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石斛功效 > 太子參石斛炙甘草醋莪術黃芪治胃病

太子參石斛炙甘草醋莪術黃芪治胃病

發布時間:2022-07-15 02:58:37

『壹』 如何治療胃病

現代中年人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健康狀況常常亮起紅燈,即處於亞健康狀態,而胃病是其中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為此,市中醫院王邦才主任醫師對如何預防、調理胃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俗話說胃病生百病。得了胃病後必然引起消化吸收障礙,引起體質虛弱病變。同時,鮮為人知的是,慢性胃病還常常引起頑固性眩暈頭痛、失眠多夢、容易疲勞、經常感冒、記憶減退、急躁易怒、抑鬱寡歡、性慾低下等多系統多臟器病理現象,尤其是中年人,更易引起上述症狀。
所以胃病的預防很重要。王邦才醫師介紹說:發現胃部症狀,要早診斷、早治療,治療胃病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求速效。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定時飲食,不暴飲暴食,禁忌煙酒糖茶。家庭成員有胃病的盡量分餐,慎用或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破壞性的葯物。
除了積極的治療,胃病的自我調養是相當重要的,根據王邦才主任醫師治療胃病的經驗,慢性胃病的調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飲食調養:凡飲食不節,過飢過飽或過食生冷食品都能影響胃的功能而引起疼痛,胃病之後消化性功能減弱,因此飲食一定要按時定量,少吃為宜,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胃喜潤惡燥,而醇酒辛辣,油膩厚味的食物均能生熱化燥,對胃部不利。
2、精神調整:臨床上由於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肝氣郁滯,使胃病復發和加重的最為多見。因此保持精神舒暢愉快,情緒穩定,避免情志刺激。
3、慎起居、重鍛煉:有規律的生活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得了胃病更應當注意,按時用葯之外,還要有嚴格的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經常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同時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免受寒邪侵襲,對於促進胃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冬季胃病的食療方

寒冷的冬季:是胃潰瘍、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等疾病的好發時節。此時病人應該慎避風寒,善加保養之外,還可服用溫胃食療方法加以治療,以緩解疼痛,調節功能,保養胃氣。

姜棗桂圓湯:乾薑10克(切薄片),紅棗30克,桂圓30克,紅糖20克,加水500毫升後煎煮15分鍾,早晚服用。連續吃一段時間,有溫胃調補之功,適用於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者等。

香辣溫胃醬:魚蠶豆醬20克,醋5克,白糖10克,花椒4米,生薑3片,大蒜1-2瓣(切碎)。先在炒鍋內放入花生油少許,待油熱後放入花椒、胡椒、姜、蒜煸出香味,加入醬、醋、糖,翻炒幾下裝盤。平時可用此佐餐食用,有開胃止痛之功,適合胃潰瘍,慢性胃炎伴有胃痛、胃寒、肢冷者。也可間斷服用,待疼痛、腹脹等,緩解即可停用。

羊芪糯棗溫胃粥:將新鮮羊肉200克煮爛細切,加入黃芪10克,糯米100克,大棗10枚(切細),姜5克煮粥,待粥煮熟後加入適量細鹽、味精、胡椒粉。此粥補養脾胃,常服可溫陽補氣健胃,適合胃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伴有畏寒,四肢怯冷、胃痛時有發作者。

酸辣捲心菜:捲心菜500克,洗凈切絲加鹽腌半小時備用,泡辣椒30克切絲,米醋30克,花椒5粒,細鹽、白糖各10克。在炒鍋內放少許菜油,先放花椒,油熱後倒入捲心菜、辣椒絲,加上鹽、糖、味精等翻炒裝盤。此菜酸甜可口,是潰瘍患者食用的良菜。常食可促進潰瘍面的癒合和胃粘膜的再生,並能止痛。

還有~~
■木瓜鯇魚尾湯

用料:番木瓜1個,鯇魚尾100克。

製法:木瓜削皮切塊,鯇魚尾入油鑊煎片刻,加木瓜及生薑片少許,放適量水,共煮1小時左右。

功用:滋養、消食。對食積不化、胸腹脹滿有輔助療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均有療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於對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還能夠促進和調節胰液的分泌,對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療作用

鯇魚,味甘,性溫。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滯。

■參芪猴頭燉雞

用料:猴頭菌100克,母雞1隻(約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薑片、蔥結、紹酒、清湯、澱粉各適量。

製法:將猴頭菌洗凈去蒂,發脹後將菌內殘水擠壓干凈,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雞去頭腳,剁方塊,放入燉盅內,加入薑片、蔥結、紹酒、清湯,上放猴頭菌片和浸軟洗凈的黃芪、黨參、大棗,用文火慢慢燉,直至肉熟爛為止,調味即成。

功用:補氣健脾養胃。

食物功效:猴頭菌又名猴頭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臟的功能。適用於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竇炎、胃痛、胃脹及神經衰弱。

母雞益氣養血,健脾胃,療虛損,善補五臟。

黃芪能補氣固表,斂瘡生肌,促進造血,抗潰瘍、抗炎等。

黨參補中益氣,益血生津。

大棗能健胃補血,滋養強壯。

■砂仁黃芪豬肚

用料:砂仁6克,黃芪20克,豬肚1個。

製法:豬肚洗凈,將砂仁、黃芪裝入豬肚內,加水燉熟,調味食用。

功用:益氣健脾,消食開胃。適用於脾胃虛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於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氣和胃,醒脾,用於胃呆食滯。臨床服用砂仁適量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和增強胃腸蠕動的作用。

豬肚能健脾胃、補虛損。

■黃芪內金粥

用料:生黃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雞內金粉7克,金橘餅1個,糯米80克。

製法:將生黃芪加水煮20分鍾,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雞內金粉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用於脾虛濕滯食停所致的脘腹脹悶、食慾不振、體困便溏等。

食物功效:黃芪能補氣固表,斂瘡生肌。薏米健脾滲濕,除痹止瀉。赤小豆能利濕退黃,清熱解毒。雞內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運動機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補中益氣。

■淮山蜂蜜煎

用料:淮山30克,雞內金9克,蜂蜜15克。

製法:淮山、雞內金水煎取汁,調入蜂蜜,攪勻。日1劑,分兩次溫服。

功用:健脾消食。用於脾胃虛弱,運化不健之食積不化、食慾不振等。

食物功效:淮山能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用於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症。淮山所含消化酶,能促進蛋白質和澱粉的分解,故有增進食慾的作用。蜂蜜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對創面有收斂、營養和促進癒合作用。

『貳』 黃芪黨參白術太子參甘草白扁豆黃精七位中葯能治胃病嗎

人們常說的胃病,一般是指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總稱。經常發生於40~5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環境、飲食、葯物、細菌感染等,以及吸煙、酗酒。

『叄』 煲什麼湯對胃病好些呢

養胃湯

葯物組成:川石斛12克,太子參15克,川楝子9克,元胡9克,芍葯9克,川連3克,吳萸1克,生甘草6克,谷麥芽各12克,佛手9克,瓦楞子18克。

適用證: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偏於胃熱者)。證見:胃脘疼痛,嘔惡泛酸,或有口乾而苦,胃脘灼熱,脈弦細數,苔薄白或黃,舌質紅絳或偏紅。

點評:養胃湯是自擬驗方。方中用太子參、石斛益氣養陰;川楝子、元胡理氣化瘀;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左金丸平肝抑木;瓦楞子制酸;谷麥芽、佛手理氣消積和胃。諸葯同用,共同養胃益陰。如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兩脅疼痛、易怒,口乾舌質紅絳,可加焦山梔,丹皮、茅根、藕節等養陰清肝葯品;如脘腹脹悶、加用枳殼、柴胡、如舌紅苔光,口乾嚴重的,加沙參、麥冬、玉竹生津養陰。

蓮子百合糯米粥:
原料:蓮子,百合,糯米,白糖
製法:
1、蓮子、百合少許,洗凈後在水中泡20分鍾;
2、糯米洗凈在鍋中煮開,置小火約10分鍾後,下泡好的蓮子和百合;
3、將蓮子、百合、糯米煮至稠,放入適量的白糖即可食用。
初秋脾胃養好,暮秋即可多進食些瘦肉、魚類、禽蛋、大棗等。但不宜進食過肥膩的食物。

冬季養胃食譜:
冬季,是胃潰瘍、胃炎、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的多發季節,這與精神因素、氣候變化等有關。祖國醫學認為,冬季,天地間陽氣日退,陰寒漸生,氣候轉涼,脾胃素虛或胃有宿疾的病人,受寒涼之氣影響,胃絡易失溫煦濡養,胃功能紊亂,氣郁拘急而發生疼痛悶脹諸症。此時病人除須慎避風寒,善加保養之外,還可服用溫胃食療加以輔助治療,以緩解疼痛,調節功能,保養胃氣。下面介紹冬季溫胃五吃,供讀者選用。

1.玫瑰砂椒茶:玫瑰花6克,砂仁6顆(研碎),胡椒6粒(研碎),三葯放入壺中,用開水沖泡作茶飲服。此方有行氣健胃止痛之功,適合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伴有胃痛嗜雜、胸腹帳悶等症狀者。

2.五辣溫胃醬:新鮮蠶豆20克,醋5克,白糖 10克,花椒4粒,胡椒4粒,生薑3片,大蒜1-2瓣 (切碎)。先在炒鍋內放入花生油少許,待油熱後放入花椒、胡椒、姜、蒜煸炒出香味,加入醬、醋、糖、翻炒幾下即可。平素可用此佐餐用,有開胃止痛之功,適合胃潰瘍,慢性胃炎伴有胃痛、胃寒、肢冷者。也可間斷服用,待疼痛、腹脹等緩解即可停用。

3.馬蘭溫胃酒:鮮馬蘭60克,優質紅葡萄酒 100毫升。將鮮馬蘭洗凈、搗汁、燒開,放入酒內摻和,每次服用15~20毫升,早晚各1次或佐餐食用,有消炎止痛之功,適用於胃潰瘍伴有胃痛綿綿、愛溫喜按者。

4.羊肉糯棗溫胃粥:將新鮮羊肉200克(煮爛細切),加入黃芪10克,糯米100克,加大棗10枚 (切細),高良姜5克煮爛,待粥煮熟後加入適量細鹽、味精、胡椒粉。此粥養脾胃,常服可溫陽補氣健胃,適合胃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等伴有體贏畏寒、四肢怯冷、胃痛時有發作者。

5.木香烏麥飲:木香6克,麥冬15克,烏梅10克,加水煎10~15分鍾飲用。適合萎縮性胃炎病人,有養胃生津,行氣止痛之功。

『肆』 慢性胃炎常見胃腸病的葯物治療有哪些

[西葯治療](1)對有Hp感染者,可選用膠體鉍、抗生素等,常用以鉍劑為主的「三聯療法」:膠體次枸櫞酸鉍,如「德諾」O.12克,4次/日,餐前、睡前服用;羥氨苄青黴素(阿莫西林)0.5~1.0克(青黴素過敏者改四環素),2~3次/日,餐後口服;甲硝唑(滅滴靈)0.2~0.4克,2~3次/日,餐後口服;連用2周/療程。三聯療法的Hp根除率可約達90%。其他抗生素還有四環素、古拉黴素、慶大黴素、痢特靈等。(鉍劑除抑殺Hp外,還可保護胃黏膜。其他葯物還有硫糖鋁、麥滋林顆粒、甘草酸鈉、施維舒、硫酸鋅、前列腺素E2、丙谷胺、胃膜素等可選用。
(2)H。受體阻滯葯(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質子泵抑制劑(如洛賽克)及胃舒平、胃達舒等減輕H+反彌散程度.為胃黏膜的炎症修復製造有利的胃腔環境,對緩解上腹疼痛症狀也有效。
(3)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胃復安等,適於上腹脹、惡心症狀及胃動力下降、膽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常用嗎叮啉10毫克,或普瑞博思5毫克,均3次/日,三餐前口服。5一HT4受體激動劑莫沙必利選擇性作用於上消化道,對結腸運動無影響;5毫克/次,3次/日,三餐前口服。
(4)對伴缺鐵性貧血者,可補充鐵劑;伴惡性貧血者,可注射維生素B12。
(5)老年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和腸上皮化生者,應選用胃黏膜營養劑,適當補充維生素(如胃酶素)、鋅、硒等微量元素。
(6)對胃體萎縮性胃炎低胃酸者,可用胃蛋白酶合劑、多酶片、達吉膠囊、10%稀鹽酸等。
如用上述葯物無效,且伴有精神神經症狀,可以加用抗憂郁葯物,如百憂解、黛安神、賽樂特等。
[中成葯治療](1)舒肝丸口服,每日2~3次,每次1丸。適用於肝鬱氣滯,症見胸脅脹痛、胃脘疼痛、嘈雜嘔吐、噯氣泛酸。
(2)香砂養胃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9克。適用於肝氣犯胃,症見飲食減退、嘔吐清水等。
(3)舒肝和胃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適用於肝胄氣滯不舒、腹脹暖氣等症。
(4)胃復春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適用於氣滯血瘀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等。
(5)胃氣痛片口服,每日2次,每次5片。主治胃寒疼痛、嘔吐酸水等症。
(6)胃炎痛膠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伴有膽汁返流、胃黏膜糜爛、腸上皮化生、異型增長等。
(7)胃乃安膠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適用於氣滯血瘀型慢性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等。
(8)陰虛胃痛沖劑口服,每日2~3次,每次1~2袋。適用於胃陰虧虛所致的胃脘隱痛、口燥咽乾等症。
(9)胃靈沖劑口服,每日3次,每次5克。適用於肝鬱氣滯、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胃痛吐酸、腹脹、消化不良等症。
(10)三九胃泰口服,顆粒劑,每次1包,早晚各沖服1次。消炎止痛,理氣健胃。主治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各類型慢性胃炎。
(11)虛寒胃痛沖劑口服,每次10~20克,1日2~3次。溫胃止痛,健脾益氣。用於脾虛胃弱引起的胃脘隱痛、喜溫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等症,臨床上主要應用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病的治療。
(12)養胃舒膠囊口服,1次3粒,1日2次;扶正固本,滋陰養胃,調理中焦,行氣消導。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熱、隱隱作痛、手足心熱、口乾、口苦、納差等症。
(13)溫胃舒膠囊口服,1次3粒,l曰2次;扶正固本,溫胃養胃,行氣止痛,助陽暖土。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脹氣、暖氣、納差、畏寒等症。
(14)猴頭健胃靈膠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舒肝和胃,理氣止痛。用於肝胃不和、胃脘脅肋脹痛、嘔吐吞酸。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屬上述證候者。
[中葯治療]處方1配方黨參、制半夏、黃芩各9克,蒲公英12克,木香、炙甘草、黃連、陳皮、六曲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適用於治療慢性胃炎。
處方2配方白術、丹參各15克,茯苓、香附各9克,良姜、甘草各6克,青黛1.5克。
用法將以上方葯用水煎至200毫升(由制劑室去蛋白濃縮而成,青黛後下)。每日2次,每次15毫升,飯後服。服葯1個月~一年。
功效適用於慢陛胃炎。
處方3配方龍葵、黨參、丹參各15克,半夏、炒枯芩、川連、蒲黃、五靈脂、乾薑、厚朴、菖蒲各9克,紅棗、甘草各3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30天為一療程。
功效此方適用於慢性淺表性胃炎。
處方4配方黃芪30克,丹參15克,生蒲黃、川芎各12克,三棱、吳萸、莪術、乳沒、肉桂各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輕者連服40天,中、重者連服功效此方適於萎縮性慢性胃炎。
處方5配方黨參、丹參、白術、甘草、白芍、公英等製成散劑,每袋9克。
用法每次1袋,用水煎服,日服3次,12周一療程。
功效此方適用於淺表性慢性胃炎。
處方6配方廣木香、川楝子、算盤子各15克,稻米炒至微黃12克,丹參、萊菔子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30克,進軟食,忌酒等刺激品。
功效此方適於慢性淺表性胃炎。
處方7配方蒲公英12克,黨參、半夏、黃芩、陳皮、木香、六曲各9克,黃連、炙草各3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8配方沙參10克,麥冬、白芍、延胡索各15克,生地30克,太子參2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本方適用於胃脘灼熱疼痛、餐後飽脹、舌紅少津者。
處方9配方五靈脂、枳殼各10克,延胡索、鬱金各15克,蒲黃8克,三七末(沖)3克,乳香6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胃疼日久不愈者。
處方10配方黃芪30克,黨參20克,白術、木香(後下)、砂仁、柴胡各10克、延胡索15克,升麻、陳皮各6克,炙甘草9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l劑。
功效本方適用於胃脘隱隱作痛、喜溫喜按、疲倦乏力者。
處方11配方黃連10克,黃芩、茯苓、厚朴各15克,蔻仁6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生薏仁20克,法半夏12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本方適用於胃脘疼或痞滿、口乾苦者。
處方12配方柴胡、香附、蘇梗各12克,枳殼、白芍、鬱金、佛手、海螵蛸各15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l劑。
功效本方適用於胃脘脹痛、嘈雜泛酸者。
[民間驗方]瓜蔞厚朴湯配方瓜蔞15克,厚朴、姜半夏、薤白各9克,枳實4.5克。
用法上葯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連服2~3天。
功效用治慢性胃炎。
生大黃粉飲配方生大黃適量。
用法將大黃磨研成粉,過80目篩。每服3克,日服3~4次,溫開水沖服。有效率達95%以上,1天半時間可止血。
功效用治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
蒲公英砂仁粉配方蒲公英30克,砂仁9克,陳皮18克。
用法共混合搗研為末。日服3次,每服o.6~1克,飯後白開水送服。
功效用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脹痛。
小茴香浸酒飲配方小茴香(炒)、石菖蒲根、枳殼各100克,燒酒1000克。
用法以燒酒浸泡前3味,約10天後可飲。每日2次或適量飲服。
功效健胃理氣。治慢性胃炎、胃弛緩、胃下垂或痞悶飽脹。
蓮子糯米湯配方蓮子、糯米各50克,紅糖1匙。
用法將蓮子開水泡脹,剝皮去心,入鍋內加水煮30分鍾後加粳米煮沸,慢火燉至米爛蓮子酥,早餐服食。
功效本方溫胃祛寒,適用於虛寒所致的慢性胃炎。
胡椒半夏散配方白鬍椒、半夏各30克。
用法研末,為丸,綠豆大。每次服10丸,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烏葯仙鶴草湯配方烏葯、三葉草(又名夜關門)各9克,仙鶴草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功效用治慢性胃炎、胃潰瘍。
姜韭年牛奶羹配方生薑25克,韭菜250克,牛奶250克。
用法姜與韭菜洗凈,搗汁,將汁放入鍋中見沸,再加入牛奶煮沸。趁熱飲用,每日早晨飲1次,連日飲用。
功效補虛調胃,驅寒散滯。用治慢性胃炎。
棗樹皮紅糖湯配方棗樹皮20克,紅糖15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紅糖調服,每日1次。
功效消炎,止瀉,固腸。用治腸胃炎、下痢腹痛、胃痛。
大米姜湯配方大米100克,薑汁適量。
用法將大米用水浸泡後,用麻紙五六層包好,燒成灰,研細末。分早、晚2次,飯前用姜水沖服。輕者1劑,重者連服3劑。服葯後1周內以流食為主,勿食生冷油膩食物。
功效補中益氣,調養脾胃。用治慢性胃炎及腹瀉。
牛奶鵪鶉蛋湯配方牛奶200毫升,鵪鶉蛋1個。
用法牛奶煮沸,打入鵪鶉蛋再沸即成。每日早晨空腹服1次,連續飲用。
功效治慢性胃炎。
梅干粗茶飲配方梅干20個,水1.5公斤,加3湯匙的粗茶葉。
用法用平鍋,以弱水煎30分鍾~1小時。每天飯前飯後當茶飲用,不管熱飲或冷飲,效果一樣。
功效治療慢性胃炎。
蜂蜜飲配方一滿湯匙蜂蜜。
用法早上起床後喝下。在一個小時內不吃任何東西(包括水在內),然後再吃早餐。
功效治慢性胃炎。

『伍』 慢性胃炎怎樣治療

【概述】慢性胃炎一般沒有粘膜糜爛,故常稱為慢性非糜爛性胃炎。臨床上分為慢性胃竇炎和慢性胃體炎兩類。大多無明顯症狀,部分有消化道不良的表現,包括上腹飽脹不適特別在餐後、無規律性上腹隱痛、噯氣、范酸、嘔吐等。A型胃炎可出現明顯厭食和體重減輕,可伴有貧血。
本病可參照中醫「胃脘痛」、「嘈雜」、「吞酸」、「嘔吐」等病辨證治療。本病與嗜飲烈酒、濃茶、辛辣、飲食無定、飢飽不均、情志抑鬱、多思過勞、外邪內侵、病後傷胃及素體脾胃虛弱有關,病變臟腑在脾胃,也有涉及肝腎者。初病在氣,病久入血;初病多實,病久多虛或虛實兼見。病機為脾失健運,胃失和降,中焦阻滯,虛實夾雜。臨床上以脾胃不足、氣滯、血瘀、濕熱等多見。在治療上,大多數以證侯分類論治,其症狀多少不一,各有側重,除根據臟腑不足,不同實邪,加以補或攻或攻補兼施外,還應根據脾胃功能特點進行相應處理,還要注意飲食忌宜,鞏固療效。
【治療】1.肝胃氣滯證【主症】胃脘痞脹疼痛或攻竄脅背,噯氣頻作,苔薄白,脈弦。【方一】柴胡疏肝散【來源】《景岳全書》【組成】柴胡6克,枳殼6克,白芍10克,香附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理氣。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3次,每次40ml。
【方解】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為君葯;香附理氣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鬱;川芎行氣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開經之郁滯,二葯相合,增其行氣止痛之功,為臣葯。陳皮、枳殼理氣行滯;芍葯、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為佐葯。甘草兼調諸葯,亦為使葯之用。諸葯相合,共奏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功。
【按語】若疼痛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行氣止痛;噯氣較頻者可加沉香、旋復花順氣降逆。也可加鬱金、青皮、木香等以加強理氣解郁之效。
2.寒邪犯胃證【主症】胃脘冷痛暴作,嘔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脈弦緊。【方一】良附丸加味【來源】《良方集腋》【組成】高良姜、香附子等分,為末,以米飲湯加入生薑汁一匙,鹽一撮,為水丸,每次服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開水送服。或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本方是治療寒邪客胃,寒凝氣滯的基礎方。方中高良姜溫胃散寒,香附行氣止痛。
【按語】寒甚者,可加陳皮、吳茱萸加強散寒理氣之力;兼見胸脘痞悶,不食,噯氣或嘔吐,可加枳實、神曲、半夏、生薑等。【方二】正氣天香散【來源】《中醫內科學》七版。
【組成】烏葯10克,陳皮10克,乾薑6克,木香6克,當歸10克,甘草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上葯研磨為細粉,每次6克,或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烏葯、木香、陳皮理氣止痛;當歸養血通絡,甘草緩急止痛;乾薑溫中散寒。
【按語】寒邪重,痛勢劇烈,手足逆冷,脈沉細者加附子、肉桂;肝經寒凝氣滯(少腹拘急冷痛)加吳茱萸、小茴香;腹中冷痛,兼便秘加附子、大黃。
3.胃熱熾盛證【主症】胃痛急迫或痞滿脹痛,嘈雜吐酸,心煩,口苦或粘。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數。【方一】清胃散【來源】《脾胃論》【組成】黃連6克,當歸3克,生地黃10克,丹皮5克,升麻12克。
【功效】泄熱和胃。
【用法】研細末,水煎去滓,放冷服之。
【方解】方用苦寒之黃連為君,直瀉胃府之火。升麻為臣,清熱解毒,升而能散,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之」之意,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胃熱則陰血亦必受損,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為臣葯。當歸養血和血,為佐葯。升麻兼以引經為使。諸葯合用,共奏清胃涼血之效。
【按語】兼便秘者,加大黃、芒硝以導熱下行;若口渴飲冷,宜去當歸,加玄參、天花粉以養陰生津;兼風火牙痛,可加防風、薄荷以疏風;牙齦出血者,加白茅根、仙鶴草涼血止血。
4.食滯胃腸證【主症】胃脘脹痛,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緩。苔厚膩,脈滑或實。【方一】保和丸【來源】《丹溪心法》【組成】山渣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陳皮、連翹、萊菔子各30克,共研細末,糊丸,每次服5~10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開水或炒麥芽湯送服,或按原方比例十分之一的用量,作湯劑煎服。
【方解】方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消食健脾,能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消食下氣,可消麥面痰氣之積;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茯苓健脾利水,和中止瀉;連翹散結而清熱,用麥芽湯送下,以增強消食之力。
【按語】食積較重,脘腹脹滿用枳實導滯丸;食積化熱加黃連;兼脾虛加白術、扁豆。【方二】枳實導滯丸【來源】《脾胃論》【組成】大黃9克,枳實9克,神曲10克,雲苓8克,黃芩6克,川連6克,白術8克,澤瀉6克。
【功效】消食導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病人濕熱食滯,內阻腸胃,引致積滯內停、氣機壅塞,故脘腹脹滿疼痛;食積不消,濕熱下注,故有泄瀉或下痢;另外,熱壅氣阻,故出現大便秘結。方中大黃攻積瀉熱;枳實行氣消積除脹;神曲消食化濕;黃芩、川連清熱燥濕止痢;雲苓、澤瀉利水滲濕止痢;白術健脾止瀉。
【按語】若腹張甚,加枳實、砂仁、檳榔以行氣消滯;兼有蟲積,可加使君子、榧子、檳榔以驅蟲;兼脾虛者,加白術以健脾。
5.瘀阻胃絡證【主症】胃痛較劇,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質紫黯,脈澀。【方一】①失笑散合②丹參飲加減【來源】①《太平惠民和劑局方》②《醫宗金鑒》【組成】五靈脂15克,蒲黃15克,丹參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丹參、蒲黃、五靈脂活血消瘀止痛;檀香、砂仁行氣和胃;三七活血止血;大黃盪滌腸胃,調暢氣機。
【按語】疼痛嚴重者,可加乳香、沒葯活血止痛。【方二】少府逐瘀湯【來源】《醫林改錯》【組成】當歸10克,赤芍12克,五靈脂10克,元胡10克,乾薑10克,小茴香6克,桃仁12克,紅花10克,烏葯12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當歸、赤芍、桃仁、紅花、五靈脂活血化瘀;乾薑、小茴香溫經通陽;元胡、烏葯行氣化瘀止痛。
【按語】胃痛甚者,加延胡索、木香、鬱金、枳殼、百草霜;氣虛無以行血(四肢不溫,舌淡脈弱),加黨參、黃芪、仙鶴草;便黑,加三七粉、白芨粉,陰虛(口乾咽燥,舌光無苔,脈細),加生地、麥冬。
6.胃陰虧虛證【主症】胃痛隱作,灼熱不適,嘈雜似飢,食少口乾,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方一】①一貫煎合②芍葯甘草湯加減【來源】①《柳州醫話》②《傷寒論》【組成】沙參10克,麥冬10克,當歸10克,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川楝子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功效】養陰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子養陰益胃;當歸養肝活血而具疏通之性;川楝子、生白芍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芍葯、甘草緩急止痛。
【按語】大便干者,加元參、酒軍。【方二】麥門冬湯【來源】《金匱要略》【組成】太子參12克,麥冬15克,粳米15克,竹茹10克,石斛10克,桑葉10克,法夏6克。
【功效】養陰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重用麥門冬甘寒清潤,入肺胃兩經,養陰生津,滋液潤燥,以清虛熱,為君葯。臣以人參、甘草、粳米、大棗益胃氣,養胃陰,中氣充盛,則津液自能上歸於肺。肺胃氣逆,故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氣,化其痰涎,雖屬辛溫之性,但與大量麥門冬配伍則其燥被制,且麥門冬得半夏則滋則不膩,相反相成。其中甘草並能潤肺利咽,調和諸葯。以為使。葯僅六味,主從有序,潤降得宜,生胃陰而潤肺燥,下逆氣而止濁唾,亦補土生金,虛則補母之法。
【按語】若兼見胃脘灼痛,嘈雜泛酸者,可加吳茱萸、黃連、廣木香;胃脘隱隱脹痛,可加綠萼梅、佛手。
7.脾胃虛寒證【主症】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熱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溫,大便多溏。舌質淡,脈沉細。【方一】黃芪建中湯【來源】《金匱要略》【組成】黃芪20克,白芍18克,桂枝10克,生薑10克,飴糖30克,大棗4枚。
【功效】溫中健脾。
【用法】水煎去滓,加飴糖溶化溫服,每日一劑。
【方解】黃芪建中湯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芪,是增強益氣建中之力,陽生陰長,諸虛不足之證自除。
【按語】如氣虛乏力明顯者,應重用黃芪,並加黨參,以增強補氣作用;畏寒,肢冷,宜加附子溫陽祛寒;心悸不寧,脈細而弱者,加熟地、首烏、酸棗仁等補血養心。【方二】理中丸【來源】《傷寒論》【組成】人參9克,乾薑9克,炙甘草9克,白術9克。
【功效】溫中健脾。
【用法】蜜丸,日服2~3次,每次9克,溫開水送下;或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取汁,分二次溫服。服後飲熱粥適量,並加衣蓋被。
【方解】方中乾薑大辛大熱,直入脾胃,為溫中祛寒,振奮脾陽之要葯,為君葯;人參甘而微溫,補氣健脾,促進運化,為臣葯。君臣相合,甘溫辛熱,溫補陽氣。白術苦溫,健脾燥濕,配人參復脾運而正升降,為佐葯。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緩急止痛,兼和諸葯,為使葯。四葯相合,共奏溫中祛寒,補氣健脾之功。
【按語】泛酸者,加吳茱萸、瓦楞子;泛吐清水較多,加乾薑、陳皮、半夏、茯苓;寒重痛甚,嘔吐肢冷者,加大建中湯或理中丸。

『陸』 中葯方(太子參、麩炒白術、蜜黃芪、山葯、醋三棱、醋莪術、北敗醬草、生薏苡仁、川牛膝、車前子、羌活、

治療胃病的方子,可以是胃炎,胃癌

『柒』 用於治療慢性胃炎的葯材有哪些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縮性病變,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周圍環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體質有關,如長期飲濃茶、烈酒、咖啡,食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葯、吸煙;細菌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免疫因素;繼發於其他疾病等。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返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出血等。

該病屬中醫學「胃痛」、「胃痞」等范疇。其病位在胃,與肝、脾、腎等臟腑有關。本病病因繁多,飲食所傷、情志不遂、脾胃素虛、失治誤治等皆可引發。

【方一】加味香蘇飲(董建華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

【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殼10克,炒雞內金5克,香櫞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

【功用】調氣和胃,疏肝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脹多氣,時伴隱痛,反復發作,食後脘脹尤甚,不思飲食者。

【方解】本方以香附、橘皮為主葯。香附入肝,解郁理氣止痛;橘皮理氣和胃化濕,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葯,具有能散、能燥、能瀉、能補、能和之功,與香附相配,既能調氣和胃,又可舒肝止痛。配枳殼以破氣消積,利膈寬中,能消胃脘脹滿、通大、小腸;佐大腹皮下氣行水,調和脾胃;香椽皮、佛手寬胸除脹止痛。諸葯相伍,共奏行氣、和胃、通降、舒肝、止痛之功。

【葯理】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雞內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砂仁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積氣,故能行氣消脹。木香、佛手能調整胃腸運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如伴見脅肋脹痛、口苦泛惡、肝鬱不舒症狀者,可加柴胡、青皮、鬱金等味以舒肝解郁;若伴便秘、腹脹、腑行不暢者,可入酒軍或瓜蔞、萊菔子以導滯通腑;如傷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良姜或畢澄茄等品以行氣散寒止痛;如頑固腹脹,反復不愈,則可配用雞金散(雞內金、沉香或木香、砂仁、香櫞皮等量研末,每服3克,日2次),健胃消脹化滯(亦可用於湯劑)。

【方二】平胃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蒼術15克,厚朴9克,陳皮9克,甘草4克,生薑3片,大棗2枚。

【功用】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噯氣吞酸或口苦無味,肢體倦怠,胸悶氣短,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膩而厚者。

【方解】蒼術除濕運脾;厚朴行氣化濕,消脹除滿;陳皮理氣和胃,芳香醒脾;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葯;煎加姜棗,其調和脾胃之功益佳。諸葯相合,使濕濁得化,氣機調暢,脾氣健運,胃得和降,則諸症自除。

【葯理】蒼術、厚朴可調整胃腸運動。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生薑可止吐,促進胃液分泌,鬆弛腸平滑肌。甘草對胃平滑肌有解痙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楂梅益胃湯

【出處】《江西中醫葯》

【組成】沙參30克,麥冬、玉竹、生地黃、木瓜各10克,山楂、山葯各15克,石斛、烏梅、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養陰益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嘈雜,似飢非飢,似痛非痛,口乾舌燥,少苔、

無苔或花剝苔。證屬脾陰不足、胃土燥熱型者。

【方解】方中用烏梅、山楂、木瓜、白芍之類以酸甘化陰,配沙參、麥冬、玉竹、生地黃、石斛等養陰益胃,伍山葯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葯。

【葯理】沙參、麥冬、生地黃具有增強免疫,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木瓜似有緩和胃腸肌痙攣的作用。山楂促進消化,對胃腸功能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烏梅煎劑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白芍與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一貫煎加味(趙清理經驗方)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遼沙參15克,生地黃12克,麥冬12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參12克,焦山楂30克,烏梅肉15克,雞內金12克,廣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甘寒養陰,和中益胃。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胃脘灼痛,嘈雜干嘔,不思飲食,食後胃脘痞滿脹痛,口燥咽干,體倦乏力,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無力。證屬胃陰不足,胃失濡養。

【方解】本方取太子參、枸杞、山楂、烏梅、甘草之酸甘以化陰,助沙參、生地黃、麥冬滋陰生津之力;雞內金補胃體;廣木香理氣,防酸甘之滯,助生生之機。以上諸葯合用,益胃陰、養胃體。

【葯理】沙參、麥冬、生地黃、枸杞多糖具有增強免疫,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烏梅煎劑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雞內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木香能調整胃腸運動,促進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一次。

【方五】溫陽健胃湯(張繼澤經驗方)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潞黨參15克,炒白術10克,白芍10克,炒枳殼10克,高良姜5克,陳皮6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功用】溫運脾陽,健胃和中。

【主治】萎縮性胃炎,伴灶性腸腺化生。症見胃脘隱痛,胃脹噯氣,大便或干或爛,脈細,舌苔薄白。辨證為中虛氣滯者。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益氣補中,桂枝溫經通陽,白芍緩急止痛,良姜溫中祛寒,木香行氣止痛,陳皮、半夏理氣化痰降逆,枳殼破氣寬中,甘草調和諸葯,共奏溫運脾陽,健胃和中之效。

【葯理】黨參具有保護胃黏膜功能。炒枳殼水煎液能明顯促進小鼠胃腸蠕動。高良姜低濃度水煎劑對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木香能調整胃腸運動,促進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方六】砂半理中湯(宋孝志方)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殼9克(或炒枳實),砂仁9克(打碎)。

【功用】理氣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證屬寒凝氣滯者。症見胃脘疼痛,泛酸噯氣,或吐涎沫,脘腹脹滿,痛引脅背或胸中,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或弦緊。

【方解】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氣止痛、化食積;枳殼(或枳實)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內連扯之積,故做為脾胃病之主葯。香附舒肝理氣,良姜溫中祛寒。

【葯理】半夏促進胃腸運動,抗實驗性胃潰瘍。香附可促膽汁分泌,抗炎鎮痛。高良姜低濃度水煎劑對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砂仁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積氣,故能行氣消脹。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按語】若口苦吐酸,為膽火較盛,加生梔子6~9克;脅痛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若兼大便乾燥或不能,為大腸有熱,可加大黃2~3克;若腰酸小腹脹甚,可加沉香末2克(另沖);同時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另沖);若中焦痞滿,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狀,可加黃連2~3克,肉桂末2克(另沖)。

【方七】補中消痞湯(李壽山方)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黃芪15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枳實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參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功用】益氣溫中,導滯消痞。

【主治】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氣滯偏寒、升降失調之胃痞證(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白術、桂枝益氣健脾溫陽;枳實破氣除痞;丹參活血化瘀;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姜棗調和脾胃。

【葯理】黃芪提高機體免疫力。黨參抑制潰瘍形成,保護胃黏膜。丹參、桂枝改善血液循環。枳實對胃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白芍與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生薑可止吐,促進胃液分泌,鬆弛腸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飯前或飯後2小時溫服。

【按語】對噫氣、矢氣不暢加佛手;脘中隱痛明顯者加元胡、香櫞皮;胸腹拘急、氣逆咽哽者加香附、蘇梗;脅背脹痛加廣木香、鬱金;食少難消加雞內金、炒谷麥芽;大便溏瀉加茯苓;大便秘結加肉蓯蓉;貧血、頭眩加當歸、枸杞子。

【方八】舒胃和中湯(張志堅方)

【出處】《名醫名方錄》

【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炙甘草5克,川連3克,淡吳萸1.5克,蒲公英30克,佛手片10克,生麥芽30克,炒神曲10克,炙雞內金5克。

【功用】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症見上腹痞脹、疼痛,脅肋脹痛,噯氣吞酸,納差泛惡或大便溏瀉,舌質紅、苔薄膩或黃膩,脈弦滑或細弦。

【方解】本方系化裁經方四逆散,為肝鬱犯胃,食滯化熱證而設。取枳殼之降氣消痞,合柴胡之輕舉疏達,引「脾胃之氣行陽道」;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蒲公英之苦寒清熱,入肝胃二經,並散滯氣;配川連、吳茱萸之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熱,辛熱開郁,暖脾而散寒邪;佛手片疏肝胃之滯氣,滯氣破則上下氣機暢通,胃舒肝達;合生麥芽、神曲、內金之消食和胃。諸葯配伍,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濁,旨在「以平為期」。

【葯理】四逆散能夠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黏膜的血液循環;其中柴胡枳實合煎有明顯增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麥芽煎劑對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輕度促進作用。蒲公英有健胃作用。雞內金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於飯後1.5小時溫服。症狀緩解,病情穩定後,可按上方劑量比例研末,每取5克,分2次於飯後1.5小時開水調服,以資鞏固,以20~50天為宜。

【按語】本方為張志堅主任醫師多年治療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劑。該方緊扣肝氣犯胃、食滯郁熱之病機,在四逆散基礎上去破氣之枳實,增入行氣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滯之品,熔升降有序、辛開苦降、清熱消滯於一爐,俾胃氣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應手取效。

【方九】舒胃飲

【出處】《新中醫》

【組成】白芍9~15克,姜半夏、黃芩、川厚朴各9克,乾薑4~6克,黃連3克,蒲公英15~30克,炙甘草9克。

【功用】和胃降逆,理氣止痛。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胃脘不舒,滿悶飽脹,時作疼痛,嘈雜噯氣,嘔泛吐酸,心下痞滿,腸鳴泄瀉,舌苔薄黃而膩。

【方解】本方乃半夏瀉心湯合芍葯甘草湯兩方加減化裁而成。半夏瀉心湯可和胃降逆,開結除痞;芍葯甘草湯緩急止痛;加厚朴苦辛溫,以其燥濕散滿,行氣導滯;蒲公英苦甘而寒,取其清熱解毒,消積散結。共奏辛開苦降,理氣消痞,緩急止痛之功。

【葯理】姜半夏促進胃腸運動,抗實驗性胃潰瘍,可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乾薑具有解痙鎮痛、抗炎止瀉作用。黃連、黃芩可拮抗回腸痙攣。芍葯甘草湯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

【用法】水煎服。

『捌』 醫生您好,請問石斛能治胃病嗎怎麼

病情分析:石斛屬於補益葯物,具有補益滋陰的作用,適用於胃有虛熱,津液不足,口中乾渴,飲食不香。
意見建議:如果患胃病屬胃陰虧虛可以服用,單用應適量,水煎代茶飲用,有生津養胃,幫助消化之功。煎湯,則用6~15g。

『玖』 治療胃腸病有哪些常用中成葯

消導去積除脹類

(1)胃腸安丸

[主治]芳香化燭,理氣止痛,健胃導滯。用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腸炎,菌痢,脘腹脹滿,腹痛,食積乳積。

[處方]木香、沉香、枳殼(麩炒)、檀香、大黃、厚朴(姜制)、硃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兒酌減。

(2)枳實導滯丸

[處方]枳實(炒)、大黃、黃連(薑汁炒)、黃芩、茯苓等。

[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於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里急後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處方]山楂、六神曲(麩炒)、麥芽(炒)。

[主治]開胃消食。用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悶。尤宜於小兒食滯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維生素B缺乏症亦可應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兒酌減。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處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導滯,和胃。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兒酌減。

理氣活血止痛類

(1)香砂養胃丸

[處方]木香、砂仁、白術、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溫中和胃。用於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滿悶,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消化性潰瘍見上述症狀表現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2)十香止痛丸

[處方]香附(醋炙)、烏葯、檀香、香櫞、蒲黃、沉香等。

[主治]疏氣解郁,散寒止痛。用於氣滯胃寒,兩脅脹滿,胃脘刺痛,腹部隱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婦慎服。

(3)木香順氣丸

[處方]神曲、麥芽、山楂、枳殼、檳榔、萊菔子、青皮、陳皮、香附、烏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積氣滯,胸膈痞滿,脘腹脹悶,嘔吐惡心,暖氣納獃等病症。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本品對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應用。孕婦禁服,年老體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處方]茯苓、枳殼(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氣,消脹止痛。用於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婦慎用。如出現舌紅少苔、口燥咽干、心煩失眠等陰虛證應停服。

(5)元胡止痛片

[處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氣,活血,止痛。用於氣滯血瘀的胃痛、脅痛、頭痛及月經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醫囑。孕婦慎用。

清熱瀉下類

(1)葛根芩連丸

[處方]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熱,止瀉,止痢。用於泄瀉痢疾、身熱煩渴、下痢臭穢;菌痢、腸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兒1次1克,1日3次,或遵醫囑。

(2)香連丸(片)

[處方]黃連(吳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用於濕熱痢疾,里急後重,腹痛泄瀉;菌痢,腸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兒酌減。忌食生冷油膩之物。孕婦慎服。

(3)復方黃連素片

[處方]鹽酸小檗鹼、木香、吳茱萸、白芍。

[主治]清熱燥濕,行氣止痛,止痢止瀉。用於大腸濕熱,赤白下痢,里急後重或暴注下瀉,肛門灼熱。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潤腸丸

[處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等。

[主治]潤腸通便。用於腸胃積熱,胸腹脹滿,大便秘結。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婦忌服。兒童、老年人、體虛者不宜長期服用。

(5)當歸龍薈丸

[處方]當歸(酒炒)、龍膽(酒炒)、蘆薈、青黛等。

[主治]瀉火通便。用於肝膽火旺,心煩不寧,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脅肋疼痛,脘腹脹痛,大便秘結。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婦禁用。

(6)三黃片

[處方]大黃、鹽酸、小檗鹼、黃芩浸膏。

[主治]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用於三焦熱盛,目赤腫痛,口鼻生瘡,咽喉腫痛,牙齦出血,心煩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腸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兒酌減。孕婦慎用。

補益固澀類

(1)人參健脾丸

[處方]人參、白術(麩炒)、茯苓、山葯、陳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止泄。用於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不化,倒飽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處方]延胡索(醋制)、白礬(煅)、海螵蛸(去殼)。

[主治]制酸,止痛。用於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參苓白術散

[處方]人參、茯苓、白術(炒)、山葯、白扁豆(炒)等。

[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補中益氣丸

[處方]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炒)、當歸、升麻等。

[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久瀉、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處方]肉豆蔻(煨)、補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用於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溫里散寒止痛類

(1)良附丸

[處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溫胃理氣。用於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處方]附子(制)、黨參、白術(炒)、乾薑、甘草。

[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婦忌服。

(3)暖臍膏

[處方]當歸、白芷、烏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溫里散寒,行氣止痛。用於寒凝氣滯,少腹冷痛,脘腹痞滿,大便溏瀉。

[用法]外用,加溫軟化,貼於臍上。孕婦禁用。

治療胃腸病的常用中葯單方

消導劑

(1)神曲

[單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於萎縮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等由於飲食積滯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麥芽

[單方]炒麥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澱粉類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兒乳積。

(3)炒谷芽

[單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之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單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肉食積滯。

(5)炒雞內金

[單方]雞內金。

[用法]炒後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或脾虛胃弱之食慾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實等治食積泄瀉。

理氣活血劑

(1)川楝元胡膠囊

[單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葯混合均勻,裝入膠囊為1次量,每日3次,飯前口服。

[功效]適用於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

(2)消氣粉末

[單方]雞內金10克,香櫞皮1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積胃脘疼痛。

(3)五靈脂末

[單方]五靈脂、炒蒲黃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飯前沖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潰瘍氣滯血瘀證。

(4)姜黃炒香附

[單方]姜黃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氣滯胃痛。

(5)兩香湯

[單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蘇梗炙杷葉湯

[單方]旋覆花(包)、蘇梗各10克,炙杷葉(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噯氣不止。

(7)廣木香末

[單方]五靈脂50克,廣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靈脂末

[單方]桃仁、五靈脂各15克。

[用法]微炒為末,米醋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開水送下,孕婦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瘍劑

(1)大黃粉

[單方]大黃粉適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溫開水沖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黃粉

[單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黃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勻,每日3克。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瘀血證,嘔血黑便者。

(3)地榆湯

[單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單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溫中止痛劑

(1)荔枝核末

[單方]荔枝核適量,木香適量。

[用法]將荔枝核燒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為細末,熱湯調下。

[功效]治療胃寒氣滯。

(2)乾薑胡椒末

[單方]乾薑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為末。每日2次,水沖服。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3)高良薑桂皮香附湯

[單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4)畢澄茄白豆蔻末

[單方]畢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療虛寒胃痛。

(5)蔥頭生薑貼

[單方]蔥頭帶須30克,生薑15克。

[用法]搗爛炒熱,用布包好,趁熱敷在胃部。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益氣養陰劑

(1)百合烏葯湯

[單方]百合30克,烏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虛熱胃痛。

(2)烏梅白芍砂仁末

[單方]烏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乾研末。沖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3)大棗紅糖白芍湯

[單方]大棗、紅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單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於空腹時嚼服,2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5)黃芪白芍湯

[單方]黃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乾薑、木香各6克,紅棗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虛弱證。

和中制酸劑

(1)訶子藿香白豆蔻末

[單方]訶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湯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惡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單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過篩。每日3次,每服9克,飯前半小時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過多。

(3)兩賊末

[單方]烏賊骨9克,木賊草18克,川軍9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克,開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湯

[單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之泛酸明顯者。

清熱瀉下劑

(1)鉤藤番瀉葉飲

[單方]番瀉葉10克,鉤藤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適用於各型便秘。

(2)蘇子全瓜蔞湯

[單方]蘇子10克,全瓜蔞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於習慣性便秘或體弱、產後便秘。

(3)望江南湯

[單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湯口服。

[功效]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

(4)槐角決明子飲

[單方]槐角10克,決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飲不拘時,味淡更換葯物。

[功效]用於便秘且有高血壓病者。

(5)當歸肉蓯蓉飲

[單方]當歸20克,肉蓯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飲。

[功效]用於治療陰虛血虧,腸中乾燥而便秘者。

(6)白蜜湯

[單方]白蜜化湯,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適用於習慣性便秘。

(7)菊花大黃飲

[單方]菊花10克,生大黃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用於高血壓病人的便秘。

收斂止瀉劑

(1)烏賊骨末

[單方]烏賊骨50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於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雙黃湯

[單方]葛根10克,黃連、黃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熱瀉。

(3)五倍子末

[單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適量.

[用法]炒研細末。每次服3克,米湯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療慢性腸炎久瀉不止。

(4)鹿銜草干葉湯

[單方]鹿銜草干葉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鍾,濾出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瀉、慢性菌痢(休息痢)。

(5)無花果葉末

[單方]無花果葉100克,紅糖50克。

[用法]將鮮葉切細,加入紅糖同炒研末。頓服。

[功效]治療久瀉不愈。

『拾』 吃中葯能治療胃病嗎

西葯對初期胃部的病變有較好的效果。但長期服用會造成抗葯性。尤其是非處方的抗生素葯物,使用過多,或者劑量過大,還會造成副作用。
對胃病的治療主要採取三療法。及中西結合,合理膳食,心裡因素也很重要。胃病反復無常,天氣變化,食物刺激,心裡變化都可能造成胃部不適。老想吐,一是胃酸分泌過多,二可能伴有膽汁倒流。不知道你有沒有做過比較系統的檢查。如胃鏡,鋇餐等。通過系統的檢查才能對症下葯。建議你初期可以吃一點鹽酸雷尼丁,或者是瑪丁啉,以及中葯沉香露百露等。這些葯物針對嘔吐還是比較管用的,而且都是治療胃病的處方葯,可以放心使用。http://ypk.qqyy.com/

閱讀全文

與太子參石斛炙甘草醋莪術黃芪治胃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