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龜苓膏是什麼做的裡面真有烏龜成分
龜苓膏裡面確實有烏龜(去內臟)成分。
龜苓膏是以鷹嘴龜和土茯苓為主要原料,再加入生地黃、甘草、紅棗、桑葉、金銀花、蜂蜜、菊花等,經過長時間熬煉而成的保健食品。
龜苓膏呈黑色,微帶透明。它最早產於廣西梧州,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葯膳。
龜苓膏能夠對付因天氣炎熱造成的心煩口燥、咽喉痛、小便短澀等,皮膚上長瘡、癤、痱子的人吃它也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不過,由於食品龜苓膏中所含葯物成分有限,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熱毒、暑熱、陰虛的產生。
在吃龜苓膏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量,不能多吃,可以在每天下午的時候吃一小碗,早上以及晚上最好不要吃,以免會對腸胃造成刺激。
由於龜苓膏偏寒性,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較稀的人不宜吃。龜板有興奮子宮的作用,可能導致流產,孕婦不宜。
『貳』 龜苓膏到底用的些什麼葯材怎樣熬制而的請知道的告訴我下,謝謝!
龜苓膏的做法主料:
龜板一塊、土茯苓一斤、金銀花五錢、生地一兩、臘梅花五錢(亦可以玫瑰花或菊花代之)、綿茵陳一兩、夏枯草一兩、紫草三錢、甘草二錢以及涼粉草適量。當然也可酌加苦參、靈芝、羅漢果與女貞子等材料。
製法:
1、把土茯苓、夏枯草、金銀花、生地、臘梅花、綿茵陳、紫草、甘草與涼粉草用水洗乾凈。
2、將龜板打碎,混合土茯苓、金銀花、生地、臘梅花、綿茵陳、夏枯草、紫草與甘草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先熬兩個小時,然後放入涼粉草再熬半個小時,熄火,撈出葯渣。
3、將葯汁取出倒入碗中,涼後結成膏,即成龜苓膏。
吃龜苓膏的好處很多。它由多味中草葯熬制而成,很早以前就被人們當作葯膳來食用,吃了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清熱降火、潤肺止咳,還能美容養顏和滋陰補腎。得了嗓子疼、痔瘡、痱子和便秘等病,吃它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龜苓膏中含有多種活性多糖和氨基酸,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能夠調節血脂和血糖。
『叄』 正宗龜苓膏的做法中葯配方
看上去黑乎乎,吃起來滑溜溜,咽進肚裡涼冰冰。這種其貌不揚的零食就是龜苓膏。它從中國的南方起源,如今成了各地流行的消夏美味。
果凍狀的龜苓膏
龜苓=龜甲+土茯苓
傳說,最早的龜苓膏起源於一個叫饒平的地方。它位於廣東和福建交界處,因為氣候潮濕悶熱,當地居民經常出現濕熱症狀,比如皮膚長瘡、長痘。人們不斷嘗試,找到了一個土方子:當地生活著一種鷹嘴龜,用這種龜的背甲,加上土茯苓等清熱去火的植物,慢火熬成糊狀,經常服用,就可以化解濕熱之毒。龜甲和土茯苓是配方的核心,人們就用它們給這種葯取名為龜苓糊、龜苓粥。
到了明末清初,一個饒平縣的郎中移居到廣西梧州。梧州的氣候環境和饒平很像,當地居民也飽受濕熱之苦。郎中靈機一動,想到用家鄉的龜苓糊來治病。尋找材料時,他發現缺一味輔助的草葯,翻遍了整個梧州也沒找到。無奈之下,郎中只好用葯效差不多的當地草葯代替。哪知煲出的湯晾涼後,竟然凝成了膠狀的凍!
雖然樣子不像故鄉的龜苓糊,不過療效應該也差不多,郎中就在自家葯鋪里叫賣開來。沒想到,生意竟格外好。治療效果不錯,口感又清涼爽滑,一下就俘獲了人心,大家都爭相購買。於是,郎中索性就按照新方子製作,並給它取名為「梧州龜苓膏」, 以區別於故鄉饒平的龜苓糊。
鷹嘴龜,正式名稱是平胸龜,分布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特點是不能縮回殼里的大腦袋、扁平的腹甲以及長長的尾巴。如今它們在我國野生數量已很稀少,而且難以人工養殖,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相當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待遇。因此如今的龜苓膏,一般使用易於飼養的中華草龜(也就是普通的「烏龜」,下圖),或者乾脆不含龜板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