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蘑菇種植與其他植物種植有什麼不一樣
蘑菇種植與其他植物種植不同之處在於如下環節。第一植物生長需要陽光。而菌類不需要陽光,少量的散射光即可。第二植物生長對於土壤有一定的要求。而蘑菇對土質沒有什麼要求。第三植物只能在土地上生長,而蘑菇可以利用多種農作物秸稈,農副產品下腳料,木屑等等物質,而且可以立體種植。
② 蘑菇怎麼種 蘑菇種植技術
蘑菇種植技術:
一、栽培季節
蘑菇渭北旱腰帶地區,溫差大,空氣濕度小,季節變化快,可提前播種,時間安排在8月中旬-9月上旬。關中平原一帶安排在8月底-9月中旬,當然,有窯洞、果窖的菇農,可在麥草收獲後就能堆積發酵,7月底就可以播種,8月下旬就能收獲。玉米稈收獲後,待玉米稈干後,能進行第二輪播種,用截斷玉米稈+牛糞,12月-元月播種,越冬,春季3月開始出菇,5月底前結束。經試驗產量和質量近似麥草。
二、原材料的准備
蘑菇栽培雙孢菇的主料:麥草、玉米稈、牛糞。輔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收小麥開始,收集麥草,麥草要堆在距播種大棚的空地上。堆起時不用粉碎:玉米稈收集時,待11月份玉米稈干後,沒有綠色時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兩段均可發酵用;牛糞要提前拉回涼半干搗碎,再堆起寬2米、高1.5米,長不限,自然發酵,溫度升到75℃。約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調換讓其自然發酵。牛糞也可曬干搗碎存起備用。
另外,雞糞、豬糞均可加入栽培用。糞中不能摻有土塊。
油渣:最好採用菜油渣,棉油渣亦可使用。
豆稈:發酵料中加入少量豆稈效果最好。
磷肥、尿素、石膏、石灰均應備好。
⒈預濕
建堆前在麥草堆上撒上一層石灰粉,用水管澆濕麥草,讓其軟化三天,或用石灰水直接潑在上面。
⒉建堆
建堆時,將所有稱好的輔料拉到堆前,先在地面上灑一層石灰,在面上鋪一層乾的草,其厚為30厘米左右,寬為2.3米,長28米左右為1畝地料。分5-6層堆料,一層25-30厘米的麥草,上面撒一層石灰,鋪一層牛糞,撒一層油渣、磷肥、石膏(用1/2量),尿素在最上二層分別撒入,把輔料可以混合,分6份每層撒一分,再鋪料。如此一層草料、一層輔料建堆,撒完後開始澆水,將料面澆一遍水,料的四周要垂直整齊,按同樣方法作完一堆,總高為1.5米,頂部為龜背形。用薄膜覆蓋發酵。
⒊第一次翻堆
建堆6天,料堆內溫度達到70-7℃,穩定後即可進行翻堆。翻堆的方法是:從料堆的一側開始撤料,在另一側重新建堆,插上木棒或竹竿,即翻滾式翻堆。翻堆時要將料堆頂部料放在一邊,後夾在中間,外層料放在內層,內層料放在外層,下層料堆放在上層,邊翻邊抖松培養料,將培養料混合均勻,排除料中廢氣,增加新鮮空氣。將剩餘的石灰、石膏分層撒上,料偏干發黃、白時表示水分不足,要邊堆料邊灑水,補足水分。每隔50厘米豎立一根木棒,堆完棒搖動抽出,即料上許多通氣孔。每隔一天將膜揭開排排廢氣,亦利於升溫,約3天後溫度可升到70℃以上,保持2天,又進行翻第二遍。
⒋第二次翻堆
經第一次的調整水分,添加輔料,增設通氣孔,料溫上升很快,約,5-6天進行翻堆,用同樣方法翻,此時可採用從一頭翻堆,排上木棒留出通氣孔,完後蓋上薄膜。用同樣方法過五天後翻第三次堆,翻後四周噴上三氯殺蟎醇。
⒌第四次翻堆
三次過後,料已腐爛,熟後標准為麥草棕紅色,手一拉即斷,料握住不沾手。此時進行第四次翻堆,是把料面上邊翻邊噴除臭劑或甲醛和殺蟎葯。檢查酸鹼度,PH值8-8.5為宜。翻完後悶二天便可准備涼料播種。
⒍排料
當第四次翻堆後已能播種時,關鍵要會辨認料的腐熟程度,培養料要求腐熟均勻一致,色棕紅,草稈柔軟、富有彈性,用手拉即斷,無氨味,無臭味,不發粘,不變黑,料疏鬆為標准。PH值7-8。不能有夾生料,否則在栽培時,會有鬼傘雜菌等發生。
具體做法:將料堆攤開,排廢氣,可在外面涼開,亦可直接進棚,按照開畦要求不同大棚,不同場地、行間、距離、厚廢都所所不同。
三、配料及堆制
培養料配方:每畝的用量
⒈麥草5000公斤、硼肥200公斤、鮮牛糞10立方米、尿素40公斤、棉籽殼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石灰250公斤、石膏200公斤、PH值8左右。
⒉玉米稈2500公斤、麥草2500公斤、鮮牛糞6立方米、棉皮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磷肥200公斤石膏20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250公斤。
⒊堆制:根據自身地理環境,無論是溫室、大弓棚、大田、窯洞栽培,堆料發酵均在距栽培場地附近,水、電要方便的進料場所建堆。
建堆發酵步驟為 預濕-建堆-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撤堆,共計:28天左右。以上已敘述過。
四、大棚、露地選擇及開畦
栽培蘑菇,現有的溫室大棚、大弓棚、中小棚均可栽培。若需建棚,在收過小麥的地里,弓棚南北走向,溫室東西走向。大棚用舊薄膜或黑薄膜,加草簾均可。一般棚長30-50米為宜。
⒈大棚開畦方法是
① 直畦:棚內鋪料一般三行料二行走道(4米的棚),或四行料三個走道。兩邊畦放線鋪料各60厘米,中間畦放線鋪料1.2米,走道各70厘米。
② 橫畦:在棚內中央留一條寬70厘米的溝路兩邊作橫畦,每畦放線鋪料80厘米-1米,畦溝間隔40厘米,以此作完,算好棚長能做多少畦。不管那種開畦做法,把畦提前整平,雜草拔掉,鋪料前一天灌一次大水,濕度適宜,使棚內土壤手捏成片,一拽即散,便可進行鋪料播種,每畝地撒石灰25公斤。
⒉露地開畦方法是 將畦子直開,畦寬1米,直道寬70厘米(兩邊各留10厘米作取土用),畦深20厘米,是地下畦,畦高出地面20厘米是地上畦。把土壤水份灌好,後劃線鋪料、涼料排廢氣。
五、鋪料播種
鋪料播種應選在晴天和陰天進行,不能在雨天播種,因料被雨水淋後,一是會增加含水量,二是易感染雜菌。晴天中午強陽光下也不宜播種,以免曬死菌種。
⒈鋪料 將堆制發酵好的培養料從料堆上撤出放在撒有鮮石灰的畦面上,讓其散熱冷卻到30℃以下,然後抖散並混勻培養料後鋪在成龜背型的畦床上,鋪料厚度為20厘米左右,料厚薄均勻一致。邊鋪料邊播種。
⒉播種 播種方式有撒播、穴播和層播。麥粒菌種應採取分層撒播,不管大棚和露地栽培均可採取撒播。
每平方米用種1.5-2瓶,菌種要求菌絲濃白、粗壯、不吐黃水、沒有萎縮、無雜菌、無蟎蟲。先將菌種瓶在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里洗一遍,表面消毒後再用,將菌種瓶打碎,種塊放入干凈的盆中,用手掰碎,取三分之二的菌種,往料面上撒一遍,再用叉或手抓提培養料,讓菌塊落入料層中,整平料面,再將餘下的三分之一菌種均勻地撒在料表面,最後用木板或盆底稍壓平料面,緊跟覆蓋土壤。厚度4厘米左右,特別注意:撒種時面積不宜過大,應撒多少土蓋多少,另外大棚可採用播種7天後覆土。
六、覆土及管理
⒈覆土時間 播種後應立即覆土,有利於保溫保濕發菌,還可提早出菇,一般在播種25天左右就開始出菇。若料水份偏濕,可播種7天後才開始覆土,一方面讓水分蒸發,另一方面可看到菌種塊菌絲生長情況。播種後上面可蓋薄膜或草簾。
⒉覆土方法 栽培雙孢菇必須覆蓋土壤,不覆地是不出菇的。大棚、露地栽培勻從走道中直接取土。先將走道出挖處打碎,上面撒上少許磷肥、爐渣、石灰粉、拌勻,最大土粒不能超過2厘米,土濕度是手捏成扁並能搓成團、而不粘手為宜。邊撒種邊蓋土,露地播種的可直接蓋上一層地膜和草簾,畦要帶龜形,料面上土四周要蓋嚴,均勻4厘米厚左右;走道順便形成了一條地溝,地溝能放水,增濕、通風、保濕。
⒊覆土後的管理 大棚播種,覆土後料面可以不蓋草簾,為了預防土表面水分流失快,可以蓋一層地膜,前三天不要揭膜,以後每天揭一次,每次通風30分鍾,以增加菌床內新鮮空氣。若土表面干發白,可用噴霧器表面噴濕,若膜下菌絲已上土約15天左右,可去掉薄膜,增加濕度,讓氣生菌絲倒伏增粗,呈線狀橫向生長,使土內菌絲往土下長,往往因土層乾燥菌絲上不了土表面,可根據菌絲上土情況靈活管理,菌絲離表面土1厘米,料內全部長白,時間約20天左右;便可進入出菇期管理。
七、出菇管理
當氣溫降到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滿料的菌絲很快就會出菇,此時關鍵在於保持土層的水分。檢查土層菌絲是否離表面1厘米左右,菌絲邊低,出菇慢,菌絲在表層,出菇密而個體小,易(開傘)成薄皮菇,產量低。
⒈催菇 催菇即是誘導菌絲扭結形成原基。催菇的方法主要是用水來進行,此次噴水叫結菇水。當菌絲長到距土層表面1厘米時,噴一次重水,每平方米用水1.5-2.5公斤。噴水可根據土的干濕程度噴,宜在上午或下午棚溫20℃以下噴水,噴水後,要加大通風量,大棚兩側要打通風孔,兩頭要揭起,每天1-2次,每次30分鍾。噴水後,若溫度適宜,在土壤中便形成大量的小白點狀原基,此時不能再噴水,以免原基死亡,注意保溫保濕管理。
⒉子實體生長時間的管理 噴水後形成的原基,經過2-3天以後,便分化形成菇蕾,當其長到有黃豆粒大時,噴一次重水,增加土壤的濕度,滿足子實體生長所需水分,此次用水叫出菇水。噴水還要根據天氣、土壤濕度和菇蕾大小、多少而定。在晴天,土壤偏干發白,菇多,菇蕾大時,噴水量要大。要用噴霧器噴水,或者用灑水壺裝水淋下。在雨天和陰天,土壤濕潤,菇少、菇蕾小時,少噴水或不噴水。菇體表面光滑、潔白、無鱗片時,則表明分水不足,就要及時噴水增加濕度。出菇土的濕度仍是能捏扁並搓成圓形而不粘手為宜,菇蓋長到5厘米左右便可採收。
八、採收與管理
⒈採收 當菇蕾長到菌蓋直徑達到3-5,菌膜未破裂,菌褶沒有裸露出來時,就要採收。一般適溫下5-7天便可採收。採收時,采大留小,旋轉摘下,注意不要傷及周圍的幼菇。叢生的菇,用刀切取大菇,留下小菇繼續生長,采菇留柄1厘米,切口要平整,不破裂,切根時將開傘菇、畸形菇分別裝在一起,標准菇整菇裝在一起,要輕拿輕放,裝入塑料筐或桶中。採收同時,清理掉菌床上的死菇、病菇,用土填補好菇腳坑。
⒉轉潮管理 每批菇采完後,徹底清理去掉蓖床上的殘留根和死菇,修補好覆土層、填平菇腳坑,噴一次殺蟲葯,氯氰菊脂和殺蟎葯,然後噴一次重水,即稱轉潮水。過3-5天,下一潮菇又形成了。有的菌床連續出菇,一般出4-5潮菇,營養基本耗完。春節上凍前,若播種早,9月初下種,12月前可出2-3茬,晚了只出一茬,越冬,春季3月份後再出三茬。關中地區氣候乾燥,人為管理程度大,出菇潮數明顯,南方濕潤地區,連續出菇,沒有明顯潮次。秋菇質量比春菇好。
九、越冬管理
當氣溫低於10℃時,就極少有菇長出,此時停止噴水,做好越冬管理。其做法是:在畦料面上蓋上一層草簾或薄膜,保溫保濕管理,每周揭開1-2次,通風1小時,要在中午進行,若床上有菇,及時採收,檢查菌床土壤不能過干,保持土處於微濕狀態。
十、病蟲害防治
在磨菇生長過程中,由於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或沒有發酵的培養料,或是采菇後沒有及時清理等諸多原因,都會導致發生病蟲害,要求每個管理人員,一定要有嚴格、衛生、保量的完成每個操作過程,棚內場地常撒石灰,發料一定要熟透拌勻,覆土要干凈,用水要衛生,用清潔水,通風良好,棚內空氣新鮮,都會減少病蟲害發生。一旦發生有菌蠅、線蟲,用菇蟲凈、高效氯氰菊脂噴霧或灌食鹽水,蘑菇上表面出現斑點,要多通風,少上水,用噴重康寧或百菌清克霉靈噴霧,以便要做到早預防早治療,這樣病蟲害發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十一、蘑菇追肥有竅門
一般而言,蘑菇出菇盛期和生長後期,生長期間養分供應不及時,會使得蘑菇產生畸形菇,嚴重影響蘑菇的產量和質量。對蘑菇進行及時的追肥,能使得蘑菇的產量有所提高。蘑菇在大棚中播種,應將大棚內的溫度調節在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滿料的菌絲會很快出菇,農業人員應保持土層的水分。據了解,蘑菇一般以經常澆水,小水勤澆為宜,一般每畝每批蘑菇應進行追肥2-3次,同時,應結合水進行追施,每平方米的用量為250-500毫升,在蘑菇施肥後應施一次清水,可及時的洗去蘑菇體上的肥液,可以及時的避免蘑菇花斑、黃斑的發生。肥液和水進行施用,可能夠使得蘑菇充分吸收。
為了有效的提高蘑菇的產量,應及時施用肥料提高蘑菇的生長發育。農業人員加強蘑菇間的管理,選用尿素150克或選用氨水250毫升,進行兌水50公斤,在溶化後進行均勻噴施,可促使蘑菇的的菇體變厚;可選用綠勃康1∶1000倍液,在蘑菇的子實體發育期間到蘑菇黃豆大小時進行均勻噴施,每隔5-7天噴施一次,可以及時的避免畸形蘑菇和病害的發生,可有效的提高蘑菇產量的20-30%;蘑菇噴施植物健生素水,使用植物健生素金都一號粉劑稀釋1000倍(每平方米用量2克兌水l000毫升)進行噴施。每次出菇後噴灑一次。可以促進蘑菇肥大,結實,可增加蘑菇的保鮮期,一般可增產20-30%。同時,蘑菇中可追加施用優質腐熟的人糞尿,將人糞尿兌水10-20倍進行噴施,噴完後可用清水噴灑一次,促進蘑菇的正常生長。
③ 石斛的栽培技術和方法
1、選擇盆土
石斛屬於天門冬科植物,常被作為家庭盆栽種植,石斛盆栽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是很重要的。石斛喜歡在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長,種植時最好選擇透氣性好的瓦盆或陶瓷花盆,種植的土壤可以選用珍珠岩、木炭屑等。
2、合理澆水
石斛喜光但怕積水,種植時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來給植株澆水,平時每周給植株澆2~3次水最佳。溫度高時,需要每兩天給植株澆一次水,同時需要適當的往植株周圍噴水,最佳空氣濕度;溫度低時,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3、控制溫度
石斛喜歡在溫暖半陰的環境中生長,不耐寒,對溫度的要求很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將養殖溫度控制在18~30度。白天不能使溫度超過30度,晚上不能使溫度低於10度,養殖過程中最好將溫差控制在10~15度。
石斛盆栽注意事項
石斛生長速度較快,種植時要及時根據植株的大小更換盆土,每次換土時下手要輕,盡量不要弄傷植株的根系,換土時加一半新土即可,這樣植株能更好的適應新土壤。養殖石斛的過程中及時給植株施以碧卡水溶肥,但每次施肥的量不宜過多。
④ 蘑菇的種植方法
1、溫度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8℃,最適溫度為26~32℃。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C,最適溫度為26~31℃左右。菌絲體生長和襲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幾乎相同,而且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化為子實體的繁百育階段,不需要降溫的溫差刺激,這與雙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2、水分因生長溫度高,生長速度快,產菇多,需水量較一般品種為多。發菌期間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間覆土層(菜園砂質壤土)的含水量為22%左右。子實體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
3、空氣蘑菇由於生長溫度高,呼度吸作用旺盛,濕度大,為了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防止雜菌的產生,必須特別注意培養環境的通風換氣。
4、酸鹼度蘑菇在高溫知條件下生長發育,自身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多,同時在高溫高濕偏酸性的環境中,有利於雜菌的生長。因此,美味蘑菇適合於偏鹼性的環境中生長,堆肥和覆土層的酸鹼度應道調節在pH7.5左右。
5、光線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階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線。
(4)蘑菇種植方法和石斛種植區別擴展閱讀:
蘑菇給人體提供了大量的營養,增強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但似乎並不太清楚蘑菇到底含有哪些營養成分,而且很多蘑菇吸附能力強,在生長過程中會吸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每天都應吃點蘑菇。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自古以來被列為上等佳餚,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多糖等營養成分的健康食品。而且經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協調人體對其他食物的吸收、轉運,增加食物的營養效率。
蘑菇富含18種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發現,蘑菇的營養價值僅次於牛奶。人們一般認為,肉類和豆類食品中才分別含有較高的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其實蘑菇中的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高。
⑤ 蘑菇種植方法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⑥ 蘑菇怎麼種植方法蘑菇菌
蘑菇是一種菌類植物,種植的時候需要選擇溫暖濕潤蔭庇的位置,一般是搭建專門的菇房進行種植,然後配製基質,可以採用植物粉碎過的秸稈和人畜糞便,充分混合發酵之後就可以使用了。把基質平鋪在菇房裡面,然後把菌絲均勻的種在基質上,保持溫度在20℃左右,保持適度很快就會長出來了。
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雙孢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其它營養成分,被譽為「人類健康食品」、內銷、外銷量均很大。因此,大力發展蘑菇生產,對發展農村副業,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蘑菇栽培雙孢菇的主料:麥草、玉米稈、牛糞。輔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收小麥開始,收集麥草,麥草要堆在距播種大棚的空地上。堆起時不用粉碎:玉米稈收集時,待11月份玉米稈干後,沒有綠色時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兩段均可發酵用;牛糞要提前拉回涼半干搗碎,再堆起寬2米、高1.5米,長不限,自然發酵,溫度升到75℃。約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調換讓其自然發酵。牛糞也可曬干搗碎存起備用。
菇房要求地勢較高,四周開闊,環境清潔,房子朝南,頂上設風筒,牆壁上開設南北對稱呈長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風防雨,室內能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散射光),地面便於沖洗,或便於每次栽培加墊新土夯實。四周牆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內每次可用葯劑熏蒸消毒,防止雜菌感染。
⑦ 石斛植物種植要求及方法
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每年春末夏初,二年生莖上部節上抽出花序,開花後從莖基長出新芽發育成莖,秋冬季節進人休眠期。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根據其生長習性,石斛栽培地宜選半陰半陽的環境,空氣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濕度在80%以上,冬季氣溫在0℃以上地區。人工可控環境也可,樹種應以黃桷樹、梨樹、樟樹等且應樹皮厚有縱溝、含水多、枝葉茂、樹干粗大的活樹,石塊地也應在陰涼、濕潤地區,石塊上應有苔蘚生長及表面有少量腐殖質。
2.繁殖方法 主要採用分株繁殖法。
石斛種植一般在春季進行,因春季濕度大、降雨量漸大,種植易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成活。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石斛,剪去3年以上的老莖作葯用,二年生新莖作繁殖用。繁殖時減去過長老根,留2-3厘米,將種蔸分開,每克含2-3個莖,然後栽植,可採取貼石栽植和貼樹栽植法。
(1)貼石栽植 在選好的石塊上,按30厘米的株距鑿出凹穴,用牛糞拌稀泥除一薄層於種蔸處塞人石穴或石槽,力求穩固不使脫落即可,可塞小石塊固定。
(2)貼樹栽植 在選好的樹上,按30-40厘米在樹上砍去一部分樹皮將種蔸塗一薄層牛糞與泥漿混合物,然後塞入破皮處或樹縱裂溝處貼緊樹皮,再覆一層稻草,用竹蔑捆好。
3.田間管理
(1)澆水 石斛栽植後期空氣濕度過小要經常澆水保濕,可用噴霧器以噴霧的形式澆水。
(2)追肥 石斛生長地貧瘠應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後,以氮肥混合豬牛糞及河泥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後用花生鼓、菜籽餅、過磷酸鈣等加入河泥調勻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
(3)調整郁閉度 石斛生長地的都閉度在60%左右,因此要經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附生樹進行整枝修剪,以免過於蔭蔽或郁閉度不夠。
(4)整枝 每年春天前發新整時,結合採收老莖將叢內的枯莖剪除,並除去病莖、弱莖以及病者根,栽種6-8年後視叢蔸生長情況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4.病蟲害防治
(l)石斛黑斑病 為害葉片使葉片枯萎,3-5月發生。防治方法:可用50%的多菌靈l000倍液噴霧l-2次。
(2)石斛炭疽病 為害葉片及莖枝,受害葉片出現褐色或黑色病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斑,1-5月均有發生。防治方法:用50%多菌靈l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2-3次。
(3)石斛菲盾蚧 寄生於植株葉片邊緣或背面,吸食汁液,5月下旬為孵化盛期。防治方法:可用40%樂果乳劑 1000倍液噴霧殺滅或集中有盾殼老枝集中燒毀。
(四)採收加工
1.採收 每年春末萌芽前採收,採收時剪下三年生以上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莖枝,留下嫩莖讓其繼續生長。
2.加工 因品種和商品葯材不同,有木同加工方法,以下介紹兩種方法:
(l)將採回的莖株洗盡泥沙,去掉葉片及須根,分出單莖株,放入85℃熱水燙l- 2分鍾,撈起,攤在竹席或水泥場上暴曬,曬至5成干時,用手搓去鞘膜質,再攤曬,並注意常翻動,至足干即可。
(2)也可將洗盡的石斛放入沸水中浸燙5分鍾,撈出晾乾,置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竹席上暴曬,每天翻動2-3次,曬至身軟時,邊曬邊搓,反復多次至去凈殘存葉鞘,然後曬至足干即可。
鐵皮石斛栽培技術
鐵皮石斛栽培技術可以分為選附主、繁殖、田間管理、防治病蟲等四個方面。
1.選附主 樹栽選樹皮厚、水分多、樹冠茂密、樹皮有縱溝的闊葉樹種;石栽選地粗糙、易吸潮、表面附著腐殖土或苔蘚的石塊;蔭棚栽培,選擇在較陰濕樹林下,用磚或石砌成高15cm的高廂,將腐殖土、細砂和碎石拌勻填入廂內,廂面上搭100~120cm高的蔭棚。
2.繁殖 可用分株扦插和高芽繁殖,以分株繁殖為主。選擇1年生或2年生、色澤嫩綠、萌發多、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種株,剪去過長的須根,將株叢切開,分成小叢,每叢有5~7根帶葉莖株,即可種植。
3.田間管理
3.1 除草施肥
每年應除草兩次,通常於每年春分至清明和立冬前後進行,除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去雜草和枯枝落葉,結合除草進行追肥。
3.2 調節蔭蔽度
貼樹栽培的,應在冬春適時剪去附主植株過密的枝條;蔭棚栽培的,冬季應揭開蔭棚,以透光。
3.3 修枝
每年春季發芽時或採收時,應剪去部分老枝或枯枝,以及生長過密的莖枝,促進新芽生長。
3.4 翻兜
根據生長情況進行翻兜,除去枯根、老根,進行分株,另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行栽培,促進種植生長。
4.病蟲害防治
常見害蟲是蝸牛,它危害幼莖、嫩葉、花蕾和幼果,可用人工捕殺、毒餌誘殺或撒石灰防治。
關於鐵皮石斛繁殖的研究在國內已取得一定進展,但是如何將無菌苗移栽到自然環境是一大難題。有人提出的種子伴菌法對解決這個問題很有用,即利用真菌與根系的共生特點,尋找有利於種子萌發的真菌,使種子在萌發後有良好的微環境,有利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於壯苗和移植。
⑧ 盆栽石斛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1、選擇盆土
石斛屬於天門冬科植物,常被作為家庭盆栽種植,石斛盆栽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是很重要的。石斛喜歡在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長,種植時最好選擇透氣性好的瓦盆或陶瓷花盆,種植的土壤可以選用珍珠岩、木炭屑等。
2、合理澆水
石斛喜光但怕積水,種植時可以根據溫度的變化來給植株澆水,平時每周給植株澆2~3次水最佳。溫度高時,需要每兩天給植株澆一次水,同時需要適當的往植株周圍噴水,最佳空氣濕度;溫度低時,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3、控制溫度
石斛喜歡在溫暖半陰的環境中生長,不耐寒,對溫度的要求很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將養殖溫度控制在18~30度。白天不能使溫度超過30度,晚上不能使溫度低於10度,養殖過程中最好將溫差控制在10~15度。
石斛盆栽注意事項
石斛生長速度較快,種植時要及時根據植株的大小更換盆土,每次換土時下手要輕,盡量不要弄傷植株的根系,換土時加一半新土即可,這樣植株能更好的適應新土壤。養殖石斛的過程中及時給植株施以碧卡水溶肥,但每次施肥的量不宜過多。
⑨ 種蘑菇怎麼培育
第一種用稻草種植。把稻草用刀切成一小節之後,用石灰水消毒,泡上幾天之後,撈起來把水分瀝干,種上菌種,發酵幾天之後,就可以慢慢的生長蘑菇了。當然生長出來的是什麼蘑菇,就看撒的是什麼菌種,菌種在網上也是可以購買到的。
第二種方法就是用溫棚種植,這個對場地的條件較高,首先你要有一個溫棚,因為需要溫棚給蘑菇提供一個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蘑菇需要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栽培,對濕度的要求較高。在北方寒冷的季節還要生火加溫,還要根據蘑菇的品種不同,製作不同的生長帶。一般都是用一些鋸末加上棉花殼加濕後拌勻,裝進袋子裡面。
⑩ 蘑菇種植
你所說的是平菇,栽培方法如下:
發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術
一、配料; 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殼、花生殼、大豆秸、稻麥草(糠)鋸末等農產品的下腳料均可作為栽培原料。任選一種或幾種混用。用量:85-90%.
輔料:麥麩: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氣溫高多用,氣溫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靈:0.1-0.2%;水:140-180%。
二、發酵:將主料與麩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勻;多菌靈加水溶化後加入。邊加水邊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盡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後再過2小時左右,用手握料,指縫有水滴滴下為適宜;春季、早秋溫度高、氣候乾燥加水多些(指縫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縫滴水2-3滴。)
然後將料堆成寬、高各1.2-1.5米,長不限的長形料堆。注意:堆料時要輕放,嚴禁拍砸料面、以免影響料堆通氣。可用直徑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氣。堆好後料面苫蓋草苫子,然後再蓋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後30-40小時,料堆溫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讓其繼續發酵,24小時後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進行,動作要快、輕,原堆上翻下、外翻內,盡量使料受熱均勻;按第一次堆形復堆,依次蓋好草苫、塑膜。約8-10小時,料溫又會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發酵好的培養料應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異味;有時料表面有白點、但絕不能有長毛或黃綠色霉點。發酵好的培養料攤開晾涼至30度以下裝袋。
三、裝袋播種
用扁寬22-26cm的塑料筒截長45-52cm,一頭扎緊,先放一層菌種、裝10cm左右料,再放一層菌種、再裝料,共裝三層料,四層菌種。兩端菌種多些,中間二層菌種少些、沿袋壁放;裝料時隨裝隨壓緊:要做到兩頭緊、四周緊 中間松。扎口後用小釘在每層菌種處扎8-10個小孔通氣,然後進培養室發菌。
四、發菌
培養室及周圍環境要保持清潔,菌袋進場前,用5%石灰水刷洗牆壁、地面,乾燥後用氣霧消毒劑(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敵敵畏熏蒸滅菌、殺蟲。
氣溫28度以上,菌袋單擺;低於28度可以橫卧疊放,根據氣溫高低疊放2-5個高,發菌三天後要注意檢查菌袋溫度,每天檢查3-5次,袋錶溫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過,就要及時翻堆、打開門窗通風、減少堆放層數。袋內料溫高是發菌失敗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絲即可發滿全袋,然後轉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絲滿袋3-5天,人為加大菇房內的晝夜溫差,增加菇房濕度,再過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現密集的黑色小點,這就是平菇原基。此時要加大菇房的通風換氣,保持相對濕度85%左右,促使原基盡快發齊;及時用刀片在袋頭劃2-3道割口,以利於平菇從割口處長出。隨著平菇的不斷長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氣,加大濕度,噴水要少、細、勤;盡量不要把水噴到幼小菇面上。
對光照要求不高,室內或大棚內能看清報紙的光線即可滿足要求。
當菌蓋充分展開要及時採收。採收過晚,質量下降,產量減少。
一茬菇採收結束,徹底清除殘根,噴一遍營養素,復塑膜養菌5-7天,現原基後揭開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後脫膜覆土碼成菌牆或陽畦出菇,能很好地解決培養料失水與出菇的矛盾,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