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曬乾的,曬干後好收藏。
② 怎樣辨別野生鐵皮石斛
辨別野生鐵皮石斛要從鐵皮石斛本身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氣候和水土上去考察。一般來講,野生鐵皮石斛是生長在海拔100——3000米高度的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崖縫間或附生於樹上。是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而自然生成的。如果鐵皮石斛失去了這個生存的條件和環境,就可能產生退化和變異,這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產於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石斛以其膠質飽滿,功效與作用都是上乘之品。但由於其產量稀少、不易種植,市面上只有福臨門鐵皮石斛這類比較大的品牌能買得到。
③ 如今深山老林里還能找到野生鐵皮石斛嗎
很早以前「鐵皮石斛」就被道家經典《道藏》冊封為九大仙草之首(九大仙草即: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人參、首烏、花甲茯苓、蓯蓉、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
鐵皮石斛味甘,性微寒,能生津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可拿來泡茶,浸酒、榨汁、入膳煲湯等。總之就是功能強大,用法多樣,是養生家們的最愛。
因此,鐵皮石斛在國內外早就供不應求。受利益驅使,多年來大量民工上山採挖。挖起來簡直心狠手辣:不留根種,整株連帶底根全部掏空,致使葯種絕滅。就連海撥1800多米以上的高山峻嶺、懸崖峭壁、石縫隙間、陰濕樹崖里的鐵皮石斛,也已經一采而光、難覓蹤跡。
所以現在的野生鐵皮石斛已成為世界珍稀瀕危植物。
事實上如今想要找到真正野生鐵皮石斛、恐怕真的要踏遍千山萬水,付出不知多少千辛萬苦。
由於野生石斛數量稀少,所以現在都是採用人工種植的方式來滿足對鐵皮石斛的需求量。都說人工種的總沒有野生的好,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從西方葯理學層面看,野生的和人工種植的並無區別。 因為葯理成份基本一致。
從中醫角度看就大大不同,因為中醫講究那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野生的鐵皮石斛生長在海拔1000米至3000米高度的深山老林、崖縫間的岩石上或大樹上。受天地之靈氣、曰月之精華的涵養。有的野生鐵皮石斛甚至達到上百年的生長期,這可不得了! 人工種植的更本沒法比。
④ 越南野生鐵皮石斛鮮的值多少一公斤
越南的我就不知道了,而且鐵皮石斛的主要產區是中國,沒聽說有從那邊要的,我吃得比較好的是昌 弘的鐵皮石斛,是楓斗,顆粒很好看,嚼起來黏牙,有點清香味,炒雞正。
少的很,西雙版納從寮國過來的有,野生的,金黃色的!
⑥ 緬甸鐵皮石斛好不好
石斛的話,以浙江和安徽霍山的比較好
⑦ 這種野生的是鐵皮石斛還是石斛,很難分清楚
如果把野生鐵皮石斛和人工栽培的鐵皮石斛放在一起,不加說明的話,人們很難斷定哪是野生,哪是人工栽培。所以要判斷野生鐵皮石斛和人工栽培的鐵皮石斛有無差別,並不是簡單地從外形和表象上就能判斷的。野生鐵皮石斛和人工種植鐵皮石斛區分方法,關鍵在兩個方面: 1.是要從鐵皮石斛本身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氣候和水土上去考察。一般來講,野生鐵皮石斛是生長在海拔100——3000米高度的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崖縫間或附生於樹上。是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而自然生成的。如果鐵皮石斛失去了這個生存的條件和環境,就可能產生退化和變異,這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道理。 2.是要從鐵皮石斛內在的功能和功效上去檢測。野生鐵皮石斛是名貴的中葯材,它的葯用功能是多部葯典所記載了的。人工栽培的鐵皮石斛是否具有野生鐵皮石斛的這種功能,這就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檢測,去進行比較和鑒別。專家講:有些野生物種,只要根據其習性和特點,堅持用科學的方法,實行人工培植,其特性和功能是可以保存下去的。
⑧ 鐵皮石斛緬甸名字叫什麼
鐵皮石斛是中國獨有品種。
請看準了。是不是真正的鐵皮。最好能尋根逆源。
⑨ 野生鐵皮石斛怎樣種才能種得活
1.石斛的挑選:應該挑選那些無病、健康的植株,如果是購買野生的石斛,最好是購買根比較好(根就算是乾乾的也不怕,只要手感柔軟,就仍會有吸收功能)、老少同堂並且壯年假鱗莖相對較多、芽眼飽滿的,若看到有新根開始生長或嫩芽開始萌發的植株,栽培成功就更加有保證。
⑩ 普通石斛和鐵皮石斛的區別
一、形態特徵不同
1、普通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
二、生長習性
1、普通石斛: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對土肥要求不嚴,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2、鐵皮石斛:適宜在涼爽、濕潤、空氣暢通的環境生長。生於海拔達1600米的山地半陰濕的岩石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不耐寒。
三、分布范圍
1、普通石斛:普遍生長於中國南方。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國也有分布。
2、鐵皮石斛:分布於中國安徽西南部(大別山)、浙江東部(鄞縣、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寧化)、廣西西北部(天峨)、四川、雲南東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