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順應二十四節氣的飲食如何進補
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的肌體虛弱則須補,用補法使人正氣充盈、祛病強身、抗哀防老、延年益壽的目的,就稱為進補。進補,有葯補和食補之分,當以食補為佳。食補應順隨二十四節氣的特點,以及人的生理特點,進補其味。這樣才能做到飲食五味與天人相應,使人體受益,「終身常爾則百病不生矣」。
1.飲食進補的基本原理飲食進補(簡稱「食補」),離不開食物的性能和應用。
合理利用食物的性能是食補應用中的具體問題,主要是指合理選擇食物、合理烹調加工、採用適當的食晶類型等。首先,必須注意合理選擇食物,如果食物種類選擇得當,又具有相應的食補性能,加之搭配合理,就能符合人體健康的需要,同時又能達到一定的治療目的。反之就可能對人體健康不利或引起某些疾病的發生。
在一般情況下,食物多採用單獨食用,但為了增強食物的食療效果和可食性,以及營養保健作用,也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來應用,食物的這種搭配關系稱食物的配伍。食物之間或食物與葯物通過配伍,由於相互影響的結果,會使原有性能有所變化,因而可產生不同的效果。根據食補的具體情況,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相須相使即性能基本相同或某一方面性能相似的食物互相配合,能夠不同程度地增強原有食補功效和可食性。如當歸生薑羊肉湯中,溫補氣血的羊肉和補血止痛的當歸配伍,可增強補虛散寒止痛功效;與生薑配伍可增強溫中散寒效果,同時還可去除羊肉的腥膻味。又如菠菜豬肝湯,菠菜與豬肝均能養肝明目,兩者相互配伍可增強補肝明日之功效,長於治療肝虛目昏、夜盲症等。
(2)相畏相殺即當兩種食物同用時,一種食物的不利作用能被另一種食物降低或消除,在這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中,前者對後者來說是相畏,而後者對前者來說是相殺。如經驗認為大蒜可防治蘑菇中毒,橄欖能解河豚、魚、蟹引起的輕微中毒,蜂蜜、綠豆解島頭、附子毒等均屬於這種配伍關系。
(3)相惡即兩種食物同用後,由於相互牽制,而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喪失(產生這種配伍關系的食物其性能基本上是相反的)。如食銀耳、百合、梨等養陰生津潤燥的食物,又加食辣椒、生薑、胡椒等,就會減弱前者的功能;又如食羊肉、牛肉、狗肉之類溫補氣血的食物後,又食綠豆、鮮蘿卜、西瓜等,則前者的溫補功能也會相應減弱。在日常飲食中,這類不協調的食物同時出現在食譜里的情況很少,但是各地習慣不同,而且人們有時可能進食多種食物,所以有時也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4)相反即兩種食物同用時,能產生毒性反應或明顯的副作用。據記載有蜂蜜反生蔥、反蟹,海藻反甘草,鯽魚反厚朴等,但這類情況均有待進一步證實,從人們長期飲食經驗看,食物相反的配伍關系極為少見。
在多數情況下,食物通過配伍後,不僅可以增強原有的功效,而且還可以產生新的功效。因此,配伍使用食物較之單一的食物有更大的食療價值和較廣的適應范圍。此外也可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形,增強其可食性,提高人們的食慾,這就是配伍的優越性,也是食物應用過程中的較高形式。根據以上食物配伍的不同關系,在實際應用中,就可以決定食物的配伍宜忌。此外,還應當指出,一些地區喜歡在做菜時加生薑、蔥、胡椒、花椒、辣椒等佐料,如果佐料與食物的性能相反,不能一概認為是相惡的配伍。如涼拌蔬菜時加入姜、蔥或花椒、辣椒一類佐料,因實際上用量較少,主要僅起到開胃、美食、增進食慾的作用。
2.飲食進補的目的人一年四季都可進補,主要包含有修補和補充、補益、滋補的意思。其對人體的真正含義是,在中西醫理論指導下,運用傳統或現代科學的方法,通過食物、葯物及其他輔助方法,使人體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修補和補充,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根據中醫的觀點,人的機體只要始終調整在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中,就可以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產生。即不論哪個季節的進補,都可根據季節的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葯物的性味等實行,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使之恢復動態平衡。
由於人的生理功能不可一日有停歇,工作勞累、疾病等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能發生,因而也需要及時的調補,不能機械地認為只有某節令才能進補,以致延誤康復,這就是四季都應進補的原因。
所謂補是針對虛而言的,只要見到虛的現象,都可以補。虛的現象可表現出各種征狀,叫做虛證。一般所說的虛證,其內容很是廣泛。由於臟腑虧損情況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一致。常見的虛證有陰陽、氣血、五臟虛損等數種。
(1)陰虛一般表現為營養物質不足而偏於熱象,可見潮熱盜汗,顴紅骨蒸,手足心熱,口燥咽干,心煩失眠,頭暈耳鳴,夜夢紛紜,遺精,舌紅苔少,脈細數。臨床上有心陰虛、肺陰虛、肝陰虛、脾(胃)陰虛、腎陰虛等不同類型。
①心陰虛表現為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脈細數。多見於營養障礙、神經官能症、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心臟疾患。
②肺陰虛表現為乾咳少痰,或咳痰挾血,口咽乾燥,聲音嘶啞,形體消瘦,甚則午後潮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疾患。
③肝陰虛表現為眩暈耳鳴,頭痛且脹,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健忘心悸,舌紅絳,脈細弦數。常兼見腎陰不足、肝陽上亢等症。多見於高血壓、甲亢、神經官能症、貧血等疾患。
④脾(胃)陰虛表現為口舌乾燥,飢不欲食,脘痞不暢,或干嘔呃逆,大便干結,小便短少,舌光紅少苔,脈細數。多見於萎縮性胃炎、慢性消化不良、便秘等疾患。
⑤腎陰虛表現為腰膝酸軟,形體消瘦,眩暈耳鳴,視力減退,健忘少寐,或伴咽干口燥,入夜更甚,五心煩熱,午後潮熱,盜汗顴紅,女子經少經閉或崩漏,男子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常兼見心陰虛、肝陰虛、肺陰虛。多見於高血壓病、神經官能症、心動過速、甲亢、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患。
(2)陽虛一般表現為功能減退而偏有寒象,可見形寒肢冷,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舌淡胖嫩,苔白或薄白,脈弱無力等症。臨床上又可分為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3種類型。
①心陽虛除了上述症狀外,兼見面色滯暗,心胸憋悶,或心前區疼痛,舌色紫暗。常與心氣虛同時存在,嚴重時可伴見腎陽虛症狀。多見於慢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齊、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全身衰弱、神經官能症等疾患。
②脾陽虛除陽虛共有症狀外,兼見面色不華,食少納呆,食後脘腹脹滿隱痛,喜按喜溫,大便溏薄,或肢體水腫,小便不利,或白帶清稀量多,脈弱而沉細。常伴見腎陽虛症狀。多見於慢性消化不良、泄瀉等腸胃功能減退性疾病,以及水腫、帶下等慢性疾病。
⑤腎陽虛除上述症狀外,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白神疲等症更為明顯,男子陽痿,女子宮冷不孕、帶下清冷。可兼見脾陽虛之症,伴五更泄瀉,大便完谷不化,腹部冷痛,或伴嚴重水腫,按之皮膚凹陷不起;也常與心陽虛等症同時並見。多見於全身性衰弱、慢性消化功能障礙、慢性腎功能減退、性功能減退等疾患。
(3)氣虛臟腑功能減退所表現的癥候,見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自汗,「動則加尉,舌淡,脈虛無力。可伴見脘腹墜脹,食後更甚,脫肛,子宮脫垂,或見崩漏,便血等。一般可表現為心氣虛、肺氣虛(兼衛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類型。
①心氣虛表現為心悸氣短,動則更甚,面色蒼白,神疲體倦,自汗少氣,舌淡苔白,脈細弱或結代。多見於心陽虛所見的疾患。
②肺氣虛表現為神疲體倦,咳喘乏力,動則氣短,聲音低怯,面色蒼白,舌淡,脈象虛弱。因衛外功能減退,故尚見畏風怕冷,自汗,易感冒等衛氣不足的病症。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疾患。
③脾氣虛表現為食少納呆,食後腹脹,大便不實,少氣懶言,四肢倦怠,消瘦面黃,舌淡苔白。若伴見脾氣下陷,可有言語低怯,氣短乏力,食後即脹,脘腹重墜,便意頻數,或久泄脫肛,或子宮脫垂等症。脾氣虛不能統血,可見便血,皮膚紫癜,婦女月經過多或淋漓不凈。多見於腸胃功能減退,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崩漏等疾患。
(4)血虛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失眠心悸,健忘,唇色淡白,舌淡,脈細無力。可有心血虛、肝血虛不同表現。
①心血虛除血虛症狀外,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等癥候為主。可見於貧血、神經官能症、習慣性流產等疾患。
②肝血虛除血虛症狀外,以眩暈耳鳴、寐少夢多、眼睛干澀、視物模糊或雀目、肢體麻木、筋脈拘急、肌肉顫動、爪甲不榮、婦女經量減少或閉經不行等症為主。可見於貧血、神經官能症、月經不調、夜盲等疾患。
(5)腎精不足症見智力減退,骨骼發育不良,小兒發育遲緩,身材矮小,動作遲鈍』骨骼萎軟,囟門遲閉,或見「雞胸」、「龜背」等;成人須發早白早脫,齒搖,健忘,足痿無力,男子少精不育,女子經閉不孕等。多見於小兒發育不良,成人不孕不育、性功能減退、早衰等疾患。
以上各種虛損病症一年四季都能發生,並不僅限於某一季節才會見到。因此,對於虛證而言,無論它們在哪一季節出現,都應該及時進補以保持健康的身體。
3.飲食進補的基本特點保健養生的四季食補並不等同於現代醫學的「營養學」和「飲食學」,它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總結了歷代食療營養的寶貴經驗而形成的,具有中醫學的鮮明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預防為主預防為主的思想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特點之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這種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思想不僅貫徹在運用一般的醫療行為(如葯物、針灸等)中,以防治疾病、消除各種致病因素,也充分體現在中醫食物的四季補養中。如《千金要方》中說:「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夫在身所以多疾此皆由……飲食不節故也。」指出不注意飲食營養衛生,是多種疾病發生的直接原因。說明了注意飲食衛生對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的「預防」包括無病防病和有病防變兩重意義,四季食物療養也是如此。人體在未病之時或患病之後,都需要注意營養衛生和調理,並以飲食作為調治疾病、防止疾病加重或並發其他嚴重疾病的重要手段。只有在飲食療法效果不夠滿意或失效時,才訴諸葯物治療。如《千金要方·食治》相當明確地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病釋情遣疾者,可謂良醫。」《素問》亦強調指出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人們必須注意不要一味用葯物攻伐病症,而應該在用葯物除去大部分疾病以後,隨即用飲食調養正氣,祛盡余邪,否則葯物將會在治病的同時損及人體正氣。
(2)辨證配食辨證論治(就是在臨床治療時要根據不同的病情,結合病人的精神、體質以及環境等各種因素,全面綜合分析,從而正確地辨認出不同的「證」,然後針對不同的「證」施以恰當的治療,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是中醫治療學的一條基本原則,是中醫的精髓之一,這一原則貫徹於中醫的多種療法中,同樣也體現在食物調養中。
多種疾病都有其飲食宜忌,講求飲食宜忌,是疾病能否早日痊癒,抑或趨於惡化的關鍵,必須十分注意。在中醫的食物調養中,特別重視脾胃功能。胃為水谷之海而具有腐熟水谷的功能,脾能運化水谷精微而把食物的精華輸送到全身,是後天給養的來源。因此脾胃功能的強弱,對於戰勝瘸邪、協調人體陰陽、強壯機體、扶正祛邪、恢復機體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地說,大多數疾病的病程中,脾胃功能是減弱的,食慾大多呆滯,對此必須特別注意;即使是與病症相宜的飲食,也應適當控制,切忌進食過多,反而增加脾胃負擔,以致不能消化而使疾病加重,或愈而復發即所謂「食復」,或引起其他病症。對於虛弱的病人,雖然很需要在飲食上給以調補,但由於其脾胃功能衰減,因而不能以滋膩厚味來滋補,應給予清淡且易消化的補養食物,以促進食慾,逐漸增強脾胃功能。
總之,應根據病人脾胃消化、吸收、運化的功能狀態而給予不同的膳食,這是辨證配食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其次,在辨證配食時,要根據病證的陰陽、虛實、寒熱,根據《內經》中提出的「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等治療原則,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治療。對虛證,要注意區別是陰虛還是陽虛而給予補養的食品,陽氣虛弱者應該甘溫益氣,以便陽氣旺盛,陰精虧損者應該補益精血,以使陰精充足;陰虛火旺者宜用甘涼清補(清補的食品主要有山葯、蓮子、百合、冰糖、桑椹、藕、豆腐、蜂蜜、赤小豆、綠豆、鴨、甲魚、蚌肉、鴨蛋、麵筋、牛乳、薏苡仁、粳米、小麥等),陽虛畏寒者宜用辛甘溫補(溫補的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狗肉、雞、鴿、鱔魚、海參、淡菜、荔枝、桂圓、核桃、板栗、紅糖、胡蘿卜、糯米等)。對於實證,則要辨別是哪種實邪,如病由熱邪引起,要給予清涼的飲食(如西瓜、鮮藕等),如病由寒邪引起,就要用溫熱的飲食(如乾薑、羊肉、紅糖等)。
再次,還要辨明疾病屬於哪一臟腑,根據病症所在的臟腑採用不同的飲食進補方法。如《靈樞·五味》曰:「脾病者,宜食糯米飯、牛肉、棗、葵;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茸;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采、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這種依據臟腑辨證進行配餐的飲食方法,並非雜亂搭配,毫無原則的,而是以中醫五行生剋為其理論基礎的。例如牛肉、棗、葵等既用於脾病又用於肝病,這是由於甘可入脾補脾,而甘味又可以緩肝之苦急,不致使肝木偏旺而克脾土,從而使脾病得以康復。
此外,歷代的勞動人民還在實踐中總結了不少對某些疾病具有特殊效果的食補方法,如蔥白、豆豉驅散風寒,馬齒莧治痢疾,鯉魚、赤小豆利水等,都可以根據病情適當選用。以上所舉飲食進補的例子說明,在實際工作中如能掌握辨證配食這個食補原則,就能靈活變化,應付自如。
(3)性味辨解食物之所以具有治療作用,是因為它們與葯物一樣,本身也有性味的偏勝。我們可以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針對疾病的性質,採用正治、反治等方法,以調整人體氣血陰陽,祛邪扶正,使陰陽平衡,恢復健康。
葯有葯性,食物有食性,食陛和葯性一樣,可分為四氣(或四性)五味,也就是寒熱溫涼、辛甘酸咸苦。但是,食物的四性不如葯物的四性分得那麼清楚,一般只分成溫熱性和寒涼性兩大類,而介乎兩大類之間者則歸入平性(即不冷不熱之類)。食物之溫熱寒涼,是根據它們對身體所產生的影響來決定的,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食物屬寒涼性(如發熱時食用的西瓜、梨或荸薺等),能減輕或消除寒證的食物一般屬於溫熱性(如陽虛的人食用羊肉、生薑等食物)。
食物之性味必須與疾病的屬性相適應,不同的證有其不同的飲食禁忌。如寒證應忌生冷、瓜果等寒冷性食物,而宜食溫性、熱性食物;熱證宜食寒涼、平性食物,忌食溫熱性食物,應忌辛辣、姜、蔥、蒜、煙酒及油炸之類;陽虛宜溫補,忌食寒涼;陰虛者宜清補,忌食溫熱性食物。又如肺結核患者,大多數屬於陰虛體質,應禁忌辛辣動火、傷陰傷絡的食物,若食之可能引起咳血;水腫病者,必須忌鹽,因鹽屬咸寒之品,可使水腫加重;肝陽上亢之體,應忌進食動風或動火之食物,若食辛辣、溫熱之物,易致動風升陽,使病情加劇。
食物的五味與治病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同昧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一般認為:
辛味,具有行氣、活血、發散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療表證及氣血阻滯的食物多含有辛味(如蔥、姜、薄荷、辣椒、胡椒等),辛而溫的食物則兼能散寒。
甘味,具有和中緩急、補益中氣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療虛證及拘急疼痛的食物多為甘味(如蜂蜜、飴糖、甘草等),甘味食物而質潤者則兼能潤燥(如蜂蜜等)。
酸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療虛汗、泄瀉和遺精諸證的食物多含有酸味(如烏梅、山植等)。
苦味,具有宣洩、燥濕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療熱證秘結心煩、肺氣上逆喘促,以及寒熱濕證的食物多含有苦味(如杏仁、苦瓜、萵苣等)。
成味,具有散結、軟堅的作用,通常用以治療硬結、瘰癧等的食物多含有成味(如海帶、海蜇、海藻等)。
此外,疾病所在的臟腑不同,其所需食物的味也不盡相同,《索問·五臟生成篇》說:「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可見飲食進補與食物的「味」的密切天系,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加以選擇。
(4)責在調和既然食物有不同之性味,各種性味又各歸於不同的臟腑,那麼要想保持健康,就必須講究食物的五味調和、注意食物補養的要求和宜忌,掌握其節制宜忌的規律,這樣才能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則強身防病,以及延年益壽的目的。
首先,食物的宣忌與正常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理活動,以及患病情況下的陰陽調和、機體修復、扶正祛邪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奉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意指人體應使攝入之食物五味比例協調,這樣才能使人體陰陽氣血及臟腑功能協調,正氣旺盛,身體健壯。偏嗜五味中的某一味或幾味,五味即失去調和,則可由於五味有所偏勝,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正氣受損,病邪易乘虛而入。對於病人而言,五味之調和更要講究,切忌偏嗜某味,否則將加重病情,變證叢生。這是因為「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煩心」,從而使人發生各種變證。同樣,對食物的寒熱溫涼,也應注意調和,不宜多食偏熱偏寒之食物。
飲食禁忌,是指患者在病症過程及其恢復期,應當注意某些與疾病不相宜的食物不可食。尤其在疾病恢復期,由於人體病後邪氣甫去、正氣未充,腸胃不勝過度負擔,如仍貪食厚昧或飲食過飽,則腸胃復損,病邪復侵,病症可能再度復發,中醫所謂「食復」、「病遺」即指此而言。如對外科瘡瘍,民間一般有忌食某些魚類、海產等「發物」的說法。
還有,食物的搭配需要互相配合。將不同性味的食物適當搭配在一起食用,可產生協同作用,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如黃芪加薏苡仁,可以加強滲濕利水作用;赤小豆配鯉魚,則利水作用更好;又如水產物一般多屬寒性,烹調時需加蔥、姜等,目的之一就是以蔥、姜的辛溫來調解水產食物的寒性。此外,還要十分講究葯物與食療的互相配合問題,即在葯療的同時要注意選擇與葯療相宜的食品。中醫書籍中提出了不少服葯時的食物禁忌,例如服牛膝時忌牛肉,商陸忌犬肉,桔梗、烏梅忌豬肉等等。這些經驗雖不一定完全正確,但也值得我們參考、驗證。同時,應當注意食物的性味與所服葯物的性味有否矛盾。服熱葯時應配以熱性食物,若食了寒性食物,即能影響葯物的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故必須盡量避免;服發汗解表葯時,要禁忌生冷及酸性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收斂作用,會使葯物的發散作用不能發揮,從而影響療效;服滋補葯(如參類、鹿茸等)時,禁食蘿卜,因為蘿卜為破氣、傷氣之物,會使此類葯物失效;服健脾、和胃、寬中葯物時,忌食豆類、油膩食物等。
4.飲食進補的基本方法選擇具有不同功能的食物,或通過食物與中葯配伍,經加工,可以製成體現中醫汗、下、溫、清等不同法則的飲食,主要有補氣益脾法、補血滋陰法、補腎益精法和益胃生津法等。
(1)補氣益脾法補氣益脾法是補氣法與健脾法的總稱。補氣法具有補肺氣、益脾氣、增強臟腑功能、強壯體質等作用,適用於氣虛體質和氣虛證病人;益脾法具有健脾除濕、益氣升陷等功能,適用於脾虛體弱或表現為脾虛證的病人。
①補益肺氣法選用補益肺氣的食物,或補益肺氣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用以治療肺氣虛證的方法。如選用大棗、飴糖、蜂蜜、雞肉和人參、黨參、黃芪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肺虛氣弱,喘息短氣,語聲低怯,易感冒或汗出等症。
②補益脾氣法選用補益脾氣的食物,或補益脾氣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用以治療脾虛證的方法。如選用糯米、大棗、豬肚、雞肉、鵪鶉和黨參、白術、山葯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脾虛,精神困頓,四肢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⑤健脾除濕法選用健脾除濕的食物,或健脾除濕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脾虛濕困證的方法。如選用蓮子、芡實、薏苡仁、赤小豆、扁豆、茯苓、白術和鯽魚、鱔魚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脾虛水濕不運,面浮身重,四肢腫脹,腸鳴、腹瀉等症。
④益氣升陷法選用補益元氣的食物,或補氣升陽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氣虛下陷證的方法。如選用雞肉、羊肉、鴿肉、鯽魚、大棗製成飲食,治療氣不攝血證的方法,稱為益氣攝血法。如選用花生、大棗、龍眼肉、鱔魚、墨魚和黃芪、三七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氣不攝血的吐血、便血、齒衄、肌衄、崩漏等症。
(2)補血滋陰法補血滋陰法是補血法與滋陰法的合稱。補血法具有增強機體生血功能,補充血液不足和補心養肝、濡養身體等作用,適用於營血生化不足,久病血虛及各種失血後之血虛證;滋陰法具有滋補陰液、濡養筋骨、涵斂陽氣等功能,適用於陰虛體質或熱病久病後陰液不足的病人。
①益氣生血法選用具有益氣生血的食物,或補氣養血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氣血虧虛證的方法。如選用胡蘿卜、菠菜、花生、大棗、龍眼肉、雞肉、豬肝、羊肉和黃芪、當歸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氣血兩虛之面色蒼白、爪甲無華、眩暈心悸等症。
②補血養心法選用補血養心安神的食物,或具有補血養心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血不養心證的方法。如選用龍眼肉、荔枝、大棗、葡萄、豬心、雞肉和人參、當歸、酸棗仁、茯苓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
⑤補血養肝法選用補血養肝的食物,或補血養肝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肝血不足證的方法。如選用胡蘿卜、菠菜、豬肝、雞肝和枸杞、桑椹、何首烏、當歸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肝血虧虛,視物昏花,眩暈脅痛,驚惕,手足麻木等症。
④滋陰熄風法選用滋養肝陰、平肝熄風的食物,或滋陰熄風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陰虛風動證的方法。如選用桑椹、黑豆、鱉肉、牡蠣肉、雞子黃和龜板、鱉甲、白芍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肝陰不足,虛風內動的手足蠕動,筋脈拘急,頭目眩暈等症。
⑤滋陰清熱法選用滋陰清熱的食物,或滋陰清熱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陰虛陽盛證的方法。如選用梨、藕、龜肉、鱉肉、牛乳、雞子黃和生地黃、龜板、枸杞、桑椹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陰虛火旺之五心煩熱,骨蒸盜汗,潮熱顴紅等症。
(3)補腎益精法補腎益精法具有補腎氣、充元陽、填精髓、強筋骨等功能,適用於腎氣不足,精髓虧虛所致發育遲緩、早衰或遺精不育等症。
①補腎滋陰法選用補腎滋陰的食物,或補腎滋陰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腎陰不足、精血虧虛證的方法。如選用芝麻、黑豆、枸杞、桑椹、牛乳、畢乳、豬腎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腎虛虧損之眩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消渴,遺精等症。
②溫補腎氣法選用溫補腎氣的食物,或溫補腎氣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腎氣虛弱證的方法。如選用胡桃仁、栗子、韭菜、豇豆、狗肉、麻雀肉和肉蓯蓉、淫羊藿、附子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夜尿清長,陽痿,遺精等症。
④填精補髓法選用填精補髓的食物,或補腎益精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精髓不足證的方法。如選用芝麻、黑豆、龜肉、海參、淡菜、豬脊髓、羊脊髓和肉蓯蓉、鹿茸、枸杞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腎精虧虛之腰膝酸痛,足膝痿軟,須發早白,虛贏少氣,發育遲緩等症。
(4)益胃生津法益胃生津法是益胃生津法與潤燥生津法的合稱。益胃生津法具有益胃陰、生津液的功能,適用於津液不足之消渴口乾,便秘等症;潤燥生津法具有潤肺燥、生津液的功能,適用於肺燥津傷,咳嗽咽乾等症。
①益胃生津法選用養胃陰、生津液的食物,或益陰生津的中葯與食物配伍,經烹調加工製成飲食,治療胃陰虛虧或津枯腸燥的方法。如選用梨、甘蔗、荸薺、藕、牛乳、芝麻、蜂蜜和麥冬、石斛等,分別製作而成。常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口燥
㈡ 陰陽腎虛的症狀以及中葯補法
補腎陰陽兩虛的中葯
1、補天大造丸
成分:側柏葉、熟地、生地、牛膝、杜仲、天冬、麥冬、陳皮、乾薑、白術、五味子、黃柏、當歸身、小茴香、枸杞子。
功能:補陽滋陰,適用於腎陰腎陽俱虛、腰膝無力、口渴煩熱。對於此葯,《醫部全錄》雲:「此方專滋養元氣,延年益壽,若虛勞之人,房室過度,五心煩熱,服之神效。」
用法:每日空心服100粒,有病者日服二次。
2、何首烏丸
成分:何首烏、熟地、地骨皮、牛膝、桂心、菟絲子、肉蓯蓉、制附子、桑堪子、柏子仁、薯蕷、鹿茸、芸苔子、五味子。
功能:益陰補陽,適用於陰陽俱虛,腰膝無力,心煩難寐。
用法:日服二次,每次15~30粒,空腹鹽湯送下。
補腎陰陽兩虛的中葯
3、全鹿丸
成分:鹿角膠、青毛鹿茸、鹿腎、鮮鹿肉、鹿尾、熟地、黃芪、入參、當歸、生地、牛膝、天冬、芡實、枸杞子、麥冬、肉蓯蓉、補骨脂、巴戟、鎖陽、杜仲炭、菟絲子、山葯、五味子、秋石、茯苓、續斷、葫蘆巴、甘草、復盆子、白術、川芎、桔皮、楮實子、川椒、小茴香、大青鹽。功能:固精益氣,滋補強壯,原書雲:「此葯能補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功效不能盡述,人制一料服之,可以延壽一紀。」
用法: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蠟皮封固,日服二次,每次半丸或一丸,溫開水送下。據北京醫院臨證經驗,老年虛寒者,每年冬至立春之間,每日服半丸至1~2丸,可解除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強健身心。
4、神仙巨勝子丸
成分:巨勝子、生地、熟地、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棗仁、破故紙、柏子仁、復盆子、芡實、廣木香、蓮花蕊、巴戟天,肉蓯蓉、牛膝、天門冬、韭子、官桂、人參、茯苓、楮實子、天雄、蓮肉、川續斷、山葯。
功能:滋腎填精,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陰陽虛衰,腰痛腿軟,畏寒膚冷,尿頻便溏。原書雲:「安魂定魄,延長壽命,添髓駐精,補虛益氣,壯筋骨,潤肌膚。」「耳聾復聰,眼昏再明。服一月,元臟強盛;六十日,發白變黑;一百日,容顏改變,目明可黑處穿針,冬月單衣不寒。」
用法:每服30粒,空心用溫酒送下,鹽湯亦可,日二次。如久服,去天雄用鹿茸亦可。
5、斑龍二至百補丸
成分:鹿角、黃精、甘枸杞、干熟地、菟絲子、金櫻子、天門冬、川牛膝、楮實子、龍眼肉、麥門冬。
功能:益氣補腎,健脾生津,適用於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陽虛內熱、耳目不聰、須發乾枯……醫部全錄》評價此方曰:「能固本保元,生精養血,培復天真,大補虛損,益五內而除骨蒸,壯元陽而多子嗣,充血脈,強筋骸,美顏色,增壽算。」
用法:每服80粒,空心淡鹽湯送下。
腎陰陽兩虛的症狀
腎陰陽兩虛:則有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四肢發涼、遺精失眠、多夢、舌紅無苔、脈細數或舌淡苔白、脈沉遲。
中醫認為,任何事物都分為陰陽兩個方面,人的腎也有腎陰和腎陽之分,腎功能障礙產生的原因可能是腎陰虛造成的,也可能是腎陽虛造成的,所以,補腎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補。
腎陰虛的臨床表現:腰酸腿軟、口乾、煩躁、手心發熱、愛出汗。
腎陽虛的臨床表現:腰痛而且發涼、手腳冰涼、尿頻。
腎虛形成原因
1、先天不足
腎為先天之本,藏有先天之精,父母精血不足,多導致子女腎虛。不過這種腎虛的病因屬於極少數的現象。
2、情志失調
情志活動(精神狀態)必須以內臟精氣化為物質基礎,所以中國醫學很重視「七情」,調和,七情失調、喜怒無常、情志過激、悲傷過度等是造成腎虛的主要因素之一。
3、房勞過度
房事不節,房勞過度則耗傷腎精,腎精流失過多,元陽因之虧損而導致腎虛,這就是我們開頭說的比較常見的一種腎虛的病因。
4、久病傷腎
久病不愈,失於調養,損耗精氣而導致腎虛,中醫有「久病及腎」之說。
5、年老體衰
男女自幼年開始腎逐年充盛,至壯年則達極盛,而到了老年則因腎氣衰退呈現衰老。
㈢ 朋友送了盆植物 不知叫什麼 求解
豆瓣綠
豆瓣綠,小型的草本植物,原產於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洲北部。後來傳入中國,一般作為盆栽裝飾用,以其明亮的光澤和自然地綠色受到廣泛歡迎。而且該植物還可以葯用,根據中醫葯理,其內用可以祛風除濕,止咳祛痰。外用可以治跌打損傷,骨折,所以其也是中草葯的重要一部分。
中文學名
豆瓣綠
拉丁學名
Peperomia tetraphylla
別 稱
椒草、翡翠椒草、青葉碧玉、豆瓣如意、小家碧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科
胡椒科
屬
草胡椒屬
種
豆瓣綠
分布區域
原產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洲北部
形態特徵編輯
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厘米。
豆瓣綠圖片欣賞(15張)
無主莖。葉簇生,莖肉質較肥厚,倒卵形,灰綠色雜以深綠色脈紋。穗狀花序,灰白色。栽培種有斑葉型,其葉肉質有紅暈;花葉型,其葉中部綠色,邊緣為一闊金黃色鑲邊;亮葉型,葉心形,有金屬光澤。皺葉型,葉脈深深凹陷,形成多皺的葉面,極為有趣。[1]
【原形態】
1.豆瓣綠 多年生簇生草本,高10-30cm。莖肉質,基部匍匐,
多分枝,下部數節常生不定根,節間有粗縱棱。葉密集,3-4片輪生,大小近相等;葉柄短長1-2mm,無毛或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或近圓形,長
9-12cm,寬5-9cm,兩端鈍或圓,無毛或幼葉被疏柔毛,葉脈3條,細弱,通常不明顯;葉帶肉質,有透明腺點,干時變淡黃色,並顯皺紋。穗狀花序單
生、頂生或腋生,長2-4.5cm;總花梗稍較花序軸短細,被疏毛或近無毛,而花序軸密被毛;苞片近圓形,有短柄,盾狀;花小,兩性,無花被,與苞片同生
於花序軸凹陷處;雄蕊2,花絲短,花葯近橢圓形;子房卵形,1室,柱頭頂生,近頭狀,被短柔毛。漿果卵狀球形,先端尖,長近1mm/花期2-4月及9-10月。
2.毛葉豆瓣綠 本種與豆瓣綠不同之點在於植株很短小,連花序長3-5cm。莖、枝密被硬毛。葉較小,菱狀橢圓形,長6-8cm,寬5-6cm,兩面密被硬毛,背面尤甚。花序短,於花期長7-11mm,總花梗 密被硬毛。花期4-9月。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豆瓣綠全株(1張)
豆瓣綠枝葉(2張)
豆瓣綠花果(1張)
2生長習性編輯
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生長適溫25℃左右,最低不可低於10℃,不耐高溫,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忌陽光直射;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
3分布情況編輯
原產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洲北部。
4分類學編輯
名稱豆瓣綠;拉丁文名Peperomia tetraphylla.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胡椒科;草胡椒屬;豆瓣綠種。
5裝飾應用編輯
豆瓣綠
小型盆栽。常用白色塑料盆、白瓷盆栽培,置於茶幾、裝飾櫃、博古架、辦公桌上,十分美麗。或任枝條蔓延垂下,懸吊於室內窗前或浴室處,也極清新悅目。功效應用:對甲醛,二甲苯,二手煙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6葯用信息編輯
【別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釵、指甲草、豆瓣打不死、圓葉椒草,青葉碧玉
【來源】胡椒科豆瓣綠屬植物豆瓣綠Peperomiareflexa(L.f.)A.Dietr.,以全草入葯。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微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咳祛痰,活血止痛。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膿瘍,小兒疳積,痛經;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15~2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絞汁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青葉碧玉又叫豆瓣綠、椒草、翡翠椒草,是胡椒科豆瓣綠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株高20—25cm,莖圓,分枝,淡綠色帶紫紅色斑紋。葉互生,稍肉質,長橢圓形,濃綠色,有光澤,長達15cm,基部楔形,葉柄短。穗狀花序,長2.5—18cm,小花綠白色,總花梗比穗狀花序短,光滑無毛。果實具彎曲銳尖的喙。是直立性豆瓣綠的代表種。
主要園藝品種有(1)花葉豆瓣綠,莖上有紅色斑點,葉片深綠色,緣具黃色斑,後變近白色;(2)綠金,葉具黃斑。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
2.《貴州草葯》:止咳,健脾。
3.《雲南中草葯》:清熱解毒,舒筋活絡。
【考證】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植物名實圖考》:豆瓣綠,生雲南山石間。順寧有制為膏服之,或有驗。惟滇南凡草性滋養者,皆曰鹿銜,誕詞殊未可
信,姑存其方。六味鹿銜草膏:六味鹿銜草皆生順寧縣瑟陰洞林岩。扳岩採取豆瓣鹿銜草、紫背鹿銜草、岩背鹿銜草、石斛鹿銜草、竹葉鹿銜草、龜背鹿銜草六味,
加大茯苓,用桑柴合煎去渣,更加別葯熬一夜,冰糖融膏。性平和,男女老幼皆可服,忌酸冷。治痰火,用薴根酒服。年老虛弱、頭暈、眼花,用福圓、大棗湯服。
年幼先天不足、五癆七傷,火酒調服。患病日久,難以起欠,福圓、大棗、茯苓、姜湯服。
7繁殖方式編輯
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
【水】:喜濕潤,5-9月生長期要多澆水,天氣炎熱時應對葉面噴水或淋水,以維持較大的空氣濕度,保持葉片清晰的紋樣和翠綠的葉色。
【肥】:每月施肥1次,直至越冬。
【土】: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可用河砂、泥面料、腐葉土混合配製。
【溫】:喜溫暖,生長適溫25℃左右,越冬溫度不應低於5℃。
【光】:忌直射陽光,宜在半陰處生長。
繁殖培育
多用扦插和分株法繁殖。扦插:在4—5月選健壯的頂端枝條
豆瓣綠
,長約5cm為插穗,上部保留1—2枚葉片,待切口晾乾後,插入濕潤的沙床中。也可葉插,用刀切取帶葉柄的葉片,稍晾乾後斜插於沙床上,10-15天生根。在有控溫設備的溫室中,全年都可進行。分株:主要用於彩葉品種的繁殖。盆土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加部分珍珠岩或沙配成,並適量加入基肥。
生長期每半月施1次追肥,澆水用已放水池中1—2天的水為好,冬季節制澆水。溫度變化直接影響葉片的顏色,彩葉類冬季適溫18-20℃;綠葉種為15℃左
右。炎夏怕熱,可放蔭棚下噴水降溫,但應注意,過熱過濕都會引起莖葉變黑腐爛。冬季置光線充足處,夏季避免陽光直曬。每2—3年換盆1次。
【如何水培】:豆瓣
豆瓣綠圖片集錦(19張)
綠是水培中的超好活範本,每株4-5個葉子,非常容易適應水中環境,不會腐敗,種植容易。
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不耐高溫、忌陽光直射;耐乾旱,澆水不宜過多,尤其秋冬要減少澆水。如空氣乾燥可向葉面多噴水,忌霜凍。
【如何土培】:豆瓣綠栽培基質要求透氣性良好,保水性好的有機基質,如泥炭土加珍珠岩或蛭()石,比例約為6:1,忌栽培基質水分過多,一般保持栽培基質有40-60%的含水量。
通常放於室內明亮或露天遮蔭處,最適溫度為20-26℃,冬季溫度5℃以上。葉面經常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也可養護一段時間後進行適當修剪或移植在庭院內供觀賞。
扦插繁殖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在早春、或晚秋(中午氣溫最高不超過28℃、夜晚最低不低於15℃)生長旺季,剪下葉片或莖桿(要帶3~4個葉
節),待傷口晾乾後插入基質中,把插穗和基質稍加噴濕,只要基質不過分乾燥或水漬,就可很快長出根系和新芽。在晚春至早秋氣溫較高時,插穗極易腐爛,最好
不進行扦插。
上盆: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
豆瓣綠(10張)
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
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
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在60~75%。
溫度管理:最適生長溫度為18℃~30℃,忌寒冷霜凍,越冬溫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氣溫降到4℃以下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環境溫度接近0℃時,會因凍傷而死亡。
在夏季注意事項:
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注意事項:
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怕強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蔭處養護,或者給它遮蔭70%。放在室內的養護的,盡量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並每隔一、二個月移到室外半蔭處或遮蔭養護一個月,以讓其積累養分,恢復長勢。
肥水管理:對肥水要求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的施肥(水)原則:
豆瓣綠(5張)
春、夏、秋三季:這兩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
——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花寶」),間隔周期大約為:室外養護的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
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放在室內養護的2~6天修。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溫度低時澆灌,還要經
常給植株噴霧。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7~10天。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
種植方法
基質准備:以疏鬆、排水和通氣性好的5-40mm規格的進口泥炭,將泥炭打碎加水拌勻,(加水標准:加水拌勻後,手緊握一把泥炭,水從指縫中滲出)待上杯種植。9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約 200毫升,一包300升進口泥炭可以裝1500杯左右。
上盆:對重新使用的舊盆,必須要用高錳酸鉀1000
倍液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然後用清水沖洗,晾乾待用
,新盆可直接使用。一般先用較小的花盆(9cm塑料盆)種植,種植時先在杯底墊適當基質,再將篩苗移入杯中,小苗可以適當種深些,以平植株基部略上為
宜,1團/盆;基質松緊適中,裝至杯子9分滿,輕輕振動盆土,定根水澆半透或表層水即可。
栽培管理
豆瓣綠
豆瓣綠適於含腐殖質較高的培養土,盆土可採用4份泥炭土或腐葉土、2份鋸木屑、1份珍珠岩或河沙、3份園土混合配製。生長期要保證空氣中足夠的濕度。高溫季節,盆栽宜置於通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同時還應注意多澆水,並可向葉面噴水,保持葉面翠綠。豆瓣綠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澆水過多易爛根,每次澆水寧少勿多,但要經常保持盆土濕潤。
冬季更應少澆水,忌用過冷的水,最好使水溫和室溫接近。在5~9月間,2~3周可施用一次肥料。春夏季,盆栽要至於
半陰處,冬季可放於陽光充足處,但也要避免連續陽光直射。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0℃。為了保持葉片翠綠,一般,每2~3年換盆或更新一次。植株高10厘米左
右時,可適當摘心,促使側枝萌發,保持株形豐滿。
無土栽培
豆瓣綠無土栽培基質可採用蛭石:泥炭:爐渣為1:1:1或珍珠岩:泥炭:河沙為l:1:l。所用營養液可用觀葉植物營養液或復合花肥。
上盆時,盆底先加一層陶礫或粗砂,將花苗置於中央扶正,然後添加基質至盆八分滿即可。第一次澆營養液要澆透,直到盆底托盤內有滲出液流出為止。以後按常規
補液補水,中小盆每周補液1次,每次50~100毫升。平日補水保持基質濕潤,pH值可保持6.5左右。生長期間宜每天往莖葉上噴1~2次清水,以利保持
葉片青翠,尤其在氣候乾燥和夏季高溫季節更顯重要。豆瓣綠較耐陰,一年四季均可放在室內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冬季可適當多見些陽光。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室溫保持在15℃以上,並減少補液澆水次數,以免爛根爛葉。
病害防治
本種病害較少,主要有環斑病毒病為害,受害植株產生矮化,葉片扭曲,可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噴灑。另有根頸腐爛病、栓痂病為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蟲害偶有介殼蟲和蛞蝓危害,要及時防治。
㈣ 龜背石斛花能泡水喝嗎
龜背石斛
頂生葉1枚,矩圓形,先端鈍或微凹,邊緣多少波狀;6月開花,總狀花序生於新莖上部節上,有花5~12朵,橙黃色,唇瓣近圓形,質地薄,形如金幣,非常美麗。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附生蘭,假鱗莖密集附生於樹幹上,紡錘形,兩側壓扁,具2~5節,又名「上樹蝦」。產雲南勐海、河口、西疇;附生於海拔270~1400米的石灰岩山次生常綠闊葉林中樹幹上。
泡水。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功效,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病後虛熱、
㈤ 開黃色花的鐵皮石斛是哪個品種
這是龜背石斛
㈥ 龜背石斛開過花的老桿子還會開花嗎
你好,一旦開過花的老桿子是不會再次開花。你可以修剪一下,有利於它發新芽。來年開花更旺。
㈦ 石斛有多少種
石斛約1000種,廣泛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至大洋洲。我國有74種和2變種,產秦嶺以南諸省區,尤其雲南南部為多。
石斛附生草本。莖叢生,少有疏生在匍匐莖上的,直立或下垂,圓柱形或扁三棱形,不分枝或少數分枝,具少數或多數節,有時1至數個節間膨大成種種形狀,肉質(亦稱假鱗莖)或質地較硬,具少數至多數葉。
石斛葉互生,扁平,圓柱狀或兩側壓扁,先端不裂或2淺裂,基部有關節和通常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或有時傘形花序,直立,斜出或下垂,生於莖的中部以上節上,具少數至多數花,少有退化為單朵花的;花小至大,通常開展;萼片近相似,離生。
本屬植物和其它的附生蘭科植物一樣,對於生態環境要求十分嚴格,全屬除個別種以外,均為附生,高溫高濕的熱帶雨林通常是它們生長、繁殖的生境。
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於80%、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於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㈧ 這是什麼花
豆瓣綠,小型的草本植物,原產於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洲北部。後來傳入中國,一般作為盆栽裝飾用,以其明亮的光澤和自然地綠色受到廣泛歡迎。而且該植物還可以葯用,根據中醫葯理,其內用可以祛風除濕,止咳祛痰。外用可以治跌打損傷,骨折,所以其也是中草葯的重要一部分。
中文學名豆瓣綠
拉丁學名Peperomia tetraphylla
別 稱椒草、翡翠椒草、青葉碧玉、豆瓣如意、小家碧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胡椒科
屬草胡椒屬
種豆瓣綠
分布區域原產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洲北部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習性
3分布情況
4分類學
5裝飾應用
6葯用信息
7繁殖方式
▪ 繁殖培育
▪ 扦插繁殖
▪ 種植方法
▪ 栽培管理
▪ 無土栽培
▪ 病害防治
1形態特徵
編輯
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厘米。
豆瓣綠圖片欣賞(15張)
無主莖。葉簇生,莖肉質較肥厚,倒卵形,灰綠色雜以深綠色脈紋。穗狀花序,灰白色。栽培種有斑葉型,其葉肉質有紅暈;花葉型,其葉中部綠色,邊緣為一闊金黃色鑲邊;亮葉型,葉心形,有金屬光澤。皺葉型,葉脈深深凹陷,形成多皺的葉面,極為有趣。[1]
【原形態】
1.豆瓣綠 多年生簇生草本,高10-30cm。莖肉質,基部匍匐,多分枝,下部數節常生不定根,節間有粗縱棱。葉密集,3-4片輪生,大小近相等;葉柄短長1-2mm,無毛或被短柔毛;葉片橢圓形或近圓形,長9-12cm,寬5-9cm,兩端鈍或圓,無毛或幼葉被疏柔毛,葉脈3條,細弱,通常不明顯;葉帶肉質,有透明腺點,干時變淡黃色,並顯皺紋。穗狀花序單生、頂生或腋生,長2-4.5cm;總花梗稍較花序軸短細,被疏毛或近無毛,而花序軸密被毛;苞片近圓形,有短柄,盾狀;花小,兩性,無花被,與苞片同生於花序軸凹陷處;雄蕊2,花絲短,花葯近橢圓形;子房卵形,1室,柱頭頂生,近頭狀,被短柔毛。漿果卵狀球形,先端尖,長近1mm/花期2-4月及9-10月。
2.毛葉豆瓣綠 本種與豆瓣綠不同之點在於植株很短小,連花序長3-5cm。莖、枝密被硬毛。葉較小,菱狀橢圓形,長6-8cm,寬5-6cm,兩面密被硬毛,背面尤甚。花序短,於花期長7-11mm,總花梗 密被硬毛。花期4-9月。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豆瓣綠全株(1張)
豆瓣綠枝葉(2張)
豆瓣綠花果(1張)
2生長習性
編輯
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生長適溫25℃左右,最低不可低於10℃,不耐高溫,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忌陽光直射;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
3分布情況
編輯
原產西印度群島、巴拿馬、南美洲北部。
4分類學
編輯
名稱豆瓣綠;拉丁文名Peperomia tetraphylla.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胡椒科;草胡椒屬;豆瓣綠種。
5裝飾應用
編輯
豆瓣綠
小型盆栽。常用白色塑料盆、白瓷盆栽培,置於茶幾、裝飾櫃、博古架、辦公桌上,十分美麗。或任枝條蔓延垂下,懸吊於室內窗前或浴室處,也極清新悅目。功效應用:對甲醛,二甲苯,二手煙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6葯用信息
編輯
【別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釵、指甲草、豆瓣打不死、圓葉椒草,青葉碧玉
【來源】胡椒科豆瓣綠屬植物豆瓣綠Peperomiareflexa(L.f.)A.Dietr.,以全草入葯。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微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咳祛痰,活血止痛。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膿瘍,小兒疳積,痛經;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15~2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絞汁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青葉碧玉又叫豆瓣綠、椒草、翡翠椒草,是胡椒科豆瓣綠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株高20—25cm,莖圓,分枝,淡綠色帶紫紅色斑紋。葉互生,稍肉質,長橢圓形,濃綠色,有光澤,長達15cm,基部楔形,葉柄短。穗狀花序,長2.5—18cm,小花綠白色,總花梗比穗狀花序短,光滑無毛。果實具彎曲銳尖的喙。是直立性豆瓣綠的代表種。
主要園藝品種有(1)花葉豆瓣綠,莖上有紅色斑點,葉片深綠色,緣具黃色斑,後變近白色;(2)綠金,葉具黃斑。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
2.《貴州草葯》:止咳,健脾。
3.《雲南中草葯》:清熱解毒,舒筋活絡。
【考證】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植物名實圖考》:豆瓣綠,生雲南山石間。順寧有制為膏服之,或有驗。惟滇南凡草性滋養者,皆曰鹿銜,誕詞殊未可信,姑存其方。六味鹿銜草膏:六味鹿銜草皆生順寧縣瑟陰洞林岩。扳岩採取豆瓣鹿銜草、紫背鹿銜草、岩背鹿銜草、石斛鹿銜草、竹葉鹿銜草、龜背鹿銜草六味,加大茯苓,用桑柴合煎去渣,更加別葯熬一夜,冰糖融膏。性平和,男女老幼皆可服,忌酸冷。治痰火,用薴根酒服。年老虛弱、頭暈、眼花,用福圓、大棗湯服。年幼先天不足、五癆七傷,火酒調服。患病日久,難以起欠,福圓、大棗、茯苓、姜湯服。
㈨ 腎陰虛和腎陽虛的區別是什麼
腎臟功能是否正常對人體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平時大家要注意做好護腎養腎的工作,以避免腎虛現象發生。而一旦出現腎虛,也應重視調治, 不過在調治腎虛時,要注意對症,因為腎虛有不同的分類,如腎陰虛和腎陽虛就是常見的兩種腎虛現象。那麼腎陰虛和腎陽虛有什麼區別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