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的啊!同是石斛都有不一樣的品種
一、產量不同
米斛在生長過程中耗時周期很長,這就導致了它的產量低,所以在價格上會看到米斛明顯高於鐵皮石斛。
而鐵皮石斛生長周期合適產量適中,所以不論性價比還是實用功效都非常合適。
二、形態不同
鐵皮石斛的生長長度多為15到20厘米左右,量尺寸的話直徑切面有0.5~0.8厘米,觀察形態你會發現節距很緊密,年限長的鐵皮石斛膠質很豐富,外表有白衣。
米斛則是3~10厘米的長度,底部要粗於上面,食用方面米斛沒有鐵皮石斛膠質多,但是葯用價值卻高於前者,因此價格也會較高。
三、加工不同
鐵皮石斛加工後會呈現出暗金黃色的樣子,會捲成2~3個圈,單個拿到手中會看到形態爆滿、膠質豐富、光澤度很亮。
而米斛加工就不會這樣,它會採用整根加工,拿到手中會有種龍頭鳳尾的造型呈現,根須部分也不會被去掉,最直接的形容就是長得像螺絲釘。
❸ 霍山鐵皮石斛與米斛的區別
外形上看區別很大,一眼就可以認出,四年生的米斛高度也就幾公分。
❹ 我知道石斛是很好的保健品,可又聽人說米斛,米斛和石斛的區別是什麼呢
霍 山 石 斛 俗稱 霍山米 斛, 主 產 於 大別山 區的安 徽 省 霍山 縣 。 不過需要 注意 的 是, 米斛 是 指的霍山 石斛 。 而 鐵皮石 斛、銅皮 石斛、 金 釵 石斛並不屬 於 此。 霍山 石 斛 屬於 珍 稀 的 葯 用 植 物 , 葯 用價 值 也 遠 遠高 於 其 它 石斛。不 過 , 好 在 九 仙 尊建立了 我 國 最大的霍 山 石斛 生 產基 地 ,用野 生種 源和野生 栽 培 體系 培 育 出霍 山 石 斛 , 我 們才 有 機 會 吃 上 位列 「 九大 仙 草」 之 首的 霍 山石 斛。
❺ 米斛和石斛的區別
兩者之間沒有區別。石斛又叫做米斛。
米斛是霍山石斛的簡稱,也是霍山縣特有的品種,是石斛中的極品。米斛,又名龍頭鳳尾,產於大別山腹地霍山縣太平畈鄉深山中,產量稀少,常生長在深山懸崖中。
米斛(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
(5)石斛米斛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米斛(石斛)的相關介紹:
米斛(石斛)屬未進化的的氣生蘭科植物,其生長條件極為苛刻。保護范圍內海拔高度300至900米,陰涼濕潤通風的環境。多生在河澗,溝溪山谷旁峭壁上,常與苔蘚、石葦等植物附生在一起。喜陰涼、濕潤、通風多霧的小氣候。
在氣溫14℃時開始生長,氣溫20-26℃、空氣濕度在80%以上最適宜;如氣溫在30℃以上,相對濕度在20%以下時,則葉脈變黃、葉片下垂、莖現皺縮;如崖縫滲水過多則易爛根致死。
花瓣卵狀長圓形,通常長12-15毫米,寬6-7毫米,先端鈍,具5條脈;唇瓣近菱形,長和寬約相等,1-1.5厘米、基部楔形並且具1個胼胝體,上部稍3裂,兩側裂片之間密生短毛,近基部處密生長白毛。
❻ 霍山石斛跟米斛的區別是什麼
像米粒一樣大小的叫米斛,不管它怎麼叫,它的主要功效是清胃熱,只要舌苔黃的慢性胃炎 幾十年的老胃病,用石斛與其他葯材搭配 可以起到一劑而效的作用。現在市場上偽品居多,沒有此功效,現在某寶上銷售的 石斛伴侶 價比黃金 就是因為這個。歷史上石斛能成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 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❼ 米斛和石斛區別有哪些
主要區別是,科目分類不同、形態特徵不同、產地生境不同,具體如下:
一、科目分類不同
1、米斛
米斛,一般指霍山石斛,別名米斛、龍頭鳳尾草、皇帝草。是微子目、蘭科、石斛屬、霍山石斛種植物。
二、形態特徵不同
1、米斛
莖直立,肉質,長3-9厘米,從基部上方向上逐漸變細,不分枝,淡黃綠色,有時帶淡紫紅色斑點,干後淡黃色。葉革質,總狀花序1-3個,從落了葉的老莖上部發出,花瓣卵狀長圓形,通常長12-15毫米,寬6-7毫米,先端近鈍尖,基部密生長白毛並且具1個黃色橫橢圓形的斑塊;蕊柱淡綠色,長約4毫米,具長7毫米的蕊柱足;蕊柱足基部黃色,密生長白毛,頂端微凹。花期5月。
2、石斛
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干後金黃色。葉革質,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具1~4朵花;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葯帽紫紅色,圓錐形,密布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花期4~5月。
三、產地生境不同
1、米斛
生於山地林中樹幹上和山谷岩石上。產中國河南西南部(南召)、安徽西南部(霍山)。模式標本采自安徽(霍山)。
2、石斛
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產安徽南部大別山區(霍山)、台灣、湖北南部(宜昌)、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滄源、勐臘、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貢山一帶)、西藏東南部(墨脫)。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