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的功效有許多的呢,下面我列舉幾種。
1、降低血糖,中醫認為,消渴病(糖尿病)的發生,主要以腎陰虛,肺胃早熱為基本病機,以氣陰兩虛為其病理特點,石斛功能養陰`清熱潤燥,自古以來就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用葯。臨床研究表明,石斛不僅可以增強胰島素活性,同時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使學堂恢復正常。
2、抑制腫瘤,石斛對人體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某些細胞有殺滅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臨床時間表明,石斛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增強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3、明亮眼目,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通過脈上,注於眼睛,而肝「開竅於目」眼睛的生理病理於肝的陰精旺盛與否關系密切,石斛具有滋陰養目的功能,被歷代醫家作為養護眼睛的佳品。現代研究證實,石斛對防治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不僅有延緩作用,可以保持晶狀體的透明度百分之三十六點,而且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
❷ 石斛的功效能治什麼病
石斛的功效:
1、石斛以清胃熱、生津除煩為主要葯性特點,可養陰生津,清火退熱;
2、石斛可益氣養陰,清熱健脾;可益氣生津,利咽開音,去翳明目;
3、石斛還可滋陰補腎,斂氣安神,對於陰虛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神經衰弱、慢支肺氣腫、放化療後病人表現為口乾口苦、失眠多夢、乾咳氣短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功效。
4、不同品種的石斛功效也有不同。比如生長於高原地帶的野生石斛如金釵石斛、鐵皮石斛由於地處寒涼,味苦,因此其葯性在石斛之中是比較寒涼的,適宜清虛熱用,鮮品較干品清熱力更強。金釵石斛具有抗衰老、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等多種功效的葯理基礎。
(2)石米石斛主治功效擴展閱讀:
石斛的生長環境:
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❸ 野生石斛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石斛怎麼來吃呢,那不同的食用方法又怎麼來促進我們身體健康,它在食物上可以怎麼發揮它的療效呢。石斛具有生津止渴,滋陰清熱的功效,是一種食用價值很高葯材保健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石斛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吧。
石斛怎麼吃
1、生吃
取新鮮石斛若干,完全洗凈入口細嚼即可,起初味甘而微黏,待到清新爽口,余渣吞咽即可。
2、煲湯
(1)取新鮮石斛,將其洗凈,並同時去除部分老根。
(2)將洗干凈的石斛切碎或拍破,之後加水到鍋里(根據自己喝湯比例放置適量的水)。
(3)用文火先煎煮30分鍾。
(4)之後再放入1-2克西洋參再煮30分鍾即可完成。
(5)注意:可重復煎煮2-3次,連渣食用。近代名醫張錫純說:「鐵皮石斛最耐久煎,應劈開先煎,得真味」。
3、泡茶
(1)取葯店裡買來的石斛,洗凈去除雜質。
(2)切薄片或拍破成顆粒。
(3)煮90度以上開水沖泡後。
(4)過上4-5分鍾即可飲用。
(5)可重復沖泡,連渣食用。
4、熬制葯膏
(1)將石斛洗凈去雜質後。
(2)切碎或拍破。
(3)加水煎熬(可加其他中葯材),水的比例是3:1,即是3碗水熬一碗水 4)連煎兩次,棄渣後用小火濃縮,再加冰糖,繼續熬製成膏狀引用。
5、浸泡葯酒
(1)洗凈去除雜質。
(2)切薄片或拍破成碎粒。
(3)以單味或和其他物料一起浸入40度以上酒中,不加其它調味料。
(4)3個月後即可食用。
6、美食入膳
(1)洗凈去除雜質。
(2)切薄片或拍破成顆粒。
(3)將石斛和全雞或全鴨。
(4)加入配料酒少許(兩小湯勺),半片姜,不加其它配料。
(5)一起文火燉2-3小時(檢查時筷子可輕松插入肉中為准)。
(6)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鹽、糖等,連渣食用(按照傳統中醫,一般不推薦再加其它,特別是糖,會影響葯效吸收)。
(7)用石斛文火煎煮後取汁備用,加入其他原料可煮粥、做羹、煲湯等。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1、生吃,功效:強陰益精、開胃健脾。
2、煲湯,功效:補虛養陰,清熱。
3、泡茶,功效:開胃健脾、降火理氣、對慢性咽喉炎療效顯著。
4、熬制葯膏,功效:對勞損虛弱、肢節多痛、體乏、夜多盜汗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5、浸泡葯酒,功效:補腎養陰、生精祛風。
6、美食入膳,功效:養陰生津、抵虛熱、微汗、筋骨酸痛等常見的體虛症。
結語:石斛在生活中起到很大的功效哦,它可以強健體魄、開胃健脾。有很好的降火功效。如果大家有這種感覺的話,不妨試試石斛膳食療法,不僅能吃到美食,又能夠解決體內的生津養胃,幫助消化的功能。是不是很好呢。
❹ 石米石斛的葯用價值
石米石斛的【功效】滋陰,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傷陰,口乾燥渴,或病後津虧虛熱,以及胃陰不足、舌絳、少津等症。
石米石斛用於陰虛內熱、口乾燥渴以及胃陰不足、舌絳少津等症,常與麥冬、沙參、生地等品配伍。鮮者清熱生津之功較佳,故凡遇熱病肺胃火熾、津液已耗、舌絳乾燥或舌苔變黑、口渴思飲者,可用新鮮石米石斛。
❺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效:
石斛,又名仙斛蘭韻、不死草、還魂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評價石斛「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益智除驚,輕身延年」;民間稱其為「救命仙草」。
滋養陰津
增強體質
補益脾胃
護肝利膽
清虛熱:虛熱,表現為身體疲乏無力,頭暈眼花,面色潮紅、心悸心慌、咳嗽少痰、失眠健忘、小便黃赤、舌紅、脈細等一組症狀。
二、作用:
胃陰虛及熱病傷津證。本品長於滋養胃陰,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熱。主治熱病傷津,煩渴、舌乾苔黑之證,常與天花粉、鮮生地、麥冬等品同用,如《時病論》清熱保津法。治胃熱陰虛之胃脘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可與生地、麥冬、黃芩等品同用。
腎陰虛證。本品又能滋腎陰,兼能降虛火,適用於腎陰虧虛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軟及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等證。腎陰虧虛,目暗不明者,常與枸杞子、熟地黃、菟絲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機啟微》)。腎陰虧虛,筋骨痿軟者,常與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補肝腎、強筋骨之品同用。腎虛火旺,骨蒸勞熱者,宜與生地黃、枸杞子、黃柏、胡黃連等滋腎陰、退虛熱之品同用。
❻ 石斛的作用與功能主治是什麼
現代葯理研究表明,石斛以清胃熱、生津除煩為主要葯性特點,可養陰生津,清火退熱;可益氣養陰,清熱健脾;可益氣生津,利咽開音,去翳明目;還可滋陰補腎,斂氣安神,對於陰虛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神經衰弱、慢支肺氣腫、放化療後病人表現為口乾口苦、失眠多夢、乾咳氣短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功效。
事實上,清熱利陰虛只是對於石斛使用的簡要描述,專家指出,不同品種的石斛功效也有不同。
比如生長於高原地帶的野生石斛如金釵石斛、鐵皮石斛由於地處寒涼,味苦,因此其葯性在石斛之中是比較寒涼的,適宜清虛熱用,鮮品較干品清熱力更強。
又如金釵石斛所含的生物鹼較其他品種的更多、更復雜;鐵皮石斛所含的多糖類成分較多。這兩種特性,可能是它們石斛具有抗衰老、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等多種功效的葯理基礎。
其他石斛例如廣東石斛、細葉石斛、黃草石斛等品種味甘平,故以養肺胃陰見長。
黃漢超特別提醒,石斛說到底是養陰清熱之品,因此,那些氣虛下陷、陽虛、血虛無熱的病人,並不適宜以石斛進補。
哪些是上述病人?他們的狀況表現大多為:畏寒肢冷、腹冷喜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口淡不渴、口涎清稀、納呆腹脹。
專家提醒,不要道聽途說盲目進食石斛,「特別是野生石斛,鮮品比干品清熱力度更強。否則傷元陽,更於補身無益。」
(6)石米石斛主治功效擴展閱讀:
繁殖方法
主要採用分株繁殖法。石斛種植一般在春季進行,因春季濕度大、降雨量漸大,種植易成活。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石斛,剪去3年以上的老莖作葯用,二年生新莖作繁殖用。繁殖時減去過長老根,留2~3厘米,將種蔸分開,每克含2~3個莖,然後栽植,可採取貼石栽植和貼樹栽植法。
貼石栽植。 在選好的石塊上,按30厘米的株距鑿出凹穴,用牛糞拌稀泥塗一薄層於種蔸處塞人石穴或石槽,力求穩固不使脫落即可,可塞小石塊固定。
貼樹栽植。 在選好的樹上,按30~40厘米在樹上砍去一部分樹皮將種蔸塗一薄層牛糞與泥漿混合物,然後塞入破皮處或樹縱裂溝處貼緊樹皮,再覆一層稻草,用竹蔑捆好。
網路-石斛
❼ 石斛粉有什麼功效
功效:味甘,性微寒。能養陰清熱,益胃生津。
含石斛鹼等生物鹼,粘液質、澱粉等。
有一定解熱鎮痛作用;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有增強新陳代謝、抗衰老等作用。
用途:用於熱傷津液,低熱煩渴,舌紅少苔;胃陰不足,口渴咽干,嘔逆少食,胃脘隱痛,舌光少苔;腎陰不足,視物昏花。
(7)石米石斛主治功效擴展閱讀:
主要採用分株繁殖法。石斛種植一般在春季進行,因春季濕度大、降雨量漸大,種植易成活。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石斛,剪去3年以上的老莖作葯用,二年生新莖作繁殖用。繁殖時減去過長老根,留2~3厘米,將種蔸分開,每克含2~3個莖,然後栽植,可採取貼石栽植和貼樹栽植法。
貼石栽植。 在選好的石塊上,按30厘米的株距鑿出凹穴,用牛糞拌稀泥除一薄層於種蔸處塞人石穴或石槽,力求穩固不使脫落即可,可塞小石塊固定。
貼樹栽植。 在選好的樹上,按30~40厘米在樹上砍去一部分樹皮將種蔸塗一薄層牛糞與泥漿混合物,然後塞入破皮處或樹縱裂溝處貼緊樹皮,再覆一層稻草,用竹蔑捆好。
❽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1、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石斛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2、生長環境:
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3、地理分布:
產安徽南部大別山區(霍山)、台灣、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西藏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