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歸黃芪紅棗泡水喝,可以益氣補中、養血活血、調經,並可以養顏、保肝、抗衰老等。
2、當歸的功效為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臨床多用於血虛症,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跌打損傷等病。而且當歸能擴張外周血管,使冠脈的血流量顯著增加,心肌耗氧量顯著下降。
3、黃芪的功效為補氣健脾、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消腫、托毒生肌。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亢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並能消除腎炎的尿蛋白,改善動物的貧血現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還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輻射、保肝護肝等作用。
4、大棗的功效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能增加體重,保護肝臟,抗變態反應作用,還有鎮靜、催眠等作用。
我認為可以一起煮茶喝,但是,並不是對任何一個人都適宜,而是因人而異,例如,類似一些氣血旺盛人是不宜的,只能加重病情,服這類葯物是大忌,千萬要注意。一定要找中醫把脈,准確的辯證分析,合理的用葯。
C. 黃齊,當歸,紅棗熬湯喝有什麼好處
你說的「黃齊」其實是「黃芪」。
「黃芪」葯性如下:
黃 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黃芪是名貴中葯材,根據葯典記載有補氣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間還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因此黃芪年消耗量十分龐大。而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個植株不再存活。黃芪的野生資源在大量採挖的情況下日漸稀少。為此確定該植物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黃芪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主根直徑1-2厘米,長可達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處。地上莖直立,具棱;被長毛。葉互生,奇數羽復葉,具小葉21-31片。小葉橢圓形,長7-30毫米,寬4-12毫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托葉披針形,長6毫米。總狀花序生莖上部葉腋,每花序10-20朵。花淡黃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頂端微凹,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子房有柄,花後莢果膨脹,長圓形,長2-3厘米,頂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內有種子3-8粒。
黃芪產於我國華北、東北、內蒙古和西北,主產於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省,前蘇聯、朝鮮和蒙古也有分布。為了保護好野生資源應適當限制采刨,采刨季節應在種子成熟落地之後,嚴禁採挖幼株。為了擴大資源應大力發展種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後保持半野生狀態,直到採收。
黃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葯。它的主要葯理作用是「益氣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麼是「益氣」呢?凡是中醫認為是「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的情況,都可以用黃芪。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貧血,則常屬「氣血不足」。而脫肛、子宮下墜這些病狀也常被認為是「中氣下陷」。有上述症狀的人,冬令吃些黃芪有益處。當然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中醫有一個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風散」,有三味葯,主葯就是黃芪,是可以用來治療經常性感冒的。
因為身體虛弱,或者年紀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腫。如果屬於「氣虛」,也可以常服黃芪。有慢性腎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腫,中醫治療時,黃芪有時也是常用的中葯。
所謂「托毒生肌」,意為手術後傷口容易恢復,或使久不癒合的膿腫化膿生肌。
服用黃芪,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個人體質不同適量服用,黃芪的吃法很多,現介紹幾種: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
拉丁名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中文名 黃芪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現狀
漸危種。又名膜莢黃芪,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是一種較名貴的中葯材,以根入葯。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若不加強保護和人工繁殖,有趨於絕滅的危險。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一150厘米;主根粗而長,直徑1一3厘米;莖直立,有細棱,被白色長柔毛。奇數羽狀復葉,葉軸有長柔毛;小葉(13一)21一27(一31),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一30毫米,寬4一12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凹,有時具小刺尖,基部圓形,下面有伏生白色柔毛;托葉狹披針形,長約6毫米,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生於上部葉腋,具花(5一)10一20,花梗在果期顯著伸長;花黃色或淡黃色,長(12一)15一18毫米,有線形苞片;花萼鍾狀,長5一7毫米,有白色長柔毛,萼齒短,長為萼筒的1/5或1/4,三角狀;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幾無爪;翼瓣與龍骨瓣近等長,較旗瓣稍短,均有長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莢果膨脹,卵狀長圓形,長2一3(一3.5)厘米,頂端具短喙,基部有長柄,果皮膜質,被黑色短柔毛,有時被白色毛或二者混生,具3一8種子。
特性
黃芪分布於我國溫帶和暖溫帶地區,為深根性植物。喜涼爽氣候,有較強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熱,不耐澇。氣溫過高常抑制植株生長,土壤濕度過大,常引起根部腐爛。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生長,在粘土上則根多,生長緩慢。多生於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保護價值
黃芪根入葯,常作滋補中葯,又可作獸葯,銷售量大。根莖之10倍水浸液,對馬鈴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黃芪還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護措施
黃芪生長地一般不屬於自然保護區,為不使其滅絕,建議葯材收購部門應根據各地不同具體情況確定收購量,並向群眾大力宣傳,在採挖時注意保護幼苗,對成長的植株應適當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續利用。還應進一步擴大栽培面積。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在北方於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種,因種子多具不透水性的硬種皮,播種前應加以適當的機械損傷,播種後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氣溫在18--20℃時約9天即可發芽。降雨過多時應及時排水。
1 葯證
黃芪用於多汗而浮腫。《金匱要略》中黃芪芍葯桂枝苦酒湯的黃芪量最大,用5兩,主治「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風水,是全身性浮腫;汗出可沾衣,說明出汗的量比較多。《金匱要略》中配伍最簡單的黃芪方為防己黃芪湯,葯味共6味,主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外台秘要》則主治風水,「其人或頭汗出,……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可見也有出汗與浮腫。簡單地說,黃芪主治汗出而腫。
所謂汗出,以自汗為多見,即在未服用發汗葯,也未劇烈運動,氣溫室溫均屬正常的情況下,出汗量較多,並可伴有氣短乏力、惡風、頭暈、容易感冒等症狀,這個症狀群,中醫概括為「氣虛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較嚴重,常常衣被盡濕,有的可以見到汗漬發黃,出汗以上半身為顯著。臨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為主訴,但通過問診,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時汗出比較多,稍有體力活動,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膚比較濕潤。
民間治療自汗,常用黃芪紅棗湯:黃芪15-30g、紅棗15枚,煎湯,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葯黃芪口服液。《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張錫純治療滄州一女,年二十餘,胸脅滿悶,心悸,動則自汗,其家適有預購黃芪一包,遂煎服,服後果愈。產後多汗,有報道用黃芪30g、益母草30g,煎湯,日服2次。本人經驗,對於自汗而惡風者,可用桂枝湯加黃芪:黃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薑10g、紅棗10粒,水煎服。
所謂腫,主要為全身性的浮腫,但以下肢為明顯。由於體位的變化,早晨面部有浮腫,而下午則下肢浮腫。有些人雖無明顯的浮腫,但肌肉鬆軟,體型肥胖,猶如浮腫貌。由於浮腫,患者常常自覺身體沉重,活動不靈活,關節重痛。清代陸定圃《冷廬醫話》中記載:王某患腫脹病,自頂至踵,大便常閉,氣喘聲嘶,二便不通,生命垂危,求醫於海寧許珊林。許氏用生黃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頻頻送服。葯後喘平便通,繼而全身腫消而愈。近代名醫範文虎先生治療一例產後浮腫,腹大如鼓,後漸及全身,按之軟,皮膚不起亮光。病人氣喘脈軟,十分危急。範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黃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5日其腫即消。據傳說1920年冬,胡適患糖尿病、慢性腎炎合並心臟病,全身水腫,協和醫院不治,後請中醫陸仲安,以大劑量黃芪(10兩,相全於300g左右)配黨參等而愈。這提示黃芪能退腫。
2 應用
*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於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用於表虛不固的自汗。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術同用。
*用於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如用於瘡瘍內陷、或久潰不斂,可與黨參、肉桂、當歸等配伍;用於膿成不潰,可與當歸、金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用於水腫、腳氣、面目浮腫。配白術、茯苓等。
(l)慢性腎病
現代名醫岳美中先生,在《冷廬醫話》黃芪粥治療浮腫經驗的啟發下,創制黃芪粥治療小兒慢性腎炎,收到良好效果。其處方為:生黃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雞內金末9g、金橘餅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黃芪20分鍾,撈去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鍾,再次入雞內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後嚼服金橘餅1枚。此方對慢性腎炎、腎孟腎炎殘余的浮腫,療效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實,單用黃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其做法是:黃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黃芪,取汁,後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黃芪粥是中國傳統的葯粥,在宋代已經風行,蘇軾有詩「黃芪煮粥薦春盤」,可見蘇軾是食用過黃芪粥的。
民間還有用黃芪蒸鴨子治療腎病的。做法是:活鴨1隻(約1kg),黃芪60g,先將鴨子宰殺洗凈,放沸水中氽透撈出,肚中放入黃芪、生薑、蔥白,放入少量胡椒粉,並在腹中放少星水和酒,用棉線縫好,裝盆內蒸2小時。去黃芪,吃肉喝湯。一隻鴨可分3天吃。可作為慢性腎病的食療方(《大眾醫學》1999年第4期)。
臨床本人治療慢性腎病,常使用玉屏風散配合真武湯治療,堅持服用,有改善腎功能的效果。
(2)心腦血管疾病
①高血壓病:本人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防己黃芪湯是《金匱要略》方,本人經驗用量為:黃芪30g、白術12g、防己12g、甘草3g、生薑3片、紅棗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澤瀉20g,胸痛頭暈者,加川芎10g、丹參 12g。
②缺血性心臟病:黃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並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照,結果表明,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不僅心絞痛等症狀明顯緩解,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
③腦血管意外:近代寧波名醫範文虎擅長應用此方治療中風偏癱,黃芪常用60-120g。他說:「中風一症.有屬火、屬風、屬痰諸說,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氣虛之極,脈絡瘀滯為多,獨王清任補陽還五湯可信。黃芪可增至四兩,連服數十劑無妨」。補陽還五湯為清代名醫王清任的經驗方,其組成為:黃芪6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葯15g、桃仁10g、紅花6g、地龍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現代用於治療腦梗塞、腦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3)糖尿病
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本人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潰瘍或深部血栓者,則用生黃芪60g,配合葛根30g,懷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參20g等。
(4)腫瘤化療放療以及手術後
患者出現貧血、浮腫,食慾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應用黃芪的指征。臨床常用黃芪建中湯、十全大補湯等。本人曾治療1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狀為多汗、惡風,發高熱,用黃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湯,服葯1周後,出汗惡風顯著減少,治療1年,病情穩定,幾乎未出現發熱。十全大補湯是常用的腫瘤後的體力增強劑,日本應用比較普遍。其組成為:黃芪15g、肉桂3g、人參5g、白術10g、茯苓12g、甘草3g、當歸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國傳統有丸劑和膏劑,日本有顆粒劑,主要是便於久服。
(5)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風散:黃芪15g、白術12g、防風10g。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經常用。方中可加用生薑3片、紅棗10粒。
(6)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節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組成:黃芪30g、桂枝10g、白芍葯15g、生薑3片、紅棗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當年範文虎治療醫家沈某之媳病肢體酸麻,曾服桂枝湯加味治療未效,范氏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2劑即效。桂枝湯與黃芪桂枝五物湯僅甘草、黃芪之差異,一味葯的區別,效果竟然大不一樣(見《魏長春臨證經驗集》)。
(7)經久不愈的潰瘍
黃芪是傳統瘡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適用於「久敗瘡」,即潰瘍久不癒合的化膿性感染。其表現為膿水清稀,創面平塌、全身狀況差。現代中醫外科名醫趙炳南先生有黃芪膏一方,用黃芪濃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勻後備用。
上消化道潰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可用黃芪建中湯。組成: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薑3片,紅棗12枚,麥芽糖適量沖服。多適用於病情呈慢性化,有輕度貧血,自汗盜汗,喜歡吃甜食,舌質暗淡者。如體型消瘦者,黃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則會導致腹脹和食慾減退。
3 參考
(l)使用黃芪應當注意患者的體型:黃芪體質--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都缺乏光澤。浮腫貌,目無光彩。肌肉鬆軟,腹壁軟弱無力,猶如棉花枕頭,按之無抵抗感以及痛脹感。筆者稱之為「黃芪腹」。平時易於出汗,畏風,遇風冷易於過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後溏。易於浮腫,特別是足腫,手足易麻木。舌質淡胖,舌苔潤。
(2)中老年人應用黃芪的機會較多:缺乏運動,營養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導致肌肉鬆軟,腹部尤為明顯,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並可伴有水腫等。這種人即《金匱要略》所謂的「骨弱肌膚盛」的「尊容人」。中老年中這種體型尤為多見。因此黃芪應用於中老年較多。
(3)黃芪須多服久服方能見效:《傷寒》不用黃芪,《金匱》罕見四逆,可見黃芪是內傷雜病的用葯。岳美中先生經驗,「黃芪之於神經系統疾患之癱瘓麻木消削肌肉等確有效,且大症必須從數錢至數兩,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黃芪以10-30g為常用范圍,大劑量可達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見家鄉皮膚科老中醫孫老先生黃芪用至500g。但用量過大可以導致胸悶腹脹,食慾減退,並可出現頭昏潮熱等。尤其是肌肉堅緊,大便秘結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發熱、咽喉紅痛者,不宜使用。
(4)張仲景用黃芪有一個劑量段:黃芪大量治療水氣、黃汗、浮腫(5兩),中量治療風痹、身體不仁(3兩),小量治療虛勞不足(1兩半)。現代應用可以根據張仲景的用葯經驗適當變化。如用於治療浮腫,量可達60-100g,治療半身不遂,骨質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於上消化道潰瘍,可用15-30g。
(5)黃芪證的脈象沒有特異性。防己黃芪湯用於脈浮,黃芪芍葯桂枝苦酒湯則主治脈沉,所以,使用黃芪不論脈浮脈沉,關鍵是看體型和肌肉是否松軟。
4、驗方
(1)腦梗塞
生黃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術各10克,生當歸、生丹參各20克,鉤藤 15克。隨證加減:陽閉者加安宮牛黃丸;陰閉者加蘇合香丸;痰盛者加半夏、膽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脫證者加人參、附子等;肝腎虧虛者加左歸丸。1日1劑,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治療63例,治癒(語言表達能力正常,四肢活動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總有效率 88.8%。
(2)腦動脈硬化症
生黃芪 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烏、麥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加減:腎陽虛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等;腎陰虛者加女貞子、熟地、旱蓮草、山萸肉、枸杞子;失眠多者加棗仁、夜交藤、生牡蠣等;痰濁者加膽南星、陳皮等。1日1劑,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治療48例,治癒17例,有效30例,無效1例。
(3)急性腎小球腎炎
北芪 30克,沸水沖泡當茶飲,1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7例,治癒19例,有效6例。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黃芪50克,沸水沖泡30分鍾當茶飲,1日l劑,30日為1個療程,治療13例,其中2例治癒,9例有效。
(5)重症肌無力
黃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膠各10克,黨參30克,大棗20枚。加減:復視、眩暈、耳鳴者加桑椹子、菊花,加重熟地、枸杞;痰多,胸悶不適,呼吸困難加蘇梗、陳皮、法夏、瓜蔞等;頭痛、眼脹、舌質紫暗或瘀點加地龍、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牛膝等;腹脹、納差加雞內金、萊菔子、神曲等;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1日1劑,水煎3次混合,早中晚分服。
(6)心律失常
黃芪50克,黨參、丹參各30克,麥冬、當歸、附子各10克,五味子、紅花、生薑各 5克,大棗20枚。加減:孕期早搏者加茶樹根、膽南星;胸悶甚者加甘松、瓜蔞皮;心悸明顯者加龍齒、柏子仁、沉香、珍珠粉;納呆便溏者加木香、蒼術、焦山楂等;肢腫脹者加大腹皮、萬年青根等。1日1劑,治療56例,治癒34例,有效1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 91%。
(7)銀屑病
黃芪3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療94例,治癒63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9.36%。
D. 石斛 當歸 黃芪 紅棗 枸杞子可以一起吃嗎
完全可以 。
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當歸:補血活血。
黃芪:補元氣
紅棗:補氣養血 「百果之王」
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
對女同胞們來說是比較好的食療配方。
E. 當歸黃芪泡水喝的功效,黃芪 當歸 紅參 紅棗 一起泡水喝有何作用
提起當歸黃芪泡水喝的功效,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黃芪 當歸 紅參 紅棗 一起泡水喝有何作用?另外,還有人想問黃芪當歸泡水喝的功效,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當歸黃芪黨參丹參可以一起泡水喝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黃芪 當歸 紅參 紅棗 一起泡水喝有何作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好,這是可以一起泡水喝的。具有益氣補血的功能的。
你好,黃芪與當歸泡水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當歸;補血;;止痛;潤燥滑腸,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生地,具有清熱涼血功效。是可以一塊用的。
你好!當歸黃芪黨參丹參可以一起泡水喝.因為當歸是補血之品,黃芪,黨參具有補氣之功,加上丹參有去淤之功,幾個在一起配合使用可以補血,益氣.所以是可以一起泡來喝的.現在有些葯品之中都同時用到了上面的幾種葯材.如:口服液.具體它們的功效是:1,當歸是補血之佳品,它主要補血,止痛,潤腸.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經閉,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2,黃芪可以補氣固表,利尿托,排膿等,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血虛萎黃,內熱消渴等等3,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4,丹參具有止痛,通經,清心除煩.用於,經閉,等
當歸的功效是補血、止痛、潤燥滑腸,在臨床上用於心肝血虛引起的面色萎黃、眩暈、、經閉、、崩漏、腰疼和便秘,以及血瘀致經絡受阻引起的風濕痹痛、損傷疼痛等等。當歸的主治范圍是補血、、與潤燥,而黃芪的主治范圍是補氣、固表、利尿、生肌等。所以兩者雖然是滋補葯材,但所補范圍不同,當歸補血、黃芪補氣。長期喝當歸黃芪水好嗎。
黃芪,性甘,微溫,歸肺,脾,腎,肝經。對虛汗盜汗,腎炎水腫,陽氣虛弱,肺氣虛症,氣血衰弱,跟當歸,肉桂等通用的時候,有促進傷口癒合,潰瘍的功效。有益氣生血的功效,黃芪與當歸兩者一起熬湯,有補氣補血的功效,對那些由於氣血不足所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昏目眩等情況,有很大的幫助。
黃芪生用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生肌。治自汗盜汗浮腫潰久癰疽等證。灸用補中益氣治內傷勞倦脫氣虛血脫等一切氣衰血虛等證。當歸,性味甘辛溫。入心肝脾經。當歸具有補血、止疼、潤燥滑腸的功效;黃芪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等功效。貧血者、女性及經期腹痛者、不利者都可以經常飲用當歸黃芪水。
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脾,脫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可以陽氣下陷,氣虛乏力,中氣下陷等症。個補血;一個補氣。正是慈陰補陽之用。氣血方剛可抵禦外入侵。它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在使過程中和量化問題還要因人而異。當歸黃芪很配,可以大補。現代人因工作、生活節奏快,身體抵抗力變差了,女性會有、睡眠差等症狀,更容易倦怠、沒有力氣,常常會感覺累,常喝這個當歸黃芪水,對提高身體免疫力是極有好處的。
以上就是與黃芪 當歸 紅參 紅棗 一起泡水喝有何作用?相關內容,是關於黃芪 當歸 紅參 紅棗 一起泡水喝有何作用?的分享。看完當歸黃芪泡水喝的功效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F. 當歸、黃芪、甘草一起吃行嗎
你好!
黃芪,當歸,甘草能一起吃的,能起到滋補氣血的作用的,適合體質虛弱的人群使用。
黃芪具有補益中氣,健脾,升舉陽氣,補氣固表,生肌等作用。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
甘草調和葯性,清熱解毒,補氣健脾,緩和葯性。
一起泡茶喝具有活血養血益氣美容的作用,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祝你健康!
G. 甘草、百合、枸杞、黃芪、當歸、紅棗可以搭配在一起泡茶喝嗎
不可以,理論上搭配沒問題,但不可以泡水喝,中葯最佳方法是煎煮,泡水浪費葯材又達不到治療效果
H. 黃芪和紅棗煮水喝和適嗎
合適的。
黃芪紅棗茶 ,氣血雙補,操作十分簡便,葯材只有兩味:黃芪和紅棗。用量也只是保健量,適合冬季長期飲用。喝法是喝半個月停半個月,你最好根據你的體質來決定喝法。 這款茶還 適合免疫力低、體質虛弱、容易感冒 的人。這就不一定只限於冬季來喝,平時也可以喝。 除了食療,平時還要注意不熬夜、每晚泡腳、多鍛煉、少吃寒性食物。不過, 一定要在11點之前睡覺 ,這才不會損傷氣血。晚上的11點-1點是膽經當令的時候,這個點之前睡覺,才會氣色紅潤,如果超過這點,還容易有黑眼圈。而1點還不困覺的,不是嚇你,易長斑。 今天介紹的是煎煮法,如果嫌麻煩,也可以用開水 泡茶飲用。 這種方法很適合上班族。
最後再講一下喝這茶的注意事項:
1、熱性體質、肺結核等人群不適宜飲用;
2、感冒、發熱、上火時不適宜飲用;
3、經期也可以喝也可以不喝,如果有異常情況就停,如果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也可以繼續喝。
4、飲用期間,最好不要吃太油膩、太寒的食物。蘿卜也最好少吃,會減弱黃芪補氣的功效。
5、10g黃芪的用量,再加上紅棗自身的甜味,煎出來的葯汁基本沒有葯味,不要亂加糖。 材料:黃芪10-15g、紅棗6粒、清水2-3小碗 飲用量:每天1-2次
做法:
1、紅棗用溫水泡發洗凈後,去核。( 不去核會有些燥熱,如果體質比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 )
2、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30分鍾。( 正常煎中葯都需要把葯材泡20-30分鍾,以便於葯性的析出 )
3、點火,煮滾了以後轉小火煮20分鍾即可。( 不要用電磁爐,要用明火 ) 3個步驟,一般煎中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說明,都是採用這種方法,即 先浸泡 ,後點火煮。 煎中葯的容器最好用砂鍋或者糖瓷鍋,沒有的就用不銹鋼的,不要用其他金屬類的容器。
I. 當歸黃芪紅棗泡水喝的功效
大家對當歸和黃芪是比較熟悉的,這是滋補的中草葯,經常被當作葯材使用,其實它們用來泡水喝也是不錯的,常見的就是當歸黃芪紅棗配合起來泡水,據說這款茶水對身體有好處,那麼到底當歸黃芪紅棗泡水喝的功效是什麼呢?接下來就介紹一下。
當歸黃芪紅棗泡水主要具有補氣養血和生血的好處。當歸和黃芪都屬於中葯,當歸具有補血活血和潤腸通便的效果,黃芪能夠補中益氣以及大補元氣,還可以起到固攝氣血的作用,防止汗液分泌太多。紅棗具有補血的效果,故當歸黃芪紅棗泡水有補氣養血和生血的特點,適合於氣血虛弱、產後體虛、渾身乏力,失眠且沒有精神的人群。
當歸黃芪紅棗等泡水喝雖然可以對身體起到幫助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適量的原則,因為它們都屬於溫補型的食材,如果飲用過量很有可能造成上火、潰瘍、大便干結等問題,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影響身體的代謝速度,所以一定要適量的服用。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這款茶水的時候不可以使用寒涼的食物,以免濕寒之氣進入身體,影響身體健康。
J. 陳皮甘草當歸紅棗黃芪泡水喝的功效
先說橘子皮,從葯理上來說,它具有理氣、健胃、化痰、止吐等功效,自身沒有什麼不良的負作用。正因為桔皮的這些好處,加之桔皮來源簡單,價廉易用,所以有些人喜愛直接用桔皮沖泡茶水飲用。陳皮泡水橘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葯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橘子可謂全身都是寶:不僅果肉的葯用價值較高,其皮、核、絡、葉都是「地道葯材」。橘皮入葯稱為「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防治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症。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結、止痛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睾丸腫痛、乳腺炎性腫痛等症。橘絡,即橘瓤上的網狀經絡,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滯咳嗽等症。因為橘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所以能有效防治高血壓,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橘葉具有疏肝理氣、消腫散毒之功效,為治脅痛、乳痛的要葯。橘皮刮掉白色的內層,單留表皮稱為「橘紅」,具有理肺氣、祛痰等功效,臨床多用於治療咳嗽、呃逆等症。陳皮是橘皮經曬干或晾乾製成的。作為一味理氣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葯,用它泡水飲用,能清熱、化痰、去燥。一般,陳放的時間越久越好,放至隔年後,不利於健康的揮發油含量減少,而黃酮類化合物含量增加,葯用價值會充分體現出來。
再說紅棗。紅棗的功效有很多,紅棗泡水喝的功效也有不少,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用紅棗泡水喝,下面我們來看看,紅棗泡水喝的功效都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看看紅棗的好處:
在中葯學里,紅棗的應用可分為以下幾種:
1、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每日吃紅棗七顆,或與黨參、 白術共享,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紅棗和生薑、半夏同用,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脹、嘔吐等症狀。
2、補氣養血:紅棗為補養佳品,食療葯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身體、滋潤氣血。
台大醫學孫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時多吃紅棗、黃耆、枸杞,能提升身體的元氣,增強免疫力。
3、養血安神:女性躁鬱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用紅棗和甘草、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可起到養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4、緩和葯性:紅棗常被用於葯性劇烈的葯方中,以減少烈性葯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如:「十棗湯」中,用大棗緩解甘遂、大戟、蕪花等瀉葯的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
而紅棗泡水喝的功效又有哪些呢?
紅棗可以在鐵鍋里炒黑後泡水喝,可以治療胃寒,胃痛,再放入桂圓,就是補血、補氣的茶了,特別適合教師、營業員等使用嗓子頻率較高的人。如果再加上4~6粒的枸杞子,還能治療便秘,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常喝紅棗、桂圓、枸杞茶的女性朋友,皮膚白皙,美容效果不錯。枸杞子不要放多,幾粒即可,紅棗和桂圓也就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後給自己泡一杯,不但補氣血,還能明目,特別適合長期待在電腦前的工作狂們。枸杞子3-5g,紅棗3枚,桂圓2-3個,不要超量。
俗話說「要想皮膚好,煮粥放紅棗」,它可以和很多東西放在一起吃。單單泡水吃也可以。最好是早餐時空腹喝紅棗水,讓其營養物質便於吸收。方法如下:預備一個暖壺,每晚臨睡前將十至二十顆(多少隨意)去核紅棗放進已燒開的熱水中,等水再開便立即熄火,倒進預先准備好的暖壺內,浸過一夜後,早上就可以喝了,份量約有兩三杯足夠一日所需了。但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紅棗必須要去核,否則會太過燥熱。飲用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紅棗水的妙用了膚色改善了,臉上斑點少了,就算不化妝,兩頰也是紅撲撲的,也不用害怕年齡不大卻先變成黃臉婆了。
同時,紅棗泡水喝也是有禁忌的:
1、選用紅棗進補也並不是適宜所有的女孩朋友。如在經血時期,一些女孩常會出現眼腫或者腳腫的徵象,實在這是濕重的體現,這種人群就不舒服合服食紅棗。這是因為,紅棗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濕導致水濕積於體內,而加劇浮腫症狀。同時,有以服用紅棗進補而又歸屬體質燥熱的女孩,也不舒服合在經期服食,因為這極大可能會導致經血過多而危險身板康健。
2、紅棗雖是進補佳品,但超過限量進食卻有害。因為生鮮紅棗進食過多,易產生拉稀並將危險「脾」,是以,因為外感風熱而導致的感冒、發熱者及腹脹氣滯者,均歸屬忌服人群。這個之外,因為紅棗糖分豐富,尤其是製成零食的紅棗,就不舒服合糖尿病患者進補,以避免血糖增高,促使病情惡化。實在,除了飲用禁忌,吃法也當有所講求:水煮吃是明智之舉,因為如許既不會改變進補的葯效,也可避免生吃所導致的拉稀。
3、萬萬別買去核的紅棗,緣故原由有二。一是不知道是怎麼去核的,二是紅棗的許多營養會隨之流掉了。
總之,陳皮與紅棗泡水,原料簡單且泡水便捷,可補氣養血、健脾開胃,是很好的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