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石斛百科 > 石斛紅斑狼瘡

石斛紅斑狼瘡

發布時間:2022-06-20 00:02:07

㈠ sle可以吃太子參,石斛,花期參嗎

1、sle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簡稱,系統性紅斑狼瘡不能服用人參花旗參,別名:西洋人參,屬於人參的一種,所以花旗參是不能服用的。
2、紅斑狼瘡患者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脂食物,少吃巧克力、甜食等高糖食物,少吃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忌煙酒,不吃蠶豆、豌豆、大豆等含L-刀豆氨酸的食物。

㈡ 紅斑狼瘡的治療方法

紅斑狼瘡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療法

(1)盤狀紅斑狼瘡:

①氣血淤滯型:

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方葯:秦艽10g、烏蛇10g、漏蘆10g、黃芪10g、丹參15g、雞冠花10g、玫瑰花10g、鬼箭羽15g、凌霄花10g、白術10g、女貞子15g、白花蛇舌草30g。也可服用秦艽丸、散結靈配合交替用。

②陰虛火旺型:

治法:養陰清熱,活血化瘀。

方葯:南北沙參各15g、石斛15g、元參15g、佛手參15g、黃芪15g、干生地15g、丹參15g、花粉15g、赤芍15g、紫草15g、雞冠花10g、黃連10g。也可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當歸丸、大補陰丸等。

單味中草葯:可用青蒿30g/d,煎服或浸膏片(每片合生葯1g)3次/d,每次10~15片。昆明山海棠去皮(每片50mg),每次2~4片,3次/d;雷公藤多甙3次/d,30~60mg/d。

(2)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方葯:凌霄花10g、雞冠花10g、玫瑰花10g、野菊花10g、白術10g、伏苓10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地骨皮15g、青蒿15g、雞血藤15g、白花蛇舌草30g。

中草葯可服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用法及用量參見盤狀紅斑狼瘡治療。

(3)系統性紅斑狼瘡:

①毒熱熾盛型:

治法:清營解毒,涼血護陰。

方葯:解毒涼血湯加減。

羚羊角粉0.6g(分沖)、雙花炭15g、生地炭15g、板藍根30g、白茅根30g、元參15g、花粉15g、石斛15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高熱不退者可加犀角粉或羚羊角粉,安宮牛黃散;神昏譫語加馬寶或蛇膽陳皮末;心力衰竭加西洋參或白人參;紅斑明顯加雞冠花、玫瑰花、凌霄花。

分析:此型見於紅斑狼瘡急性活動期。羚羊角粉歸肝、心經,平肝熄風,清熱解毒;雙花炭解血分毒熱;生地炭、白茅根清熱涼血養陰;板藍根、草河車、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元參、花粉、石斛護陰。

②氣陰兩傷型:

治法:養陰益氣,活血通絡。

方葯:南北沙參各15g、石斛15g、元參30g、玉竹10g、黨參15g、生黃芪30g、當歸10g、丹參15g、雞血藤15g、秦艽15g、烏蛇10g。持續低燒加地骨皮、銀柴胡;月經不調加益母草、澤蘭;心悸加紫石英、合歡花;頭暈頭痛加茺蔚子、鉤藤、川芎、菊花。也可服用八珍益母丸,養陰清肺膏。

分析:此型臨床也較為常見,往往是在高熱之後出現,常常有全血細胞減少,血沉較快。南北沙參、石斛、元參、玉竹養陰清熱;黨參、生黃芪、當歸補氣養血;丹參、雞血藤、秦艽、烏蛇活血通絡。

③脾腎兩虛型:

治法:健脾益腎調和陰陽。

方葯:黃芪15~30g、黨參15g、太子參15g、白術10g、茯苓10g、熟地15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車前子15g、仙靈脾10g、肉桂10g、丹參15g、雞血藤30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全身水腫加用海金沙、抽葫蘆、仙人頭;腰疼加川斷、杜仲;腹脹脅痛加厚朴、陳皮、香附;尿閉加腎精子。也可服用滋補肝腎丸,黃精丸、六昧地黃丸。

分析:此型狼瘡實驗室檢查常有尿液異常,嚴重的腎功能異常,多見於狼瘡性腎炎。若病至後期,因腎陽久衰,陽損及陰,可出現腎陰虛為主的病證;七情內傷,肝鬱日久化熱耗傷肝陰,二陰俱損則出現肝腎陰虛的一派證候。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熟地、女貞子、菟絲子、車前子益腎;仙靈脾、肉桂溫陽利水;丹參、雞血藤活血化瘀;草河車、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陰虛明顯者加沙參、麥冬、石斛等。

④脾虛肝鬱型:

治法:健脾舒肝,活血理氣。

方葯:白術10g、茯苓15g、柴胡10g、枳殼10g、陳皮10g、厚朴10g、茵陳30g、薏米30g、五味子10g、赤芍10g、丹參15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此型屬紅斑狼瘡肝損害,有的醫家稱為邪熱傷肝型。方中白術、茯苓健脾益氣;柴胡、枳殼、陳皮、厚朴舒肝理氣;茵陳、薏米清利濕熱;五味子斂陰;赤芍、丹參活血養血;白花蛇舌草解毒。

⑤風濕痹阻型:

治法:祛風濕宣痹,溫經活血通絡。

方葯: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秦艽15g、烏蛇10g、丹參15g、雞血藤15g、天仙藤15g、首烏藤15g、女貞子15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此型以皮膚紅斑結節及關節疼痛為主證,方中黃芪、桂枝溫經益氣;秦艽、烏蛇、天仙藤驅風行痹;丹參、雞血藤、首烏藤養血活血通痹;白芍、女貞子養血益腎;草河車、白花蛇舌草解毒。痛重時可加制川烏、制草鳥。諸葯共成益氣溫經,和營通痹之功。

臨床可根據病情進行加減。如肝病者加柴胡、茵陳;血瘀者加鬱金、川芎、桃仁、紅花;血虛者加當歸、白芍;氣虛者重用黃芪、黨參;脾虛者重用茯苓、白術;肺陰虛者加天冬、麥冬;血熱者加茜單、白茅根;腎陽虛者加肉桂、附子;盜汗者加生牡蠣、浮小麥,重用黃芪。

單方成葯:

A.常用者有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二葯均為衛矛科植物,具有祛風利濕,舒筋活絡,活血化瘀作用,同時也具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對皮疹、關節痛、漿膜炎及腎炎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副作用為月經減少或閉經,肝功能損傷,白細胞減少等。

雷公藤多甙片:單用於輕型病例或在皮質類同醇激素減量過程中加用。40~60mg/d,3次/d,飯後服,注意副作用。

復方雷公藤(三藤糖漿:雷公藤、雞血藤、紅藤)治療也有報道。

昆明山海棠:適應證同上,9片/d,3次/d。

B.丹參:對肢端動脈痙攣及皮損療效較為明顯。丹參注射液1~2支肌注,1~2次/d。或復方丹參注射液10~20ml加於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

C.黃芪: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30~90g/d,煎服,療程6~12個月。

D.中成葯如秦艽丸、滋補肝腎丸、養血榮筋丸、八珍丸、六味地黃丸、黃精丸、烏雞白鳳丸、定坤丹、養陰清肺膏、牛黃清心丸、健身寧等,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使用。

4.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療法 近年我國在探索SLE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及時合理的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長緩解期,鞏固療效有良好功效,而且可減少皮質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用量和副作用,並有利於以後撤除此類葯物。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SLE大多採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方式,在具體運用方面我們是:

(1)對病情處於急性活動期,重要臟器(腎、心、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症狀較重、並有高熱等全身症狀者,以皮質類固醇療法及支持療法為主,以迅速控制病情,同時並用中葯。症狀緩解,病情穩定,各項化驗指標改善後,逐漸減少皮質類固醇用量。

(2)亞急性病人如就診時仍在應用皮質類固醇葯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時,除繼續應用外,加用中葯以加強療效,並根據臨床症狀及各項化驗指標的改善情況,逐漸減少皮質類固醇劑量,最後完全撤除,以中葯取代並作為維持用葯。

(3)對病情較輕,未有明顯的內臟受累的活動情況,以中葯為主,基本上不給皮質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嚴密觀察,定期做化驗檢查,如發現有活動症狀時,則酌加皮質類固醇制劑。外用黃連膏、清涼膏、化毒散膏等
紅斑狼瘡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LE的治療原則:個體化。迄今為止,LE的治療尚無固定的模式,治療方案的選定要因人、因何臟器損害、因病變程度而定。尤其是對SLE應以盡可能少的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等免疫抑制劑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1.CLE 原則上CLE不系統應用激素,系統治療以抗瘧葯為首選。

(1)CCLE:局限性DLE可外用激素霜劑或軟膏,封包療法效果更好;氯喹(Chloroquine,CQ)0.25g/d或羥氯喹(HCQ)0.2~0.4g/d口服,為減少氯喹/羥氯喹(CQ/HCQ)在視網膜的積聚可每周服5天,停2天;如療效不佳,還可採用局部激素注射。播散性DLE除外用葯物外需口服氯喹(CQ)或羥氯喹(HCQ),經氯喹(CQ)或羥氯喹(HCQ)治療無效可改用沙利度胺(沙利度胺),75mg/d,最高可150mg/d。LEP的治療可局部注射激素並聯合以上1種葯物。

(2)SCLE與DLE不同的是SCLE必須系統用葯。首選氯喹(CQ)或羥氯喹(HCQ),如氯喹(CQ) 0.5g/d,一周後改為0.25g/d;羥氯喹(HCQ) 0.4g/d。雖然SCLE的發病較DLE急,但經抗瘧葯治療後均能較快恢復。如有中度以上熱和全身症狀較重時可予以小劑量激素。

(3)ACLE:ACLE多為SLE的皮膚表現,其治療參見SLE。

2.SLE 對全身症狀輕、僅有皮疹、關節炎、輕度胸膜炎的SLE患者可不用激素,僅用抗瘧葯和非類固醇類解熱鎮痛葯(NSAIDs)治療(表4),但對全身症狀重、有明顯臟器損害的患者則必須用激素和(或)其他葯物。

(1)皮質類固醇激素:激素仍是SLE治療首選葯物,適用於急性活動性病例。除嚴重的血液系統損害和中樞神經LE需要大劑量激素(≥60mg/d的潑尼松)外,一般採用潑尼松0.5~1.0mg/(kg d)或相當此劑量的其他激素,以能否有效控制發熱作為制定激素劑量的標准。當急性活動性SLE在臨床和實驗室指標如發熱、血沉、貧血和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蛋白尿等得到良好控制後(約2~4周)即應考慮減葯。開始時可快些,當減少至初始劑量的1/2時應緩慢。如有活動傾向如血沉增快、關節疼痛及原有臟器損害加重時應即時加量,至少增加1/3量。如明確活動應加1/2量或恢復原治療劑量或更高。多數患者經6~12個月後可減至15mg/d以下,然後以最小劑量5~10mg/d維持。在疾病活動期以中大劑量激素治療時最好按1天3次給葯為佳,爾後減少給葯次數,至穩定期時1天1次給葯乃至隔天給葯。對經一般劑量治療無效或起病初始就很急重的SLE如有嚴重的中樞神經LE、血液系統損害時可採用甲潑尼龍(MP)靜脈「沖擊療法」,以MP0.5~1.0g/d靜滴,連續2~3天或隔天1次連續2~3次為一療程。但本療法的副作用多,尤其是感染嚴重而難治,因此有感染可能或全身情況差者不宜採用。對一般SLE患者切不能選擇「MP沖擊療法」。

(2)細胞毒葯物:常用的細胞毒葯物見表5,其中環磷醯胺(CTX)靜脈沖擊治療對減少蛋白尿、恢復腎功能、降低腎纖維化的發生率具有肯定的療效,而且對各種類型的血管炎及其他臟器損害特別是中樞神經LE的治療有效。其方法為:按0.6~1.0g/m2體表面積的CTX加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250~500ml)中滴注,每月1次,連續3次後如有效改為每2~3個月1次,連續3~6次。如有粒細胞減少、感染、出血性膀胱炎和嚴重脫發時停用;伴有嚴重心肌病變和傳導障礙時應慎用。苯丁酸氮芥(瘤可寧,CB1348)在所有細胞毒葯物中骨髓抑制和脫發的副作用最輕,但療效相對亦差。環孢素(CsA)對骨髓無明顯抑製作用,但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的發生率高,當血清肌酐較用葯前增加30%或血壓升高應停用或減量。CsA一般在用葯1個月後起效,穩定3個月後每隔1~2個月每天按1kg體重減少0.5~1.0mg以求得最低有效劑量維持。如治療1~2個月後無效可每月增加0.5~1mg/(kg d),至每天≥5mg/kg時如仍無效應停用,因環孢素(CsA)的副作用與劑量相關。長春新鹼(VCR)對SLE嚴重的血小板減少有效,其用法為長春新鹼(VCR)2mg/m2體表面積,每周1次,連續4次為1療程。硫唑嘌呤(AZA)對自身免疫性貧血效果優於其他細胞毒葯物,50~100mg/d。

總之,細胞毒葯物對單用激素治療無效或對有激素禁忌證的患者(如合並糖尿病、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無菌性骨壞死等)具有治療作用。細胞毒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在與激素合用的情況下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激素用量,減少激素副作用的發生。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CTX沖擊療法」無論是對狼瘡性腎炎還是對急性狼瘡性肺炎、狼瘡性腹膜炎和腸系膜血管炎、狼瘡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均需排除抗磷脂抗體綜合徵引起的梗死)的療效均優於「MP沖擊療法」,療效提高,副作用減少。

(3)其他療法:

①免疫吸附療法和全身性淋巴放射治療可試用於一些難治性SLE。

②大劑量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0.4g/(kg d),連續3~5天]對SLE有輔助治療作用。主要用於頑固、難治的血小板減少和並發感染的治療與預防。

③雷公藤:雷公藤總甙30~60mg/d,對狼瘡性腎炎有較肯定療效。由於SLE患者多為青年,雷公藤會導致停經甚至閉經和男子性功能障礙,影響生活質量,應盡量避免使用。

(4)SLE合並妊娠的治療:當患者在病情穩定1年左右、細胞毒葯物停用半年以上、不服用或僅服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15mg/d)維持的情況下可允許患者受孕。如發生預料外妊娠,則應從孕婦、胎兒各方面考慮,不應一味強調人流,因人流本身也會誘發狼瘡活動。SLE妊娠的風險在於妊娠末3個月、產後及妊娠初期易引起病情活動。胎兒方面易引起流產、早產、死胎及小樣兒,但如控製得當可大大減少發生率。由於胎盤能產生11-β-脫氫酶,該酶能將進入胎盤的潑尼松氧化成無活性的11-酮形式,對胎兒無甚影響,因此對孕婦應選用潑尼松。為防止妊娠期和產後病情變化,妊娠時仍應繼續服潑尼松。其劑量為:病情穩定時仍服原維持量,妊娠時出現活動則根據病情加量至足以控制病情。分娩及產後有以下2方案供選擇:①分娩前潑尼松劑量加倍,至產後1個月後病情仍穩定漸減至維持量;②分娩前MP 60mg(或氫化可的松200mg)靜滴,產後第5天MP 40mg(或氫化可的松160mg)靜滴,第3天恢復產前劑量,至少潑尼松10mg/d維持6周。總之,不論分娩前病情活動與否、激素用量多少,分娩時加大激素量是必要的。因地塞米松不能被胎盤酶所氧化,能影響胎兒,故不宜採用。對已妊娠或准備妊娠者應避免使用細胞毒葯物、雷公藤、沙利度胺、NSAIDs類葯物,以免產生畸胎或影響母體卵巢功能。

(5)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心理療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SLE患者的心理狀況直接影響病情的演變及治療效果。影響SLE患者心理狀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年齡、文化程度、家庭關系、收入、婚育等。研究者發現21~30歲之間、文化程度低、家庭關系不融洽、低收入、未婚(育)的女性患者心理負擔最重。情緒的波動等精神因素已被確定為SLE患者的發病和病情反復的誘發因素之一。人的情緒可直接影響免疫系統,而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亂是其發病機制之一。患者心理狀況不穩定,可導致病情不穩定,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常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心理治療應成為SLE整體治療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包括醫生應了解心理應對技巧,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知識,解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對葯物副作用的擔心等,說明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建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6)SLE治療中需注意的問題:

①各種自身抗體包括IFANA、抗Sm、抗dsDNA等都是診斷SLE的「標記」,雖然有時抗體滴度與疾病活動度有關但決非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和判斷療效的指標。對單有自身抗體陽性而無明顯臟器損害者並不需要激素治療,但應隨訪觀察。

②SLE死亡的前3位原因是:感染、腎功能衰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糖皮質激素的長期、大劑量應用均與以上原因有關。臨床上真正死於SLE原發病變的遠低於繼發病變,因此切忌盲目使用激素和隨意增大激素劑量或使用「沖擊療法」。對適量激素治療無效的病例應及時分析原因,加用細胞毒類葯物或採用其他方法。

③由於SLE多伴有白蛋白丟失、肝功能障礙和使用蛋白分解的糖皮質激素,因此應加強支持療法,注意糾正低蛋白血症。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和酸鹼平衡。還應注意激素、細胞毒葯物的各種副反應產生,採取相應預防和治療措施。如為防止骨質疏鬆和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發生可在給激素的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3。

④在SLE治療過程中有兩個症狀最難鑒別——高熱和精神症狀。如判斷失誤加大激素用量則預後極差。如已較長時間接受較大劑量的激素治療後出現高熱,應首先考慮感染,尤其是結核菌、真菌和各種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務必進行充分檢查、仔細鑒別;狼瘡性發熱晚處理數天對患者無甚影響。個別患者對激素相當敏感,尤其是地塞米松,經數天治療後就會出現多語欣快、煩躁焦慮甚至類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現,在出現這些症狀前都有2~3天以上的徹夜不眠。因此,對應用激素後有睡眠困難者必須通過葯物強制睡眠。切不能輕易地將精神症狀歸於「狼瘡性腦病」,使用更大劑量的激素。

怎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西醫治療
一、一般治療
適用於所有SLE患者。包括心理及精神支持、避免日曬或紫外線照射、預防和治療感染或其他合並症及依據病情選用適當的鍛煉方式。
二、葯物治療
1、非固醇類抗炎葯(NSAIDS) 適用於有低熱、關節症狀、皮疹和心包及胸膜炎的患者,有血液系病變者慎用。
2、抗瘧葯 氯喹或羥基氯喹,對皮疹、低熱、關節炎、輕度胸膜和心包炎、輕度貧血和血白細胞計數減少及合並乾燥綜合征者有效,有眼炎者慎用。長期應用對減少激素劑量,維持病情緩解有幫助。主要不良反應為心臟傳導障礙和視網膜色素沉著,應定期行心電圖和眼科檢查。
3、糖皮質激素 據病情選用不同的劑量和劑型。激素的不良反應有類庫欣征、糖尿病、高血壓、抵抗力低下並發的各種感染、應激性潰瘍、無菌性骨壞死、骨質疏鬆及兒童生長發育或停滯等。
4、免疫抑制劑 ①環磷醯胺(CTX)對腎炎、肺出血、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效。不良反應有消化道不適、骨髓抑制、肝臟損害、出血性膀胱炎、脫發、閉經和生育能力降低等。②硫唑嘌呤口服,對自身免疫性肝炎、腎炎、皮膚病變和關節炎有幫助。不良反應有消化道不適、骨髓抑制、肝臟損害及過敏反應等。③甲氨蝶呤(MTX)靜點或口服,對關節炎、漿膜炎和發熱有效,腎損害者需減量,偶有增強光過敏的不良反應。④環孢素A(CSA)口服,目前主要用於對其他葯物治療無效的SLE患者。⑤長春新鹼靜點,對血小板減少有效。
5、其他治療
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沖擊,血漿置換,適用於重症患者,常規治療不能控制或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證者。
6、狼瘡腎炎的治療①糖皮質激素。②免疫抑制劑。③血漿置換與免疫吸附療法。④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沖擊治療適用於活動性LN,免疫功能低下合並感染者。⑤其他如抗凝劑,全身淋巴結照射及中葯,腎功能不全者可行透析治療。
系統性紅斑狼瘡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熱毒熾盛型:高熱或高熱不退,面及其他皮膚紅斑、出血斑,日光照射後病情轉劇或驟發,也可對各種可疑致敏食物(如海鮮、厚味、貝殼類、鮮牛奶等),甚至可疑致敏抗生素(如青黴素、先鋒黴素)及降壓葯(如肼苯噠嗪、心得安)等、某些中葯(如含硃砂汞、鉛類中成葯)發生過敏並使發熱增劇或病情惡化。發熱時面紅。蝶形紅斑色紫紅。高熱時煩躁口渴喜冷飲、關節酸痛、肌肉疼痛無力、目赤唇紅、煩熱不眠、精神恍惚。嚴重時神昏、譫語、抽搐,並可見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狀。舌質紅或紫暗或紅絳、可口舌生瘡、苔黃膩或黃干或白膩或光面舌,脈弦數,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治宜清熱解毒、涼血護陰、兼以活絡消斑或化斑法。選用方劑有玉女煎、清瘟敗毒飲、清營湯、犀角地黃湯、化斑解毒湯等。經驗方有玄生湯、氣血息燔湯、復方青蒿湯等。如高熱神昏譫語可加大上方涼血清熱葯物劑量,或加生石膏60g,或加用黃連、大黃,高熱不退加用羚羊角粉0.3g沖服或犀角粉0.1~0.2g沖服或水牛角粉0.3~0.5g沖服,並用紫雪丹、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中成葯治療。若低熱不退可加銀柴胡、地骨皮;邪熱盛者加秦艽,並應及時觀察反應。單用中醫治法無效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
2、陰血虛虧型:長期低熱,手足心熱,心煩無力,懶言,面浮紅,自汗、盜汗,腰關節疼痛,舌質紅、鏡面舌或苔白,脈細數而軟。治宜養陰補血涼血解毒。可用四物湯合大補陰丸或當歸補血湯(當歸、黃芪)加減,或知柏地黃丸加減,或用經驗方(斜玄湯)。脾虛時加白術、陳皮、茯苓。熱盛者加金銀花。頭暈者加菊花、川芎。
3、毒邪攻心型:心悸、心慌、氣短、胸悶、煩熱、自汗、面色蒼白、四肢逆冷,脈細弱或結代,舌質淡、苔薄白(此型包括心臟全心炎)。治宜養陰、清熱解毒、益氣安神。方用灸甘草湯合瀉心湯或黃連解毒湯加減。亦可用復方紫石英湯(經驗方)。脾虛加黨參、白術。胸悶加厚朴、蘇梗,陰虛加玉竹、黃精,冬蟲夏草。
4、腎陰虧損型:此型多為毒熱侵及腎臟,出現腎陰虧損症狀。多見於病程後期,出現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症甚至尿毒症。主證有腰痛、腿疼、足疼、四膚無力、面部發熱、甚或口舌生瘡、五心煩熱、精神萎靡,有時有低熱、浮腫,脈沉細軟,舌體胖嫩,舌質淡或尖紅。治宜滋陰補腎、活血解毒。可用六味地黃丸、虎潛丸、大補陰丸合四妙勇湯、四物湯加減。亦可用經驗方復方枸杞湯加減。下焦濕熱明顯者加車前子、草解、瞿麥。腰脊疼痛者加菟絲子、川斷。關節疼痛者加雞血藤、伸筋草、劉寄奴、徐長卿。
5、邪熱傷肝型:脅痛,腹脹,月經失調,皮膚紅斑、瘀斑、失眠、頭暈,納呆,可有閉經、痛經。檢查常有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等。治宜滋陰涼血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方用一貫煎、左歸飲或左歸丸加四妙勇安湯、二至丸、血府逐瘀湯加減。或用復方玉貞湯(經驗方)加減。血瘀明顯加三棱、莪術、益母草、穿心蓮、鬼箭羽。腹脹脅痛明顯者加厚朴、陳皮、香附。氣虛熱毒未盡者加重黃芪、秦艽、烏蛇用量,血熱紅斑明顯者加雞冠花、玫瑰花、凌霄花。
6、脾腎陽虛型:此型是系統性紅斑狼瘡侵及腎臟發生狼瘡性腎炎或狼瘡性腎病綜合征的常見類型。主證面色蒼白,遍身漫腫,氣短無力,腹脹納呆,肢冷、畏寒喜暖、腰膝疼痛,尿少或清長,便溏,脈沉細小或沉滑無力,舌體胖質淡有齒痕、苔白薄或厚膩。納呆拒食或嘔或吐,陽病及陰甚則致筋脈失養,外腫內燥、四肢拘急。甚至腎不納氣致短氣喘促,動則喘甚。治宜溫補脾腎,活血化瘀,利尿解毒。方用實脾飲、防己黃芪湯、胃苓散、五皮飲加減或防己茯苓湯加減。亦可用復方附桂活血利水方(經驗方)。
7、陰陽兩虛型:多見於狼瘡腎損害至終末期,伴有腎小管功能較嚴重障礙,水鹽丟失陰虛傷津又加上陽虛見證者。主證面色蒼白、形寒肢冷、肌肉贏瘦、四肢末端浮腫、納呆食差、肌膚甲錯、尿清長夜尿多或尿少,偶或間歇肌痛甚則拘急,脈沉細速偶見弦脈,苔白質胖或舌無津而干縮。對此型作者又稱為兩極型,即病已末期,陰陽否隔,陰陽互不相榮,干處見濕胖或濕處又見干或外濕內干,或近干遠腫。治宜通陰陽交水火,活血通絡治其本;健脾、醒胃、消導、益腎治其標。方用桃仁四物湯合地黃飲子加減,或用作者經驗方陰陽互通湯加減。方中仙靈脾、當歸兩者合用使陰陽雙補又陰陽相通;借活血化瘀化痰諸葯即川芎、赤芍、海藻、昆布、陳膽星、菖蒲更交通陰陽、水火共濟使痰濁得化、津液運行。已堵塞之竅道經絡得以串通。用附子、肉桂溫壯腎陽(仙靈脾配合)為輔葯,使下元得以溫養。用石斛、麥冬、生地、萸肉、葛根滋陰生津,山楂消導醒胃,黃芩、甘草解諸積滯瘀毒。然而本型腎已萎縮,故諸葯各自用量均宜微量,常用1~3g,多則傷腎,後遭葯害、切記莫忘。
8、血瘀型:在本病血瘀型常見表現有手指或趾端青紫或白紫青交替發作(雷諾征)、皮膚紫斑、固定盤狀紫斑片、網狀青斑、色素沉著或異色、肌膚甲錯、疼痛,青年婦女氣郁情志不暢、月經不調、閉經,舌質紫紅、舌下瘀筋明顯等。以血瘀為主證的方選桃仁四物湯或血府逐瘀湯為主加減。余活血方葯參見有關章節。
二、分型加減法:本病辨證分型是相對的,一般以主證為分型的主要依據。
1、兼肺熱:發熱、咳嗽、咯痰,痰膿樣或痰中夾血,胸痛,咽干、口燥,可有氣短、鼻翼煽動,脈數,苔黃質紅。可選加銀花、連翹、紅藤、金蕎麥、蒲公英、桔梗、生石膏、葶藶、杏仁、麻黃。方選麻杏石甘湯加減。
2、兼肺寒:多畏寒而無汁,咳嗽聲重,痰多稀薄,脈浮緊或浮數,苔薄白而潤。可選加麻黃、杏仁、茯苓、紫蘇葉、炙紫菀、前胡、荊芥。方選麻黃湯、桂枝湯加減。
3、兼痰濕阻肺:咳嗽多痰,痰白粘稀而多,喉中痰鳴,聽診兩肺滿布濕性羅音。氣喘短急不能平卧,胸脅悶脹隱痛,脈數滑、苔白膩。此兼怔型多見於本病長期用激素並間歇用抗生素者。可選加肉桂、細辛、羌活、麻黃、厚朴、蒼術、紫菀、川貝、姜半夏、熟附片、乾薑、大棗、葶藶。方選小青龍湯、九味羌活湯加減。
4、兼肺陰虛:本病病變為肺間質纖維化和彌漫性肺泡功能障礙。見咳嗽多乾咳、痰少,氣促短急、動則氣喘,咳甚痰帶血絲、痰粘稠,口燥咽干顴紅潮熱盜汗,脈細數、舌質紅質偏乾苔少。可選用沙參、麥冬、生地、青蒿、赤白芍、葛根、烏梅、知母、百台、黃芩。方選一貫煎合清燥救肺湯或沙參麥門冬湯加減或百合固金湯加減。
5、兼心陰虛:多見於本病40歲左右的婦女。心悸而煩,心中熱,虛煩不眠,易驚,失眠,伴心血虛者有眩暈,舌質淡紅但尖紅而干,伴低熱、咽干、盜汗。兼氣虛血瘀者,即氣陰兩虛血瘀而又以心陰虛為主要表現者,則伴有肢軟無力、面有紅斑或四肢有網狀青斑,舌下瘀筋明顯而增粗。以心陰虛為主者宜養心安神,養陰益氣並活血化瘀。方選一貫煎加生脈散合四物湯加減,或二仙湯合四物湯加減。作者經驗方陰陽平衡湯可應用。該方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用當歸與仙靈脾配偶,葛根與川芎同施黃芩與桂枝合用,且能活血化瘀,解肌生津,五味子、酸棗仁、養心安神助水火相交。但應注意務與病情契合,不然適得其反。
6、兼心陽虛:多為本病合並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或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繼發肺原性心臟病者。見面色蒼白、心悸氣喘、胸前疼痛、自汗,甚則四肢發冷,有心血瘀阻時心絞痛、胸痛涉背或肩臂,唇及指趾可青紫。治宜溫陽益氣活血化瘀。方選地黃飲子合歸脾湯及血府逐瘀湯加減。
⑦兼肝陽上亢:多見於本病合並高血壓或狼瘡腎炎繼發腎性高血壓者或老年患者合並高血壓伴腦動脈硬化或本病有嚴重血管炎者。見頭昏、頭痛、四肢麻木,可有眩暈、耳鳴、耳聾,口燥咽干,兩目干澀,失眠健忘,舌紅少津,脈弦。嚴重者可有肌肉跳動,甚至突然昏倒,半身不遂。治宜滋陰潛陽平肝柔肝兼以鎮肝息風活血。葯可選加當歸、芍葯、柏子仁、玄參、枸杞以柔肝滋陰;龍骨、牡蠣、代赭石潛陽鎮逆;龜板、天冬、烏梅以滋養陰液,柔潤熄風;用懷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陽亢;選青蒿、黃芩、茵陳助主葯清泄肝陽;川芎、赤芍、丹皮以活血涼血。方可選鎮肝熄風湯、建瓴湯加減或天麻鉤藤飲。.
三、對症治療加減及增強各方解毒療效的中草葯
1、關節痛選加防己、徐長卿、秦艽、桑寄生、虎杖、威靈仙、甘草、延胡索等。
2、腰膝酸痛選加杜仲、虎仗、狗脊、菟絲子、桑寄生、桂枝、甘草、吳茱萸、防風等。
3、浮腫選加玉米須、半邊蓮、車前草、白茅根、茯苓皮等。
4、失眠選加夜交藤、酸棗仁、益智仁、青風藤、石菖蒲等。
5、心悸選加五味子、柏子仁、遠志、茯苓、玉竹、杜仲、玄參等。
6、心前區疼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選加三七、山楂、川芎、毛冬青、延胡索、全爪蔞、益母草等。
7、脈結代心律失常選加仙靈脾、苦參、當歸、青蒿等。
8、燥咳或陰虛咳嗽選加生甘草、麥冬、北沙參、芸香草、茜草根、百合等。
9、肝痛、脅痛選加玉金、柴胡、垂盆草、白術、茵陳、蒲公英等。
10、陰虛發熱選加青蒿、知母、地骨皮、丹皮、白薇、葛根等。
過敏發熱選加黃芩、防己、陳皮、麻黃、甘草等。
氣虛發熱選加黃芪、白術、黨參等。
血虛發熱選加當歸、熟地、阿膠、黃精等。
病毒感染發熱選加金銀花、蒲公英、柴胡、大青葉、白頭翁、地骨皮等。
細菌感染發熱選加除病毒感染中葯外可用連翹、魚腥草、黃連、銀杏葉、菊花等,必要時用抗生素。(註:應注意抗生素對SLE的惡化作用,尤其有腎損害時的抗生素腎毒性或過敏作用)。
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熱十分常見,且不易解決,有時很難判定為何種原因發熱,臨證時應嚴密觀察分析後採取措施。
11、出血或凝血異常選加側伯葉、茜草根、蒲黃、紫珠草、水牛角、仙鶴草、白茅根等。
12、白細胞減少選加女貞子、白術、肉桂、苦參、龍葵等。
13、食慾減退、納呆選加雞內金、烏葯、生薑、陳皮、龍膽草等。
14、高血壓選加山楂、五味子、毛冬青、丹參、白術、玄參、地骨皮、杜仲、丹皮、葛根、青風藤等。
15、精神神經症狀選加天麻、鉤藤、防己、天南星、菖蒲、遠志、白僵蠶、茯苓、琥珀末(吞服)、珍珠粉等。
16、雷公藤:本品已廣泛用於治療結締組織病。但由於該葯有毒性,短期應用可能對病有利,長期應用對免疫系統可造成不可逆性損害。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㈣ 紅斑狼瘡的中醫治療

紅斑狼瘡中醫稱紅蝴蝶瘡,是一種可累及皮膚及全身多臟器、多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醫認為是由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損,加上陽光曝曬,葯毒內侵,六淫侵襲,導致熱毒入里,陰陽失調,脈絡瘀阻,內傷於臟腑,外傷於肌膚而發病。因此在治療上中醫主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辨證治療,分為外治法和內治法。外治主要避光、護膚、潤膚為原則,內治主要根據患者的症型分為熱毒熾盛證、陰虛火旺證、脾腎陽虛證、脾虛肝旺證以及氣滯血瘀證,具體用葯建議患者選擇正規醫院,由醫生面診指導治療,以免貽誤和耽誤病情。

㈤ 紅斑型狼瘡要怎麼治療

紅斑狼瘡中醫療法
1、盤狀紅斑狼瘡
①氣血淤滯型:

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方葯:秦艽10g、烏蛇10g、漏蘆10g、黃芪10g、丹參15g、雞冠花10g、玫瑰花10g、鬼箭羽15g、凌霄花10g、白術10g、女貞子15g、白花蛇舌草30g。也可服用秦艽丸、散結靈配合交替用。

②陰虛火旺型:

治法:養陰清熱,活血化瘀。

方葯:南北沙參各15g、石斛15g、元參15g、佛手參15g、黃芪15g、干生地15g、丹參15g、花粉15g、赤芍15g、紫草15g、雞冠花10g、黃連10g。也可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當歸丸、大補陰丸等。

單味中草葯:可用青蒿30g/d,煎服或浸膏片(每片合生葯1g)3次/d,每次10~15片。昆明山海棠去皮(每片50mg),每次2~4片,3次/d;雷公藤多甙3次/d,30~60mg/d。

2、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方葯:凌霄花10g、雞冠花10g、玫瑰花10g、野菊花10g、白術10g、伏苓10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地骨皮15g、青蒿15g、雞血藤15g、白花蛇舌草30g。

中草葯可服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用法及用量參見盤狀紅斑狼瘡治療。

3、系統性紅斑狼瘡
①毒熱熾盛型:

治法:清營解毒,涼血護陰。

方葯:解毒涼血湯加減。

羚羊角粉0.6g(分沖)、雙花炭15g、生地炭15g、板藍根30g、白茅根30g、元參15g、花粉15g、石斛15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高熱不退者可加犀角粉或羚羊角粉,安宮牛黃散;神昏譫語加馬寶或蛇膽陳皮末;心力衰竭加西洋參或白人參;紅斑明顯加雞冠花、玫瑰花、凌霄花。

分析:此型見於紅斑狼瘡急性活動期。羚羊角粉歸肝、心經,平肝熄風,清熱解毒;雙花炭解血分毒熱;生地炭、白茅根清熱涼血養陰;板藍根、草河車、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元參、花粉、石斛護陰。

②氣陰兩傷型:

治法:養陰益氣,活血通絡。

方葯:南北沙參各15g、石斛15g、元參30g、玉竹10g、黨參15g、生黃芪30g、當歸10g、丹參15g、雞血藤15g、秦艽15g、烏蛇10g。持續低燒加地骨皮、銀柴胡;月經不調加益母草、澤蘭;心悸加紫石英、合歡花;頭暈頭痛加茺蔚子、鉤藤、川芎、菊花。也可服用八珍益母丸,養陰清肺膏。

分析:此型臨床也較為常見,往往是在高熱之後出現,常常有全血細胞減少,血沉較快。南北沙參、石斛、元參、玉竹養陰清熱;黨參、生黃芪、當歸補氣養血;丹參、雞血藤、秦艽、烏蛇活血通絡。

㈥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中醫治療有哪些

(1)熱毒熾盛:主症:面部或軀干、四肢斑疹鮮紅,高熱持續不退,煩躁,面赤,口渴,或狂躁譫語、神昏驚厥,或兼鼻出血,尿血,皮膚紫斑,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絳,苔黃,脈弦細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方葯:犀角地黃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生地30g,赤芍20g,丹皮20g,金銀花30g,連翹20g,蒲公英20g,地丁20g,野菊花10g,生石膏30g,紫草20g,玄參20g,白花蛇舌草30g,水牛角粉5g(沖)。

加減:神昏譫語者,加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驚厥狂亂者,加羚羊粉、鉤藤、珍珠母;鼻出血、肌出血者,加側柏葉、生地榆、三七粉等。

(2)陰虛內熱:主症:低熱不退或午後、夜間潮熱,或中等度發熱,時高時低,面部或四肢斑疹時隱時現,腰膝酸痛,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口乾咽燥,盜汗,脫發,月經後期、量少或經閉,小便黃,大便干,舌紅少苔或苔薄或薄黃,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透邪。

方葯:青蒿鱉甲湯加味。

青蒿15g,鱉甲15g(先煎),生地30g,知母12g,丹皮20g,女貞子15g,旱蓮草20g,玄參20g,麥冬20g,銀柴胡15g,白薇15g,地骨皮15g,白花蛇舌草30g,忍冬藤30g。

加減:腰膝酸痛加山萸肉、川牛膝、狗脊;關節疼痛加秦艽、石斛;盜汗、五心煩熱加黃柏、牡蠣;夜寐不安加炒棗仁、夜交藤、合歡皮、珍珠母等。

(3)氣陰兩虛:主症:全身乏力,納呆,精神委靡,心悸,氣短,活動後加重,腰脊酸痛,脫發,口乾,經常惡風怕冷,自汗盜汗,大便燥結,舌淡或舌質紅,舌苔薄白,脈細弱或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葯:生脈散合增液湯、補中益氣湯加減。

西洋參10g(單煎兌服),麥冬20g,五味子10g,黃芪30g,陳皮12g,當歸12g,玄參20g,生地15g,何首烏20g,枸杞子15g,山萸肉12g,山葯15g,白術12g。

加減:惡風怕冷、自汗盜汗者,加牡蠣、浮小麥、麻黃根;腰脊酸痛、脫發者,加川牛膝、菟絲子、狗脊;心慌氣短、脈細弱者,可合用炙甘草湯。

(4)風濕熱痹:主症:四肢肌肉、關節遊走性疼痛不適,或多個關節紅腫熱痛、痛不可觸、屈伸不利,可伴有發熱,皮疹鮮紅或瘀紫夾雜出現,舌紅苔薄白或黃燥,脈滑數。

治法:祛風化濕,清熱和營。

方葯:獨活寄生湯、四妙散合白虎桂枝湯加減。

獨活20g,桑寄生30g,蒼術12g,黃柏12g,薏苡仁30g,川牛膝20g,生石膏30g,知母12g,桂枝10g,秦艽12g,土茯苓30g,川芎12g。

加減:關節腫脹明顯者,加車前草、豬苓、澤瀉;發熱者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皮疹鮮紅者,加生地、丹皮、水牛角粉;皮疹紫暗或伴見肢端涼紫者,加丹參、雞血藤、澤蘭等。

(5)肝鬱血瘀:主症:面部或手足紅斑、色暗,脅肋脹痛或刺痛,胸膈痞滿,腹脹,納差,或脅下有_塊,黃疸,或伴泛惡、噯氣,頭暈失眠,女性月經不調甚至閉經,舌質紫暗有瘀斑或瘀點,脈弦細或沉細而澀。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

柴胡24g,枳殼10g,白芍12g,香附10g,當歸12g,桃仁10g,赤芍15g,丹皮12g,延胡索15g,丹參20g,鬱金12g,三七粉3g(沖服),甘草10g,莪術6g。

加減:脅下_症積者,加大黃蟲丸;黃疸者,加茵陳、半枝蓮、垂盆草、制大黃;腹脹泛惡者,加半夏、陳皮、厚朴;紅斑隱現或伴吐衄、肌膚發斑者,加茜草、白茅根、生地榆等。

(6)邪毒攻心:主症:心悸怔忡,自汗短氣,胸悶胸痛,心煩神疲,失眠多夢,面部或軀干、四肢紅斑鮮紅或暗紅,或伴反復發熱,面晦唇紫,肢端怕涼、疼痛;病情進一步發展,日久不愈可導致形寒肢冷,面色蒼白,喘促不寧,脈細數或細澀結代,甚則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治法:養心安神,活血敗毒。

方葯:天王補心丹合丹參飲加減。

太子參30g,麥冬20g,天門冬20g,五味子10g,丹參20g,當歸12g,生地15g,玄參20g,炒棗仁30g,檀香10g,鬱金12g,炙甘草10g,川芎12g,蓮子心6g。

加減:胸悶、胸痛者,加瓜蔞、薤白或加服冠心蘇合丸或速效救心丸;面晦唇紫、喘促不寧者加五加皮、葶藶子;兼有咳嗽者,加桑白皮、炙百部、蚤休;陽虛欲脫,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脈微欲絕者,宜急加紅參或白參,單煎,服用量在10~15g以上,也可用參附龍牡湯或參附註射液搶救治療。

(7)脾腎陽虛:主症:顏面及四肢浮腫,尤以下肢為甚,腰膝酸軟,形寒肢冷,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腹脹食少,尿少,嚴重者可出現懸飲,尿閉,胸憋氣促,不能平卧,喘咳痰鳴或腹大如鼓,心悸氣促,舌體胖嫩、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弱。

治法:溫腎健脾,化氣行水。

方葯:附子理中湯合濟生腎氣丸加減。

熟附子12g,肉桂6g,黨參20g,黃芪30g,白術12g,熟地黃20g,山萸肉12g,山葯15g,茯苓20g,澤瀉20g,車前子20g(包),川牛膝20g。

加減:全身腫脹明顯者,加豬苓、赤小豆、萆_;懸飲咳喘者,加炙麻黃、葶藶子、白芥子;腹脹、腹大如鼓者,加大腹皮、仙人頭、漢防己;尿少、尿閉者,加淫羊藿、肉桂末(常用1~2g沖服)或結合西醫學的對症處理等措施進行急救。

㈦ 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屬結締組織病范圍,分為盤狀紅斑狼瘡(DLE),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深部紅斑狼瘡等類型。
紅斑狼瘡的發病緩慢,隱襲發生,臨床表現多樣、變化多端。盤狀紅斑狼瘡損害以局部皮膚為主,系統性紅斑狼瘡常累及多個臟器、系統。紅斑狼瘡患者約70%~85%有皮膚表現,
多數病人的病情呈慢性過程,有些病人可有短時間的完全的自行緩解,有些病人呈一過性發作,經過數月的短暫病程後可完全恢復。
隨著中西醫療法的結合,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合理應用,中醫葯的積極而有效的作用,本病合並症常能得到及時而正確的處理,使本病的預後有了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只要控制好,是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別無兩樣。

㈧ 中醫治療毒熱熾盛型紅斑狼瘡偏方有哪些

主症:面頰發生蝶形紅斑,皮膚科出現紅斑,瘀斑,紫斑,嚴重則可有皮下出血;並伴有高熱,或壯熱持續數天不退,煩躁不安,口乾咽燥,神智恍惚,嚴重時可出現神昏,抽搐;部分患者伴有吐血,便血;舌質紅,舌苔薄黃或光如鏡面,脈洪數或細數。常見於SLE的急性活動期。
治法:涼營清熱,解毒化斑。
方選:清瘟敗毒飲或化斑湯加減。
葯選:水牛角15~30g(先煎),羚羊角粉0.5g(沖),生地炭15g,二花炭15g,黃連10g,丹皮10g,白茅根30g,天花粉10g,秦艽12g,漏蘆15g,石斛20g,重樓15g。

㈨ 紅斑狼瘡有什麼金方

紅斑狼瘡是一種可累及皮膚和全身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其表現紛雜,變化多端,病程長,很難明確劃屬於中醫學的某一病證,故中醫文獻中無確切病名,現多根據臨床表現,將其歸於紅蝴蝶瘡(斑)、溫毒發斑等。現代醫學認為紅斑狼瘡為一病譜性疾病,常見類型為盤狀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前者主要表現為皮損,好發於面部,尤以兩顴頰、鼻部為重,呈紅斑,上覆粘著性鱗屑,伴不同程度瘙癢和燒灼感,典型者呈蝶形外觀。也可累及唇部。患部對日光敏感,多為慢性局限性,部分患者還可於上胸、手背、足部等多處發生皮損稱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後者多見於20~40歲女性,除顏面蝶形紅斑、甲周紅斑等特徵性皮損以外,有發熱、乏力、關節和肌肉酸痛,不同程度累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經、造血系統、腎臟等,病變呈進行性經過,實驗室檢查中血、尿常規多項異常,免疫學檢查多項異常,預後較差。
(一)內治方【方一】真武湯【來源】《傷寒論》【組成】茯苓、芍葯各9克,白術6克,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克,生薑9克。
【功效】溫陽利水。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二】清瘟敗毒飲【來源】《疫疹一得》【組成】生石膏大劑180~240克,中劑60~120克,小劑24克~36克,小生地黃大劑18~30克,中劑9~15克,小劑6~12克,烏犀角大劑18~24克,中劑9~15克,小劑3~4.5克,真川連大劑12~18克,中劑6~12克,小劑3~4.5克,梔子9克,桔梗6克,黃芩9克,知母9克,赤芍9克,玄參15克,連翹9克,甘草6克,牡丹皮9克,鮮竹葉15克(以上十味原書無用量)。
【功效】清氣涼血,瀉火解毒。
【用法】先煎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葯,犀角磨汁和服。
【方三】百合固金湯【來源】《慎齋遺書》【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身各9克,白芍、甘草各3克,桔梗、玄參各2.4克,貝母、麥門冬、百合各1.5克。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化痰。
【用法】水一盞半,生薑5片,棗1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四】歸脾湯【來源】《正體類要》【組成】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芪(炙)、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參3克。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用法】上葯加生薑5片,大棗1枚,水煎服。
【方五】羚角鉤藤湯【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組成】羚羊角片(先煎)4.5克,霜桑葉6克,京川貝母(去心)12克,鮮生地黃15克,雙鉤藤(後入)9克,滁菊花9克,茯神木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2.4克。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止痙。
【用法】用鮮淡竹茹15克與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上葯服。
【方六】生地玄參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生地黃、玄參、金銀花、當歸、桃仁、山萸肉、秦艽各15克,甘草、板藍根、石斛、北沙參、紫草、丹參各30克,穿心蓮、蓮子心、全蠍各9克,蜈蚣二條,大白花蛇6克。
【功效】涼血滋陰,解毒活血。
【用法】水煎內服,日一劑。
【方七】秦艽丸【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黃芪30克,秦艽15克,黃連、烏梢蛇各6克,漏蘆10克。
【功效】益氣瀉火,搜風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八】犀角地黃湯合化斑湯加減【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犀角、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紫草、知母、生石膏、玄參、金銀花、連翹、生甘草。
【功效】清熱解毒,涼營清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狼瘡補腎湯【來源】《張志禮皮膚病醫案選萃》【組成】黃芪15克,黨參、白術、茯苓各10克,南沙參北沙參、石斛、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丹參各15克,雞血藤、秦艽各30克。
【功效】益氣滋陰,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生芪地黃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生黃芪60克,雞血藤30克,玄參15克,生地黃15克,板藍根30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5克,丹參15克,生蒲黃9克,威靈仙15克,蜈蚣2條,全蠍9克,庶蟲蟲9克,烏梢蛇9克,琥珀9克,甘草30克,雞內金9克。
【功效】益氣養陰,祛風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一】生地養陰清熱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生地黃30克,女貞子9克,黃精12克,川斷續9克,玄參30克,黃柏9克,桔梗4.5克,杏仁9克,牡蠣30克,連翹3克,綠豆12克,黑豆12克。
【功效】養陰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二】復方魚腥草益母湯(狼瘡定)
【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北黃芪30克,甜葉菊12克,旱蓮草15克,女貞子15克,丹參20克,紅條紫草12克,魚腥草15克,茜草根12克,山萸肉12克,懷牛膝15克。
【功效】扶正祛邪,益氣養陰,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或製成片劑,每次4片(相當於生葯1.04克),開水送服,連服三月為一療程。
【方十三】黃精消斑飲【來源】《結締組織病中醫治療學》引夏少農方【組成】黃芪40克,黨參20克,黃精15克,麥門冬15克,北沙參12克,白芍12克,地骨皮30克,青蒿梗30克,銀柴胡9克,大生地黃12克,牡丹皮9克。
【功效】益氣生血,滋陰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四】虎杖山梔湯【來源】新醫學,1978:(4)
【組成】虎杖、野菊花、生地黃、南天竺、十大功勞葉各33克,穿心蓮、苦參、知母、紫草各15~30克,秦艽15克,山梔子9克,牡丹皮9~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涼血,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血熱熾盛加犀角、凌霄花;以濕為重加錦雞兒、楓荷梨、雞血藤、金蕎麥;脾胃虛寒改溫補脾胃為主,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待脾胃之症消失,二法交替使用;氣血虛加何首烏、白芍,當歸、太子參、黃芪;肝腎陰虧加枸杞子、玉竹、天門冬、麥門冬、沙參。
【方十五】右歸丸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乾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懷山葯30克,鹿角膠(烊化)、制附片、黃芪、當歸、茯苓皮、葫蘆巴、炙甘草各10克,楮實子15克。
【功效】溫補腎陽。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實脾飲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白術、制附片、廣木香、茯苓皮各10克,黨參、黃芪、陳皮各12克,炮姜、大腹皮、沉香各6克。
【功效】溫陽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三子養陰湯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女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5克,人參、酸棗仁、柏子仁、炙甘草各10克,生地黃、熟地黃、炒白芍、朱茯神各12克,炒黃連1.2克。
【功效】滋陰養血,寧心安神。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杞菊地黃丸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菟絲子、懷山葯各15克,菊花、麥門冬、牡丹皮、川楝子、茯苓各10克,五味子、玫瑰花各6克。
【功效】養陰柔肝。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九】四衣湯【來源】江蘇中醫雜志,1983:(2)
【組成】露蜂房4克,蟬衣、鳳凰衣、蛇蛻各6克,甘草、牛膝、車前子各10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生地黃12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一【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石膏30~6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生地黃30克,知母12克,生薏苡仁30克,生甘草9克。
【功效】清熱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發熱不退,可用紫草30克,鴨跖草30克。還可用水牛角粉、羚羊角粉、紫雪丹、醒腦1號等。
【方二十一】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二【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地黃30~60克,玄參30克,金銀花30克,黃芩15克,板藍根30克,虎杖30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牛黃粉2克(吞)。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二】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三【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30克,麥門冬12克,知母9克,忍冬藤30克,虎杖30克,苦參30克,生薏苡仁12克,川牛膝12克,羊蹄根30克。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三】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四【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黃芪12克,黨參12克,白術12克,升麻9克,柴胡9克,青蒿30克,茯苓12克,忍冬藤30克,薏苡仁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益氣健脾,祛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四】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五【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丹參12克,益母草30克,赤芍9克,川芎3克,黃芪20克,黨參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川牛膝10克,生甘草3克。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五】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六【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大青葉、連翹、金銀花、淡竹葉、尾連、知母、玄參、牡丹皮各10克,水牛角粉6克(沖),生地黃、生石膏各3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六】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七【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天門冬、麥門冬、玉竹、石斛、黃精、青蒿、地骨皮、胡黃連、銀柴胡、牡丹皮各10克。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七】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八【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旱蓮草、山葯、山萸肉、澤瀉、茯苓、牡丹皮各10克,生、熟地黃各12克。
【功效】滋陰養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八】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九【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豬苓、仙茅各12克,茯苓、澤瀉、炒白術、嫩桂枝、仙靈脾、黃芪各10克,冬瓜皮15克,白茅根60克。
【功效】益氣溫陽,健脾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九】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柴胡、川楝子、炒枳殼、陳皮、法半夏、片姜黃、黃芩、生甘草、香附、鬱金各10克,生薑6克,大棗7枚。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一【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熟地黃、炒白術、炙黃芪、茯苓、太子參、龍眼肉、遠志、生甘草、酸棗仁、當歸各10克,木香6克。
【功效】益氣養血,補益心脾。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一】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二【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秦艽、羌活、防風、威靈仙、牛膝、絲瓜絡、知母、當歸各10克,雞血藤15克,生石膏30克。
【功效】祛風清熱,養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二】消毒靈【來源】中醫雜志,1988:(8)
【組成】生地黃、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赤芍、牡丹皮、懷牛膝、苦參、花粉、當歸、連翹、黃芩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三】紅斑狼瘡方一【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生玳瑁(或羚羊粉、犀角粉)、生地黃炭、金銀花炭、板藍根、花粉、牡丹皮、赤芍、玄參、石斛、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安宮牛黃丸或局方至寶丹。
【方三十四】紅斑狼瘡方二【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南沙參北沙參、石斛、黨參、黃芪、黃精、玉竹、丹參、雞血藤、川連、秦艽、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八珍丸、地黃丸。
【方三十五】紅斑狼瘡方三【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山葯、菟絲子、女貞子、枸杞子、車前子、丹參、雞血藤、秦艽、草河車、白花蛇舌草。可配合地黃丸、腎氣丸。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六】紅斑狼瘡方四【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黃芪、黨參、白術、茯苓、柴胡、厚朴、丹參、雞血藤、首烏藤、益母草、鉤藤、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八珍益母丸。
【方三十七】系統性紅斑狼瘡系列方一【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2)
【組成】羚羊粉、麥門冬、菖蒲、鬱金、大黃炭、牡丹皮、枳實、滑石、竹葉、蓮子心。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抽搐加硃砂、全蠍、膽南星;嘔吐加代赭石、竹茹;鼻血加藕節、側柏葉。

閱讀全文

與石斛紅斑狼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