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石斛價格 > 興義金釵石斛

興義金釵石斛

發布時間:2021-10-26 11:20:46

㈠ 貴州適合種植什麼葯材

貴州適合種植的葯材:金銀花、首烏、天冬、麥冬、山葯、龍膽、白及、枳實、烏梅、烏柏、雞血藤、、桔梗、半夏、陳皮、木蝴蝶、黃葯子、牛膝、茯苓、豬苓、獨定子、牙皂、玄參、官桂等。

石斛分為幾種

1、金釵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厘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餘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 2.5-3.5厘米,寬1-1.4厘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2.2-3.2厘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並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布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葯帽紫紅色,圓錐形,密布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花期4-5月。

2、鼓槌石斛:莖直立,肉質,紡錘形,長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節間,具多數圓鈍的條棱,干後金黃色,近頂端具2-5枚葉。葉革質,長圓形,長達19厘米,寬2-3.5厘米或更寬,先端急尖而鉤轉,基部收狹,但不下延為抱莖的鞘。總狀花序近莖頂端發出,斜出或稍下垂,長達20厘米;
3、流蘇石斛:莖粗壯,斜立或下垂,質地硬,圓柱形或有時基部上方稍呈紡錘形,長50-100厘米,粗8-12 (-20) 毫米,不分枝,具多數節,干後淡黃色或淡黃褐色,節間長3.5-4.8厘米,具多數縱槽。葉二列,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15.5厘米,寬2-3.6厘米,先端急尖,有時稍2裂,基部具緊抱於莖的革質鞘。總狀花序長5-15厘米,疏生6-12朵花;花序軸較細,多少彎曲;花序柄長2-4厘米,基部被數枚套疊的鞘;鞘膜質,筒狀,位於基部的最短,長約3毫米,頂端的最長,達1厘米

㈢ 石斛對生態環境有什麼要求

石斛屬植物為亞熱帶附生性植物。
其大多生長在亞熱帶、濕度較大,並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常附生於樹干或樹枝上,或生長於林中的山岩石縫或石槽間。
石斛的附主植物一般都具有樹皮厚、多槽溝,並附生有苔蘚,蓄納水分較多特點;石斛所附的岩石,常在澗溪流經之處,石面常濕潤,且附生有苔蘚。
經調研,在石斛產區,石斛通常附生的樹種為青岡、油桐、槲櫟、烏桕、樟、柿、短翅楓楊、桃、枇杷、黃桷等。岩石以質地粗糙、松泡、易吸潮、表面附著腐殖質土和苔蘚植物的為佳。如在廣西、貴州石斛產區調查發現,石斛多是分布在喀斯特地帶,並以樹皮厚而多溝槽、葉草質或蠟質、樹冠茂密的樹種如青岡、黃桷、樟等上,或生長在密林下岩石縫的陰濕腐殖質土上,都伴生有苔蘚植物。
石斛喜溫暖、濕潤及陰涼的環境,生長期年平均溫度在18~21℃之間,1月份平均氣溫在8℃以上,無霜期250~300d;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生長處的空氣相對濕度以80%以上為適宜。以在半陰半陽的地方,附生於布滿苔蘚植物的山岩石縫或多槽皮鬆的樹上的石斛質量為佳。
金釵石斛的根常附生在有苔蘚生長的石頭上、樹木上,因此,空氣相對濕度狀況是影響金釵石斛生長發育的重要生態條件。石斛主產區重慶合江縣的石斛,主產於海拔400~800m范圍內,年平均氣溫18、2℃,年降水量1050mm,相對濕度82%,其生長地的地勢,一般都是在比較低陷落槽處,大多比較陰濕郁熱,附生樹以黃桷樹並生有苔蘚植物者為好;貴州赤水、興義、安龍、羅甸等地的石斛,主產於海拔600~1300m范圍內,年平均氣溫14~19℃,年降水量1100~1500mm,相對濕度80%~85%,其多生長在溫暖、陰濕、富含疏鬆肥沃的沙礫土壤或腐質殖土的石灰岩縫中,以及黃桷、青岡、香樟及槲櫟等樹上。在光照太強或過弱、氣溫過高或太低、土質貧瘠或保水性差的環境則生長不良。

野生石斛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石斛怎麼來吃呢,那不同的食用方法又怎麼來促進我們身體健康,它在食物上可以怎麼發揮它的療效呢。石斛具有生津止渴,滋陰清熱的功效,是一種食用價值很高葯材保健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石斛的功效與作用哪些吧。

石斛怎麼吃

1、生吃

新鮮石斛若干,完全洗凈入口細嚼即可,起初味甘而微黏,待到清新爽口,余渣吞咽即可。

2、煲湯

(1)取新鮮石斛,將其洗凈,並同時去除部分老根。

(2)將洗干凈的石斛切碎或拍破,之後加水到鍋里(根據自己喝湯比例放置適量的水)。

(3)用文火先煎煮30分鍾。

(4)之後再放入1-2克西洋參再煮30分鍾即可完成。

(5)注意:可重復煎煮2-3次,連渣食用。近代名醫張錫純說:「鐵皮石斛最耐久煎,應劈開先煎,得真味」。

3、泡茶

(1)取葯店裡買來的石斛,洗凈去除雜質。

(2)切薄片或拍破成顆粒。

(3)煮90度以上開水沖泡後。

(4)過上4-5分鍾即可飲用。

(5)可重復沖泡,連渣食用。

4、熬制葯膏

(1)將石斛洗凈去雜質後。

(2)切碎或拍破。

(3)加水煎熬(可加其他中葯材),水的比例是3:1,即是3碗水熬一碗水 4)連煎兩次,棄渣後用小火濃縮,再加冰糖,繼續熬製成膏狀引用。

5、浸泡葯酒

(1)洗凈去除雜質。

(2)切薄片或拍破成碎粒。

(3)以單味或和其他物料一起浸入40度以上酒中,不加其它調味料。

(4)3個月後即可食用。

6、美食入膳

(1)洗凈去除雜質。

(2)切薄片或拍破成顆粒。

(3)將石斛和全雞或全鴨。

(4)加入配料酒少許(兩小湯勺),半片姜,不加其它配料。

(5)一起文火燉2-3小時(檢查時筷子可輕松插入肉中為准)。

(6)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鹽、糖等,連渣食用(按照傳統中醫,一般不推薦再加其它,特別是糖,會影響葯效吸收)。

(7)用石斛文火煎煮後取汁備用,加入其他原料可煮粥、做羹、煲湯等。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1、生吃,功效:強陰益精、開胃健脾。

2、煲湯,功效:補虛養陰,清熱。

3、泡茶,功效:開胃健脾、降火理氣、對慢性咽喉炎療效顯著。

4、熬制葯膏,功效:對勞損虛弱、肢節多痛、體乏、夜多盜汗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5、浸泡葯酒,功效:補腎養陰、生精祛風。

6、美食入膳,功效:養陰生津、抵虛熱、微汗、筋骨酸痛等常見的體虛症。

結語:石斛在生活中起到很大的功效哦,它可以強健體魄、開胃健脾。有很好的降火功效。如果大家有這種感覺的話,不妨試試石斛膳食療法,不僅能吃到美食,又能夠解決體內的生津養胃,幫助消化的功能。是不是很好呢。

㈤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1、石斛的功效與作用:

石斛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2、生長環境:

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對土肥要求不甚嚴格,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3、地理分布:

產安徽南部大別山區(霍山)、台灣、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西藏東南部。

㈥ 求有關興義地名的來歷,急!!!

興義地名的由來地名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為地理實體、行政區域居民點取的名稱,探究這些熟知地名的由來,有助於我們解讀興義歷史文化。1.2萬年以前,古人類「興義人」在興義生息繁衍,戰國時興義為夜郎轄地,秦代開始置吏,蜀漢設漢興縣,東晉南北朝設南興縣,唐設附唐縣,治所在今黃草街道辦。宋屬宋杞國,元屬雲南行省普安路總管府,明代改隸四川布政司,永樂十一年始隸貴州,政區沿革幾經變更,到1798年置興義,1988年3月撤縣建市,興義地名沿用至今。從歷史學的角度看,興義地名來源大致可以分三大類。

一、少數民族地區地名

興義的地名命名情況非常復雜,但從現有地名資料來看,少數民族地區地名,以彝族、苗族和布依族語命名者居多。
(一)彝語地名
興義的彝族,主要分布在魯布格、七舍、烏沙等地。彝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從音節上看,彝語地名以雙音節為主,其次是三音節,沒有單音節地名。彝語地名與漢族地名有些類似,因漢譯名和書寫名的關系,在公布的地名中有三個字或四個字的。如魯毗,彝語「魯匹克」(以魯布格發音相近),意為狩獵之地;卧嘎:彝語「模嘎」變譯音(一說是苗族的譯音,兩者之間的關系在下面表述),意為有山有水的地方;長沖:彝語,意為「岩石沖子」;阿依:意為大爺等等。彝語地名特點:

一、彝族人民主要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家支為單位,他們在自己的地方生產,命名方式多以家支名稱相稱;二、在興義長期受彝族土司統轄,他們擁有強大的地方勢力,與中央王朝是宗屬關系,接受中央冊封,改土歸流後,才結束了這種局面。各土司土目在當地長期居住,人們都以土目家族冠以當地名稱,這些地名有烏沙,因明代以前此地屬東爨烏蠻的轄地,有一沙姓居住於此,勢力較大而得名;三、自然物命名相當普遍。如:黃泥河,意帶龍角的渡口,因大量開墾農地水土流失,而形成水溝,彎彎曲曲而得名;威舍,意指開滿金黃色花朵的地方,因該地生長花草而得名。佳克,意為一堵烏花色的岩下面,等等這些,都是因為當地有典型自然物,而得名。通過彝族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彝族的遷徙史。

(二)布依語地名

比較肯定的是,以「納、壩、板、巴、秧、染、艾、洛、省」或與之偕音的字冠首的地名,與布依族關系密切。這一類名稱在興義歷史上特別多,現在也還不少。如「納錄、納灰、納省、板江、巴結、歪染」等。原來,在壯侗語(布依語屬壯侗語系)中,「納」是水田,「板」是村,「波」是河,「秧」是水,「染」是家,「巴」是口,「艾」是酒糟,「洛」指山間窪地,「萬」是大葉榕,「洛萬」,意為地處窪地,左右環河且生長大葉榕的寨子;「壩達」意為河流匯合口;「壩佑」,指生產雄黃礦物的大山埡口;「省」:哄小孩的意思。布依語的構詞方法是通名前置,這一點與漢語相反。布依族是「水稻民族」,喜居水邊,他們聚居的地方以這些字作地名自然很常見。實際上,這類地名分布很廣,從廣西往西,北至雲貴南部,南一直到泰國境內,都很容易找到。廣西的百色,當地音讀作bose,貴州可能會讀成「波色」。
(三)苗語地名

苗族是興義主體少數民族之一,因受到異族攻打便遷往高山地方,苗族遷入後,便與彝族相遇,以土司為保護傘,但卻成為土司奴隸主的財產。苗族既然成了彝族土司的財產,奴隸主則可以任意處置以至生殺予奪,「布諾」奴隸主嫁女時,肯定有奴隸陪嫁,苗族的青年男女成了陪嫁的財產,和彝族奴隸主達成協議成為其奴隸。因此,在興義少數民族地名中以苗語命名的地名相對較少。

「嘎」字,是市境地名中常碰見的字,過去往往寫作「戛」。「戛」讀音為jia,顯然有誤。「嘎」的意思,有人說是山間平地,有人說是埡口,有人說是大寨子,本人也莫衷一是。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絕不是來自漢語。究竟來自何民族,其准確意義是什麼,還有待專家研究。「箐」字多見於苗族居住地名中,其意指原始森林,苗族傳說言其祖先遷來之初就居住在箐口。「箐」,大約與苗族先民的歷史遭遇和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現在,苗族同胞居住地名中,大多數是以漢語命名,這有其歷史淵源。我們知道,自秦漢以來漢族人便陸續遷入貴州。西漢時,為彌補巴蜀二郡租賊之不足,朝廷「乃募豪民田南夷」,這批豪民應是落籍貴州最早的漢人。兩漢時期的漢族移民,主要是以屯軍的方式進入貴州,以「部族」關系相結合,駐扎在重要軍事據點,以後逐漸演變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姓。西晉時,部分漢民因避亂遷入貴州,南北朝時期,中原紛亂,漢族人口不斷南遷,其中一部分輾轉來到貴州,形成一些地方性的移民集團。從秦漢至兩宋移入貴州的漢人,在「夷多漢少」的情況下,大都「變服易俗」,被當地少數民族同化,以致被視為「蠻夷」的一部份,因此,數代居住在興義,現在仍稱自己的祖籍為「湖廣」、「江西」、「南京」等,不一定準確。

二、漢族地區地名

眾所周知,興義漢族大量遷入時期是元明清三代,漢民族的遷入方式有:軍屯、民屯、商屯三種。因此,當漢人進入貴州以後,在各交通要道設立衛所,派兵駐守,控制城市、重鎮及其附近的地區。原來在此生活的彝族和其他的少數民族,則被迫放棄城市、重鎮和交通要道。彝族先民雖然失去原有的優勢地位,土司的權力遭到了削弱,但這個時期還是土司統治時期。彝族在其民眾中仍然具有號召力。直至清朝時期,改土歸流後,彝族首領真正失去統治權力,由外來官員對該地區進行統治,許多地名才採用漢語命名。

我們現簡要看一下漢語地名的來源。如黃草壩:因生產金釵石斛(黃草)得名;毛栗寨:因境內盛產毛栗而得名等等。在如帶「屯」字的地名,現在沿用的下五屯、科佐屯、景家屯、鄭屯和萬屯等等,在興義有「十八屯」。為什麼有這么多帶「屯」字的地名,與古時的軍隊屯墾有關。朱元璋為掃除西南地區的元蒙殘余勢力和不願臣服的土司政權,分別於洪武十四年(1381)、洪武二十一年(1388)兩次調集湖廣、河南、江西、浙江等地共30萬大軍征南,史稱「調北征南」。同時在這些地區設置以軍制為主的營(黃坪營、布雄營和捧乍營)、衛(安南衛)、所政權,並令留守軍隊就地屯墾,七分屯種三分武備,亦農亦軍。其後又將屯田之兵的父母妻子兒女共20萬人遷至戍地,史稱「調北填南」。又令軍士無妻者就地完娶。以這種方式加強西南地區的武備力量,鞏固大明政權。興義當屬「征南」范圍,故在這一時期建立了數處千戶所、百戶所政權機構,並劃撥大量土地用於軍隊屯墾。因軍屯的目的是以發展農業生產為主,做到糧食自給,減輕當地百姓的負擔,劃撥的屯田區域自然條件較好,土地比較平坦肥沃,故成了首選之地,因此在這些地方留下了與當時屯墾有關的眾多「屯」字地名。另外,興義與明代軍隊屯田有關的地名有堡、如「黃泥堡、三堡」等,更能證明600多年前,明代軍隊曾在興義駐軍屯田這一歷史史實,並由此產生了與屯田有關的地名。以上可以看出,漢語命名特點是以當地的比較顯著的自然物、軍事等命名的。有以下特點:

地形性:興義一般海拔在1000~1400米之間。最高點在七舍白龍山,海拔2207.2米,最低點為馬別河匯入南盤江處的岔口河,海拔630米,居住在該地的各族人民,根據該地形狀建村落寨,修路架橋,攔水築壩,並命之以相應的名稱。興義山峰、河流較多,給人們構成了無限的遐想。因此,興義的山峰、河流、地貌、地形等成了當地很多地名的來源。對地名內容的豐富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歷史性:興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並且中央王朝對此地開發較早,早在秦國時期開始設吏,蜀漢時期,設漢興縣,不同時期分屬不同的郡縣管轄。現在興義仍然沿用歷史名稱,直到清嘉慶三年建置興義縣,興義的名稱才算固定下來了,並沿用到現在。因此,興義地名具有歷史性特徵。
地域性:興義的地名有明顯地域性特點,比如在交通要道及沿線以十二生肖命名的現象較為常見,在一些人口稠密的村落,一般以姓氏命名,如豬場坪、豬場村和袁家壩、景家屯、易家灣等。可以看出興義民族遷徙史。

三、傳說地名

興義還有許多地名源於傳說。如頂效的查白、巴結的梅家灣、南龍古寨、平安九寨等,都有著神秘的傳奇色彩。這在黔西南州政協和興義市政協編撰的《興義民間傳奇》中早有記載,此不贅述。其實,除了該書記載的外,象這樣的傳說,民間還多,愛好者如常到民間多找耆老攀談,一定大有收獲。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對興義少數民族和漢族地名的研究,探索出其地名命名的特點,對揭示各民族的遷入時間,民族分布區域、演變情況等,具有重大的社會和現實意義。

㈦ 那些地方適宜石斛生長

石斛屬植物為亞熱帶附生性植物。其大多生長在亞熱帶、濕度較大,並有充足散射光的深山老林中,且常附生於深山老林的樹干或樹枝上,或生長於林中的山岩石縫或石槽間。石斛的附主植物一般都具有樹皮厚、多槽溝,並附生有苔蘚,蓄納水分較多特點;石斛所附的岩石,常在澗溪流經之處,石面常濕潤,且附生有苔蘚。雲南、貴州、廣西最多。
一般生長在陰坡、半陰坡周圍有水源、樹木遮擋的地方。石斛喜溫暖、濕潤及陰涼的環境,生長期年平均溫度在18℃~21℃之間,1月份平均氣溫在8℃以上,無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生長處的空氣相對濕度以80%以上為適宜。以在半陰半陽的地方,附生於布滿苔蘚植物的山岩石縫或多槽皮鬆的樹上的石斛質量為佳。例如,石斛主產區重慶合江縣的石斛,主產於海拔400m~800m范圍內,年平均氣溫18.2℃,年降雨量1050mm,相對濕度82%,其生長地的地勢,一般都是在比較低陷落槽處,大多比較陰濕郁熱,附生樹以黃桷樹並生有苔蘚植物者為好;貴州赤水、興義、安龍、羅甸等地的石斛,主產於海拔600m~1300m范圍內,年平均氣溫14℃~19℃,年降雨量1100~1500mm,相對濕度80%~85%,其多生長在溫暖、陰濕、富含疏鬆肥沃的砂礫土壤或腐質殖土的石灰岩縫中,以及黃桷、青杠、香樟及槲櫟等樹上。在光照太強或過弱、氣溫過高或太低、土質貧瘠或保水性差的環境則生長不良。

㈧ 黃草壩鎮的自然資源

興義,原名黃草壩,因盛產黃草而得名。
黃草,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蘭科石斛屬植物。石斛屬是蘭科植物中的一個大家族,全世界約產1000種,廣泛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至大洋洲。中國產石斛屬植物75種2變種,主產秦嶺以南諸省區,尤以雲南南部種類最多。貴州省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統計,全省產石斛屬植物22種1變種,黔西南產19種,興義市產16種以上,分別是細葉石斛、羅河石斛、疊鞘石斛、流蘇石斛、束花石斛、紫瓣石斛、美花石斛、齒瓣石斛、兜唇石斛、玫瑰石斛、鐵皮石斛、盤江石斛、鉤狀石斛、勐海石斛、重唇石斛、細莖石斛等種類。石斛屬植物按照莖的粗細不同被加工成中葯材後,民間常分為大黃草、中黃草和小黃草,每一類中都有多種原植物。解放前,興義市石斛收購的最高年產量達35擔(每擔約50kg)。解放後,1951年收購的黃草達30多擔,1964年上升到50多擔,「文化大革命」期間年收購量為20多擔。在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據有關人士介紹興義的石斛植物隨處可見,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石斛植物在自然界中仍然可以找到,並有初步的人工栽培,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由於石斛用途的拓展,新葯的開發,石斛的市場需求量加大,各地均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進行大量收購,由於帶兜採集等不合理的採收方式,野生石斛資源急劇下降,造成資源快速瀕危,首先是黑節草(鐵皮石斛)告急,其次是金釵石斛(石斛)在興義消失蹤跡,再就是小黃草(美花石斛、粉花石斛)罕見。黃草原植物一種一種地變為瀕危植物種,以至被列入國際瀕危植物(禁止貿易)的名單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
石斛在《中國葯典》(2000年版)中收載的原植物有金釵石斛、環草石斛(美花石斛)、馬鞭石斛(流蘇石斛)、黃草石斛(束花石斛)、鐵皮石斛5種。 )
近幾十年來,國內外的植物化學家和葯物化學家對石斛的化學成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石斛原植物中的5種植物的化學成分是各不相同的。金釵石斛是唯一含有石斛鹼的一種植物,鐵皮石斛含石斛多糖較為豐富,環草石斛則含石斛寧、石斛寧定等成分,馬鞭石斛則含豆甾醇類及谷甾醇類等等,葯源混用實際上是不妥當的。石斛屬植物開發的葯品較多,南京金陵制葯廠的「脈絡寧注射液」以金釵石斛作為原料葯,浙江天皇葯業公司生產的「鐵皮楓斗膠囊」、「養陰益氣膠囊」等以鐵皮石斛為原料葯,石斛屬植物生產的20多種成葯產品中,多以金釵石斛和鐵皮石斛作為主要原料,以美花石斛(小黃草)作為主要原料的葯品未見有報道,其開發利用的途徑相對較少。
石斛屬植物除葯用價值外,國內還用來生產保健品,如「鐵皮楓斗晶」、「石斛鮮露」等產品,分別利用鐵皮石斛及金釵石斛作為原料。民間用美花石斛(小黃草)之葉來殺蛆滅蠅。石斛還具有重要的花卉價值,泰國國內有2800多個專業蘭場生產蘭花出口,1996年創匯達8200萬美元,其中石斛蘭佔有較大的比重。興義市石斛資源中的束花石斛、細葉石斛、流蘇石斛、美花石斛、鉤狀石斛,玫瑰石斛等均為重要的花卉資源,具有開發利用價值。束花石斛的花大,花被肥厚、花期長,可作切花材料。細葉石斛的莖似紫竹,葉似竹葉,花為蘭花,花色金黃,故在十九世紀《興義府志》中有「紫竹蘭」之稱,兼容了竹蘭之美。黃草,各個種的經濟價值也是不相同的,尤以鐵皮石斛的經濟價值為高,以鐵皮石斛加工而成的「西楓斗」,國際市場價格為每公斤1300美元。「龍頭鳳尾型鐵皮楓斗」國際市場價格為每公斤3000美元。鐵皮石斛鮮植物的價格在興義市場售價也達每公斤200元。其次是金釵石斛,其價格為每公斤10多元到30元左右。第三為小黃草(美花石斛),每公斤價格為8至15元,產量低價格也低,傳統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差。以上三種石斛中以鐵皮石斛和金釵石斛的栽培價值較大,應用價值較廣,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好。
興義是貴州的石斛之鄉,具有最為豐富的石斛種類資源,黃草壩的美名已作為歷史,黃草資源的現狀令人堪憂,種質資源的保護已極為重要,若不及時採取原產地及遷地保護措施對種質資源加以保護,黃草壩的美稱將會名實不符,石斛葯材也將無處可采。
貴州黔西南、黔南和黔北的赤水和習水均為貴州的熱區,是發展石斛種植的最佳生態區域,若採用合理的開發方式,既有資金投入,又有地方技術保障,石斛資源的開發將會變成一個很有希望的效益型產業,將會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圖為束花石斛

㈨ 流蘇石斛的產地生境

海拔600-1700米,生於密林中樹幹上或山谷陰濕岩石上。產中國廣西南部至西北部(天峨、凌雲、田林、龍州、天等、隆林、東蘭、武鳴、靖西、南丹)、貴州南部至西南部(羅甸、興義、獨山)、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西疇、蒙自、石屏、富民、思茅、勐海、滄源、鎮康)。分布於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越南。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閱讀全文

與興義金釵石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