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石斛功效 > 沙參石斛丹參紅花陳皮枳殼黃芪

沙參石斛丹參紅花陳皮枳殼黃芪

發布時間:2022-08-31 00:11:24

Ⅰ 市場上最缺什麼葯材

你可以根據你那邊的地理環境來選擇葯材栽種的:有些上海主產品種:西紅花、地龍、蟾酥、浙貝母、延胡索、西紅花、丹參、鹿茸等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地區。東經97°32'~106°12',北緯21°08'~29°15'。面積39.4萬平方 主產品種:三七、砂仁、當歸、雲木香、黃連、茯苓、天麻、石斛、兒茶、胡黃連、半夏... ERP100 內蒙古介於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 主產品種:枸杞子、防風、赤芍、黃芩、郁李仁、鎖陽、銀柴胡、遠志、款冬花知母、桔梗、秦艽、蒼術、白鮮皮.龍膽、黨參、柴胡、酸棗仁、苦豆子、鹿茸、龍骨、麥飯石 北京工農業發達,傳統工藝品生產歷史悠久。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主產品種:黃芩、柴胡、知母、蒼術、酸棗仁、益母草、黃精、玉竹及蟾酥等 吉林省農業較發達,是中國著名的余糧省,糧食人均佔有量居中國第一位。吉林林業發達, 主產品種:人參、桔梗、平貝母、黃嗥、黨參、細辛、黃柏、刺五加、關木通、五味子、關蒼術、赤勺、天麻、延胡索、淫羊藿、鹿茸、熊膽、蛤蟆油、小茴香、紅花 四川省農業發達,素稱「天府之國」,水稻產量居中國首位,麥、棉、絲、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蠟(產量居中國首位)、豬棕等的產量都在中國占重要地位。鋼鐵、機械、電器、 主產品種:冬蟲夏草、黃連、大黃、羌活、雪蓮花、麝香、鹿茸、熊膽、三七、茯苓、天麻、黃芩、防風、龍膽、半夏、續斷、川貝母、雲木香、藿香、山柰、穿山甲等 天津是華北的一大工業城市,是華北重要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 主產品種:益母草、茵陳、槐米、枸杞子、地黃、菊花、薏苡仁、決明子、瓜蔞、鹿茸、蟾酥、桑螵蛸、雞內金、酸棗仁、知母、遠志、丹參、柴胡、山楂、柏子仁、桔梗等 安徽省資源豐富。農產品中的糧食、棉花、油料、硫鐵礦、明礬等的儲量,均居中國較前位 主產品種:牡丹皮、菊花、味甘、宣木瓜、桔梗、板藍根、紫菀、半夏、皖貝母、前胡、太子參、明黨參、南沙參、斷血流、霍山石斛、蘄蛇、蜈蚣、龜甲(板)。鱉甲等 山東省農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此外,山東還是中國著名的溫帶水果產區。海帶、對蝦產量主產品種:北沙參、黃芩、黃嗥、蔓荊子、薏苡仁、白術、延胡索、西洋參、天麻、桔梗、野生葯材主要有枯梗、黃芩、遺志、柴胡、蒼術、半夏、桑螵蛸、丹參、酸棗仁、地榆、全蠍、海馬、海龍、牡蠣、海螵蛸、海藻、魚膘、海帶、海浮石等 山西煤、鐵資源豐富,是中國主要能源基地之一。其他有鋼鐵、重型機械、機車、化工等工主產品種:主要有五味子、杏仁、桃仁、穿山龍、玉竹、連翹、山楂、五倍子、黃精、九節菖蒲、天冬、羺本、獨活、淫羊藿、石韋、天南星、七葉一枝花、遠志、防風、蒼術、茜草、柴胡、桔梗、酸棗仁、地榆、丹參、金銀花、瓜蔞、茵陳、益母草、香附、柴胡、豹骨、鹿茸、麝香、石膏、龍骨、芒硝等 廣東省物產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有「綠色寶庫」之稱。經濟發達,是中國稻、絲,茶、糖、 主產品種:檳榔、益智、砂仁、馬錢子、檀香、丁香、白豆蔻、安息香、兒茶、大風子、胖大海、肉豆蔻、肉桂、天仙子、廣藿香等家種品種及巴戟天、蔓荊子、石斛、青天葵、降香、蘆薈、白木香、龍血樹、見血封喉、高良姜、海南芙蓉木、海南粗榧等野生品種;動物葯材主要有熊膽、鹿茸等。 廣西省的農副主要有稻、甘蔗、柚子、柑橘、香蕉、菠蘿、荔枝、龍眼、肉桂、八角(大料)、田七、珍珠等。森林茂密,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海洋生物資源種類也較豐富。 主產品種:家種葯材主要有厚朴、杜仲、 黃柏、羅漢果、黃連、延胡索、白芷、白芍、白術、烏頭、羺本、薄荷、荊芥、天麻等;野生葯材主要有桔梗、紅根草、貓爪草、白前等;動物葯材有熊膽、麝香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甘肅、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區鄰接,東北部同蒙古交界,西北到西南 主產品種:主要葯材有赤芍、麻黃、伊貝母、岩白菜、阿里紅、新疆冬蟲夏草、馬鹿茸(角)、五靈脂、雲母等。 江蘇主產品種:野生葯材主要有茅蒼術、明黨參、桔梗、百部、威靈仙、貓爪草、夏枯草、草烏、三棱、南沙參、蜈蚣、燈心草、半枝蓮、一枝黃花、金錢草、地丁、白花蛇舌草等;家種(養)葯材有太子參、薏苡仁、紅花、菊花、板藍根、百合、白芍、鹿茸、烏雞等。 江西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東經113°34'~118°28',北緯24°29'~30°05'。面積16萬多平方 主產品種:主要葯材有蔓荊子、金錢草、香附、撫芎、半夏、吳茉萸、茵陳、白芍、丹參、桂皮、天冬、前胡、黃連、白前、防己、黃精、葛根、枳殼、陳皮、野菊花、金銀花、梔子、大青葉、薄荷、穿心蓮、牡丹皮、夏天無、鬱金、龜板、鱉甲、鹿茸、珍珠、土鱉蟲、蘄蛇、金錢白花蛇、烏梢蛇、穿山甲、雞內金等。 河北省農業發達,漁業、鋼鐵、陶瓷等亦較重要。 主產品種:主要有枸杞子、金銀花、板藍根、北沙參、玄參、丹參、牛膝、白芷、天花粉、瓜蔞、意苡仁等。並廣布馬齒莧、白茅根、菟絲子、車前子、茵陳、益母草等野生葯材。 河南省工業發展迅速,農業發達,是中國小麥、芝麻、烤煙、棉花、大豆的重要產區。全省的煤、油產量居全國前列。 主產品種:栽培葯材還有紅花、天花粉、白芍、板藍根、紫菀、玄參、白術、天南星、禹白附、薄荷、荊芥、瓜蔞、白芥子、補骨脂、北沙參、白扁豆、薏苡仁、千金子等。 浙江的農牧漁副業和輕紡業發達,茶業、黃麻、絲產量都居全國首位。 主產品種:家種葯材主要有菊花、玫瑰花、浙貝母、絲瓜絡、麥冬、山茱萸、紅花、瓜蔞、百合、牛蒡子、板藍恨、桑白皮、太子參、烏梅、澤瀉、荊芥等;野生葯材主要有前胡、青木香、馬齒莧、益母草、半夏、牛膝、玉竹、虎耳草、淡竹葉等;動物葯材主要有僵蠶、烏梢蛇、土鱉蟲、蟾酥、珍珠母等。 海南省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海 主產品種:分布的植物葯材主要有砂仁、南玉桂、巴戟天、訶子、橘紅、何首烏、白木香(沉香)、檀香、山葯、茯苓、澤瀉、玄參、佛手、使君子、薏苡仁、紫蘇、乾薑、白扁豆、金銀花、射干、鬱金、千年健、芡實、山柰、穿心蓮等家種品種及木鱉子、桃仁、蔓荊子、草豆寇、馬兜鈴、巴豆、石斛、相思子、葛根、槐米、棕櫚子、海藻、雷丸、伸筋草、雞骨草、十大功勞、廣防己、廣金錢草、鴨腳木、夏枯草等野生品種,動物葯材主要有紫草茸、蛤蚧等。 湖北省農、漁業發達,盛產稻、麥、棉、絲、茶、漆、柑橘、魚。鋼鐵、汽車、船舶等工業主產品種:植物葯材主要有黃連、茯苓、杜仲、黃柏、厚朴、三尖杉、娑羅子、梅花、大血藤、獨活、絞股蘭、當歸、黨參、海金沙、細辛、款冬花、重樓、黃精、石松、石韋、金銀花、燈心草、車前子、銀杏、辛夷、天麻、獨活、山茱萸、麥冬、銀耳等。動物葯材主要有麝香、豹骨、熊瞻、穿山甲、全蠍等。葯用礦物有石膏、石英、赤鐵礦、斑銅礦、滑石、雲母、龍骨、龍齒、鍾乳石等 湖南省農、林業較發達,昔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盛產水稻、茶油(產量佔中國產量的 主產葯材:白術、白芷、烏葯、梔子、玄參、鬱金、香薷、薄荷、前胡、香附、白扁豆、天麻、石斛、黃連、延胡索、桔梗、杜衡、七葉一枝花、穿山甲、麝香湘西武陵山區:地處雲貴高原向東南丘陵過渡地帶,山巒連綿,地勢起伏變化大,降水充沛,大多數縣年降水量在1,330毫米以上。家種葯材主要有杜仲、木瓜、黃連、玄參、黃柏、雲木香、桔梗、天麻等,野生葯材主要有何首烏、龍膽、紫草、半夏、麥冬、前胡、南沙參、黃精、續斷、天南星、烏頭、雪膽、石韋、通草、常山、金果欖、虎耳草、淫羊藿等;植物葯材主要有蘄蛇、烏梢蛇、穿山甲、麝香等;礦物葯材有雄黃、硃砂、水銀等。 湘西雪峰山地:群山環抱,溝谷眾多,低溫多濕,年溫差較小,無霜期272~307天,年降水量1,220~1,690毫米。主要葯材有茯苓、天麻、白術、川牛膝、玄參、三七、枳殼、陳皮、黃連、菊花、石菖蒲、射干、石斛、杜衡、千里光、翻白草、徐長卿、金銀花、姜黃、半夏、吳茱萸、厚朴、黃精、玉竹、卷柏、貫眾、扣子七、金盤七、烏金七、麝香、刺蝟皮、硃砂等。 湘北洞庭湖平原:由湖泊、河湖沖積、堆積平原、環湖丘陵崗地組合而成。地勢低平坦盪,河湖溝渠網布,水資源富足,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酸鹼度適中,是水生和濕生植物葯材生長、繁衍的理想場所。主要葯材有枳殼、蘆根、蓮子、三棱、澤瀉、車前子、魚腥草、芡實、半枝蓮、木芙蓉、紫花地丁、蔓荊子、蒲黃、益母草、龜板、鱉甲、珍珠等。 湘中長衡崗地丘陵:三面環山,光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6.5~17.5℃,無霜期260~281天,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家種葯材主要有牡丹皮、玉竹、蓮子、木瓜、白芍、山葯、穿心蓮、金銀花、枳殼、白芷、澤瀉、陳皮、梔子、薄荷、桔梗等;野生葯材有益母草、烏葯、石菖蒲、前胡、夏枯草、何首烏、香附、女貞子、車前子、白茅根等;動物葯材有龜板、鱉甲、土鱉蟲、地龍、烏稍蛇、鹿茸等;礦物葯材有石膏、滑石、自然銅、寒水石、石燕等。 湘東羅霄山地丘陵:地勢東高西低,起伏較大,氣候較溫暖濕潤,年降水1,400~1,600毫米。主要葯材有白術、白芷、烏葯、梔子、玄參、鬱金、香薷、薄荷、前胡、香附、白扁豆、天麻、石斛、黃連、延胡索、桔梗、杜衡、七葉一枝花、穿山甲、麝香等。 湘南南嶺丘陵山地:四周群山簇集,山體高大,中部盆地廣布。年平均氣溫15.0~18.5。C,年降水量1,300~1,600毫米。主要葯材有厚朴、黃柏、零陵香、藁本、山葯、羅漢果、天冬、使君子、土茯苓、升麻、白扁豆、辛夷、黃連、石斛、龍膽、石松、狗脊、紫菀、鉤藤、瓜蔞、馬兜鈴、前胡、蒼術、續斷、鹿茸、穿山甲等。 栽培、養殖葯材70餘種。其中引種26種,野生變家種、家養18種。年種植面積5.3萬畝,年產量250萬公斤。收購葯材420種,年收購量2,000萬公斤。 《主產品種》 白術:主產平江、隆回、漵浦等縣。栽培歷史悠久,素有平術之稱。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25%左右,居第二位。 枳殼:主產沅江縣,黔陽、辰溪、麻陽、寧鄉、漢壽、益陽等30餘縣有產。本省年收購量估中國40%左右,居首位,產品銷中國並出口。 梔子:主產漣源、邵東、湘潭、衡山、衡東、瀏陽、寧鄉、澧陵、華容等縣。以質優量大而聞名,商品銷中國及出口。本省年收購量佔中國25%左右,居首位。 木瓜:主產桑植、慈利、湘鄉、永順等縣。商品皮皺、質堅、色紫紅、氣清香,為本省傳統產品,營銷國內外。 玉竹:主產邵東、耒陽、永興、新邵、隆回等縣。商品根條粗壯、色澤透明、質地柔潤,營銷省內外及出口,是本省出口量最大的葯材之一。 杜仲:本省為中國主產區之一,栽培歷史較早,50年代就在慈利縣建有國營杜仲林場。現全省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其中以湘西和湘南山區較多。 薄荷:主產永州、湘鄉、南縣等地,岳陽、益陽、懷化、華容、漣源、桃源等地亦有種植。永州所產甲級薄荷紅梗綠葉、香味濃烈,是傳統出口的優質品。 金銀花:野生分布於省內各山區,家種主產桂陽、耒陽、新寧、淑浦、隆回、衡陽、桃源等縣、市。本省為中國山銀花主產區之一。 龜板:本省為中國主產區之一。主產岳陽、益陽、常德等地、市。南縣建有養龜場,開展人工養殖。 鱉甲:全省湖泊、河流中均有分布,主產岳陽、益陽、常德等地、市。葯材、水產部門及廣大農村都有人工養殖,已在沅江市興建有現代化養鱉場。 硃砂:主產新晃、鳳凰縣。以色紅鮮艷、有光澤、質脆、體重、無雜質而聞名。雄黃:主產石門縣,已有一千多年的開采歷史。質量優良,二硫化砷含量可達96%。 此外,厚朴、黃柏、茯苓、山葯、玄參、天麻等也調供省外和出口 甘肅省經濟以農、牧、石油、化工等較重要,盛產瓜果、中葯及毛皮。農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 主產品種:家種葯材主要有當歸、紋黨參、大黃、紅嗥、杜仲、天麻、黃蓮、連翹、雲木香等;野生葯材主要有豬苓、九節菖蒲、黃嗥、丹參、羌活、赤勺、辛夷、何首烏、山茱萸、獨活、防風、川貝母等。動物葯材主要有麝香、熊膽、豹骨等。 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經115°50'~120°47',北緯23°30'~28°19'。北、西、南三面 主產品種:主要有太子參、茯苓、澤瀉、山葯、枳殼、綠衣枳實、瓜蔞、烏梅、吳茱萸、絲瓜絡、佛手、四開青皮、桑枝等;野生葯材主要有海金沙、金銀花、香附、狗脊、天冬、防己、黃精、烏葯、金櫻子、海風藤、蘭花參等;海產葯材有海浮石、海螵蛸、昆布、海藻、牡蠣、玳瑁、海蛇等。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連青海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與雲南省相毗連, 主產品種:小草葯有燈心草、半枝蓮、一枝黃花、金錢草、地丁、白花蛇舌草等;小花果葯有佩茄花、梅花、玳玳花、凌霄花、癟桃干、枳殼等;小動物葯有珍珠、壁虎、龜板、鱉甲、烏梢蛇、龍衣、僵蠶、土鱉蟲等;小礦物葯有寒水石、無名異、紫石英、赤石脂、赭石等。 貴州省的農副產品以水稻、油菜籽、烤煙、劍麻、咖啡、栓木、生漆為主,栓木、生漆產量 主產品種:家種葯材主要有吳茱萸、杜仲、天麻、厚朴、半夏、白術、麥冬等;野生葯材主要有金銀花、百合、天冬、白及、黃精、捥佟⒗m斷、五倍子、何首烏、金果欖等;動物葯材有鱉甲、烏梢蛇、蘄蛇、靈貓香等;礦物葯材有硃砂、雄黃等。 遼寧省是中國重要工業基地,冶金、煤炭、機器製造、化工、造船等工業發達,糧食、花生、 主產品種:野生葯材主要有人參、細辛、五味子、黨參、關黃柏、關木通、威靈仙、升麻、刺五加、刺人參、淫羊藿、馬兜鈴、知母、藜蘆、手掌參、羺本、百合、石韋.拳參、糙蘇、白頭翁、野刺玫、衛茅、山楂、樹舌、雲芝、猴頭、獼猴桃等。家種葯材主要有人參、細辛、平貝母、黃嗥、桔梗、天麻等。動物葯材主要有熊膽、蛤蟆油、蜂房、蟾酥、桑螵蛸等,也是全省的養鹿基地。 重慶市是中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內河口岸,擁有汽車、 主產品種:家種葯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附子、金銀花、黨參、黃連、厚朴、黃柏、山茱萸、桔梗、玄參、雲木香、白芍、白芷、延胡索;野生葯材主要有豬苓、連翹、柴胡、蒼術、何首烏、細辛、海金沙、淫羊藿、太白貝母等;動物葯材有麝香、僵蠶等、水獺肝、蜈蚣、熊膽、全蠍等。 青海省的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產品以石油、天然氣、原鹽、鹽鹼化工、毛紡織品居重要主產品種:主要分布有甘草、旋覆花、紅花、枸杞子、蒼耳子、天仙子、車前子、牛蒡子、葶藶子、丹參、大戟、防風、紫花地丁、茵陳、紫菀、狼毒、曼陀羅等。林中及草原主要分布有羌活、黨參、大黃、赤芍、天南星、黃嗥、升麻、地榆、馬尾蓮、黃精、南沙參、川貝母、冬蟲夏草、秦艽、遠志、沙棘、麝香、鹿茸等。 黑龍江省是中國木材、石油、大豆、甜菜、亞麻主要生產基地,產量均居全國首位。黑龍江 主產品種:其中野生葯材主要有滿山紅、檞寄生、黃嗥、赤芍.黃芩、蒼術、白頭翁、蒲公英、牛蒡子、平貝母等;種植葯材主要有人參、黃嗥、平貝母、車前子等;動物葯材主要有鹿茸、麝香、熊膽、豹骨、蛤蟆油等。 南海諸島是中國南海中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的范圍很廣。南 主產品種:分布有多種海洋葯材,主要有海馬、海龍、海龜、玳瑁、瓦楞子、珍珠、石決明、鷓鴣菜、海藻等 資料 你可以看看:

Ⅱ 有什麼養胃陰的中成葯!石斛麥冬沙參,最好有這三味葯

胃陰虛的治療主要有甘寒養陰潤胃法和酸甘化陰潤胃法兩大類。
2.1 甘寒養陰潤胃法 選甘寒之品濡潤以補之。適用於單純胃陰虛者。方葯:養胃湯,(沙參、麥冬、玉竹 ,生扁豆、桑葉、甘草),益胃湯(沙參、麥冬、玉竹、生地、冰糖),沙參麥冬湯(沙參、麥冬、玉竹、扁豆、桑葉、甘草、花粉),五法飲(梨汁、荸薺汁、鮮薷根汁、麥冬汁、鮮藉汁或蔗汁)
2.2 酸甘化陰潤胃法 選酸甘寒之品以斂潤補之。可用於(1)胃陰虛、肝木乘犯胃土者,(2)肝陰虛至肝氣犯胃者,胃酸少者(酸可健胃助食,「酸能開胃」)方葯:烏梅、白芍、山楂、木瓜、麥冬、人參、甘草、石斛等。
臨床用葯加減 兼虛熱者加地骨皮、青蒿、丹皮,口渴者加知母、花粉、玄參、等;兼食滯加山楂、谷麥芽等;兼痰咳者加瓜蔞、川貝之類;兼氣滯加佛手、香椽,兼熱者加川楝子;兼血瘀加丹參、赤芍等。
2.3 胃陰虛兼氣虛者加選甘淡平劑之品如人參、黃精、山茱萸、太子參、蓮肉等到配合應用。
2.4 對於胃陰虛兼夾證的治療,凡是胃陰虛造成它臟陰虛者,當養胃陰為主兼滋潤它臟;它臟陰虛造成胃陰虛者,首當滋胃為先,酌情兼顧它臟。此種情況臨床多見於溫病後期的慢性虛損病。肺胃陰虛多見於津液不足;肝胃陰虛多兼精血不足,治療當分別情況配以生精補血之品;胃為後天陰液之本,腎為先天陰精之本,腎胃陰虛當遵葉氏「上下交損當治其中」,法當養胃之陰,必得多納穀食,乃治損之要著。虛勞之陰虛虛損證,凡及胃陰虛胃納不佳者,養胃當為先,然後兼補之。腎陰虛重者又當選用甘寒咸之品滋腎為主。肝胃陰虛者臨床多有肝胃不和之證,當據其偏重取酸甘之法安胃治肝。至於邪傷胃陰當邪盛時,臨床以祛邪為主,保護陰津,取邪去正安之意;陰傷邪尚盛時當養陰祛邪;後期胃陰大傷虛多邪少當養陰扶正,取正復邪退之意,滋陰即可祛邪。臨床若單純養胃陰而陰不復者可取陽生陰長之意加人參、黃芪等補氣之品。病情復雜,當權衡主次輕重,分清標本緩急,靈活施治。

Ⅲ 這是什麼中葯啊

沒看到你的苗和花,可能是俗稱的「仇人不見面」單苞鳶尾?

單苞鳶尾
Iris anguifugaY. T. Zhao ex X. J. Xue
鳶尾科Iridaceae鳶尾屬
別名:單苞鳶尾避蛇參仇人不見面春不見九里青蛇不見夏無蹤單抱鳶尾龍頭七

Ⅳ 紅斑狼瘡的治療方法

紅斑狼瘡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療法

(1)盤狀紅斑狼瘡:

①氣血淤滯型:

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方葯:秦艽10g、烏蛇10g、漏蘆10g、黃芪10g、丹參15g、雞冠花10g、玫瑰花10g、鬼箭羽15g、凌霄花10g、白術10g、女貞子15g、白花蛇舌草30g。也可服用秦艽丸、散結靈配合交替用。

②陰虛火旺型:

治法:養陰清熱,活血化瘀。

方葯:南北沙參各15g、石斛15g、元參15g、佛手參15g、黃芪15g、干生地15g、丹參15g、花粉15g、赤芍15g、紫草15g、雞冠花10g、黃連10g。也可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當歸丸、大補陰丸等。

單味中草葯:可用青蒿30g/d,煎服或浸膏片(每片合生葯1g)3次/d,每次10~15片。昆明山海棠去皮(每片50mg),每次2~4片,3次/d;雷公藤多甙3次/d,30~60mg/d。

(2)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方葯:凌霄花10g、雞冠花10g、玫瑰花10g、野菊花10g、白術10g、伏苓10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地骨皮15g、青蒿15g、雞血藤15g、白花蛇舌草30g。

中草葯可服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用法及用量參見盤狀紅斑狼瘡治療。

(3)系統性紅斑狼瘡:

①毒熱熾盛型:

治法:清營解毒,涼血護陰。

方葯:解毒涼血湯加減。

羚羊角粉0.6g(分沖)、雙花炭15g、生地炭15g、板藍根30g、白茅根30g、元參15g、花粉15g、石斛15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高熱不退者可加犀角粉或羚羊角粉,安宮牛黃散;神昏譫語加馬寶或蛇膽陳皮末;心力衰竭加西洋參或白人參;紅斑明顯加雞冠花、玫瑰花、凌霄花。

分析:此型見於紅斑狼瘡急性活動期。羚羊角粉歸肝、心經,平肝熄風,清熱解毒;雙花炭解血分毒熱;生地炭、白茅根清熱涼血養陰;板藍根、草河車、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元參、花粉、石斛護陰。

②氣陰兩傷型:

治法:養陰益氣,活血通絡。

方葯:南北沙參各15g、石斛15g、元參30g、玉竹10g、黨參15g、生黃芪30g、當歸10g、丹參15g、雞血藤15g、秦艽15g、烏蛇10g。持續低燒加地骨皮、銀柴胡;月經不調加益母草、澤蘭;心悸加紫石英、合歡花;頭暈頭痛加茺蔚子、鉤藤、川芎、菊花。也可服用八珍益母丸,養陰清肺膏。

分析:此型臨床也較為常見,往往是在高熱之後出現,常常有全血細胞減少,血沉較快。南北沙參、石斛、元參、玉竹養陰清熱;黨參、生黃芪、當歸補氣養血;丹參、雞血藤、秦艽、烏蛇活血通絡。

③脾腎兩虛型:

治法:健脾益腎調和陰陽。

方葯:黃芪15~30g、黨參15g、太子參15g、白術10g、茯苓10g、熟地15g、女貞子15g、菟絲子15g、車前子15g、仙靈脾10g、肉桂10g、丹參15g、雞血藤30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全身水腫加用海金沙、抽葫蘆、仙人頭;腰疼加川斷、杜仲;腹脹脅痛加厚朴、陳皮、香附;尿閉加腎精子。也可服用滋補肝腎丸,黃精丸、六昧地黃丸。

分析:此型狼瘡實驗室檢查常有尿液異常,嚴重的腎功能異常,多見於狼瘡性腎炎。若病至後期,因腎陽久衰,陽損及陰,可出現腎陰虛為主的病證;七情內傷,肝鬱日久化熱耗傷肝陰,二陰俱損則出現肝腎陰虛的一派證候。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熟地、女貞子、菟絲子、車前子益腎;仙靈脾、肉桂溫陽利水;丹參、雞血藤活血化瘀;草河車、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陰虛明顯者加沙參、麥冬、石斛等。

④脾虛肝鬱型:

治法:健脾舒肝,活血理氣。

方葯:白術10g、茯苓15g、柴胡10g、枳殼10g、陳皮10g、厚朴10g、茵陳30g、薏米30g、五味子10g、赤芍10g、丹參15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此型屬紅斑狼瘡肝損害,有的醫家稱為邪熱傷肝型。方中白術、茯苓健脾益氣;柴胡、枳殼、陳皮、厚朴舒肝理氣;茵陳、薏米清利濕熱;五味子斂陰;赤芍、丹參活血養血;白花蛇舌草解毒。

⑤風濕痹阻型:

治法:祛風濕宣痹,溫經活血通絡。

方葯: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秦艽15g、烏蛇10g、丹參15g、雞血藤15g、天仙藤15g、首烏藤15g、女貞子15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此型以皮膚紅斑結節及關節疼痛為主證,方中黃芪、桂枝溫經益氣;秦艽、烏蛇、天仙藤驅風行痹;丹參、雞血藤、首烏藤養血活血通痹;白芍、女貞子養血益腎;草河車、白花蛇舌草解毒。痛重時可加制川烏、制草鳥。諸葯共成益氣溫經,和營通痹之功。

臨床可根據病情進行加減。如肝病者加柴胡、茵陳;血瘀者加鬱金、川芎、桃仁、紅花;血虛者加當歸、白芍;氣虛者重用黃芪、黨參;脾虛者重用茯苓、白術;肺陰虛者加天冬、麥冬;血熱者加茜單、白茅根;腎陽虛者加肉桂、附子;盜汗者加生牡蠣、浮小麥,重用黃芪。

單方成葯:

A.常用者有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二葯均為衛矛科植物,具有祛風利濕,舒筋活絡,活血化瘀作用,同時也具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對皮疹、關節痛、漿膜炎及腎炎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副作用為月經減少或閉經,肝功能損傷,白細胞減少等。

雷公藤多甙片:單用於輕型病例或在皮質類同醇激素減量過程中加用。40~60mg/d,3次/d,飯後服,注意副作用。

復方雷公藤(三藤糖漿:雷公藤、雞血藤、紅藤)治療也有報道。

昆明山海棠:適應證同上,9片/d,3次/d。

B.丹參:對肢端動脈痙攣及皮損療效較為明顯。丹參注射液1~2支肌注,1~2次/d。或復方丹參注射液10~20ml加於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

C.黃芪: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30~90g/d,煎服,療程6~12個月。

D.中成葯如秦艽丸、滋補肝腎丸、養血榮筋丸、八珍丸、六味地黃丸、黃精丸、烏雞白鳳丸、定坤丹、養陰清肺膏、牛黃清心丸、健身寧等,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使用。

4.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療法 近年我國在探索SLE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及時合理的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長緩解期,鞏固療效有良好功效,而且可減少皮質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用量和副作用,並有利於以後撤除此類葯物。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SLE大多採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方式,在具體運用方面我們是:

(1)對病情處於急性活動期,重要臟器(腎、心、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症狀較重、並有高熱等全身症狀者,以皮質類固醇療法及支持療法為主,以迅速控制病情,同時並用中葯。症狀緩解,病情穩定,各項化驗指標改善後,逐漸減少皮質類固醇用量。

(2)亞急性病人如就診時仍在應用皮質類固醇葯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時,除繼續應用外,加用中葯以加強療效,並根據臨床症狀及各項化驗指標的改善情況,逐漸減少皮質類固醇劑量,最後完全撤除,以中葯取代並作為維持用葯。

(3)對病情較輕,未有明顯的內臟受累的活動情況,以中葯為主,基本上不給皮質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嚴密觀察,定期做化驗檢查,如發現有活動症狀時,則酌加皮質類固醇制劑。外用黃連膏、清涼膏、化毒散膏等
紅斑狼瘡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LE的治療原則:個體化。迄今為止,LE的治療尚無固定的模式,治療方案的選定要因人、因何臟器損害、因病變程度而定。尤其是對SLE應以盡可能少的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等免疫抑制劑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1.CLE 原則上CLE不系統應用激素,系統治療以抗瘧葯為首選。

(1)CCLE:局限性DLE可外用激素霜劑或軟膏,封包療法效果更好;氯喹(Chloroquine,CQ)0.25g/d或羥氯喹(HCQ)0.2~0.4g/d口服,為減少氯喹/羥氯喹(CQ/HCQ)在視網膜的積聚可每周服5天,停2天;如療效不佳,還可採用局部激素注射。播散性DLE除外用葯物外需口服氯喹(CQ)或羥氯喹(HCQ),經氯喹(CQ)或羥氯喹(HCQ)治療無效可改用沙利度胺(沙利度胺),75mg/d,最高可150mg/d。LEP的治療可局部注射激素並聯合以上1種葯物。

(2)SCLE與DLE不同的是SCLE必須系統用葯。首選氯喹(CQ)或羥氯喹(HCQ),如氯喹(CQ) 0.5g/d,一周後改為0.25g/d;羥氯喹(HCQ) 0.4g/d。雖然SCLE的發病較DLE急,但經抗瘧葯治療後均能較快恢復。如有中度以上熱和全身症狀較重時可予以小劑量激素。

(3)ACLE:ACLE多為SLE的皮膚表現,其治療參見SLE。

2.SLE 對全身症狀輕、僅有皮疹、關節炎、輕度胸膜炎的SLE患者可不用激素,僅用抗瘧葯和非類固醇類解熱鎮痛葯(NSAIDs)治療(表4),但對全身症狀重、有明顯臟器損害的患者則必須用激素和(或)其他葯物。

(1)皮質類固醇激素:激素仍是SLE治療首選葯物,適用於急性活動性病例。除嚴重的血液系統損害和中樞神經LE需要大劑量激素(≥60mg/d的潑尼松)外,一般採用潑尼松0.5~1.0mg/(kg d)或相當此劑量的其他激素,以能否有效控制發熱作為制定激素劑量的標准。當急性活動性SLE在臨床和實驗室指標如發熱、血沉、貧血和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蛋白尿等得到良好控制後(約2~4周)即應考慮減葯。開始時可快些,當減少至初始劑量的1/2時應緩慢。如有活動傾向如血沉增快、關節疼痛及原有臟器損害加重時應即時加量,至少增加1/3量。如明確活動應加1/2量或恢復原治療劑量或更高。多數患者經6~12個月後可減至15mg/d以下,然後以最小劑量5~10mg/d維持。在疾病活動期以中大劑量激素治療時最好按1天3次給葯為佳,爾後減少給葯次數,至穩定期時1天1次給葯乃至隔天給葯。對經一般劑量治療無效或起病初始就很急重的SLE如有嚴重的中樞神經LE、血液系統損害時可採用甲潑尼龍(MP)靜脈「沖擊療法」,以MP0.5~1.0g/d靜滴,連續2~3天或隔天1次連續2~3次為一療程。但本療法的副作用多,尤其是感染嚴重而難治,因此有感染可能或全身情況差者不宜採用。對一般SLE患者切不能選擇「MP沖擊療法」。

(2)細胞毒葯物:常用的細胞毒葯物見表5,其中環磷醯胺(CTX)靜脈沖擊治療對減少蛋白尿、恢復腎功能、降低腎纖維化的發生率具有肯定的療效,而且對各種類型的血管炎及其他臟器損害特別是中樞神經LE的治療有效。其方法為:按0.6~1.0g/m2體表面積的CTX加入5%葡萄糖生理鹽水(250~500ml)中滴注,每月1次,連續3次後如有效改為每2~3個月1次,連續3~6次。如有粒細胞減少、感染、出血性膀胱炎和嚴重脫發時停用;伴有嚴重心肌病變和傳導障礙時應慎用。苯丁酸氮芥(瘤可寧,CB1348)在所有細胞毒葯物中骨髓抑制和脫發的副作用最輕,但療效相對亦差。環孢素(CsA)對骨髓無明顯抑製作用,但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的發生率高,當血清肌酐較用葯前增加30%或血壓升高應停用或減量。CsA一般在用葯1個月後起效,穩定3個月後每隔1~2個月每天按1kg體重減少0.5~1.0mg以求得最低有效劑量維持。如治療1~2個月後無效可每月增加0.5~1mg/(kg d),至每天≥5mg/kg時如仍無效應停用,因環孢素(CsA)的副作用與劑量相關。長春新鹼(VCR)對SLE嚴重的血小板減少有效,其用法為長春新鹼(VCR)2mg/m2體表面積,每周1次,連續4次為1療程。硫唑嘌呤(AZA)對自身免疫性貧血效果優於其他細胞毒葯物,50~100mg/d。

總之,細胞毒葯物對單用激素治療無效或對有激素禁忌證的患者(如合並糖尿病、高血壓、消化道潰瘍、無菌性骨壞死等)具有治療作用。細胞毒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在與激素合用的情況下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激素用量,減少激素副作用的發生。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CTX沖擊療法」無論是對狼瘡性腎炎還是對急性狼瘡性肺炎、狼瘡性腹膜炎和腸系膜血管炎、狼瘡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均需排除抗磷脂抗體綜合徵引起的梗死)的療效均優於「MP沖擊療法」,療效提高,副作用減少。

(3)其他療法:

①免疫吸附療法和全身性淋巴放射治療可試用於一些難治性SLE。

②大劑量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0.4g/(kg d),連續3~5天]對SLE有輔助治療作用。主要用於頑固、難治的血小板減少和並發感染的治療與預防。

③雷公藤:雷公藤總甙30~60mg/d,對狼瘡性腎炎有較肯定療效。由於SLE患者多為青年,雷公藤會導致停經甚至閉經和男子性功能障礙,影響生活質量,應盡量避免使用。

(4)SLE合並妊娠的治療:當患者在病情穩定1年左右、細胞毒葯物停用半年以上、不服用或僅服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15mg/d)維持的情況下可允許患者受孕。如發生預料外妊娠,則應從孕婦、胎兒各方面考慮,不應一味強調人流,因人流本身也會誘發狼瘡活動。SLE妊娠的風險在於妊娠末3個月、產後及妊娠初期易引起病情活動。胎兒方面易引起流產、早產、死胎及小樣兒,但如控製得當可大大減少發生率。由於胎盤能產生11-β-脫氫酶,該酶能將進入胎盤的潑尼松氧化成無活性的11-酮形式,對胎兒無甚影響,因此對孕婦應選用潑尼松。為防止妊娠期和產後病情變化,妊娠時仍應繼續服潑尼松。其劑量為:病情穩定時仍服原維持量,妊娠時出現活動則根據病情加量至足以控制病情。分娩及產後有以下2方案供選擇:①分娩前潑尼松劑量加倍,至產後1個月後病情仍穩定漸減至維持量;②分娩前MP 60mg(或氫化可的松200mg)靜滴,產後第5天MP 40mg(或氫化可的松160mg)靜滴,第3天恢復產前劑量,至少潑尼松10mg/d維持6周。總之,不論分娩前病情活動與否、激素用量多少,分娩時加大激素量是必要的。因地塞米松不能被胎盤酶所氧化,能影響胎兒,故不宜採用。對已妊娠或准備妊娠者應避免使用細胞毒葯物、雷公藤、沙利度胺、NSAIDs類葯物,以免產生畸胎或影響母體卵巢功能。

(5)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心理療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SLE患者的心理狀況直接影響病情的演變及治療效果。影響SLE患者心理狀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年齡、文化程度、家庭關系、收入、婚育等。研究者發現21~30歲之間、文化程度低、家庭關系不融洽、低收入、未婚(育)的女性患者心理負擔最重。情緒的波動等精神因素已被確定為SLE患者的發病和病情反復的誘發因素之一。人的情緒可直接影響免疫系統,而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亂是其發病機制之一。患者心理狀況不穩定,可導致病情不穩定,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常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心理治療應成為SLE整體治療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包括醫生應了解心理應對技巧,耐心細致地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知識,解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對葯物副作用的擔心等,說明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建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6)SLE治療中需注意的問題:

①各種自身抗體包括IFANA、抗Sm、抗dsDNA等都是診斷SLE的「標記」,雖然有時抗體滴度與疾病活動度有關但決非制定治療方案的依據和判斷療效的指標。對單有自身抗體陽性而無明顯臟器損害者並不需要激素治療,但應隨訪觀察。

②SLE死亡的前3位原因是:感染、腎功能衰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糖皮質激素的長期、大劑量應用均與以上原因有關。臨床上真正死於SLE原發病變的遠低於繼發病變,因此切忌盲目使用激素和隨意增大激素劑量或使用「沖擊療法」。對適量激素治療無效的病例應及時分析原因,加用細胞毒類葯物或採用其他方法。

③由於SLE多伴有白蛋白丟失、肝功能障礙和使用蛋白分解的糖皮質激素,因此應加強支持療法,注意糾正低蛋白血症。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和酸鹼平衡。還應注意激素、細胞毒葯物的各種副反應產生,採取相應預防和治療措施。如為防止骨質疏鬆和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發生可在給激素的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3。

④在SLE治療過程中有兩個症狀最難鑒別——高熱和精神症狀。如判斷失誤加大激素用量則預後極差。如已較長時間接受較大劑量的激素治療後出現高熱,應首先考慮感染,尤其是結核菌、真菌和各種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務必進行充分檢查、仔細鑒別;狼瘡性發熱晚處理數天對患者無甚影響。個別患者對激素相當敏感,尤其是地塞米松,經數天治療後就會出現多語欣快、煩躁焦慮甚至類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現,在出現這些症狀前都有2~3天以上的徹夜不眠。因此,對應用激素後有睡眠困難者必須通過葯物強制睡眠。切不能輕易地將精神症狀歸於「狼瘡性腦病」,使用更大劑量的激素。

Ⅳ 請問胃痛有何方法可快速止痛

治療胃痛幾個偏方

【配方1】 花椒5克 大食鹽塊7枚
【用法】 水煎服.用於虛寒胃痛.

【配方2】 饅頭(去皮)1個 米醋120克
【用法】 饅頭切開,與米醋共炒黃,每次服9~15克,每日2 次.

【配方3】 雞蛋1個 硫黃9克
【用法】 將雞蛋打一小口,將硫黃研末裝入,火燒食著之,每日1次.用於虛寒胃痛.

【配方4】 柚子1個 童子母雞1隻 黃酒適量 紅塘適量
【用法】 柚子必須是經霜後摘的,切碎,合母雞(去內臟)放入鍋中,加黃酒,紅塘,蒸至爛熟,1-2日服完.用於寒性胃痛.

【配方5】 飴糖1-2勺
【用法】 溫開水化服.

【配方6】 雞蛋殼
【用法】 焙燥研極細末,每次3克,飯前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用於胃酸過多者(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

【配方7】 鮮雞蛋12個 冰糖500克 黃酒500毫升
【用法】 雞蛋打碎攪和,加冰糖,黃酒,熬成焦黃色,每次飯前一大勺,1日3次.用於胃痙攣疼痛.

【配方8】 生薑60-120克 紅塘120克 大棗7枚
【用法】 同熬,吃棗肉喝湯,每日1劑,兩次煎服,連服3劑.

【配方9】 胡椒7粒 大棗3個(去核)
【用法】 二味加水同煮, 吃棗喝湯,每日1劑.

【配方10】 豬肚150克 生薑15克 肉桂3克
【用法】 豬肚洗凈,加生薑,肉桂,鹽及水,隔水燉,分2次服用.

【配方11】 牛奶60毫升 花生仁30克
【用法】 花生仁煮熟後,放入牛奶中煮沸片刻,趁熱服下.

【配方12】 牛肉150克 草果6克
【用法】 牛肉洗凈,切成細塊,與草果同入鍋中,加水煲熟,吃牛肉喝湯.用於虛寒性胃痛.

【配方13】 魚肚30克 豬瘦肉60克 紅塘適量
【用法】 加水煮熟,食肉喝湯.

【配方14】 糯米適量 百合60克 紅塘適量
【用法】 糯米淘凈,與百合同入鍋中,加水煮粥,熟後調紅塘食.

【配方15】 金橘乾果10個
【用法】 加水煎湯,分3次,即早起,午睡後,晚睡前各服1次,連服10天.

病因見胃痛
方法一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用連須蔥頭30克,生薑15克,共搗爛炒燙,裝入布袋,熱熨胃脘部,葯袋冷即更換。每天2次,每次30分鍾,或以疼痛緩解為度。
方法二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取舒樂熱熨劑(有售)熱熨胃脘部。使用時只需撕去外層包裝,稍加搓揉即自行發熱,24-36小時內持續保持50℃左右的溫度。發熱後馬上貼於疼痛最明顯處熱熨。每天用1袋,連用5天為1個療程。
方法三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用適量生蘿卜、生薑搗爛去汁,加生香附粗末15克,噴酒炒燙,裝入布袋,熱熨胃脘部,葯袋冷即更換。每天1-2次,每次30分鍾左右。
方法四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用生薑、蔥、橘皮搗碎炒燙,裝入布袋,熱熨胃脘部。葯袋冷則更換。每天l-2次,每次30分鍾左右。
方法五
取位:胃脘部
操作方法:取生薑、水菖蒲根打碎;加陳酒精、青鹽同炒燙,裝入布袋,熨胃脘部,葯袋冷則更換。每天1-2次,每次30分鍾左右。

胃脘痛是臨床常見病,以上腹部近劍突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症,常兼見納差、噯氣、呃逆、腹脹、嘔惡,甚至嘔血、黑便等症狀。多見於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痙攣、胃神經官能症等疾患。近10多年來,在臨床上對消化性潰瘍及慢性胃炎的治療,西醫以h2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制劑為主,輔以一些黏膜保護劑,這些方法在解除患者痛苦、短期內使潰瘍癒合等方面有較好療效,但仍有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如大約有5%~10%的病人經多個療程重復治療後,潰瘍仍不能完全癒合,與潰瘍並存的胃竇炎仍持續存在,已癒合的潰瘍在數月內容易復發,即使維持半年的治療,仍有25%~30%的病人在10年內復發。另外,長期服用上述葯物,會出現頭痛、口渴、反應遲鈍等副作用,因胃酸過度抑制還可出現上腹疼痛、脹氣、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因此,如何利用中醫葯提高治癒率,減少復發率和副作用,是一個值得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

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天津市武清區中醫醫院院長陳寶貴主任醫師,在脾胃病治療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我們有幸拜師、待診於陳寶貴主任醫師,現將其治療胃脘痛的八種法則和臨床用葯思路介紹如下:

一、疏肝和胃法

葉天士雲:「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協助脾胃之氣升降,所以疏肝和胃法是消除胃脘痛的最基本方法。臨床症見:胃脘脹痛,以脹為主,或攻竄兩脅,或胃脘痞滿,惱怒生氣則發作或加重,噯氣得舒,胸悶嘆息,納呆腹脹,排便不暢,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方選柴胡疏肝散為主,葯用柴胡、芍葯、川芎、香附、陳皮、枳殼、甘草。方中柴胡主散能升,長於舒展氣機,疏解郁結,此外柴胡在方中還具有引諸葯入肝之長;枳殼行氣導滯,與柴胡相配,一升一降,舒肝胃,導壅滯;柴胡配柔肝緩急之芍葯,調肝護陰,剛柔相濟,相輔相成,既除芍葯之膩,又緩解柴胡之燥,體用兼顧,互為制約;芍葯合甘草,緩急舒攣,止痛和中;香附、陳皮行氣疏肝理脾;川芎為血中氣葯,善於行散開郁止痛,上述諸葯共成疏肝和胃之劑。

臨床若見肝鬱化火,氣火上逆,則兼有頭痛頭脹,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脅肋灼痛等症,可加丹皮、川連、左金丸;脹痛甚加元胡、沉香、鬱金;噯氣頻作加旋覆代赭湯;腹中脹滿加厚朴、檳榔;胸中痞悶加佛手、香元、砂仁、栝樓等。

二、養陰益胃法

胃痛日久,郁熱傷陰,胃失濡養,漸致胃脘痛。臨床症見:胃脘隱痛或灼痛,嘈雜噯氣,咽干口燥,大便干結,舌紅少津或剝苔、少苔,舌面有小裂紋,脈小弦或細數。治以養陰益胃,方用益胃湯合芍葯甘草湯加減,葯用沙參、麥冬、生地、玉竹、石斛、芍葯、甘草。

臨床若見胃中嘈雜、返酸,可加左金丸;陰虛嘔惡可加竹茹、蘆根、半夏;胃酸減少可加烏梅、焦三仙;大便艱澀加栝樓、檳榔、大黃。

三、健脾溫胃法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胃病日久不愈,漸使脾胃陽氣虛弱,陽虛生寒,胃絡失溫;或脾胃素虛,均可致胃脘痛。臨床症見:胃脘隱痛喜按,食慾不振,呃逆噯氣,脘腹脹滿,面色無華,四肢無力,日久消瘦,大便稀溏,手足發冷,畏寒,舌質淡苔白膩,脈沉弱無力。治以溫胃健脾,方用黃芪建中湯合四君子湯加減,葯用炙黃芪、桂枝、白芍、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甘草、生薑、大棗等。

臨床若見胃脘脹重加木香、佛手;大便稀加藿香、山葯、肉豆蔻;食慾差加砂仁、雞內金、焦三仙;脘腹冷痛用元胡配吳茱萸;泛酸加海螵蛸或煅瓦楞、蘇葉。

四、化滯開胃法

暴食多飲,飲停食滯而致胃中氣機阻塞,導致胃脘疼痛。臨床症見:胃脘脹滿疼痛,拒按厭食,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吐後痛減,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弦滑。治以消食導滯,開胃止痛,方用保和丸加減,葯用山楂、神曲、半夏、陳皮、茯苓、連翹、萊菔子。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合用,消肉、酒、麥、面諸積;半夏、陳皮既有辛散開結之效,又有降濁化氣之功;茯苓健脾行濕;連翹辛涼開結,解郁熱。諸葯共成化滯開胃之劑,積去則胃痛自止。

臨床若見脘腹氣多脹甚者,加枳殼、砂仁、檳榔等以行氣消滯。

五、泄熱清胃法

肝氣郁結,日久化熱,邪熱犯胃,而致胃痛。臨床症見胃脘灼痛,心煩易怒,泛酸嘈雜,口乾口苦,脈弦數。方選化肝煎合左金丸加減,方中青皮、陳皮、丹皮、梔子並用,以增苦降泄熱、涼血安胃之功;稍佐吳茱萸,取其辛散開郁之效,堪合辛開苦降並用之法;用白芍、甘草則取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之意,既防熱郁大傷胃陰,也增止痛之功。

臨床若見嘔惡,可酌加半夏、竹茹;吞酸酌加海螵蛸、煅瓦楞子。

六、祛濕健胃法

無論濕邪困阻脾胃,還是脾胃功能失調,濕邪內生,作為病理產物及病因的濕邪在脾胃病中是不容忽視的。濕郁型胃脘痛臨床症見:胃脘隱隱作痛,纏綿不愈,口淡無味或口渴而不欲飲,還可兼見倦怠身重,肢節重痛,大便溏薄,頭重如裹,舌淡苔膩,脈沉細或而濡等。治以健脾胃祛濕之法,方用二陳湯加味,葯選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川芎、蒼術、厚朴、藿香等。方中用蒼術、川芎、茯苓芳化苦燥,淡滲並用,增藿香之芳化開提,增陳皮、半夏、厚朴之苦燥降濁健胃,共成祛濕健脾胃之劑。

臨床若見濕熱蘊結,可加車前草、茵陳、黃連等。

七、化瘀調胃法

胃為「水谷氣血之海」,故脾胃之病,易傷氣及血,入胃絡而致血瘀。臨床症見:胃脘部疼痛如針刺,固定持續,晝輕夜重,經久不愈,甚或嘔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沉澀或細弦澀。治以溫中理胃、活血化瘀之法,方用桃紅建中湯,葯用桃仁、紅花、桂枝、白芍、生薑、大棗、飴糖、甘草等。方中飴糖益脾氣而養脾陰,溫補中焦兼可緩肝之急;桂枝溫陽氣,白芍益陰血,炙甘草甘溫益氣,與飴糖益氣、生薑溫胃、大棗補脾相合,溫中益肝滋脾,升騰中焦生發之氣;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諸葯合用,共奏溫中補虛、和里緩急化瘀之功,使脾氣得運,氣血得暢,胃氣因和,胃絡得養,胃痛自除。

臨床若見食少納呆,加雞內金、焦三仙;惡心嘔吐加竹茹、半夏。陳師臨證喜加白芨一味,其性味苦幹,入肺胃經,走血分,富有黏性,止血消腫,斂瘡生肌,不僅能止血散瘀,通絡緩痛,且能改善胃脘脹痛、嘈雜等症,促進胃黏膜潰瘍之癒合,常被選為護膜止痛之上品。若出血量較多時,常伍用雲南白葯內服以止痛止血。

八、開竅醒胃法

心主神志,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中醫認為「心腦相通」。《吳醫匯講》提出「胃之權在心」,充分說明胃的功能活動由心腦作用和支配。《素問·脈解篇》說:「陽明絡屬心」,亦表明胃與心腦相通。若心神失調(包括腦血管病後)可影響脾胃功能,使痰濁困脾,出現納呆、胃脘脹滿隱痛、便溏等症狀,而脾胃功能的失調亦可影響心神。陳師認為,脾胃與心神的這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對於指導臨床治療胃脘痛非常有意義。他提出心(腦)胃相關理論,運用開竅醒胃法,自擬開竅醒胃湯,配合自製的具有益腎活血、祛痰開竅的回神丹顆粒劑治療。葯用葛根、半夏、陳皮、膽星、枳殼、茯苓、菖蒲、遠志、桃仁、砂仁、雞內金、焦三仙等。

陳寶貴老師治療胃脘痛除了以上八種基本方法外,為了提高胃脘痛辨治的療效,針對胃病病因病機的差異性及兼夾症的多變性和復雜性,在用葯組方上還提出如下幾點體會。

1.陳寶貴老師治療胃脘痛,一直強調「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審病辨證,辨證治病。胃脘痛是多種胃病的主要症狀,要中醫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重視和結合現代研究成果,重建脾胃的生理功能,才能進一步提高中醫葯療效。脾主健運,其性升清,為陰臟,喜燥惡濕,病多從寒化;胃主受納腐熟,其氣主降,為陽臟,喜潤惡燥,病多從熱化。脾胃受病,升降失司,寒熱失調,運化失職,則見濕邪困阻,濕熱蘊結,痰食交結,在臨床上出現胃脘痛脹、痞滿嘈雜、泛酸等症。陳師強調重建脾胃的生理功能,治療目的重在恢復脾胃功能,使陰陽相合,升降相因,潤燥相濟。

(1)調整氣機升降:如中虛氣陷與氣滯氣逆並見,症見噯氣嘔惡、少腹脹墜、大便溏泄,甚則脫肛,常用升麻配沉香、柴胡配枳殼、藿香配半夏、荷葉配茯苓、菖蒲配厚朴等。

(2)兼顧活血和絡:胃病初病多在氣,久病入絡,此為常理,然而陳師治胃病在氣分者亦加入一、二味血分葯物,如丹參、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當歸等。因慢性胃炎的胃黏膜充血、水腫或伴糜爛出血,使胃壁組織缺氧,營養障礙。中醫學認為氣主煦之、血主濡之,氣葯少佐血葯,有利於改善胃壁供血狀況,促進康復。

(3)消補並用,潤燥相宜,動靜結合:把握補脾不滯氣,如黃芪配陳皮、白術配枳殼;因胃燥脾濕並現,要養胃不助濕,用石斛配藿香、麥冬配半夏、花粉配薏苡仁、蘆根配荷葉等。同時在運用辛溫香燥葯物時,掌握疏肝不忘安胃、理氣慎防傷陰的原則;對於虛寒相兼、實多虛少者,宜用扁豆、山葯、太子參等平補之品;實證用消法,也要權衡輕重緩急,體現了用葯輕靈、顧護脾胃的特點。

2.在葯物的選擇上也很有講究,如和胃常用白芍、荷葉、陳皮等;益胃常選石斛、玉竹、沙參等;養胃常用麥冬、佛手、藿香等;清胃常用青皮、丹皮、黃連等;溫胃常用桂枝、吳茱萸、細辛等;健胃常用白術、茯苓、山葯、蒼術等;開胃常用砂仁、厚朴、草蔻等。

3.陳師還十分強調「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重要性。具體體現於臨床,一方面必須根據患者的虛、實、寒、熱等的偏盛偏衰,以葯物偏性糾正病理之偏性,使脾胃功能達到正常的平衡狀態;另一方面,必須針對中焦脾胃在生理特性和功能上矛盾對立統一的特點,用葯時予以兼顧而不失之偏頗。陳寶貴老師指出,每個病例的具體病情雖然有異,但是通補兼施、升降同調、潤燥兼顧、寒熱並用以及氣血同治、動靜結合等乃是應當遵循的組方原則。

典型病例一

周某,男,45歲,2002年3月12日初診。胃脘部疼痛反復發作15年,常因受涼或勞累而加重,經纖維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近1個月來,又因受涼而復發。症見胃脘脹滿刺痛,痛有定處,陣發性加劇,痛無規律,痛得溫而減,納食減少,神疲乏力,大便稍溏,舌暗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此為脾胃虛弱,脾陽不足,中焦虛寒,健運失司,而久病不愈又致氣機不暢,瘀血內結,治宜溫中補虛,化瘀止痛。方用桃紅建中湯加味。葯用:桃仁10g、紅花10g、桂枝10g、白芍20g、生薑3片、大棗5枚、飴糖30g、炙甘草6g、雞內金10g、焦三仙各10g。7劑後胃脘疼痛明顯減輕,納食增多,精神轉佳。原方再進7劑,諸症明顯好轉,舌質紅潤。效不更方,調治半個月,服葯15劑,胃脘痛完全消失。經纖維胃鏡復查,病已治癒。隨訪一年,未再復發。

典型病例二

劉某,男,75歲,2003年8月18日初診。主訴納呆口黏,胃脘脹滿隱痛,偶有呃逆,曾多方治療,無明顯療效。一年前曾患腦梗塞,診見舌質暗,苔薄白,脈弦滑。患者病屬腦中風後,痰濁困阻脾胃所致。治以開竅醒胃,佐以活血,方用自擬開竅醒胃湯。葯用葛根20g、菖蒲20g、砂仁10g、半夏10g、陳皮10g、焦三仙各10g、雞內金10g、萊菔子10g、靈芝5g、桃仁10g、佛手10g、香櫞10g、甘草10g。7劑後口黏明顯減輕,納食稍有增加,仍偶有呃逆,於上方加連翹15g、鬱金10g以增加行氣散結之效,7劑後症狀明顯好轉,無明顯胃脘隱痛和脹滿感,納食正常,無口黏、呃逆等不適,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效不更方,繼服7劑後,同時服用自製回神丹顆粒劑,至今未復發。

Ⅵ 紅斑狼瘡有什麼金方

紅斑狼瘡是一種可累及皮膚和全身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其表現紛雜,變化多端,病程長,很難明確劃屬於中醫學的某一病證,故中醫文獻中無確切病名,現多根據臨床表現,將其歸於紅蝴蝶瘡(斑)、溫毒發斑等。現代醫學認為紅斑狼瘡為一病譜性疾病,常見類型為盤狀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前者主要表現為皮損,好發於面部,尤以兩顴頰、鼻部為重,呈紅斑,上覆粘著性鱗屑,伴不同程度瘙癢和燒灼感,典型者呈蝶形外觀。也可累及唇部。患部對日光敏感,多為慢性局限性,部分患者還可於上胸、手背、足部等多處發生皮損稱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後者多見於20~40歲女性,除顏面蝶形紅斑、甲周紅斑等特徵性皮損以外,有發熱、乏力、關節和肌肉酸痛,不同程度累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經、造血系統、腎臟等,病變呈進行性經過,實驗室檢查中血、尿常規多項異常,免疫學檢查多項異常,預後較差。
(一)內治方【方一】真武湯【來源】《傷寒論》【組成】茯苓、芍葯各9克,白術6克,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克,生薑9克。
【功效】溫陽利水。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方二】清瘟敗毒飲【來源】《疫疹一得》【組成】生石膏大劑180~240克,中劑60~120克,小劑24克~36克,小生地黃大劑18~30克,中劑9~15克,小劑6~12克,烏犀角大劑18~24克,中劑9~15克,小劑3~4.5克,真川連大劑12~18克,中劑6~12克,小劑3~4.5克,梔子9克,桔梗6克,黃芩9克,知母9克,赤芍9克,玄參15克,連翹9克,甘草6克,牡丹皮9克,鮮竹葉15克(以上十味原書無用量)。
【功效】清氣涼血,瀉火解毒。
【用法】先煎石膏數十沸,後下諸葯,犀角磨汁和服。
【方三】百合固金湯【來源】《慎齋遺書》【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身各9克,白芍、甘草各3克,桔梗、玄參各2.4克,貝母、麥門冬、百合各1.5克。
【功效】養陰清熱,潤肺化痰。
【用法】水一盞半,生薑5片,棗1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四】歸脾湯【來源】《正體類要》【組成】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芪(炙)、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參3克。
【功效】健脾養心,益氣補血。
【用法】上葯加生薑5片,大棗1枚,水煎服。
【方五】羚角鉤藤湯【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組成】羚羊角片(先煎)4.5克,霜桑葉6克,京川貝母(去心)12克,鮮生地黃15克,雙鉤藤(後入)9克,滁菊花9克,茯神木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2.4克。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止痙。
【用法】用鮮淡竹茹15克與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上葯服。
【方六】生地玄參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生地黃、玄參、金銀花、當歸、桃仁、山萸肉、秦艽各15克,甘草、板藍根、石斛、北沙參、紫草、丹參各30克,穿心蓮、蓮子心、全蠍各9克,蜈蚣二條,大白花蛇6克。
【功效】涼血滋陰,解毒活血。
【用法】水煎內服,日一劑。
【方七】秦艽丸【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黃芪30克,秦艽15克,黃連、烏梢蛇各6克,漏蘆10克。
【功效】益氣瀉火,搜風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八】犀角地黃湯合化斑湯加減【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犀角、生地黃、牡丹皮、赤芍、紫草、知母、生石膏、玄參、金銀花、連翹、生甘草。
【功效】清熱解毒,涼營清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狼瘡補腎湯【來源】《張志禮皮膚病醫案選萃》【組成】黃芪15克,黨參、白術、茯苓各10克,南沙參北沙參、石斛、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丹參各15克,雞血藤、秦艽各30克。
【功效】益氣滋陰,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生芪地黃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生黃芪60克,雞血藤30克,玄參15克,生地黃15克,板藍根30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5克,丹參15克,生蒲黃9克,威靈仙15克,蜈蚣2條,全蠍9克,庶蟲蟲9克,烏梢蛇9克,琥珀9克,甘草30克,雞內金9克。
【功效】益氣養陰,祛風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一】生地養陰清熱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生地黃30克,女貞子9克,黃精12克,川斷續9克,玄參30克,黃柏9克,桔梗4.5克,杏仁9克,牡蠣30克,連翹3克,綠豆12克,黑豆12克。
【功效】養陰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二】復方魚腥草益母湯(狼瘡定)
【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北黃芪30克,甜葉菊12克,旱蓮草15克,女貞子15克,丹參20克,紅條紫草12克,魚腥草15克,茜草根12克,山萸肉12克,懷牛膝15克。
【功效】扶正祛邪,益氣養陰,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或製成片劑,每次4片(相當於生葯1.04克),開水送服,連服三月為一療程。
【方十三】黃精消斑飲【來源】《結締組織病中醫治療學》引夏少農方【組成】黃芪40克,黨參20克,黃精15克,麥門冬15克,北沙參12克,白芍12克,地骨皮30克,青蒿梗30克,銀柴胡9克,大生地黃12克,牡丹皮9克。
【功效】益氣生血,滋陰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一劑。
【方十四】虎杖山梔湯【來源】新醫學,1978:(4)
【組成】虎杖、野菊花、生地黃、南天竺、十大功勞葉各33克,穿心蓮、苦參、知母、紫草各15~30克,秦艽15克,山梔子9克,牡丹皮9~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涼血,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血熱熾盛加犀角、凌霄花;以濕為重加錦雞兒、楓荷梨、雞血藤、金蕎麥;脾胃虛寒改溫補脾胃為主,方用香砂六君子湯,待脾胃之症消失,二法交替使用;氣血虛加何首烏、白芍,當歸、太子參、黃芪;肝腎陰虧加枸杞子、玉竹、天門冬、麥門冬、沙參。
【方十五】右歸丸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乾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懷山葯30克,鹿角膠(烊化)、制附片、黃芪、當歸、茯苓皮、葫蘆巴、炙甘草各10克,楮實子15克。
【功效】溫補腎陽。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實脾飲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白術、制附片、廣木香、茯苓皮各10克,黨參、黃芪、陳皮各12克,炮姜、大腹皮、沉香各6克。
【功效】溫陽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三子養陰湯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女貞子、枸杞子、沙苑子各15克,人參、酸棗仁、柏子仁、炙甘草各10克,生地黃、熟地黃、炒白芍、朱茯神各12克,炒黃連1.2克。
【功效】滋陰養血,寧心安神。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杞菊地黃丸加減【來源】新中醫,1985:(9)
【組成】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各12克,菟絲子、懷山葯各15克,菊花、麥門冬、牡丹皮、川楝子、茯苓各10克,五味子、玫瑰花各6克。
【功效】養陰柔肝。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九】四衣湯【來源】江蘇中醫雜志,1983:(2)
【組成】露蜂房4克,蟬衣、鳳凰衣、蛇蛻各6克,甘草、牛膝、車前子各10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15克,生地黃12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一【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石膏30~6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生地黃30克,知母12克,生薏苡仁30克,生甘草9克。
【功效】清熱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發熱不退,可用紫草30克,鴨跖草30克。還可用水牛角粉、羚羊角粉、紫雪丹、醒腦1號等。
【方二十一】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二【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地黃30~60克,玄參30克,金銀花30克,黃芩15克,板藍根30克,虎杖30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牛黃粉2克(吞)。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二】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三【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30克,麥門冬12克,知母9克,忍冬藤30克,虎杖30克,苦參30克,生薏苡仁12克,川牛膝12克,羊蹄根30克。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三】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四【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黃芪12克,黨參12克,白術12克,升麻9克,柴胡9克,青蒿30克,茯苓12克,忍冬藤30克,薏苡仁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益氣健脾,祛風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四】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五【來源】上海中醫葯雜志,1985:(12)
【組成】丹參12克,益母草30克,赤芍9克,川芎3克,黃芪20克,黨參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川牛膝10克,生甘草3克。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五】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六【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大青葉、連翹、金銀花、淡竹葉、尾連、知母、玄參、牡丹皮各10克,水牛角粉6克(沖),生地黃、生石膏各3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六】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七【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生地黃30克,玄參、天門冬、麥門冬、玉竹、石斛、黃精、青蒿、地骨皮、胡黃連、銀柴胡、牡丹皮各10克。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七】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八【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旱蓮草、山葯、山萸肉、澤瀉、茯苓、牡丹皮各10克,生、熟地黃各12克。
【功效】滋陰養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八】系統性紅斑狼瘡方九【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豬苓、仙茅各12克,茯苓、澤瀉、炒白術、嫩桂枝、仙靈脾、黃芪各10克,冬瓜皮15克,白茅根60克。
【功效】益氣溫陽,健脾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二十九】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柴胡、川楝子、炒枳殼、陳皮、法半夏、片姜黃、黃芩、生甘草、香附、鬱金各10克,生薑6克,大棗7枚。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一【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熟地黃、炒白術、炙黃芪、茯苓、太子參、龍眼肉、遠志、生甘草、酸棗仁、當歸各10克,木香6克。
【功效】益氣養血,補益心脾。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一】系統性紅斑狼瘡方十二【來源】中醫雜志,1987:(8)
【組成】秦艽、羌活、防風、威靈仙、牛膝、絲瓜絡、知母、當歸各10克,雞血藤15克,生石膏30克。
【功效】祛風清熱,養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二】消毒靈【來源】中醫雜志,1988:(8)
【組成】生地黃、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赤芍、牡丹皮、懷牛膝、苦參、花粉、當歸、連翹、黃芩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三】紅斑狼瘡方一【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生玳瑁(或羚羊粉、犀角粉)、生地黃炭、金銀花炭、板藍根、花粉、牡丹皮、赤芍、玄參、石斛、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安宮牛黃丸或局方至寶丹。
【方三十四】紅斑狼瘡方二【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南沙參北沙參、石斛、黨參、黃芪、黃精、玉竹、丹參、雞血藤、川連、秦艽、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八珍丸、地黃丸。
【方三十五】紅斑狼瘡方三【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茯苓、山葯、菟絲子、女貞子、枸杞子、車前子、丹參、雞血藤、秦艽、草河車、白花蛇舌草。可配合地黃丸、腎氣丸。
【功效】益氣養陰,健脾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方三十六】紅斑狼瘡方四【來源】中醫雜志,1989:(9)
【組成】黃芪、黨參、白術、茯苓、柴胡、厚朴、丹參、雞血藤、首烏藤、益母草、鉤藤、草河車、白花蛇舌草。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可配合八珍益母丸。
【方三十七】系統性紅斑狼瘡系列方一【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2)
【組成】羚羊粉、麥門冬、菖蒲、鬱金、大黃炭、牡丹皮、枳實、滑石、竹葉、蓮子心。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日2次。
【備注】抽搐加硃砂、全蠍、膽南星;嘔吐加代赭石、竹茹;鼻血加藕節、側柏葉。

Ⅶ 中葯12味是哪12味

1 中葯材生產技術概況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葯材生產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對一些重要中葯材的生產栽培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就葯植所而言,從六十年代開始,科研人員深入到全國各地開展中葯材引種栽培研究,幫助當地發展中葯材生產並建立中葯材的研究機構,解決了諸多中葯材生產中的問題,先後開展了黃連、當歸、貝母、天麻、金銀花、丹參、元胡、番紅花、人參、西洋參、黃芩、甘草、北沙參、枸杞、桔梗、紅花、芍葯、牡丹、山茱萸、地黃、金蓮花、杜仲、薏苡、山葯、銀杏、五倍子、豬苓、黃芪、金蕎麥、肉蓯蓉等中葯材的栽培技術研究,並取得成果。其中天麻、黃連、西洋參、金銀花、豬苓等品種栽培技術大面積推廣和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脫貧途徑。從八十年代開始,我所致力於中葯材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和綠色中葯材栽培技術的研究,對中葯材的病蟲害採取生物防治措施,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地應用到人參、西洋參、山楂、金銀花、枸杞等中葯材病蟲害防治等。
目前,全國中葯材家種品種達300多種,種植面積500萬畝以上,年產量5億多公斤,全國已建立中葯材生產基地600多個,為中醫葯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推動了中醫葯事業的發展。
2 中葯材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葯材生產科技水平較為落後,種植方法較為原始,缺乏中葯材生產管理規范是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2.1 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種品選育工作滯後,造成中葯材的質量不穩定
由於大多數葯用植物引種栽培歷史較短,因此保留著許多野生性狀,目前栽培的中葯材種質混雜,表現為種內變異的多樣性。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不及時,是造成中葯材質量極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2.2 中葯材中農葯殘留、有害重金屬含量超標
在栽培過程,中葯材往往遭受到多種病蟲病的危害,直接影響中葯材的產量和質量,造成重大經濟損失。1997年國家中醫葯局組織有關單位對中葯材植保問題開展調研,調研結果認為葯用植物病蟲害防治是中葯材生產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損失大,由於葯農對農葯缺乏有關常識,濫用、誤用農葯問題突出。中葯材中的農葯殘留問題,直接影響人體健康,阻礙中葯走向國際市場。
環境污染,某些中葯材生長地區受到工業廢液、廢氣等嚴重污染;某些地區土壤含有砷、鉛等有害元素,有些中葯材在生長過程中富集這些有害元素。這兩個主要原因導致重金屬含量超標。
2.3 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野生資源消耗速度過快
當前對野生中葯材資源保護措施不力,受價格和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常遭掠奪性開發,導致毀滅性破壞,如肉蓯蓉、川貝母、石斛、穿龍薯蕷,冬蟲夏草等,由於環境惡化,生態平衡失調,有些葯用植物分布區域縮小,甚至減少到物種滅絕的邊緣。
2.4 中葯材栽培、加工技術不規范
對道地葯材的開發和利用不充分,大宗葯材的種植缺乏嚴格的規程,生產管理粗放產量低、質量差的現象較為普遍。
3 制訂實施中葯材生產管理規范
中葯現代化是以中葯材栽培研究的現代化為基礎。作為中葯的源頭部分的中葯資源,特別是中葯材生產,必須首先實現現代化,才能保證中葯現代化的實現。要把高質量綠色中葯材的生產研究作為中醫葯發展與加速中葯走向世界的首要工作,沒有現代化的中葯材栽培研究作支撐,就難以生產質量優良的中葯材,安全有效、質量穩定、服用方便的現代中葯生產就無從談起,中葯現代化就成為無水之源。
鑒於中葯材生產管理規范的重要性,選擇若干個中葯材品種進行規范化、規模化種植示範,同時研究建立符合GAP的中葯材種植規范作為中葯現代化項目的內容之一。我國有關單位正在組織專家起草我國的GAP標准。
國內雖有一些中葯材的生產管理規定,但不規范,缺乏統一標准和可操作性。適合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GAP的制訂實施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國家制訂了GAP實施條例。我們可以借鑒法國的《葯用和芳香植物生產管理規范(GAP)實施條例(草案)》中從種子和繁殖材料、栽培、灌溉、收獲、初級加工、包裝、儲藏和運輸、設備、人員和設施、書面記錄、教育以及質量保證11個方面作為全面具體的規定。如:種子的繁殖材料中規定「播種材料性能必須通過植物學鑒定,說明其植物變種、栽培品種、化學型及來源。無性繁殖的原材料也應如此;原材料包括種子的無性繁殖材料,應該符合有關純度和發芽率的要求或標准;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栽培、收獲、乾燥及包裝等過程中都應該嚴格控制外來物種、變種的混入,對於混雜者應及時去除」。栽培規范中規定:「依據栽培類型,如傳統方法或有機產品,種植者必須遵循各標准操作規程進行栽培,通常應注意避免環境干擾;葯用和芳香植物不能在被沉積淤泥污染的土壤中生長。此外土壤還不能被重金屬、農葯和其它工業化學產品等的殘留所污染。……」以確保符合生產管理規范,確保葯用植物生產質量。 常見中葯材
人參 人發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乾漆 廣白 廣角 廣丹
大黃 大戟 大棗 大蒜 大薊 小薊 小麥 小櫱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棗 山梔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羌 川軍 川連 川朴 川烏 川柏 川穀 川斷 川椒 川貝 川芎
馬蘭 馬辛 馬菜 馬蓮 馬寶 馬勃 馬藺 衛茅 子苓 天冬 天蟲 天龍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蓮 木香 木通 木賊 木豆 木筆 木藍 牙皂 瓦松 瓦韋
貝子 貝母 貝齒 牛至 牛黃 牛膝 牛蒡 見愁 手參 毛雞 毛茛 毛薑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參 烏茜 烏韭 烏葯 烏頭 烏桕 烏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雙花 雙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艾片 艾蒿 石韋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龍腦 龍眼 歸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薑 生軍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參 白蘇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蘞 白微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黃 地椒 地榆 地筍 地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當 百合 百部 當歸 當葯 中草 曲蓮 肉桂 肉果 硃砂 向前
竹葉 竹苓 竹瀝 竹菇 竹黃 血餘 血蠍 全蠍 全參 全草 合歡 合萌 守宮 冰片
決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燈草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根 紅粉 紅參 紅糖 紅藤
紅升 豆豉 麥冬 麥芽 赤芍 赤葯 赤箭 芫花 芫荽 蓯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蒼術
蕪荑 芹菜 芡實 蘆薈 蘆根 蘆丁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園參 旱芹 旱蓮 崗松 崗梅 牡蠣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條苓 龜甲 龜板
忘憂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沙棘 沉香 沒葯 訶子 沒石 陸英
靈芝 雞頭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參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節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鬱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導 昆布 岩陀 知母 側柏 乳香 灸草 佩蘭 狗寶 狗脊 迭達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蔥 法夏 澤蘭 澤瀉 泡參 降香 飴糖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蓽拔 草烏 草果 茶油 茵陳 茯苓 茯神 薺菜 薺草 莎草 莽草 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礬 枯草 枯苓 柳葉 柳芽 柳枝 枳殼 枳實 桅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輕粉 虻蟲 胎盤 將軍 鉤藤 鉤吻 香附
香櫞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膽星 脈通 獨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針 食鹽 炮姜 姜黃 薑汁 姜皮 前胡 首烏 洪連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貫眾 貫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肉 蓮房 蓮芯 蓮須 莪術 荷葉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薺 莎草 惡實 桔梗 桃仁 桃汁 鹽蛇 柴胡 崖香 黨參 蚌花 鐵屑 鋁丹
蠶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參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芋 海藻 海蟄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葉 桑枝 桑皮 桑椹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櫨 黃柏 黃精 黃藤 黃丹 黃獨
黃杞 黃宣 黃蠟 黃櫱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營實 蘿卜 菘藍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膽 常山 野薑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蛻 蛇莓 蚯蚓 銀杏 銀耳 銀花 銀翹
豬苓 兜鈴 麻油 麻黃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陸 商枝 續斷 綏草 緣豆 琥珀 斑蟄
斑蟊 葫蘆 蔥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殼 硫磺 雄黃 喜樹 椒目 棕板 掌參
紫蘇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紺 紫葳 蛤殼 蛤蚧 黑丑 黑錫 黑鑽 黑菜
鎖陽 象貝 奧尕 猴頭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黃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實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腰黃 錦紋 腹皮 榧子 檳榔
酸漿 酸模 鹼花 磁石 豆姜 蟬衣 熊膽 蟬蛻 辣蓼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螻蛄 鯉魚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紅 橘核 燕窩
靛藍 糙蘇 鯪鯉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蘑菇 鱉甲 蟾酥
麝香
三字:
一見喜 一見消 一點紅 一枝香 一葉萩 一條鞭 二葉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葉蓮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楓 八角蓮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龍根 九節茶
九香蟲 了哥王 刀傷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槍 三角草 三顆針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貝母 土三七 土當歸 土荊皮 土茯苓 土黨參 土大黃 土牛膝
土人參 土木鱉 土槿皮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血藤 大紅袍 大青葉 大青鹽 大力參
大力子 大風子 大貝母 大飛揚 大馬勃 大黃炭 大洞果 大茶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薊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梔皮 山梔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龍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雞椒 山蒼子
山海螺 千日紅 千斤撥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榮 千里及 千張紙
千層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棟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鬱金 廣鬱金 廣地龍 廣木香 廣地丁 廣防己 廣藿香 女貞子 女兒香 飛刀劍
飛揚草 飛滑石 小飛揚 小薊炭 小網路 小石韋 小紅蓮 小紅參 小胡麻 小蘭花
小駁骨 小葉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黃葯 萬年青 馬蹄金 馬齒莧 馬前子
馬尾蓮 馬利筋 馬蘭頭 馬蘭草 馬牙硝 馬尿泡 馬兜鈴 馬纓花 馬檳榔 馬鞭草
也白頭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黃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門冬 天南星 天漿殼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寶草 開金鎖 雲母石 雲木香 雲實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鱉子 木防己 木筆花 木賊花 木菠蘿 木靈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參 太陽花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斂子
扎蓬果 支柱蓼 無漏子 無名子 無名異 無患子 車前子 車前草 瓦楞子 瓦壟子
瓦挖草 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書帶草 毛冬青
毛訶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風茄花 風化硝 風仙花 鳳凰衣 鳳尾草 烏頭鹼 烏賊骨
烏梢蛇 烏蘞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雙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車前 水龍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揚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須 功勞木 甘草節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龍 石灰華 石見穿 石吊蘭
石決明 石龍芮 石鑽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葉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鍾乳
石荷葉 石蓮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葉 龍膽草 龍眼肉 龍利葉 龍牙草 龍腦香
平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參 北沙參 北柴胡 北野菊 葉上珠 葉底珠 四方藤
四葉參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黃 田字草 甲魚骨 生薑皮 生曬參 生石膏
生地黃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靈脾 仙遺糧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鶴草 過路黃 白頭須 白頭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葯子 白首烏 白扁豆 白鮮皮 白蔻仁 白貝齒 白背葉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膠木
白膠香 白商陸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車 白馬骨 白平子 白鬍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鮮皮 白僵蠶 鳥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蟲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蓮 半邊旗 半楓荷 半邊蓮 半天雷 漢肌松 漢宮秋 漢桃葉 對座草
母丁香 台烏葯 絲瓜絡 絲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鸛草 老鸛嘴 老鴉瓣 吉祥草
亞麻子 亞乎奴 亞吉瑪 地錦草 地膚子 地骨皮 地鱉蟲 地耳草 地龍炭 地楓皮
地膽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盤根 西瓜皮 西洋參 西河柳 百兩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當門子 當歸尾 當歸身 蟲百臘 呂宋果 回回來 肉豆末
旱蓮草 肉豆蔻 肉蓯蓉 丟了棒 自然銅 血餘炭 合歡皮 決明子 燈芯草 安息香
農吉利 陽起石 延胡索 麥門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蒼耳子
蘇合香 兩面針 吳茱萸 牡丹皮 何首烏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龜板膠 辛夷花
連錢草 沙苑子 補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雞內金 雞血藤 雞冠花 雞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葉 板栗殼 板蘭根 松節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羅漢果 敗醬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錢草 金銀花 金櫻子 長春花 魚腥草 狗肝菜 鬧羊花
爐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靈仙 牽牛子 鴉膽子 骨碎補 鍾乳石
復盆子 禹余糧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蓮 穿破石 孩兒參 絡石藤 素馨花 萊菔子
蓮子心 核桃仁 夏天無 夏枯草 鴨跖草 倒扣草 徐長卿 凌霄花 寬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風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絲子 羚羊角 救必應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膽汁 貓爪草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旋復花 淮山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蘆茶 葶藶子 紫河車 番瀉葉 寒水石 臘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麴草 蔓荊子 酸棗仁 罌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鷹不泊
四字及以上:
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 冬蟲夏草 五指毛桃 羅布麻葉 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目前我國葯材的鑒定標准分為三級,即一級國家葯典標准;二級部頒標准;三級地方標准。
一、國家葯典 葯典是國家對葯品質量標准及檢驗方法所作的技術規定,是葯品生產、供應、使用、檢驗、管理部門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是我們國家控制葯品質量的標准,收載使用較廣、療效較好的葯品。 中國葯典自1953年版起至2000年版止,共出版7次。2000年版葯典一部每種葯材項下內容為:漢語拼音、拉丁名、來源、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炮製、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貯藏等。
二、部頒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發的葯品標准簡稱部頒標准。對葯典未收載的常用而有一定療效的葯品,由葯典委員會編寫,衛生部批准執行,作為葯典的補充。值的提出的是,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機構的成立,省、市相應機構也將會在歸屬方面有所變動。有關部頒標准、地方標准制定、發布、修改也將會有新的條文出台。
三、地方標准 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衛生廳(局)審批的葯品標准簡稱地方標准。此標准系收載中國葯典及部頒標准中未收載的葯品,或雖有收載但規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區生產的葯品,它具有本地區性的約束力。
上述三個標准,以葯典為准,部頌標准為補充。凡是在全國經銷的葯材或生產中成葯所用的葯材,必須符合葯典和部頒標准。凡不符合以上兩個標准或使用其它地方標準的葯材可鑒定為偽品。地方標准只能在本地區使用。市場上經銷的葯材必須經各省、市、縣葯檢所鑒定方有效。
中國中葯材分布
北京 黃芩、知母、蒼術、酸棗、益母草、玉竹、瞿麥、柴胡、遠志等。
天津 酸棗、菘藍、茵陳、牛膝、北沙參等。
上海 番紅花、延胡索、栝樓、菘藍、丹參等。
重慶 黃連、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蕎麥、仙茅等。
河北 知母、黃芩、防風、菘藍、柴胡、遠志、薏苡、菊、北蒼術、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蓮花、肉蓯蓉、酸棗等。
山西 黃芪、黨參、遠志、杏、小茴香、連翹、麻黃、秦艽、防風、豬苓、知母、蒼術、甘遂等。
遼寧 人參、細辛、五味子、藁本、黃檗、黨參、升麻、柴胡、蒼術、薏苡、遠志、酸棗等。
吉林 人參、五味子、桔梗、黨參、黃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黃精、玉竹、白薇、穿山龍等。
江蘇 桔梗、薄荷、菊、太子參、蘆葦、荊芥、紫蘇、栝樓、百合、菘藍、芡實、半夏、丹參、夏枯草 牛蒡 等。
浙江 浙貝母、延胡索、芍葯、白術、玄參、麥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烏葯、益母草等。
安徽 芍葯、牡丹、菊、菘藍、太子參、女貞、白前、獨活、側柏、木瓜、前胡、茯苓、蒼術、半夏等。
福建 穿心蓮、澤瀉、烏梅、太子參、酸橙、龍眼、栝樓、金毛狗脊、虎杖、貫眾、金櫻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 酸橙、梔子、荊芥、香薷、薄荷、鉤藤、防己、蔓荊子、青葙、車前、澤瀉、夏天無、蓬蘽等。
山東 忍冬、北沙參、栝樓、酸棗、遠志、黃芩、山楂、茵陳、香附、牡丹、徐長卿、靈芝、天南星。
河南 地黃、牛膝、菊、薯蕷、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花、連翹、半夏、豬苓、獨角蓮、栝樓、天南星、酸棗等。
湖北 茯苓、黃連、獨活、厚朴、續斷、射干、杜仲、白術、蒼術、半夏、湖北貝母等。
湖南 厚朴、木瓜、黃精、玉竹、牡丹、烏葯、前胡、芍葯、望春花、白及(白芨)、吳茱萸、蓮、夏枯草、百合等。
廣東 陽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訶子、化州柚、仙茅、何首烏、佛手、橘、烏葯、廣防己、紅豆蔻、廣藿香、穿心蓮等。
廣西 羅漢果、廣金錢草、雞骨草、石斛、吳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術、天冬、鬱金、土茯苓、何首烏、八角茴香、栝樓、茯苓、葛等。
海南 檳榔、陽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廣藿香、蘆薈、高良姜、胡椒、金線蓮等。
四川 川芎、烏頭、川貝母、川木香、麥冬、白芷、川牛膝、澤瀉、半夏、魚腥草、川木通、芍葯、紅花、大黃、使君子、川楝、黃皮樹、羌活、黃連、天麻、杜仲、桔梗、花椒、佛手、枇杷葉、金錢草、黨參、龍膽、辛夷、烏梅、銀耳、川明參、柴胡、川續斷、冬蟲夏草、乾薑、金銀花、丹參、補骨脂、鬱金、姜黃、莪術、天門冬、白芍、川黃柏、厚朴 等。
貴州 天麻、杜仲、天冬、黃精、茯苓、半夏、吳茱萸、川牛膝、何首烏、白及、淫羊藿、黃檗、厚朴、白術、麥冬、百合、鉤藤、續斷、菊花、山葯、瓜蔞、黃柏、桔梗、龍膽、前胡、通草、射干、烏梅、木瓜、三七、石斛、姜黃、桃仁、百部、仙茅、黃芩、草烏、玉竹、赤芍、秦艽、防風、澤瀉、獨活、茯苓、白芍、白芷、黃連、玄參、大黃、梔子、葛根、雷丸、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參、魚腥草、石菖蒲、蒼耳子、金銀花、南沙參、木蝴蝶、天南星、雲木香、薏苡、火麻仁、黔黨參、五倍子
等。
雲南 三七、雲木香、黃連、天麻、當歸、貝母、千年健、豬苓、兒茶、草果、石斛、訶子、肉桂、防風、蘇木、龍膽、木蝴蝶、陽春砂、半夏等。
西藏 羌活、胡黃連、大黃、莨菪、川木香、貝母、秦艽、麻黃等。
陝西 天麻、杜仲、山茱萸、烏頭、丹參、地黃、黃芩、麻黃、柴胡、防已、連翹、遠志、絞股藍、薯蕷、秦艽等。
甘肅 當歸、大黃、甘草、羌活、秦艽、黨參、黃芪、鎖陽、麻黃、遠志、豬苓、知母、九節菖蒲、枸杞、黃芩等。
青海 大黃、貝母、甘草、羌活、豬苓、鎖陽、秦艽、肉蓯蓉等。
寧夏 寧夏枸杞、甘草、麻黃、銀柴胡、鎖陽、秦艽、黨參、柴胡、白鮮、大黃、升麻、遠志等。
新疆 甘草、伊貝母、紅花、肉蓯蓉、牛蒡、紫草、款冬花、枸杞、秦艽、麻黃、赤芍、阿魏、鎖陽、雪蓮等。
黑龍江 人參、龍膽、防風、蒼術、赤芍、黃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黃芪、知母、五味子等。
內蒙古 甘草、麻黃、赤芍、黃芩、銀柴胡、防風、鎖陽、苦參、肉蓯蓉、地榆、升麻、木賊、郁李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Ⅷ 這些是什麼葯材

人參人發卜芥兒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乾薑乾漆廣白廣角廣丹 大戟大棗大蒜大薊小薊小麥小櫱山丹山茶山奈山香山棗山梔 山姜 山楂川羌川軍川連川朴川烏川柏川穀川斷川椒川貝川芎 馬蘭馬辛馬菜馬蓮馬寶馬勃馬藺衛茅子苓天冬天蟲天龍天雄天麻 元胡元參木瓜木耳木蓮木香木通木賊木豆木筆木藍牙皂瓦松瓦韋 貝子貝母貝齒牛至牛黃牛膝牛蒡見愁手參毛雞毛茛毛薑升麻升登 丹砂丹皮丹參烏茜烏韭烏葯烏頭烏桕烏梅方海六曲文元文蛤仁杞 雙花雙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 艾葉艾片艾蒿石韋石耳石灰石斛石膏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龍膽龍齒 龍骨龍葵龍腦龍眼歸尾田螺申姜生地生薑生軍仙茅及巳片苓白及 白芨白求白術白芍白芷白英白礬白果白前白丑白參白蘇白降白蜜 白蔻白蘞白微玄參半夏地龍地黃地椒地榆地筍地錦杞子朴硝芒硝 朴硝西瓜西羌列當百合百部當歸當葯中草曲蓮肉桂肉果硃砂向前 竹葉竹苓竹瀝竹菇竹黃血餘血蠍全蠍全參全草合歡合萌守宮冰片 決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燈草防己防風紅花紅根紅粉紅參紅糖紅藤 紅升豆豉麥冬麥芽赤芍赤葯赤箭芫花芫荽蓯蓉砂仁花椒芥子蒼術 蕪荑芹菜芡實蘆薈蘆根蘆丁蘇子蘇木蘇葉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 辰砂園參旱芹旱蓮崗松崗梅牡蠣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條苓龜甲龜板 忘憂辛夷良姜谷芽羌活遠志連翹沙參沙棘沉香沒葯訶子沒石陸英 靈芝雞頭阿膠阿魏陳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參苦菜苦酒 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節松音松脂松塔松醇鬱金虎仗虎刺虎骨 果導昆布岩陀知母側柏乳香灸草佩蘭狗寶狗脊迭達夜合京墨官桂 空青卷柏卷丹油蔥法夏澤蘭澤瀉泡參降香飴糖細辛玳瑁珍珠荊芥 茜草蓽拔草烏草果茶油茵陳茯苓茯神薺菜薺草莎草莽草葯芹茴香 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礬枯草枯苓柳葉柳芽柳枝枳殼枳實桅子枸杞 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輕粉虻蟲胎盤將軍鉤藤鉤吻香附 香櫞香嵩香茹香薷重樓膽木膽礬膽星脈通獨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 鬼針食鹽炮姜姜黃薑汁姜皮前胡首烏洪連扁豆扁蓄扁蕾神曲蚤休 貫眾貫仲秦艽秦皮蓮子蓮肉蓮房蓮芯蓮須莪術荷葉荷蒂荷梗桂心 桂枝荸薺莎草惡實桔梗桃仁桃汁鹽蛇柴胡崖香黨參蚌花鐵屑鋁丹 蠶砂射干豹骨狼毒拳參益智海馬海龍海芋海藻海蟄浮石浮萍通天 通草桑葉桑枝桑皮桑椹黃芩黃芪黃連黃櫨黃柏黃精黃藤黃丹黃獨 黃杞黃宣黃蠟黃櫱菱角菖蒲菊苣菊花營實蘿卜菘藍梅花梅仁梅片 雪膽常山野薑野艾野菊野菱蛇肉蛇蛻蛇莓蚯蚓銀杏銀耳銀花銀翹 豬苓兜鈴麻油麻黃麻仁鹿角鹿茸商陸商枝續斷綏草緣豆琥珀斑蟄 斑蟊葫蘆蔥白葛根葛花扁蓄落葵栗殼硫磺雄黃喜樹椒目棕板掌參 紫蘇紫萍紫芝紫草紫苑紫株紫紺紫葳蛤殼蛤蚧黑丑黑錫黑鑽黑菜 鎖陽象貝奧尕猴頭滑石寒水童便犀角蒺藜蒲黃蒲芹椿皮槐米槐實 槐花槐角硼砂雷丸蜀椒蜈蚣蜂房蜂蠟蜂蜜腰黃錦紋腹皮榧子檳榔 酸漿酸模鹼花磁石豆姜蟬衣熊膽蟬蛻辣蓼赭石蕤仁蘄蛇樟腦稻芽 僵蠶螻蛄鯉魚熟地漏蘆鶴虱薤白薯莨薄荷橘白橘皮橘紅橘核燕窩 靛藍糙蘇鯪鯉壁虎檀香蒿本爵床藕節礞石瞿麥藿香蘑菇鱉甲蟾酥 麝香 一見喜一見消一點紅一枝香一葉萩一條鞭二葉律丁子香丁公藤七星草 七葉蓮人中白八月札八角楓八角蓮八厘麻九里明九里香九龍根九節茶 九香蟲了哥王刀傷木三七草三叉苦三分三三白草三枝槍三角草三顆針 干石斛土木香土貝母土三七土當歸土荊皮土茯苓土黨參土大黃土牛膝 土人參土木鱉土槿皮土鱉蟲大頭陳大血藤大紅袍大青葉大青鹽大力參 大力子大風子大貝母大飛揚大馬勃大黃炭大洞果大茶葯大茴香大豆卷 大麻仁大薊炭大腹皮大紫草山梔皮山梔茶山茱萸山羊角山豆根山梗菜 山龍眼山芝麻山萸肉山沉香山崩子山指甲山慈姑山道年山雞椒山蒼子 山海螺千日紅千斤撥千年健千里光千里明千金正千屈榮千里及千張紙 千層塔川木香川木通川貝母川白芷川牛膝川桐皮川棟子川山甲川槿皮 川鬱金廣鬱金廣地龍廣木香廣地丁廣防己廣藿香女貞子女兒香飛刀劍 飛揚草飛滑石小飛揚小薊炭小網路小石韋小紅蓮小紅參小胡麻小蘭花 小駁骨小葉朴小青皮小茴香小通草小黃葯萬年青馬蹄金馬齒莧馬前子 馬尾蓮馬利筋馬蘭頭馬蘭草馬牙硝馬尿泡馬兜鈴馬纓花馬檳榔馬鞭草 也白頭天冬草天花粉天竹子天竺黃天竹根天南星天門冬天南星天漿殼 天葵子元明粉元寶草開金鎖雲母石雲木香雲實皮木棉花木腰子木槿花 木蝴蝶木芙蓉木藤蓼木鱉子木防己木筆花木賊花木菠蘿木靈芝木姜子 木患子太子參太陽花五加皮五靈脂五味子五指柑五倍子五眼果五斂子 扎蓬果支柱蓼無漏子無名子無名異無患子車前子車前草瓦楞子瓦壟子 瓦挖草貝母花丹皮炭丹皮酚公丁香牛大力牛西西牛蒡子書帶草毛冬青 毛訶子月季花月月花風茄花風化硝風仙花鳳凰衣鳳尾草烏頭鹼烏賊骨 烏梢蛇烏蘞莓六和曲六月雪文旦皮文冠木火炭母火麻仁雙蝴蝶水安息 水花生水車前水龍骨水牛角水半夏水揚梅水蜈蚣水蔓菁巴豆霜巴戟天 玉米須功勞木甘草節甘草稍甘露子甘松香古山龍石灰華石見穿石吊蘭 石決明石龍芮石鑽子石菖蒲石椒草石楠葉石榴子石榴皮石硫磺石鍾乳 石荷葉石蓮子石胡莩石花菜布渣葉龍膽草龍眼肉龍利葉龍牙草龍腦香 平貝母平地木北豆根北玄參北沙參北柴胡北野菊葉上珠葉底珠四方藤 四葉參四季青四方草田三七田基黃田字草甲魚骨生薑皮生曬參生石膏 生地黃生卷柏生谷芽代代花代赭石仙人掌仙靈脾仙遺糧仙半夏仙桃草 仙鶴草過路黃白頭須白頭翁白芥子白附子白兔根白茅根白屈菜白茯苓 白葯子白首烏白扁豆白鮮皮白蔻仁白貝齒白背葉白花蛇白茅根 白膠香白商陸白菊花白石英白雷丸白河車白馬骨白平子白鬍椒白茄根 白木耳白豆蔻白蒺藜白鮮皮白僵蠶鳥不宿瓜萎仁瓜萎子瓜萎根瓜子金 瓜菜仁瓜姜皮冬葵子冬蟲草冬瓜皮冬瓜仁冬凌草冬葵果玄明粉玄胡索 半夏曲半枝蓮半邊旗半楓荷半邊蓮半天雷漢肌松漢宮秋漢桃葉對座草 母丁香台烏葯絲瓜絡絲瓜藤老少年老勿大老鸛草老鸛嘴老鴉瓣吉祥草 亞麻子亞乎奴亞吉瑪地錦草地膚子地骨皮地鱉蟲地耳草地龍炭地楓皮 地膽草地栗粉扦扦活托盤根西瓜皮西洋參西河柳百兩金百里霜百芯草 百葯煎百草霜光慈姑當門子當歸尾當歸身蟲百臘呂宋果回回來肉豆末 旱蓮草肉豆蔻肉蓯蓉丟了棒自然銅血餘炭合歡皮決明子燈芯草安息香 農吉利陽起石延胡索麥門冬赤小豆赤石脂芸香草苣英菜花蕊石蒼耳子 蘇合香兩面針吳茱萸牡丹皮何首烏皂角刺余甘子谷精草龜板膠辛夷花 連錢草沙苑子補骨脂灶心土忍冬藤雞內金雞血藤雞冠花雞骨草青箱子 苦瓜干苦楝皮枇杷葉板栗殼板蘭根松節油刺五加郁李仁羅漢果敗醬草 垂盆草使君子金沙藤金錢草金銀花金櫻子長春花魚腥草狗肝菜鬧羊花 爐甘石茯苓皮茺蔚子荔枝核柏子仁威靈仙牽牛子鴉膽子骨碎補鍾乳石 復盆子禹余糧急性子穿山甲穿心蓮穿破石孩兒參絡石藤素馨花萊菔子 蓮子心核桃仁夏天無夏枯草鴨跖草倒扣草徐長卿凌霄花寬筋藤高良姜 益智仁益母草海風藤海金沙海螵蛸菟絲子羚羊角救必應野菊花蛇床子 蛇膽汁貓爪草鹿角膠鹿角霜鹿銜草旋復花淮山葯淫羊藿淡豆豉密蒙花 款冬花葫蘆茶葶藶子紫河車番瀉葉寒水石臘梅花蓖麻子蒲公英路路通 鼠麴草蔓荊子酸棗仁罌粟殼薏苡仁薄荷油顛茄草蟛蜞菊糯稻根鷹不泊 十大功勞王不留行五指毛桃羅布麻葉臭梧桐葉紫花杜鵑紫背天葵鵝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閱讀全文

與沙參石斛丹參紅花陳皮枳殼黃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