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姓石的皇帝是哪個時期的
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石勒和石虎。 五代十國的自稱為「兒皇帝」後晉的石敬瑭。
採納哦
⑵ 每個朝代分別是:哪個皇帝
1、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政加冕親政。這年,宦官嫪毐發動宮廷政變,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圍剿長信侯嫪毒,並懸賞說:「有生得毐,賜錢百萬;殺之,五十萬。」(《史記·秦始皇本紀》)。將把叛亂者一網打盡。
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呂不韋的相國職務,把朝政大權收回到自己手中。又聽從李斯之議,繼續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誘與武力打擊相結合的方略,加快兼並六國的戰爭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乘趙攻燕之機,遣軍由南北兩路攻趙,奪占趙國大片地區。十三年,桓齮攻趙國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10萬。十四年,在攻平陽,取宜安,破趙軍,殺趙將。桓齮定平陽﹑武城。十七年,派內史騰滅韓,俘韓王安。將韓國設為潁川郡。
十八年,用計離間趙國君臣,除去曾兩次大敗秦軍的趙國良將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軍乘勢猛攻,一舉擊敗趙軍,殺趙蔥,占東陽(太行山以東)。顏聚懼逃。十月,王翦、羌瘣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數百人逃代,自立為王。
但此時趙國已名存實亡,秦於趙地設邯鄲郡。代地趙軍與燕軍聯合駐上谷易水(今河北懷來西北),企圖阻止秦軍繼續北進。二十一年又為秦軍擊敗。至二十五年,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余勢力後,破代,俘代王嘉,趙徹底滅亡。
2、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開辟絲路、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歷、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漢武帝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此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漢武帝下罪己詔。後元二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母王氏,漢景帝中子。[4-5] 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後,漢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徹:「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
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跡,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3、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
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4、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別名朱重八、朱國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統治,恢復華夏政權,結束民族壓迫制度,恢復民族平等,統一中國,廢丞相、設三司、加強中央集權。
澄清吏治,發展經濟,恢復生產,開創洪武之治。1398年,朱元璋駕崩,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紫金山孝陵。
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在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庄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
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其地在今江蘇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以便在這里能過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5、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時為庶妃,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
順治十八年正月玄燁即位時只有6歲(虛歲8歲),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玄燁8歲喪父(存疑),10歲喪母。母親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嘗湯葯,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玄燁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⑶ 每個朝代的每個皇帝分別是誰(按順序,知道一個朝代也行)
中國歷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後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庄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沖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岳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沖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發烏孤
康王 禿發利鹿孤
景王 禿發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沖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
參見吐谷渾首領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庄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後 武曌(太後稱制)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詔
南詔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
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錫
大瑋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國
12.1 五代
12.1.1 後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後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
12.2 十國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沖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范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
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後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岩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後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後主 王衍
12.2.10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後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後 宣仁太後高氏(太後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後 謝道清(太後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天後 述律平(太後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遼聖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國)
元太宗 窩闊台
馬乃真後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後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c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通稱順治皇帝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
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
⑷ 軒轅是那個朝代的皇帝
沒有朝代,是時期;
相傳在遠古時期,在我國遼闊的黃河長江流域,生息繁衍著許多氏族和部落。相傳當時在西北方居住的,有蛟氏部落中年輕女子付寶,與另一部落的首領少典成親,生下了黃帝。據傳黃帝剛一降生便與眾不同。
皇帝一出生便目光如電,閃爍著神靈之氣,三個月後就能隨著母親丫丫學語,三歲時已能言善辯聰慧過人。到了20歲時,他已成長為一個極具修養的人,並且待人誠懇,友愛,在族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很快,它便被人們推舉為華族部落的首領。
(4)石斛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擴展閱讀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漢代在新鄭北關軒轅丘前建有軒轅故里祠。
黃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717-前2599年。黃帝誕辰是農歷三月初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與附寶之子,以姬為姓,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⑸ 石敢當之雄峙天東的皇帝的是哪個朝代的
北宋吧????
⑹ 中國各個朝代的皇帝都是誰
1.先說朝代
夏 商 西周 春秋戰國 秦 漢(西漢,東漢;漢後是三國,至隋前還有魏晉南北朝 五代十國)隋 唐 宋(北宋,南宋) 元 明 清
2.歷史上的皇帝們
a.商末的君主商紂王的 他的殘暴統治是影響了商朝結束.
b.秦朝的秦始皇 公元前230~221年統一六國(齊楚燕韓趙魏)
c.漢朝首位君主劉邦.中國現在的漢族緣於漢朝,是漢民族的起源.
d.隋朝隋煬帝楊廣 他統治的年間民間曾有一時的繁榮,因其暴躁多疑性格 好大喜功等原因 隋王朝覆滅
e.李淵父子(當時曾任隋朝官員)開辟了我國封建時期最繁榮的唐朝 建立於公元618年5月
李世民(李淵二公子)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唐太宗在玄武門後開創了貞觀之治.那個時候的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f.元朝建立之前不可忽略的就是元太祖的祖父成吉思汗,他名喚鐵木真.1206年建立了蒙古汗國.結束了草原長期混戰的局面.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後做了蒙古大汗,遷都燕京(今北京),1271年定國號為元.(補充句:南宋在1276年滅亡)元朝的時候,境內實現了統一.疆域在歷史上為最大,元當時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g.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起義推翻了殘暴的元朝.建立了明王朝.(1368年)他就是明太祖,也就是後人常說的洪武皇帝.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分別是恭閔惠皇帝朱允文(朱元璋長孫),成祖文皇帝朱棣(朱元璋四子),仁宗昭皇帝朱高熾,宣宗章皇帝朱瞻基,英宗睿皇帝朱祁鎮,代宗景皇帝朱祁鈺,憲宗純皇帝朱見深,孝宗敬皇帝朱佑樘,武宗毅皇帝朱厚照,世宗肅皇帝朱厚熜,穆宗庄皇帝朱載?(上後下土),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光宗貞皇帝朱常洛,熹宗?(上折下心)皇帝朱由校,毅宗烈皇帝朱由檢.
h.女真人的後人,滿族創立的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王朝,清.努爾哈赤創建,到皇太極.如關後是順治(福林),康熙,雍正乾隆(未成地位前為寶親王,名弘歷),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⑺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皇帝都姓什麼
1、夏:姒
2、商:子
3、周:姬
4、秦:贏
5、西漢:劉
6、新:王
7、東漢:劉
8、魏:曹
9、蜀漢:劉
10、東吳:孫
11、西晉:司馬
12、前漢:李
13、前趙:劉
14、後趙:石
15、前燕:慕容
16、前涼:張
17、前秦:苻
18、後秦:姚
19、後燕:慕容
20、西秦:乞伏
21、後涼:呂
22、北涼:沮渠
23、南涼:禿發
24、南燕:慕容
25、西涼:李
26、夏:赫連 (後改劉)
27、北燕:馮
28、東晉:司馬
29、宋:劉
30、齊:蕭
31、梁:蕭
32、陳:陳
33、北魏:拓拔
34、東魏:元
35、西魏::元
36、北齊:高
37、北周:宇文
38、隋:楊
39、唐:李
40、武周:武
41、後梁:朱
42、後唐:李
43、後晉:石
44、後漢:劉
45、後周:郭(後該柴)
46、前蜀:王
47、後蜀:孟
48、吳:楊
49、南唐:李
50、閩:王
51、楚:馬
52、南漢:劉
53、南平:高
54、北漢:劉
56、吳越:錢
57、遼:耶律
58、金:完顏
59、北宋:趙
60、西夏:李
61、大理:段
62、南宋:趙
63、元(蒙古):孛兒只斤
64、明:朱
65、清(後金):愛新覺羅
(7)石斛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擴展閱讀:
1、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2、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3、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⑻ 中國各個朝代皇帝都姓什麼
泱泱中華,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 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 、宋(北宋、南宋)、遼、金、元朝、 明朝、清朝這么多朝朝代代,那各位皇帝陛下都姓什麼呢?
首先夏朝,起止約前2070年 — 約前1600年,根據司馬遷《史記·夏本紀》的記載,大禹因治水有功成 為天子,開啟了夏朝的歷史,原姓姒,為上古八大姓之一,但從啟開始改用國名“夏”為姓。
其次則是商朝,起止約前1600年 —約前1046年,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商湯 即成湯,子姓,名履。子姓,上古八大姓之一,據《古今姓氏書辯證》和《通志 氏族略》:“商始祖偰 ,為舜之司徒,受封於商,賜姓子。”
元朝,1271年—1368年,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孛兒只斤氏來源於蒙古語,元朝滅亡及清末民初之 際,大量蒙古人選擇了使用漢姓。相當一部分孛爾只斤氏選擇了“包氏”,蒙古族包氏也成為了蒙古族 的第一大姓,也有為避難改姓王、余、雲、羅、伍、他、李、干、屈、金、月等姓氏。
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 既而祈天,乃得大明,朱姓是一個典型的 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朱襄氏被尊為朱姓始祖。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愛新覺羅,歷史上清朝皇室姓氏。“愛新”是滿 語“黃金”的意思,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 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現如今,姓愛新覺羅的人已經高達30~40萬。
⑼ 石邸是哪個朝代皇帝
十六國時期後趙襄國殘余政權
興武帝 石祗 在位時間永寧350三月-351
望採納
⑽ 伍子胥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是誰
本太宰回答下,此句如果按這樣讀:「伍子胥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是誰?」就可以回答下:1、伍子胥是東周(春秋)朝代的人。2、皇帝嘛,當時還沒有皇帝這個稱號,如果按國人的習慣,勉強可以稱周天子為皇帝,吳國嘛,只是其諸侯國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