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石斛百科 > 熟地黃白術太子參石斛

熟地黃白術太子參石斛

發布時間:2022-09-13 20:30:33

⑴ 衛生部公布的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草葯名單有哪些

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名單
87個 主要是中國傳統上有食用習慣、民間廣泛食用,但又在中醫臨床中使用的物品。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葯、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蠣、芡實、花椒、赤小豆、阿膠、雞內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酸棗、黑棗)、羅漢果、郁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薑、乾薑)、枳椇子、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薷、桃仁、桑葉、桑椹、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菔子、蓮子、高良姜、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
114個 不能在普通食品中使用
人參、人參葉、人參果、三七、土茯苓、大薊、女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貝母、川芎、馬鹿胎、馬鹿茸、馬鹿骨、丹參、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門冬、天麻、太子參、巴戟天、木香、木賊、牛蒡子、牛蒡根、車前子、車前草、北沙參、平貝母、玄參、生地黃、生何首烏、白及、白術、白芍、白豆蔻、石決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證明)、地骨皮、當歸、竹茹、紅花、紅景天、西洋參、吳茱萸、懷牛膝、杜仲、杜仲葉、沙苑子、牡丹皮、蘆薈、蒼術、補骨脂、訶子、赤芍、遠志、麥門冬、龜甲、佩蘭、側柏葉、制大黃、制何首烏、刺五加、刺玫果、澤蘭、澤瀉、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羅布麻、苦丁茶、金蕎麥、金櫻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黃、枳殼、枳實、柏子仁、珍珠、絞股藍、胡蘆巴、茜草、蓽茇、韭菜子、首烏藤、香附、骨碎補、黨參、桑白皮、桑枝、浙貝母、益母草、積雪草、淫羊藿、菟絲子、野菊花、銀杏葉、黃芪、湖北貝母、番瀉葉、蛤蚧、越橘、槐實、蒲黃、蒺藜、蜂膠、酸角、墨旱蓮、熟大黃、熟地黃、鱉甲

⑵ 國家規定的葯食同源中葯材有哪些

在葯材中,衛生部曾分兩次公布過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品種目錄。對普通商店、副食店及在農貿市場中經營這些品種的經營戶,不需發《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但是,以葯品經營的名義和形式從事上述品種經營的,必須依據《葯品管理法》獲得《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否則,按無證經營的有關規定處理。

衛生部曾公布的兩批名單有69種:八角茴香、刀豆、姜(生薑、乾薑)、棗(大棗、酸棗、黑棗)、山葯、山楂、小茴香、木瓜、龍眼肉(桂圓)白扁豆、百合、花椒、芡實、赤小豆、佛手、青果、杏仁(甜、苦)、昆布、桃仁、蓮子、桑椹、榧子、淡豆鼓、黑芝麻、蜂蜜萵苣、薏苡仁枸杞子、烏梢蛇、蝮蛇、酸棗仁、牡蠣、梔子、甘草、代代花、羅漢果、肉桂、決明子、萊菔子、陳皮、砂仁、烏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郁李仁、白果、薤白、薄荷、丁香、高良姜、香、火麻仁、桔紅、茯苓、香薷、紅花、紫蘇、麥芽、黃芥子、鮮白茅根、荷葉、桑葉、雞內金、馬齒莧、鮮蘆根。

衛生部新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名單有8種:蒲公英、淡竹葉、胖大海、金銀花、余甘子、葛根、魚腥草。

⑶ 適合治療老人慢性病的中葯有哪些

一、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方

〔組成〕黨參18克,白術12克,雲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烏賊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氣,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

〔加減法〕噯氣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烏貝散(烏賊骨85%,浙貝母15%研為極細末),每服2~3克。

八、治急性闌尾炎方

〔組成〕生大黃15克(後下),蒲公英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沖服)。

〔功效〕清熱瀉下。

〔主治〕急性闌尾炎;闌尾膿腫(葯物組成中去芒硝)。

針灸療法:針刺闌尾穴(雙側),用瀉法深刺之,運針一二十分鍾,接電針機半小時,再留針1小時。每天1次,連刺3天。外敷法:三黃散外敷。用蜂蜜適量加水調勻,敷患處,葯干即換。

九、治慢性闌尾炎方

〔組成〕生大黃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功效〕清熱瀉下。

〔主治〕慢性闌尾炎。

〔加減法〕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熱甚加地丁、銀花、連翹;出現包塊(闌尾膿腫)加皂角刺;虛人於後期酌加黨參或花旗參以扶正。註:此方即大黃牡丹皮湯,可每月服三四劑,持續3個月。


十、治慢性肝炎方

〔組成〕黨參或太子參15~30克,雲苓15克,白術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珍珠草30克。

〔功效〕健脾化濕濁,扶土抑肝木。

〔主治〕慢性肝炎。

〔加減法〕濕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肝鬱者加素馨花10克、鬱金10克。肝陰不足而見眩暈、失眠、夢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2克。

腎陰虛而見腰膝酸痛、舌嫩紅苔少、脈細數者加首烏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淮山葯易白術、太子參易黨參。黃疸者加田基黃30克、溪黃草 30 克,或金錢草25克、土茵陳25克。血瘀者加丹參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蟲6克。

⑷ 關於溫胃健脾、散寒化濕的常見常用葯和食品有那些

吃美味與進補一同進行,口福享了,身體也補了,兩全其美!中醫師推薦了幾味冬令特別適合女性補身的日常和名貴方:

☆一些材料簡單,價格不貴的補方,簡單實在,日常食用最好!

日常第一味:黃芪10g、麥冬(或玉竹)10g

份量:單人量

功效:健脾胃補氣陰

日常第二味:太子參10g、茯苓10g

份量:單人量

功效:益氣健脾胃

日常第三味:黨參10g、山葯10g

份量:單人量

功效:健脾胃,可加枸杞10g來平補肝腎

☆材料名貴點的方,適合偶爾一味,與日常方無孰好孰壞之分,只有喜好不同之別而已。

名貴第一味:冬蟲草5條

份量:單人量

功效:補之佳品,能舒緩疲勞,調理內臟功能

名貴第二味:西洋參5g

份量:單人量

功效:與雞、鴨、瘦肉、鴿、鵪鶉共燉補身益氣

名貴第三味:靈芝10g

份量:單人量

功效:一年四季都適合食用,尤其對補身有益,扶正固本

⑸ 石斛,熟地黃,白芍,能補腎嗎

炒雞肉金
太子參
炙甘草
茯苓
白芍
當歸
熟地黃為補氣養血之劑,龜甲
山葯
枸杞子
山萸肉
熟地黃為左歸丸偏於補肝腎陰,太子參
石斛為補脾胃之氣陰,菊花平肝明目,僵蠶
祛風定驚,化痰散結。整體以補氣養血,滋陰補腎為主。可治療氣血兩虛,肝腎陰虛風動之證。常見面色萎黃,氣短乏力,腰酸腿軟,手足心熱,兩眼乾澀,視物模糊,腦鳴耳鳴,手部顫抖,口咽干。

⑹ 紅斑狼瘡有什麼金方

紅斑狼瘡是一種可累及皮膚和全身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其表現紛雜,變化多端,病程長,很難明確劃屬於中醫學的某一病證,故中醫文獻中無確切病名,現多根據臨床表現,將其歸於紅蝴蝶瘡(斑)、溫毒發斑等。現代醫學認為紅斑狼瘡為一病譜性疾病,常見類型為盤狀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前者主要表現為皮損,好發於面部,尤以兩顴頰、鼻部為重,呈紅斑,上覆粘著性鱗屑,伴不同程度瘙癢和燒灼感,典型者呈蝶形外觀。也可累及唇部。患部對日光敏感,多為慢性局限性,部分患者還可於上胸、手背、足部等多處發生皮損稱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後者多見於20~40歲女性,除顏面蝶形紅斑、甲周紅斑等特徵性皮損以外,有發熱、乏力、關節和肌肉酸痛,不同程度累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經、造血系統、腎臟等,病變呈進行性經過,實驗室檢查中血、尿常規多項異常,免疫學檢查多項異常,預後較差。
(一)內治方【方一】真武湯【來源】《傷寒論》【組成】茯苓、芍葯各9克,白術6克,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克,生薑9克。
【功效】溫陽利水。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二】清瘟敗毒飲【來源】《疫疹一得》【組成】生石膏大劑180~240克,中劑60~120克,小劑24克~36克,小生地黃大劑18~30克,中劑9~15克,小劑6~12克,烏犀角大劑18~24克,中劑9~15克,小劑3~4.5克,真川連大劑12~18克,中劑6~12克,小劑3~4.5克,梔子9克,桔梗6克,黃芩9克,知母9克,赤芍9克,玄參15克,連翹9克,甘草6克,牡丹皮9克,鮮竹葉15克(以上十味原書無用量)。
【功效】清氣涼血,瀉火解毒。
【用法】先煎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葯,犀角磨汁和服。
【方三】百合固金湯【來源】《慎齋遺書》【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身各9克,白芍、甘草各3克,桔梗、玄參各2.4克,貝母、麥門冬、百合各1.5克。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化痰。
【用法】水一盞半,生薑5片,棗1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四】歸脾湯【來源】《正體類要》【組成】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芪(炙)、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參3克。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用法】上葯加生薑5片,大棗1枚,水煎服。
【方五】羚角鉤藤湯【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組成】羚羊角片(先煎)4.5克,霜桑葉6克,京川貝母(去心)12克,鮮生地黃15克,雙鉤藤(後入)9克,滁菊花9克,茯神木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2.4克。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止痙。
【用法】用鮮淡竹茹15克與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上葯服。
【方六】生地玄參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生地黃、玄參、金銀花、當歸、桃仁、山萸肉、秦艽各15克,甘草、板藍根、石斛、北沙參、紫草、丹參各30克,穿心蓮、蓮子心、全蠍各9克,蜈蚣二條,大白花蛇6克。
【功效】涼血滋陰,解毒活血。
【用法】水煎內服,日一劑。
【方七】秦艽丸【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黃芪30克,秦艽15克,黃連、烏梢蛇各6克,漏蘆10克。
【功效】益氣瀉火,搜風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八】犀角地黃湯合化斑湯加減【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犀角、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紫草、知母、生石膏、玄參、金銀花、連翹、生甘草。
【功效】清熱解毒,涼營清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狼瘡補腎湯【來源】《張志禮皮膚病醫案選萃》【組成】黃芪15克,黨參、白術、茯苓各10克,南沙參北沙參、石斛、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丹參各15克,雞血藤、秦艽各30克。
【功效】益氣滋陰,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生芪地黃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生黃芪60克,雞血藤30克,玄參15克,生地黃15克,板藍根30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5克,丹參15克,生蒲黃9克,威靈仙15克,蜈蚣2條,全蠍9克,庶蟲蟲9克,烏梢蛇9克,琥珀9克,甘草30克,雞內金9克。
【功效】益氣養陰,祛風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一】生地養陰清熱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生地黃30克,女貞子9克,黃精12克,川斷續9克,玄參30克,黃柏9克,桔梗4.5克,杏仁9克,牡蠣30克,連翹3克,綠豆12克,黑豆12克。
【功效】養陰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二】復方魚腥草益母湯(狼瘡定)
【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北黃芪30克,甜葉菊12克,旱蓮草15克,女貞子15克,丹參20克,紅條紫草12克,魚腥草15克,茜草根12克,山萸肉12克,懷牛膝15克。
【功效】扶正祛邪,益氣養陰,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或製成片劑,每次4片(相當於生葯1.04克),開水送服,連服三月為一療程。
【方十三】黃精消斑飲【來源】《結締組織病中醫治療學》引夏少農方【組成】黃芪40克,黨參20克,黃精15克,麥門冬15克,北沙參12克,白芍12克,地骨皮30克,青蒿梗30克,銀柴胡9克,大生地黃12克,牡丹皮9克。
【功效】益氣生血,滋陰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四】虎杖山梔湯【來源】新醫學,1978:(4)
【組成】虎杖、野菊花、生地黃、南天竺、十大功勞葉各33克,穿心蓮、苦參、知母、紫草各15~30克,秦艽15克,山梔子9克,牡丹皮9~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涼血,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血熱熾盛加犀角、凌霄花;以濕為重加錦雞兒、楓荷梨、雞血藤、金蕎麥;脾胃虛寒改溫補脾胃為主,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待脾胃之症消失,二法交替使用;氣血虛加何首烏、白芍,當歸、太子參、黃芪;肝腎陰虧加枸杞子、玉竹、天門冬、麥門冬、沙參。
【方十五】右歸丸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乾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懷山葯30克,鹿角膠(烊化)、制附片、黃芪、當歸、茯苓皮、葫蘆巴、炙甘草各10克,楮實子15克。
【功效】溫補腎陽。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實脾飲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白術、制附片、廣木香、茯苓皮各10克,黨參、黃芪、陳皮各12克,炮姜、大腹皮、沉香各6克。
【功效】溫陽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三子養陰湯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女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5克,人參、酸棗仁、柏子仁、炙甘草各10克,生地黃、熟地黃、炒白芍、朱茯神各12克,炒黃連1.2克。
【功效】滋陰養血,寧心安神。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杞菊地黃丸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菟絲子、懷山葯各15克,菊花、麥門冬、牡丹皮、川楝子、茯苓各10克,五味子、玫瑰花各6克。
【功效】養陰柔肝。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九】四衣湯【來源】江蘇中醫雜志,1983:(2)
【組成】露蜂房4克,蟬衣、鳳凰衣、蛇蛻各6克,甘草、牛膝、車前子各10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生地黃12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一【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石膏30~6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生地黃30克,知母12克,生薏苡仁30克,生甘草9克。
【功效】清熱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發熱不退,可用紫草30克,鴨跖草30克。還可用水牛角粉、羚羊角粉、紫雪丹、醒腦1號等。
【方二十一】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二【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地黃30~60克,玄參30克,金銀花30克,黃芩15克,板藍根30克,虎杖30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牛黃粉2克(吞)。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二】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三【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30克,麥門冬12克,知母9克,忍冬藤30克,虎杖30克,苦參30克,生薏苡仁12克,川牛膝12克,羊蹄根30克。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三】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四【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黃芪12克,黨參12克,白術12克,升麻9克,柴胡9克,青蒿30克,茯苓12克,忍冬藤30克,薏苡仁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益氣健脾,祛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四】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五【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丹參12克,益母草30克,赤芍9克,川芎3克,黃芪20克,黨參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川牛膝10克,生甘草3克。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五】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六【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大青葉、連翹、金銀花、淡竹葉、尾連、知母、玄參、牡丹皮各10克,水牛角粉6克(沖),生地黃、生石膏各3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六】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七【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天門冬、麥門冬、玉竹、石斛、黃精、青蒿、地骨皮、胡黃連、銀柴胡、牡丹皮各10克。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七】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八【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旱蓮草、山葯、山萸肉、澤瀉、茯苓、牡丹皮各10克,生、熟地黃各12克。
【功效】滋陰養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八】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九【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豬苓、仙茅各12克,茯苓、澤瀉、炒白術、嫩桂枝、仙靈脾、黃芪各10克,冬瓜皮15克,白茅根60克。
【功效】益氣溫陽,健脾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九】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柴胡、川楝子、炒枳殼、陳皮、法半夏、片姜黃、黃芩、生甘草、香附、鬱金各10克,生薑6克,大棗7枚。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一【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熟地黃、炒白術、炙黃芪、茯苓、太子參、龍眼肉、遠志、生甘草、酸棗仁、當歸各10克,木香6克。
【功效】益氣養血,補益心脾。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一】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二【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秦艽、羌活、防風、威靈仙、牛膝、絲瓜絡、知母、當歸各10克,雞血藤15克,生石膏30克。
【功效】祛風清熱,養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二】消毒靈【來源】中醫雜志,1988:(8)
【組成】生地黃、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赤芍、牡丹皮、懷牛膝、苦參、花粉、當歸、連翹、黃芩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三】紅斑狼瘡方一【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生玳瑁(或羚羊粉、犀角粉)、生地黃炭、金銀花炭、板藍根、花粉、牡丹皮、赤芍、玄參、石斛、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安宮牛黃丸或局方至寶丹。
【方三十四】紅斑狼瘡方二【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南沙參北沙參、石斛、黨參、黃芪、黃精、玉竹、丹參、雞血藤、川連、秦艽、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八珍丸、地黃丸。
【方三十五】紅斑狼瘡方三【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山葯、菟絲子、女貞子、枸杞子、車前子、丹參、雞血藤、秦艽、草河車、白花蛇舌草。可配合地黃丸、腎氣丸。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六】紅斑狼瘡方四【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黃芪、黨參、白術、茯苓、柴胡、厚朴、丹參、雞血藤、首烏藤、益母草、鉤藤、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八珍益母丸。
【方三十七】系統性紅斑狼瘡系列方一【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2)
【組成】羚羊粉、麥門冬、菖蒲、鬱金、大黃炭、牡丹皮、枳實、滑石、竹葉、蓮子心。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抽搐加硃砂、全蠍、膽南星;嘔吐加代赭石、竹茹;鼻血加藕節、側柏葉。

⑺ 誰知道氣血虛如何調理

氣血不好怎麼調理啊? 補氣葯:人參:獨參湯:人參5-10克,切成薄片,隔水燉30分鍾取汁服用。適用於氣虛乏力、倦怠食少、氣短喘促、心悸失眠 年老體弱,或身體虛弱者。 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食用人參,但這並不表示人參有毒 但對有些人而言,人參的確會導致失眠、緊張、胸痛或腹瀉。 太子參::參斛茶:太子參15克、石斛10克、五味子6克 上葯切碎,共研粗末,用白開水泡後服用。適用於熱病傷陰、 口乾煩渴、胃陰不足、以及老人氣短乏力、心悸頭暈等。 服葯期間,忌食刺激性或油膩食物。 黨參:黨參大棗湯:黨參30克,大棗20枚,水煎服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神疲乏力、飲食減少、心悸氣短、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等。 服用黨參時,不宜同食茶葉,蘿卜等。 補血葯: 當歸:當歸補血湯:當歸6克,黃芪30克,水煎葯服用。適用於氣血兩虛、形體虛弱、肌肉消瘦、頭昏眩暈、病後體弱、產後血虛等。 肺虛內熱,肝火偏旺者不宜服用。 何首烏:首烏枸杞湯:何首烏12克、杜仲10克,水煎服用 適用於肝腎陰虛,頭暈眼花,休膝酸痛等。 不宜同食茶葉、蘿卜等物,以免影響葯效。 阿膠:補肺阿膠湯:阿膠10克(熔化),馬兜鈴。牛蒡各 6克、杏仁9克、糯米12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適用於肺虛火盛、咳嗽氣喘、咽燥痰少,或痰中帶血等。 外感發熱,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補陰葯: 女貞子:女貞桑葚煎:女貞子12克、桑葚15克、何首烏 12克、旱蓮草10克,水煎服用。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暈 目眩、須發早白等。 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不宜服用。 西洋參:洋參湯:西洋參5克,切成薄片,置於杯中用冷水浸泡30分鍾,然後隔水蒸30分鍾,連渣服用。適用於陰虛發熱、肺虛久咳、虛火牙痛、口渴津少。提高免疫力等。 體質虛寒,虛脫肢冷者不宜服用。但虛脫肢冷者可用紅參 百合:百合雞子黃湯:百合15克,雞子黃1枚,冰糖適量。先將百合浸1宿,除去白沫和水,用清水煎煮,加雞子黃攪勻再煮,放冰糖調味,就可服食。適用於病後精神恍惚、心悸不寧、神經性嘔吐等。 外感發熱,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補陽葯: 枸杞子:枸杞菊花酒:枸杞子500克、甘菊花20克、枸杞子100克、曲250克、糯米7500克,將前三味煮爛,連汁和糯米如常法釀酒。酒熟後壓去糟,收貯備用。日服2次每次1-2小盅。適用於虛勞精損、陽痿遺精、腎虛消渴、腰痛疼痛、足膝酸軟、頭暈目暗、視物核模糊、迎風流淚等。 外感發熱,脾虛泄瀉,性機能亢進者不宜服用。 冬蟲夏草:冬蟲夏草酒:冬蟲夏草15克,白酒500克,浸泡7天後服用。日服2次,每次10-20毫升。適用於病後體虛、食少乏力、健忘失眠等。 外感發熱,肺熱咯血者不宜服用。 杜仲:補腎壯腰湯:杜仲12克,川斷10克,桑寄生12克 補骨脂、懷牛膝各10克,水煎服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足膝軟弱、小便清長等。

⑻ 太子參,白術,雲苓,白芍,山葯,熟地是治什麼病的

主要還是看上述各種中葯的配比比例,才能更准確判斷。上述中葯有的是滋補氣陰,有的活血養陰,健脾益胃,還有清心火去煩躁,並少佐滋補腎陽的葯,應該是有善補陰者陰中求陽的意思。

⑼ 太子參可以配合哪些葯膳使用

(1)醫師處方用量9~30g。

(2)太子參15g、浮小麥15g。先加水共煎煮10分鍾,再用鮮開水浸泡頻頻服用。用於體虛白A。

(3)太子參15g、麥冬12g、五味子6g、煅龍牡各15g。每曰1劑,連服1周,先將龍骨、牡蠣打碎成細顆粒,再加水共煎煮,分3次服用。用於白A、AA。

(4)太子參15g、棉花根30g、益母草12g、熟地12g、當歸9g、白芍9g、白術9g。加水共煎煮,分3次服用,每曰1劑,連服10天。用於血虛所致月經後期,經量少或一見即無(棉花根為錦葵科植物草棉的根皮)。

(5)太子參15g、菟絲子15g、補骨脂12g、熟地12g、丹參9g、當歸9g、女貞子9g、懷牛膝9g。加水共煎煮,分3次服用,每曰1劑,連服1周。用於經閉。

(6)太子參15g、白術15g、茯苓15g、菖蒲15g、炙甘草15g、遠志12g、硃砂1g(研末,分2次吞服)。水煎服。用於癲癇病。

(7)太子參20g、當歸20g、天麻20g、川芎20g、秦艽15g、大棗15枚、甘草3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連服1周。用於腰痛。

(8)太子參30g、玉米須30g。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用於急、慢性肝炎。

(9)太子參15g。與雞、鴨或瘦豬肉共燉,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肉。用於體虛氣血不足。

(10)太子參15g、烏梅15g、甘草6g。加水共煎取汁,兌入適量冰糖或白砂糖代茶飲。用於夏季傷暑口渴,多A,乏力。

(11)太子參24g、玉竹15g、石斛12g、山葯15g、烏梅3枚、大棗3枚。水煎加冰糖適量,每曰1劑,分3次服。用於胃陰不足之食慾不振,口乾。

(12)太子參30g、麥冬25g、薏苡仁50g、白糖適量。3味葯加水共煎煮,過濾取汁,加入白糖適量,晾涼後飲用。用於神疲,咽干口燥,煩熱頭昏等。

(13)太子參5g、麥冬5g、淡竹葉10g、荷葉10g。太子參、麥冬切碎,與其他葯共加開水泡20分鍾後徐徐飲用,邊飲邊加開水,每曰上午、下午各服1劑。用於暑天發熱,心煩,口渴,尿少短赤,A多,氣短乏力。

(14)太子參15g、全瓜蔞1個。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乳汁稀少。

(15)太子參15g、黃芪9g、大棗10枚。每曰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產後虛弱,心悸,AA,白A。

閱讀全文

與熟地黃白術太子參石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