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斛靈芝燉雞湯是用石斛、土雞、靈芝等為食材做成的葯膳,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鈣、鐵、鋅、磷等礦物質,具有補益脾胃、滋補強壯的功效,是一道養生美食。
石斛靈芝燉雞湯
1 益胃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津傷、胃陰不足、口乾煩渴等症狀,靈芝性溫、味淡,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心悸氣短、虛勞咳喘等症狀,土雞營養豐富,不僅富含蛋白質,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石斛、靈芝一起燉湯,有滋陰、生津、益胃的功效,適合陰傷津虧、食少干嘔者食用。
湯
2 滋補強壯
雞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鐵、鈣、磷、鋅等礦物質,其中所含的蛋白質、鈣元素等,能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而鐵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生成,能增強人體造血功能。另外,靈芝含有靈芝多糖等成分,有滋補、強壯身體的功效,石斛靈芝雞湯有較好的滋補作用,適合體質虛弱、勞虛久咳者食用。
湯
3 抗衰防老
靈芝營養豐富,還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含有多糖等活性成分,有抗氧化的作用,長期食用能延緩衰老,石斛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膳食纖維、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促進新陳代謝,還含有石斛多糖、石斛鹼等有效成分,能提高人體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有抗衰老的作用,經常食用石斛靈芝雞湯除了能強壯體質外,還能延緩衰老。
湯
4 增強免疫
石斛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有滋陰清熱的功效,其中還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靈芝含有氨基酸、麥角甾醇、有機酸、甘露醇、多糖類等成分,能促進新陳代謝,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土雞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經常食用石斛靈芝雞湯,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湯
㈡ 煲什麼湯可以加石斛為什麼
石斛可以跟很多食材搭配煲成美味湯品。至於為什麼,得辛苦小夥伴們自己去查詢各種食材的作用了。
因為這是美食領域問答,官方是不允許涉及健康、療效等等話題出現的,不然會面臨封號,所以咱們只做一名合格的吃貨。
花旗參石斛燉肉
准備:豬腱子肉6兩,花旗參10g、石斛10g、麥冬10g,桂圓肉、枸杞、蜜棗、生薑各適量,食鹽少許。
步驟:
1、將豬腱子肉清洗干凈後切成小塊。水鍋注入清水,大火燒開後放入豬腱子肉過水,再沖洗掉雜質、血污。
2、花旗參片、石斛、麥冬、桂圓肉、枸杞、蜜棗分別清洗干凈後,連同豬腱子肉一起放入燉盅內。
3、生薑洗凈切塊放入盅內,注入適量清水,蓋上蓋子大火隔水燉一個半小時,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食鹽調味。
㈢ 石斛有什麼作用,怎麼吃
金釵石斛《中國葯典》2010年版一部的【功能與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干嘔,病後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
金釵石斛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葯,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葯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俗稱葯黃金,性寒,味甘,淡,微咸。生於石壁上,莖叢生。保健功能:滋陰潤肺,益胃補腎,建腦明目,降火良葯,並具生津止渴,補五臟虛勞,清肺止咳,防感冒,抗疲勞的功效 。
1、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金釵石斛蘭能顯著提高超氧化物歧華酶(SOD)水平,降低過氧化脂質(LPO),調節腦單胺類神經介質水平,抑制類似單胺氧化酶(MAO),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近些年備受關注的石斛蘭多糖也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活性和抗衰老、抗輻身等多種功效。目前已開發出的中成葯與保健品深受人們青睞,如鐵皮楓斗晶、石斛散、清咽寧、益腸湯、石斛露、石斛精、養陰口服液及石斛片等。以鐵皮石斛加工的「楓斗」或「耳環石斛」,被稱為「金耳環」、「金楓斗」,暢銷於東南亞及歐、美。
2、活血化瘀,提高心腦血管功能
金釵石斛蘭含有酯類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擴張血管及抗血小板凝結,治療血栓閉塞脈搏管炎,腦血栓形成,動脈硬化性閉塞等作用。由石斛蘭、金銀花等葯材提取加工的脈絡寧注射液,有清熱養陰、活血化瘀等功能。
3、 抗腫瘤
金釵石斛蘭中提取的菲類和聯苄類物質,有抗肺癌、卵巢腺癌和前髓細胞白血病的作用。能促進T細胞生長和淋巴細胞產生抑制因子,起到增強免疫的作用。金釵石斛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對人體肺癌細胞、人體卵巢腺癌細胞、人體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具有顯著的細胞毒性作用。特別對肺癌細胞有極大抑製作用,抑制率高達74.7%-97.2%。從石斛蘭粗提物中分離鑒定出的2個化合物Lusianthridin和denbinobin,具有與粗提物同樣的葯理作用,且前者對移植肉瘤S-180也有抑製作用。
4、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金釵石斛對腸管有興奮作用,可使收縮幅度增加。葯理試驗表明,口服石斛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石斛鹼與非西汀葯效相似而作用較弱,石斛浸膏能刺激小腸平滑肌的收縮,促進胃腸蠕動。石斛蘭對慢性萎縮性胃炎能收到獨特、滿意的效果。
5、治療眼科疾病
石斛蘭對眼科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對半乳糖性白內障不僅有抑製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其保持晶狀體的百分率為36.8%。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對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可糾正作用,也能阻止或糾正因半乳糖性白內障所致的晶狀體總脂類與總膽固醇的比例失調。中葯處主「清睛粉」用石斛蘭、麥冬等組成,有滋陰散熱、疏風清熱、通絡散結、退翳明目之功效,用於聯合翼狀胬肉切除、角膜移植手術,效果較好。「石斛夜光丸」由石斛蘭、人參等25味中葯材組成,對治療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經炎等有較好療效。
吃法很簡單,鮮條的話可以榨汁,泡酒,煮粥,煮茶,泡茶,燉湯等等
乾的石斛話主要是泡茶和燉湯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㈣ 石斛怎樣燉湯
石斛簡介:
石斛是重要的常用葯材,《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本草綱目》言:「俗方最以補虛,主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逐皮膚邪熱痱氣,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補腎益力,壯筋骨,暖水臟,輕身延年等」。《本昌思辨錄》認為:「石斛,為腎葯,為肺葯,為腸胃葯。《本經》『強陰』二字,足賅全量。」又說:「『逐皮膚邪熱痱氣』是溫者寒也;療『腳膝疼冷痹弱』,是寒者溫也,要不出《本經》除痹、補虛二端……必收除痹補虛之益……」。可見其既能治病,又能補益,溫、寒兼可應用的特點。歷代古籍各醫書,對石斛的認識和應用有很多高見,心、肝、脾、肺、腎五臟之病,皆有應用,各式應用石斛的方劑,逾數百個。
石斛鹼為目前所知的石斛的主要葯用成分,具有止痛、解熱作用,可降低心率、血壓,減慢呼吸,可產生中度的高血糖,具強壯作用並可解巴比妥中毒。葯理試驗表明,口服石斛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
石斛中提取的兩種菲類化合物是有抗人體肺癌、卵巢腺癌和前髓細胞白血病的作用;
石斛能顯著提高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降低LPO(過氧化脂質)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能促進T細胞生長和淋巴細胞產生移動抑制因子,起到增強免疫的作用;
石斛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有明顯和拮抗腎上腺素的收縮腸系膜血管的作用;
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對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也能阻止或糾正因半乳糖性白內障所致的晶狀體總脂類與總膽固醇的比例失調;
石斛所含的一種酯類成分還有活血化瘀,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腦血栓形成及靜脈形成,動脈硬化性閉塞等作用;
近些年備受關注的石斛多糖也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活性和抗癌、防癌、抗衰老、抗輻射等多種功效。石斛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慢性咽炎、消化系統疾病、眼科疾病、血栓完備塞性疾病、關節炎、癌症的治療或輔助治療,特別是近年用於消除癌症放療、化療後的副作用和恢復體能,效果十分明顯。
鐵皮石斛簡介:
鐵皮石斛因其特殊的生存環境和卓著的滋補功效而名列「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為千百年來歷代帝皇夢寐以求的寶物。
「九大仙草」名出唐開元年間的道家經典《道藏》。道家經典《道藏》曾把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三兩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蓯、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等列為中華「九大仙草」。
鐵皮石斛生長於雲、貴、川、緬等地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崖縫間,根不入土,常年飽雲霧雨露滋潤, 受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其生長習性神秘莫測,上好的野生鐵皮石斛因其色澤呈鐵綠色故有鐵皮之美譽.
功效:
《神農本草經》:補五臟之虛勞贏瘦,強陰。
良代陶弘景:益精,補內絕不足。
《本草通玄》:補脾益腎。
《本草綱目》:強陰益精,補內絕不足。
《本草匯言》:培養五臟陰分不足之葯。
《本草綱目拾遺》:滋陰補虛珍品。
現代葯理學臨床試驗證明:
優質的鐵皮石斛能明顯改善增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 長期適量服用鐵皮石斛,能使體制增強 ,提高人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鐵皮石斛最大的特點就是它一種良好的免疫調節劑.
主要成分:石斛鹼,石斛次鹼,石斛多糖以及少量微量元素.
石斛食療(一人服用量):
1、石斛10g、花旗參5g、麥冬20g 煲水服,有潤肺的功效。
2、石斛10g、高麗參2g 煮水服,能治寒胃,養精益氣。
3、石斛10g、冬蟲草2g 煲湯,有壯陽補虛的功效。
如多人飲用,適量加酌劑量。
石斛簡介:
石斛是重要的常用葯材,《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本草綱目》言:「俗方最以補虛,主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逐皮膚邪熱痱氣,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補腎益力,壯筋骨,暖水臟,輕身延年等」。《本昌思辨錄》認為:「石斛,為腎葯,為肺葯,為腸胃葯。《本經》『強陰』二字,足賅全量。」又說:「『逐皮膚邪熱痱氣』是溫者寒也;療『腳膝疼冷痹弱』,是寒者溫也,要不出《本經》除痹、補虛二端……必收除痹補虛之益……」。可見其既能治病,又能補益,溫、寒兼可應用的特點。歷代古籍各醫書,對石斛的認識和應用有很多高見,心、肝、脾、肺、腎五臟之病,皆有應用,各式應用石斛的方劑,逾數百個。
石斛鹼為目前所知的石斛的主要葯用成分,具有止痛、解熱作用,可降低心率、血壓,減慢呼吸,可產生中度的高血糖,具強壯作用並可解巴比妥中毒。葯理試驗表明,口服石斛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
石斛中提取的兩種菲類化合物是有抗人體肺癌、卵巢腺癌和前髓細胞白血病的作用;
石斛能顯著提高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降低LPO(過氧化脂質)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能促進T細胞生長和淋巴細胞產生移動抑制因子,起到增強免疫的作用;
石斛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有明顯和拮抗腎上腺素的收縮腸系膜血管的作用;
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對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也能阻止或糾正因半乳糖性白內障所致的晶狀體總脂類與總膽固醇的比例失調;
石斛所含的一種酯類成分還有活血化瘀,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腦血栓形成及靜脈形成,動脈硬化性閉塞等作用;
近些年備受關注的石斛多糖也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活性和抗癌、防癌、抗衰老、抗輻射等多種功效。石斛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慢性咽炎、消化系統疾病、眼科疾病、血栓完備塞性疾病、關節炎、癌症的治療或輔助治療,特別是近年用於消除癌症放療、化療後的副作用和恢復體能,效果十分明顯。
鐵皮石斛簡介:
鐵皮石斛因其特殊的生存環境和卓著的滋補功效而名列「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為千百年來歷代帝皇夢寐以求的寶物。
「九大仙草」名出唐開元年間的道家經典《道藏》。道家經典《道藏》曾把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三兩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之茯蓯、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等列為中華「九大仙草」。
鐵皮石斛生長於雲、貴、川、緬等地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崖縫間,根不入土,常年飽雲霧雨露滋潤, 受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其生長習性神秘莫測,上好的野生鐵皮石斛因其色澤呈鐵綠色故有鐵皮之美譽.
功效:
《神農本草經》:補五臟之虛勞贏瘦,強陰。
良代陶弘景:益精,補內絕不足。
《本草通玄》:補脾益腎。
《本草綱目》:強陰益精,補內絕不足。
《本草匯言》:培養五臟陰分不足之葯。
《本草綱目拾遺》:滋陰補虛珍品。
現代葯理學臨床試驗證明:
優質的鐵皮石斛能明顯改善增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 長期適量服用鐵皮石斛,能使體制增強 ,提高人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鐵皮石斛最大的特點就是它一種良好的免疫調節劑.
主要成分:石斛鹼,石斛次鹼,石斛多糖以及少量微量元素.
石斛食療(一人服用量):
1、石斛10g、花旗參5g、麥冬20g 煲水服,有潤肺的功效。
2、石斛10g、高麗參2g 煮水服,能治寒胃,養精益氣。
3、石斛10g、冬蟲草2g 煲湯,有壯陽補虛的功效。
如多人飲用,適量加酌劑量。
㈤ 石斛與石柱參一起煲湯有什麼問題
其實鐵皮石斛和西洋參一起煲湯更配些,石斛和西洋參一起煲湯的功效是滋陰養胃,提神抗疲勞,補氣活血,提高免疫力,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等,建議在家准備些昌弘的西洋參和鐵皮石斛,除了燉湯外,還可以泡水喝,都是不錯的選擇。
㈥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吃法
一、石斛的功效
1、滋養陰津
《中國葯學大詞典》稱其「專滋肺胃之氣液,氣液沖旺,腎水自生,「說他善於養陰生津,治療陰虛津虧諸症。
2、增強體質
石斛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石斛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的吞噬能力。
3、補益脾胃
石斛對脾胃病中常見的致病菌—幽門螺桿菌有較好的抑製作用,有助於治療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症,同時,口服石斛煎液能夠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
二、石斛的作用
1、促進循環石斛能養陰,可以濡潤脈道,擴張血管,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實驗結果表明,石斛能夠顯著改善血淤症狀,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2、降低血糖消渴病(糖尿病)的發生,主要以腎陰虛,肺胃早熱為基本病機,以氣陰兩虛為其病理特點,石斛功能養陰,清熱潤燥,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用葯。臨床研究表明,石斛不僅可以增強胰島素活性,同時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使學堂恢復正常。
3、抑制腫瘤石斛對人體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某些細胞有殺滅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臨床時間表明,石斛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增強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三、石斛的食用方法
1、熬膏
洗凈切碎或拍破可加其他中葯材加水煎汁,連煎兩次,棄渣後用小火濃縮,再加冰糖,繼續熬製成膏狀飲用。(功效:對勞損虛弱、肢節多痛、體乏、夜多盜汗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生吃 取一些新鮮鐵皮石斛,洗凈入口細嚼。(功效:強陰益精、開胃健脾)
2、泡茶
洗凈後切薄片,用開水沖泡後飲用,可重復沖泡,連渣食用。(功效:開胃健脾、降火理氣、對慢性咽喉炎療效顯著。
(6)石柱參和石斛燉湯的作用擴展閱讀:
在我國,少數民族眾多,石斛民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源於自然、源於生活,是先民在長期與大自然的接觸中逐步形成和成長起來的。在雲南的傣族地區,人們對花尤為崇拜,石斛以其性能和特徵,被當地人所崇敬。
它寄託了傣族人民美好的願望與情感,人們將它種植於自家的房頂上,而且都是些非常顯眼的地方,如房頂中央,房檐的拐角處,這為傣家竹樓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同時也形成了石斛的特色栽種。
追其根源,這一特色栽種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傣歷新年(潑水節)的第三天,隆重的「趕擺」之日,至高無尚的太陽神將來到人間查看民情,了解百姓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生和希望。
㈦ 石斛配搭什麼食材煲湯可以清熱解毒呢
第一個,石斛麥冬瘦肉湯
石斛麥冬瘦肉湯
調料有石斛,豬瘦肉,麥冬,棗幾個
作法:豬瘦肉清洗,剁碎塊。放進水裡侵泡20分鍾後,把上邊的全部原材料一起放入盅里燉3個鍾頭就可以服用了。
第二個,石斛麥冬燉水鴨
石斛麥冬燉水鴨
調料有石斛,麥冬,枸杞子,家鴨,茯苓,薑片等。
作法:將家鴨清洗綽水,除去家鴨的腥臭味。隨後將洗干凈的所有原材料一起放進盅里,跟家鴨一起燉2-3個兒時,加鹽調料就可以服用!
第三個,石斛花旗參清火湯
石斛花旗參清火湯
調料有石斛,花旗參,小棗,適當的豬瘦肉和削皮雞脯肉。
作法:把上邊的原材料一起添加石鍋中,添加沸水5碗,慢火慢燉一夜就可以服用了。
假如嫌太不便,還可以用感應起電的紫砂煲設定好以後實際效果類似。
要留意的是一切東西必須由淺入深,不可以貪功一次性吃太多的石斛。食補調理是個悠長的片頭,要慢工慢工漸漸地的調理服用,才可以具有真實的功效。用以眩暈無眠、氣短乏力、神經衰弱、虛勞病咳嗽。鐵皮石斛味甘、性生寒,有生津健脾養胃、補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益腎、清目、強腰膝的功效。野生靈芝石斛湯具備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醒酒、養肝、健脾養胃的作用。
㈧ 林下山參怎樣煲湯食用最好
人參雞湯(經典食譜)
原料:石柱參3克、土雞1隻、枸杞3克、姜3克、蔥3克、紅棗10克
調料:鹽5克
做法:
1、土雞剪掉臀尖、指甲、雞鼻,放入加了薑片的冷水中,煮沸,撈起備用;
2、用冷水沖去浮沫,讓雞皮定型備用;
3、飛水後的土雞、人參、蔥姜、枸杞、紅棗等加入足量的清水,煮沸;
4、轉文火煲80分鍾;
5、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味甘,為常用補氣湯,可大補元氣,有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補氣生血等療效
燉雞時也可以放1-3個蘋果有潤肺養心安神的功效
小貼士:為什麼煲的湯總是很渾濁。通常是在轉小火慢煮前、最後起鍋前,兩次撇清湯表面的懸浮物,這樣煲的湯又干凈,滋味又純正。
人參枸杞子酒
人參枸杞子酒適用於病後體虛及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飲用。無病常飲,亦有強身益壽之功。
【來源】民間方
【原料】人參20克 枸杞子350 克 熟地100 克 冰糖400 克 白酒10公斤
【製作】 將人參烘烤切片,枸杞除去雜質,用紗布袋裝上扎口備用。 冰糖放入鍋中,用適量水加熱溶化至沸,煉至色黃時,趁熱用紗布過濾去渣備用。白酒裝入酒壇內,將裝有人參、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加蓋密封浸泡10-15天,每日攪拌1 次,泡至葯味盡淡,取出葯袋,用細布濾除沉澱物,加入冰糖攪勻,再靜置過濾,澄明即成。
【功效】強壯抗老,補陰血,烏須發,壯腰膝,強視力,活血通經。適用於病後體虛及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飲用。無病常飲,亦有強身益壽之功。
【用法】飲用時,可根據自己的酒量,每次飲10-12克
人參補陽湯
人參補陽湯用於治傷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竅,其目隱澀赤脹,生翳羞明,頭痛骨痛。
人參補陽湯--《原機啟微》卷下
【處方】人參補胃湯(《審視瑤函》卷二)。
【組成】羌活、獨活各1.8克,白芍葯、生地黃,澤瀉各0.9克,人參、白術、茯苓、黃耆、炙甘草、當歸各1.2克,柴胡、防風各1.5克,熟地黃(酒洗,炒)1.2克。
【功能主治】治傷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竅,其目隱澀赤脹,生翳羞明,頭痛骨痛。
【用法用量】上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熱服。
【摘錄】《原機啟微》卷下
人參麥冬湯
人參麥冬湯用於治老人虛人患上消,口大渴者。
人參麥冬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處方】人參、茯苓、甘草、杞子、五味子、麥冬。
【功能主治】治老人虛人患上消,口大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人參養榮湯
人參養榮湯用於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干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戚,多卧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痢,喘乏少氣,嘔吐痰涎。
人參養榮湯--《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芍葯三兩,當歸、陳皮、黃蓍、桂心(去粗皮)、人參、白術(煨)、甘草(炙),各一兩;熟地黃(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錢半;遠志(炒.去心)半兩。
【炮製】上散。
【功能主治】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干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戚,多卧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痢,喘乏少氣,嘔吐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便精遺泄,加龍骨一兩。咳嗽,加阿膠甚妙。
補肺人參散
補肺人參散用於肺臟氣虛,咳嗽少氣,言語聲嘶,吃食全少,日漸羸瘦。
補肺人參散--《聖惠》卷六
【別名】補肺人參湯、人參湯
【處方】人參1兩(去蘆頭),紫菀半兩(洗去苗土),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黃耆1兩(銼),桂心1兩,花紫蘇莖葉3分,白術3分,五味子半兩,熟乾地黃1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乾薑半兩(炮裂,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氣虛,咳嗽少氣,言語聲嘶,吃食全少,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補肺人參湯(《聖濟總錄》卷六十六)、人參湯(《普濟方》卷一六一)。
【摘錄】《聖惠》卷六
本頁關鍵字:補肺人
補脾人參散
補脾人參散用於脾虛身重如石,四肢不舉,食少無力,腹脹腸鳴,神思昏悶。
補脾人參散--《聖惠》卷五
【別名】補脾人參湯
【處方】人參1兩(去蘆頭),石斛2分(去根),黃耆3分(銼),桔梗3分(去蘆頭),白術3分,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去皮),白茯苓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丁香半兩,草豆蔻半兩(去皮)。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虛身重如石,四肢不舉,食少無力,腹脹腸鳴,神思昏悶。
【用法用量】補脾人參湯(《聖濟總錄》卷四十四)。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人參湯」。
【注意】忌生冷、油膩、濕面。
【摘錄】《聖惠》卷五
補勞人參丸
補勞人參丸用於小眥赤脈傳睛,心虛,心神恍惚者。
補勞人參丸--《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四
【處方】人參1兩,茯苓1兩,桔梗1兩,乾地黃1兩,防風1兩,木香1兩,桂心1兩,干山葯1兩,細辛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順逆障。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摘錄】《秘傳眼科龍木論》卷四
補勞人參丸--《銀海精微》卷上
【處方】人參、白茯苓、白附子、續斷、遠志、菊花、甘草。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小眥赤脈傳睛,心虛,心神恍惚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食後桔梗湯送下,日3次。
【摘錄】《銀海精微》卷上
柴胡人參湯
柴胡人參湯用於小兒脾熱生風,往來寒熱。
柴胡人參湯--《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九
【處方】柴胡3錢,人參1錢,麥冬3錢,白芍2錢,鮮生地3錢,阿膠3錢,炙甘草3錢。
【功能主治】熱入血室,邪少正虛,夜微煩熱者。
【用法用量】水3杯,煎取1杯,頓服之;不愈再服。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九
柴胡人參湯--《幼幼新書》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處方】柴胡、人參、芍葯、茯苓、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脾熱生風,往來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4分,溫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七引《王氏手集》
柴胡人參湯--《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處方】柴胡(去苗)3分,人參3分,生乾地黃(焙)3分,桔梗(銼,炒)半兩,知母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桑根白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令黃)半兩,赤芍葯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微炙)半兩,附子大者1枚(炮裂,去皮臍)。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後失於將理,血氣虛損,日漸困瘁,少寒多熱,煩渴嗽逆,痰壅減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四
柴胡人參湯--《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知母(焙)1兩,石膏(碎)1兩,葛根(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汗下後,潮熱不退,口乾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保命人參散
保命人參散用於咯痰帶血而出。
【處方】人參3錢,白術3錢,茯苓1錢,炙甘草5分,橘紅8分,枳殼7分,桔梗7分,半夏7分,五味子7分,桑皮7分,黃芩1錢。
【功能主治】咯痰帶血而出。
【摘錄】《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大聖人參散
大聖人參散用於和氣快膈,養胃生津液。主治頭昏體倦,胸膈不利,狀若感寒。
大聖人參散--《雞峰》卷五
【處方】白術3分,人參3分,白芷3分,葛根3分,青皮3分,桔梗3分,甘草2錢,乾薑2錢。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和氣快膈,養胃生津液。主治頭昏體倦,胸膈不利,狀若感寒。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雞峰》卷五
當歸人參湯
當歸人參湯用於小兒變蒸,有寒無熱者。
當歸人參湯--《醫林纂要》卷九
【處方】當歸2錢,肉桂1錢,木香1錢,甘草(炙)1錢,人參1錢。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有寒無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各家論述】當歸滋陰而行於陽,以足其血;肉桂補命門而生肝木,以壯陽氣;木香宣達陽氣於上下;甘草以和其中,人參保安元氣,生薑補肝行陽氣,大棗補中厚脾土。
涼膈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成】
川大黃、朴消、甘草各20克,山梔子仁、薄荷葉(去梗)、黃芩各10克,連翹40克。
【主治】
上、中二焦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涕唾稠粘,睡卧不寧,譫語狂妄,大便秘結,小便熱赤,以及小兒驚風,舌紅苔黃,脈滑數。
【正文】
用法:上研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葉7片,蜜少許。
功用:涼膈瀉熱。
禁忌:體虛患者及孕婦,忌用或慎用本方。
普濟消毒飲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成】
黃芩15克,黃連15克,陳皮6克,甘草6克,玄參6克,柴胡6克,桔梗6克,連翹3克,板藍根3克,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蠶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頭瘟。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本方常用於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伴淋巴管迴流障礙等屬風熱邪毒為患者。)
【正文】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大頭瘟(原書稱大頭天行),乃感受風熱疫毒之邪,壅於上焦,發於頭面所致。風熱疫毒上攻頭面,氣血壅滯,乃致頭面紅腫熱痛,甚則目不能開;溫毒壅滯咽喉,則咽喉紅腫而痛;里熱熾盛,津液被灼,則口渴;初起風熱時毒侵襲肌表,衛陽被郁,正邪相爭,故惡寒發熱;舌苔黃燥,脈數有力均為里熱熾盛之象。疫毒宜清解,風熱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勢利導。疏散上焦之風熱,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當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熱解毒為主。方中重用酒連、酒芩清熱瀉火,祛上焦頭面熱毒為君。以牛蒡子、連翹、薄荷、僵蠶辛涼疏散頭面風熱為臣。玄參、馬勃、板藍根有加強清熱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陳皮理氣疏壅,以散邪熱郁結,共為佐葯。升麻、柴胡疏散風熱,並引諸葯上達頭面,且寓「火郁發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諸葯配伍,共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
清胃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成】
生地黃6克,當歸身6克,牡丹皮9克,黃連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熱,其齒喜冷惡熱,或牙宣出血,或牙齦紅腫潰爛,或唇舌腮頰腫痛,口氣熱臭,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本方常用於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經痛等屬胃火上攻者。)
【正文】
功用:清胃涼血。
用法:上葯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禁忌:牙痛屬風寒及腎虛火炎者不宜。
方解:本方證是由胃有積熱,循經上攻所致。足陽明胃經循鼻入上齒,手陽明大腸經上項貫頰入下齒,胃中熱盛,循上沖則口氣熱臭;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血分亦熱,血絡受傷,故牙宣出血,甚則牙齦潰爛;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俱為胃熱津傷之候。治宜清胃涼血。方用苦寒瀉火之黃連為君,直折胃腑之熱。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熱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輕清升散透發,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之」之意。黃連得升麻,降中寓升,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胃熱盛已侵及血分,進而耗傷陰血,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為臣葯。當歸養血活血,以助消腫止痛,為佐葯。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諸葯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熱得除,於是循經外發諸症,皆可因熱毒內徹而解。
瀉白散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成】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肺熱喘咳證。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哺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可用於小兒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氣管炎等屬肺中伏火郁熱者。)
【正文】
功用: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用法:上葯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本方葯性平和,尤宜於正氣未傷,伏火不甚者。風寒咳嗽或肺虛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熱之證。肺主氣,宜清肅下降,火熱郁結於肺,則氣逆不降而為喘咳;肺合皮毛,肺熱則外蒸於皮毛,故皮膚蒸熱;此熱不屬於外感,乃伏熱漸傷陰分所致,故熱以午後為甚,其特點是輕按覺熱、久按若無,與陽明之蒸蒸發熱、愈按愈盛者有別;舌紅苔黃,脈象細數是熱邪漸傷陰分之候。治宜清瀉肺中郁熱,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專入肺經,清瀉肺熱,平喘止咳,故以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葯清降肺中伏火,為臣葯。君臣相合,清瀉肺熱,以使金清氣肅。炙甘草、粳米養胃和中以扶肺氣,共為佐使。四葯合用,共奏瀉肺清熱,止咳平喘之功。
本方之特點是清中有潤、瀉中有補,既不是清透肺中實熱以治其標,也不是滋陰潤肺以治其本,而是清瀉肺中伏火以消郁熱,對小兒「稚陰」之體具有標本兼顧之功,與肺為嬌臟、不耐寒熱之生理特點亦甚吻合。
左金丸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成】
黃連180克,吳茱萸30克。
【主治】
肝火犯胃證。脅肋疼痛,嘈雜吞酸,嘔吐口音,舌紅苔黃,脈弦數。(本方常用於胃炎、食道炎、胃潰瘍等屬肝火犯胃者。)
【正文】
功用:清瀉肝火,降逆止嘔。
用法:為末,水泛為丸,每服2-3克,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參考原方比例酌定。
禁忌:斟酌。
方解:
本方證是由肝鬱化火,橫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之經脈布於脅肋,肝經自病則脅肋脹痛;犯胃則胃失和降,故嘈雜吞酸、嘔吐口苦;舌紅苔黃,脈象弦數乃肝經火郁之候。《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逆沖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火熱當清,氣逆當降,故治宜清瀉肝火為主,兼以降逆止嘔。方中重用黃連為君,清瀉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橫逆犯胃;黃連亦善清瀉胃熱,胃火降則其氣自和,一葯而兩清肝胃,標本兼顧。然氣郁化火之證,純用大苦大寒既恐郁結不開,又慮折傷中陽,故又少佐辛熱之吳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以使肝氣條達,郁結得開;一者反佐以制黃連之寒,使瀉火而無涼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氣之用,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領黃連入肝經。如此一味而功兼四用,以為佐使。二葯合用,共收清瀉肝火,降逆止嘔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點是辛開苦降,肝胃同治,瀉火而不至涼遏,降逆而不礙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氣得降,則諸症自愈
竹葉石膏湯
【收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組成】
竹葉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麥門冬20克,人參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傷寒、溫病、暑病餘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嘔,口乾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本方常用於流腦後期、夏季熱、中暑等屬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者。糖尿病的乾渴多飲屬胃熱陰傷者,亦可應用。)
【正文】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本方清涼質潤,如內有痰濕,或陽虛發熱,均應忌用。
方解:
本方證乃熱病後期,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胃氣不和所致。熱病後期,高熱雖除,但余熱留戀氣分,故見身熱有汗不解、脈數;余熱內擾,故心胸煩悶;口乾,舌紅少苔是陰傷之兆;氣短神疲,脈虛是氣虛之徵;胃失和降,乃致氣逆欲嘔。氣分余熱宜清,氣津兩傷宜補。治當清熱生津,益氣和胃。方中竹葉配石膏清透氣分余熱,除煩止渴為君。人參配麥冬補氣養陰生津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嘔逆為佐。甘草、粳米和脾養胃以為使。全方清熱與益氣養陰並用,祛邪扶正兼顧,清而不寒,補而不滯,為本方的配伍特點。本方實為一首清補兩顧之劑,使熱清煩除、氣津得復,諸症自愈,正如《醫宗金鑒》說:「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
本方由白虎湯化裁而來。白虎湯證為熱盛而正不虛,本證為熱勢已衰,余熱未盡而氣津兩傷。熱既衰且胃氣不和,故去苦寒質潤的知母,加人參、麥冬益氣生津,竹葉除煩,半夏和胃。其中半夏雖溫,但配入清熱生津葯中,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於輸轉津液,使參、麥補而不滯,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傷寒論》中治「傷寒解後,虛瀛少氣,氣逆欲吐」證。在實際運用中,凡熱病過程中見氣津已傷、身熱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對於暑溫病發熱氣津已傷者,尤為適合
㈨ 新鮮石斛能和人參一起煮雞湯嗎
可以,石斛是滋陰養胃的,人參是補氣補心臟的,可以一起燉雞湯。
用料
主料:雞肉500g,石斛10g,花旗參少許
調料:食鹽適量,調和油適量,棗(鮮)3個
1、石斛10克左右,花旗參少許
㈩ 花旗參石斛雞湯功效
石斛花旗參燉雞湯的營養:
花旗參味甘微苦性涼,具有益氣、養胃、生津功能,對人的身體有補益、抗衰老及增強活力的作用,對慢性疲勞綜合症的預防及治療具有雙重功效。烏雞味甘微溫,能補益五臟,治脾胃虛弱,溫精養血。花旗參和烏雞一起燉湯則補而不燥,養血而不滋膩。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就會感冒,這個季節,應該多喝一些補而不燥,強身健體的湯水。這個花旗參煲烏雞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石斛花旗參燉雞湯的適宜人群:
適宜氣陰虛有火、肺熱燥咳、氣少懶言、四肢倦怠、煩燥易怒;熱病後傷陰津虧、久病、產後、勞累過度引起身體虛弱、元氣損傷、營養不足,以及多種貧血、出血、頭暈頭痛、神經衰弱、精神不振、腰酸背痛、自汗盜汗等症。
石斛花旗參燉雞湯的功效:
性涼,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夏季人體在高溫的刺激下,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增加,睡眠減少,食慾下降,人易疲勞,體質也往往受到影響。可以選用花旗參雞湯進補,具有扶正固本、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預防冬季慢性病發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