加桔梗,
肺燥有痰咳難出,潤肺化痰此方珍。
4. 清氣化痰丸
清氣化痰膽星蔞,夏芩杏陳枳實投,
茯苓薑汁糊丸服,氣順火消痰自化。
5. 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連半蔞,寬胸開結滌痰優,
膈上熱痰痞滿痛,舌苔黃膩服之休。
6. 半夏白術天麻湯
半夏白術天麻湯,苓草橘紅棗生薑,
眩暈頭痛風痰盛,痰化風熄復正常。
7. 止嗽散
止嗽散中用白前,陳皮桔梗草添荊,
紫菀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8. 三子養親湯
三子養親祛痰方,芥蘇萊菔共煎湯,
大便實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薑。
十八、消導化積劑
1. 保和丸
保和山楂萊菔曲,夏陳茯苓連翹取,
炊餅為丸白湯下,消食和胃食積去。
2. 枳術丸
枳術丸是消補方,荷葉燒飯作丸嘗,
若加麥芽與神曲,消食化滯力更強。
3. 健脾丸
健脾參術苓草陳,肉寇香連和砂仁,
楂肉山葯曲麥炒,消補煎施不傷正。
4. 木香檳榔丸
木香檳榔青陳皮,枳柏黃連莪術齊,
大黃牽牛加香附,熱滯瀉痢皆相宜。
5. 枳實消痞丸
枳實消痞四君全,麥芽夏曲朴姜連,
脾虛痞滿結心下,痞消脾健樂天年。
6. 葛花解酲湯
葛花解酲澤二苓,砂蔻青木香陳並,
姜曲參術溫健脾,分消寒化酒濕靈。
十九、驅蟲劑
1. 烏梅丸
烏梅丸用細辛桂,黃連黃柏及當歸,
人參椒姜加附子,溫腸清熱又安蛔。
2. 肥兒丸
肥兒丸用使君子,豆蔻香連曲麥檳;
豬膽為丸熱水下,蟲疳食積一掃清。
二十、其他類
1. 犀黃丸
犀黃丸內用麝香,乳香沒葯與牛黃,
乳岩橫痃或瘰癧,正氣未虛均可嘗。
2. 透膿散
透膿散治毒成膿,芪歸山甲皂刺芎。
程氏又加銀蒡芷,更能速奏潰破功。
3. 小金丹
小金丹用麝草烏,靈脂膠香與乳沒,
木鱉地龍歸墨炭,陰瘡流注乳癌除。
㈢ 鼻咽癌治療後,發現身體背後多年不痛的硬塊發濃了,怎麼回事手術需要注意什麼
頸淋巴結腫大的中醫辨治體會
文章內容:江蘇中醫1999年第20卷第10期_薯卿囊;一頸淋巴結腫大浙江省頸淋巴結腫大?3?的中醫辨治體會腫…四頸轉虢頸淋巴結腫大,常見的有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淋巴結轉移性癌和惡性淋巴瘤.中醫臨床如何辨治,筆者認為掌握觸診技術是關鍵,醫者通過手指觸摸其腫塊之體積,形態,質地,邊界,以及壓痛,粘連程度,如暗得明,胸中曉然,以實辨病,因病識證.而治無差矣.現就頸淋巴結腫大的中醫辨治體會介紹如下,謹供參考.頸淋巴結炎本病特點是發病快,腫塊疼痛明顯,好發於兒童或青年.多因肺胃熱郁,外感毒邪,熱毒壅塞,痰火邪毒蘊結而致頸淋巴結腫大.症見淋巴結腫痛,韌實結塊,皮色不變或微紅,推之可動,壓痛明顯,甚或多個淋巴結粘連,呈不規則硬塊,活動度不大,疼痛拒按,局部皮膚發紅,灼熱,伴寒戰高熱,頭痛,口乾,嘔吐,全身不適.食慾減退,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脈數.白細胞計數增高.治宜疏風清熱解毒,化痰軟堅散結.方選牛蒡解肌湯加減,葯如:牛蒡子,薄荷,荊芥,連翹,山梔,丹皮,石斛,玄參,夏枯草,浙貝母,銀花.如成膿者,用五味消毒飲加穿山甲,皂角刺,香白芷以清熱解毒.透膿軟堅.如慢性淋巴結炎.見結塊較小,光滑活動.無壓痛,全身症狀不明顯,選加白術,當歸,黨參,赤芍,黃芪,丹參,生牡蠣,昆布以益氣活血,軟堅散結.必須指出本病與惡性淋巴瘤的發病特點,好發年齡相似,所以,強調做病理檢查非常必要,以明確診斷,不致誤診誤治.例1.汪某,女,15歲.學生.1996年7月8日診.主因右頸腫塊7天,伴高熱而就診於西醫.查體:體溫39.2℃.咽充血,扁桃體(一),右頸腫塊1.5×2.血象:7.8×1,3/,.66,0.34.擬診急性頸淋巴結炎.給予輸液,用先鋒黴素,青黴索等多種抗生素治療10天,熱度仍波動在38.~39.5℃之間.其父母心急而疑慮,恐惡淋之患,延及我診.於右側頜下及上頸部捫及淋巴結腫3枚,似小指頭大,形扁,界清質軟,輕度壓痛,活動,局部皮色不變.伴見發熱,頭痛,納少,口乾,舌紅,苔薄,脈弦小數.診斷:頸癰(頸淋巴結炎,病毒性感染).辨證:溫熱毒邪,燔灼肺胃,熱毒上竄,搏結於頸而發核腫.治宜清熱解毒,軟堅散結.葯用:銀花30.牛蒡子10,連翹12,僵蠶10,丹皮,玄參,石斛12,穿山甲10,夏枯草20,板藍根30,雞蘇散(包)10.服葯期間,患兒去上海某醫院門診,作病理檢查報告:(右)頸淋巴結炎症".續方加減,調治匝月而瘥.2頸淋巴結結核本病特點是起病緩慢,病程長,其結核累累如珠狀,故稱"瘭癧".好發於青壯年.多因肝氣久郁,化火內燔,脾氣不運而積濕生痰,痰火交凝,結於項頸.或因肺腎陰虧,水虧火旺,灼津為痰,耗傷氣血,轉為虛損,邪毒乘虛而流竄經絡,塞結於頸而發腫.症見頸部淋巴結腫大如豆粒,單個或多個散在,初起不紅不痛,推之可動,質地堅韌,日久則結核呈串珠狀,不易推動,疼痛漸增,伴咽干,潮熱,盜汗,舌偏紅,苔少,脈細數.治宜疏肝解郁,軟堅散結.方選逍遙散加減,葯如:柴胡,當歸,白芍,白術,陳皮,法半夏,茯苓,地骨皮,夏枯草,鱉甲,沙參,生甘草.如淋巴結發生壞死或液化,稱為冷性膿腫,選用透膿散以托毒透膿;如冷性膿腫潰破,膿水淋漓,呈豆渣樣乾酪壞死物.伴低熱,乏力,血沉快,宜用八珍湯加天花粉,白芷,桔梗以補養氣血,排膿生肌.必須指出:本病與單純性慢性頸淋巴結炎的病程緩慢,摸及結核特徵雷同,因此,應做結核菌素皮內試驗()可以區別之.例2.馬某,女,45歲,職員.1995年9月28日診.因左頸腫塊1月,嘗更醫數處求治罔效.後邀我診:左頸前下方及鎖骨上窩摸及腫大淋巴結5枚,約1×2,呈串珠狀,質硬,推之易動,壓痛不明顯,界清.伴見乾咳少痰,性情急躁,夜寐欠安,有時盜汗,舌紅,苔薄,脈弦細數.查8/,試驗:強陽性.線胸片報告:左肺結核.診斷瘰癧(頸淋巴結結核).辨證:肺腎陰虛,水不涵術,術火刑金,灼津為痰,痰火交結於頸而發結?4?核治宜滋陰降火+軟堅散結.葯用:生地30,北沙參10.山萸肉10+五昧子10,麥冬10.鱉甲10+夏枯草30一丹皮10,生牡蠣30,浙貝母10,玄參12,地骨皮12,藉草15.守方加減,治療2月而瘳.3頸淋巴結轉移性癌本病特點是發病快,腫塊生長迅速,好發於中老年.多因內傷七情,憂恚怒氣和痰濕瘀壅而成腫塊.症見腫塊表面不規則.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或小如豆,堅硬如石.常為單個或雙個,多由胃,食道,肺,縱膈癌轉移至鎖骨上窩;或大如復碗,推之不移+常為多個融合成團,多由鼻,喉,咽癌轉移至單頸或雙頸.兼症表現以原發病灶為主.舌質有紫氣.脈弦細或弦澀.浩宜行氣活血.和榮散堅,抗癌解毒.方選和榮散堅丸加減,葯如當歸,熟地,丹參,黨參,土茯苓,南星,半夏,橘紅,夏枯草,生龍牡,浙貝母,蛇舌草,丹皮.臨床根據不同的原發灶酌情擇葯,如鼻咽癌加辛夷,石菖蒲,僵蠶,連翹;喉癌加玄參,山慈菇,天麥冬,山豆根;肺癌加北沙參,百合,銀花,肺形草;食道癌加山慈菇,白及,急性子,石見穿等等.必須指出:惡性淋巴瘤病人9可表現為淺表淋巴結腫大,其中頸部最常見,佔6~80因此,臨床上應與本病嚴格鑒別.惡淋之腫塊常位於頸前下方,多見於青年人,男性居多.常為多個淋巴結呈無痛性,進行性增大,多無潰瘍,捫之質硬似橡皮樣,呈多葉狀,表面光滑,可括動.晚期可融合成團,可有脾腫江蘇中醫1999年第20巷第10期大,發熱,貧血,以及腋窩,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而出現鼻堵耳聾等五官症狀,鼻咽腫塊及頸塊,酷似鼻咽癌頸轉移,作病理活檢可以鑒別.由於惡性淋巴瘤和本病同屑中醫失榮,石疽,惡較之范疇,故此這里不再贅述.例3.夏某,男,54歲.農民.1994年6月5日診.患者右上頸腫塊8月,曾經西醫擬診頸淋巴結炎症,使用數種抗生素治療,其腫塊時見縮小.近2月來腫塊迅速增大,乃延我診.右側上頸部腫塊大如復碗,約4.5×5+捫之質硬,多個淋巴結融合成團,凹凸不平,邊界不規則,粘連,推之不動,輕度壓痛,伴右耳重聽,舌淡紅,苔薄,脈弦細.化驗:6.8×10/,.69.0.31.鼻咽鏡檢查:見鼻咽部右頂側壁腫
㈣ 頸部淋巴結腫大中醫的辯證論治,中醫叫什麼
淋巴結腫大病人會有局部的腫物,伴有發熱與疼痛和不適,乏力等,查體明顯觸及到增大的淋巴結,表面光滑界限清晰,活動度好,明顯的有壓痛,通常是炎症導致的,及時的抗感染治療症狀多能夠改善。如果是內臟縱膈淋巴結的腫大,對鄰近的臟器產生了壓迫症狀,會有吞咽困難或者活動後胸悶心悸以及刺激性咳嗽,咳痰等症狀,胸部ct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㈤ 淋巴吃什麼葯最好
淋巴發炎一般都是因為細菌或者是病毒,結核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疾病,那麼,淋巴發炎吃什麼葯?如何治療淋巴發炎?下面來看看吧!
淋巴發炎吃什麼葯
1、西葯治療
西醫療法可先用青黴素和鏈黴素等廣譜抗生素。對青黴素、鏈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也可選用甲硝唑,比較輕微的話也可以使用消炎葯青黴素V甲片,阿莫西林,硫磺解毒片等。西醫治療周期較短,見效快,能緩解症狀,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治癒疾病,不建議使用。
2、中葯治療
牛蒡解肌湯加減:牛蒡子,薄荷,金銀花,連翹,夏枯草,荊芥,玄參,浙貝,僵蠶,生甘草.若熱甚可加黃芩、山梔、板藍根,便秘加大黃。
柴胡清肝湯加減:柴胡,川楝於,黃芩,生地,玄胡,牛蒡子,瓜蔞皮,浙貝,連翹,夏枯草,生甘草.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龍膽草、車前子。
淋巴發炎吃什麼葯 如何治療淋巴發炎
大家已經清楚了淋巴發炎吃什麼葯,除了葯物治療之外,淋巴發炎還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1、 針灸治療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針灸之法對淋巴腫大部位的穴位進行疏通,進而做到因而調和、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清熱消毒、消腫散結之功效。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使用於淋巴腫大病情治療效果不明顯,惡性淋巴腫大,或者無法用中醫和葯物控制的情況。一般來說惡性淋巴腫大的症狀是腫大部分手按沒有疼痛感,不會移動,如果是良性的症狀建議盡量不要手術治療,對身體元氣損傷很大,而且還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㈥ 執業葯師必背十七類方劑你知道嗎
您好,內容如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學習更多內容可以來百通看一下哦!
一、解表劑
1.麻黃湯→干媽貴姓(炙甘草、麻黃、桂枝、杏仁)
2.桂枝湯→大勺炒薑汁(大棗、芍葯、甘草、生薑、桂枝)
3.九味羌活湯→皇帝嘗百草,細心防穿胸槍(黃芩、生地黃、蒼術、白芷、甘草、細辛、防風、川芎、羌活)
4.香蘇散→扶蘇批草(香附子、紫蘇葉、陳皮、甘草)
5.小青龍湯→少將為嘛甘心下跪(芍葯、乾薑、五味子、麻黃、炙甘草、細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陳庚借錢去百草園(陳皮、桔梗、荊芥、白前、百部、甘草、紫箢)
7.銀翹散→金牛和銀豬吃草根更俏(荊芥子、牛蒡子、薄荷、銀花、竹葉、豆豉、甘草、蘆根、桔梗、連翹)
8.桑菊飲→荷葉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葉、杏仁、菊花、甘草、蘆根、桔梗、連翹)
9.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組成與方名一樣)
10.柴葛解肌湯→欽差搶劫時,只要姜棗草根(黃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葯、生薑、大棗、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湯→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葯、甘草)
12.敗毒散→獨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錢財少(獨活、人參、生薑、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殼、前胡、柴胡、甘草)
13.參蘇飲→目前只辦富姐申訴陳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殼、半夏、茯苓、桔梗、人參、紫蘇葉、陳皮、葛根、大棗、生薑、甘草)
14.加減崴蕤湯→玉竹姐為何早操吃蔥(玉竹、桔梗、東白薇、薄荷、大棗、炙甘草、淡豆豉、生蔥白)
二、瀉下劑
1.大承氣湯→小黃識譜(芒硝、大黃、枳實、厚朴)
2.大黃牡丹湯→大人忙擔冬瓜(大黃、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3.大黃附子湯→細心大夫(細辛大黃、附子)
4.溫脾湯→黃夫人當家炒姜忙(大黃、附子、人參、當歸、甘草、乾薑、芒硝)
5.麻子仁丸→朴實媽要黃杏蜜(厚朴、枳實、麻子仁、芍葯、大黃、杏仁、蜂蜜)
6.濟川煎→智者騎馬,從容西歸(枳殼、澤瀉、升麻、肉蓯蓉、牛膝、當歸)
7.十棗湯→甘願著急(甘遂、芫花、大棗、大戟)
8.大陷胸湯→大陷胸湯誰大笑(甘遂、大黃、芒硝)
三、和解劑
1.小柴胡湯→生芹菜炒大蝦仁(生薑、黃芩、柴胡、甘草、大棗、半夏、人參)
2.大柴胡湯→秦皇只要半壺棗醬(黃芩、大黃、枳實、芍葯、半夏、柴胡、大棗、生薑)
3.蒿芩清膽湯→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黃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殼、陳皮) 4.達原飲→後母要冰炒黃果仁(厚朴、知母、芍葯、檳榔、甘草、黃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葯(柴胡、甘草、枳實、芍葯)
6.逍遙散→齡少才當干,逍遙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當歸、甘草、白術、燒生薑、薄荷)
7.痛瀉要方→豬皮少縫(白術、陳皮、白芍、防風)
8.半夏瀉心湯→秦蓮嬸炒棗拌姜(黃芩、黃連、人參、甘草、大棗、半夏、乾薑)
四、清熱劑
1.白虎湯→師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葉石膏湯→草人半夜賣米糕(甘草、人參、半夏、竹葉、麥冬、粳米、石膏)
3.清營湯→瞧皇帝住西單賣銀元(連翹、黃連、生地、竹葉、犀角、丹參、麥冬、銀花、元參)
4.犀角地黃湯→單腳掃地(丹皮、犀角、芍葯、生地)
5.黃連解毒湯→百子練琴(黃柏、梔子、黃連、黃芩)
6.清瘟敗毒飲→十母親住西草原,接連巧生赤皮子(石膏、知母、黃芩、竹葉、犀角、甘草、元參、桔梗、川連、連翹、生地、赤芍、丹皮、梔子)
7.涼膈散→住黃山大忙敲草核(竹葉、黃芩、山梔子、大黃、芒硝、連翹、甘草、薄荷)
8.普濟消毒飲→黃牛白馬聯合巧耕陳草根,勝元胡(黃芩、牛蒡子、白僵蠶、馬勃、黃連、薄荷、連翹、桔梗、陳皮、甘草、板藍根、生麻、元參、柴胡)
9.防風通聖散→黃媽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擺渡歸金石橋(大黃、黃麻、滑石、薄荷、梔子、黃芩、白術、甘草、防風、芒硝、桔梗、川芎、白芍、當歸、荊芥、石膏、連翹)
10.仙方活命飲→賈母造房,沒花金銀,只要陳甘歸鄉(穿山甲、貝母、皂角刺、防風、沒葯、天花粉、金銀花、白芷、赤芍葯、陳皮、甘草、當歸、乳香)
11.導赤散→草地牧主(甘草、生地、木通、竹葉)
12.龍膽瀉肝湯→皇帝通知龍龜卸柴草車(黃芩、生地、木通、梔子、龍膽草、當歸、澤瀉、柴胡、甘草、車前子)
13.左金丸→昨進黃魚(「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為6:1」)
14.葦莖湯→冬桃已萎(冬瓜子、桃仁、薏苡仁、葦莖)
15.瀉白散→趕白骨精(甘草、桑白皮、地骨皮、粳米)
16.清胃散→生母當皇帝(升麻、牡丹皮、當歸、黃連、生地)
17.玉女煎→師弟賣母牛(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
18.葛根黃芩黃連湯→秦蓮割草(黃芩、黃連、葛根、甘草)
19.芍葯湯→草官要秦香蓮當大兵(甘草、官桂、芍葯、黃芩、木香、黃連、當歸、大黃、檳榔) 20.白頭翁湯→百翁練琴(黃柏、白頭翁、黃連、秦皮)
21.青蒿鱉甲湯→慶賈母誕生(青蒿、鱉甲、知母、丹皮、生地)
22.清骨散→知青澆草,地鱉胡飲(知母、青蒿、秦艽、甘草、地骨皮、鱉甲、胡黃連、銀柴胡)
23.當歸六黃湯→弟弟騎白龜練琴(生地、熟地、黃芪、黃柏、當歸、黃連、黃芩)
五、祛暑劑
1.清絡湯→河邊西瓜和絲瓜不如豬心金銀扁豆花(荷葉邊、西瓜脆衣、絲瓜絡、竹葉心、金銀花、扁豆花)
2.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香薷、炒白扁豆)
3.新加香薷飲→香花逗俏猴(香薷、銀花、扁豆花、連翹、厚朴)
4.六一散→六一拾草(滑石與甘草用量比為6:1)
5.桂苓甘露散→憨豬倌責令豬羔滑竿(寒水石、豬苓、官桂、澤瀉、茯苓、白術、石膏、滑石、甘草)
6.清暑益氣湯→師母深夜賣黃瓜和糙米(石斛、知母、西洋參、竹葉、麥冬、黃連、西瓜脆衣、荷梗、甘草、粳米)
六、溫里劑
1.理中丸→草人趕豬(甘草、人參、乾薑、白術)
2.小建中湯→姜姨要草棗汁(生薑、飴糖、芍葯、甘草、大棗、桂枝)
3.大建中湯→姜姨任教(生薑、飴糖、人參、蜀椒)
4.吳茱萸湯→烏江找人(吳茱萸、生薑、大棗、人參)
5.四逆湯→將干父子(乾薑、甘草、附子)
6.回陽救逆湯→陳夫人下令炒五香醬豬肉(陳皮、附子、人參、半夏、茯苓、甘草、五味子、麝香、乾薑、白術、肉桂)
7.當歸四逆湯→肝大的同志要當心(甘草、大棗、通草、桂枝、芍葯、當歸、細辛)
8.黃芪桂枝五物湯→姜只要大旗(生薑、桂枝、芍葯、大棗、黃芪)
9.陽和湯→皇帝將生貴嬌子(麻黃、熟地、姜炭、生甘草、肉桂、鹿角膠、白芥子)
七、補益劑
1.四君子湯→夫人趕豬(茯苓、人參、甘草、白術)
2.參苓白術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編百草簾(砂仁、茯苓、人參、薏苡仁、大棗、山葯、桔梗、扁豆、白術、乾草、蓮子肉)
3.補中益氣湯→麻人趕豬,虎皮當旗(升麻、人參、甘草、白術、柴胡、陳皮、當歸、黃芪)
4.生脈散→生脈散救「無脈人」(五味子、麥冬、人參)
5.玉屏風散→房主棄屏風(防風、白術、黃芪)
6.完帶湯→白人蒼山批草葯糊癤子(白術、人參、蒼術、山葯、陳皮、甘草、芍葯、柴胡、黑芥穗、車前子)
7.四物湯→弟擺船歸(熟地、白芍、川芎、當歸)
8.當歸補血湯→騎龜(黃芪、當歸)
9.歸脾湯→大龍草原牧豬,奇人神算將歸(大棗、龍眼肉、甘草、遠志、木香、白術、黃芪、人參、茯神、酸棗仁、生薑、當歸)
10.八珍湯→兄弟當大將,要夫人趕豬(川芎、熟地、當歸、大棗、生薑、芍葯、茯苓、人參、甘草、白術)
11.灸甘草湯→弟清早教草人賣芝麻醬(生地、清酒、大棗、阿膠、甘草、人參、麥冬、桂枝、麻仁、生薑)
12.六味地黃丸→漁夫單要熟蟹(山茱萸、茯苓、丹皮、山葯、熟地、澤瀉)
13.左歸丸→愚弟要牛狗兔鹿龜(山茱萸、熟地、山葯、牛膝、枸杞、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
14.大補陰丸→風致白龜駐地(蜂蜜、知母、黃柏、龜板、豬脊髓、熟地)
15.一貫煎→麥地練狗當殺(麥冬、生地、川楝子、枸杞、當歸、沙參)
16.腎氣丸→貴子腹瀉單要黃魚(桂枝、附子、茯苓、澤瀉、丹皮、山葯、乾地黃、山茱萸)
17.右歸丸→獨育狗鹿兔,當地要富貴(杜仲、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膠、菟絲子、當歸、熟地、山葯、附子、肉桂)
18.地黃飲子→貴婦從遠東赴滬地,將嘗大巴魚何味(官桂、附子、肉蓯蓉、遠志、賣門冬、茯苓、石斛、熟地、生薑、菖蒲、大棗、巴戟天、山茱萸、薄荷、五味子)
19.龜鹿二仙膠→人騎鹿龜(人參、枸杞、鹿角、龜板)
20.七寶美髯丹→烏龜騎牛拎只兔(何首烏、當歸、枸杞、牛膝、赤白茯苓、補骨脂、菟絲子)
八、固澀劑
1.牡蠣散→騎馬賣牡蠣(黃芪、麻黃根、小麥、牡蠣)
2.九仙散→烏梅喪母無人管,速叫九仙去借款(烏梅、桑白皮、貝母、五味子、人參、罌粟殼、阿膠、桔梗、款冬花)
3.真人養臟湯→穆桂英擋住草蔻要何人(木香、肉桂、罌粟殼、當歸、白術、甘草、肉豆蔻、白芍葯、訶子、人參)
4.四神丸→棗將骨肉喂魚(大棗、生薑、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
5.金鎖固精丸→龍母臉欠圓(龍骨、牡蠣、蓮須、芡實、沙苑蒺藜)
6.桑螵蛸散→自家人常孤身飄盪(遠志、龜甲、人參、菖蒲、龍骨、茯神、桑螵蛸、當歸)
7.固沖湯→探騎母龍背,潛航築山海(棕櫚炭、黃芪、煅牡蠣、煅龍骨、五倍子、茜草、白杭芍、白術、山萸肉、海螵蛸)
8.易黃湯→要十車黃果(山葯、芡實、車前子、黃柏、白果)
九、安神劑
1.硃砂安神丸→硃砂敢當皇帝(硃砂、甘草、當歸、黃連、生地)
2.天王補心丹→田夫潔身早跪地,但願賣豬五百隻(天門冬、茯苓、桔梗、人參、酸棗仁、當歸、生地、丹參、元參、麥門冬、硃砂、五味子、柏子仁、遠志)
3.酸棗仁湯→令母熊找草(茯苓、知母、川芎、酸棗仁、甘草)
4.甘麥大棗湯→組成同方名(甘草、小麥、大棗)
十、開竅劑
1.安宮牛黃丸→雄兵勤練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雄黃、冰片、黃芩、黃連、麝香、犀角、牛黃、山梔、鬱金、珍珠、硃砂、金箔衣)
2.紫雪→肖二四十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肖二」朴硝、硝石、「四十」石膏、滑石、磁石、寒水石、元參、「二角」犀角、羚羊角、甘草、「四箱」麝香、丁香、沉香、青木香、升麻、黃金、硃砂)
3.至寶丹→龍虎射殺雄牛,安帶金銀角(龍腦、琥珀、麝香、硃砂、雄黃、牛黃、安息香、玳瑁、金箔、銀箔、犀角)
4.蘇合香丸→傻朱熹就想筆和龍(硃砂、白術、犀角、「就想」青木香、香附、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蘇合香、熏陸香、篳茇、訶黎勒、龍腦)
十一、理氣劑
1.越鞠丸→父子唱川曲(香附、梔子、蒼術、川芎、神曲)
2.枳實薤白桂枝湯→止瀉後食瓜(桂枝、薤白、厚朴、枳實、瓜蔞)
3.半夏厚朴湯→夏侯將復甦(半夏、厚朴、生薑、茯苓、蘇葉)
4.金鈴子散→金鈴懸壺(金鈴子、玄胡)
5.厚朴溫中湯→幕後炒醬豆腐皮(木香、厚朴、甘草、乾薑、草豆蔻仁、茯苓、陳皮)
6.天台烏葯散→八子回鄉,木屋請賓喝高粱酒(巴豆、川楝子、小茴香、木香、烏葯、青皮、檳榔、高良姜、酒)
7.暖肝煎→小狗無肉,鈴鐺響(小茴香、枸杞、烏葯、肉桂、茯苓、當歸、沉香)
8.蘇子降氣湯→蘇子葉找肉脯盛夏歸草湖(蘇子、蘇葉、大棗、肉桂、厚朴、生薑、半夏、當歸、甘草、前胡)
9.定喘湯→桑叔炒白果黃杏拌麻花(桑白皮、蘇子、甘草、白果、黃芩、杏仁、半夏、麻黃、款冬花)
10.小半夏湯→盛夏喝小半夏湯(生薑、半夏)
11.旋覆代赭湯→將干瞎找戴花人(生薑、甘草、半夏、大棗、代赭石、旋覆花、人參)
12.橘皮竹茹湯→姜大人煮皮草(生薑、大棗、人參、竹茹、橘皮、甘草)
13.丁香柿蒂湯→湘江市人(丁香、生薑、柿蒂、人參)
十二、理血劑
1.桃核承氣湯→盲幹黃桃汁(芒硝、甘草、大黃、桃仁、桂枝)
2.血府逐瘀湯→俏桃紅穿柴草要當牛耕地(枳殼、桃仁、紅花、川芎、柴胡、甘草、芍葯、當歸、牛膝、桔梗、生地)
3.通竅活血湯→凶桃紅吃蔥姜喝香棗酒(川芎、桃仁、紅花、赤勺、老蔥、生薑、麝香、大棗、黃酒)
4.膈下逐瘀湯→五靈兄桃紅母胡吃香草烏龜殼(五靈脂、川芎、桃仁、紅花、牡丹皮、玄胡、赤芍、香附、甘草、烏葯、當歸、枳殼)
5.少腹逐瘀湯→顏回要官熊赤子歸浦江(延胡索、小茴香、沒葯、官桂、川芎、赤芍、五靈脂、當歸、蒲黃、乾薑)
6.身痛逐瘀湯→活靈龍逃秦川,紅牛要歸附曹(羌活、五靈脂、地龍、桃仁、秦艽、川芎、紅花、牛膝、沒葯、當歸、香附、甘草)
7.補陽還五湯→當地凶人持紅旗(當歸、地龍、川芎、桃仁、赤勺、紅花、黃芪)
8.復元活血湯→柴貴人山樓打草(柴胡、當歸、桃仁、穿山甲、瓜蔞根、大黃、甘草)
9.七厘散→朱紅兒沒乳攝冰雪(硃砂、紅花、兒茶、沒葯、乳香、麝香、冰片、血竭)
10.溫經湯→熊皮貴,無人要,冬將夏,草當澆(川芎、牡丹皮、桂枝、吳茱萸、人參、芍葯、麥冬、生薑、半夏、甘草、當歸、阿膠)
11.生化湯→將干逃歸川(乾薑、甘草、桃仁、當歸、川芎)
12.失笑散→黃磷失效(蒲黃、五靈脂)
13.桂枝茯苓丸→貴人服丹葯(桂枝、桃仁、茯苓、牡丹皮、芍葯)
14.鱉甲煎丸→別家驕郎紫峰行,桃仁貴婦牡丹亭,半夏秦君笑賣扇,浙江後人圍葯湖(鱉甲、阿膠、蜣螂、紫葳、蜂巢、桃仁、桂枝、鼠婦、牡丹、葶藶、半夏、黃芩、川軍、赤硝、瞿麥、烏扇、蟄蟲、乾薑、厚朴、人參、石葦、芍葯、柴胡)
15.十灰散→大雞蛋黃和小雞毛,總值百錢(大薊炭、丹皮炭、大黃炭、荷葉炭、小薊炭、茅根炭、棕櫚炭、山梔炭、側柏炭、茜草炭)
16.咳血方→海帶和瓜子(海粉、青黛、訶子、瓜簍仁、梔子)
17.小薊飲子→拾草節,侄子歸,竹地撲通捉小雞(滑石、甘草、藕節、梔子、當歸、竹葉、生地、蒲黃、木通、小薊)
18.槐花散→百歲之槐(側柏葉、荊芥穗、枳殼、槐花)
十三、治風劑
1.川芎茶調散→草熊戴新戒指,嗆風喝茶(甘草、川芎、細辛、荊芥、白芷、羌活、防風、薄荷、清茶)
2.大秦艽湯→秦皇拎槍逐二弟獨歸川葯房制席草膏(秦艽、黃芩、茯苓、羌活、白術、生地、熟地、獨活、當歸、川芎、芍葯、防風、白芷、細辛、甘草、石膏)
3.小活絡丹→二烏龍沒乳難活(川烏、草烏、地龍、沒葯、乳香、天南星)
4.牽正散→蠶服全蠍(白僵蠶、附子、全蠍)
5.玉真散→防止駙馬搶南星(防風、白芷、附子、天麻、羌活、南星)
6.消風散→謹防饞牛通倉庫,十畝草地歸胡媽(荊芥、防風、蟬蛻、牛蒡子、木通、蒼術、苦參、石膏、知母、甘草、生地、當歸、胡麻)
7.羚角鉤藤湯→領狗上草地,主婦少背菊(羚羊角、鉤藤、桑葉、甘草、生地、竹茹、茯神、白芍、川貝、菊花)
8.鎮肝熄風湯→天涯少草龍牡戀,牛鬼折姻緣(天冬、麥芽、白芍、甘草、龍骨、牡蠣、川楝子、懷牛膝、龜板、生赭石、茵陳、元參)
9.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教絕技伏神擒牛眾致意(天麻、鉤藤、夜交藤、石決明、桑寄生、茯神、黃芩、牛膝、杜仲、梔子、益母草)
10.大定風珠→賈母五弟要歸,阿媽買草雞(鱉甲、生牡蠣、五味子、乾地黃、芍葯、龜板、阿膠、麻仁、麥冬、炙甘草、雞子黃)
十四、治燥劑
1.杏蘇散→蘇杏姐將找陳夏領草支前(蘇葉、杏仁、桔梗、生薑、大棗、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殼、前胡)
2.桑杏湯→傻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參、貝母、梔皮、香豉、桑葉、杏仁、梨皮)
3.清燥救肺湯→失業人胡麻仁,賣芭蕉炒杏仁(石膏、桑葉、人參、胡麻仁、麥冬、枇杷葉、阿膠、甘草、杏仁)
4.增液湯→玄生賣地(玄參、麥冬、生地)
5.麥門冬湯→夏大人賣炒米(半夏、大棗、人參、麥冬、甘草、粳米)
6.益胃湯→玉帝賣砂糖(玉竹、生地、麥冬、沙參、冰糖)
7.養陰清肺湯→玄生賣貨單少河北草(玄參、生地、麥冬、丹皮、白芍、薄荷、貝母、甘草
8.百合固金湯→弟弟賣草葯,百元皆歸母(生地、熟地、麥冬、甘草、芍葯、百合、元參、桔梗、當歸、貝母)
十五、祛濕劑
1.平胃散→姜棗草皮厚豬不吃(生薑、大棗、甘草、陳皮、厚朴、蒼術)
2.藿香正氣散→陳姐服下腹皮草後想找江蘇白蜘蛛(陳皮、桔梗、茯苓、半夏、大腹皮、甘草、厚朴、藿香、大棗、生薑、紫蘇、白芷、白術)
3.茵陳蒿湯→茵陳治黃(茵陳蒿、梔子、大黃)
4.八正散→黃山邊區等通滑草車(大黃、山梔、扁蓄、瞿麥、燈心草、木通、滑石、甘草、車前子)
5.三仁湯→三人後半夜通話(「杏仁、白寇仁、薏苡仁」、厚朴、半夏、竹葉、白通草、滑石)
6.甘露消毒丹→秦香蓮飛石射陳,石菖蒲搏鬥被捅(黃芩、藿香、連翹、飛滑石、射干、茵陳、石菖蒲、薄荷、白豆蔻、川貝母、木通)
7.連朴飲→廉頗只吃拌鹵脯(川連、厚朴、焦梔、香豉、半夏、蘆根、石菖蒲)
8.當歸拈痛湯→陳媽葛母嘗甘苦,租槍防身當擒白蟹(茵陳、升麻、葛根、知母、蒼術、甘草、苦參、豬苓、羌活、防風、人參、當歸、黃芩、白術、澤瀉)
9.二妙散→二妙藏黃柏(蒼術、黃柏)
10.五苓散→領貴婦擇白豬(豬苓、桂枝、茯苓、澤瀉、白術)
11.豬苓湯→謝玲玲滑跤(澤瀉、豬苓、茯苓、滑石、阿膠)
12.防已黃芪湯→草房黃找白漿(甘草、防己、黃芪、大棗、白術、生薑)
13.五皮散→扶桑講沉浮(茯苓皮、桑白皮、生薑皮、陳橘皮、大腹皮)
14.苓桂術甘湯→組成同方劑名(茯苓、桂枝、白術、甘草)
15.真武湯→珠江富少林(白術、生薑、附子、芍葯、茯苓)
16.實脾散→夫婦棗煮草姜,生瓜果脯香檳(附子、茯苓、大棗、白術、甘草、乾薑、生薑、木瓜、草果、厚朴、木香、檳榔)
17.萆薢分清飲→巫醫比唱(烏葯、益智、川萆薢、石菖蒲)
18.羌活勝濕湯→高兄瘋蠻搶活干(藁本、川芎、防風、蔓荊子、羌活、獨活、炙甘草)
19.獨活寄生湯→情人細心獨寄貴葯,杜兄放牛歸伏草地(秦艽、人參、細辛、獨活、桑寄生、肉桂心、芍葯、杜仲、川芎、防風、牛膝、當歸、茯苓、甘草、乾地黃)
十六、祛痰劑
1.二陳湯→陳夏領草莓醬(陳橘紅、半夏、茯苓、炙甘草、烏梅、生薑)
2.溫膽湯→珠江夏令早食柑橘(竹茹、生薑、半夏、茯苓、大棗、枳實、甘草、橘皮)
3.茯苓丸→夏令將滯銷(半夏、茯苓、生薑、枳殼、風化朴硝)
4.清氣化痰丸→陳皮杏仁拌黃瓜實難服(陳皮、杏仁、半夏、黃芩、瓜蔞皮、枳實、膽南星、茯苓)
5.小陷胸湯→黃連下樓(黃連、半夏、瓜蔞)
6.滾痰丸→大秦誠實(大黃、黃芩、沉香、礞石)
7.貝母瓜蔞散→陳母拎蔞接花粉(陳橘紅、貝母、茯苓、瓜蔞、桔梗、天花粉)
8.苓甘五味姜辛湯→組成同方劑名
9.三子養親湯→三子來借書(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
10.半夏白術天麻湯→夏伏天煮姜棗炒橘紅(半夏、茯苓、天麻、白術、生薑、大棗、甘草、橘紅)
11.定癇丸→丹麥殺聲常鳴,陳干下南疆伏虎,扶母珠江遠歇(丹參、麥冬、辰砂、石菖蒲、明天麻、陳皮、甘草、半夏、天南星、薑汁、茯苓、琥珀、茯神、貝母、竹瀝、僵蠶、遠志、全蠍)
十七、消食劑
1.保和丸→神父下山敲沉鑼(神曲、茯苓、半夏、山楂、連翹、陳皮、蘿卜子)
2.枳實導滯丸→責令白實勤練黃曲(澤瀉、茯苓、白術、枳實、黃芩、黃連、大黃、神曲)
3.木香檳榔丸→俏郎清晨牽牛,香婦白臉牧黃鵝(枳殼、檳榔、青皮、陳皮、牽牛、香附、黃柏、黃連、木香、大黃、莪術
㈦ 中醫考研方劑學部分方劑方歌
四妙勇安湯:四妙勇安,組成謹嚴,歸二草一,銀玄各三,脫疽化熱,服之可痊
牛蒡解肌湯:牛蒡解肌用荊薄,山梔丹皮石斛翹,玄參夏枯共成方,頭面風熱瘡瘍消
透膿散:透膿散治毒成膿,芪歸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銀蒡芷,更能速奏潰破功
內補黃芪湯:內補黃芪用麥冬,參苓歸地芍川芎,遠志肉桂炙甘草,瘡瘍潰後理虛功
陽和湯:陽和湯法解寒凝,內證虛寒色屬陰,熟地鹿膠姜炭桂,麻黃白芥草相承
小金丹:小金丹內白膠香,木鱉地龍乳沒當,麝香五靈墨草烏,流注瘰癧服之康。
秦艽鱉甲散:秦艽鱉甲治風勞,地骨柴胡及青蒿,當歸知母烏梅合,止嗽除蒸斂汗高
犀黃丸:犀黃丸內用麝香,乳香沒葯共牛黃,乳岩流注腸癰等,正氣未虛均可嘗
新加香薷飲 新加香薷朴銀翹,扁豆鮮花一起熬;暑溫口渴汗不出,清熱化濕又解表
大建中湯建中陽,飴糖人參配椒姜,中陽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石膏湯:石膏湯用芩柏連,麻黃梔豉七味全,發汗解表清熱毒,壯熱神昏此方煎
五積散:五積散將五積醫,二陳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氣血,麻芷薑桂溫表裡
完帶湯:中二術陳,車前甘草和人參,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濕止帶此方金
虎潛丸:虎潛足痿是妙方,虎骨陳皮並鎖陽;龜板乾薑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嘗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參地歸,犀沉龍齒柏茯神,更加酸棗寧神志,鎮心平肝此方推
枳實薤白桂枝湯:枳實薤白桂枝湯,厚朴瓜蔞合成方;通陽散結祛胸痹,胸滿而痛急煎嘗
大黃蟄蟲丸:大黃蟄蟲丸,桃杏虻蛭甘,芩芍與乾漆,生地蠐螬全
活絡丹:活絡效靈主丹參,當歸乳香沒葯存; 症瘕積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膠艾湯:膠艾湯中當歸芍,生地川芎生甘草,固沖安胎崩漏止,補血養血月經調
阿膠雞子黃湯:阿膠雞子黃湯好,地芍鉤藤牡蠣草;決明茯神絡石藤,陰虛風動此方保
羌活勝濕湯 :羌活勝濕羌獨芎,蔓甘藁本與防風;濕邪在表頭腰痛,微微發汗有異功
三子養親湯: 三子養親祛痰方,芥蘇萊菔共煎湯,大便實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薑
枳術丸:枳術丸是消補方,荷葉燒飯作丸嘗,若加麥芽與神曲,消食化滯力更強
葛花解酲湯:葛花解酲香砂仁 二苓參術蔻青陳 神曲乾薑兼澤瀉 溫中利濕酒傷珍
七里散:七厘散治跌打傷,血竭紅花冰麝香,乳沒兒茶朱共末,外敷內服均見長
㈧ 頸部淋巴結結核怎樣治療
【概述】頸部淋巴結結核是結核桿菌經口腔、齲齒或扁桃體侵入,經淋巴管累及頸淋巴結引起病變,少數繼發於肺或支氣管的結核病變,但只在人的抗病能力低下時發病。結核桿菌侵及淋巴結皮層竇內形成若干結核結節,繼之結節相互融合增大,並逐漸向淋巴中央蔓延,可波及整個淋巴結,受累淋巴結明顯增大。炎症常累及淋巴包膜,出現淋巴結周圍炎,易與相鄰的淋巴結及其他軟組織發生粘連。腫大的淋巴結可因結締組織增生而成纖維化,但多數發生乾酪樣變性、壞死及液化而形成寒性膿腫。膿腫或穿通,彼此融合,或向外潰破,形成瘺管和潰瘍。
中醫學將本病稱為「瘰癧」,是發生於頸項部腋間淋巴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結塊成串,累累如串珠之狀,故謂之瘰病,俗稱「老鼠瘡」、「癧子頸」。一般認為小者為瘰,大者為癧;推之活動者為瘰為氣,推之不動者為癧為血,所以又有氣瘰、血癧。
中醫認為,本病常因憂思忿怒,肝氣郁結,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氣滯痰凝,阻於經脈,結於頸項而成。痰濕日久化熱,或肝鬱化火,下爍腎陰,熱盛肉腐而成膿,破潰成瘡,膿水淋漓,耗傷氣血陰津,漸成虛症。亦可因肺腎陰虧,以致陰虛火旺,肺津不能輸布,灼津為痰,痰火凝結,結於頸項所致。
【治療】1.初起(結節型)
1.1外感風毒證【症狀】本證發作較急,屬瘰癧中表證、實證。表現為頸項兩側結核,一二枚或更多,初起腫勢宣浮,皮色不變,繼而轉紅,灼熱,壓之疼痛。伴惡寒發熱,舌質紅,苔白膩,脈浮數或浮滑。【方一】防風羌活湯【來源】《醫宗金鑒》【組成】防風3克,羌活3克,升麻3克,川芎3克,牛蒡子3克,黃芩3克,薄荷3克,昆布3克,海藻3克,夏枯草6克,酒僵蠶6克,甘草3克,連翹6克。
【功效】清熱疏風,行氣活血,軟堅散結。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防風、羌活、薄荷、升麻、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通竅;黃芩、夏枯草、連翹清熱解毒散結;僵蠶解毒化痰散結;川芎行氣活血;海藻、昆布化痰軟堅散結;甘草解毒而調和諸葯。諸葯合用,共奏清熱疏風,行氣活血,化痰軟堅散結之功。
【按語】本方治療氣滯血瘀之證。臨證可酌加赤芍、姜黃、鬱金、桃仁、紅花、香附等增強行氣祛瘀之力。【方二】牛蒡解肌湯【來源】《瘍科心得集》【組成】薄荷6克,荊芥6克,連翹10克,山梔10克,丹皮10克,玄參10克,牛蒡子10克,夏枯草12克,石斛12克。
【功效】疏風清熱,化痰消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牛蒡子、荊芥、薄荷疏散風熱,解毒散結;連翹、夏枯草、山梔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丹皮、玄參、石斛滋陰清熱,涼血散瘀;諸葯合用,共奏疏風清熱,化痰消腫之功。
【按語】熱甚者,加黃芩、生石膏;便秘,加瓜蔞仁、萊菔子;成膿後,加穿山甲、皂刺。對癰腫無肝火偏旺、陰津內傷之證者,夏枯草、玄參、石斛皆宜慎用。
1.2外感熱毒證【症狀】伴發熱煩燥,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方一】柴胡葛根湯【來源】《外科正宗》【組成】柴胡3克,天花粉3克,葛根3克,黃芩3克,桔梗3克,連翹3克,牛蒡子3克,石膏3克,升麻1克,甘草1.5克。
【功效】疏風清熱,散結消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柴胡、葛根疏風清熱;石膏、黃芩、升麻、連翹清熱解毒;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熱利咽;天花粉清熱生津,解毒消腫。
【按語】本方常用來治療痄腮屬溫毒在表者,以微發熱惡寒,腮部腫脹、疼痛、邊緣不清,觸之痛甚,咀嚼不便,舌紅,苔薄白薄黃,脈滑數為辨證要點。納差食少者,加山楂、神曲。
1.3外感氣毒證【症狀】外感四時殺厲不正之氣,聚成腫塊,宣發暴腫,色紅皮熱,身寒熱,頭痛項強,四肢不舒,脈弦數。【方一】連翹敗毒散【來源】《傷寒全生集》【組成】連翹9克,山梔9克,黃芩9克,玄參12克,薄荷5克,防風5克,桔梗5克,升麻5克,川芎6克,柴胡6克,牛蒡子6克,當歸、羌活各8克,芍葯10克,紅花各6克。
【功效】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防風、桔梗、薄荷、升麻、牛蒡子、柴胡、羌活疏散風熱,宣肺通竅;連翹、黃芩、山梔、玄參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當歸、芍葯、川芎、紅花養血活血,消腫止痛。
【按語】本方適用於傷寒汗下不徹,邪結耳下硬腫。【方二】舒肝潰堅湯【來源】《醫宗金鑒》【組成】夏枯草6克,僵蠶6克,香附5克,石決明5克,當歸3克,白芍3克,陳皮3克,柴胡3克,川芎3克,穿山甲3克,燈心草3克,紅花2克,姜黃2克,生甘草2克。
【功效】疏肝解郁,化痰潰堅。
【用法】水煎服,飯前溫服。
【方解】本方香附、陳皮、柴胡疏肝理氣,調理肝脾;當歸、白芍、川芎、紅花養血活血,消腫止痛;夏枯草、石決明、僵蠶、燈心清肝化痰,散結消腫;穿山甲、姜黃破血通經,潰煎止痛;生甘草解毒調葯。諸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潰堅之功。
【按語】本方治療瘰癧、乳癆、乳癖屬肝鬱血瘀,痰火凝結者。臨床可根據病情適當加減。
1.4肝鬱痰凝證【症狀】本證主因內傷所致,表現為頸項兩側腫塊,結核大小不定,皮色如常不痛,質中偏硬,推之可動,伴胸悶脅脹,口苦,納食不香,舌苔薄白,脈弦或弦滑。【方一】①逍遙散合②二陳湯【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炙甘草15克,當歸30克,茯苓30克,芍葯30克,白術30克,柴胡30克,半夏15克,橘紅15克。
【功效】舒肝解郁,化痰散結。
【用法】為末,每次6克,加燒生薑1塊、薄荷少許,水煎去渣熱服,不拘時。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並可以作為肝經引經葯;白芍養血斂陰,柔肝緩急;當歸養血和血;白術、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薄荷、生薑辛散達郁;方中半夏、橘紅理氣燥濕祛痰。
【按語】肝鬱氣滯甚者,加香附、陳皮;血虛甚者,加熟地。【方二】消瘰丸【來源】《醫學衷中參西錄》【組成】煅牡蠣300克,生黃芪120克,三棱60克,莪術60克,朱血竭30克,生明乳香30克,生明沒葯30克,龍膽草60克,玄參90克,浙貝母60克。
【功效】化痰軟堅,健脾清肝,通氣活血。
【用法】上葯10味為蜜丸,每次9克,每日服2次。
【方解】方中牡蠣平肝潛陽,軟堅散結;黃芪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瘡生肌;乳香、沒葯、三棱、莪術、血竭活血祛瘀,通絡止痛;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浙貝母理氣化痰散結。
【按語】服葯期間,禁惱怒,禁食煎炸之物;脾虛食少便溏者,慎用。
2.中期(腫瘍型)
2.1寒痰證【症狀】腫塊按之波動,少有疼痛,皮色不變,面色蒼白,畏寒,脘悶納呆,舌質淡,苔白,脈弦細。【方一】陽和湯【來源】《外科證治全生集》【組成】熟地30克,肉桂3克,麻黃2克,鹿角膠9克,白芥子6克,姜炭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散寒通滯,行氣回陽。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重用熟地滋補陰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膠溫腎助陽,強壯筋骨,共為君葯。肉桂、姜炭溫通血脈,為臣葯。麻黃宣發陽氣,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而散寒結,為佐葯。生甘草為使葯,解毒而調和諸葯。諸葯合用,共奏溫陽補血,散寒通滯之功。
【按語】陽證癰瘍見患處紅腫熱痛不宜使用,兼氣虛不足,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者,加黨參、黃芪;疼痛明顯,動則加劇者,加附子。【方二】小金丹【來源】《外科證治全生集》【組成】白膠香150克,制草烏150克,五靈脂150克,地龍150克,木鱉(去殼,去油)150克,乳香75克,沒葯75克,歸身75克,麝香30克,墨炭12克。
【功效】化痰除濕,祛瘀通絡,消腫止痛。
【用法】十味葯,除麝香外,其餘九味葯研細末,將麝香研細,與上葯粉末配研,過篩。每100克,粉末加澱粉25克,混勻。另用澱粉5克,制稀糊泛丸,每丸重0.6克,陰干或低溫乾燥即得。每次2~5丸,1日2次,小兒酌減。
【方解】方中草烏、木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消腫散結;乳香、沒葯、歸身、地龍、五靈脂、麝香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白膠香、墨炭活血止血,解毒生肌。
【按語】本方用於一切陰疽瘡瘍。可與陽和湯並用,或交替使用。
2.2熱痰證【症狀】腫塊按之波動,皮色暗紅微熱,伴有疼痛。常兼見兩顴潮紅,低熱盜汗,腰腿酸軟,苔少舌紅,脈沉弦而數。【方一】托里透膿湯【來源】《醫宗金鑒》【組成】人參3克,白術3克,炒穿山甲3克,白芷3克;升麻2克,甘草2克,青皮2克,當歸6克,生黃芪9克,皂角刺5克。
【功效】益氣補血,托里透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加酒對服。
【方解】方中生黃芪、當歸、人參、白術補益氣血,托毒生肌;穿山甲、皂角刺、白芷潰堅排膿;升麻升陽舉陷而祛邪,青皮理氣化滯;甘草益氣補中,又調和諸葯;酒取其辛散之性,以助葯效。
【按語】惡寒發熱顯著者,加金銀花、野菊花;氣血虛弱,膿液稀少者,加重方中黃芪、人參、當歸的用量;瘡口久不收斂者,配合生肌散外敷;瘡口有胬肉高突者,配合平胬丹外敷。
3.後期(潰瘍型)
3.1氣血兩虛證【症狀】病程日久,腫塊潰破,膿液清稀,每多夾有敗絮狀物,瘡口腐肉呈灰白色,久不收口,伴面色無華,神疲乏力,頭暈眼花,舌淡苔白,脈沉或細緩。【方一】八珍湯【來源】《正體類葯》【組成】人參9克,白術9克,白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9克,白芍葯9克,熟地9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5枚。
【功效】益氣補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方解】方中人參、熟地益氣養血,為君葯;白術、茯苓助人參益氣;當歸、白芍助熟地養血,共為臣葯;川芎活血行氣,使全方補而不滯,為佐葯;炙甘草益中並調和諸葯,是為使葯。諸葯合用,共奏益氣補血之功。
【按語】肝陽上亢所致頭面眩暈禁用本方。失眠者,加酸棗仁、五味子養心安神;食少者,加陳皮、砂仁醒脾和胃;氣虛甚者,加黃芪以增補脾益氣之力。【方二】十全大補湯【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人參6克,肉桂3克,川芎6克,地黃12克,茯苓9克,白術9克,甘草3克,黃芪12克,川當歸9克,白芍葯9克,生薑三片,大棗兩枚。
【功效】溫補氣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不拘時溫服。
【方解】方中人參與地黃配伍,益氣養血,白術、茯苓健脾滲濕,當歸、白芍養血和營,川芎活血行氣,肉桂少許溫補腎陽,黃芪益氣固表,生薑、大棗增強補益之效。
【按語】此期治療旨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長緩解期與減少復發。若伴有關節、皮膚、腎臟、腸道、神經系統損傷者,或出現器官功能嚴重受累者,則當根據情況詳細辯證,制定相應的制劑或方葯。
3.2陰虛火旺證【症狀】瘡口經久不愈,皮色紫黯,膿稀量少,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身體羸瘦,口乾顴紅,舌尖質紅少津,脈細數。【方一】①六味地黃湯合②青蒿鱉甲湯【來源】①《小兒葯證直訣》②《溫病條辨》【組成】熟地12克,山萸肉12克,干山葯12克,澤瀉9克,丹皮9克,茯苓9克,青蒿6克,鱉甲15克,細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功效】滋陰補腎,瀉火退熱。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用熟地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為君葯。山萸肉補肝腎;山葯益脾陰,二者皆能固精,同為臣葯。澤瀉利濕泄濁;丹皮清瀉相火;茯苓淡滲利濕,均為佐葯。六葯合用,三陰並補,以補腎為主;三補三泄,以補為主,共奏滋陰補腎之功;鱉甲滋陰退熱,入絡搜邪;青蒿清熱透絡,引邪外出;生地滋陰涼血;知母滋陰降火,丹皮瀉陰中之伏火。
【按語】遺精盜汗明顯者,加龍骨、牡蠣澀精斂汗;兼脾虛氣滯腹滿者,加焦白術、砂仁、陳皮以妨礙氣滯脾。脾虛泄瀉者慎用本方。
㈨ 大力子是什麼葯
葯方選錄
1.
治療頭痛連睛
並目昏澀不明:牛蒡子、蒼耳子、甘菊花各三錢.水煎服.(《方脈正宗》)
2.
治療痰厥頭痛:牛蒡子一兩(微炒)
旋覆花一兩.上葯搗細羅為散
不計時候
以臘麵茶清調下一錢.(《太平聖惠方》)
3.
治療風壅涎唾多
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荊芥穗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並為末
食後夜卧
湯點二錢服
當緩取效.(《本草衍義》)
4.
治療頭面風熱
或頸項痰毒
風熱牙癰:牛蒡子、薄荷、荊芥、山梔、丹皮、石斛、元參、夏枯草
水煎服.(《瘍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湯)
5.
治療風齲牙痛:牛蒡子炒
煎水含漱吐之.(《延年方》)
㈩ 牛蒡子苷元的選方
①疏風壅涎唾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荊芥穗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並為末,食後夜卧,湯點二錢服,當緩取效。
(《本草衍義》) ②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馬藺子八分.上二味搗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漸加至一匕半,日再。
(《廣濟方》) ③治風熱閉塞咽喉,遍身浮腫: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為末,熱酒調下一錢匕。
(《經驗方》) ④治風熱客搏上焦,懸癰腫痛:惡實(炒)、甘草(生)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
(《普濟方》啟關散) ⑤治瘄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細)五錢,檉柳煎湯,調下立透。
(《本草匯言》) ⑥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牛蒡子、浮萍等分。
以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二服。
(《養生必用方》) ⑦治風腫斑毒作癢:牛蒡子、玄參、僵蠶、薄荷各五錢。
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方脈正宗》) ⑧治痰厥頭痛:旋覆花一兩,牛蒡子一兩(微炒)。
上葯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臘麵茶清調下一錢。
(《聖惠方》) ⑨治頭痛連睛,並目昏澀不明:牛蒡子、蒼耳子、甘菊花各三錢。
水煎服。
(《方脈正宗》) ⑩治風熱成歷節,攻手指作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兩(隔紙炒),新豆豉(炒),羌活(去蘆)各一兩,干生地黃二兩半,黃耆一兩半(蜜炙)。
上為細末,湯調二錢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本事方》牛蒡子散) ⑾治頭面風熱,或頸項痰毒,風熱牙癰:牛蒡子、薄荷、荊芥、山梔、丹皮、石斛、元參、夏枯草,水煎服。
(《瘍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湯) ⑿治風齲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
(《延年方》) ⒀治吹乳:鼠粘子加麝、酒吞下。
(《袖珍方》) ⒁治便癰:鼠粘子三錢炒,細末,入蜜一匙,凈朴硝一匙,溫酒空心服。
(《袖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