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石斛百科 > 肝膽濕熱大腸濕熱石斛

肝膽濕熱大腸濕熱石斛

發布時間:2022-09-18 08:11:51

① 新編中葯歌訣,二、五臟六腑用葯歌訣。

學中醫入門必讀之書: 中葯歌訣新編《編著者》黃蕙珠。 採用七言詩的形式,把葯物分類,臟腑用葯,引經葯,止痛葯,抗癌葯等近一千味中草葯編成歌決,編歌的原則是順口,押韻,好念,好記,以供初學者,農村醫生,以及業余愛好背誦參考。學中醫沒有捷徑。必須熟讀每味葯的葯性,掌握望聞問切的辯證理論。在臨床運用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讀時先要熟讀若干遍,並經常反復記憶,就會記熟,這樣,在熟記每類葯物的基礎上,在臨床實踐,方劑化裁,以及葯物運用中,就能得心應手,使投葯恰到好處,起到提高療效和治病的目的。中葯分類已講完。再述五臟六腑葯。

二、臟腑用葯歌訣。

《三》脾 、胃用葯

補脾氣葯(計十四味):黃芪,黨參,人參,太子參,白術,山葯,黃精,白扁豆,薏苡仁,茯苓,蜂蜜,飴糖,大棗,炙甘草。

歌訣:補脾氣棗術草芪。人黨太子參蜜苡。山葯扁豆茯精飴。大便溏瀉肢腫棄。

溫脾陽葯(計七味):乾薑,附子,草豆蔻,砂仁,益智仁,白豆蒄。

歌訣:溫脾陽姜益智仁。白草肉蒄附砂仁。陽虛中寒腹中冷。四肢不溫脈遲沉。

理中氣葯(計九味):木香,砂仁,厚朴,枳殼,陳皮,蘇梗,佛手,香櫞,豆蒄。

歌訣:理中氣朴枳砂仁。香佛陳櫞蒄蘇梗。中氣郁滯胸滿悶。院腹脹痛惡逆冷。

祛脾濕葯(計十一味):藿香,佩蘭,蒼術,厚朴 ,半夏,草豆蒄,白豆蒄,砂仁,扁豆,茯苓,薏苡仁。

歌訣:袪脾濕佩香砂茯。白草豆蒄薏蒼術。半夏厚朴加扁豆。脹倦苔厚脈滑濡。

升中氣葯(計四味):升麻,柴胡,葛根,黃芪。

歌訣:升中氣麻柴葛芪。氣短懶言脈沉細。子宮下垂脫肛使。下腹墜脹久瀉已。

瀉胃火葯(計十一味):生石膏,黃連,知母,黃芩,大青葉,竹葉,竹茹,蘆根,西瓜,寒水石,大黃。

歌訣:清胃火知青寒竹。大黃連芩膏瓜蘆。胃火上炎舌糜痛。口喝苔黃脈緊數。

養胃陰葯(計九味):石斛,玉竹,天花粉,北沙參,山葯,生地,麥冬,蘆根,烏梅。

歌訣:養胃陰蘆麥梅粉。舌質紅光口燥忍。山葯竹地斛沙參。胃痛傷津惡逆診。

散胃寒葯(計十一味):吳茱萸,高良姜,乾薑,生薑,丁香,蜀椒,胡椒,小茴香,山奈,肉桂,附子。

歌訣:散胃寒生干良姜。萸蜀胡椒小茴香。山柰肉桂附丁香。脘腹冷痛嘔吐上。

消食葯(計九味):六曲,麥芽,谷芽,山楂,雞內金,萊菔子,檳榔,陳皮,枳實。

歌訣:消食積萊谷麥芽。雞內檳曲枳陳楂。食滯胃脘有壓痛。胸隔滿悶似欲炸。

止嘔逆葯(計十四味):半夏,生薑,良姜,吳茱萸,灶心土,竹茹,枇杷葉,丁香,柿蒂,刀豆,沉香,旋復花,代赭石,蘇梗。

歌訣:止嘔逆灶良生薑,萸夏刀豆旋赭湯。杷茹梗蒂丁沉香。胃寒嘔逆此葯鑲。

《四》肺、大腸用葯

補肺氣葯(計十味):黃芪,黨參,人參,太子參,紫河車,蛤蚧,胡桃,蜂蜜,飴糖,炙甘草。

歌訣:紫河車能補肺氣。人黨太子參草芪。胡桃蛤蚧蜂蜜飴。氣虛喘嗽脈弱濟。

養肺陰葯(計十二味):麥門冬,天門冬,生地,石斛 玉竹,黃精,百合,南沙參,阿皎,蜂蜜,山葯,熟地。

歌訣:養肺陰葯生地熟。黃精百合蜜玉竹。天麥冬膠南參斛。食少泄瀉脈虛服。

清肺熱葯(計十一味):生石膏,知母,黃芩,梔子,桑葉,桑白皮,地骨皮,瓜蔞皮,竹葉,蘆根,茅根。

歌決:清肺熱桑竹葉知。蘆茅根膏芩梔子。桑白瓜蔞地骨皮。肺熱痰黃咳嗽使。

斂肺定喘葯(計八味):五味子,胡桃肉,白果,烏梅,訶子,五倍子,米殼,滿山紅。溫肺寒葯(計五味):乾薑,細辛,紫菀,款冬花,麻黃,

總歌訣:斂肺白果味定喘。訶子烏梅胡桃管。五倍米殼滿山紅。肺寒麻姜款辛菀。

澀腸止瀉葯(計十二味):灶心土,肉豆蔻,赤石脂,訶子,烏梅,椿根皮,石榴皮,五味子,五倍子,金櫻子,芡實,蓮子。

歌訣:澀腸止瀉榴烏梅。金櫻肉蔻灶土味。椿芡石脂倍訶蓮。滑脫不禁久瀉給。

瀉下通便葯:除見第一章瀉下葯外,

尚有以下十一味:蜂蜜,當歸,肉蓯蓉,何首烏,硫磺,杏仁,挑仁,柏子仁,瓜蔞仁,阿膠,玄參。

歌訣:瀉下通便葯類求。外加玄柏與歸蔞。蜂蜜挑杏蓯蓉硫。腸燥便秘陰虛久。

清大腸澀熱葯(計十四味):黃連,黃芩,黃柏,苦參,白頭翁,鴉膽子,槐實,秦皮,大黃,敗醬草,魚腥草,蒲公英,胡黃連,椿根皮。

歌訣:大腸濕熱秦三黃。魚翁鴉膽槐英醬。大黃苦參椿胡黃。清熱燥濕治痢王。

溫陽葯:同第一章「補陽葯」。

養腎陰葯(計十九味):龜板,鱉甲,枸杞子,制首烏,女貞子,早蓮草,玄參,熟地,山葯,白芍,天冬,阿膠,五味子,山茱萸,胡麻仁,石決明,桑寄生,潼蒺藜,紫河車。

歌訣:滋腎陰萸味玄參。旱河龜鱉決寄貞。天冬熟地膠山葯。潼首白芍杞麻仁。

清虛熱葯(計十八味)龜板,鱉甲,銀柴胡,胡黃連,知母,黃柏,地骨皮,丹皮,青蒿,秦艽,生地,玄參,白薇,石決明,梔子,麥冬  天冬,葳蕤。

歌訣:清虛熱玄葳骨皮。銀柴龜鱉薇生地。胡連黃柏決知艽。天麥冬蒿梔丹皮。

壯筋骨葯(計十味):杜仲,續斷,桑寄生,狗脊,懷牛膝,骨碎補,五加皮,龜板,虎骨,鹿角。

歌訣:壯筋骨寄五加脊。碎虎斷鹿龜杜膝。跌打損傷腰膝軟。血壓升高頭眩急。

澀精縮尿葯(計十一味):龍骨,牡蠣,桑螵蛸 ,益智仁,復盆子,金櫻子,蓮須,五味子,烏葯,山葯,雞內金。

歌訣:澀精縮尿能益智。龍骨桑螵金櫻子。雞內烏葯味牡蠣。山葯蓮須復盆子。

利尿葯(計十一味):茯苓,豬苓,澤瀉,車前,木通,通草,白茅根,薏苡仁,赤小豆,防己,冬瓜皮。

歌訣:利尿豬苓茯防己。木通草瀉茅根苡。車前赤豆冬瓜皮。腫脹消除無可比。

道淋葯(計十二味):滑石,金錢草,海金沙,石葦,瞿麥,扁蓄,蓖薢,冬葵子,琥珀,胡桃仁,雞內金,甘草梢。

歌訣:通淋琥珀瞿石葦,胡挑蓖滑草冬葵。雞內全沙蓄金錢。淋濁尿痛積石飛。

三、十二經引經葯,瀉火葯歌訣。

〈一〉十二經引經葯

1,手少陰心經,黃連,細辛。

2,手太陰小腸經,藁本,黃柏。

3,足少陰腎經,獨活,桂枝,肉桂,細辛,知母。

4,足太陽膀胱經,羌活,

5,手太陰肺經,桔梗,升麻,蔥白,白芷。

6,手陽明大腸經,白芷,升麻,石膏。

7,足太陰脾經,升麻,蒼術,葛根 ,白芍。

8,足陽明胃經,白芷,葛根,升麻,石膏。

9,手厥陰心包經,柴胡,牡丹皮。

10,手少陽三焦經,連翹,柴胡,地骨皮,(上焦),青皮,(入中焦),附子,(入下焦)。

11,足厥陰肝經,青皮,吳茱萸,川芎,柴胡。

12,足少陽膽經,柴胡,青皮。

歌訣:

十二引經心連辛。心包柴胡丹皮親。肝經川芎青萸柴。脾經葛芍升蒼蔭。肺經升麻桔蔥芷。腎經桂肉獨知辛。胃經葛芷升麻膏。膽經柴胡青皮濱。大腸升膏與白芷。小腸藁本黃柏乒。三焦柴翹骨青附。太陽膀胱羌活津。

〈二〉十二經瀉火葯

1,手少陰心經,黃連。

2,手少陽小腸經,木通。

3,足少陰腎經,知母。

4,足太陽膀胱經,黃柏。

5,手太陰肺經,梔子,黃芩。

6,手陽明大腸經,黃芩。

7,足太陰脾經,白芍。

8,足陽明胃經,石膏。

9,手厥陰心包經,黃連,黃芩。

10,手少陰三焦經,柴胡,黃芩。

11,足厥陰肝經,柴胡,黃連。

12,足少陽膽經,柴胡,黃連。

歌訣:十二經葯瀉小煮。少陰心經黃連苦。肝膽連柴脾白芍。肺經梔芩腎知母。心包黃芩與黃連。胃經石膏膀柏補。小腸木通大腸芩。三焦柴芩病家舞。

傳播價值,探討傳統中醫文化。

② 男人濕氣重吃什麼好 男人吃什麼去濕氣最好

體內濕氣重在治療上以健脾除濕為主。
1、平素多吃具有健脾除濕作用的食物,如山葯、扁豆、冬瓜、薏苡仁等。然後再每天喝去濕氣的茶,德甫的時青草茶。這樣調理一段時間濕氣會好很多。
2、可以以木通15g,石斛15g水煎代茶飲。方中木通利水除濕,石斛養陰,以防木通利水除濕而傷陰。
此外,可以按摩足三里、豐隆等穴位健脾除濕。並避免冒雨涉水、汗出當衣。起居之地避免潮濕陰冷。
建議最好看一下中醫,吃點中葯去你體內的寒濕。如果不吃葯,多吃溫性補氣血的食物,如山葯,鱔魚,鵪鶉蛋,桂圓紅棗,蹄筋牛肉羊肉,魚類海蝦。
少吃或不吃寒涼食物,如螃蟹香蕉西瓜魷魚等。
還有注意保暖,不吃生冷的東西,夏天也最好少吃冷飲。如果你是男的可以稍微吃點。
每天以熱水泡腳,要堅持,這個也可以去寒濕的。

③ 濕熱是怎麼回事

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這幾天有濕熱,該喝些涼茶調節調節。看中醫時,也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麼,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

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麼叫濕,什麼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那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20152.html
回答者:秋月久 - 總監 九級 11-17 16:33

--------------------------------------------------------------------------------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條

濕熱病篇

清·薛生白

建檔:中國醫葯學院學士後中醫學系 高尚德主任

(一)濕熱證始惡寒,後但熱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飲。
自注,此條乃濕熱證之提綱也,濕熱病屬陽明太陰者居多,中氣實則病在陽明,中氣虛則病在太陰,病在二經之表者,多兼少陽三焦,病在二經之 者,每兼厥陰風木,以少陽厥陰,同司相火,陽明太陰,濕熱內郁,郁甚則少火皆成壯火,而表 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證最易耳聾乾嘔,發痙發厥,而提綱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諸證,皆濕熱病兼見之變局,而非濕熱病必見 正局也,始惡寒者,陽為濕遏而惡寒,終非若寒傷於表之惡寒,後但熱不寒,則郁而成熱,反惡熱矣,濕蔽清陽則胸痞,濕邪內甚舌白,濕熱交蒸則舌黃,熱則液不升而口渴濕則飲內留而不引飲,然所雲表者,乃太陰陽明之表,而非太陽之表,太陰之表,四肢也,陽明也,陽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為濕熱必有之證,四肢倦怠肌肉煩疼,亦必並見,其所以不幹太陽者,以太陽為寒水之腑,主一身之表,風寒必自表入,故屬太陽,濕熱之邪從表傷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陽明為水谷之海,太陰為濕土之臟,故多陽明太陰受病,膜原者外通肌肉,內近胃腑,即三焦之門戶,實一身之半表半 也,邪由上受,直趨中道,故病多歸膜原,要之濕熱之病,不獨與傷寒不同,且與溫病大異,溫病乃少陰太陽同病,濕熱乃陽明太陰同病也,而提綱中言不及脈者,以濕熱之證,脈無定體,或洪或緩,或伏或細各隨證見,不拘一格,故以一之脈,拘定後人眼目也。濕熱之證,陽明必兼太陰者,徒知臟腑相連,濕土同氣,而不知當與溫病之必兼少陰比例,少陰不藏,木火內燔,風邪外襲,表 相應,故為溫病,太陰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此皆先有內傷,再感客邪,非由腑及之謂,若濕熱之證,不挾內傷,中氣實者,其病必微,或有先因於濕,再因飢勞而病者,亦屬內傷挾濕,標本同病,然勞倦傷脾為不足,濕飲停聚為有餘,所以內傷外感孰多孰少,孰實孰虛又在臨證時權衡矣。
(二)濕熱證惡寒無汗,身重頭痛,濕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蒼求皮薄荷牛蒡子等味,頭不痛者去羌活。
自注,身重惡寒,濕遏衛陽之表證,頭痛必挾風邪,故加羌活,不獨勝濕,且以祛風,此條乃陰濕傷表之候。
(三)濕熱證惡寒發熱,身重關節疼痛,汪在肌肉,不為汗解,宜滑石大豆黃卷茯苓皮蒼術皮藿香葉鮮荷葉鮮荷葉白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惡寒者去蒼術皮。
此條外候與上條同,惟汗山獨異,更加關節疼痛,乃濕邪初犯陽明之表,而即清胃 之熱者,不欲濕邪之郁熱上蒸,而欲濕邪之淡滲下走耳,此乃陽濕傷表之候。
(四)濕熱證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牽引拘急,甚則角弓反張,此濕熱侵入經絡脈隧中,宜鮮地龍秦艽威靈仙滑石蒼耳子絲瓜藤海風藤酒炒黃連等味。
此條乃濕邪挾風者,風為木之氣,風動則木張,乘入陽明之絡,則口噤,走竄太陰之經,則拘攣,故葯不獨勝濕,重用息風,一則風葯能勝濕,一則風葯能疏肝也,選用地龍諸藤者,欲其宣過脈絡耳。或問仲景治痙,原有桂枝加栝婁根及葛根湯兩,方豈宜於古而不宜於今耶,今之痙者,與厥相連,仲景不信及厥,豈金匱有遺文耶,予曰,非也,葯因病用,病源既,異,治法自殊,傷寒之痙自外來,治以散外邪為主,濕熱之痙自內出,波及太陽,治以息內風為主,蓋三焦與肝膽同司相火,中焦濕熱不解,則熱盛於 ,而少火悉成壯火,火動則風生,而筋攣脈急,風煽則火熾,而識亂神迷,身中之氣,隨風火上炎,而有升無降,常度盡失,由是而形若屍厥,正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暴厥者是也,外竄經脈,則成痙,內侵 中,則為厥,痙 並見,正氣猶存一線,則氣復反而生,胃津不克支持,則厥不回而矣,所以痙之與厥,往往相連,傷寒之痙自外來者,安有是哉,暑月痙證,與霍亂同出一源,風自火出,出火隨風轉,乘入陽明則嘔,賊及太陰則瀉,是名霍亂,竄入筋中者攣急,流入脈絡則反張,是名痙,但痙證多厥,霍亂少厥,蓋痙證風火閉郁,郁則邪勢愈甚,不免 亂神明,故多厥,霍亂風火外泄,泄則邪勢外解,不至循經而走,故少厥,此痙與霍亂之分別也,然痙證邪滯三焦,三焦乃火化,風得火而愈煽,則 入 中而暴厥,霍亂邪走脾胃,脾胃乃濕化,邪由濕而停留,則淫及諸經而拘攣,火郁則厥,火竄則攣,又痙與厥之遺禍也,痙之攣急,乃濕熱生風,霍目之轉筋,乃風來勝濕,痙則由經及臟而厥,霍亂則由臟及經而攣,總由濕熱與風,淆亂清濁,升降失常之故,夫濕多熱少,則風入土中而霍亂,熱多濕少,則風乘三焦而痙厥,厥而不返者死,胃液乾枯,火邪盤踞也,轉筋入腹者死,胃液內涸,風邪獨勁也,然則胃中之津液,所關顧不巨哉,厥證用辛開,泄胸中無形之邪也,乾霍亂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滯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熱邪益熾,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風邪更張,終成死候,不可不知。
(五)濕熱證壯熱口渴,舌黃或焦紅,發痙神昏,譫語或笑,邪灼心包,榮血已乾,官犀黃羚羊角連翹生地元叄鉤藤銀花露鮮菖蒲至寶丹等味。
上條言痙,此條言厥,溫暑之邪,本傷陽氣,及至熱極, 入營陰,則津液耗而陰亦病,心包受灼,神識昏亂,用葯以清熱救陰,泄邪平肝為務。
(六)濕熱證發痙神昏笑妄,脈洪數有力,開泄不效者,濕熱蘊結胸膈,宜仿涼膈散,若大便數日不通者,熱邪閉結腸胃,宜仿承氣微下之例。
此條乃陽明實熱,或上結,或下結,清熱泄邪,止能散絡中流走之熱,而不能除膈中蘊結之邪,故陽明之邪,仍假陽明為山路也。
(七)濕熱證壯熱煩渴,舌焦紅或縮,斑疹胸痞,自利神昏,痙厥,熱邪充斥表 三焦,宜大劑犀角羚羊角生地元叄銀花露紫草方諸水金汁鮮菖蒲等味。
此條乃痙厥中之最重者,上為胸悶,下挾熱利,斑疹痙厥,陰陽告困,獨清陽明之熱,陽明之液為急務者,恐胃液不存,其人自焚而死。
(八)濕熱證寒熱如瘧,濕熱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檳榔草果藿香蒼術半夏乾菖蒲六一散等味。
瘧由暑熱內伏,秋涼外束而成,若月腠理大開,毛竅疏通,安得成瘧,而寒熱有定期,如瘧證發作者,以膜原為陽明之半表半 ,濕熱阻遏,則營衛氣爭,證雖如瘧,不得與瘧同治,故仿又可達原飲之例,蓋一由外涼束,一由內濕阻也。
(九)濕熱證數日後, 中濕悶,知飢不食,濕邪蒙繞三焦,宜藿香葉薄荷葉鮮荷葉枇杷葉佩蘭葉蘆尖冬瓜仁等味。
此濕熱已解,餘邪蒙蔽清陽,胃氣不舒,宜用極輕清之品,以宣上焦陽氣,若投味重之劑,則與病情不相涉矣。
此條須與第三十一條叄看,彼初起之實邪,故宜涌泄,投此輕劑,不相合矣,又須與後條叄看,治法有上中之分臨證審之。
(十)濕熬證初起發熱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濕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殼桔梗鬱金蒼術厚朴草果半夏乾菖蒲佩蘭葉六一散等味。
濁邪上干則胸悶,胃液不升則口渴,病在中焦氣分,故多開中焦氣分之葯,此條多有挾食者,其舌根見黃色,宜加瓜婁查肉萊菔子。
(十一)濕熱證數日後自利溺赤,口渴,濕流下焦,宜滑石豬苓澤瀉 通草等味。
下焦屬陰,太陰所司,陰道虛故自利,化源滯則溺赤,脾不轉津則口渴,總由太陰濕勝故也,濕滯下焦,故獨以分利為治,然兼證口渴胸痞,須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黃卷。開泄中上,源清則流自潔,不可不知,以上三條,俱濕重於熱之候。
濕熱之邪,不自表而入,故無表 可分,而未嘗無三焦可辨,猶之河間治消渴以分三焦者是也,夫熱為天之氣,濕為地之氣,熱得濕而愈熾,濕得熱而愈橫,濕熱兩分,其病輕而緩,濕熱兩合,其病重而速,濕多熱少,則蒙上流下,當三焦分治,濕熱俱多,則上閉下壅,而三焦俱困矣,猶之傷寒門二陽合病,三陽合病也,蓋太陰濕化,三焦火化,有濕無熱,止能蒙蔽清陽,或阻於上,或阻於中,或阻於下,若濕熱一合則身中少火悉化為壯火,而三焦相火,有不皆起而為虐者哉,所以上下充斥,內外煎熬,最為酷烈,兼之木火同氣,表 分同,再引肝風,痙厥立至,胃中津液幾何,其能供此交征乎,至其所以必屬陽明者,以陽明為水谷之海,鼻食氣,口食味,悉歸陽明,邪從口鼻而入,則陽明必由之路,其始也邪入陽明,早己傷殘其胃液,其繼也邪盛三焦,更欲取資於胃液,司命者可不為陽明顧慮哉,或問木火同氣,熱盛生風以致痙厥,理固然矣,然有濕熱之證,表 極熱,不痙不厥者何也,余曰,風木為火熱引動者,原因木氣素旺,肝陰先虧,內外相引,兩陽相煽,因而動張,若肝腎素優,並無 熱者,火熱安能招引肝風也,試觀產婦及小兒,一經壯熱,便成 者,以失血之後,與純陽之體,陰氣未充,故肝風易動也,或問曰,亦有陰氣素虧之人,病患濕熱,甚至斑疹外現,入暮? y昏迷,而不痙不厥者何也,答曰,病邪自甚於陽明之營分,故由上 而薰胸中,則入暮? k,邪不在三焦氣分,則金不受囚,木有所畏,未敢起而用事,至於斑屬陽明,疹屬太陰,亦二經營分熱極,不與三焦相干,即不與風木相引也,此而痙厥,必胃中津液盡涸,耗及心營,則肝風亦起,而其人已早無生理矣。
(十二)濕熱證舌遍體白,口渴,濕滯陽明,宜用辛開,如厚朴草果半夏乾菖蒲等味。
此濕邪極盛之候,口渴乃液不上升,非有熱也,辛泄太過,即可變,而為熱,而此時濕邪尚未蘊熱,故重用辛開,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也。
(十三)濕熱證舌根白,舌尖紅,濕漸化熱,餘濕猶滯,宜辛泄佐清熱,如蔻仁半夏乾菖蒲大豆黃卷連翹綠豆衣六一散等味。
此濕熱叄半之證,而燥濕之中,即佐清熱者,亦所以存陽明之液也,上二條憑驗舌以投劑,為臨證時要訣,蓋舌為心之外候,濁邪上薰心肺,舌苔因而轉移。
(十四)濕熱證初起,即胸悶不知人,瞀亂大叫痛,濕熱阻閉中上二焦,宜草果檳榔鮮菖蒲芫荽六一散各重用,或加皂角,地漿水煎。
此條乃濕熱俱盛之候,而去濕葯多,清熱葯少者,以病邪初起即閉,不得不以辛通開閉為急務,不欲以寒涼凝滯氣機也。
(十五)濕熱證四五日,口大渴胸悶欲絕,乾嘔不止,脈細數,舌光如鏡,胃液受劫,膽火上沖,宜西瓜汁金汁鮮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鬱金木香香附烏葯等味。
此營陰素虧,木火素旺者,木乘陽明,耗其津液,幸無飲邪,故一清陽明之熱,一散少陽之邪,不用煎者,取其氣全耳。
(十六)濕熱證嘔吐清水,或痰多,濕熱內留,木火上逆,宜溫膽湯加栝婁碧玉散等味。
此素有痰飲,而陽明少陽同病,故一以滌飲,一以降逆,與上條嘔同而治異,正當合叄。
(十七)濕熱證嘔惡不止,晝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熱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兩味煎湯呷下即止。
肺胃不和最易致嘔,蓋胃熱移肺,肺不受邪,還歸於胃,必用川連以清濕熱,蘇葉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氣非蘇葉不能通也,分數輕者,以輕劑恰治上焦之病耳。
(十八)濕熱證 嗽,晝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者,暑邪入於肺絡,宜葶藶枇杷葉六一散等味。
人但佑暑傷肺氣則肺虛,而不佑暑滯肺絡肺實,葶藶引滑石直瀉肺邪,則病自除。
(十九)濕熱證十餘日,大勢已退,惟口渴汗出,骨節痛,餘邪留滯經絡,宜元米湯泡於術,隔一宿去術煎飲。
病後濕邪未盡,陰液先傷,故口渴身痛,此時救液則助濕,治濕則劫陰,宗仲景麻沸湯之法,取氣不取味,走陽不走陰,佐以元米湯,養陰逐濕,兩擅其長。
(二十)濕熱證數日後,汗出熱不除,或痙忽頭痛不止者,營液大虧,厥陽風火上升,宜羚羊角蔓荊子鉤藤元叄生地女貞子等味。
濕熱傷營,肝風上逆,血不榮筋而痙,上升巔頂則頭痛,熱氣已退,木氣獨張,故痙而不厥,投劑以息風為標,養陰為本。
(二一)濕熱證胸痞發熱,肌肉微疼,始終無汗者,腠理暑邪內閉,宜六一散一兩,薄荷葉三四分,泡湯調下即汗解。
濕病發汗,昔賢有禁,此不微汗之,病必不除,蓋既有不可汗之大戒,有得汗始解之治法,臨證者當知所變通矣。
(二二)濕熱證按法治之,數日後忽吐下一時並至者,中氣虧損,升降悖逆,宜生谷芽蓮心扁豆米仁半夏甘草茯苓等味,甚者用理中法。
升降悖逆,法當和中,猶之霍亂之用六和湯也,若太陰憊甚,中氣不支,非理中不可。
(二三)濕熱證十餘日後,左關弦數,腹時痛,時圊血,肛門熱痛,血液內燥,熱邪傳入厥陰之證,宜仿白頭翁法。
熱入厥陰而下利即不圊血,亦當宗仲景治熱利法,若竟 入營陰,安得不用白頭翁湯涼血而散邪乎,設熱入陽明而下利,即不圊血,又宜師仲景下利譫語,用小承氣湯之法矣。
(二四)濕熱證十餘日後,尺脈數,下利或咽痛,口渴心煩,下泉不足,熱邪直犯少陰之陰,宜仿豬膚湯涼潤法。
同一下利,有厥少之分,則葯有寒涼之異,然少陰有便膿之候,不可不細審也。
(二五)濕熱證身冷脈細,汗泄胸痞,口渴舌白,濕中少陰之陽,宜人叄白術附子茯苓益智等味。
此條濕邪傷陽,理合扶陽逐濕,口渴為少陰證,烏得妄用寒涼耶。
(二六)暑月病初起,但惡寒,面黃口不渴,神倦四肢懶,脈沉弱腹痛下利,濕困太陰之陽,宜仿縮脾飲,甚則大順散來復丹等法。
暑月為陽氣外泄,陰氣內耗之時,故熱邪傷陰,陽明消爍,宜清宜滋,太陰告困,濕濁彌漫,宜溫宜散,古法最詳,醫者鑒諸。
(二七)濕熱證按法治之,諸證皆退,惟目瞑則驚悸夢惕,餘邪內留,膽氣未舒,宜酒浸郁李仁薑汁炒棗仁豬膽皮等味。
滑可去著,郁李仁性最滑脫,古人治驚後肝系滯而不下,始終目不瞑者,用之以治肝系而去滯,此證借用,良由濕熱之邪,留於膽中,膽為清凈之府,藏而不寫,是以病去而內留之邪不去,寐則陽氣行於陰,膽熱內擾,肝魂不安,用郁李仁以泄邪而以酒行之,酒氣獨歸膽也,棗仁之酸,入肝安神,而以薑汁制,安神而又兼散邪也。
(二八)濕熱證曾開泄下奪,惡候皆平,獨神思不清,倦語不思食,溺數唇齒乾,胃氣不輸,肺氣不布,元神大虧,宜人叄麥冬石斛木瓜生甘草生谷芽蓮子等味。開泄下奪,惡候皆平,正亦大傷,故見證多氣虛之象,理合清補元氣,若用膩滯陰葯去生便遠。
(二九)濕熱證四五日,忽大汗出,手足冷,脈細如絲或絕,口渴莖痛,而起坐自如,神清語亮,乃汗出過多,衛外之陽暫亡,濕熱之邪仍結,一時表 不通,脈故伏,非真陽外脫也,宜五苓散去術加滑石酒炒川連生地 皮等味。
此條脈證,全是亡陽之候,獨於舉動神氣,得其真情,噫此醫之所以貴識見也。
(三十)濕熱證發痙神昏,足冷陰縮,下體外受客寒,仍宜從濕熱治,只用辛溫之品,煎湯 洗。
陰縮為厥因之外候,合之足冷,全似虛寒,乃諦觀本證,無一大虛,始知寒客下體,一時營氣不達,不但證非虛寒,並非上熱下寒之可擬也,仍從濕熱治之,又何以耶。
(三一)濕熱證初起狀熱口渴, 悶懊惱,眼欲閉,時? y,語濁邪蒙閉上焦,宜涌泄用枳殼桔梗淡豆豉生山梔,無汗者加葛根。
此與第九條宜叄看,彼屬餘邪,法當輕散,此則濁邪蒙閉上焦,故懊惱 悶,眼欲閉者,肺氣不舒也,時? y者,邪郁心包也,若投輕劑,病必不除,經曰,高者越之,用梔豉湯涌泄之劑,引胃 之陽,而開心胸之表,邪從吐散。
(三二)濕熱證經水適來,壯熱口渴,? y神昏,胸腹痛,或舌無苔,脈滑數,邪陷營分,宜大劑犀角紫草茜根貫眾連翹鮮菖蒲銀花露等味。
(三三)熱證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營分,走竄欲泄,宜大劑犀角生地赤芍丹皮連翹紫草茜根銀花等味。
熱 而上下,失血汗血,勢即危而猶不即壞者,以毒從血出,生機在是,大進涼血解毒之劑,以救陰而泄邪,邪解而血自止矣,血止後須進叄 善後乃得。
汗血即張氏所謂肌衄也,內經謂熱淫於內,治以咸寒,方中當增入咸寒之味。
(三四)濕熱證七八日,口不渴,聲不出,與飲食亦不卻,默默不語,神識昏迷,進辛香涼泄,芳香逐穢,俱不效,此邪入厥陰,主客渾受,宜仿吳又可三甲散,醉地鱉蟲醋炒鱉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蠶柴胡桃仁泥等味,
暑濕先傷陽分,然病久不解,必及於陰,陰陽兩困,氣鈍血滯而暑濕不得外泄。遂深入厥陰絡脈凝瘀使一陽不能萌動,生氣有降無升,心主阻遏,靈氣不通,所以神不清而昏迷默默也,破滯通瘀,斯絡脈通而邪得解矣。
海昌許益齋雲,此條即傷寒門百合病之類,趙以德張路玉陶厚堂以為心病,徐忠可以為肺病,本論又出厥陰治法,良以百脈一宗,悉致其病,元神不布,邪氣淹留,乃祖仲景法,用異類靈動之物鱉甲入厥陰,用柴胡引之,俾陰中之邪,盡達於表,? J血,用桃仁引之,俾血分之邪,盡泄於下,山甲入絡,用僵蠶引之,俾絡中之邪,亦從風化而散,緣病久氣鈍血滯,非拘拘於恆法所能愈也。
(三五)濕熱證口渴,苔黃起刺,脈弦緩,囊縮舌鞭,譫語昏不知人,兩手搐搦,津枯邪滯,宜鮮蘆根生首烏鮮稻根等味,若脈有力,大便不通者,大黃亦可加入。
胃津劫奪,熱邪內據,非潤下以泄邪則不能,故仿承氣之例,以甘涼易苦寒,正恐胃氣受傷胃津不復也。
(三六)濕熱證發痙撮空,神昏笑妄,舌苔乾黃起刺,或轉黑色,大便不通者,熱邪閉結胃腑,宜用承氣湯下之。
撮空一證,昔賢謂非大實即大虛,虛則神明渙散,將有脫絕之虞,實則神明被 ,故多撩亂之象,今舌苔黃刺乾澀,大便閉而不通,其為熱邪內結,陽明腑熱顯然矣,徒事清熱泄邪,止能散絡中流走之熱,不能除胃中蘊結之邪,假承氣以通地道,然舌不乾黃起刺,不可投也。
三七)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此太陰之濕與陽明之熱相合,宜白虎加蒼術湯。
熱渴之汗,陽明之熱也,胸痞身重,太陰之濕見矣,脈洪大而長,知濕熱滯於陽明之經,故用蒼術白虎湯,以清熱散濕,然乃熱多濕少之候。
白虎湯,仲景用以清陽明無形之燥熱也,胃汁枯 者,加人叄以生津,曰白虎加人叄湯,身中素有 氣者,加桂枝以通絡,名曰桂枝白虎湯,而其實在清胃熱也,是以後人治暑熱傷氣,身熱而渴者,亦用白虎加人叄湯,熱渴汗泄,肢節煩疼者,亦用白虎加桂枝湯,胸痞身重兼見,則於白虎湯中加入蒼術以理太陰之濕,寒熱往來兼集,則於白虎湯中加入柴胡以散半表半 之邪。凡此皆熱盛陽明,他證兼見,故用白虎湯清熱,而復各隨證以加減, 非熱渴汗泄,脈洪大者,白虎便不可投,辨證察脈,最宜詳審也。
(三八)濕熱說濕熱傷氣,四肢睏倦,精神減少,身熱氣高,心煩溺黃,口渴自汗,脈虛者,東垣用清暑益氣湯主治。
同一熱渴自汗,而脈虛神倦,便是中氣受傷,而非陽明郁熱,清暑益氣湯,黃口渴自汗,乃東垣所制,方中葯味頗多,學者當於臨證時斟酌去取也。
(三九)暑月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駭者,宜人叄麥冬五味子等味。
此即千金生脈散也,與第十八條同一肺病,而氣粗與氣短有分,則肺實與肺虛各異實則瀉而虛則補一定之理也,然生名生脈,則熱傷氣之脈虛欲絕可知矣,雄按徐洄溪雲,此傷暑之後,存其津液之方也,觀方下治證,無一字治暑邪者,庸醫以治暑病,誤以甚矣,其命中之意,即於復脈湯內,取用叄麥二味,因止汗故加五味子,近人不論何病,每用此方收住邪氣,殺人無算,用此方者須詳審其邪之有無,不可徇俗而視為治暑之劑也。
(四十)暑月乘涼飲冷,陽氣為陰寒所 ,皮膚蒸熱凜凜畏寒,頭痛頭重自汗煩渴,或腹痛吐瀉者宜香薷厚朴扁豆等味。
此由避暑而感受寒濕之邪,雖病於暑月而實非暑病,昔人不曰暑月傷寒濕,而曰陰暑,以致後人淆惑,貽誤匪輕,今特正之,其用香薷之辛溫,以散陰邪而發越陽氣,厚朴之苦溫,除濕邪而通行滯氣,扁豆甘淡,行水和中,倘無惡寒頭痛之外證,即無取香薷之辛香走竄矣,無腹痛吐利之 證,亦無取厚朴扁豆之疏滯和中矣,故熱渴甚者,加黃連以清暑,名四味香薷,飲減去扁豆名黃連香薷飲,濕甚於 ,腹膨泄瀉者,去黃連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若中虛氣怯,汗出多者,加人叄 白術橘皮木瓜名十味香薷飲,然香薷之用,總為寒濕外 而設,不可用以治不挾寒濕之暑熱也。
(四一)濕熱內滯太陰,郁久而為滯下,其證胸痞腹痛,下墜窘迫,膿血稠黏, 結後重,脈軟數者,宜厚朴、黃芩、神曲、廣皮、木香、檳榔、柴胡、煨葛根、銀花、炭荊芥、炭等味、古之所謂滯下,即今所雲痢疾也,由濕熱之邪,內伏太陰,阻遏氣機以致太陰矢健運,少陽失疏連熱郁濕蒸,傳導失其常度,蒸為敗濁,膿血下注肛門,故後重氣壅不化,仍數至圊而不能便,傷氣則下白,傷血則下赤,氣血並傷,赤白兼下,濕熱盛極痢成五色,故用厚朴除濕而行滯氣,檳 下逆而破結氣,黃芩斗清庚金之熱,木香神曲疏中氣之滯,葛根升下陷之胃氣,柴胡升土中之木氣,熱侵血分而便血,以銀花荊芥入營清熱,若熱甚於 當用黃連以清熱,大實而痛,宜增大黃以逐邪,昔張潔古制芍葯湯治以治血痢,方用歸芍、芩連、大黃、木香、檳榔、甘草、桂心等味,而以芍葯名湯者,蓋謂下血必調藏血之臟,故用之為君不特欲其土中瀉木,抑亦賴以斂肝和陰也,然芍葯味酸性斂,終非濕熱內蘊者所宜服,倘遇痢久中虛,而宜用芍葯甘草之化土者,恐難任芩連大黃之苦寒,木香檳榔之破氣,其下痢初作,濕熱正盛者,白芍酸斂滯邪,斷不可投,此雖昔人已試之成方,不敢引為後學之楷式也。
雄按嘔惡者忌木香,無表證者忌柴葛,蓋胃以下行為順,滯下者垢濁欲下而氣滯也雜以升葯,濁氣反上沖而為嘔惡矣,至潔古芍葯湯之桂心,極宜審用, 熱邪內盛者,雖有芩連大黃之監制,亦恐其有跋扈之患也,若芍葯之酸,不過苦中兼有酸昧,考本經原主除血, 破堅積,寒熱疝瘕,為斂肝氣破血中氣結之葯,仲聖於腹中滿痛之證多用之,故太陰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糜者宜減之,以胃氣弱易動故也,蓋大黃開陽結,芍換開陰結,自便利者宜減,則欲下而窒滯不行之痢,正宜用矣。
(四二)痢久傷陽,脈虛滑脫者,真人養臟湯,加甘草、當歸、白芍,脾陽虛者當補而兼溫,然方中用木香,必其腹痛未止,故兼疏滯氣,用歸芍必其陰分虧殘,故兼和營陰,但痢雖脾疾,又必傳腎,以腎為胃關,司下焦而開竅於二陰也,況火為土母,欲溫土中之陽,必補命門之火,若虛寒甚而滑脫者,當加附子以補陽,不得雜入陰葯矣。
雄按觀此條似非一瓢手筆,而注則斷非本人自注,葉香岩雲,夏月炎熱,其氣皆浮於外,故為蕃秀之月,過食寒冷,郁其暑熱,不得外達,食物厚味,為內伏之火,煅煉成積,傷於血分則為紅,傷於氣分則為白,氣滯不行,火氣 迫於肛門,則為後重,滯於人腸,則為腹痛,故仲景用下葯通之,河間丹溪用調血和氣而愈,此時令不得發越,至秋收斂於內而為痢世,此埋甚明,何得誤認為寒,而用溫熱之葯,余歷證四十餘年,治痢惟姒疏理推盪清火,而愈者不計其數,觀其服熱葯而死者甚多,同志之士,慎勿為景岳之書所誤以殺人也,聶久吾雲,痢疾投補太早,錮塞邪燕在內,久而正氣已虛,邪氣猶盛,欲補而澀之則助邪,欲清而疏之則愈滑,多致不救,徐洄溪雲,夏秋之間,總由濕熱積滯,與傷寒傳入三陰之利不同,後人竟用溫補,殺人無算,觸目傷懷,尤拙吾雲

④ 中醫請進,幫忙看下方子什麼作用

石斛、沙參、麥冬是養陰
茵陳、蘆根、茯苓、佩蘭能祛濕
元參清熱涼血
五味子、山萸肉收斂固澀
麝香、肉桂能溫經補陽
全方主要滋陰利水,加一點溫陽葯令陰陽化生。

⑤ 石斛桅子黃岑一起食用有什麼效果

石斛桅子黃岑方
石斛:補益葯
性味歸經:微寒;甘;歸胃、腎經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桅子
性味:苦,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醫林纂要》:"苦酸,寒。"
歸經:入心、肝、肺、胃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肺、大小腸、胃、膀胱六經。" ③《葯品化義》:"入肺、胃、肝、膽、三焦、胞絡六經。"
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①《本經》:"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
②《本草經集注》:"解躑躅毒。"
③《別錄》:"療目熱亦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④《葯性論》:"殺蟅蟲毒,去熱毒風,利五淋,主中惡,通小便,解五種黃病,明目,治時疾除熱及消渴口乾,目赤腫痛。"
⑤《食療本草》:"主瘖啞,紫癜風,黃疸積熱心躁。"
⑥《醫學啟源》:"療心經客熱,除煩躁,去上焦虛熱,治風。"
⑦《葯類法象》:"治心煩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郁,行結氣。"
⑨《綱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及傷寒勞復,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
⑩《本草備要》:"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治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治黃疸型肝炎,蠶豆黃,感冒高熱,細菌性痢疾,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
注意: 該品苦寒傷胃,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黃岑:性味性寒,味苦。 歸經:歸肺、膽、肝、胃、大腸經。
葯性: 黃芩苦寒清燥,瀉火解毒。黃芩輕虛上行,善清肺與上焦之火而止血安胎;子芩質重下行,專清大腸濕熱以治痢。固本品適於熱在上焦、血熱出血及濕熱瀉痢證功效
1.清熱瀉火 用於熱毒證之發熱,或瘡腫癰瘍,常配黃連、黃柏。用於肺熱咳嗽,常配魚腥草、瓜蔞皮同用,對肺部感染有佳效。
2.清熱燥濕 適用於濕熱為患的病變,如胃腸濕熱的泄瀉痢疾,膀胱濕熱的小便赤痛,濕溫病的發熱。
3.清熱安胎 胎動不安而有熱象者可選用黃芩。
4.清熱止血 本品性寒,可用於熱盛而迫血妄行的各種出血。
忌:1.毒性口服黃芩煎劑毒性很小,使用安全。黃芩提取物製成的注射液則有較大的不良反應,可出現低熱、肌肉酸痛、白細胞下降。
2.過敏反應有報道服用小劑量黃芩即出現大水皰樣葯疹,但屬極個別現象。
3.葯不對證黃芩屬苦寒之品,適用於熱證。凡虛證、寒證病人均不宜使用,以免耗損正氣,加重寒象。例如肺寒咳嗽、脾腎陽虛的腹瀉、瘡腫屬陰證者,使用黃芩即會出現不良反應。
可以,但要注意方法
梔子和黃芩均為清火之品,可以泡水喝。石斛清潤。配在一起倒也不錯,但石斛為貴重葯品,且需久煎,才能溶出有效成份。因此可以將石斛煎煮20分鍾,再泡梔子,黃芩為好。
但定要注意桅子、黃岑的禁忌,不上火時不要喝。否則會加重病情。!!!

⑥ 濕熱體質吃什麼中成葯

你好,濕熱體質從臨床辨證分型來看,可分為濕重於熱,熱重於濕和濕熱並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常用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黃岑、黃連、葛根等。
中成葯可服甘露消毒丹、君泰口服液、清熱祛濕沖劑、溪黃草沖劑。註:清熱祛濕的中葯不宜久服,炎症消除即可停葯,這類葯毒性大。
飲食調養:
應多食用具有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紫菜、紅小豆、綠豆、扁豆、鴨肉、鯽魚、冬瓜、葫蘆、苦瓜、黃瓜、系掛、芹菜、白菜、空心菜、捲心菜、蓮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和飲品。

⑦ 石斛在合理的食用下,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哪些人不能吃石斛

石斛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生物性多糖以及礦物質,對皮膚有很好的滋補作用,風熱感冒者,因為石斛只針對風寒感冒患者有促進效果,以免加重其症狀。 過敏者,以免引發一些過敏反應,如皮疹等。

⑧ 去肝火和胃火吃什麼食物

可以試試金銀花茶、綠豆湯,胃火旺,就該吃香蕉、土豆、芋艿等等。

⑨ 胃熱的症狀如何去胃火

1、胃火症狀
有胃火的人,口苦,口臭,舌苔厚白,咽喉紅腫,牙齦腫痛。跟普通上火不同的是,胃火不能靠簡單的喝水就能去火,要和飲食搭配,甚至需要用葯。
2、去胃火的食物
去胃火,吃的東西一定要清淡性涼。西瓜,梨,冬瓜,黃瓜,苦瓜,這些食物都是去胃火非常有效的果蔬。綠豆是清熱解毒的食物,熬綠豆水,或者是綠豆粥服用,也能減輕胃火,但是服葯的人群忌食綠豆。
3、去胃火的葯物
飲食調理去胃火見效比較慢,如果著急去火的話,吃葯效果會快一些。常見的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丸,藿香清胃膠囊,都是治胃火的葯。
4、火忌食
如果已經有胃火的症狀了,就要忌口了,不能見什麼吃什麼,尤其是溫補的牛羊肉,燒烤,火鍋,這些辛辣刺激的東西都是禁止食用的。胃火大的人,也要避免煙酒,和生冷的食物。
5、胃火調理
長期胃火大的人,不能單靠吃葯來去火,要在飲食上面做調理。多喝湯湯水水,多吃瓜果蔬菜,肉類的食物要適量的吃一點。搭配喝決明子茶或者是菊花茶,能有效的抑制胃火上升。

閱讀全文

與肝膽濕熱大腸濕熱石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