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食用方法 > 石斛中葯炮製後

石斛中葯炮製後

發布時間:2021-04-27 00:21:01

1. 鐵皮石斛老的好還是嫩的好

嫩的渣少,不到採收期的可能會有酸味,口感不是太好;老的渣多,但是老條粘液質更多點,看你是在什麼時候買了

2. 石斛是茶還是葯

中葯石斛是鐵皮石斛等幾種蘭科植物的莖桿,有良好的養陰生津作用。石斛的原植物多生長在懸崖峭壁的岩石罅隙里,或寄生在密林深處的樹幹上,天然環境下產量很少。很多地方的葯農要想採到上等石斛,是要冒生命危險,腰系繩索,懸掛在陡峭的崖壁上才能採到的。過去,它曾與靈芝人參、冬蟲夏草等並列為仙草,上等石斛只有達官顯貴們才用得起。富貴之人,既無大病,又畏服苦葯,講究服用鮮石斛,以前北京只有少數幾家大葯鋪里才備有種植的鮮石斛,就是為了方便有錢人家的顧主零星配葯用的。 石斛的養陰生津作用主要在於它能促進人體津液的滋生,清解因津液不足而導致的虛熱症狀,如發熱病人在恢復期出現的口渴咽干、煩躁等證,臨床多與生地、麥冬、天花粉等同用;胃陰不足引起的飢不欲食、口乾、舌苔剝脫、便秘、消瘦、煩躁症狀一般見於胃病日久及消渴(糖尿病)病人,可與沙參、麥冬、玉竹等治療;腎陰不足可導致腰膝酸痛、顴紅、咽干、眩暈、耳鳴、手足心熱或午後煩熱、盜汗等證,其中虛熱偏重者多用其與生地、麥冬、白薇、地骨皮等配伍,而治療腰膝酸痛、腿腳軟弱嚴重的又常與牛膝、枸杞子、熟地等同用。石斛還能養陰明目,用它與菊花、枸杞子、菟絲子、青葙子、生地等二十幾種中葯配製而成的中成葯石斛夜光丸以治療腎陰虧損導致的弱視、夜盲、頭目昏花、視物不清,白內障等著稱。平日用石斛3~5克泡茶喝,也能對胃、腎陰虛引起的上述症狀起到改善作用。有些戲曲、歌唱演員還喜歡用該方法來生津潤喉,保護嗓子。但一定要注意的是,石斛葯性微寒、滋膩,有收斂邪氣之弊,能夠阻礙人體內部的病邪向外宣洩,還能助濕生痰、化熱,只有因熱病、勞傷、年邁等引起陰虛、燥熱者才可使用,平日素有濕熱、痰涎、肥胖或偏嗜肥甘厚味之人,以及患有傷風、腹瀉、水腫、黃疸、瘡癤、癢疹、帶下等病人均不宜服用石斛。 入葯的石斛因炮製方法不一,功效也不盡相同。鮮石斛清熱生津力大,多用於熱病後期;干石斛可用於一般的陰虛燥熱;泡茶多選用精緻的耳環石斛或楓斗,該類葯材選取上等石斛,在乾燥工序時經人工盤曲成螺旋或發條狀,生津而不寒涼,較適宜長服。 中國的石斛資源相當豐富,常被製成飲片入葯的有金釵石斛、細葉石斛、廣東石斛等十幾種之多,其優良品種如鐵皮石斛以葯效強勁著稱,霍山石斛以葯力平穩、適合於老年人取勝。近些年來,由於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日益增大,野生石斛資源已近乎枯竭,但值得欣慰的是,人工繁育石斛技術已在中國南方的許多地區獲得成功,為挽救物種、解決葯源點燃了希望。

3.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吃法

一、石斛的功效

1、滋養陰津

《中國葯學大詞典》稱其「專滋肺胃之氣液,氣液沖旺,腎水自生,「說他善於養陰生津,治療陰虛津虧諸症。

2、增強體質

石斛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石斛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的吞噬能力。

3、補益脾胃

石斛對脾胃病中常見的致病菌—幽門螺桿菌有較好的抑製作用,有助於治療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症,同時,口服石斛煎液能夠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

二、石斛的作用

1、促進循環石斛能養陰,可以濡潤脈道,擴張血管,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實驗結果表明,石斛能夠顯著改善血淤症狀,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2、降低血糖消渴病(糖尿病)的發生,主要以腎陰虛,肺胃早熱為基本病機,以氣陰兩虛為其病理特點,石斛功能養陰,清熱潤燥,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用葯。臨床研究表明,石斛不僅可以增強胰島素活性,同時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使學堂恢復正常。

3、抑制腫瘤石斛對人體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某些細胞有殺滅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臨床時間表明,石斛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增強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三、石斛的食用方法

1、熬膏

洗凈切碎或拍破可加其他中葯材加水煎汁,連煎兩次,棄渣後用小火濃縮,再加冰糖,繼續熬製成膏狀飲用。(功效:對勞損虛弱、肢節多痛、體乏、夜多盜汗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生吃 取一些新鮮鐵皮石斛,洗凈入口細嚼。(功效:強陰益精、開胃健脾)

2、泡茶

洗凈後切薄片,用開水沖泡後飲用,可重復沖泡,連渣食用。(功效:開胃健脾、降火理氣、對慢性咽喉炎療效顯著。

(3)石斛中葯炮製後擴展閱讀:

在我國,少數民族眾多,石斛民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源於自然、源於生活,是先民在長期與大自然的接觸中逐步形成和成長起來的。在雲南的傣族地區,人們對花尤為崇拜,石斛以其性能和特徵,被當地人所崇敬。

它寄託了傣族人民美好的願望與情感,人們將它種植於自家的房頂上,而且都是些非常顯眼的地方,如房頂中央,房檐的拐角處,這為傣家竹樓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同時也形成了石斛的特色栽種。

追其根源,這一特色栽種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傣歷新年(潑水節)的第三天,隆重的「趕擺」之日,至高無尚的太陽神將來到人間查看民情,了解百姓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生和希望。

4. 請問這些中葯一起炮製泡水喝是治什麼的呢

請問這些中葯一起泡製泡水喝是治療什麼的?這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而定。這些中葯一起泡水喝,可以發生許多情況。要根據自己的事情情況而定。他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

5. 石斛可以提神嗎

石斛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或其多種同屬植物的莖。本品入葯書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石斛別名林蘭、杜蘭、吊蘭花。其主產於我國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等地。每年秋季採挖。炮製後曬干入葯。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胃、腎經。
中葯石斛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斛的功效: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1、胃陰虛及熱病傷津證。本品長於滋養胃陰,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熱。主治熱病傷津,煩渴、舌乾苔黑之證,常與天花粉、鮮生地、麥冬等品同用,如《時病論》清熱保津法。治胃熱陰虛之胃脘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可與生地、麥冬、黃芩等品同用。
2、
腎陰虛證。本品又能滋腎陰,兼能降虛火,適用於腎陰虧虛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軟及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等證。腎陰虧虛,目暗不明者,常與枸杞子、熟地黃、菟絲
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機啟微》)。腎陰虧虛,筋骨痿軟者,常與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補肝腎、強筋骨之品同用。腎虛火旺,骨蒸勞熱者,宜與
生地黃、枸杞子、黃柏、胡黃連等滋腎陰、退虛熱之品同用。
用葯用量:常用量:干品每日6~15克;鮮品每日15~30克。煎湯或入丸散。

6. 我買了新鮮石斛!聽說有激素不知怎

中醫即將亡於中葯就是這個意思!閉起心情用就是!當代中葯基本沒野生了,人工種植化肥農葯催熟劑樣樣齊,異地種植,不應時採收,不按方炮製,加大硫磺保存!但是也沒說治壞了人也治好了病,反正就當啥都正確就可以了,不必介懷!

7. 中葯炮製與歸經的關系

中葯炮製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按中醫用葯要求將中葯材加工成中葯飲片的傳統方法和技術,古時又稱"炮炙"、"修事"、"修治"。葯物經炮製後,不僅可以提高葯效、降低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儲,是中醫臨床用葯的必備工序。
幾千年以來,中國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炮製方法與技術,而且也形成了一套傳統的炮製加工工具。炮製是中葯傳統制葯技術的集中體現和核心,"飲片入葯,生熟異治"是中葯的鮮明特色和一大優勢。中葯飲片炮製技術是中國所特有的,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中葯炮製歷史久遠,相傳起源於神農時代。遠古時候,人們為使葯物清潔和服用方便,採取了洗凈、劈塊等簡單的加工方法,這就是中葯最早的炮製。當人類發現火以後,受到用火加工食物的啟示,便用火來加工葯物,因此對葯物的毒性降低和調整葯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到了夏禹時代,由於釀酒的出現,為以後的酒制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後來出現的鹽制、醋制、蜜炙等炮製方法,更豐富了中葯的炮製內容,且較好地適應了臨床的需要。
中葯炮製的發展大約可分為四個時期:春秋戰國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葯炮製技術的起始和形成時期;金元、明時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製理論的形成時期;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製品種和技術的擴大應用時期;現代(1912年以後)是炮製振興、發展時期。
中葯的炮製前人稱為炮炙。但"炮炙"二字僅代表了中葯整個加工處理技術中的兩種火處理的方法,並不能概括其他中葯炮製方法。為了保存古代炮炙的原意,又能更確切地反映整個中葯處理技術,現統稱為炮製。其中"炮"字代表各種與火有關的加工處理技術,而"制"字則代表各種更廣泛的加工處理技術。
中葯炮製的文字記載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在現存的我國第一部醫書《黃帝內經》中記載的"治半夏"即是炮製過的半夏。到了漢代,炮製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煉、煮沸、火熬、燒、研、挫、搗、酒洗、酒浸、酒蒸、苦酒煮、水浸、湯洗、刮皮、去核、去足翅、去毛等等。同時,炮製理論也開始創立。如當時問世的中國第一部葯書《神農本草經》序中寫道:"葯……有毒無毒,陰干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記述了一百餘種葯物的炮製,他也認為葯物"有須根去莖,有須皮去肉,或須肉去皮,又須花去實,須燒、煉、炮、炙,依方煉采。治削,極令凈潔。"由此可知,在漢代,人們對中葯炮製的目的和意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南北朝時期,我國第一部炮製專著《雷公炮炙論》問世。該書記載了300種葯物的炮製方法與技術,在總結前人炮製技術的基礎上,又將整個中葯炮製的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其中所列的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炮、煅、浸、飛等。其中蒸又分為清蒸、酒浸蒸、葯汁蒸;煮分為鹽水煮、甘草水煮、黑豆汁煮;炙分為蜜炙、酥蜜炙、豬脂炙、葯汁塗炙;浸分為鹽水浸、蜜水浸、米泔水浸、漿水浸、葯汁浸、酒浸、醋浸等,為臨床用葯的炮製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寶貴經驗,其中的許多炮製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科學文化較發達的唐代,中葯炮製更為人們所重視。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說,"諸經方用葯,所有熬煉節度皆腳注之,今方則不然,於此篇具條之,更不煩方下別注也。"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中國的第一部國家葯典,標示有葯物炮製的方法,是炮製技術受到政府保護的開端。書中收載了很多炮製方法,如煨、燔、作櫱、作豉、作大豆黃卷等,並記載了玉石玉屑、丹砂、雲母、石鍾乳、礬石、硝石等礦物類葯的炮製方法。
中葯的炮製在宋代發展較快,宋政府頒行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設有炮製技術專章,提出對葯物要"依法炮製"、"修制合度",將炮製列為法定的制葯技術,對保證葯品的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元時代,中葯炮製的發展較為突出的是理論研究。如王好古在《湯液本草》中引用東垣用葯:"黃芩、黃連……病在頭面及手梢皮膚者,須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騰也;咽之下,臍之上,須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黃須煨,恐寒則損胃氣,至於川烏、附子須炮以制毒也。""當歸酒洗取發之意,大黃酒浸入太陽經,酒洗入陽明經"等,均為有關中葯炮製理論的重要論述。
中葯的炮製在明代發展較為全面。在理論方面,陳嘉漠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統地論述了若干炮製輔料的作用原理,如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臟軟堅,醋制入肝經止痛,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蜜炙甘緩難化、增益元陽,麥麩皮製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制曝,並解毒至令平和……他還明確地指出中葯的效應貴在炮製。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設有炮製專項,繆希雍的《炮炙大法》,總結中葯炮製大法17種。
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集諸家之大成,在《本草綱目》中專列了"修制"一項,收載了各家之法。對有些炮製方法,還結合中醫理論加以探討。繼之,繆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論》的基礎上,增加了當時常用的炮製方法,在自己的著作《炮炙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
清代專論炮製的書籍首推《修事指南》,是由張仲岩將歷代各家有關的炮製記載綜合歸納而成。該書詳細記載了232種炮製方法,系統地敘述了各種炮製方法,條目清晰,較為醒目。
目前,全國專門從事炮製工作的只有近百人。中葯炮製技術處於萎縮的瀕危狀況。由於"現代"用葯方法趨於"常規化",傳統的"一方一法"的用葯模式已不復存在,許多特殊而又可產生特效的傳統炮製技術逐漸被遺忘。現存為數不多的身懷絕技的炮製老葯工對於自己經過長期工作總結出來的炮製方法秘而不宣,傳統的炮製技術面臨衰退甚至失傳的局面。相關部門對炮製技術的繼承和保護還不夠重視,在繼承和保護方面未採取具體措施,所以,中葯的炮製技術亟待得到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中葯炮製技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王孝濤和中國中葯協會的金世元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8. 開水浸透石斛太子參後煲煲湯有益否。用100度開水浸泡透上述葯材才侯湯好,還是用涼水浸好

中葯浸泡都是用冷水,而且一般不用洗,因為中葯都是炮製過的,容易把有效成分洗掉了

閱讀全文

與石斛中葯炮製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