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疫病
該病發生在8~10月,主要為害整個植株,黑褐色的病斑首先出現在植株的基部,呈水漬狀。造成根系壞死,引起植株頂枯,葉片變黃脫落、枯萎。嚴重時病斑連成片,整個植株像被開水燙過一樣,隨後葉片皺縮、乾枯。在防治上,應加強水分管理,控制蔭棚內濕度;在梅雨季節要拉開蔭棚周圍遮陽網,進行通風換氣降濕,減少病害發生;發病嚴重的植株應該及時拔除並帶出蔭棚進行焚燒處理;葯劑可用波爾多液或代森錳鋅進行防治。
二、 炭疽病
該病發生在7~8月,主要為害植株葉片。發病初期,葉面上有褪綠色小點出現並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不規則病斑,邊緣深褐色,中央部分淺色,引起植株葉片枯萎脫落,嚴重影響植株生長。可用波爾多液或甲基托布津進行防治。
三、 軟腐病
雨水多、溫度高、通風不良時容易發病,可為害整株植株。病菌多從根部侵染,開始為綠色水漬狀,後迅速發展呈黃褐色軟化腐爛。病斑上有黏液,腐爛部分有明顯臭味。發病嚴重時葉片迅速發黃,並有腐爛物質流失呈干腐狀。要注意人工清除病灶,並用農用鏈黴素進行防治。
四、 蟲害
防治蝶蛾幼蟲可在蔭棚周圍裝上防蟲網,防止成蟲產卵。為害嚴重時,可選用核型多角體病毒、阿維菌素等進行防治。
五、 軟體動物
蛞蝓和蝸牛主要發生在春秋季,特別是在雨後的傍晚或夜間大量出來啃食植株葉片和嫩芽,造成植株葉肉被啃,莖被咬斷,嫩芽被吃掉,嚴重影響植株生長,影響產量。在防治上,應及時清除蔭棚內部雜草;可在苗床床腳墊上瓷碗,注入生石灰水防止害蟲入侵苗床。
六、 蚯蚓
種植一年後基質開始出現蚯蚓。蚯蚓會加快基質的分解,使疏鬆的基質「泥土化」,不利於透氣透水,影響植株生長。可用水熬制茶麩湯,水開後熬制半個小時,然後按 1∶100 的比例對水澆在苗床上進行防治,每隔2~3個月澆1次。
Ⅱ 請各位幫我看方子
是清肺養陰的方子,沒有抗癌的成分,但對於肺癌的肺陰不足,咳嗽、低熱有一定作用
Ⅲ 虎奶片、無花果,石斛一起燉湯可以嗎
我認為虎奶片、無花果,石斛一起燉湯可以的。因為虎奶片無花果,石斛這些食物又不相剋。相反,他們在一起燉湯會增加營養,增加湯的口感。所以說無花果,虎奶片,石斛一起燉湯可以的。
Ⅳ 「石斛」怎麼讀
【讀音】:shí hú
石斛,又名仙斛蘭韻、不死草、還魂草、紫縈仙株、吊蘭、林蘭、禁生、金釵花等。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石斛花姿優雅,玲瓏可愛,花色鮮艷,氣味芳香,被喻為「四大觀賞洋花」之一。
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
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Ⅳ 石斛怎麼食用
石斛,蘭科植物之一,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我國大部分分布於西南、華南、台灣等地。石斛蘭的主要品種有金釵石斛、密花石斛、鼓槌石斛等。可入葯,名為石斛,對人體有驅解虛熱,益精強陰等療效。鐵皮石斛最補血、精、津,令人精、氣、神充足,在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降三高、防治糖尿病等方面都有顯著的功效。
虎乳菌是百搭的,中葯材、肉類等都可以用來搭配。
虎乳菌,又稱老虎奶、虎乳芝或虎乳靈芝,是一種珍稀葯用真菌。虎乳菌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其菌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真菌多糖、膳食纖維素等食葯用成分。
中醫認為,虎奶菌性甘、溫,具有補氣益血、止咳定喘、健脾化濕等功效。據《本草綱目》、《千金要方》等有關典籍記載,它具有治療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壓等疾病的葯效。
虎乳菌具有不錯的補中健脾的效果,但是對於兒童慢性疾病、咳嗽等並沒有特別優秀的表現,如果是作為補中益氣的食材來使用,效果還不錯;但是近期出現咳嗽症狀,想要通過吃虎乳菌來治療,效果不見得會很明顯。
(6)虎乳石斛擴展閱讀:
虎乳菌是一種不錯的溫補食材,但在食用時,家長應該注意:
1、對菌類過敏的孩子不能吃。
2、不宜食用畸形的虎乳菌。
3、不宜過多食用,1-2周食用一次即可。
4、3歲以內不建議食用。
虎乳菌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吃一點,但不能吃太多,1~2周吃1次就差不多了,如果能咨詢過醫生再食用就更好。
Ⅶ 石斛和虎奶可以一起燉嗎
石斛可以和虎奶片、無花果一起燉湯嗎,有什麼功效
Ⅷ 熟地黃24克,山葯、山茱萸各12克,茯苓、澤瀉、丹皮各9克。石斛12菊花9決明子12紅花12赤芍1
1、麻黃:生麻黃發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黃發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黃可用於上半身水腫明顯的頭面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兼表證,如越婢加術湯(麻黃生石膏蒼術甘草生薑大棗)加減治腎炎水腫;麻黃配熟地、白芥子、當歸散陰疽,消徵結,如陽和湯(麻黃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陰沮,痰核、流注結塊,故有「麻黃得熟地通絡而不發表,熟地得麻黃則補血而不膩膈」;麻黃配乾薑祛除深入肌腠中風寒之邪,治風寒痹症肢體疼痛。注意: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鼓脹、癰、癤等均不用。
2、桂枝:溫經、祛風寒、活血通絡、助心陽、溫化水飲。配茯苓、豬苓、澤瀉、白術、紫蘇、桑白皮、炙草治療水飲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腫;配瓜蔞、薤白、紅花、五靈脂治療心陽不振致的胸痹,常用於治療心功不全、心絞痛、心梗等。桂枝有橫通肢節的特點,引諸葯橫行至肩、臂、手指,故為上肢病的引經葯。桂枝配姜黃,可治肩臂痛,治風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陰血虛乏、素出血、身無寒邪、陽氣內盛者不用桂枝。
3、荊芥:風熱、風寒表證均可應用;配防風、當歸、川芎、蘇梗治產後受風;兼能清血分伏熱,理血止血。荊芥適用散全身風邪;荊芥穗適於散頭部風邪;荊芥炭適於止血,治產後失血過多和血暈症。荊芥去血中之風,故風病、血病、產後病常用;荊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脈之風邪,防風善治骨肉之風邪。荊芥穗引葯入腦,治腦血管病常加此葯。注意:用荊芥期間禁食魚蟹、河豚、驢肉等。
4、防風:祛風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荊芥好,荊芥祛風解表發汗作用比防風強,常荊芥、防風同用。防風有明顯的祛風解痙作用,治療肝風內動、風痰上擾、破傷風等常於全蠍同用,增強祛風解痙作用;防風能入肝經氣分,用於肝鬱傷脾致腹痛、腹瀉的治療,如痛瀉葯方(陳皮白術防風白芍);治療腸風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風有殺附子毒、增強黃芪作用。
5、紫蘇:解表散寒用紫蘇葉(後下),行氣寬中用紫蘇梗;和胃止嘔用紫蘇(葉、梗同用),降氣消痰用紫蘇子。蘇梗還有理氣安胎作用;蘇葉芳香辟穢,祛暑化濕,解魚蟹毒。
6、羌活:治風寒表證,對身冷無汗、頭痛明顯顯效,尤對夾濕邪的感冒特效;近年常配獨活、桂枝、赤芍、紅花、威靈仙、防風、附子、知母、薏仁、松節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羌活偏於祛上半身的風濕,善治脊、項、頭、背部的疼痛;獨活偏於祛下半身的風濕,善治腰、腿、足、脛的疼痛;羌活善祛散頭項背部風寒,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風寒。羌活常用治療上半身疼痛侯後頭部疼痛的引經葯,有治療「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特點,常用治脊柱病。
7、獨活:治風濕性關節炎偏於虛寒性者配伍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威靈仙、牛膝、紅花、澤蘭、附片等,尤其對腰腿痛效好;獨活配細辛治少陰頭痛;獨活配牛膝、木瓜、蒼術、地龍、五加皮、川斷治兩腿風濕痛,軟弱、行走困難。獨活外用於風濕痛,骨節痛熏洗常與桂枝、透骨草、烏頭、當歸、紅花、防風、生艾葉同用。注意:血虛頭痛、腎虛腰痛、陰津不足不宜用。
8、白芷:五大功效: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善治各種頭痛,尤其前頭痛或眉棱骨痛,還治牙痛、胃痛、瘡瘍痛;白芷與細辛均治牙痛,細辛偏於治齒髓痛或夜間痛,白芷偏於治齒齦連面頰部疼,血虛有熱或陰虛火旺忌用,癰疽已潰宜少用,以免耗傷氣血。
9、藁本:善治頭頂痛,為治頭頂部疾病的引經葯,也治風寒侵入腰部而致腰脊冷痛。羌活善治後頭疼,散太陽經風寒;白芷善治前頭痛、眉棱骨疼,散陽明經風寒;川芎善治兩側頭痛,搜少陽經風邪。
10、細辛:細辛有升浮之性,可用於頭面部諸風百疾。主要特點是竄透開滯的功效,開胸中滯氣,通肺竅,疏通關節,而治療咳逆上氣,寒痰喘嗽,眼風流淚,鼻塞不聞香臭,風寒痹痛等。細辛可入肝、心、腎、肺四經。蠶沙也能通凝滯,偏於祛風濕滯於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細心主要搜風濕寒邪滯於肝腎而致的筋骨疼痛,對經久不愈疼痛常效果好。獨活善搜腎經氣分伏風;細辛善搜肝腎血分風寒。
11、辛夷:治鼻病的要葯,治風寒感冒鼻塞配荊防、細辛、蒼耳子;治鼻炎配白芷、細辛、蒼耳子、菊花、雙花、川芎。蒼耳子也治鼻病,偏散頭部風濕,兼治風頭痛,辛夷偏散上焦風寒,開宣肺竅。細辛也辛通走竄,可通全身之氣,偏於入心腎兩經;白芷也芳香通竅,主要散頭面風寒治前頭痛、鼻塞。注意:陰虛火旺忌用本品。
12、蒼耳子:祛風濕、通竅、散結功能,治皮膚病如各種癬、癢疹、麻風等。另秋季采鮮蒼耳子,連莖葉切碎,水煮取汁熬膏,攤於布上,貼於肚臍及囟門,治療小兒疳積,肚大黃瘦,兩目少神,消化不良等,也可用膏貼瘰癧、癤瘡腫毒。
13、香薷: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扁豆健脾化濕而消暑;荷葉升達清氣而消暑,香薷散風利濕濁而祛暑。冬季傷寒表證用麻黃,夏季傷暑表證用香薷。
14、生薑:解表發汗,發散風寒,可用單味生薑切碎加紅糖煮湯治療風寒感冒。生薑配半夏和胃止嘔,解半夏、南星毒;生薑汁可化痰止嘔治風痰口禁不語,風痰阻絡半身不遂配竹瀝汁。生薑發散風寒、止嘔;乾薑溫中祛寒、溫肺化飲;炮姜溫經止血;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嘔,比乾薑而不燥,比生薑而不散;生薑皮行水氣,消浮腫。
15、薄荷:為辛涼解表葯,常用治風熱感冒,頭暈頭痛,咽喉腫痛。具有發散風熱、清肝明目、還能消食下氣,消脹、除霍亂吐瀉作用。薄荷、桑葉都常用疏風清熱,桑葉偏於涼血清熱,疏風明目;薄荷偏入氣分,富有辛涼解散作用。注意:久病、大病之後,禁用薄荷,以免汗出不止。
16、菊花:疏風散熱,用於風溫初起治風熱感冒。也是眼科常用葯,主治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兩目昏花,見風流淚,目生雲翳,常配黃芩、密蒙花、青箱子、草決明、木賊草、桑葉、蟬蛻等;菊花、薄荷均散風熱、清頭目,但薄荷偏於發散,辛涼發汗力量大於菊花;菊花偏於清肝熱,祛肝風,有兼養肝明目作用,菊花可常用,薄荷不能久用。野菊花有清熱解毒治療疔瘡腫毒作用。
17、牛蒡子:辛苦性涼,散風除熱,宣肺透疹,清熱解毒,常用治療咽喉疼痛,與山豆根、玄參、桔梗、甘草、黃芩等同用;也可配銀花、連翹、苦參、歸尾、赤芍治療瘡瘍腫毒,促進癰結消散。牛蒡子還有「利腰膝凝滯之氣」作用,配川斷、牛膝、用於腰膝氣滯串走疼痛。
18、蔓荊子:散風清熱,涼肝明目,治頭痛,最大的特點是能散頭部風熱而治頭痛,尤其對發於頭部兩側近太陽穴處頭痛,常與荊防、菊花、白蒺藜同用。單用蔓荊子泡酒可治慢性頭痛;配養血祛風葯如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風可治頭風頭痛。藁本治風寒頭痛,白芷治風濕頭痛,蔓荊子治風熱頭痛。蔓荊子偏於肝風上擾致眩暈頭痛,蔓荊子偏於風熱上攻之頭沉昏悶頭痛。注意:對血虛而致頭痛、目痛忌用。
19、浮萍:辛涼發汗葯,輕浮升散,用於風熱表證,本品疏風散熱,善達肌表,常用治熱邪郁於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與牛蒡子、蟬蛻、薄荷、葛根同用;也可治風熱癮疹(蕁麻疹等),還有宣肺利水、消水腫作用,用於全身水腫而兼發熱者,如急性腎炎水腫。注意:體虛自汗者忌用。
20、蟬蛻:四大功能:發散風熱、透發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適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對兼有喑啞,咽痛者效好,配射干、胖大海、桔梗,適於小兒麻疹發熱疹出不透者,用蟬蛻散熱透疹,防熱毒內陷,配牛蒡子、銀花、薄荷、蘆根、葛根等。配防風、荊芥、浮萍、白鮮皮、赤芍治療風疹;用於破傷風,對高熱驚厥、顏面神經麻痹有祛風止抽、緩解痙攣作用,常與全蠍、鉤藤、蜈蚣、僵蠶同用。適於風熱攻目之目赤目昏,目生雲翳之症;還可以治小兒夜啼,常在和胃、清熱、消食葯中加蟬蛻1.5—6克,往往收效。蟬蛻散風熱、退翳、透疹、祛風解痙;蛇蛻有小毒,善除風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治皮膚疥癬、瘙癢與皮膚病。注意:虛證及孕婦及無風熱者不用。
21、柴胡:(1)和解少陽:能使外感侵入與半表半里之邪由半表半里出表而解,典型症狀: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食慾不振、心煩欲嘔,舌苔薄白,脈弦,用小柴胡湯,對急性發熱性疾病如流感、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等常以小柴胡湯加減;(2)疏肝解郁:肝氣郁結,人體陰陽、氣血不得正常升降流行,上可致頭痛、胸脹脅痛,下可致腹痛、臍痛,腹中結氣,經閉等,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3)升舉陽氣:能引清氣上行而治脾胃虛弱、清陽下陷所致氣短腹墜,瀉痢久久難愈,肛門下墜,腰腹沉重,月經過多,小便頻、臟器下垂、子宮脫垂等,如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柴胡用於升陽時,用量宜小。(4)治熱入血室:婦女外感發熱期間遇月經來潮或適遇月經剛完外邪乘血室空虛侵入,致寒熱發作,甚出現入夜高熱譫語等,可在應證用葯中加柴胡以開熱邪內閉,提邪氣由血分出氣分,從內而外,或用小柴胡湯加減。(5)治瘧疾:如先寒後熱,寒熱發作定時時,小柴胡湯加減;發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者,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加減;如發熱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小柴胡湯合白虎湯加減,常在上方基礎上加常山、草果、檳榔常獲良效。用於慢性肝炎表現右脅隱痛或兩脅均痛,脘悶遲消,腹脹,尿黃,大便欠爽,食慾不振,舌上有苔或白或黃,脈弦滑,肝功化驗長時間不正常者可用:柴胡9—15 黃芩12 川楝子9—12 半夏10 紅花9 皂刺3—5 白蒺藜9—12 片姜黃9 劉寄奴9 焦四仙各10 炒萊菔子10 草豆蔻10 方明燮樞湯,加減抗肝臟損傷。柴胡配黃芩清散肝膽氣分熱結;柴胡配黃連清散心經血分郁熱;柴胡配白芍、當歸和血調經,治腹痛。柴胡先降後升,宣氣散結而開郁調經,前胡先升後降,下氣降火而化痰止咳。南柴胡葯力柔和,適疏肝解郁;銀柴胡性較涼,適退虛熱,治骨蒸;竹葉柴胡葯力最薄,只適用於氣郁輕症;北柴胡和解少陽,退熱升陽、疏肝治瘧。注意:陰虛內熱,陽氣易生動者忌用。
22、大黃:有瀉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推陳致新功能,常用通便瀉熱,消癰散結,清熱燥濕活血通絡。胃火熾盛的人口舌生瘡,口渴咽燥,齒齦腫痛,大便秘結,衄血、吐血者,可用生大黃3—6克,開水浸泡20—30分,服汁每天一次,連服三天,凡大便干結數日不行的實證均可用此法。熱痢初起,由腸胃濕熱積滯而里急後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黃配黃連、木香、檳榔瀉腸胃積滯,痢可止。大黃還可以清熱除濕,治陽黃,除茵陳、梔子、車前子、黃柏外,適當加大黃可加速清熱除濕退黃的效果。大黃粉外撒治黃水瘡、濕疹。婦女因血瘀而月經閉止,可在調經葯中加大黃活血通絡。生大黃配甘草止嘔,遇怵服湯葯,每喝湯葯即吐,把湯葯煎好後,各用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後15—20分鍾如不吐,趕緊服湯葯即可不吐,生大黃、生甘草、生赭石、旋復花、半夏、黨參、檳榔治神經性嘔吐效好。黑白丑瀉下有小毒,攻逐腹部積水,大黃瀉下推盪腸胃積滯、熱結;巴豆、大黃均為峻瀉葯,但巴豆性熱,大黃性寒。大黃生用瀉下力猛,酒炒則能達身體上部而驅熱下行,並助其瀉力,目赤、牙痛、口瘡、胸中焚熱者適用;熟大黃瀉力緩,使用老年人及體弱者;炒碳用於大腸有積滯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黃合芒硝同用使瀉下之力增強且快速;大黃配黃芩、梔子瀉肺火;大黃配黃連瀉心火;大黃配龍膽草瀉肝火;大黃配生石膏瀉胃火。注意:元氣不足、胃虛血弱,病在氣分及陰虛便燥不宜用。
23、芒硝:為鹽類瀉下劑,主治一切熱邪熾盛致大便秘結,常與大黃同用,有軟堅破血作用,配當歸、紅花、桃仁、川芎治婦女血瘀經閉;治腹中症瘕配二術、三棱、莪術、牡蠣、鬱金、山楂核、丹參等;芒硝煎水外洗治療目赤、痔瘡;芒硝配硼砂、冰片研粉治療口舌生瘡,或吹喉用治咽喉腫痛。玄明粉瀉下作用緩和,多用熱較輕體弱者。
24、番瀉葉:治火熱內結便秘,5-7克開水浸30分,取汁分兩次服,4-5小時服一次,見瀉即止。習慣性便秘可與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本品小量清除胃內宿食而開胃進食,適量可瀉下,過量引起惡心、嘔吐。注意:哺乳期、孕期、婦女經期、痔瘡不宜用。
25、郁李仁:能開幽門之結氣,潤大腸之燥澀而行氣,潤燥、通腸並有利水消腫作用。火麻仁偏入脾與大腸血分,生津潤燥,增液緩脾而滑腸通便;郁李仁偏入脾與大腸氣分,通幽散結,行大腸氣而導滯潤腸。
26、蜂蜜:多用於老人、虛人、津液不足、腸道滯澀而致大便燥結。飴糖、蜂蜜、大棗均味甘補中,飴糖性微溫主入脾,能緩急止腹痛,滋潤滑腸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潤肺治肺燥咳嗽;大棗甘溫補中,專補脾胃,無潤腸通便之力。
27、川木通:利水通淋、導熱下行,通經下乳,臨床最常用利尿止淋葯。川木通能降泄心火,導心經濕熱由小便而出,如導赤散。川木通明顯利水清熱作用,治膀胱結熱而致熱淋、血淋等,如八正散。川木通與澤瀉都利尿去濕,但澤瀉偏於瀉利肝腎經之濕熱,川木通偏於瀉利心與小腸經之濕熱。川木通通利小便且能兼通大便,這也是川木通一個特點。近代報川木通有顯著利尿強心作用,配茯苓、豬苓、桑白皮、紫蘇子、澤瀉治療心功不全致小便不利、兩足浮腫、全身浮腫、煩悶喘促等。注意:內無濕熱、滑精、氣弱及孕婦忌用。
28、通草:利小便、下乳汁、寫肺熱、舒胃氣。川木通降心火引熱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脈、通大便、通利關節);通草瀉肺熱助氣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燈芯草清心熱,引熱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氣,滲濕清熱而利水。王不留行、川木通主要行血脈,通瘀滯而下乳汁,通草主要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一般用量3-9克,通乳可用15-18克或30克。注意:孕婦忌用。
29、茯苓:利水除濕、寧心安神、益脾止泄。凡五臟六腑各部出現水濕停留皆可用茯苓,配黨參、白術、半夏、陳皮、豬苓、澤瀉、桑白皮、冬瓜皮等治脾虛濕停而全身浮腫;苓桂術甘湯加炒白芍、木香、吳茱萸、肉豆蔻治療腸功能紊亂(出現脾虛、中焦水濕不化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用於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健忘之證,配當歸、白術、柏子仁、遠志、酸棗仁、硃砂0.6-0.9克。豬苓利水之力大於茯苓,但無補益之性,多用於祛邪,不用補正;茯苓淡滲利濕,益脾寧心,兼補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用。赤茯苓偏於清熱利濕,茯神偏於寧心安神;茯神木偏於舒筋止攣,茯苓皮利水消腫。茯神木治心掣痛,神驚,健忘並平肝祛風,治冠心病心絞痛時,在寬胸、通陽、活血、開竅劑中加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30、豬苓:利水滲濕,各種水腫、尿少、濕盛泄瀉、淋濁、黃疸等。豬苓配澤瀉增強利水效果。車前子利水不傷陰兼清熱,豬苓主專利水。
31、澤瀉:主瀉肝、腎二經之火,逐膀胱、三焦之水,主用於利尿,祛濕清熱葯。臨床常在補腎葯中佐用一些澤瀉,以防補葯生熱而致產生腎火。治療腎、膀胱或肝腎有火邪、濕熱時,澤瀉首選。澤瀉配白術,治支飲及胃內停飲而致頭目眩暈。澤瀉利尿消水,適用消水鼓之腹水,澤蘭行血消水,適於行血鼓之腹水。
32、車前子:利水清熱、通淋、益肝腎、明目、止泄瀉。可用於肝火上升而致目紅、目腫、目痛等急性眼痛,常與菊花、桑葉、草決明、黃連、黃芩、蔓荊子、銀花、密蒙花等清火、散風熱葯同用,還可用於肝腎陰虛致兩目昏暗,視力下降,有治療因濕盛引起水瀉,用「分利止瀉」法。夏季小兒腹瀉,大便如稀水狀,多日不止者,用五味異功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加車前子3-9克、桔梗0.9-1.5克效好。車前子清熱利水、明目止瀉;車前草利濕清熱兼涼血止血,可用於尿血、吐血、衄血。滑石與車前子均利水,滑石兼能祛暑,車前子兼益肝腎明目。
33、滑石:利水去濕、通淋滑竅,消暑止渴,常用治熱淋、血淋、砂淋等所致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滑石粉外用滑潤皮膚,清熱祛濕,用於痱子、濕疹、腳趾濕癢,可單用,亦可配石膏、枯礬、薄荷。冬葵子與滑石都利尿滑竅,但冬葵子兼通乳汁,滑石兼清暑熱。通草、川木通、滑石皆利小便,通草能引肺熱下行而利小便,川木通導心火下行而利小便,滑石除膀胱濕熱利小便。
34、石韋:清肺經氣分之熱,利膀胱濕熱而利水通淋。海金沙與石韋都能清利膀胱濕熱而治淋,但海金沙偏入血分,石韋偏入氣分,海金沙多用於砂石淋,石韋多用於濕熱淋。
35、扁蓄:清利膀胱濕熱,主治熱淋,小便不利,近年常配黃柏、川木通、茯苓、澤瀉、瞿麥、石韋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據實驗扁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皮膚黴菌有抑製作用。
36、瞿麥:清心熱,利小腸、膀胱濕熱,本品能入血分,清血熱,治血淋、尿血常用,並有活血化瘀作用。瞿麥穗利尿作用比莖效好。扁蓄清利膀胱濕熱為主,兼治黃疸、濕疹;石韋清肺與膀胱濕熱為主,偏入氣分,多用於濕熱淋;瞿麥清心與小腸、膀胱濕熱為主,偏入血分,多用於血淋。
37、海金沙:利尿、清利小腸與膀胱濕熱。海金沙配冬葵子、牛膝、金錢草、澤瀉、澤蘭、赤芍、檳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療泌尿系結石,腰痛明顯加桑寄生、續斷、狗脊、杜仲、乳香、沒葯等,瞿麥、萆薢、海金沙皆治淋,瞿麥多用治血淋,萆薢多用治膏淋,海金沙多用治石淋。
38、金錢草:利水排石,能清利肝、膽、膀胱、腎經濕熱,主用利尿通淋和排出結石。配柴胡、黃芩、半夏、枳實、檳榔、大黃、玄明粉、茵陳治膽結石;配豬苓、茯苓、冬葵子、滑石、牛膝、檳榔、海金沙、澤瀉、澤蘭用於治療泌尿系結石。
39、冬葵子:利尿、滑腸、通乳。治泌尿系結石方:冬葵子15 牛膝15、澤蘭12 黃柏12 澤瀉9 豬茯苓15 金錢草30 扁蓄12 生大黃6 烏葯6 瞿麥12 黃芩12;車前子清利濕熱通淋,兼利濕止瀉;冬葵子滑利達竅而通淋,兼滑腸通便。王不留行通行血脈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滯下乳。
40、薏苡仁:微寒,生用利濕、排膿、舒筋,炒用健脾胃。木瓜與薏仁均能舒筋,木瓜偏於治寒濕所致筋脈拘急和腿肚轉筋;薏苡仁偏於治濕熱所致筋急拘攣,肢體難伸。扁豆、薏苡仁均健脾,扁豆偏於消暑除濕以健脾,薏苡仁偏於淡滲利濕以健脾。本品味淡力緩,病重者需重用和久服。注意:滑精及小便多不宜服用本品,孕婦忌用。
41、防己:利水、祛風、通行經絡、瀉下焦血分濕熱。漢防己、木方劑作用大致相同,漢防己偏於祛濕利水,治下焦濕熱,下半身水腫,濕腳氣時用;木防己偏於祛風通絡、止痛,治上半身水腫及風濕疼痛。通草甘淡,去氣分之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之濕熱。木瓜酸溫,化濕兼能舒筋活絡,善治筋攣、足痿;防己苦寒,利水兼通絡瀉熱,善治水腫腳氣。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食用,恐害胃傷中。注意:陰虛及無濕熱實邪者忌用,熱在氣氛不宜用。
42、木瓜:利濕理脾,用於中焦濕盛致吐瀉、腹脹,也可治濕邪流注於小腿,足跗而致的濕腳氣;舒筋活絡,治筋病筋急者能緩,筋緩者能利,用於(1)暑濕傷中,發生吐瀉不止而致兩腿腓腸肌痙攣,與霍佩、扁豆、黨參、吳茱萸、白芍、甘草等同用。(2)因濕邪侵襲,經絡不和,筋攣關節不利,腫脹沉痛之濕痹,常與牛膝、五加皮、當歸、川芎、威靈仙、海風藤等同用。白芍治筋病,主要柔肝緩急而養筋;木瓜治筋病,主治利濕溫肝而舒筋。
對潰瘍病致長期胃痛,屬於虛實並見,寒熱夾雜,氣血皆病證候效好。
Ⅸ 石斛和虎奶可以一起燉嗎
Ⅹ 虎牙石斛是西雙版納的好還是緬甸的好
這個還是比較好,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本身就有很高的價值也有收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