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食用方法 > 中葯石斛獨活

中葯石斛獨活

發布時間:2021-06-29 18:43:51

❶ 獨活石斛可以煲湯

可以,它是一種葯物

❷ 中草葯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

中草葯6000種圖解名字功效?以下是小社吐血整理的常用中草葯圖譜及性味歸經、功能主治介紹,供大家欣賞、參考。另外,小社這次特意給每一種中葯都附上了別名,便於大家平時靈活運用。

(前方大量圖片,建議在WIFI下觀看)

解表類

1、發散風寒葯

生薑

別名:大肉姜、鮮生薑



白芷

別名:芳香、澤芬



防風

別名:銅芸、茴草、百枝、屏風



蒼耳

別名:常思菜、地葵、道人頭、豬耳、刺兒棵



羌活

別名:羌青、護羌使者、羌滑、退風使者



細辛

別名:小辛、細草、少辛、獨葉草、山人參



荊芥

別名:香荊芥、假蘇、姜芥、四棱桿蒿、穩齒菜



桂枝

別名:柳桂



麻黃

別名:龍沙、狗骨、卑相、卑鹽



2、發散風熱葯

牛蒡子

別名:鼠粘子、大力子、惡實



升麻

別名:周麻、雞骨升麻 、鬼臉升麻



柴胡

別名:地薰、茹草、柴草、茈胡



葛根

別名:甘葛、干葛、粉葛、葛條根



桑葉

別名:鐵扇子、蠶葉



菊花

別名:甘菊、金蕊、真菊、葯菊



薄荷

別名:蕃荷菜、土薄荷、南薄荷、人丹草、野薄荷



瀉火葯

1、清熱瀉火葯

天花粉

別名:栝樓根、花粉、白葯、瑞雪



決明子

別名:草決明、馬蹄決明、千里光、假綠豆



知母

別名:連母、水須、穿地龍、羊鬍子



梔子

別名:木丹、越桃、山梔子、黃雞子、黃梔子



蓮子心

別名:苦薏、蓮薏、蓮心



夏枯草

別名:鐵色草、棒柱頭花、榔頭草、棒槌草、牛枯草



2、清熱燥濕葯

龍膽

別名:陵游、草龍膽、苦地膽、山龍膽、水龍膽



白鮮皮

別名:野花椒皮、白羊鮮、北鮮皮、臭根皮、八股牛、八掛牛、好漢拔



苦參

別名:地槐、苦骨、穿參、牛參、地參、野槐、山槐



鴉膽子

別名:老鴉膽、鴉蛋子、小苦楝、苦參子



黃芩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



黃柏

別名:黃檗、圓柏、檗木、川黃柏



黃連

別名:川連、川黃連、姜黃連、吳萸黃連、酒連



3、清熱瀉火葯

大青葉

別名:大青、北板根、大靛



山豆根

別名:豆根、北豆根、廣豆根、苦豆根



北豆根

別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白頭翁

別名:野丈人、頭公、毛姑朵花、老公花



白蘞

別名:白根、山地瓜、鵝抱蛋、地老鼠、貓兒卵



連翹

別名:旱蓮子、空翹、空殼、落翅



板藍根

別名:靛青根、藍靛根



金銀花

別名:忍冬花、銀花、雙花、二寶花



魚腥草

別名:紫背魚腥草、紫蕺



蒲公英

別名:蒲公草、黃花地丁、黃花草、蒲公丁



4、清熱涼血葯

地黃

別名:生地、生地黃



赤芍

別名:木芍葯、赤芍葯、紅芍葯



牡丹皮

別名:丹皮、丹根、牡丹根皮



5、清虛熱葯

銀柴胡

別名:銀夏柴胡、銀胡、牛肚根、土參



胡黃連

別名:割孤露澤、胡連、西藏胡黃連



瀉下葯

1、攻下葯

大黃

別名:將軍、錦紋、錦紋大黃、川軍



2、潤下葯

火麻仁

別名:大麻仁、麻子仁、麻子線麻、山麻



郁李仁

別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小李仁



3、峻下逐水葯

千金子

別名:千兩金、菩薩豆、續隨子



巴豆

別名:巴仁、巴米、紅子仁、瀉果、猛子仁、巴仁



甘遂

別名:甘澤、陵澤腫、手花根、貓兒眼、勝於花



芫花

別名:赤芫、杜芫、頭痛花、南芫花、葯魚草、九龍花、鬧魚花



京大戟

別名:大戟、紅芽大戟、紫大戟、將軍草



商陸

別名:章陸、章柳根、見腫消、當陸



祛風濕葯

1、祛風散寒葯

川烏

別名:鵝兒花、五毒、鐵毒



木瓜

別名:木瓜實、鐵腳梨



草烏

別名:烏頭、獨白草、土附子



威靈仙

別名:鐵腳威靈仙、酒草階、黑骨頭、老虎須、七寸草、牛閑草



獨活

別名:獨搖草、獨滑、長生



路路通

別名:楓實、楓草、九空子、楓草



2、祛風濕清熱葯

防己

別名:粉防己、漢防己、石解



馬錢子

別名:番木鱉、苦實把豆兒、苦實、馬前



秦艽

別名:秦膠、秦糾、左秦艽



桑枝

別名:桑條



3、祛風濕強筋骨葯

五加皮

別名:南五加皮、五穀皮、紅五加皮



狗脊

別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



桑寄生

別名:桃樹寄生、苦楝寄生、廣寄生



化濕葯

廣藿香

別名:土藿香、大葉薄荷、貓尾巴香、山茴香



蒼術

別名:赤術、仙術、茅術、華蒼術



豆蔻

別名: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佩蘭

別名:蘭草、木香、大澤蘭、女蘭、香草、杭佩蘭



草豆蔻

別名:豆蔻、草蔻、草蔻仁、草果、扣仁



草果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厚朴

別名:川朴、厚皮、重皮、烈朴



利水滲濕葯

1、利水消腫葯

冬瓜皮

別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赤小豆

別名:紅豆、小豆、野赤豆



澤瀉

別名:水瀉、芒芋、澤芝、天鵝蛋、水澤、如意菜、水白菜、及瀉



茯苓

別名:茯菟、茯靈、松薯、松苓



薏苡仁

別名:薏仁、薏米、草珠子、回回米、六穀子、尿珠子



2、利水通淋葯

川木通

別名:淮木通、山木通、花木通、白木通



車前草

別名:當道、蛤螞草、車輪草、鐵貫草



石韋

別名:石皮、金星草、石蘭、石劍、石背柳



燈心草

別名:虎須草、赤須、燈心、燈草



3、利濕退黃葯

垂盆草

別名:半枝蓮、佛指甲、狗牙半支、豆瓣子菜、狗牙齒、鼠牙半支、白蜈蚣



金錢草

別名:神仙對坐草、蜈蚣草、黃疸草



茵陳

別名:茵陳蒿、綿茵陳、絨蒿



虎杖

別名:苦杖、斑杖、花斑杖、紫金龍、酸湯桿、山大黃、陰陽蓮



溫里葯

丁香

別名:母丁香、公丁香、雄丁香



八角茴香

別名:大料、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珠、八角香



小茴香

別名:土茴香、谷茴香、草茴香、谷香、小茴、小香、香絲菜



花椒

別名:秦椒、蜀椒、巴椒、川椒



肉桂

別名:桂樹、牡桂、玉桂、紫桂、大桂、桂皮



乾薑

別名:白姜、干生薑、均姜、葯姜



吳茱萸

別名:食茱萸、吳萸、氣辣子、曲葯子



附子

別名: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高良姜

別名:良姜、小良姜、海良姜、膏良姜



理氣葯

刀豆

別名:刀豆子、關刀豆、刀巴、馬刀豆



土木香

別名:青木香、祁木香、瑪奴、新疆木香



大腹皮

別名:檳榔皮、大腹毛、檳榔衣、茯毛



川楝子

別名:金鈴子、仁棗



木香

別名: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雲木香、廣木香



烏葯

別名:台烏葯、香葉子樹、白葉柴、青竹香、銅錢樹、白背樹



佛手

別名:佛手柑、密羅柑、五指柑、手柑



陳皮

別名:橘皮、橘子皮、廣橘皮、紅皮



枳殼

別名:川枳殼、江枳殼、湘枳殼



枳實

別名:鵝眼枳實



香附

別名:香附米、莎草根、三棱草根



香櫞

別名:鉤櫞子、香櫞柑



薤白

別名:薤根、薤白頭



消食葯

山楂

別名:鼠查、棠球子、赤爪實、山裡紅果



麥芽

別名:大麥芽、大麥櫱、麥櫱、大麥毛



萊菔子

別名:蘿卜子



驅蟲葯

苦楝皮

別名:楝木皮、楝樹枝皮、楝皮、楝根皮



南鶴虱

別名:野胡蘿卜子、鶴虱、竊衣子



使君子

別名:留求子、史君子、五稜子、君子仁、索子果



檳榔

別名:大腹檳榔、大腹子、檳榔子、橄欖子、檳榔玉



止血葯

1、涼血止血葯

大薊

別名:雞項草、野紅花、將軍草、馬薊、虎薊、刺薊、山蘿卜、牛口刺



地榆

別名:白地榆、鼠尾地榆、黃瓜香、綿地榆、紅地榆、馬猴棗



側柏葉

別名:柏葉、叢柏葉



槐花

別名:槐蕊、槐米



2、化瘀止血葯

三七

別名:山漆、金不換、參三七、田三七、田七



茜草

別名:茹蘆、茜根、活血丹、小活血



蒲黃

別名:蒲花、蒲草黃、蒲厘花粉、蒲棒花粉



仙鶴草

別名:龍頭草、金頂龍芽、刀口草、狼牙草



3、收斂止血葯

白及

別名:白芨、甘根、呼良姜、白及子、白雞兒



4、溫經止血葯

艾葉

別名:艾蒿葉、家艾葉、艾草



活血化瘀葯

1、活血止痛葯

川芎

別名:西芎、山鞠窮、香果、小葉川芎



延胡索

別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



鬱金

別名:馬蓮、黃郁



姜黃

別名:黃姜、毛薑黃、寶鼎香、黃絲鬱金、鬱金



乳香

別名:熏陸香、馬尾香、乳頭香、天澤香



澤蘭

別名:地筍、地石蠶、蛇王草、草澤蘭



沒葯

別名:末葯



2、活血調經葯

川牛膝

別名: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肉牛膝



王不留行

別名:奶米、大麥牛、王母牛、留行子



丹參

別名:山參、紅根、紫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參



紅花

別名:紅藍花、刺紅花、草紅花



桃仁

別名:白桃、毛桃、紅桃



益母草

別名:益母、茺蔚、野天麻、地母草



雞血藤

別名:血龍藤、九層風、血筋藤、紫梗藤、血鳳藤、大血藤、過崗龍



3、活血療傷葯

骨碎補

別名:猴姜、石毛薑、過山龍



蘇木

別名:蘇方木、棕木、赤木、紅赤木、紅柴



4、破血消症

馬錢子

別名:士的寧樹、番木鱉、苦實把豆兒、火失刻把都、苦實、馬前、牛眼、大方八、馬錢樹,馬錢科、馬錢屬喬木



三棱

別名:荊三棱、光三棱



莪術

別名:蓬莪術、蓬術、廣術、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葯

1、溫化寒痰葯

天南星

別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頭



化橘紅

別名:柚皮橘紅、化州橘紅、柚子皮



白前

別名:石藍、嗽葯、鵝管白前



半夏

別名:水玉、羊眼半夏、蠍子草、麻芋果、三葉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別名:芥菜子、青菜子、黃芥子



旋覆花

別名:金線花、夏菊、滿天星、金盞花、貓耳朵花



2、清熱化痰葯

川貝母

別名:貝母、川貝、勤母



瓜蔞

別名:栝樓、葯瓜、吊瓜



胖大海

別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別名:土當歸、水前胡、野當歸



桔梗

別名:梗草、苦桔梗、大葯、鈴鐺花、尚頭花、苦菜根



浙貝母

別名:浙貝、象貝母、大貝母、元寶貝、珠貝



昆布

別名:海帶、江白菜



竹茹

別名:蛤殼、瓦屋子、花蜆殼



3、止咳平喘葯

馬兜鈴

別名:兜鈴、水馬香果



白果

別名:鴨腳子、靈眼、佛指柑



百步

別名:嗽葯、百條根、山百根、葯虱葯



桑白皮

別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別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羅漢果

別名:假苦瓜、光果木鱉、拉漢果



安神葯

合歡皮

別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歡木皮



遠志

別名:棘菀、細草、光棍茶、細葉遠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別名:柏實、柏子、側柏子



酸棗仁

別名:棗仁、酸棗核



平肝熄風葯

羅布麻葉

別名:茶葉花、澤漆麻、野茶葉



蒺藜

別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別名:赤箭芝、獨搖芝、離母、赤箭、明天麻



鉤藤

別名:大鉤丁、雙鉤藤



開竅葯

石菖蒲

別名:山菖蒲、葯菖蒲、金錢蒲、水劍草、石蜈蚣、九節菖蒲



補虛葯

1、補氣葯

甘草

別名:國老、美草、甜草根、粉草、烏拉爾甘草



人參

別名:人銜、土精、棒棰、圓參、山參



大棗

別名:紅棗、干棗、良棗



山葯

別名:山芋、懷山葯



白術

別名:冬術、山芥、於術、浙術



黨參

別名:黃參、獅頭參、中靈草



黃芪

別名:綿黃芪、獨根、二人抬



2、補陽葯

巴戟天

別名:雞血藤、兔兒腸、雞腸風、貓腸筋



肉蓯蓉

別名:地精、大芸



杜仲

別名:思仙、木綿、絲連皮、絲棉木、玉絲皮



補骨脂

別名:破故紙、懷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別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別名:箭葉淫羊藿、心葉淫羊藿、仙靈脾



3、補血葯

白芍

別名:白芍葯、金芍葯



當歸

別名:馬尾歸、秦歸、雲歸、西當歸



首烏藤

別名:夜交藤、田豬頭、鐵稱陀



4、補陰葯

牛膝

別名:懷牛膝、杜牛膝、牛蓋膝、牛筋



石斛

別名:林蘭、杜蘭、千年竹、黃草



麥冬

別名:寸冬、韭葉麥冬、麥門冬、寸麥冬



百合

別名:白百合



收澀葯

五味子

別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別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別名:肉果、玉果、頂頭肉



罌粟殼

別名:米殼、粟殼



蓮子

別名:水芝丹、蓮實、蓮蓬子



芡實

別名:水雞頭、雞頭實、雞頭子

❸ 中葯按按葯物功能分類

一、解表葯
(一)發散風寒葯
麻黃、桂枝、紫蘇(附葯:紫蘇梗)、生薑(附葯:生薑皮、生薑汁)、香薷、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細辛、藁本、蒼耳子(附葯:蒼耳草)、辛夷、蔥白、鵝不食草、胡荽、檉柳。
(二)發散風熱葯
薄荷、牛蒡子、蟬蛻、桑葉、菊花、蔓荊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葯:葛花)、淡豆豉(附葯:大豆黃卷)、浮萍、木賊。
二、清熱葯
(一)清熱瀉火葯
石膏、寒水石、知母、蘆根、天花粉、竹葉、淡竹葉、鴨跖草、梔子、夏枯草、決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二)清熱燥濕葯
黃芩、黃連、黃柏、龍膽、秦皮、苦參、白鮮皮、苦豆子、三棵針、馬尾連
(三)清熱解毒葯
金銀花(附葯:忍冬藤)、連翹、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青黛、貫眾、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樓、拳參、漏蘆、土茯苓、魚腥草、金蕎麥、大血藤、敗醬草(附葯:墓頭回)、射干、山豆根(附葯:北豆根)、馬勃、青果、錦燈籠、金果欖、木蝴蝶、白頭翁、馬齒莧、鴉膽子、地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邊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膽、千里光、白蘞、四季青、綠豆(附葯:綠豆衣)
(四)清熱涼血葯
生地黃、玄參、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清虛熱葯
青蒿、白薇、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
三、瀉下葯
(一)攻下葯
大黃(後下)、芒硝、番瀉葉、蘆薈
(二)潤下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葯
甘遂、京大戟(附葯:紅芽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風濕葯
(一)祛風寒濕葯
獨活、威靈仙、川烏(附葯:草烏)、蘄蛇(附葯:金錢白花蛇)、烏梢蛇(附葯:蛇蛻)、木瓜、蠶沙、伸筋草、尋骨風、松節、海風藤、青風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祛風濕熱葯
秦艽、防己、桑枝、豨薟草、臭梧桐、海桐皮、絡石藤、雷公藤、老鸛草、穿山龍、絲瓜絡
(三)祛風濕強筋骨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蓮花(附葯:天山雪蓮花)、鹿銜草、古楠葉
五、化濕葯
藿香、佩蘭、蒼術、厚朴(附葯:厚朴花)、砂仁(附葯:砂仁殼)、豆蔻(附葯:豆蔻殼)、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滲水濕葯
(一)利水消腫葯
茯苓(附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豬苓、澤瀉、冬瓜皮(附葯:冬瓜子)、玉米須、葫蘆、香加皮、枳椇子、澤漆、螻蛄、薺菜
(二)利尿通淋葯
車前子(附葯:車前草)、滑石、木通(附葯:關木通、川木通)、通草、瞿麥、扁蓄、地膚子、海金沙(附葯:海金沙藤)、石韋、冬葵子、燈心草、萆薢
(三)利濕退黃葯
茵陳、金錢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雞骨草、珍珠草
七、溫里葯
附子、乾薑、肉桂、吳茱萸、小茴香(附葯:八角茴香)、丁香(附葯:母丁香)、高良姜(紅豆蔻)、胡椒、花椒、蓽茇、蓽澄茄
八、理氣葯
陳皮(附葯:橘核、橘絡、橘葉、化橘紅)、青皮、枳實(附葯:枳殼)、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烏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櫞、玫瑰花、綠萼梅、娑羅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蟲、刀豆、柿蒂
八、理氣葯
陳皮(附葯:橘核、橘絡、橘葉、化橘紅)、青皮、枳實(附葯:枳殼)、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烏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櫞、玫瑰花、綠萼梅、娑羅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蟲、刀豆、柿蒂
九、消食葯
山楂、神曲、麥芽、稻芽(附葯:谷芽)、萊菔子、雞內金、雞矢藤、隔山消、阿魏
十、驅蟲葯
使君子、苦楝皮、檳榔、南瓜子、鶴草芽、雷丸、鶴虱、榧子
十一、止血葯
涼血止血葯
小薊、大薊、地榆、槐花(附葯:槐角)、側柏葉、白茅根、薴麻根、羊蹄
化瘀止血葯
三七、茜草、蒲黃、花蕊石、降香
收斂止血葯
白芨、仙鶴草、紫珠、棕櫚炭、血餘炭、藕節、檵木
溫經止血葯
艾葉、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葯
(一)活血止痛葯
川芎、延胡索、鬱金、姜黃、乳香、沒葯、五靈脂、夏天無、楓香脂
(二)活血調經葯
丹參、紅花(附葯:番紅花)桃仁、益母草、澤蘭、牛藤、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
(三)活血療傷葯
土鱉蟲、馬錢子、自然銅、蘇木、骨碎補、血竭、兒茶、劉寄奴
(四)破血消症葯
莪術、三棱、水蛭、虻蟲、斑蝥、穿山甲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葯
溫化寒痰葯
半夏(附葯:水半夏)、天南星(附葯:膽南星)、禹白附(附葯:關白附)白芥子、皂英(附葯:皂角刺)、旋覆花(附葯:金沸草)、白前、貓爪草
清化熱痰葯
川貝母、浙貝母、瓜萎、竹茹、竹瀝、天竺黃、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黃葯子、海蛤殼、海浮石、瓦楞子、礞石
止咳平喘葯
苦杏仁(附葯:甜杏仁)、紫蘇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馬兜玲、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白果(附葯:銀杏葉)、矮地茶、洋金花、華山參、羅漢果、滿山紅、胡頹子葉
十四、安神葯
重鎮安神葯
硃砂、磁石、龍骨(附葯:龍齒)、琥珀
養心安神葯
酸棗仁、柏子仁、靈芝、纈草、首烏藤、合歡皮(附葯:合歡花)、遠志
十五、平肝息風葯
(一)平抑肝陽葯
石決明、珍珠母、牡蠣、紫貝齒、代赭石、刺蒺藜、羅布麻、生鐵落
(二)息風止痙葯
羚羊角(附葯:山羊角)、牛黃、珍珠、鉤藤、天麻(附葯:密環菌)、地龍、全蠍、蜈蚣、僵蠶(附葯:僵蛹、雄蠶蛾)
十六、開竅葯
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
十七、補虛葯
補氣葯
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葯、白扁豆、甘草、大棗、刺五加、絞股藍、紅景天、沙棘、飴糖、蜂蜜
補陽葯
鹿茸(附葯:鹿角、鹿角膠、鹿角霜)、紫河車(附葯:臍帶)、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續斷、肉蓯蓉、鎖陽、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蟲夏草、胡蘆巴、韭菜子、陽起石、海狗腎(附葯:黃狗腎)、海馬、哈蟆油、羊紅膻
補血葯
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何首烏、龍眼肉、楮實子
補陰葯
北沙參、南沙參、百合、麥冬、天冬、石斛、玉竹、黃精、明黨參、枸杞子、墨旱蓮、女貞子、桑椹、黑芝麻、龜甲、鱉甲
十八、收澀葯
固表止汗葯
麻黃根、浮小麥(附葯:小麥)、糯稻根須
斂肺澀腸葯
五味子、烏梅、五倍子、罌粟殼、訶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糧
固精縮尿止帶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海螵蛸、蓮子(附葯:蓮須、蓮房、蓮子心、荷葉、荷梗)、芡實、刺蝟皮、椿皮、雞冠花
十九、涌吐葯
常山、瓜蒂、膽礬
二十、攻毒殺蟲止癢葯
雄黃、硫黃、白礬、蛇床子、蟾酥(附葯:蟾皮)、樟腦、木鱉子、土荊皮、蜂房、大蒜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葯
升葯、輕粉、砒石、鉛丹、爐甘石、硼砂

❹ 湯葯的中葯國內分部

【北京】: 黃芩、知母、蒼術、酸棗、益母草、玉竹、瞿麥、柴胡、遠志等。
【天津】:酸棗、菘藍、茵陳、牛膝、北沙參等。
【上海】: 番紅花、延胡索、栝樓、菘藍、丹參等。
【重慶】:黃連、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蕎麥、仙茅等。
【河北】: 知母、黃芩、防風、菘藍、柴胡、遠志、薏苡、菊、北蒼術、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蓮花、肉蓯蓉、酸棗等。
【山西】:黃芪、黨參、遠志、杏、小茴香、連翹、麻黃、秦艽、防風、豬苓、知母、蒼術、甘遂等。
【遼寧】: 人參、細辛、五味子、藁本、黃檗、黨參、升麻、柴胡、蒼術、薏苡、遠志、酸棗等。
【吉林】:人參、五味子、桔梗、黨參、黃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黃精、玉竹、白薇、穿山龍等。
【江蘇】:桔梗、薄荷、菊、太子參、蘆葦、荊芥、紫蘇、栝樓、百合、菘藍、芡實、半夏、丹參、夏枯草 牛蒡等。
【浙江】:浙貝母、延胡索、芍葯、白術、玄參、麥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烏葯、益母草等。
【安徽】:芍葯、牡丹、菊、菘藍、太子參、 南沙參、女貞、白前、獨活、側柏、木瓜、前胡、土茯苓、蒼術、半夏、杜仲、金錢草、黃精、山楂、金銀花、白蘞、白薇、萆解、地榆、 防己、 蒿本、葛根、葛根、茜草、青木香、三棱、商陸、射干、天麻、烏葯、香附、玉竹、紫菀、蓽澄茄、金櫻子、蔓荊、山茱萸、桑椹、葶藶子、紫蘇子、合歡皮、淡竹葉、枸骨葉、蓮須、夏枯草(球)、野菊花、半邊蓮、大薊、翻白草、鹿銜草、華細辛、淫羊藿、魚腥草、龜甲、紅娘子、蜈蚣等。
【福建】: 穿心蓮、澤瀉、烏梅、太子參、酸橙、龍眼、栝樓、金毛狗脊、虎杖、貫眾、金櫻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酸橙、梔子、荊芥、香薷、薄荷、鉤藤、防己、蔓荊子、青葙、車前、澤瀉、夏天無、蓬蘽等。
【山東】:忍冬、北沙參、栝樓、酸棗、遠志、黃芩、山楂、茵陳、香附、牡丹、徐長卿、靈芝、天南星。
【河南】: 地黃、牛膝、菊、薯蕷、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白附子、牛蒡子、桔梗、款冬花、連翹、半夏、豬苓、獨角蓮、栝樓、天南星、酸棗等。
【湖北】:茯苓、黃連、獨活、厚朴、續斷、射干、杜仲、白術、蒼術、半夏、湖北貝母等。
【湖南】: 厚朴、木瓜、黃精、玉竹、牡丹、烏葯、前胡、芍葯、望春花、白及(白芨)、吳茱萸、蓮、夏枯草、百合等。
【廣東】:陽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訶子、化州柚、仙茅、何首烏、佛手、橘、烏葯、廣防己、紅豆蔻、廣藿香、穿心蓮等。
【廣西】: 羅漢果、廣金錢草、雞骨草、石斛、吳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術、天冬、鬱金、土茯苓、何首烏、八角茴香、栝樓、茯苓、葛等。
【海南】:檳榔、陽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廣藿香、蘆薈、高良姜、胡椒、金線蓮等。
【四川】:川芎、烏頭、川貝母、川木香、麥冬、白芷、川牛膝、澤瀉、半夏、魚腥草、川木通、芍葯、紅花、大黃、使君子、川楝、黃皮樹、羌活、黃連、天麻、杜仲、桔梗、花椒、佛手、枇杷葉、金錢草、黨參、龍膽、辛夷、烏梅、銀耳、川明參、柴胡、川續斷、冬蟲夏草、乾薑、金銀花、丹參、補骨脂、鬱金、姜黃、莪術、天門冬、白芍、川黃柏、厚朴等。
【貴州】:天麻、杜仲、天冬、黃精、茯苓、半夏、吳茱萸、川牛膝、何首烏、白及、淫羊藿、黃檗、厚朴、白術、麥冬、百合、鉤藤、續斷、菊花、山葯、瓜蔞、黃柏、桔梗、龍膽、前胡、通草、射干、烏梅、木瓜、三七、石斛、姜黃、桃仁、百部、仙茅、黃芩、草烏、玉竹、赤芍、秦艽、防風、澤瀉、獨活、茯苓、白芍、白芷、黃連、玄參、大黃、梔子、葛根、雷丸、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參、魚腥草、石菖蒲、蒼耳子、金銀花、南沙參、木蝴蝶、天南星、雲木香、薏苡、火麻仁、黔黨參、五倍子等。
雲南】:三七、雲木香、黃連、天麻、當歸、貝母、千年健、豬苓、兒茶、草果、石斛、訶子、肉桂、防風、蘇木、龍膽、木蝴蝶、陽春砂、半夏等。
【西藏】: 羌活、胡黃連、大黃、莨菪、川木香、貝母、秦艽、麻黃、冬蟲夏草等。
【陝西】:天麻、杜仲、山茱萸、烏頭、丹參、地黃、黃芩、麻黃、柴胡、防已、連翹、遠志、絞股藍、薯蕷、秦艽等。
【甘肅】:當歸、大黃、甘草、羌活、秦艽、黨參、黃芪、鎖陽、麻黃、遠志、豬苓、知母、九節菖蒲、枸杞、黃芩、款冬花、菟絲子等。
【青海】: 大黃、貝母、甘草、羌活、豬苓、鎖陽、秦艽、肉蓯蓉、冬蟲夏草等。
【寧夏】:寧夏枸杞、甘草、麻黃、銀柴胡、鎖陽、秦艽、黨參、柴胡、白鮮、大黃、升麻、遠志等。
【新疆】:甘草、伊貝母、紅花、肉蓯蓉、牛蒡、紫草、款冬花、枸杞、秦艽、麻黃、赤芍、阿魏、鎖陽、雪蓮等。
【黑龍江】:人參、龍膽、防風、蒼術、赤芍、黃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黃芪、知母、五味子、板藍根等。
【內蒙古】: 甘草、麻黃、赤芍、黃芩、銀柴胡、防風、鎖陽、苦參、肉蓯蓉、地榆、升麻、木賊、郁李等。

❺ 熟地黃24克,山葯、山茱萸各12克,茯苓、澤瀉、丹皮各9克。石斛12菊花9決明子12紅花12赤芍1

1、麻黃:生麻黃發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黃發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黃可用於上半身水腫明顯的頭面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兼表證,如越婢加術湯(麻黃生石膏蒼術甘草生薑大棗)加減治腎炎水腫;麻黃配熟地、白芥子、當歸散陰疽,消徵結,如陽和湯(麻黃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陰沮,痰核、流注結塊,故有「麻黃得熟地通絡而不發表,熟地得麻黃則補血而不膩膈」;麻黃配乾薑祛除深入肌腠中風寒之邪,治風寒痹症肢體疼痛。注意: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鼓脹、癰、癤等均不用。
2、桂枝:溫經、祛風寒、活血通絡、助心陽、溫化水飲。配茯苓、豬苓、澤瀉、白術、紫蘇、桑白皮、炙草治療水飲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腫;配瓜蔞、薤白、紅花、五靈脂治療心陽不振致的胸痹,常用於治療心功不全、心絞痛、心梗等。桂枝有橫通肢節的特點,引諸葯橫行至肩、臂、手指,故為上肢病的引經葯。桂枝配姜黃,可治肩臂痛,治風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陰血虛乏、素出血、身無寒邪、陽氣內盛者不用桂枝。
3、荊芥:風熱、風寒表證均可應用;配防風、當歸、川芎、蘇梗治產後受風;兼能清血分伏熱,理血止血。荊芥適用散全身風邪;荊芥穗適於散頭部風邪;荊芥炭適於止血,治產後失血過多和血暈症。荊芥去血中之風,故風病、血病、產後病常用;荊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脈之風邪,防風善治骨肉之風邪。荊芥穗引葯入腦,治腦血管病常加此葯。注意:用荊芥期間禁食魚蟹、河豚、驢肉等。
4、防風:祛風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荊芥好,荊芥祛風解表發汗作用比防風強,常荊芥、防風同用。防風有明顯的祛風解痙作用,治療肝風內動、風痰上擾、破傷風等常於全蠍同用,增強祛風解痙作用;防風能入肝經氣分,用於肝鬱傷脾致腹痛、腹瀉的治療,如痛瀉葯方(陳皮白術防風白芍);治療腸風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風有殺附子毒、增強黃芪作用。
5、紫蘇:解表散寒用紫蘇葉(後下),行氣寬中用紫蘇梗;和胃止嘔用紫蘇(葉、梗同用),降氣消痰用紫蘇子。蘇梗還有理氣安胎作用;蘇葉芳香辟穢,祛暑化濕,解魚蟹毒。
6、羌活:治風寒表證,對身冷無汗、頭痛明顯顯效,尤對夾濕邪的感冒特效;近年常配獨活、桂枝、赤芍、紅花、威靈仙、防風、附子、知母、薏仁、松節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羌活偏於祛上半身的風濕,善治脊、項、頭、背部的疼痛;獨活偏於祛下半身的風濕,善治腰、腿、足、脛的疼痛;羌活善祛散頭項背部風寒,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風寒。羌活常用治療上半身疼痛侯後頭部疼痛的引經葯,有治療「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特點,常用治脊柱病。
7、獨活:治風濕性關節炎偏於虛寒性者配伍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威靈仙、牛膝、紅花、澤蘭、附片等,尤其對腰腿痛效好;獨活配細辛治少陰頭痛;獨活配牛膝、木瓜、蒼術、地龍、五加皮、川斷治兩腿風濕痛,軟弱、行走困難。獨活外用於風濕痛,骨節痛熏洗常與桂枝、透骨草、烏頭、當歸、紅花、防風、生艾葉同用。注意:血虛頭痛、腎虛腰痛、陰津不足不宜用。
8、白芷:五大功效: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善治各種頭痛,尤其前頭痛或眉棱骨痛,還治牙痛、胃痛、瘡瘍痛;白芷與細辛均治牙痛,細辛偏於治齒髓痛或夜間痛,白芷偏於治齒齦連面頰部疼,血虛有熱或陰虛火旺忌用,癰疽已潰宜少用,以免耗傷氣血。
9、藁本:善治頭頂痛,為治頭頂部疾病的引經葯,也治風寒侵入腰部而致腰脊冷痛。羌活善治後頭疼,散太陽經風寒;白芷善治前頭痛、眉棱骨疼,散陽明經風寒;川芎善治兩側頭痛,搜少陽經風邪。
10、細辛:細辛有升浮之性,可用於頭面部諸風百疾。主要特點是竄透開滯的功效,開胸中滯氣,通肺竅,疏通關節,而治療咳逆上氣,寒痰喘嗽,眼風流淚,鼻塞不聞香臭,風寒痹痛等。細辛可入肝、心、腎、肺四經。蠶沙也能通凝滯,偏於祛風濕滯於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細心主要搜風濕寒邪滯於肝腎而致的筋骨疼痛,對經久不愈疼痛常效果好。獨活善搜腎經氣分伏風;細辛善搜肝腎血分風寒。
11、辛夷:治鼻病的要葯,治風寒感冒鼻塞配荊防、細辛、蒼耳子;治鼻炎配白芷、細辛、蒼耳子、菊花、雙花、川芎。蒼耳子也治鼻病,偏散頭部風濕,兼治風頭痛,辛夷偏散上焦風寒,開宣肺竅。細辛也辛通走竄,可通全身之氣,偏於入心腎兩經;白芷也芳香通竅,主要散頭面風寒治前頭痛、鼻塞。注意:陰虛火旺忌用本品。
12、蒼耳子:祛風濕、通竅、散結功能,治皮膚病如各種癬、癢疹、麻風等。另秋季采鮮蒼耳子,連莖葉切碎,水煮取汁熬膏,攤於布上,貼於肚臍及囟門,治療小兒疳積,肚大黃瘦,兩目少神,消化不良等,也可用膏貼瘰癧、癤瘡腫毒。
13、香薷: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扁豆健脾化濕而消暑;荷葉升達清氣而消暑,香薷散風利濕濁而祛暑。冬季傷寒表證用麻黃,夏季傷暑表證用香薷。
14、生薑:解表發汗,發散風寒,可用單味生薑切碎加紅糖煮湯治療風寒感冒。生薑配半夏和胃止嘔,解半夏、南星毒;生薑汁可化痰止嘔治風痰口禁不語,風痰阻絡半身不遂配竹瀝汁。生薑發散風寒、止嘔;乾薑溫中祛寒、溫肺化飲;炮姜溫經止血;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嘔,比乾薑而不燥,比生薑而不散;生薑皮行水氣,消浮腫。
15、薄荷:為辛涼解表葯,常用治風熱感冒,頭暈頭痛,咽喉腫痛。具有發散風熱、清肝明目、還能消食下氣,消脹、除霍亂吐瀉作用。薄荷、桑葉都常用疏風清熱,桑葉偏於涼血清熱,疏風明目;薄荷偏入氣分,富有辛涼解散作用。注意:久病、大病之後,禁用薄荷,以免汗出不止。
16、菊花:疏風散熱,用於風溫初起治風熱感冒。也是眼科常用葯,主治肝經風熱、目赤腫痛,兩目昏花,見風流淚,目生雲翳,常配黃芩、密蒙花、青箱子、草決明、木賊草、桑葉、蟬蛻等;菊花、薄荷均散風熱、清頭目,但薄荷偏於發散,辛涼發汗力量大於菊花;菊花偏於清肝熱,祛肝風,有兼養肝明目作用,菊花可常用,薄荷不能久用。野菊花有清熱解毒治療疔瘡腫毒作用。
17、牛蒡子:辛苦性涼,散風除熱,宣肺透疹,清熱解毒,常用治療咽喉疼痛,與山豆根、玄參、桔梗、甘草、黃芩等同用;也可配銀花、連翹、苦參、歸尾、赤芍治療瘡瘍腫毒,促進癰結消散。牛蒡子還有「利腰膝凝滯之氣」作用,配川斷、牛膝、用於腰膝氣滯串走疼痛。
18、蔓荊子:散風清熱,涼肝明目,治頭痛,最大的特點是能散頭部風熱而治頭痛,尤其對發於頭部兩側近太陽穴處頭痛,常與荊防、菊花、白蒺藜同用。單用蔓荊子泡酒可治慢性頭痛;配養血祛風葯如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風可治頭風頭痛。藁本治風寒頭痛,白芷治風濕頭痛,蔓荊子治風熱頭痛。蔓荊子偏於肝風上擾致眩暈頭痛,蔓荊子偏於風熱上攻之頭沉昏悶頭痛。注意:對血虛而致頭痛、目痛忌用。
19、浮萍:辛涼發汗葯,輕浮升散,用於風熱表證,本品疏風散熱,善達肌表,常用治熱邪郁於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與牛蒡子、蟬蛻、薄荷、葛根同用;也可治風熱癮疹(蕁麻疹等),還有宣肺利水、消水腫作用,用於全身水腫而兼發熱者,如急性腎炎水腫。注意:體虛自汗者忌用。
20、蟬蛻:四大功能:發散風熱、透發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適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對兼有喑啞,咽痛者效好,配射干、胖大海、桔梗,適於小兒麻疹發熱疹出不透者,用蟬蛻散熱透疹,防熱毒內陷,配牛蒡子、銀花、薄荷、蘆根、葛根等。配防風、荊芥、浮萍、白鮮皮、赤芍治療風疹;用於破傷風,對高熱驚厥、顏面神經麻痹有祛風止抽、緩解痙攣作用,常與全蠍、鉤藤、蜈蚣、僵蠶同用。適於風熱攻目之目赤目昏,目生雲翳之症;還可以治小兒夜啼,常在和胃、清熱、消食葯中加蟬蛻1.5—6克,往往收效。蟬蛻散風熱、退翳、透疹、祛風解痙;蛇蛻有小毒,善除風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治皮膚疥癬、瘙癢與皮膚病。注意:虛證及孕婦及無風熱者不用。
21、柴胡:(1)和解少陽:能使外感侵入與半表半里之邪由半表半里出表而解,典型症狀: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食慾不振、心煩欲嘔,舌苔薄白,脈弦,用小柴胡湯,對急性發熱性疾病如流感、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等常以小柴胡湯加減;(2)疏肝解郁:肝氣郁結,人體陰陽、氣血不得正常升降流行,上可致頭痛、胸脹脅痛,下可致腹痛、臍痛,腹中結氣,經閉等,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3)升舉陽氣:能引清氣上行而治脾胃虛弱、清陽下陷所致氣短腹墜,瀉痢久久難愈,肛門下墜,腰腹沉重,月經過多,小便頻、臟器下垂、子宮脫垂等,如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柴胡用於升陽時,用量宜小。(4)治熱入血室:婦女外感發熱期間遇月經來潮或適遇月經剛完外邪乘血室空虛侵入,致寒熱發作,甚出現入夜高熱譫語等,可在應證用葯中加柴胡以開熱邪內閉,提邪氣由血分出氣分,從內而外,或用小柴胡湯加減。(5)治瘧疾:如先寒後熱,寒熱發作定時時,小柴胡湯加減;發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者,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加減;如發熱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小柴胡湯合白虎湯加減,常在上方基礎上加常山、草果、檳榔常獲良效。用於慢性肝炎表現右脅隱痛或兩脅均痛,脘悶遲消,腹脹,尿黃,大便欠爽,食慾不振,舌上有苔或白或黃,脈弦滑,肝功化驗長時間不正常者可用:柴胡9—15 黃芩12 川楝子9—12 半夏10 紅花9 皂刺3—5 白蒺藜9—12 片姜黃9 劉寄奴9 焦四仙各10 炒萊菔子10 草豆蔻10 方明燮樞湯,加減抗肝臟損傷。柴胡配黃芩清散肝膽氣分熱結;柴胡配黃連清散心經血分郁熱;柴胡配白芍、當歸和血調經,治腹痛。柴胡先降後升,宣氣散結而開郁調經,前胡先升後降,下氣降火而化痰止咳。南柴胡葯力柔和,適疏肝解郁;銀柴胡性較涼,適退虛熱,治骨蒸;竹葉柴胡葯力最薄,只適用於氣郁輕症;北柴胡和解少陽,退熱升陽、疏肝治瘧。注意:陰虛內熱,陽氣易生動者忌用。
22、大黃:有瀉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推陳致新功能,常用通便瀉熱,消癰散結,清熱燥濕活血通絡。胃火熾盛的人口舌生瘡,口渴咽燥,齒齦腫痛,大便秘結,衄血、吐血者,可用生大黃3—6克,開水浸泡20—30分,服汁每天一次,連服三天,凡大便干結數日不行的實證均可用此法。熱痢初起,由腸胃濕熱積滯而里急後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黃配黃連、木香、檳榔瀉腸胃積滯,痢可止。大黃還可以清熱除濕,治陽黃,除茵陳、梔子、車前子、黃柏外,適當加大黃可加速清熱除濕退黃的效果。大黃粉外撒治黃水瘡、濕疹。婦女因血瘀而月經閉止,可在調經葯中加大黃活血通絡。生大黃配甘草止嘔,遇怵服湯葯,每喝湯葯即吐,把湯葯煎好後,各用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後15—20分鍾如不吐,趕緊服湯葯即可不吐,生大黃、生甘草、生赭石、旋復花、半夏、黨參、檳榔治神經性嘔吐效好。黑白丑瀉下有小毒,攻逐腹部積水,大黃瀉下推盪腸胃積滯、熱結;巴豆、大黃均為峻瀉葯,但巴豆性熱,大黃性寒。大黃生用瀉下力猛,酒炒則能達身體上部而驅熱下行,並助其瀉力,目赤、牙痛、口瘡、胸中焚熱者適用;熟大黃瀉力緩,使用老年人及體弱者;炒碳用於大腸有積滯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黃合芒硝同用使瀉下之力增強且快速;大黃配黃芩、梔子瀉肺火;大黃配黃連瀉心火;大黃配龍膽草瀉肝火;大黃配生石膏瀉胃火。注意:元氣不足、胃虛血弱,病在氣分及陰虛便燥不宜用。
23、芒硝:為鹽類瀉下劑,主治一切熱邪熾盛致大便秘結,常與大黃同用,有軟堅破血作用,配當歸、紅花、桃仁、川芎治婦女血瘀經閉;治腹中症瘕配二術、三棱、莪術、牡蠣、鬱金、山楂核、丹參等;芒硝煎水外洗治療目赤、痔瘡;芒硝配硼砂、冰片研粉治療口舌生瘡,或吹喉用治咽喉腫痛。玄明粉瀉下作用緩和,多用熱較輕體弱者。
24、番瀉葉:治火熱內結便秘,5-7克開水浸30分,取汁分兩次服,4-5小時服一次,見瀉即止。習慣性便秘可與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本品小量清除胃內宿食而開胃進食,適量可瀉下,過量引起惡心、嘔吐。注意:哺乳期、孕期、婦女經期、痔瘡不宜用。
25、郁李仁:能開幽門之結氣,潤大腸之燥澀而行氣,潤燥、通腸並有利水消腫作用。火麻仁偏入脾與大腸血分,生津潤燥,增液緩脾而滑腸通便;郁李仁偏入脾與大腸氣分,通幽散結,行大腸氣而導滯潤腸。
26、蜂蜜:多用於老人、虛人、津液不足、腸道滯澀而致大便燥結。飴糖、蜂蜜、大棗均味甘補中,飴糖性微溫主入脾,能緩急止腹痛,滋潤滑腸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潤肺治肺燥咳嗽;大棗甘溫補中,專補脾胃,無潤腸通便之力。
27、川木通:利水通淋、導熱下行,通經下乳,臨床最常用利尿止淋葯。川木通能降泄心火,導心經濕熱由小便而出,如導赤散。川木通明顯利水清熱作用,治膀胱結熱而致熱淋、血淋等,如八正散。川木通與澤瀉都利尿去濕,但澤瀉偏於瀉利肝腎經之濕熱,川木通偏於瀉利心與小腸經之濕熱。川木通通利小便且能兼通大便,這也是川木通一個特點。近代報川木通有顯著利尿強心作用,配茯苓、豬苓、桑白皮、紫蘇子、澤瀉治療心功不全致小便不利、兩足浮腫、全身浮腫、煩悶喘促等。注意:內無濕熱、滑精、氣弱及孕婦忌用。
28、通草:利小便、下乳汁、寫肺熱、舒胃氣。川木通降心火引熱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脈、通大便、通利關節);通草瀉肺熱助氣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燈芯草清心熱,引熱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氣,滲濕清熱而利水。王不留行、川木通主要行血脈,通瘀滯而下乳汁,通草主要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一般用量3-9克,通乳可用15-18克或30克。注意:孕婦忌用。
29、茯苓:利水除濕、寧心安神、益脾止泄。凡五臟六腑各部出現水濕停留皆可用茯苓,配黨參、白術、半夏、陳皮、豬苓、澤瀉、桑白皮、冬瓜皮等治脾虛濕停而全身浮腫;苓桂術甘湯加炒白芍、木香、吳茱萸、肉豆蔻治療腸功能紊亂(出現脾虛、中焦水濕不化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用於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健忘之證,配當歸、白術、柏子仁、遠志、酸棗仁、硃砂0.6-0.9克。豬苓利水之力大於茯苓,但無補益之性,多用於祛邪,不用補正;茯苓淡滲利濕,益脾寧心,兼補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用。赤茯苓偏於清熱利濕,茯神偏於寧心安神;茯神木偏於舒筋止攣,茯苓皮利水消腫。茯神木治心掣痛,神驚,健忘並平肝祛風,治冠心病心絞痛時,在寬胸、通陽、活血、開竅劑中加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30、豬苓:利水滲濕,各種水腫、尿少、濕盛泄瀉、淋濁、黃疸等。豬苓配澤瀉增強利水效果。車前子利水不傷陰兼清熱,豬苓主專利水。
31、澤瀉:主瀉肝、腎二經之火,逐膀胱、三焦之水,主用於利尿,祛濕清熱葯。臨床常在補腎葯中佐用一些澤瀉,以防補葯生熱而致產生腎火。治療腎、膀胱或肝腎有火邪、濕熱時,澤瀉首選。澤瀉配白術,治支飲及胃內停飲而致頭目眩暈。澤瀉利尿消水,適用消水鼓之腹水,澤蘭行血消水,適於行血鼓之腹水。
32、車前子:利水清熱、通淋、益肝腎、明目、止泄瀉。可用於肝火上升而致目紅、目腫、目痛等急性眼痛,常與菊花、桑葉、草決明、黃連、黃芩、蔓荊子、銀花、密蒙花等清火、散風熱葯同用,還可用於肝腎陰虛致兩目昏暗,視力下降,有治療因濕盛引起水瀉,用「分利止瀉」法。夏季小兒腹瀉,大便如稀水狀,多日不止者,用五味異功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加車前子3-9克、桔梗0.9-1.5克效好。車前子清熱利水、明目止瀉;車前草利濕清熱兼涼血止血,可用於尿血、吐血、衄血。滑石與車前子均利水,滑石兼能祛暑,車前子兼益肝腎明目。
33、滑石:利水去濕、通淋滑竅,消暑止渴,常用治熱淋、血淋、砂淋等所致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滑石粉外用滑潤皮膚,清熱祛濕,用於痱子、濕疹、腳趾濕癢,可單用,亦可配石膏、枯礬、薄荷。冬葵子與滑石都利尿滑竅,但冬葵子兼通乳汁,滑石兼清暑熱。通草、川木通、滑石皆利小便,通草能引肺熱下行而利小便,川木通導心火下行而利小便,滑石除膀胱濕熱利小便。
34、石韋:清肺經氣分之熱,利膀胱濕熱而利水通淋。海金沙與石韋都能清利膀胱濕熱而治淋,但海金沙偏入血分,石韋偏入氣分,海金沙多用於砂石淋,石韋多用於濕熱淋。
35、扁蓄:清利膀胱濕熱,主治熱淋,小便不利,近年常配黃柏、川木通、茯苓、澤瀉、瞿麥、石韋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據實驗扁蓄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皮膚黴菌有抑製作用。
36、瞿麥:清心熱,利小腸、膀胱濕熱,本品能入血分,清血熱,治血淋、尿血常用,並有活血化瘀作用。瞿麥穗利尿作用比莖效好。扁蓄清利膀胱濕熱為主,兼治黃疸、濕疹;石韋清肺與膀胱濕熱為主,偏入氣分,多用於濕熱淋;瞿麥清心與小腸、膀胱濕熱為主,偏入血分,多用於血淋。
37、海金沙:利尿、清利小腸與膀胱濕熱。海金沙配冬葵子、牛膝、金錢草、澤瀉、澤蘭、赤芍、檳榔(或沉香)、王不留行等治療泌尿系結石,腰痛明顯加桑寄生、續斷、狗脊、杜仲、乳香、沒葯等,瞿麥、萆薢、海金沙皆治淋,瞿麥多用治血淋,萆薢多用治膏淋,海金沙多用治石淋。
38、金錢草:利水排石,能清利肝、膽、膀胱、腎經濕熱,主用利尿通淋和排出結石。配柴胡、黃芩、半夏、枳實、檳榔、大黃、玄明粉、茵陳治膽結石;配豬苓、茯苓、冬葵子、滑石、牛膝、檳榔、海金沙、澤瀉、澤蘭用於治療泌尿系結石。
39、冬葵子:利尿、滑腸、通乳。治泌尿系結石方:冬葵子15 牛膝15、澤蘭12 黃柏12 澤瀉9 豬茯苓15 金錢草30 扁蓄12 生大黃6 烏葯6 瞿麥12 黃芩12;車前子清利濕熱通淋,兼利濕止瀉;冬葵子滑利達竅而通淋,兼滑腸通便。王不留行通行血脈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滯下乳。
40、薏苡仁:微寒,生用利濕、排膿、舒筋,炒用健脾胃。木瓜與薏仁均能舒筋,木瓜偏於治寒濕所致筋脈拘急和腿肚轉筋;薏苡仁偏於治濕熱所致筋急拘攣,肢體難伸。扁豆、薏苡仁均健脾,扁豆偏於消暑除濕以健脾,薏苡仁偏於淡滲利濕以健脾。本品味淡力緩,病重者需重用和久服。注意:滑精及小便多不宜服用本品,孕婦忌用。
41、防己:利水、祛風、通行經絡、瀉下焦血分濕熱。漢防己、木方劑作用大致相同,漢防己偏於祛濕利水,治下焦濕熱,下半身水腫,濕腳氣時用;木防己偏於祛風通絡、止痛,治上半身水腫及風濕疼痛。通草甘淡,去氣分之濕熱,防己苦寒,瀉血分之濕熱。木瓜酸溫,化濕兼能舒筋活絡,善治筋攣、足痿;防己苦寒,利水兼通絡瀉熱,善治水腫腳氣。本品大苦大寒,不宜大量食用,恐害胃傷中。注意:陰虛及無濕熱實邪者忌用,熱在氣氛不宜用。
42、木瓜:利濕理脾,用於中焦濕盛致吐瀉、腹脹,也可治濕邪流注於小腿,足跗而致的濕腳氣;舒筋活絡,治筋病筋急者能緩,筋緩者能利,用於(1)暑濕傷中,發生吐瀉不止而致兩腿腓腸肌痙攣,與霍佩、扁豆、黨參、吳茱萸、白芍、甘草等同用。(2)因濕邪侵襲,經絡不和,筋攣關節不利,腫脹沉痛之濕痹,常與牛膝、五加皮、當歸、川芎、威靈仙、海風藤等同用。白芍治筋病,主要柔肝緩急而養筋;木瓜治筋病,主治利濕溫肝而舒筋。
對潰瘍病致長期胃痛,屬於虛實並見,寒熱夾雜,氣血皆病證候效好。

❻ 獨活防風桂枝香附杜仲懷牛膝蒼術炒白術薏苡仁赤勺炒白術葛根天麻法半夏補骨脂這個是治什麼

明白了,想知道飲片廠的客戶都需要什麼飲片品種吧 看這個,我們三甲醫院常用的飲片目錄,沒有對銷量進行排行,但都是常用的品種,供參考 阿膠 艾葉 巴戟天 拔契 白豆蔻 白花舌蛇草 白芨 白芥子 白茅根 白芍 白術 白鮮皮 白芷 百部 百合 柏子仁 敗醬草 板藍根 半夏 鱉甲 檳榔 薄荷 補骨脂 蒼術 草烏 側柏葉 柴胡 蟬蛻 菖蒲 炒白術 炒山葯 炒薏苡仁 車前草 車前子 沉香 陳皮 赤芍 川貝 川斷 川楝子 川牛膝 川烏 川芎 穿山龍 大腹皮 大黃 丹參 膽南星 淡竹葉 當歸 黨參 燈心草 地楓 地膚子 地骨皮 地龍 獨活 杜仲 煅牡蠣 鍛龍骨 莪術 鵝不食草 法半夏 番瀉葉 防風 防己 蜂房 佛手 茯苓 附子 乾薑 甘草 高良姜 藁本 葛根 勾藤 狗脊 枸杞子 骨碎補 瓜蔞 龜板 桂枝 海風藤 海螵蛸 海桐皮 訶子 合歡皮 何首烏 黑豆 紅花 厚朴 胡黃連 虎杖 滑石 懷牛膝 黃柏 黃精 黃連 黃芪 黃芩 火麻仁 藿香 雞內金 雞血藤 姜半夏 姜黃 僵蠶 金銀花 荊芥 桔梗 菊花 瞿麥 苦參 款冬花 萊菔子 連翹 劉寄奴 龍膽草 漏蘆 蘆根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路路通 絡石藤 麻黃根 麥冬 麥芽 蔓荊子 芒硝 沒葯 牡丹皮 木瓜 木蝴蝶 木香 牛蒡子 牛膝 女貞子 胖大海 佩蘭 枇杷葉 蒲公英 千年健 前胡 羌活 秦艽 秦皮 青黛 青風藤 青蒿 青皮 全蠍 忍冬藤 肉蓯蓉 肉桂 乳香 三棱 三七粉 桑寄生 桑葉 桑枝 沙參 沙苑子 砂仁 山葯 山楂 蛇床子 射干 伸筋草 神曲 升麻 生白芍 生白術 生地 生龍骨 生沒葯 生牡蠣 生乳香 生山葯 生山楂 石菖蒲 石膏 石斛 石決明 熟地 水牛角絲 蘇木 蘇葉 蘇子 酸棗仁 太子參 桃仁 天花粉 天麻 天門冬 天南星 透骨草 土茯苓 土元 菟絲子 王不留行 威靈仙 烏梅 烏蛇 烏葯 吳茱萸 蜈蚣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西洋參 豨薟草 細辛 夏枯草 香附 香櫞 小茴香 薤白 辛夷 杏仁 徐長卿 玄參 血竭 延胡索 夜交藤 益母草 益智仁 薏苡仁 茵陳 淫羊藿 銀柴胡 魚腥草 玉竹 鬱金 遠志 澤蘭 澤瀉 珍珠母 知母 梔子 枳殼 枳實 炙甘草 重樓 豬苓 竹茹 紫草 紫菀

❼ 中葯海馬,海龍,桂技,干石斛,當歸,獨活,威靈仙,麩炒薏苡仁,雞血藤,燙骨碎補,細

這個方子具有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作用。

❽ 熟地、續斷、地鱉蟲、延胡索、沒葯、威靈仙、杜仲、雞血藤、當歸、白芍、鹿銜草、五爪龍、獨活、石斛

你好,熟地、續斷、地鱉蟲等葯物組成可能有活血補氣血祛風濕等作用。

❾ 中葯名稱

中葯名稱大全
人參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大黃 大棗 大蒜 大薊 山奈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烏 川芎 馬寶 馬勃
天冬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香
木通 木賊 牛黃 牛膝 升麻 丹皮 丹參
烏韭 烏葯 烏桕 烏梅 水蛭 巴豆 玉竹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石韋 石斛 石膏
石燕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生地 生薑
仙茅 白芨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薇 瓜萎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榆
芒硝 朴硝 百合 百部 當歸 肉桂 硃砂
竹葉 竹瀝 竹茹 竹黃 血餘 血竭 全蠍
冰片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粉 麥冬 麥芽
赤芍 芫花 砂仁 花椒 蒼術 芡實 蘆薈
蘆根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杜仲 崗梅
牡蠣 佛手 龜板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沉香 沒葯 訶子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蒿 青黛 苦參 鬱金 虎杖 虎骨
昆布 知母 乳香 佩蘭 狗脊 澤蘭 澤瀉
降香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篳撥
草烏 草果 茵陳 茯苓 枯礬 枳殼 枳實
梔子 杞子 柿蒂 厚朴 砂仁 輕粉 虻蟲
鉤藤 香附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獨活
炮姜 姜黃 前胡 首烏 神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房 蓮須 莪術 荷葉 桂枝 桔梗
桃仁 鹽蛇 柴胡 黨參 鐵屑 射干 豹骨
狼毒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藻 浮萍 通草
桑葉 桑枝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柏 黃精
黃藤 菖蒲 菊花 雪膽 常山 蛇蛻 豬苓
麻黃 鹿角 鹿茸 商陸 續斷 琥珀 斑蟊
葫蘆 葛根 扁蓄 硫黃 雄黃 紫草 紫菀
貫眾 蛤殼 蛤蚧 黑丑 鎖陽 滑石 犀角
蒺藜 蒲黃 椿皮 槐米 槐花 槐角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榧子 檳榔
磁石 蟬蛻 辣蓼 熊膽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紅 橘核 紫蘇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蟾酥 麝香
一點紅 丁公藤 九里明 九香蟲 了哥王 二母寧
土茯苓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腹皮 山芝麻
山萸肉 千斤拔 千年健 千里光 女貞子
山豆根 小飛揚 小茴 馬齒莧 馬錢子
馬兜鈴 馬鞭草 天花粉 天竺黃 天南星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患子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五倍子 車前子 車前草 瓦楞子
牛大力 牛蒡子 毛冬青 月季花 烏梢蛇
鳳尾草 六月雪 火炭母 火麻仁 水蜈蚣
巴戟天 玉米須 石決明 石菖蒲 石榴皮
布渣葉 龍膽草 龍眼肉 龍(月利)葉 四方藤
仙鶴草 白頭翁 白芥子 白茅根 白蘚皮
白僵蠶 瓜萎仁 冬葵子 冬蟲草 冬瓜皮
玄明粉 半邊蓮 絲瓜絡 地膚子 地骨皮
地膽草 西瓜皮 西河柳 旱蓮草 肉豆蔻
肉蓯蓉 丟了棒 自然銅 血餘炭 合歡皮
決明子 燈心草 安息香 農吉利 陽起石
延胡索 豆豉姜 麥門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蕒菜 花蕊石 蒼耳子 蘇合香
兩面針 吳茱萸 牡丹皮 何首烏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龜板膠 辛夷花 連錢草
沙苑子 補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雞內金
雞血藤 雞冠花 雞骨草 青葙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葉 板栗殼 板藍根 松節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羅漢果 敗醬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錢草 金銀花 金櫻子
魚腥草 狗肝菜 鬧羊花 爐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靈仙 牽牛子
鴉膽子 骨碎補 鍾乳石 覆盆子 禹余糧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蓮 穿破石 孩兒參
絡石藤 素馨花 萊菔子 蓮子心 核桃仁
夏天無 夏枯草 鴨跖草 倒扣草 徐長卿
凌霄花 寬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風藤 海金沙 海螵蛸 海浮石 桑白皮
桑寄生 桑螵蛸 菟絲子 救必應 野菊花
桑寄生 桑螵蛸 菟絲子 救必應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膽汁 貓爪草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旋復花 淮山葯 淫羊藿 淡竹葉
淡豆豉 羚羊角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蘆茶
葶藶子 紫河車 番瀉葉 寒水石 臘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麴草 蔓荊子
酸棗仁 (豕希)薟草 罌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 澎蜞菊 糯稻根 鷹不泊
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羅布麻葉 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❿ 全部中草葯名

中葯名稱大全

人參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大黃 大棗 大蒜 大薊 山奈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烏 川芎 馬寶 馬勃
天冬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香
木通 木賊 牛黃 牛膝 升麻 丹皮 丹參
烏韭 烏葯 烏桕 烏梅 水蛭 巴豆 玉竹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石韋 石斛 石膏
石燕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生地 生薑
仙茅 白芨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薇 瓜萎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榆
芒硝 朴硝 百合 百部 當歸 肉桂 硃砂
竹葉 竹瀝 竹茹 竹黃 血餘 血竭 全蠍
冰片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粉 麥冬 麥芽
赤芍 芫花 砂仁 花椒 蒼術 芡實 蘆薈
蘆根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杜仲 崗梅
牡蠣 佛手 龜板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沉香 沒葯 訶子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蒿 青黛 苦參 鬱金 虎杖 虎骨
昆布 知母 乳香 佩蘭 狗脊 澤蘭 澤瀉
降香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篳撥
草烏 草果 茵陳 茯苓 枯礬 枳殼 枳實
梔子 杞子 柿蒂 厚朴 砂仁 輕粉 虻蟲
鉤藤 香附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獨活
炮姜 姜黃 前胡 首烏 神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房 蓮須 莪術 荷葉 桂枝 桔梗
桃仁 鹽蛇 柴胡 黨參 鐵屑 射干 豹骨
狼毒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藻 浮萍 通草
桑葉 桑枝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柏 黃精
黃藤 菖蒲 菊花 雪膽 常山 蛇蛻 豬苓
麻黃 鹿角 鹿茸 商陸 續斷 琥珀 斑蟊
葫蘆 葛根 扁蓄 硫黃 雄黃 紫草 紫菀
貫眾 蛤殼 蛤蚧 黑丑 鎖陽 滑石 犀角
蒺藜 蒲黃 椿皮 槐米 槐花 槐角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榧子 檳榔
磁石 蟬蛻 辣蓼 熊膽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紅 橘核 紫蘇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蟾酥 麝香
一點紅 丁公藤 九里明 九香蟲 了哥王 二母寧
土茯苓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腹皮 山芝麻
山萸肉千斤拔千年健千里光女貞子
山豆根小飛揚小茴 馬齒莧馬錢子
馬兜鈴馬鞭草天花粉天竺黃天南星
木棉花木蝴蝶木患子五加皮五靈脂
五味子五倍子車前子車前草瓦楞子
牛大力牛蒡子毛冬青月季花烏梢蛇
鳳尾草六月雪火炭母火麻仁水蜈蚣
巴戟天玉米須石決明石菖蒲石榴皮
布渣葉龍膽草龍眼肉龍(月利)葉四方藤
仙鶴草白頭翁白芥子白茅根白蘚皮
白僵蠶瓜萎仁冬葵子冬蟲草冬瓜皮
玄明粉半邊蓮絲瓜絡地膚子地骨皮
地膽草西瓜皮西河柳旱蓮草肉豆蔻
肉蓯蓉丟了棒自然銅血餘炭合歡皮
決明子燈心草安息香農吉利陽起石
延胡索豆豉姜麥門冬赤小豆赤石脂
芸香草苣蕒菜花蕊石蒼耳子蘇合香
兩面針吳茱萸牡丹皮何首烏皂角刺
余甘子谷精草龜板膠辛夷花連錢草
沙苑子補骨脂灶心土忍冬藤雞內金
雞血藤雞冠花雞骨草青葙子苦瓜干
苦楝皮枇杷葉板栗殼板藍根松節油
刺五加郁李仁羅漢果敗醬草垂盆草
使君子金沙藤金錢草金銀花金櫻子
魚腥草狗肝菜鬧羊花爐甘石茯苓皮
茺蔚子荔枝核柏子仁威靈仙牽牛子
鴉膽子骨碎補鍾乳石覆盆子禹余糧
急性子穿山甲穿心蓮穿破石孩兒參
絡石藤素馨花萊菔子蓮子心核桃仁
夏天無夏枯草鴨跖草倒扣草徐長卿
凌霄花寬筋藤高良姜益智仁益母草
海風藤海金沙海螵蛸海浮石桑白皮
桑寄生桑螵蛸菟絲子救必應野菊花
桑寄生 桑螵蛸菟絲子救必應野菊花
蛇床子蛇膽汁貓爪草鹿角膠鹿角霜
鹿銜草旋復花淮山葯淫羊藿淡竹葉
淡豆豉羚羊角密蒙花款冬花葫蘆茶
葶藶子紫河車番瀉葉寒水石臘梅花
蓖麻子蒲公英路路通鼠麴草蔓荊子
酸棗仁(豕希)薟草 罌粟殼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澎蜞菊糯稻根鷹不泊
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五指毛桃羅布麻葉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閱讀全文

與中葯石斛獨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