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石斛產地 > 蜈蚣蘭與石斛區別

蜈蚣蘭與石斛區別

發布時間:2021-09-11 06:44:31

⑴ 蘭目的蘭目分類

金松盆距蘭 綠脊金石斛 錨柱蘭 全唇叉柱蘭 少花石豆蘭 紋瓣蘭 江口盆距蘭 裂瓣羊耳蒜 勐海石斛 翹距蝦脊蘭 少花蝦脊蘭 五唇蘭 角盤蘭 流蘇芋蘭 毛瓣杓蘭 曲萼石豆蘭 疏莖石豆蘭 文山紅柱蘭 角距手參 蓮座玉鳳花 美花美冠蘭 球莖石豆蘭 四川蝦脊蘭 歪頭盆距蘭 劍葉玉鳳花 鐮翅羊耳蒜 美冠蘭屬 邱北冬蕙蘭 石豆蘭屬 無距角盤蘭 見血青 卵萼沼蘭 密花蘭 球莖卷瓣蘭 傘花石豆蘭 卧龍斑葉蘭 尖囊蘭 裂唇鳶尾蘭 毛唇美冠蘭 球距無柱蘭 雙褶貝母蘭 網鞘毛蘭 橘紅鳶尾蘭 卵葉兜被蘭 毛蘭屬 球花石豆蘭 珊瑚蘭 五脊毛蘭 角盤蘭屬 裂辱舌喙蘭 密苞毛蘭 全唇盂蘭 碩距頭蕊蘭 五唇蘭屬 劍葉美冠蘭 蓮座葉斑葉蘭 密花石斛 球柄蘭屬 疏花蝦脊蘭 無葉美冠蘭 尖刀唇石斛 裂瓣玉鳳花 毛杓蘭 全唇蘭屬 蔬莖貝母蘭 烏蒙杓蘭 金釵石斛 綠花玉鳳花 麻栗坡貝母蘭 七角葉芋蘭 雙葉卷瓣蘭 烏來卷瓣蘭 金石斛 裂瓣角盤蘭 美花隔距蘭 日本對葉蘭 腎唇蝦脊蘭 尾萼卷瓣蘭 尖葯蘭 裂唇舌喙蘭 密莖貝母蘭 絨葉斑葉蘭 三褶蝦脊蘭 無距蝦脊蘭 劍葉石斛 綠花杓蘭 美花蘭 肉果蘭 少花無柱蘭 蜈蚣蘭 金耳石斛 離萼杓蘭 墨蘭 柔弱杓蘭 珊瑚蘭屬 吻蘭 脊唇斑葉蘭 麗江杓蘭 墨脫蝦脊蘭 肉果蘭屬 蜀藏兜蕊蘭 吻蘭屬 景東厚唇蘭 龍陵毛蘭 毛柱隔距蘭 髯毛貝母蘭 四裂無柱蘭 無柱蘭屬 晶帽石斛 裂唇虎舌蘭 勐海隔距蘭 日月潭羊耳蒜 扇唇指甲蘭 無柱蘭 景洪石斛 菱唇石斛 錨鉤吻蘭 三叉無柱蘭 扇唇羊耳蒜 尾萼無葉蘭 具槽石斛 列葉盆距蘭 密花蝦脊蘭 水玉簪屬 瘦房蘭 無葉蘭 金石斛屬 綠花斑葉蘭 美柱蘭屬 三品一枝花 台灣盂蘭 無葉蘭屬 聚石斛 蘭嶼斑葉蘭 美柱蘭 四川玉鳳花 台灣芋蘭 血葉蘭 尖葉火燒蘭 卵唇金石斛 蒙自石豆蘭 濕地玉鳳花 條葉角盤蘭 須唇羊耳蒜 矩唇石斛 落地金錢 勐海石豆蘭 手參 台灣對葉蘭 線葉十字蘭 尖葯蘭屬 菱唇毛蘭 麥穗石豆蘭 山珊瑚 天麻屬 小小斑葉蘭 金唇蘭屬 喇叭唇石斛 勐侖石豆蘭 山珊瑚屬 套葉蘭屬 小巧玉鳳花 菅草蘭 羅河石斛 墨脫石豆蘭 始興斑葉蘭 同色金石斛 狹葉金石斛 建蘭 流蘇金石斛 毛葯卷瓣蘭 舌喙蘭屬 台灣盆距蘭 心葉舌喙蘭 尖喙隔距蘭 琉球叉柱蘭 密花石豆蘭 舌喙蘭 凸孔坡參 象鼻蘭屬 金蘭 裂距蝦脊蘭 美花捲瓣蘭 手參屬 天全斑葉蘭 西藏玉鳳花 金塔隔距蘭 蘭屬 麥斛 三脊金石斛 台灣美冠蘭 細距玉鳳花 劍葉蝦脊蘭 綠花隔距蘭 毛葉芋蘭 絲裂玉鳳花 台灣毛蘭 心唇沼蘭 箭葯叉柱蘭 卵葉貝母蘭 鳥巢蘭屬 腎葉玉鳳花 台灣杓蘭 香蘭 角萼卷瓣蘭 栗鱗貝母蘭 南天麻 四肋盆距蘭 兔耳蘭 香蘭屬 莖花石豆蘭 流蘇石斛 南湖斑葉蘭 絲瓣玉鳳花 鐵皮石斛 細莖盆距蘭 睫毛卷瓣蘭 流蘇蝦脊蘭 南川對葉蘭 四川舌喙蘭 台灣厚唇蘭 狹瓣玉鳳花 卷苞石豆蘭 落葉蘭 南川盆距蘭 石斛屬 條紋毛蘭 線瓣玉鳳花 戟形蝦脊蘭 流蘇貝母蘭 南方玉鳳花 疏花火燒蘭 台灣火燒蘭 香港玉鳳花 戟唇疊鞘蘭 鈴花黃蘭 暖地杓蘭 雙點毛蘭 台灣頭蕊蘭 小葉對葉蘭 金唇蘭 樂昌蝦脊蘭 牛角蘭屬 雙袋蘭 團花石豆蘭 小尖囊蘭 金線蘭 鐮萼蝦脊蘭 南貢隔距蘭 石豆毛蘭 天府蝦脊蘭 小沼蘭 戟唇石豆蘭 蓮花捲瓣蘭 南方蝦脊蘭 蘇瓣石斛 台灣隱柱蘭 西藏對葉蘭 尖葉石豆蘭 樂東石豆蘭 囊爪蝦脊蘭 扇唇舌喙蘭 通麥蝦脊蘭 狹翅羊耳蒜 聚株石豆蘭 卵葉無柱蘭 牛角蘭 山西杓蘭 台灣蝦脊蘭 秀麗角盤蘭 劍唇兜蕊蘭 瀘水車前蝦脊蘭 牛齒蘭 十字蘭 台灣卷瓣蘭 小花羊耳蒜 尖角卷瓣蘭 落葉石豆蘭 擬蘭 雙葉厚唇蘭 台灣鎧蘭 西藏釵子股 尖葉鳥舌蘭 瘤唇卷瓣蘭 南昆蝦脊蘭 石斛 台灣石豆蘭 秀麗斑葉蘭 劍葉擬蘭 裂唇羊耳蒜 鳥舌蘭 蛇舌蘭屬 台灣異型蘭 小花玉鳳花 尖萼兜蕊蘭 密花玉鳳花 擬蘭屬 梳唇石斛 台灣吻蘭 細花玉鳳花 劍葉鳶尾蘭 毛唇玉鳳花 鳥舌蘭屬 束花石斛 頭蕊蘭 小唇盆距蘭 堇蘭屬 毛瓣玉鳳花 牛齒蘭屬 蛇舌蘭 台中叉柱蘭 細裂玉鳳花 見血清 勐海天麻 擬蜘蛛蘭 少花石斛 頭蕊蘭屬 小斑葉蘭 尖唇鳥巢蘭 密苞鳶尾蘭 爬蘭屬 雙蕊蘭屬 台灣銀線蘭 西藏虎頭蘭 寬葉角盤蘭 密花兜被蘭 披針唇角盤蘭 雙袋蘭屬 筒瓣蘭屬 西藏杓蘭 寬葯隔玉鳳花 毛脈對葉蘭 盆距蘭屬 雙花石斛 台灣禾葉蘭 線葉石斛 寬唇角盤蘭 美葉沼蘭 平卧羊耳蒜 雙唇蘭 台灣無柱蘭 小黃花石斛 闊唇羊耳蒜 玫瑰鳶尾蘭 爬蘭 雙蕊蘭 壇花蘭 西疇石斛 寬瓣全唇蘭 美麗地寶蘭 坡參 扇脈杓蘭 台灣牛齒蘭 細莖毛蘭 闊瓣鳶尾蘭 蔓生山珊瑚 盆距蘭 雙唇蘭屬 天全蝦脊蘭 血紅肉果蘭 寬萼角盤蘭 毛萼山珊瑚 匍莖毛蘭 雙斑疊鞘石斛 挺莖貝母蘭 香港毛蘭 寬唇盆距蘭 毛萼珊瑚蘭 屏邊叉柱蘭 疏花石斛 頭序無柱蘭 小毛蘭 寬葉厚唇蘭 墨脫毛蘭 屏邊金線蘭 莎葉蘭 壇花蘭屬 香花毛蘭 口蓋花蜘蛛蘭 錨柱蘭屬 瓶壺卷瓣蘭 三棱蝦脊蘭 筒瓣蘭 線葉春蘭 寬口杓蘭 玫瑰毛蘭 匍莖卷瓣蘭 邵氏卷瓣蘭 台灣齒唇蘭 細莖石斛 鎧蘭 玫瑰石斛 飄帶石豆蘭 莎草蘭 條裂鳶尾蘭 夏天麻 開唇蝦脊蘭 密花毛蘭 鋪葉沼蘭 送春 天山對葉蘭 狹葉盆距蘭 鎧蘭屬 美冠蘭 秋天麻 宿苞蘭 尾瓣舌唇蘭 細天麻 開唇蘭屬 毛梗蘭屬 全唇鳶尾蘭 穗花捲瓣蘭 無喙蘭 宣恩盆距蘭 寬葉羊耳蒜 密花蘭屬 曲軸石斛 傘花捲瓣蘭 無喙天麻 香港斑葉蘭 蘭目 馬齒毛蘭 曲莖石斛 石豆蘭 卧龍玉鳳花 西南手參 裂萼水玉簪 毛葶玉鳳花 鉗唇蘭屬 宿苞蘭屬 無毛對葉蘭 蘭嶼沼蘭 毛梗蘭 球花石斛 梳帽卷瓣蘭 無莖盆距蘭 鐮葉盆距蘭 木石斛 鉗唇蘭 撕裂貝母蘭 無苞杓蘭

⑵ 寧化縣志的寧化縣志概述

寧化,古稱黃連峒,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唐乾封二年(667年)置鎮。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縣。天寶元年(742年)更為今名。歷屬福建省汀州、臨汀郡、汀州府、永安、龍岩、三明專區(地區),現為三明市轄縣。面積2368平方公里,人口30餘萬人,有12個民族,漢族佔99.4%,其次是畲族。全縣現設2鎮14鄉,共207個行政村和12個居民委員會。縣治翠江鎮。
寧化位於武夷山東麓,福建西隅,與江西省石城、廣昌等縣相鄰,邊界長達百餘公里。在地史近期,全境屬於閩贛台地大面積抬升區的相對下陷地帶,地勢由西向東遞降,並形成由北到南五條地帶性地貌,低山、丘陵、盆地佔全境總面積的96%。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5座,主要分布在邊境上的武夷山主脈和兩條斜貫縣境的支脈上,縣城海拔320米。
境內溪河縱橫分注四方,流入閩、贛、韓三江,素有「寧化飲的自家水」之諺。主要河道東溪、西溪會合於縣城東郊,稱翠江。本縣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8.1℃,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季長達四個月,無霜期214~248天,年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1757小時,為發展農、林、牧各業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地質結構復雜,侵入岩較發育,地層出露約三分之二,地下礦藏豐富,有鎢、石灰石、錫、煤、鐵、稀土、大理石等28種,鎢礦儲量、質量聞名中外,石灰石儲量超過4億噸,稀土、錫儲量在省內也處優勢地位。
全縣「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莊」,山地270萬畝,有林地佔80%以上,森林覆蓋率63%,現有林木蓄積量765萬立方米。植物品種共214科1853種(葯用植物1005種),列為國家保護的珍貴植物15種,寧化唇柱苣苔為國內首家發現,霍山石斛、重唇石斛和蜈蚣蘭為省內新發現。杉木大材早在隋末便運銷長江下游各地,馳名省內外和東南亞。獼猴桃產量居全省第二位。林副產品土紙、香菇、紅菇也享有盛譽。野生動物品種有105科291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有16種,其中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華南虎、雲豹、黑麂、蘇門羚、金錢豹等5種。有耕地44萬畝,佔全省耕地的2.3%,佔三明市耕地的17.4%,居全市首位。盛產大米、烤煙、油菜籽、蓮子、辣椒干、薏米、魔芋等,牛角椒馳名國內外,遠銷東南亞各地。寧化是國家的商品糧基地之一,大米以產量多、質量好著稱,「河龍米」有「貢米」之譽。
寧化是客家搖籃。自東漢開始,已有中原漢人入境定居。唐朝末年,黃巢農民起義軍南下,當時由中原遷居到鄱陽湖附近等地的客戶,為避戰亂,又向贛、閩、粵三省的結合部遷移,並大多數進入寧化,而且主要聚居在石碧(古稱石壁)。後來他們以寧化為據點,向外從事拓殖。特別是由於宋室南遷,戰爭不斷,盜寇四起,災禍頻仍,且兼石碧幅員有限,聚居過密等原因,他們或全家族或一部分陸續遷往長汀、上杭、廣東嘉應州(現梅州市)一帶,甚至僑居到世界五大洲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居住海外的總人口就達五千萬以上。台灣學者陳運棟在《客家人》一書中說「今日各地客家人的祖先,大部分都曾經在石壁村住過」(台灣聯亞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頁)。1912年英國教士艮貝爾氏在《客家源流與遷移》一書中也說:「嶺東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稱其祖先多來自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者。」黃遵楷所撰的《先兄公度事實述略》則說:「嘉應一屬,所自來者,皆出於汀州之寧化石壁,征諸各姓,如出一轍。」客家先民進入寧化定居繁衍的最盛期,正是客家民系形成時期(即唐末至北宋),自寧化遷播各地的客家被稱為正宗客家。因此,石碧被稱為「客家搖籃」、「客家的第二祖地」以及「客家祖地」。
客家人的流遷,把中原文化帶進寧化,從根本上改變黃連峒的舊貌,使之逐漸興盛起來。寧化名人輩出,自唐至清考中舉人152名、進士50名、狀元1名。民國時期大學畢業的有90餘人,出國留學的有10人。解放後1000餘人考上大學,8人正在外國留學,獲高級技術職稱的有65人,獲碩士以上學位的有7人。宋至清140餘位寧化人著書立說300餘部,其中鄭文寶的《江表志》、羅登標的《易學闡微》、雷鋐的《讀書偶記》等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唐代伍正己為汀州的第一位進士。宋代鄭文寶,登太平興國進士,潛力詩、史,擅長篆書,其篆刻《嶧山石刻》被譽為後學楷模。明代張顯宗,洪武間中狀元,治學嚴謹。明末清初李世熊著述豐富,志節高尚,其《物感》被譽為我國第一部伊索式的寓言集,所纂的《寧化縣志》被譽為天下名志。清代畫家黃慎,為「揚州八怪」之一,享有「詩書畫三絕」稱譽。理學家雷鋐主張窮理致知,躬行實踐,被贊為「天下第一流人物」。書法家伊秉綬其隸書別開生面,名重於時,與鄧石如共稱「南伊北鄧」。他們都是我國的一代名流,建樹卓越,享有盛譽。
寧化人民富有斗爭精神。宋紹定二年(1229年),鹽商晏頭陀揭竿起義,隊伍達數萬之眾,席捲泰寧、將樂、清流、長汀以及江西省石城諸縣,斗爭持續四年之久。之後,還發生過元至正年間曹坊曹柳順為首的農民起義、明末清初的黃通農民起義和民國初年的西鄉農民暴動等。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央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起點縣之一。民國17年(1928年)在長汀省立第七中學讀書的徐赤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次年被派回寧化開展革命工作,建立農會和黨團組織。民國19年初,毛澤東、朱德分別率領紅四軍經過寧化,前往江西廣昌,他們在寧化宣傳革命道理,播下革命火種,毛澤東當時還寫下《如夢令·元旦》一詞,展望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勢。6月,由徐赤生為首的寧化共產黨地下組織領導曹坊、淮土、禾口、城關、李七坑五鄉農民舉行武裝暴動。暴動勝利後,於6月27日成立寧化縣革命委員會。7月1日召開黨員代表會,成立中共寧化特區委。民國20年成立中共寧化中心縣委(轄寧化、清流、明溪三縣),之後在寧化境內相繼成立寧化、澎湃、泉上三縣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以及區、鄉黨組織和人民政權。民國23年5月中共閩贛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由建寧遷到寧化安遠,而後又遷到寧化縣城。同年10月工農紅軍出發長征,國民黨重占寧化,寧化蘇維埃黨政機關人員和地方武裝轉為游擊活動,堅持斗爭到民國24年5月遭敵人圍困而全部損失。在蘇區時期,寧化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和經濟建設,不但為革命事業貢獻了巨大的物力和財力,而且在擴大紅軍運動中,淮土、禾口還雙獲「我們模範區」的光榮稱號。全縣參加工農紅軍的共有13777人,革命烈士3000餘人,他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貢獻出寶貴的生命。抗日戰爭時期,寧化人民為抗日救國捐獻大量金錢財物,有4900餘名青年應征入伍。
解放戰爭時期,寧化人民為爭取早日解放,作了不懈努力。民國37年3月,中共閩浙贛區委(省委),派共產黨員到寧化開展革命活動,翌年在禾口、淮土地區組建游擊隊。寧化在人民解放軍大軍壓境的形勢下,經過多方面進步力量的努力,於1949年10月實現和平解放。
寧化自建鎮至解放長達一千餘年,在歷史長河中,由於封建制度的束縛,一直處於單一的自然農業經濟狀態。所以民國《寧化縣志》嘆息寧化人「囿於舊聞,鮮克變通」。到民國38年(1949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僅2045萬元,人均150元,農業總產值佔98.57%。
解放後,寧化進行全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近四十年來,歷經曲折的發展過程。在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中,1956年比1949年工農業總產值增長78%,年均遞增8.6%,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8.1倍,農業總產值增長59%。1956年的農、輕、重比例為85∶11∶4。在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中,1960年工農業總產值比1956年增長10%,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214%。但因「大躍進」急於求成,忽視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現工業大上、農業大落、經濟結構嚴重失調的局面,農業總產值下降26%,糧食總產下降37%。1960年後,通過整風整社、國民經濟調整,人民公社實行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國民經濟於1964年恢復到1956年水平,1965年開始發展,工農業總產值比1956年增長22%,其中工業增長81%,農業增長11%。1965年冬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66年「社教」還未結束,又開始「文化大革命」,國民經濟開始發展的勢頭又受挫折。1966年工農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7%,農、輕、重比例為77∶11∶12。1967年起,「造反派」停產造反,黨政機關癱瘓。兩年中,工農業總產值下降2%。1968年冬,寧化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逐步恢復黨、政領導及職能部門的作用。1970年後大力開展水利建設,推廣農業新技術和水稻新品種,糧食生產取得大幅度的增產,同時工業也擴大了生產領域。總計1966~1976年的十年中,國民經濟雖然遭受很大損失,但仍然取得進展,工農業總產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長101%,年均遞增6.5%,農、輕、重比例為68∶8∶24。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糾正「左」傾錯誤,撥亂反正,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國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8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3億元。1978年後的九年,年均遞增9.5%,為寧化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時期,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2.3倍,農業總產值增長77%,農、輕、重比例為53∶17∶30。1987年社會總產值達27662萬元,比1950年增長10.8倍,年均遞增6.9%;工農業總產值比1950年增長9.47倍,年均遞增6.6%;國民(國內)生產總值16001萬元,比1950年增長7.65倍,年均遞增6%。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1950年為86.2∶12。1987年為54∶25∶21。1987年國民收入達14312萬元,比1950年增長7.46倍,年均遞增5.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2億余元,比1952年增長30倍,農副產品收購總額0.5億余元,比1953年增長52倍,財政收入0.14億元,比1950年增42倍。
寧化是農業縣,直至解放時,生產水平都很低,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量4.5萬噸,畝產只80公斤,畝均農業產值39元。解放後,實行土地改革,大大解放農業生產力,突破數百年徘徊不前的局面,1957年糧食總產達7.68萬噸,比1949年增長70%。1970年後,改革耕作制度,擴大復種面積,引進水稻良種,糧食生產又有重大突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農業經濟體制和農業經濟結構,農業生產得到全面發展,至1987年農業總產值達1.2億元,糧食總產達19萬噸,分別比1949年增長5倍和3.2倍,平均畝產430公斤,畝均農業產值278元,糧食商品率佔1/3強。同時改變糧食生產的單一結構,農業種植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1949年為77.3%,1957年為75.6%,1980年為64.8%,1987年為57.6%。在種植業中,經濟作物產值在農業種植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12%上升到1987年的19%。在農業內部的各業中,副業發展最快,產值由1949年的107萬元,提高到1987年的2033.7萬元,增長19倍,由占農業產值的6.9%上升到16.6%,其次是牧業和林業。經濟作物中傳統的油菜籽生產基本穩定,每年約種植4萬畝,畝產增加1倍左右;大豆生產由田埂豆替代秋大豆;傳統的辣椒生產由於價值規律的影響而趨於下降。80年代後,烤煙、蓮子和柑桔生產有了開拓性的大發展。1987年烤煙種植面積達4萬余畝,總產達3989噸,成為經濟作物的「龍頭」,寧化成為全省的烤煙基地縣之一;蓮子種植面積349畝,總產138噸;柑桔種植面積13650畝,產量1490噸;茶葉種植面積2.4萬畝,總產量363噸。與此同時,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迅速發展,1980年企業數為447個,從業人員8743人,總收入1476萬元;1987年企業數增加到7060個,從業人員22185人,總收入7716萬元,比1980年增加4倍多。鄉鎮工業突破種種束縛,創辦一批初具規模的工廠,1987年鄉、村工業企業數3951個,總產值4555萬元,比1979年增加16.6倍和10.6倍。隨著實行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責任制和農業多種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1949年農民人均年收入27元,1987年達413元。農業經濟的變革,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出現勞力過剩的新矛盾,雖然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勞力逐漸增多,但勞動力的出路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農村改革仍須繼續深化。
寧化很早就有手工業。據考古發現,在商周時期,已有相當水平的制陶業和建材業,采礦、冶煉、造紙、紡織也都發展較早。但是,在漫長的舊社會,其發展十分緩慢,直到民國17年,寧化才有第一台動力機械,至1949年也僅有一家工廠,全縣工業總產值僅58萬元。解放後,人民政府首先著手電筒力和交通建設,工業逐步發展起來。特別是1978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突破工業「三就地」的束縛,向多渠道多方位的方向發展。至1987年,全縣已擁有礦冶、電力、機械、建材、森 林、化學、造紙、印刷、食品、紡織、電子等工業企業161個,固定資產原值7252萬元,職工6000餘名,工業總產值1.1億元,其中重工業佔63%,全民所有制企業佔33.8%。松香、松節油、雲母電容器等產品獲得部優、省優稱號,鎢酸質量達國際標准,有些商品已打入國際市場。總之,寧化雖已建立一些基礎工業,但還很薄弱,尤其是能源工業。解放後,寧化的交通、郵電等事業也有較大發展。解放前,只有一條寧化至連城的公路,寧化境內的通車里程僅37公里,1987年通車里程達774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2.7公里,基本實現鄉鄉、村村通公路。郵路及投遞線路總長達2012公里,各自形成網路。
解放前,學齡兒童的入學率很低,1949年學齡兒童入學率僅17.7%,青壯年文盲達半數以上。解放後,教育迅速普及,1987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85%,基本實現無文盲縣。1987年有小學455所、中學11所,在校學生50891人,每千人在校中學生從解放前的2人增加到49.3人。文化、衛生事業也有很大發展,城鄉建立的文娛活動場所可一次性容納兩萬人以上,影院座位1.5萬個,收錄電器紛紛進入家庭。全縣設有醫療保健機構87個、病床842張,醫療技術、設備不斷更新,瘧疾、天花、霍亂等傳染病已經消滅,新法接生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壽命由民國36年的33歲延長到1984年的66.11歲,198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56‰。
寧化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唐朝末年以後,中原漢人大批遷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使寧化興盛一時。但終因長期封建經濟和地處山區的環境影響,寧化在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發展緩慢,直至解放時,仍然十分落後貧困。解放後,寧化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短短的數十年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歷史上的數千年,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要實現現代化,要發達和富裕起來,任務仍十分艱巨、繁重,需要不懈的努力。寧化黨、政領導,寧化人民已經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有充分的信心和勇氣,正以務實創新、開拓前進的精神,充分發揮耕地居三明市首位的優勢,有效利用「有色金屬聚寶盆」和豐富的山林資源,努力克服交通劣勢,充分利用溝通閩贛兩省邊緣縣的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興利除弊,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道上,走向繁榮昌盛,走向現代化的明天!

⑶ 蘭科的部分屬種

白及屬
約6種,分布於東亞,其中4種產中國:白及、小白及、黃花白及和台灣白及。假鱗莖均供葯用,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之效。陸生蘭,具假鱗莖;葉數枚,具摺扇狀脈;花數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常較艷麗;唇瓣3裂,上面有褶片,側裂片多少圍抱蕊柱;蕊柱細長,無蕊柱足;花粉塊8,成2群,粒粉質,有不明顯的花粉塊柄,無粘盤。
石豆蘭屬
近1000種,分布於熱帶,中國有36種,產南部。附生蘭;假鱗莖生於細長的根狀莖上,頂端具1葉,極罕2葉;花葶從假鱗莖底部或兩假鱗莖之間的根狀莖上抽出,通常具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罕有減退為單花;3枚萼片相似,側萼片基部寬闊並與蕊柱足合生,但其內緣不粘合;唇瓣小,肉質,鉸鏈般地著生於蕊柱足,活動,不裂;蕊往短,常有明顯的翅,翅向頂端延伸成一對芒狀或齒狀附屬物,高出於花葯之上;蕊柱足明顯,花粉塊4,多少成2對,蠟質,一般無附屬物,罕有具粘盤。
蝦脊蘭屬
約100種,分布於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溫暖地區(包括中美洲),中國約有40種,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區均產之。陸生蘭,有短的根狀莖;莖通常較短且多少變為假鱗莖狀,全部為葉鞘所包;葉數枚,通常較大,干後變黑色;花葶從葉腋或莖基部側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總狀花序;唇瓣下部與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狀,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較粗短,直立;柱頭有時分為2個,位於距口兩側;花粉塊8,成2群,蠟質,多數具明顯的粘盤。
隔距蘭屬
近10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至澳大利亞,中國有大序隔距蘭等16種,個別種類,如蜈蚣蘭,向北可達青島與連雲港,為本屬中分布最北的一種。附生蘭,莖直立或懸垂;葉扁平或圓柱狀;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具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縱隔膜,分距為兩室,罕有隔膜退化為狹脊的,在距的後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體,它有時與唇瓣基部的突起連接,完全封閉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較寬,呈金字塔狀,具明顯的蕊柱足或無足;花粉塊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盤。
貝母蘭屬
近2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16種,產南部至西南部。附生蘭或陸生蘭;假鱗莖頂端具1-2葉及花葶;花大,通常數朵排成總狀花序,有時減退為單朵,艷麗;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兩側,唇盤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長而有寬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有花粉塊柄。
蘭屬
約40種,主要分布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少數見於大洋洲與非洲,中國有20種及許多變種,其中不少被廣泛栽培,如墨蘭、建蘭、春蘭及蕙蘭等都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為園藝珍品。陸生蘭或附生蘭,極罕為不具綠葉的腐生蘭,多半有假鱗莖;葉成簇,近基生,通常帶狀,極少為橢圓形而具柄;花葶從葉叢中抽出;總狀花序具多花或少有減退為單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條縱褶片;蕊柱較長,稍向前傾;花粉塊2,近球形,蠟質,有裂隙,生於共同的花粉塊柄上,有粘盤。
杓蘭屬
約50種,全屬約50種,主要產東亞、北美、歐洲等溫帶地區和亞熱帶山地,向南可達喜馬拉雅地區和中美洲的瓜地馬拉。我國有32種,廣布於自東北地區至西南山地和台灣高山,絕大多數種類均可供觀賞。 陸生蘭,具根狀莖;葉2至數枚,莖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單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寬大,側萼片常合生為一,較少例外;唇瓣囊狀,較大;蕊柱下彎,具2枚側生雄蕊和一個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頭頂生,下彎,柱頭面擴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塊。
石斛屬
約14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60種,產秦嶺以南各省區,尤以西南與台灣最多,其中不少種類可供葯用,如石斛、細莖石斛、鉤狀石斛、細葉石斛等的莖經加工後即為中葯。有些種類亦供觀賞。附生蘭,有根狀莖;莖一般較長,有時分枝,具多節,纖細或膨大成種種形狀;葉莖生,通常多枚,扁平,兩側壓扁或圓柱狀,基部有時具關節;總狀花序常生於莖上部節上,具數朵至多朵花,少有減退為單花;花大、艷麗;側萼片與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時有短爪,無距;蕊往較短,有明顯的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無附屬物。
羊耳蒜屬
約250種,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北溫帶,中國有45種,約有19種產台灣,其餘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或附生蘭;莖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種種形狀的假鱗莖;假鱗莖具1至多節;葉1至多枚,基生、莖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有時具關節;花葶從假鱗莖頂端發出,具總狀花序;唇瓣常較萼片與花瓣寬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胝體;蕊柱長,常向前彎,上部多少有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成2對,蠟質,無花粉塊柄。
毛蘭屬
約57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36種,產南部至西南部。附生蘭,通常具根狀莖;莖常膨大成種種形狀的假鱗莖;較少不膨大,具1至多節;葉1枚至數枚,通常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較少在不膨大的莖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圓柱狀;花序側生或頂生,有時減退為單花;萼片背面與子房常被絨毛;側萼片多少與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動或不活動,無距;蕊柱足短或長;花粉塊8(極罕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塊柄。
兜被蘭屬
6種,分布於歐洲至東亞,其中兜被蘭與二葉兜被蘭等4種亦產中國。陸生蘭,具塊莖;葉常2枚,近基生;總狀花序頂生,偏向一側;中萼片與花瓣靠合成兜狀;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彎;蕊柱短;柱頭2,多少棍棒狀;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組成,有花粉塊柄和粘盤。
紅門蘭屬
約100種,分布於整個北溫帶以及亞洲和北非的溫暖地區,中國約16種,全國除南部炎熱地區外均產之。陸生蘭,具根狀莖或塊莖;葉1至數枚,生於莖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中萼片常與花瓣靠合而成兜狀;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與花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聯合而成,有花粉塊柄,粘盤藏於粘囊中。
天麻屬
約20種,分布於東亞、馬來西亞至大洋洲,中國有3種,其中天麻從東北至西藏均產之,根狀莖供葯用,有熄風鎮痙作用,為著名中葯。腐生蘭,具塊狀根狀莖;花序通常數花至多花,極罕減退為單花;花中等大;萼片與花瓣合生成管狀,頂端5齒裂,萼裂片大於花冠裂片;唇瓣藏於管內;無距;蕊柱一般較長,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塊2,粒粉質。中國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參閱《植物學報》,16(3);288-290,1974。)
蝶蘭屬
約35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澳大利亞,中國有4種,其中蝶蘭P. wilsonii Rolfe產雲南,海南蝶蘭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產海南島,台灣蝶蘭P. aphrodite Reichb.f. 和小花蝶蘭P. equestris(Schauer)Reichb. f. 產台灣。本屬植物花艷麗,不少種類栽培供觀賞。附生蘭,莖很短;葉扁平或圓柱狀;花序常較鬆散,有時分枝;花常較大,少有較小;側萼片常略與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胝體或其他附屬物,無距;蕊柱有明顯的蕊柱足;花粉塊2,有裂隙,蠟質,具條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較大的粘盤。(參閱Amer. Orch. Soc.Bull.37-38,1968-1969。)
石仙桃屬
約55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12種,產西南至台灣;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廣。假鱗莖疏離或密集,頂端具1-2葉;花葶生於假鱗莖頂端,與幼葉同時出現;總狀花序具多花,花序軸常多少曲折;側萼片背面通常具龍骨狀突起;唇瓣基部無耳狀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較寬而短,頂端有寬闊的翅,圍繞花葯,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具彈性花粉塊柄。
手參屬
約10種,分布於北溫帶,其中手參與西南手參等3種產中國,前者見於東北至西藏,後者產西南。陸生蘭,具掌狀分裂的塊莖;葉數枚,莖生;總狀花序頂生,具較密集的花;中萼片與花瓣分離;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細長的距;蕊柱短;柱頭2,較大,近楔形;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粘合而成,有花粉塊柄與粘盤。
玉鳳花屬
約600種,全球熱帶至溫帶地區均產之,中國約有70種,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常具塊莖;葉近基生至莖生,常2至數枚,較少為1枚;花大小變化較大,通常多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極罕無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頭 2,多半分生;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粘合而成,有花粉塊柄和粘盤。
舌唇蘭屬
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向南可達中美洲和熱帶亞洲,中國約40種,南北均產之,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常有塊莖;葉基生或莖生,1至數枚;總狀花序頂生,具數朵花;中萼片常與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狀,基部常呈耳狀,有距;蕊柱貼生於唇瓣基部;葯室平行或叉開;柱頭1個;花粉塊2,由許多鬆散小塊組成,有短的花粉塊柄與粘盤。
堇蘭屬
中國有7種,產台灣、雲南、西藏,體態極近大苞蘭屬,區別點在於本屬的花苞片比花(連同子房與花梗)短,兩個花粉塊柄與粘盤(4個花粉塊,每2個成一組,各具1個花粉塊柄與粘盤)互相分開。但近代大多數學者均主張並入大苞蘭屬.(關於這兩個屬的合並與專論,可參閱Kew Bull.26:183-184,1971。)
斑葉蘭
花葉子,植株高15—35厘米。根狀莖伸長,莖狀,匍匐,具節。莖直立,綠色,具4--6枚葉。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0.8—2.5厘米,上面綠色,具白色不規則的點狀斑紋,背面淡綠色,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具柄,葉柄長4--10毫米,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
國內分布:產山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生於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或溝谷闊葉林下。
國外分布: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越南、泰國、朝鮮半島南部、日本、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寄樹蘭屬
約20種,分布於東南亞,其中寄樹蘭R. succisa(Lindl. )Tang et Wang和大葉寄樹蘭R. spathulata(Bl. )J. J. Smith亦產中國海南島等地。附生蘭;莖堅硬,懸垂;葉扁平,有關節;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許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較大,前壁有一肉質胼胝體,後壁常有一個叉狀附屬物;蕊柱短,無蕊柱足;花粉塊2,有裂隙,蠟質,具長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盤。
萬帶蘭屬
約6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南部有8種,其中琴唇萬帶蘭V. concolor BI. ex Lindi. 分布於西南至廣西。本屬花較大,且花期較長,不少種類曾被栽培供觀賞。附生蘭,莖較長;葉扁平或少數近圓柱狀,2列,有關節;總狀花序近直立;花數朵疏離,較大;萼片與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兩側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顯;花粉塊2或4,前者有深裂隙,蠟質,具寬而短的蕊喙柄和較大的粘盤。
梅蘭屬
僅梅蘭1種,產中國廣東梅州。腐生蘭,體態近似無葉蘭屬Aphyllorchis,區別點在於本屬花被輻射對稱,即唇瓣與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頭位於蕊柱頂端,即頂生或近頂生。為中國特有的一個原始屬。

⑷ 既是中葯又可以觀賞開花在家種的有哪些植物最好是四季常青的

石斛、蜈蚣蘭、常春藤、薄荷、四季菊、金銀花、五味子、暴馬丁香

⑸ 請問這顆是什麼草,在山上岩石逢里看到的,有點像石斛,有點像蜈蚣蘭

棒葉蘭,屬原生蘭花品種,植物學名叉子股,棒葉蘭這個蘭名是雲南養蘭人依樣畫葫蘆取定的。產在滇西,一年開兩次花,春寒時開一次,秋寒時開一次。肉質葉,圓柱形,如棒狀,色青綠,花朵像一隻爬動的紅蜘蛛。

⑹ 什麼叫蘭科植物哪些屬蘭科植物

蘭科,單子葉植物綱,百合亞綱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僅次於菊科與豆科的第3大科,是單子葉植物中一個十分進化的支系,大多數都是蟲媒植物 。約700屬,20000種,廣布全球,主要產於熱帶地區,蘭科共700屬20000多種,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熱帶地區。中國產166屬約1000種,以雲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種類最多。主要的屬有石豆蘭屬、玉鳳花屬、石斛屬、羊耳蒜屬、蝦脊蘭屬、舌唇蘭屬、毛蘭屬、角盤蘭屬和杓蘭屬等。中國特有屬和特有種比較豐富,有些特有屬非常原始,如進蘭屬、無喙蘭屬等。中國產的蘭屬、萬帶蘭屬、石斛屬、蝶蘭屬、兜蘭屬等為重要花卉;天麻、白及、石斛等至今仍供葯用。此外,香果蘭屬中有少數種類可提取香精,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蘭科包括 4個亞科5個族。
假蘭亞科
花輻射對稱或近輻射對稱;雄蕊2~3,宿存;柱頭頂生,3裂,無蕊喙;花粉單粒,不形成花粉塊;子房3室,中軸胎座;種子具厚殼,無透明種皮,極少例外。含假蘭族1族,包括三蕊蘭屬和假蘭屬。
杓蘭亞科
花兩側對稱,唇瓣囊狀,2枚側萼片通常合生;雄蕊2,宿存;柱頭頂生,向下彎,不明顯的3裂。無蕊喙;花粉單粒,不形成花粉塊;子房1或3室,中軸胎座或側膜胎座;種子具厚殼或具透明翅狀外種皮。含杓蘭族1族,包括杓蘭屬和兜蘭屬等。
鳥巢蘭亞科
花兩側對稱,極少例外;雄蕊通常1,凋落;柱頭側生,常凹陷,極少頂生,通常有蕊喙;花粉一般為四合子,形成花粉塊;子房1室,側膜胎座;種子一般具透明翅狀外種皮。分兩族:
①鳥巢蘭族,包括一些非常原始的屬,如進蘭屬、雙蕊蘭屬以及無喙蘭屬等。
②樹蘭族,包括萬帶蘭屬、石斛屬等產於熱帶地區的屬。
蘭亞科
花兩側對稱;雄蕊1,花葯基部與蕊柱完全合生,宿存;柱頭側生,凹陷或突出,具蕊喙;花粉為四合子,形成花粉塊,花粉塊粒粉質,由許多小塊組成;子房1室,側膜胎座;種子具透明翅狀外種皮。含蘭族1族,包括紅門蘭屬和玉鳳花屬等。 蘭科-部分屬種 無葉蘭一、白及屬
約6種,分布於東亞,其中4種產中國:白及、小白及、黃花白及和台灣白及。假鱗莖均供葯用,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之效。陸生蘭,具假鱗莖;葉數枚,具摺扇狀脈;花數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常較艷麗;唇瓣3裂,上面有褶片,側裂片多少圍抱蕊柱;蕊柱細長,無蕊柱足;花粉塊8,成2群,粒粉質,有不明顯的花粉塊柄,無粘盤。
二、石豆蘭屬
近1000種,分布於熱帶,中國有36種,產南部。附生蘭;假鱗莖生於細長的根狀莖上,頂端具1葉,極罕2葉;花葶從假鱗莖底部或兩假鱗莖之間的根狀莖上抽出,通常具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罕有減退為單花;3枚萼片相似,側萼片基部寬闊並與蕊柱足合生,但其內緣不粘合;唇瓣小,肉質,鉸鏈般地著生於蕊柱足,活動,不裂;蕊往短,常有明顯的翅,翅向頂端延伸成一對芒狀或齒狀附屬物,高出於花葯之上;蕊柱足明顯,花粉塊4,多少成2對,蠟質,一般無附屬物,罕有具粘盤。
三、蝦脊蘭屬
約100種,分布於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溫暖地區(包括中美洲),中國約有40種,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區均產之。陸生蘭,有短的根狀莖;莖通常較短且多少變為假鱗莖狀,全部為葉鞘所包;葉數枚,通常較大,干後變黑色;花葶從葉腋或莖基部側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總狀花序;唇瓣下部與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狀,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較粗短,直立;柱頭有時分為2個,位於距口兩側;花粉塊8,成2群,蠟質,多數具明顯的粘盤。 竹葉蘭四、隔距蘭屬
近10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至澳大利亞,中國有大序隔距蘭等16種,個別種類,如蜈蚣蘭,向北可達青島與連雲港,為本屬中分布最北的一種。附生蘭,莖直立或懸垂;葉扁平或圓柱狀;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具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縱隔膜,分距為兩室,罕有隔膜退化為狹脊的,在距的後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體,它有時與唇瓣基部的突起連接,完全封閉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較寬,呈金字塔狀,具明顯的蕊柱足或無足;花粉塊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盤。
五、貝母蘭屬
近2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16種,產南部至西南部。附生蘭或陸生蘭;假鱗莖頂端具1-2葉及花葶;花大,通常數朵排成總狀花序,有時減退為單朵,艷麗;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兩側,唇盤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長而有寬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有花粉塊柄。
六、蘭屬
約40種,主要分布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少數見於大洋洲與非洲,中國有20種及許多變種,其中不少被廣泛栽培,如墨蘭、建蘭、春蘭及蕙蘭等都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為園藝珍品。陸生蘭或附生蘭,極罕為不具綠葉的腐生蘭,多半有假鱗莖;葉成簇,近基生,通常帶狀,極少為橢圓形而具柄;花葶從葉叢中抽出;總狀花序具多花或少有減退為單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條縱褶片;蕊柱較長,稍向前傾;花粉塊2,近球形,蠟質,有裂隙,生於共同的花粉塊柄上,有粘盤。 柳蘭七、杓蘭屬
約40種,分布於北溫帶至喜馬拉雅地區,中國有23種,除南部炎熱地區外,全國均產之。陸生蘭,具根狀莖;葉2至數枚,莖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單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寬大,側萼片常合生為一,較少例外;唇瓣囊狀,較大;蕊柱下彎,具2枚側生雄蕊和一個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頭頂生,下彎,柱頭面擴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塊。
八、石斛屬
約14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60種,產秦嶺以南各省區,尤以西南與台灣最多,其中不少種類可供葯用,如石斛、細莖石斛、鉤狀石斛、細葉石斛等的莖經加工後即為中葯。有些種類亦供觀賞。附生蘭,有根狀莖;莖一般較長,有時分枝,具多節,纖細或膨大成種種形狀;葉莖生,通常多枚,扁平,兩側壓扁或圓柱狀,基部有時具關節;總狀花序常生於莖上部節上,具數朵至多朵花,少有減退為單花;花大、艷麗;側萼片與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時有短爪,無距;蕊往較短,有明顯的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無附屬物。
九、羊耳蒜屬
約250種,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北溫帶,中國有45種,約有19種產台灣,其餘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或附生蘭;莖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種種形狀的假鱗莖;假鱗莖具1至多節;葉1至多枚,基生、莖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有時具關節;花葶從假鱗莖頂端發出,具總狀花序;唇瓣常較萼片與花瓣寬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胝體;蕊柱長,常向前彎,上部多少有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成2對,蠟質,無花粉塊柄。 蜘蛛蘭十、毛蘭屬
約57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36種,產南部至西南部。附生蘭,通常具根狀莖;莖常膨大成種種形狀的假鱗莖;較少不膨大,具1至多節;葉1枚至數枚,通常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較少在不膨大的莖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圓柱狀;花序側生或頂生,有時減退為單花;萼片背面與子房常被絨毛;側萼片多少與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動或不活動,無距;蕊柱足短或長;花粉塊8(極罕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塊柄。
十一、兜被蘭屬
6種,分布於歐洲至東亞,其中兜被蘭與二葉兜被蘭等4種亦產中國。陸生蘭,具塊莖;葉常2枚,近基生;總狀花序頂生,偏向一側;中萼片與花瓣靠合成兜狀;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彎;蕊柱短;柱頭2,多少棍棒狀;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組成,有花粉塊柄和粘盤。
十二、鳶尾蘭屬
約300種,分布於非洲與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有20種,產南部,以西南與台灣為最多,其中較常見的有狹葉鳶尾蘭與棒葉鳶尾蘭等。附生蘭,常叢生,具莖;葉2列,肥厚,兩側壓扁而互相套疊,有時有關節;總狀花序常呈圓柱狀,具許多密集的小花;萼片常外折;花瓣常較萼片為狹;唇瓣位於上方,基部多少抱蕊柱;蕊柱極短,無蕊柱足;花粉塊4,成2對,無花粉塊柄。 鳶尾蘭十三、紅門蘭屬
約100種,分布於整個北溫帶以及亞洲和北非的溫暖地區,中國約16種,全國除南部炎熱地區外均產之。陸生蘭,具根狀莖或塊莖;葉1至數枚,生於莖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中萼片常與花瓣靠合而成兜狀;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與花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聯合而成,有花粉塊柄,粘盤藏於粘囊中。
十四、天麻屬
約20種,分布於東亞、馬來西亞至大洋洲,中國有3種,其中天麻從東北至西藏均產之,根狀莖供葯用,有熄風鎮痙作用,為著名中葯。腐生蘭,具塊狀根狀莖;花序通常數花至多花,極罕減退為單花;花中等大;萼片與花瓣合生成管狀,頂端5齒裂,萼裂片大於花冠裂片;唇瓣藏於管內;無距;蕊柱一般較長,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塊2,粒粉質。近來我國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參閱《植物學報》,16(3);288-290,1974。)
十五、蝶蘭屬
約35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澳大利亞,中國有4種,其中蝶蘭P. wilsonii Rolfe產雲南,海南蝶蘭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產海南島,台灣蝶蘭P. aphrodite Reichb.f. 和小花蝶蘭P. equestris(Schauer)Reichb. f. 產台灣。本屬植物花艷麗,不少種類栽培供觀賞。附生蘭,莖很短;葉扁平或圓柱狀;花序常較鬆散,有時分枝;花常較大,少有較小;側萼片常略與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胝體或其他附屬物,無距;蕊柱有明顯的蕊柱足;花粉塊2,有裂隙,蠟質,具條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較大的粘盤。(參閱Amer. Orch. Soc.Bull.37-38,1968-1969。)
十六、石仙桃屬
約55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12種,產西南至台灣;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廣。假鱗莖疏離或密集,頂端具1-2葉;花葶生於假鱗莖頂端,與幼葉同時出現;總狀花序具多花,花序軸常多少曲折;側萼片背面通常具龍骨狀突起;唇瓣基部無耳狀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較寬而短,頂端有寬闊的翅,圍繞花葯,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具彈性花粉塊柄。 手參十七、手參屬
約10種,分布於北溫帶,其中手參與西南手參等3種產中國,前者見於東北至西藏,後者產西南。陸生蘭,具掌狀分裂的塊莖;葉數枚,莖生;總狀花序頂生,具較密集的花;中萼片與花瓣分離;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細長的距;蕊柱短;柱頭2,較大,近楔形;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粘合而成,有花粉塊柄與粘盤。
十八、玉鳳花屬
約600種,全球熱帶至溫帶地區均產之,中國約有70種,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常具塊莖;葉近基生至莖生,常2至數枚,較少為1枚;花大小變化較大,通常多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極罕無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頭 2,多半分生;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粘合而成,有花粉塊柄和粘盤。
十九、舌唇蘭屬
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向南可達中美洲和熱帶亞洲,中國約40種,南北均產之,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常有塊莖;葉基生或莖生,1至數枚;總狀花序頂生,具數朵花;中萼片常與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狀,基部常呈耳狀,有距;蕊柱貼生於唇瓣基部;葯室平行或叉開;柱頭1個;花粉塊2,由許多鬆散小塊組成,有短的花粉塊柄與粘盤。
二十、堇蘭屬
中國有7種,產台灣、雲南、西藏,體態極近大苞蘭屬,區別點在於本屬的花苞片比花(連同子房與花梗)短,兩個花粉塊柄與粘盤(4個花粉塊,每2個成一組,各具1個花粉塊柄與粘盤)互相分開。但近代大多數學者均主張並入Sunipia.(關於這兩個屬的合並與專論,可參閱Kew Bull.26:183-184,1971。) 斑葉蘭二十一、 寄樹蘭屬
約20種,分布於東南亞,其中寄樹蘭R. succisa(Lindl. )Tang et Wang和大葉寄樹蘭R. spathulata(Bl. )J. J. Smith亦產中國海南島等地。附生蘭;莖堅硬,懸垂;葉扁平,有關節;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許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較大,前壁有一肉質胼胝體,後壁常有一個叉狀附屬物;蕊柱短,無蕊柱足;花粉塊2,有裂隙,蠟質,具長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盤。
二十二、萬帶蘭屬
約6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南部有8種,其中琴唇萬帶蘭V. concolor BI. ex Lindi. 分布於西南至廣西。本屬花較大,且花期較長,不少種類曾被栽培供觀賞。附生蘭,莖較長;葉扁平或少數近圓柱狀,2列,有關節;總狀花序近直立;花數朵疏離,較大;萼片與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兩側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顯;花粉塊2或4,前者有深裂隙,蠟質,具寬而短的蕊喙柄和較大的粘盤。
二十三、梅蘭屬
僅梅蘭1種,產中國廣東梅縣。腐生蘭,體態近似無葉蘭屬Aphyllorchis,區別點在於本屬花被輻射對稱,即唇瓣與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頭位於蕊柱頂端,即頂生或近頂生。為中國特有的一個原始屬。(

⑺ 什麼叫蘭科植物哪些屬蘭科植物

蘭科,單子葉植物綱,百合亞綱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僅次於菊科與豆科的第3大科,是單子葉植物中一個十分進化的支系,大多數都是蟲媒植物 。約700屬,20000種,廣布全球,主要產於熱帶地區, 蘭科共700屬20000多種,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熱帶地區。中國產166屬約1000種,以雲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種類最多。主要的屬有石豆蘭屬、玉鳳花屬、石斛屬、羊耳蒜屬、蝦脊蘭屬、舌唇蘭屬、毛蘭屬、角盤蘭屬和杓蘭屬等。中國特有屬和特有種比較豐富,有些特有屬非常原始,如進蘭屬、無喙蘭屬等。中國產的蘭屬、萬帶蘭屬、石斛屬、蝶蘭屬、兜蘭屬等為重要花卉;天麻、白及、石斛等至今仍供葯用。此外,香果蘭屬中有少數種類可提取香精,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蘭科包括 4個亞科5個族。 假蘭亞科 花輻射對稱或近輻射對稱;雄蕊2~3,宿存;柱頭頂生,3裂,無蕊喙;花粉單粒,不形成花粉塊;子房3室,中軸胎座;種子具厚殼,無透明種皮,極少例外。含假蘭族1族,包括三蕊蘭屬和假蘭屬。 杓蘭亞科 花兩側對稱,唇瓣囊狀,2枚側萼片通常合生;雄蕊2,宿存;柱頭頂生,向下彎,不明顯的3裂。無蕊喙;花粉單粒,不形成花粉塊;子房1或3室,中軸胎座或側膜胎座;種子具厚殼或具透明翅狀外種皮。含杓蘭族1族,包括杓蘭屬和兜蘭屬等。 鳥巢蘭亞科 花兩側對稱,極少例外;雄蕊通常1,凋落;柱頭側生,常凹陷,極少頂生,通常有蕊喙;花粉一般為四合子,形成花粉塊;子房1室,側膜胎座;種子一般具透明翅狀外種皮。分兩族: ①鳥巢蘭族,包括一些非常原始的屬,如進蘭屬、雙蕊蘭屬以及無喙蘭屬等。 ②樹蘭族,包括萬帶蘭屬、石斛屬等產於熱帶地區的屬。 蘭亞科 花兩側對稱;雄蕊1,花葯基部與蕊柱完全合生,宿存;柱頭側生,凹陷或突出,具蕊喙;花粉為四合子,形成花粉塊,花粉塊粒粉質,由許多小塊組成;子房1室,側膜胎座;種子具透明翅狀外種皮。含蘭族1族,包括紅門蘭屬和玉鳳花屬等。 蘭科-部分屬種 無葉蘭 一、白及屬 約6種,分布於東亞,其中4種產中國:白及、小白及、黃花白及和台灣白及。假鱗莖均供葯用,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之效。陸生蘭,具假鱗莖;葉數枚,具摺扇狀脈;花數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常較艷麗;唇瓣3裂,上面有褶片,側裂片多少圍抱蕊柱;蕊柱細長,無蕊柱足;花粉塊8,成2群,粒粉質,有不明顯的花粉塊柄,無粘盤。 二、石豆蘭屬 近1000種,分布於熱帶,中國有36種,產南部。附生蘭;假鱗莖生於細長的根狀莖上,頂端具1葉,極罕2葉;花葶從假鱗莖底部或兩假鱗莖之間的根狀莖上抽出,通常具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罕有減退為單花;3枚萼片相似,側萼片基部寬闊並與蕊柱足合生,但其內緣不粘合;唇瓣小,肉質,鉸鏈般地著生於蕊柱足,活動,不裂;蕊往短,常有明顯的翅,翅向頂端延伸成一對芒狀或齒狀附屬物,高出於花葯之上;蕊柱足明顯,花粉塊4,多少成2對,蠟質,一般無附屬物,罕有具粘盤。 三、蝦脊蘭屬 約100種,分布於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溫暖地區(包括中美洲),中國約有40種,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區均產之。陸生蘭,有短的根狀莖;莖通常較短且多少變為假鱗莖狀,全部為葉鞘所包;葉數枚,通常較大,干後變黑色;花葶從葉腋或莖基部側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總狀花序;唇瓣下部與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狀,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較粗短,直立;柱頭有時分為2個,位於距口兩側;花粉塊8,成2群,蠟質,多數具明顯的粘盤。 竹葉蘭 四、隔距蘭屬 近10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至澳大利亞,中國有大序隔距蘭等16種,個別種類,如蜈蚣蘭,向北可達青島與連雲港,為本屬中分布最北的一種。附生蘭,莖直立或懸垂;葉扁平或圓柱狀;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具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縱隔膜,分距為兩室,罕有隔膜退化為狹脊的,在距的後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體,它有時與唇瓣基部的突起連接,完全封閉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較寬,呈金字塔狀,具明顯的蕊柱足或無足;花粉塊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盤。 五、貝母蘭屬 近2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16種,產南部至西南部。附生蘭或陸生蘭;假鱗莖頂端具1-2葉及花葶;花大,通常數朵排成總狀花序,有時減退為單朵,艷麗;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兩側,唇盤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長而有寬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有花粉塊柄。 六、蘭屬 約40種,主要分布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少數見於大洋洲與非洲,中國有20種及許多變種,其中不少被廣泛栽培,如墨蘭、建蘭、春蘭及蕙蘭等都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為園藝珍品。陸生蘭或附生蘭,極罕為不具綠葉的腐生蘭,多半有假鱗莖;葉成簇,近基生,通常帶狀,極少為橢圓形而具柄;花葶從葉叢中抽出;總狀花序具多花或少有減退為單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條縱褶片;蕊柱較長,稍向前傾;花粉塊2,近球形,蠟質,有裂隙,生於共同的花粉塊柄上,有粘盤。 柳蘭 七、杓蘭屬 約40種,分布於北溫帶至喜馬拉雅地區,中國有23種,除南部炎熱地區外,全國均產之。陸生蘭,具根狀莖;葉2至數枚,莖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單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寬大,側萼片常合生為一,較少例外;唇瓣囊狀,較大;蕊柱下彎,具2枚側生雄蕊和一個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頭頂生,下彎,柱頭面擴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塊。 八、石斛屬 約14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60種,產秦嶺以南各省區,尤以西南與台灣最多,其中不少種類可供葯用,如石斛、細莖石斛、鉤狀石斛、細葉石斛等的莖經加工後即為中葯。有些種類亦供觀賞。附生蘭,有根狀莖;莖一般較長,有時分枝,具多節,纖細或膨大成種種形狀;葉莖生,通常多枚,扁平,兩側壓扁或圓柱狀,基部有時具關節;總狀花序常生於莖上部節上,具數朵至多朵花,少有減退為單花;花大、艷麗;側萼片與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時有短爪,無距;蕊往較短,有明顯的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無附屬物。 九、羊耳蒜屬 約250種,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北溫帶,中國有45種,約有19種產台灣,其餘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或附生蘭;莖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種種形狀的假鱗莖;假鱗莖具1至多節;葉1至多枚,基生、莖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有時具關節;花葶從假鱗莖頂端發出,具總狀花序;唇瓣常較萼片與花瓣寬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胝體;蕊柱長,常向前彎,上部多少有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成2對,蠟質,無花粉塊柄。 蜘蛛蘭 十、毛蘭屬 約57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36種,產南部至西南部。附生蘭,通常具根狀莖;莖常膨大成種種形狀的假鱗莖;較少不膨大,具1至多節;葉1枚至數枚,通常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較少在不膨大的莖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圓柱狀;花序側生或頂生,有時減退為單花;萼片背面與子房常被絨毛;側萼片多少與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動或不活動,無距;蕊柱足短或長;花粉塊8(極罕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塊柄。 十一、兜被蘭屬 6種,分布於歐洲至東亞,其中兜被蘭與二葉兜被蘭等4種亦產中國。陸生蘭,具塊莖;葉常2枚,近基生;總狀花序頂生,偏向一側;中萼片與花瓣靠合成兜狀;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彎;蕊柱短;柱頭2,多少棍棒狀;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組成,有花粉塊柄和粘盤。 十二、鳶尾蘭屬 約300種,分布於非洲與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有20種,產南部,以西南與台灣為最多,其中較常見的有狹葉鳶尾蘭與棒葉鳶尾蘭等。附生蘭,常叢生,具莖;葉2列,肥厚,兩側壓扁而互相套疊,有時有關節;總狀花序常呈圓柱狀,具許多密集的小花;萼片常外折;花瓣常較萼片為狹;唇瓣位於上方,基部多少抱蕊柱;蕊柱極短,無蕊柱足;花粉塊4,成2對,無花粉塊柄。 鳶尾蘭 十三、紅門蘭屬 約100種,分布於整個北溫帶以及亞洲和北非的溫暖地區,中國約16種,全國除南部炎熱地區外均產之。陸生蘭,具根狀莖或塊莖;葉1至數枚,生於莖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中萼片常與花瓣靠合而成兜狀;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與花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聯合而成,有花粉塊柄,粘盤藏於粘囊中。 十四、天麻屬 約20種,分布於東亞、馬來西亞至大洋洲,中國有3種,其中天麻從東北至西藏均產之,根狀莖供葯用,有熄風鎮痙作用,為著名中葯。腐生蘭,具塊狀根狀莖;花序通常數花至多花,極罕減退為單花;花中等大;萼片與花瓣合生成管狀,頂端5齒裂,萼裂片大於花冠裂片;唇瓣藏於管內;無距;蕊柱一般較長,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塊2,粒粉質。近來我國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參閱《植物學報》,16(3);288-290,1974。) 十五、蝶蘭屬 約35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澳大利亞,中國有4種,其中蝶蘭P. wilsonii Rolfe產雲南,海南蝶蘭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產海南島,台灣蝶蘭P. aphrodite Reichb.f. 和小花蝶蘭P. equestris(Schauer)Reichb. f. 產台灣。本屬植物花艷麗,不少種類栽培供觀賞。附生蘭,莖很短;葉扁平或圓柱狀;花序常較鬆散,有時分枝;花常較大,少有較小;側萼片常略與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胝體或其他附屬物,無距;蕊柱有明顯的蕊柱足;花粉塊2,有裂隙,蠟質,具條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較大的粘盤。(參閱Amer. Orch. Soc.Bull.37-38,1968-1969。) 十六、石仙桃屬 約55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12種,產西南至台灣;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廣。假鱗莖疏離或密集,頂端具1-2葉;花葶生於假鱗莖頂端,與幼葉同時出現;總狀花序具多花,花序軸常多少曲折;側萼片背面通常具龍骨狀突起;唇瓣基部無耳狀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較寬而短,頂端有寬闊的翅,圍繞花葯,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具彈性花粉塊柄。 手參 十七、手參屬 約10種,分布於北溫帶,其中手參與西南手參等3種產中國,前者見於東北至西藏,後者產西南。陸生蘭,具掌狀分裂的塊莖;葉數枚,莖生;總狀花序頂生,具較密集的花;中萼片與花瓣分離;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細長的距;蕊柱短;柱頭2,較大,近楔形;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粘合而成,有花粉塊柄與粘盤。 十八、玉鳳花屬 約600種,全球熱帶至溫帶地區均產之,中國約有70種,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常具塊莖;葉近基生至莖生,常2至數枚,較少為1枚;花大小變化較大,通常多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極罕無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頭 2,多半分生;花粉塊2,由許多小塊疏鬆粘合而成,有花粉塊柄和粘盤。 十九、舌唇蘭屬 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向南可達中美洲和熱帶亞洲,中國約40種,南北均產之,以西南為最多。陸生蘭,常有塊莖;葉基生或莖生,1至數枚;總狀花序頂生,具數朵花;中萼片常與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狀,基部常呈耳狀,有距;蕊柱貼生於唇瓣基部;葯室平行或叉開;柱頭1個;花粉塊2,由許多鬆散小塊組成,有短的花粉塊柄與粘盤。 二十、堇蘭屬 中國有7種,產台灣、雲南、西藏,體態極近大苞蘭屬,區別點在於本屬的花苞片比花(連同子房與花梗)短,兩個花粉塊柄與粘盤(4個花粉塊,每2個成一組,各具1個花粉塊柄與粘盤)互相分開。但近代大多數學者均主張並入Sunipia.(關於這兩個屬的合並與專論,可參閱Kew Bull.26:183-184,1971。) 斑葉蘭 二十一、 寄樹蘭屬 約20種,分布於東南亞,其中寄樹蘭R. succisa(Lindl. )Tang et Wang和大葉寄樹蘭R. spathulata(Bl. )J. J. Smith亦產中國海南島等地。附生蘭;莖堅硬,懸垂;葉扁平,有關節;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許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較大,前壁有一肉質胼胝體,後壁常有一個叉狀附屬物;蕊柱短,無蕊柱足;花粉塊2,有裂隙,蠟質,具長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盤。 二十二、萬帶蘭屬 約6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南部有8種,其中琴唇萬帶蘭V. concolor BI. ex Lindi. 分布於西南至廣西。本屬花較大,且花期較長,不少種類曾被栽培供觀賞。附生蘭,莖較長;葉扁平或少數近圓柱狀,2列,有關節;總狀花序近直立;花數朵疏離,較大;萼片與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兩側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顯;花粉塊2或4,前者有深裂隙,蠟質,具寬而短的蕊喙柄和較大的粘盤。 二十三、梅蘭屬 僅梅蘭1種,產中國廣東梅縣。腐生蘭,體態近似無葉蘭屬Aphyllorchis,區別點在於本屬花被輻射對稱,即唇瓣與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頭位於蕊柱頂端,即頂生或近頂生。為中國特有的一個原始屬。(

⑻ 求大師鑒定這是石斛還是蜈公蘭

有點像蜈蚣草

閱讀全文

與蜈蚣蘭與石斛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