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氣
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葯性,稱四性。它反映了葯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是說明葯物作用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是由葯物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不同反應和所獲得的不同療效而總結出來的,它與所治療疾病的性質是相對而言的。
2、五味
五味是指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五味的產生,首先是通過口嘗,即用人的感覺器官辨別出來的,它是葯物真實味道的反映。但又不僅僅是葯物味道的真實反映,更重要的是對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3、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葯物對人體作用的不同趨向性。與疾病所表現的趨向性相對而言的。影響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與四氣五味、葯物質地輕重有密切關系,並受到炮製和配伍的影響。
4、歸經
歸經是指葯物對於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葯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葯物的歸經不同,其治療作用也不同。歸經指明了葯物治病的適用范圍,也就是說明了葯效所在,包含了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它與機體因素即臟腑經絡生理特點,臨床經驗的積累,中醫辨證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及葯物自身的特性密不可分。
5、毒性
古代常常把毒葯看作是一切葯物的總稱,葯物毒性的含義較廣,毒性是葯物的偏性,又認為毒性是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標志。現代一般認為毒性是指葯物對機體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亞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變、致畸胎、成癮等。中葯的副作用有別於毒性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劑量時出現與治療需要無關的不適反應,一般比較輕微,對機體危害不大,停葯後可自行消失。
健脾養胃,消積化食。
⑶ 請問鐵皮石斛粉,是針對哪一種體質,是什麼保健功效,睡覺前能服用嗎謝謝!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
由於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狀。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症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葯,而不盲目投用西葯。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葯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五種「去火」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上火,要多吃點「苦」,因為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敵!最佳的清熱解毒的苦味食物是苦瓜。可以涼拌、炒、煲湯吃,能炒得既不失「青」且熟最好,或者把苦瓜洗干凈,放點鹽、香油一涼拌便吃,這樣不會破壞苦瓜本身的營養成分。也可以用苦瓜切成片泡茶或榨出汁來喝,飲用生苦瓜汁能使身體迅速吸收大量的苦瓜有效成分。為了苦瓜不至於那麼苦,可以在吃之前,用鹽水泡泡,這樣可以去掉一些苦味,也可去除苦瓜中的一些草酸,以免妨礙食物中鈣的吸收。除了苦瓜,還有其他苦味食物也值得推薦,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苦蕎麥、芥蘭、旱金蓮等。用鮮芹菜葉加水煎劑,或用鮮芹菜以開水燙後榨取其汁,食後同樣能清熱解暑。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春季蔬果多,還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鮮水果和鮮嫩蔬菜。甘藍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蘋果、葡萄等富含礦物質,特別是鈣、鎂、硅的含量高,有寧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春季應常吃這些食品。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
由於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狀。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症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葯,而不盲目投用西葯。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葯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五種「去火」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一般而言寒涼水果有: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蕃茄。熱性水果有:龍眼、荔枝、芒果、榴連。平性水果有:芭樂、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當身體不舒服時,有感冒的現象,寒涼及熱性的水果要少吃,此時可多吃一點平性的水果。
體質燥熱的人:宜多吃梨、香蕉、西瓜等性偏寒類水果。
經常「上火」飲食治療
深秋天氣乾燥,口乾舌噪易感冒,經常氣郁上火煩躁不安者,可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
症見口乾、舌爛、唇裂、目赤、耳鳴,甚則微咳。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現為時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飽,時而噯腐吞酸,呃氣上逆,脘腹脹滿,飲食少進。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腎、膀胱、大小腸部位),表現為大便干,小便少且黃赤,混濁有味,陰部時癢,婦女白帶多,甚至帶黃。
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總的原則是,平時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煙,少飲酒,甚至戒煙酒;少食過於油膩性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幹燥,小便不混濁。
如有輕微上火現象,平時可以吃些梨、藕、柿餅霜類的食品。
腸胃系統有火者,可以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增加腸蠕動。如果大便乾燥時,可以每日飲蜂蜜50~100克。身體比較健壯的人,可以吃檳榔片,以助消化。
症狀明顯者,可區分情況服用下列葯物:中焦有火,可以服焦三仙(山楂、神曲、麥芽各炒焦)、焦四仙(焦三仙再加焦檳榔),也可以服雞內金、五香檳榔糖(檳榔為主要成分加上砂仁、豆蔻等消食行氣的葯製成),下焦有火,可以服中成葯龍膽瀉肝丸、當歸龍薈丸、梔子金花丸等。也可以吃單味葯生槐花、生地榆等。如果陰癢劇烈可買點蛇床子熏洗坐浴。
⑷ 鐵皮石斛美容護膚功效
大家在家喝石斛滋陰養身。小編今天就教大家讓肌膚也喝到鐵皮石斛精華,沒錯,鐵皮石斛不僅僅有葯用價值,它還有美容功效!
研究記載!
鐵皮石斛——民間葯農又稱 「救命仙草」,而國際葯用植物界則稱之為「葯界大熊貓」。但是大家對於她的護膚功效,知之甚少。
、
南朝陶弘景《本草經注》記載:鐵皮石斛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到了唐宋以後,有很多關於宮廷貴婦用鐵皮石斛來保養肌膚的記載,著名的就有武則天和慈禧太後。目前,也有很多頂級的護膚品牌也開始研發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護膚原理!
1、鐵皮石斛所含的活性多糖在發揮作用,活性多糖能增強細胞活力,由細胞組成的表皮組織也就表現地更加飽滿有光澤。
2、鐵皮石斛所含的膠質,在我們食用優質鐵皮石斛鮮條的時候,會感覺到很糯,這其中主要因為鐵皮石斛中含有的大量膠質,而膠質是補充人體皮膚中膠原蛋白的最主要來源。都說鐵皮石斛需要通過持續食用方能顯其真功效,然而,在外用潤膚這點上卻是個例外,可以說其效果是快且顯而易見的。
鐵皮石斛精華美膚第一步—抗菌消炎
很多時候我們的面部皮膚總會出現過敏、長痘痘、泛油光等問題,用鐵皮石斛精華潤膚膏,可以明顯感受到皮膚光滑多了,每個毛孔都干凈了,清清爽爽了,會呼吸了,幾次之後炎症徹底消失,敏感、痘痘、炎症不見了。這都是因為鐵皮石斛能潤底降伏肌膚底火,解除皮膚郁熱後的改變。
鐵皮石斛精華美膚第二步—滋潤補水
中醫里講陰陽平衡,水份就是歸屬到陰的范疇。人體、皮膚水份的缺失,歸根到底就是陰虛。鐵皮石斛是所有傳統中葯材中滋陰效果最好的,陰陽平衡狀態下,皮膚自然水潤透白,粉粉嫩嫩。
鐵皮石斛精華美膚第三步—抗氧化
鐵皮石斛是純天然、無公害、對皮膚沒有污染的抗氧化、抗衰老最好的保養品。氧化會讓皮膚加速衰老,另外人體內SOD、自由基高低是決定人類衰老和抵抗疾病的關鍵因素。鐵皮石斛莖中的黏性物質主要是水溶性多糖(皖斛堂多糖含量達40%以上),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和免疫增強劑,有顯著提高人體SOD水平,在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有顯著功效。因此鐵皮石斛無論是內服還是外敷對皮膚的保養都非常好。
⑸ 霍山石斛可以調理內濕嗎
可以的,單一使用一種效果不好,應該聯合用葯,找專業醫生指導aqui te amo。
⑹ 麥芽糖與石斛水能一起吃嗎
可以在一起服用的,大棗西洋參具有補脾養血,益氣安神的功效,是具有良好滋補功效的葯物,經常服用可以起到益氣養血,增加食慾,強身健體的功效。
⑺ 朋友看我最近工作忙,就送了些石斛給我調理身體,想問下石斛有什麼用
霍 山石 斛 具 有 去燥滋 陰、 益 氣活 血 、 清 補 五 臟 、 平衡陰 陽、提 高 機 體生 理 功能的作 用 ,長期服 用 還 可 以增強身體 免 疫 力。 現 代 人 高 強度 工 作 、 應酬 、晚睡 , 作 息 不規律,這些 都 是 「 勞心 者 」的 生 活常 態。而 霍 山 石斛 就 非 常 適合這 類勞 心者, 九仙尊 的 霍 山 石 斛 產 品 ,正宗 的野生 種 源, 野生 種 植 ,產品 都 來 自中國 石斛 之鄉 安徽霍 山, 並且 每 款 產 品包 裝 上 都 有防 偽碼 和 二 維碼 ,產品 質 量有保障。
⑻ 鐵皮石斛與什麼一齊食用效果顯著
石斛羊肚菌,一起煲湯,清火去熱!
⑼ 中草葯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
中草葯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以下是小社吐血整理的常用中草葯圖譜及性味歸經、功能主治介紹,供大家欣賞、參考。另外,小社這次特意給每一種中葯都附上了別名,便於大家平時靈活運用。
(前方大量圖片,建議在WIFI下觀看)
解表類
1、發散風寒葯
生薑
別名:大肉姜、鮮生薑
白芷
別名:芳香、澤芬
防風
別名:銅芸、茴草、百枝、屏風
蒼耳
別名:常思菜、地葵、道人頭、豬耳、刺兒棵
羌活
別名:羌青、護羌使者、羌滑、退風使者
細辛
別名:小辛、細草、少辛、獨葉草、山人參
荊芥
別名:香荊芥、假蘇、姜芥、四棱桿蒿、穩齒菜
桂枝
別名:柳桂
麻黃
別名:龍沙、狗骨、卑相、卑鹽
2、發散風熱葯
牛蒡子
別名:鼠粘子、大力子、惡實
升麻
別名:周麻、雞骨升麻 、鬼臉升麻
柴胡
別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
葛根
別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條根
桑葉
別名:鐵扇子、蠶葉
菊花
別名:甘菊、金蕊、真菊、葯菊
薄荷
別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
瀉火葯
1、清熱瀉火葯
天花粉
別名:栝樓根、花粉、白葯、瑞雪
決明子
別名:草決明、馬蹄決明、千里光、假綠豆
知母
別名:連母、水須、穿地龍、羊鬍子
梔子
別名:木丹、越桃、山梔子、黃雞子、黃梔子
蓮子心
別名:苦薏、蓮薏、蓮心
夏枯草
別名:鐵色草、棒柱頭花、榔頭草、棒槌草、牛枯草
2、清熱燥濕葯
龍膽
別名:陵游、草龍膽、苦地膽、山龍膽、水龍膽
白鮮皮
別名:野花椒皮、白羊鮮、北鮮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掛牛、好漢拔
苦參
別名:地槐、苦骨、穿參、牛參、地參、野槐、山槐
鴉膽子
別名:老鴉膽、鴉蛋子、小苦楝、苦參子
黃芩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黃柏
別名:黃檗、圓柏、檗木、川黃柏
黃連
別名:川連、川黃連、姜黃連、吳萸黃連、酒連
3、清熱瀉火葯
大青葉
別名:大青、北板根、大靛
山豆根
別名:豆根、北豆根、廣豆根、苦豆根
北豆根
別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白頭翁
別名:野丈人、頭公、毛姑朵花、老公花
白蘞
別名:白根、山地瓜、鵝抱蛋、地老鼠、貓兒卵
連翹
別名:旱蓮子、空翹、空殼、落翅
板藍根
別名:靛青根、藍靛根
金銀花
別名:忍冬花、銀花、雙花、二寶花
魚腥草
別名:紫背魚腥草、紫蕺
蒲公英
別名:蒲公草、黃花地丁、黃花草、蒲公丁
4、清熱涼血葯
地黃
別名:生地、生地黃
赤芍
別名:木芍葯、赤芍葯、紅芍葯
牡丹皮
別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
5、清虛熱葯
銀柴胡
別名:銀夏柴胡、銀胡、牛肚根、土參
胡黃連
別名:割孤露澤、胡連、西藏胡黃連
瀉下葯
1、攻下葯
大黃
別名:將軍、錦紋、錦紋大黃、川軍
2、潤下葯
火麻仁
別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線麻、山麻
郁李仁
別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
3、峻下逐水葯
千金子
別名:千兩金、菩薩豆、續隨子
巴豆
別名:巴仁、巴米、紅子仁、瀉果、猛子仁、巴仁
甘遂
別名:甘澤、陵澤腫、手花根、貓兒眼、勝於花
芫花
別名:赤芫、杜芫、頭痛花、南芫花、葯魚草、九龍花、鬧魚花
京大戟
別名:大戟、紅芽大戟、紫大戟、將軍草
商陸
別名:章陸、章柳根、見腫消、當陸
祛風濕葯
1、祛風散寒葯
川烏
別名:鵝兒花、五毒、鐵毒
木瓜
別名:木瓜實、鐵腳梨
草烏
別名:烏頭、獨白草、土附子
威靈仙
別名:鐵腳威靈仙、酒草階、黑骨頭、老虎須、七寸草、牛閑草
獨活
別名:獨搖草、獨滑、長生
路路通
別名:楓實、楓草、九空子、楓草
2、祛風濕清熱葯
防己
別名:粉防己、漢防己、石解
馬錢子
別名:番木鱉、苦實把豆兒、苦實、馬前
秦艽
別名:秦膠、秦糾、左秦艽
桑枝
別名:桑條
3、祛風濕強筋骨葯
五加皮
別名:南五加皮、五穀皮、紅五加皮
狗脊
別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
桑寄生
別名:桃樹寄生、苦楝寄生、廣寄生
化濕葯
廣藿香
別名:土藿香、大葉薄荷、貓尾巴香、山茴香
蒼術
別名:赤術、仙術、茅術、華蒼術
豆蔻
別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佩蘭
別名:蘭草、木香、大澤蘭、女蘭、香草、杭佩蘭
草豆蔻
別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
草果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厚朴
別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
利水滲濕葯
1、利水消腫葯
冬瓜皮
別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赤小豆
別名:紅豆、小豆、野赤豆
澤瀉
別名:水瀉、芒芋、澤芝、天鵝蛋、水澤、如意菜、水白菜、及瀉
茯苓
別名:茯菟、茯靈、松薯、松苓
薏苡仁
別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穀子、尿珠子
2、利水通淋葯
川木通
別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
車前草
別名:當道、蛤螞草、車輪草、鐵貫草
石韋
別名:石皮、金星草、石蘭、石劍、石背柳
燈心草
別名:虎須草、赤須、燈心、燈草
3、利濕退黃葯
垂盆草
別名:半枝蓮、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齒、鼠牙半支、白蜈蚣
金錢草
別名:神仙對坐草、蜈蚣草、黃疸草
茵陳
別名:茵陳蒿、綿茵陳、絨蒿
虎杖
別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龍、酸湯桿、山大黃、陰陽蓮
溫里葯
丁香
別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
八角茴香
別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
小茴香
別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絲菜
花椒
別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
肉桂
別名:桂樹、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
乾薑
別名:白姜、干生薑、均姜、葯姜
吳茱萸
別名:食茱萸、吳萸、氣辣子、曲葯子
附子
別名: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高良姜
別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理氣葯
刀豆
別名:刀豆子、關刀豆、刀巴、馬刀豆
土木香
別名:青木香、祁木香、瑪奴、新疆木香
大腹皮
別名:檳榔皮、大腹毛、檳榔衣、茯毛
川楝子
別名:金鈴子、仁棗
木香
別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雲木香、廣木香
烏葯
別名:台烏葯、香葉子樹、白葉柴、青竹香、銅錢樹、白背樹
佛手
別名:佛手柑、密羅柑、五指柑、手柑
陳皮
別名:橘皮、橘子皮、廣橘皮、紅皮
枳殼
別名:川枳殼、江枳殼、湘枳殼
枳實
別名:鵝眼枳實
香附
別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
香櫞
別名:鉤櫞子、香櫞柑
薤白
別名:薤根、薤白頭
消食葯
山楂
別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實、山裡紅果
麥芽
別名:大麥芽、大麥櫱、麥櫱、大麥毛
萊菔子
別名:蘿卜子
驅蟲葯
苦楝皮
別名:楝木皮、楝樹枝皮、楝皮、楝根皮
南鶴虱
別名:野胡蘿卜子、鶴虱、竊衣子
使君子
別名:留求子、史君子、五稜子、君子仁、索子果
檳榔
別名:大腹檳榔、大腹子、檳榔子、橄欖子、檳榔玉
止血葯
1、涼血止血葯
大薊
別名:雞項草、野紅花、將軍草、馬薊、虎薊、刺薊、山蘿卜、牛口刺
地榆
別名:白地榆、鼠尾地榆、黃瓜香、綿地榆、紅地榆、馬猴棗
側柏葉
別名:柏葉、叢柏葉
槐花
別名:槐蕊、槐米
2、化瘀止血葯
三七
別名:山漆、金不換、參三七、田三七、田七
茜草
別名:茹蘆、茜根、活血丹、小活血
蒲黃
別名:蒲花、蒲草黃、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仙鶴草
別名:龍頭草、金頂龍芽、刀口草、狼牙草
3、收斂止血葯
白及
別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雞兒
4、溫經止血葯
艾葉
別名:艾蒿葉、家艾葉、艾草
活血化瘀葯
1、活血止痛葯
川芎
別名:西芎、山鞠窮、香果、小葉川芎
延胡索
別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
鬱金
別名:馬蓮、黃郁
姜黃
別名:黃姜、毛薑黃、寶鼎香、黃絲鬱金、鬱金
乳香
別名:熏陸香、馬尾香、乳頭香、天澤香
澤蘭
別名:地筍、地石蠶、蛇王草、草澤蘭
沒葯
別名:末葯
2、活血調經葯
川牛膝
別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
王不留行
別名:奶米、大麥牛、王母牛、留行子
丹參
別名:山參、紅根、紫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參
紅花
別名:紅藍花、刺紅花、草紅花
桃仁
別名:白桃、毛桃、紅桃
益母草
別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
雞血藤
別名:血龍藤、九層風、血筋藤、紫梗藤、血鳳藤、大血藤、過崗龍
3、活血療傷葯
骨碎補
別名:猴姜、石毛薑、過山龍
蘇木
別名:蘇方木、棕木、赤木、紅赤木、紅柴
4、破血消症
馬錢子
別名:士的寧樹、番木鱉、苦實把豆兒、火失刻把都、苦實、馬前、牛眼、大方八、馬錢樹,馬錢科、馬錢屬喬木
三棱
別名:荊三棱、光三棱
莪術
別名:蓬莪術、蓬術、廣術、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葯
1、溫化寒痰葯
天南星
別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頭
化橘紅
別名:柚皮橘紅、化州橘紅、柚子皮
白前
別名:石藍、嗽葯、鵝管白前
半夏
別名:水玉、羊眼半夏、蠍子草、麻芋果、三葉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別名:芥菜子、青菜子、黃芥子
旋覆花
別名:金線花、夏菊、滿天星、金盞花、貓耳朵花
2、清熱化痰葯
川貝母
別名:貝母、川貝、勤母
瓜蔞
別名:栝樓、葯瓜、吊瓜
胖大海
別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別名:土當歸、水前胡、野當歸
桔梗
別名:梗草、苦桔梗、大葯、鈴鐺花、尚頭花、苦菜根
浙貝母
別名:浙貝、象貝母、大貝母、元寶貝、珠貝
昆布
別名:海帶、江白菜
竹茹
別名:蛤殼、瓦屋子、花蜆殼
3、止咳平喘葯
馬兜鈴
別名:兜鈴、水馬香果
白果
別名:鴨腳子、靈眼、佛指柑
百步
別名:嗽葯、百條根、山百根、葯虱葯
桑白皮
別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別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羅漢果
別名:假苦瓜、光果木鱉、拉漢果
安神葯
合歡皮
別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歡木皮
遠志
別名:棘菀、細草、光棍茶、細葉遠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別名:柏實、柏子、側柏子
酸棗仁
別名:棗仁、酸棗核
平肝熄風葯
羅布麻葉
別名:茶葉花、澤漆麻、野茶葉
蒺藜
別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別名:赤箭芝、獨搖芝、離母、赤箭、明天麻
鉤藤
別名:大鉤丁、雙鉤藤
開竅葯
石菖蒲
別名:山菖蒲、葯菖蒲、金錢蒲、水劍草、石蜈蚣、九節菖蒲
補虛葯
1、補氣葯
甘草
別名:國老、美草、甜草根、粉草、烏拉爾甘草
人參
別名:人銜、土精、棒棰、圓參、山參
大棗
別名:紅棗、干棗、良棗
山葯
別名:山芋、懷山葯
白術
別名:冬術、山芥、於術、浙術
黨參
別名:黃參、獅頭參、中靈草
黃芪
別名:綿黃芪、獨根、二人抬
2、補陽葯
巴戟天
別名:雞血藤、兔兒腸、雞腸風、貓腸筋
肉蓯蓉
別名:地精、大芸
杜仲
別名:思仙、木綿、絲連皮、絲棉木、玉絲皮
補骨脂
別名:破故紙、懷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別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別名:箭葉淫羊藿、心葉淫羊藿、仙靈脾
3、補血葯
白芍
別名:白芍葯、金芍葯
當歸
別名:馬尾歸、秦歸、雲歸、西當歸
首烏藤
別名:夜交藤、田豬頭、鐵稱陀
4、補陰葯
牛膝
別名:懷牛膝、杜牛膝、牛蓋膝、牛筋
石斛
別名:林蘭、杜蘭、千年竹、黃草
麥冬
別名:寸冬、韭葉麥冬、麥門冬、寸麥冬
百合
別名:白百合
收澀葯
五味子
別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別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別名:肉果、玉果、頂頭肉
罌粟殼
別名:米殼、粟殼
蓮子
別名:水芝丹、蓮實、蓮蓬子
芡實
別名:水雞頭、雞頭實、雞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