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態特徵不同
2.普通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
2. 浙石斛齒瓣和杯鞘有什麼區別
可以的。它可以理氣,化淤。同時還有除濕。調經之功效
4. 浙沒有有野生鐵皮石斛
你確定你的是鐵皮么?如果是可以發些相片上來看看的,真的話很多人會搶著要的。
5. 浙石斛的功效與作用點是什麼
石斛除了養胃生津、滋陰清熱,石斛還有治療目暗不明的功效。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通過血脈上注於眼睛,而「肝開竅於目」,肝血充盈,眼睛就會明亮有光。
相反,肝陰不足,目失所養,眼睛就會黯淡無光,疲勞、干澀、流淚、視物不清。服用石斛可滋補肝陰,從而起到明目的效果。
石斛食用方法:
1、鮮吃:用新鮮的鐵皮石斛莖桿,洗凈後直接放入口中咀嚼。
2、泡茶:取鐵皮石斛莖或是根洗凈,用沸水沖泡即可飲用,也可配百合麥冬等泡水喝。
6. 浙九味是哪九種成份浙
「浙八味」實際上是指白術、白芍、浙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參、筧麥冬、溫鬱金這八味中葯材。鐵皮石斛已從無人問津的「野草」,成為家喻戶曉的高檔滋補中葯材,成為我省繼白術、白芍、浙貝母、杭白菊、玄參、麥冬、延胡索、溫鬱金等「浙八味」之後的新一味。( 鐵皮楓斗又稱鐵皮石斛,它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叢生,圓柱型,高10--30厘米,粗3—8毫米,在民間,被譽為「救命仙草」葯界的「大熊貓」。
7. 浙冮鐵皮石斛的作用與用途
性味功效:味甘,性微寒。
生津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
葯理作用
生津作用:鐵皮石斛具有生津作用,主要表現為促進腺體分泌和臟器運動。
降血糖作用:鐵皮石斛對可降低鏈脲黴素誘發糖尿血糖值。
增強機體免疫力:鐵皮石斛顆粒(TPSH)可促進荷瘤動物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T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及NK細胞的活性,並能明顯提高荷瘤動物的血清溶血素值,提示TPSH無論是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或是特異性細胞免疫以及體液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入茶:取新鮮的鐵皮石斛20~30克,洗凈去衣切薄片或切段拍裂,配紅棗幾顆或些許枸杞,加清水若干(根據自己飲水量),以武火將水煮沸,再以文火煮30分鍾以上即可飲用。或直接沸水沖飲。食畢,將鐵皮石斛取出食用。
入膳:取新鮮的鐵皮石斛30-50克,以清水洗凈切片或切段拍裂,根據個人口味喜好可煲雞、鴨、骨等。煲制時間略長於平時些許即可。
入酒:取新鮮的鐵皮石斛500克,以清水沖洗沖洗干凈,配枸杞、西洋參、白酒1000克,浸泡2個月後早晚適量服用
打汁:洗凈用打汁機按10:1加水打汁食用,加蜂蜜品味更佳,酒前酒後飲有醒酒護肝,減輕頭痛作用,效果明顯。
一、生產地不同
1.雲南石斛產地: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
2.霍山石斛產地:主要產自安徽省霍山縣大別山地區。
二、形態特徵不同
1.雲南石斛形態特徵:雁盪山鐵皮石斛,新鮮,莖直立,鐵青或紫綠色,圓柱形,長9-36厘米,厚3-9毫米,有明顯的黑色節,凹節,節間稍胖,節間長1.3厘米-1.7厘米,厚咀嚼粘性。
2.霍山石斛形態特徵:霍山石斛莖直立,肉質,長3-9厘米,自基部頂端逐漸變薄,基部以上3-18mm厚,不分枝,具3-7節,節間長3-8mm,淺黃綠色,有時具淡紫紅色斑點,乾燥後呈淡黃色。
(8)浙石斛中葯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火山石斛的價格存在一定的波動,但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外形和verdendroum是決定火山石斛價格的主要原因。石石斛表面顏色較暗,文字自然,價格肯定會更高。
火山石斛的尺寸越大,價格自然就會越貴,因為石斛的主要食用部位莖部纖維較少,粘液豐富,所以在購買石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挑選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保護區海拔300-900米,涼爽、潮濕、通風。大多在年的河流、峽谷峭壁上,常與苔蘚、石蘆葦等附生植物一起生長。
9. 普通石斛和鐵皮石斛的區別
一、形態特徵不同
1、普通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
二、生長習性
1、普通石斛: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對土肥要求不嚴,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2、鐵皮石斛:適宜在涼爽、濕潤、空氣暢通的環境生長。生於海拔達1600米的山地半陰濕的岩石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不耐寒。
三、分布范圍
1、普通石斛:普遍生長於中國南方。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國也有分布。
2、鐵皮石斛:分布於中國安徽西南部(大別山)、浙江東部(鄞縣、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寧化)、廣西西北部(天峨)、四川、雲南東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