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七年級下地理書的25的活動題。 方便麵與紅猩猩的故事 共有2個問題
1棕櫚油 2自從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經歷千難萬險誕生以來,就憑借其巨大的發展潛力,適應環境的變遷並艱難進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物種;同時環境的變化也使部分物種滅絕,但總趨勢是物種不斷增加,形成今日欣欣向榮的生物界。豐富多彩的生物,一方面維持著自然界的平衡,相互依存,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又為人類這個特殊的物種提供衣食住行的必需品,為人類存在與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正常情況下,物種的產生與絕滅是由環境條件和自身潛力決定的,盡管從地質歷史時期來看,大的地質或天文事件發生常常會導致物種的大規模滅絕,如白堊紀以恐龍為首的生物大絕滅,第四紀大冰期時以猛獁象為首的生物絕滅事件等,但一般情況下物種數量和組成不會在短時期內發生巨大的變化。
人類需要大量的食物、葯材、木材、香料等用品,都必須向生物界索取,但反過來,生物界所能提供的數量、速度和方式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存在於被稱為生態系統的體系中,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存在於生態系統中,其中任何一個組分發生變化都會對整個體系,對其他物種產生各種顯性的或潛在的影響。自然條件下這個過程很自然,很正常,一般不會引起系統的劇烈動盪,甚至崩潰。但人類利用其高超的智慧,充分利用各種強有力的工具,卻會使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甚至徹底清除。把原始森林改造為農田和牧場,發展成巨大的城市,這可能會導致極端的結果;將葯草蔥蘢的土地變為不毛之地,使該地區的物種徹底清除掉,生物種類迅速減少;大量地利用、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造成了相當多野生資源的枯竭。
同樣,傳統中醫葯產業的發展對中國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影響也是致命的。野生中葯材資源(包括植物葯和動物葯資源)是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生態環境下形成的自然群體。在保持生態環境不變的前提下,其自然更新短則一、二年,長則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環境,通過開發資源,人類可以解決糧食、能源、葯物等問題,滿足人類物質文明需求,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但如果過分地開發資源,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物種毀滅,人類將永遠失去該資源。葯材資源的過度消費已給造成中葯材資源枯竭和毀滅。80年代後期,甘草資源比50年代減少60%,麝香資源比50年代減少70%,其他如厚朴、杜仲、黃柏、黃芪、麻黃、肉蓯蓉、松貝、冬蟲夏草、蛤蚧等資源的破壞也十分嚴重。虎骨、犀角等,由於過分獵取,造成物種瀕危,被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從而造成與其他有關的所有中成葯停產,給我國的中葯產業和健康事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人參、霍山石斛、鐵皮石斛等,其野生個體已很難發現,更不能形成資源,給這些品種的栽培、改良、組織培養、中葯生產等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引起生物物種銳減
由於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的不當利用及過度消費等原因,物種目前正在以50倍地自然滅絕的速度消失。根據這個趨勢,估計有34000種植物、5200種動物,其中包括1/8的鳥類面臨絕種。雖然人類已經發展大量重要的食用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但是現代農業只關注較少的幾種穀物品種,而且大約30%的主要農業家養動物高度瀕危。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動搖了生態系統,弱化了生態系統抵禦洪水、旱災和暴風雨等自然災害及污染、氣候改變等人為壓力的能力。
雖然中國具有高度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但由於近年來人口的快速增長與經濟的高度發展,增大了對資源及生態環境的需求,構成了強大的壓力,致使許多動物和植物嚴重瀕危生態穩定性大大減低。從中國的生物和自然資源的科學調查所積累的大量資料初步統計,大約有398種脊椎動物和1009種高等植物瀕危(見表中國科學公布的主要生物類群的瀕危物種數目、比率)。
2001年5月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研究課題組公布的數據
類群 物種總數 瀕危物種數 瀕危物種比率%
脊椎動物
哺乳類 499 94 18.8
鳥類 1186 183 15.4
爬行類 376 17 4.5
兩棲類 279 7 2.5
魚類 2804 97 3.5
小計 5144 398 7.7
高等植物
苔蘚植物 2200 28 1.3
蕨類植物 2600 80 3.1
裸子植物 200 75 37.5
被子植物 25000 826 3.3
小計 30000 1009 3.4
合計 35144 1431 4.1從上表公布的數據看,雖然我國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從未停止和鬆懈過,但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野生動植物的過度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國各類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不斷減少,瀕危物種的比率不斷上升,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形勢更加嚴峻。
(三)引起各種傳染性疾病
對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消費不僅造成了物種的減少,資源枯竭、生態失調,而且也引起各種傳染性疾病及其它危害:
2003年春夏季節「非典」肆虐,不僅給我國造成了巨大財產損失,而且致使相當多的人民群眾傷亡,在此之後,我們國家對其發生的原因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廣東省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鍾南山院士經過認真研究,提出「非典」的發生與人類吃果子狸有關,是果子狸體內的冠狀病毒傳如人體引起的,提出我們應當停止對野生動物的食用,善待我們的朋友野生動物。但是,我們一些地方食用蛇類等野生動物的習慣並未改變,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食用它所引起的疾病。實際上蛇身上有很多寄生蟲。拿人們常吃的榕蛇進行解剖,我們隨時可以發現,在它的皮下、肌肉里、腹腔中有數以千計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經實驗室鑒定為「曼氏迭宮絛蟲」的幼蟲,裂頭蚴,人們在飲食製作過程中,特別是吃火鍋的過程中,蟲卵和蟲體並不能完全被殺死,裂頭蚴一旦進入人體內,危害很大,可使人感染裂頭蚴病,引起眼、口腔頜面、皮下、腦及內臟各部的疾病,在皮膚上形成直徑1-6cm的肉芽腫囊包,並且不易根治。裂頭蚴在腸道內發育為成蟲,即曼氏迭宮絛蟲,可導致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嚴重時危及生命。
巨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爪金龍」,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受到嚴格的法律保護,但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常常偷食,請看專家對市場罰沒來的已死亡的巨晰的解剖分析……通過對這只巨晰肝臟組織病菌的組織培養,結果表明是結核菌,肝臟上的斑點為結核結節,人如果吃了這樣的巨晰,就會感染結核病。專家研究表明,野生動物與人類共患的疾病比較常見的有15種,如狂犬病、日本乙型腦炎、炭殂等,這些疾病對人類健康危害是極大的。
二、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原因分析
(一)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行為的社會慣性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的文明史,從消費野生從動植物及製品的角度看,我國也是飲食野生動植物的第一大國。我國從戰國時期,在生活必需之外,用野生動物及製品來入葯、入膳,作為養生、保健這一習慣就開始了,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封建統治階級為了自己貪欲和奢侈之需要,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養成保健的食品、飲品和葯品,這些消費所需要的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種類越來越多,量也越來越大,加上一些不當宣傳,在人民群眾中形成了難以扭轉的飲食野生動植物及製品來養身、健身的觀念,因此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的社會慣性是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行為泛濫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現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推動
應當說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消費在古代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即便在當代,一些土著居民為生存對野生動植物的消費也具有相當的合理性。但是隨著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日益稀缺,野生動植物及製品越來越成為富人追逐的目標和對象。近現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水平和工藝技術的進步,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加工更是呈現規模化生產,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人次更是呈幾何級上升。9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對環境和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強,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行為有所下降,但非法的地下的消費活動仍相當普遍。因此,現代經濟科技發展為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提供了物質和技術條件,使其成為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又一根本原因。
(三)人類認識因素
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人類一直都是以野生動植物和其他自然資源作為其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近代以來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的不當利用和過度消費,造成資源枯竭和生態危機。對此,有關環保人士和環境倫理學者開始反思長期以來以人為目的為中心的環境倫理觀的合理性,對人類中心主義提出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是和生態中心主義相對應的一種宇宙觀,本來堅持協調兩種宇宙觀,適當處理人與自然的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完全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令人遺憾的是,近現代以來,由於過分地堅持人類中心主義,造成了當今生態危機和環境破壞。人們提出生態中心主義觀點,並認為極端人類中心主義是當代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行為泛濫的根本原因之一,其理由在於:
1、人類中心主義主要是西方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思想產物。從人類中心主義的形成過程來看,最初所謂的以人為中心,並沒有以人類為中心的意思,甚至根本沒有全人類,全人類利益,後代人利益以及為全人類利益服務等概念。實質是以個人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對待自然的標准,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繫上如果以個人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眼前利益為標准,就會造成各取所需,各行其事的不良後果,而人與自然關系惡化。因此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方面強調以人類為中心的邏輯推理和必然後果是,在人與人關系方面也可以強調以個人為中心。這就造成人類可以隨意利用,征服其它自然物。個人有權消費任何野生動植物及製品。
2、它認為只有人有價值,生物和自然界沒有價值,只有人有目的,有利益。這樣就造成無視生命和其他自然體的價值、利益,按照個人的、人類的價值標准判斷,從而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被看作是應當的,野生動植物必然是為人類服務的,因為他們沒有價值,沒有利益,可保障和尊重。
3、 它認為只有人可以獲得道德待遇和道德權利,人的特性(如理性、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等)是人獲得道德關心的根據。這種道德觀就造成:嬰兒,低智能的人,老年痴呆患者,植物人等並沒有上述行為能力,卻獲得道德待遇和道德權利,而有些動物也有智力、有意識,甚至會使用工具,卻不能獲得道德待遇和道德權利,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就無任何道德不適,理所當然了。
4、它鼓勵人類的佔有性功利主義、利已主義、經濟主義、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這就導致嚴重的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妨害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原始人告別森林,由游牧進入農耕社會,是從毀滅自己家園天然林開始的;待到資產階級工業革命之後,人類逐漸以地球的主宰者自居,濫伐森林,濫捕飲食野生動物,在飽嘗大自然統治者滋味的同時也逐漸嘗到掠奪大自然的苦果。例如:我國自1958年以來,大量砍伐林木和獵殺野生動的曾一度風行,僅一個黑龍江省50年來就生產了2.2億立方米木材,到20世紀末中國的天然林幾乎名存實亡,造成生態環境問題頻發。過度利用自然野生動植物資源正是人類中心主義思潮泛濫的必然結果。
正是這種把人視為主體、目的,將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看成工具和手段,視其為滿足人類的慾望而存在的人類中心主義,造成人類隨意支配、消費野生動植物。因此,人類中心主義是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現代社會對揮霍性消費的過分鼓勵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不僅非再生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也不能是無限度的,即我們的開發速度必須低於自然生長速度,我們的「生物生產力」對自然界的開發和利用必須低於自然界的自然生產力(或生態生產力),只有如此,我們對野生動植利用才是可持續的。
就消費的本來意義說,消費的目的是對需要的滿足,而滿足需要的消費目的,決定了消費在本質上是對消費品的使用價值的消費。這樣,所謂消費品的「消費價值」,就是指消費品所具有的「使用價值」。在這里,使用價值是決定消費價值的尺度:「消費價值等於使用價值」、「有使用價值的物品等於可消費用品」的原則是消費行為所遵循的基本價值原則。這種消費是一種節約型消費,農業文明的消費是這種消費的典型形式。
現代消費觀卻是以揮霍性消費為標志的,而揮霍性消費的基本特徵就是對使用價值的背離。工業社會的消費是一種揮霍性消費。在這種消費方式中,評價一個消費品是否具有消費價值的尺度,主要的已經不再是消費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它的「時尚價值」,時尚成為評價消費價值的主要尺度。 具體表現為:只有具有時尚價值的消費品才能受到人們的青睞,而只具有使用價值、但不具有時尚價值的消費品就要被人們拋棄。人們花幾千元購買一件名牌服裝,掏數千元甚至上萬元購買一套鹿胎調制的化裝品,其中花在使用價值上的錢只是極小的部分,而大部分花費都是用來購買「牌子」的花費。
(五)缺乏生態保護法律意識
野生動植物是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為我們衣食住行提供資源,同時對其保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維護生態平等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野生動植物在生態系統分別作為消費者和生產者構成食物鏈的一個部分,與其它部分保護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但其數量必須保持著相對穩定,如果我們過度地經營利用,則造成其總量減少,甚至物種滅絕,從而影響,破壞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造成整個生態系統不穩定。從而不僅使我們失去自己的衣食來源,也造成環境惡化,生態失衡,自然災害頻發和疾病蔓延。最終也影響著我們自己的生產、生活和生存。而我國目前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行為,正是消費者缺乏野生動植物對環境和人類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不知道或不遵守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造成的。因此缺乏生態保護的法律意識是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泛濫的直接原因之一。
㈡ 搜索有關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費行為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相關的故事
1棕櫚油 2自從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經歷千難萬險誕生以來,就憑借其巨大的發展潛力,適應環境的變遷並艱難進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物種;同時環境的變化也使部分物種滅絕,但總趨勢是物種不斷增加,形成今日欣欣向榮的生物界。豐富多彩的生物,一方面維持著自然界的平衡,相互依存,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又為人類這個特殊的物種提供衣食住行的必需品,為人類存在與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正常情況下,物種的產生與絕滅是由環境條件和自身潛力決定的,盡管從地質歷史時期來看,大的地質或天文事件發生常常會導致物種的大規模滅絕,如白堊紀以恐龍為首的生物大絕滅,第四紀大冰期時以猛獁象為首的生物絕滅事件等,但一般情況下物種數量和組成不會在短時期內發生巨大的變化。
人類需要大量的食物、葯材、木材、香料等用品,都必須向生物界索取,但反過來,生物界所能提供的數量、速度和方式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存在於被稱為生態系統的體系中,生物在自然界中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存在於生態系統中,其中任何一個組分發生變化都會對整個體系,對其他物種產生各種顯性的或潛在的影響。自然條件下這個過程很自然,很正常,一般不會引起系統的劇烈動盪,甚至崩潰。但人類利用其高超的智慧,充分利用各種強有力的工具,卻會使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甚至徹底清除。把原始森林改造為農田和牧場,發展成巨大的城市,這可能會導致極端的結果;將葯草蔥蘢的土地變為不毛之地,使該地區的物種徹底清除掉,生物種類迅速減少;大量地利用、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造成了相當多野生資源的枯竭。
同樣,傳統中醫葯產業的發展對中國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影響也是致命的。野生中葯材資源(包括植物葯和動物葯資源)是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生態環境下形成的自然群體。在保持生態環境不變的前提下,其自然更新短則一、二年,長則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大環境,通過開發資源,人類可以解決糧食、能源、葯物等問題,滿足人類物質文明需求,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但如果過分地開發資源,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物種毀滅,人類將永遠失去該資源。葯材資源的過度消費已給造成中葯材資源枯竭和毀滅。80年代後期,甘草資源比50年代減少60%,麝香資源比50年代減少70%,其他如厚朴、杜仲、黃柏、黃芪、麻黃、肉蓯蓉、松貝、冬蟲夏草、蛤蚧等資源的破壞也十分嚴重。虎骨、犀角等,由於過分獵取,造成物種瀕危,被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從而造成與其他有關的所有中成葯停產,給我國的中葯產業和健康事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人參、霍山石斛、鐵皮石斛等,其野生個體已很難發現,更不能形成資源,給這些品種的栽培、改良、組織培養、中葯生產等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引起生物物種銳減
由於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的不當利用及過度消費等原因,物種目前正在以50倍地自然滅絕的速度消失。根據這個趨勢,估計有34000種植物、5200種動物,其中包括1/8的鳥類面臨絕種。雖然人類已經發展大量重要的食用栽培植物和家養動物,但是現代農業只關注較少的幾種穀物品種,而且大約30%的主要農業家養動物高度瀕危。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動搖了生態系統,弱化了生態系統抵禦洪水、旱災和暴風雨等自然災害及污染、氣候改變等人為壓力的能力。
雖然中國具有高度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但由於近年來人口的快速增長與經濟的高度發展,增大了對資源及生態環境的需求,構成了強大的壓力,致使許多動物和植物嚴重瀕危生態穩定性大大減低。從中國的生物和自然資源的科學調查所積累的大量資料初步統計,大約有398種脊椎動物和1009種高等植物瀕危(見表中國科學公布的主要生物類群的瀕危物種數目、比率)。
2001年5月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研究課題組公布的數據
類群 物種總數 瀕危物種數 瀕危物種比率%
脊椎動物
哺乳類 499 94 18.8
鳥類 1186 183 15.4
爬行類 376 17 4.5
兩棲類 279 7 2.5
魚類 2804 97 3.5
小計 5144 398 7.7
高等植物
苔蘚植物 2200 28 1.3
蕨類植物 2600 80 3.1
裸子植物 200 75 37.5
被子植物 25000 826 3.3
小計 30000 1009 3.4
合計 35144 1431 4.1從上表公布的數據看,雖然我國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從未停止和鬆懈過,但是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野生動植物的過度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國各類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不斷減少,瀕危物種的比率不斷上升,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形勢更加嚴峻。
(三)引起各種傳染性疾病
對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消費不僅造成了物種的減少,資源枯竭、生態失調,而且也引起各種傳染性疾病及其它危害:
2003年春夏季節「非典」肆虐,不僅給我國造成了巨大財產損失,而且致使相當多的人民群眾傷亡,在此之後,我們國家對其發生的原因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廣東省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鍾南山院士經過認真研究,提出「非典」的發生與人類吃果子狸有關,是果子狸體內的冠狀病毒傳如人體引起的,提出我們應當停止對野生動物的食用,善待我們的朋友野生動物。但是,我們一些地方食用蛇類等野生動物的習慣並未改變,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食用它所引起的疾病。實際上蛇身上有很多寄生蟲。拿人們常吃的榕蛇進行解剖,我們隨時可以發現,在它的皮下、肌肉里、腹腔中有數以千計的寄生蟲。這種寄生蟲經實驗室鑒定為「曼氏迭宮絛蟲」的幼蟲,裂頭蚴,人們在飲食製作過程中,特別是吃火鍋的過程中,蟲卵和蟲體並不能完全被殺死,裂頭蚴一旦進入人體內,危害很大,可使人感染裂頭蚴病,引起眼、口腔頜面、皮下、腦及內臟各部的疾病,在皮膚上形成直徑1-6cm的肉芽腫囊包,並且不易根治。裂頭蚴在腸道內發育為成蟲,即曼氏迭宮絛蟲,可導致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嚴重時危及生命。
巨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爪金龍」,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受到嚴格的法律保護,但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常常偷食,請看專家對市場罰沒來的已死亡的巨晰的解剖分析……通過對這只巨晰肝臟組織病菌的組織培養,結果表明是結核菌,肝臟上的斑點為結核結節,人如果吃了這樣的巨晰,就會感染結核病。專家研究表明,野生動物與人類共患的疾病比較常見的有15種,如狂犬病、日本乙型腦炎、炭殂等,這些疾病對人類健康危害是極大的。
二、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原因分析
(一)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行為的社會慣性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的文明史,從消費野生從動植物及製品的角度看,我國也是飲食野生動植物的第一大國。我國從戰國時期,在生活必需之外,用野生動物及製品來入葯、入膳,作為養生、保健這一習慣就開始了,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封建統治階級為了自己貪欲和奢侈之需要,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養成保健的食品、飲品和葯品,這些消費所需要的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種類越來越多,量也越來越大,加上一些不當宣傳,在人民群眾中形成了難以扭轉的飲食野生動植物及製品來養身、健身的觀念,因此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的社會慣性是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行為泛濫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現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推動
應當說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消費在古代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即便在當代,一些土著居民為生存對野生動植物的消費也具有相當的合理性。但是隨著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日益稀缺,野生動植物及製品越來越成為富人追逐的目標和對象。近現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水平和工藝技術的進步,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加工更是呈現規模化生產,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人次更是呈幾何級上升。9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對環境和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強,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行為有所下降,但非法的地下的消費活動仍相當普遍。因此,現代經濟科技發展為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提供了物質和技術條件,使其成為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又一根本原因。
(三)人類認識因素
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人類一直都是以野生動植物和其他自然資源作為其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近代以來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的不當利用和過度消費,造成資源枯竭和生態危機。對此,有關環保人士和環境倫理學者開始反思長期以來以人為目的為中心的環境倫理觀的合理性,對人類中心主義提出批判。人類中心主義是和生態中心主義相對應的一種宇宙觀,本來堅持協調兩種宇宙觀,適當處理人與自然的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完全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令人遺憾的是,近現代以來,由於過分地堅持人類中心主義,造成了當今生態危機和環境破壞。人們提出生態中心主義觀點,並認為極端人類中心主義是當代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行為泛濫的根本原因之一,其理由在於:
1、人類中心主義主要是西方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思想產物。從人類中心主義的形成過程來看,最初所謂的以人為中心,並沒有以人類為中心的意思,甚至根本沒有全人類,全人類利益,後代人利益以及為全人類利益服務等概念。實質是以個人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由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對待自然的標准,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繫上如果以個人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眼前利益為標准,就會造成各取所需,各行其事的不良後果,而人與自然關系惡化。因此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方面強調以人類為中心的邏輯推理和必然後果是,在人與人關系方面也可以強調以個人為中心。這就造成人類可以隨意利用,征服其它自然物。個人有權消費任何野生動植物及製品。
2、它認為只有人有價值,生物和自然界沒有價值,只有人有目的,有利益。這樣就造成無視生命和其他自然體的價值、利益,按照個人的、人類的價值標准判斷,從而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被看作是應當的,野生動植物必然是為人類服務的,因為他們沒有價值,沒有利益,可保障和尊重。
3、 它認為只有人可以獲得道德待遇和道德權利,人的特性(如理性、自我意識、自由意志等)是人獲得道德關心的根據。這種道德觀就造成:嬰兒,低智能的人,老年痴呆患者,植物人等並沒有上述行為能力,卻獲得道德待遇和道德權利,而有些動物也有智力、有意識,甚至會使用工具,卻不能獲得道德待遇和道德權利,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就無任何道德不適,理所當然了。
4、它鼓勵人類的佔有性功利主義、利已主義、經濟主義、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這就導致嚴重的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妨害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原始人告別森林,由游牧進入農耕社會,是從毀滅自己家園天然林開始的;待到資產階級工業革命之後,人類逐漸以地球的主宰者自居,濫伐森林,濫捕飲食野生動物,在飽嘗大自然統治者滋味的同時也逐漸嘗到掠奪大自然的苦果。例如:我國自1958年以來,大量砍伐林木和獵殺野生動的曾一度風行,僅一個黑龍江省50年來就生產了2.2億立方米木材,到20世紀末中國的天然林幾乎名存實亡,造成生態環境問題頻發。過度利用自然野生動植物資源正是人類中心主義思潮泛濫的必然結果。
正是這種把人視為主體、目的,將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看成工具和手段,視其為滿足人類的慾望而存在的人類中心主義,造成人類隨意支配、消費野生動植物。因此,人類中心主義是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現代社會對揮霍性消費的過分鼓勵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不僅非再生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也不能是無限度的,即我們的開發速度必須低於自然生長速度,我們的「生物生產力」對自然界的開發和利用必須低於自然界的自然生產力(或生態生產力),只有如此,我們對野生動植利用才是可持續的。
就消費的本來意義說,消費的目的是對需要的滿足,而滿足需要的消費目的,決定了消費在本質上是對消費品的使用價值的消費。這樣,所謂消費品的「消費價值」,就是指消費品所具有的「使用價值」。在這里,使用價值是決定消費價值的尺度:「消費價值等於使用價值」、「有使用價值的物品等於可消費用品」的原則是消費行為所遵循的基本價值原則。這種消費是一種節約型消費,農業文明的消費是這種消費的典型形式。
現代消費觀卻是以揮霍性消費為標志的,而揮霍性消費的基本特徵就是對使用價值的背離。工業社會的消費是一種揮霍性消費。在這種消費方式中,評價一個消費品是否具有消費價值的尺度,主要的已經不再是消費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它的「時尚價值」,時尚成為評價消費價值的主要尺度。 具體表現為:只有具有時尚價值的消費品才能受到人們的青睞,而只具有使用價值、但不具有時尚價值的消費品就要被人們拋棄。人們花幾千元購買一件名牌服裝,掏數千元甚至上萬元購買一套鹿胎調制的化裝品,其中花在使用價值上的錢只是極小的部分,而大部分花費都是用來購買「牌子」的花費。
(五)缺乏生態保護法律意識
野生動植物是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為我們衣食住行提供資源,同時對其保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維護生態平等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野生動植物在生態系統分別作為消費者和生產者構成食物鏈的一個部分,與其它部分保護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但其數量必須保持著相對穩定,如果我們過度地經營利用,則造成其總量減少,甚至物種滅絕,從而影響,破壞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造成整個生態系統不穩定。從而不僅使我們失去自己的衣食來源,也造成環境惡化,生態失衡,自然災害頻發和疾病蔓延。最終也影響著我們自己的生產、生活和生存。而我國目前消費野生動植物及製品的行為,正是消費者缺乏野生動植物對環境和人類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不知道或不遵守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造成的。因此缺乏生態保護的法律意識是野生動植物及製品消費泛濫的直接原因之一。
㈢ 陳景潤的妻子是誰哪年結婚的啊
陳景潤的夫人由昆是北京解放軍309醫院放射科主任,談起兒子陳由偉十分自豪:我兒子很有頭腦,做事很有計劃性,非常注重細節的處理,一步一步的非常扎實。我覺著,這樣的做事特性,是有著一點搞數學的人的嚴謹性遺傳吧。我先生要是今天還在,讓他看看今天的兒子,他該有多麼高興啊。
杜鵑花叢中的母子
「他成了一個踽踽獨行,形單影只,自言自語,孤苦伶仃的畸零人。長空里,一隻孤雁。」作家徐遲在27年前寫下了這些句子,這些句子中所指的「他」是誰,當時的全中國人幾乎家喻戶曉。這個他就是為被稱作「1+1」的哥德巴赫猜想作出重大貢獻的數學家陳景潤。這篇聞名天下的報告文學叫作《哥德巴赫猜想》。
文章中繼續寫道:陳景潤「他一向不會照顧自己,又不注意營養。積憂成疾,發燒到攝氏三十八度。送進醫院一檢查,他患有肺結核和腹膜結核症」。
《哥德巴赫猜想》共有1.7萬多字。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當美麗的玫瑰花微笑時」。歷盡艱辛,花兒盛開,後面會發生什麼?這句充滿著箴言意味的話,各人會有各自的「讀法」。在以後相繼的媒體報道里,我們知道,陳景潤政治上得到「翻身」,成為了連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生活中,陳景潤結婚了,他的妻子是醫生,生了個兒子。上世紀1996年3月19日,陳景潤久病不治,長辭於世,享年63歲。
8年時間過去了。在2004年初夏通往浙江天台山的路上,上方懸掛著的橫幅上寫著,「今年杜鵑不一般,五十年來最盛開」。在華頂山峰上似雲霓般輕輕飄搖的杜鵑花掩映之中,我遇見了第三次來到此地的陳景潤夫人、解放軍309醫院放射科主任由昆女士。她身邊站立著的,是陳景潤夫婦的兒子陳由偉。英俊的年輕人身高1米82,今年23歲了。
面對一位男士的絕對忠誠
我向由昆女士和陳由偉說道,在1994年到長江三峽去采訪移民的時候,曾特地到武漢看望徐遲老師,交談中說到《哥德巴赫猜想》和陳景潤,由昆女士和陳由偉的目光陡然肅穆起來,久久地注視著我的「述說」。
記者:由昆老師,這次能夠見到您,非常榮幸。從我的記者職業特性出發,也是許多知道陳先生的人們想要了解的,就是陳先生與您的「故事」。對於外界的人來說,陳先生是名聞天下的大數學家,您是位醫務工作者。然而,作為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的結合,不是什麼「職業聯合」,而是生存相托,命運相依。當年的您,作為一位女性,是陳先生怎樣的品格特徵,使您感動,讓您喜愛?
由昆:1979年,陳先生再度住進解放軍309醫院,那時候他已經45歲了。應該說,當時的組織上曾經為陳先生「操過心」,想幫助陳先生成個家。也曾經有女性表示過這樣的意思。陳先生「沒有感覺」,自然也就沒有「結果」。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他也接觸過女性。也從未「有故事發生」。我那年27歲,在武漢軍區醫院工作,來到北京309醫院進修,就此結識陳先生。我是來北京學習的,讀外語也是我的功課。一次,我在平台上念英語,陳先生走來,向著我用英語說了一句:「I love you.」我當然聽懂了這句外國話,但其中的「中國含意」更是讓我萬分驚訝。我首先的感覺是,這不可能,絕不可能,他是世界聞名的大數學家,地位那麼高,我就是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社會反差實在太大。當年的我,是到了考慮自己婚姻的時候,我是個普通的人,也會想到世俗的反應,我要是和陳先生談這個事情,「人們會不會指責我追名逐利」?
還有,陳先生的身體狀況,作為醫生我是了解的。這樣的婚姻於我,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我的責任太大。
是陳先生的執著感動了我。陳先生對感情的執著,就像他對事業一樣的執著。確立了一個目標,他是絕不會改變的。對於這一點,我實在是太相信了。沒有他那樣超人的執著,他要取得那樣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他對我說,「我跟您有話講」。我說,這事不可能,他就說,那我這一生就此獨身。這一點我也絕對相信。陳先生對數學絕對「真摯」,對感情和婚姻同樣真摯。在考慮婚姻大事的時候,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起作用,但是你說,會有哪個女性對於一位男士的絕對的忠誠無動於衷?
記者:從見到過的各種資料來看,陳景潤先生是個非常善良的人。
由昆:陳先生心地非常善良。陳先生比較內向,他是絕對不會傷害別人的一個人。他在小時候,他在「文革」中,吃過那麼多的苦,但是他對傷害過他的人,全然不計,他對社會上的那些「惡」,渾然不理。他的確需要照顧,但他肯定不會沾染現實社會當中更加讓人憂煩的各種弊病。社會上的有些惡疾,比起人的生理疾病,更讓人操心,並且難以治療。
這么的一個人,善良到了不能忍心讓他再受到傷害。違背他的心願,於他是天大的遺憾。我的父親也是軍人出身,他給我回了一封信:「陳景潤是認真的,你不要拒絕命運多舛的陳景潤,不要傷他的心。」
小平指示:一周內調入北京
記者:經過兩年時間的戀愛,你們於1980年8月,在北京結婚。您是在1983年調入北京工作的。而且,這件事情還是在鄧小平親自關切之下進行的。是這樣的嗎?
由昆:是的。你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夫妻的兩地分居,並不新鮮,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在戀愛和婚後,陳先生對我的稱呼是「由」,我一直稱他「先生」的。誰都知道,我的先生工作起來「玩命」,但是對於個人的私事,從來不開一句口,不說一句話。
他知足常樂,無所求。結婚一年後,我們有了孩子,陳先生一個人在北京,我跟兒子在武漢。我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心頭還時時牽掛著陳先生,人累,心更累。
小平同志是在「文革」中「全面整頓」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到陳景潤和「陳景潤現象」的。當有人說「陳景潤走白專道路」的時候,小平同志就說:「什麼白專道路,總比占著茅坑不拉屎強。」浩劫過去,小平同志第三次復出。當時,我們向組織打了報告,要求解決夫婦兩地生活和住房的問題,還有,當時陳景潤的社會活動比較多,想要求給他配一位秘書。小平同志知道了這份報告的內容,他指示:一周之內,請給陳景潤解決三個問題:住房,愛人調動,配備一位秘書。
記者:小平同志指示得非常仔細,連辦完這些事情的時間都被規定好了。
由昆:是啊。那真是叫快。具體執行小平同志指示的,是解放軍總後當時的部長洪學智和科學院的領導。我還在武漢邊工作邊帶孩子呢,突然領導找到我,告訴我,7天之內到北京報到。我說,那麼快啊,要交代工作,還要理東西。領導說,上級指示,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堅決完成任務。能夠馬上回到丈夫身邊,當然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我們一家三口就是這樣,在小平同志的親自關懷之下,獲得團圓的。
記者:在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當中,人們知道了陳景潤的那個「6平方米小屋」。在後來的資料中,也曾講到過胡耀邦同志對陳景潤住房的關注。
由昆:那也是「文革」的事情了。小平同志親自點將,要胡耀邦同志「整頓中國科學院,加強領導」。耀邦同志主持全院工作,也非常關心全院職工的具體生活。耀邦同志為每個家庭「弄到」一個液化石油氣鋼瓶,還專門就近在中關村設立了一個交換站。
中科院的職工從此不要再推車拉煤了。耀邦同志也關心到陳景潤的情況。那時候,陳先生是個單身,職稱也低,也沒有任何行政職務,只能住4個人一間的集體宿舍。陳先生為了自己有個研究環境,也是不願因為作息時間不一致而打攪別人,就住進了那個6平方米的小屋。「我認識陳先生之後,我到那個小屋子去過,實在太小了。」
耀邦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他親自來到單位,詢問陳景潤住房情況,他發問:「為什麼不能給陳景潤解決一間稍好一點的房子?」得到的回答是:可以的,但只能搬進4個人一間的宿舍。耀邦說,那就暫時搬進去吧。誰也沒有想到,住這樣的集體宿舍,要交4個人的住宿費,「不知陳景潤同意不」。胡耀邦當時就生氣了,他說:你不收陳景潤的房租費不就得了么?
所以說,盡管胡耀邦同志當面講了話,「也沒管用」,因為「房費問題」,陳先生也就一直住在那個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我們心中,一直深深地感激和懷念耀邦同志,也感到這在當時的「文革」年代,已經不是單純要給陳景潤解決一間房子的事情,陳景潤的遭遇實質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縮影。
記者:是陳先生和您結婚,房子才得到解決的?從那時候算起,到1980年結婚,陳先生又在那個小屋子裡住了5年多。
由昆:是的。1980年6月份分配給我們一套新房,8月份我們結婚。是兩間房,一間12平方米,一間9平方米,沒有廳,廚房和廁所也非常小。「這樣的住房標准,在我們武漢的部隊里,是連級幹部待遇。」
可陳先生已經是非常高興了,他終於成家了,也終於搬出那個小屋子了,最主要的,他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環境,能夠安心從事自己的研究。
再次改善住房,就是小平同志1983年的指示,我調入北京,我們夫婦的住房得到改善,是4房2廳。「撥亂反正,那是時代不同了。」
團圓一年後的兩次車禍
記者:您在1983年調入北京,可陳先生在1984年就遇上了一次車禍。這詳細情景是怎麼一回事情?
由昆:(嘆了一口氣)我們家才團圓了一年吶。陳先生剛50歲出頭,他平時外出,是用公交車月票的。中科院有兩輛很舊的小車,上了年紀的人也多,所以陳先生很自覺,從不麻煩別人的。那天,他走路去魏公村書店,過馬路的時候,被一個騎自行車的小夥子撞了一下,後腦勺著地。陳先生體質比較弱,當時就被撞得「不知道」了,失去知覺。警察來了,從昏迷不醒的陳先生的口袋裡找到證件,一看是數學所的陳景潤,大吃一驚,他朝著小夥子喊道,你撞誰不行,偏撞陳景潤!當時小夥子緊張壞了,連話都說不出來。
警察要把陳先生送到比較好的北京醫院去,陳先生有點蘇醒了,他說,去中關村勞保醫院吧。後來,小夥子的單位來人道歉,陳先生說,你們不要處分小夥子,不要影響他的將來;也不要扣除他的獎金。
我先生就是這樣的,很為別人著想。可我知道,他身體弱,這樣撞一下,對於他是個多大的傷害啊。
記者:我也知道近年的一件事情。中國的一位原子彈專家也是在馬路上被騎車的人撞過,隨後卧床不起。從資料看到,距離這次撞傷相隔不久,陳先生又受到一次外傷。
由昆:我先生外出開會,坐公交車,他不是個身強力壯能擠的人,他最後一個勉勉強強地上去了,車子關門,他是背靠著門站立的。到第二站開門,上面要下車的人猛勁地擠下車,又把我先生撞倒在地。於是,再次送進醫院搶救。從醫學的角度講,帕金森症的病變有生理上的多種原因,但是遭受撞擊的外傷,是誘發這種毛病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後的12年,也就是從1984年到去世的1996年,他幾乎都是在醫院度過的。
「兒子迴避數學」
記者:咱們換一個話題,說說您的兒子。您的兒子長得非常英俊。陳先生和您一定聊起過自己的孩子。
由昆:我懷孕了,我們兩個就說過生男生女的事。他說,要是生個男的,就讓他學數學,我說,要是生個女的,就讓她學醫。也就是個男隨父、女跟母的意思吧。後來生了個兒子,我先生他可高興了。給孩子起名字,我們兩個人商量,就取陳先生的姓和我的姓,合並起來,意思是我們兩人相諧相和生了我們的兒子;後面再加上個「偉」字,表示我們的期待。我兒子叫陳由偉。
陳先生非常喜愛自己的兒子。那時候我們分居,我帶著孩子回武漢了,他到鄭州開會,就拐到武漢來看望我們。他在武漢住了一個星期。你知道,小孩子的小手總是拽著小拳頭的,他可好,硬是將兒子的小手掰開,把一枝鉛筆放在他的小手裡。保姆著急了,就喊我。我一看,有點生氣,小孩子拿著個「尖頭」的鉛筆,他又不懂事,劃傷了自己怎麼辦。可他回答得可好,這是教歡歡(兒子的小名)寫字呢。你看,孩子還是小不點,他就要教他學字了。
到北京團聚,孩子還不到兩歲,他就在家裡給教英語。桌椅、糖果什麼的,都貼上字。他曾經有個想法,說孩子不上學,他要自己教。我不同意,孩子是一定要融進社會這個大集體的,要讓他到學校的同學群體當中去。我先生同意我的意見。
記者:您兒子小時候淘氣么?
由昆:淘!你看他今天彬彬有禮的,小時候可淘了。拿著個筆,在家裡的牆上四處亂塗亂畫的,畫得亂七八糟的。我不願意,可我先生從來不生氣,說那是兒子在動腦筋,不要管他。過去家裡有個舊的大計算器,兒子把它的那些個鍵「挖」出來。這是「禍害」東西了,可我先生說,我兒子在作研究呢,這東西怎麼會認數字。
陳先生住院,我和兒子去看他,兒子給他按摩。有人就開玩笑地說:陳先生,是護理按摩舒服,還是兒子按摩舒服啊?我先生回答:當然是我兒子按摩得舒服。我這下臉上可「掛」不住了。專門請了個人來護理先生,可先生說自己兒子好,別人要生氣的。不過,誰都理解這樣的父子情深。
說句真話,我們是「慣」孩子的。我先生50多了,我也40歲了,就一個孩子,還小,能不慣么。不過,也就是容忍孩子在家裡淘氣。慢慢地,孩子大了,規矩和規范是必需的。我們家裡是相敬如賓的。平時,我先生表示對我的感謝,總是說「謝謝由」。兒子對我很尊敬,也很親切。我為他操心,他總會很親切地對我說:謝謝媽媽。
「我先生要是現在還在,讓他再看看今天的兒子,他會多高興啊!」
記者:孩子大了,對於孩子學習、發展的方向,專業什麼的,陳先生有過什麼設想嗎?
由昆:沒生出來之前,陳先生說,是個男孩就學數學。那是家裡在說說笑笑的時候講的。對於兒子將來的真正發展,他說了四個字:順其自然。
爸爸是個世界聞名的大數學家,兒子是否也對數學有興趣呢?從初中開始,我感受到兒子明顯的一種「迴避數學」的姿態。中學老師給我兒子報名,讓他到「華羅庚學校」學習,他自己作主把名退了。我們聊過這個事情。我的想法是,咱們家裡有一個數學家,就足夠了。這個家有一個陳景潤就夠了。孩子的迴避數學,我明白,要像他父親那樣地搞數學,實在是太苦了。
再說了,就是不怕苦,兒子的成就也超不過他父親去。「1+1」,那是皇冠上的鑽石,哥德巴赫猜想,在這個世界上多少年了,多少數學家撲了上去,還是不成。這個題目,不是不怕苦就可以獲得成功的。搞科學,要有科學態度,也不是有個血統擺在那裡,就行的;那科學也就不是科學了。
再說,為什麼一定要讓兒子也搞數學?沒有確定的理由。應該讓兒子有自己的興趣,擁有自己的事業天地,有一片自己的藍色天空。我兒子現在在加拿大讀國際商務,已經去了一年半了。這是他自己選的專業。我兒子很有頭腦,做事很有計劃性,非常注重細節的處理,一步一步的非常扎實。我覺著,這樣的做事特性,是有著一點搞數學的人的嚴謹性遺傳吧。
(再次重復,嗓音哽咽,掉淚)我先生要是今天還在,讓他看看今天的兒子,他該有多麼高興啊。
三次到天台以示謝意
記者:您已經是第三次到浙江天台來了,這次您又特地將放假的兒子一塊帶到天台來,您要讓您的兒子到這里來感受一點什麼呢?
由昆:我是來表示深深的感謝的。那還是1994年3月的事情,《中國體育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來自科學殿堂的報告》,說的是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經濟條件窘迫,身體素質下降,有的英年早逝,更多的是帶病進行研究。陳景潤就是一個典型。文章呼籲社會各界來多多關心科學家。
這個時候,遠在浙江天台的天皇野生植物實業公司向中科院表示,願意捐獻自己的保健產品「鐵皮楓斗晶」給科學家們滋補身體。公司將捐助的信,寫到了周光召院長的手裡,周院長立即批示,讓中科院有關部門盡快「把浙江天台的天皇野生植物實業公司的情況給摸清楚」。中科院願意接受捐助,但是假貨不要,假事不做。
把「書面資料」摸透了,中科院又讓公司派員到北京匯報。也只有中科院這般行事,接受捐贈,不過我要先把你調查個底朝天。北京的「三堂會審」結束,還再把人家公司的老總陳立鑽也叫到北京來「詢問」。原來,天台山地區是我國珍貴中草葯鐵皮石斛在國內唯一的生產基地,在1992年就已被列入「八五」重點星火計劃。如此這般,中科院方才同意先讓6位「身體有情況」的科學家「先行服用」。
中科院這一番調查和試用,時間用去了9個月。當年年底,中科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接受浙江天皇野生植物實業公司100萬元捐助的儀式。我先生是這樣才接觸到鐵皮楓斗晶的。
陳先生的帕金森症,肌張力非常高,面部肌肉被鎖住,牙齒總是咬得緊緊的,後來連下牙床都咬倒了,連喝水都有困難。每次吃飯,總是別人先要用筷子將他的嘴撬開。多少次,我看他吃飯都忍不住要流眼淚。我先生服用鐵皮楓斗晶一個月左右,嘴可以自行閉合了,吃東西比較自如,食量也有增加。睡眠也深,好多了。
我心裡的滋味,我的感激,真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後來公司的陳立鑽總經理來探望過陳先生。我先生拿著他的名片,還指出了總經理名片上有兩處英語拼寫錯誤。英語錯誤歸英語錯誤,但是我們都為陳先生的神志清醒、思維清晰而高興。
記者:1996年陳先生去世的時候,您的孩子才14歲。
由昆:先生去了,我真是痛不欲生。我無法入睡,心率不齊,看著幼小的孩子,我真是感到「死不得」。我的體力消耗、精神壓力都到了極限,幾近崩潰。
帶著兒子來天台,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讓他來看看,這個世界上能夠獲有成就的人,都經過了極其艱難的奮斗路程。他父親陳景潤鑽研「1+1」是這樣,一個企業的成功也必定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兒子終究要踏上社會,唯有奮斗,方有成就。這世界絕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要是,要是……
作家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這樣描繪陳景潤的內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對於陳景潤的貢獻,中國的數學家們有過這樣一句表述: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這樣意味深長地告訴人們: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在天台吃晚飯的時候,由昆女士帶領著她的兒子,站起身來,向著同桌的陳立鑽總經理敬酒,以表謝意。由昆女士還輕輕地說了一句:要是能夠讓我早幾年知道,要是能夠讓我先生早幾年吃上這個鐵皮楓斗晶,該有多好。在座的人們,聽到這句情真意切的話語,都不覺眼角潸然。
在後來與由昆女士的交談當中,她說到了自己的生活。她說:與陳先生的共同生活經歷,令我刻骨銘心,無法忘卻。陳景潤、我和我們的兒子,一加一永遠等於三。我先生「走」的時候,我拉著他的手,向他保證,要他放心。今天,兒子已經成人,我現在唯一的願望,是兒子早日事業有成。「那樣,我先生就可以在九天之上瞑目了。」
㈣ 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的夫人由昆是北京解放軍309醫院放射科主任,談起兒子陳由偉十分自豪:我兒子很有頭腦,做事很有計劃性,非常注重細節的處理,一步一步的非常扎實。我覺著,這樣的做事特性,是有著一點搞數學的人的嚴謹性遺傳吧。我先生要是今天還在,讓他看看今天的兒子,他該有多麼高興啊。
杜鵑花叢中的母子
「他成了一個踽踽獨行,形單影只,自言自語,孤苦伶仃的畸零人。長空里,一隻孤雁。」作家徐遲在27年前寫下了這些句子,這些句子中所指的「他」是誰,當時的全中國人幾乎家喻戶曉。這個他就是為被稱作「1+1」的哥德巴赫猜想作出重大貢獻的數學家陳景潤。這篇聞名天下的報告文學叫作《哥德巴赫猜想》。
文章中繼續寫道:陳景潤「他一向不會照顧自己,又不注意營養。積憂成疾,發燒到攝氏三十八度。送進醫院一檢查,他患有肺結核和腹膜結核症」。
《哥德巴赫猜想》共有1.7萬多字。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當美麗的玫瑰花微笑時」。歷盡艱辛,花兒盛開,後面會發生什麼?這句充滿著箴言意味的話,各人會有各自的「讀法」。在以後相繼的媒體報道里,我們知道,陳景潤政治上得到「翻身」,成為了連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在生活中,陳景潤結婚了,他的妻子是醫生,生了個兒子。上世紀1996年3月19日,陳景潤久病不治,長辭於世,享年63歲。
8年時間過去了。在2004年初夏通往浙江天台山的路上,上方懸掛著的橫幅上寫著,「今年杜鵑不一般,五十年來最盛開」。在華頂山峰上似雲霓般輕輕飄搖的杜鵑花掩映之中,我遇見了第三次來到此地的陳景潤夫人、解放軍309醫院放射科主任由昆女士。她身邊站立著的,是陳景潤夫婦的兒子陳由偉。英俊的年輕人身高1米82,今年23歲了。
面對一位男士的絕對忠誠
我向由昆女士和陳由偉說道,在1994年到長江三峽去采訪移民的時候,曾特地到武漢看望徐遲老師,交談中說到《哥德巴赫猜想》和陳景潤,由昆女士和陳由偉的目光陡然肅穆起來,久久地注視著我的「述說」。
記者:由昆老師,這次能夠見到您,非常榮幸。從我的記者職業特性出發,也是許多知道陳先生的人們想要了解的,就是陳先生與您的「故事」。對於外界的人來說,陳先生是名聞天下的大數學家,您是位醫務工作者。然而,作為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的結合,不是什麼「職業聯合」,而是生存相托,命運相依。當年的您,作為一位女性,是陳先生怎樣的品格特徵,使您感動,讓您喜愛?
由昆:1979年,陳先生再度住進解放軍309醫院,那時候他已經45歲了。應該說,當時的組織上曾經為陳先生「操過心」,想幫助陳先生成個家。也曾經有女性表示過這樣的意思。陳先生「沒有感覺」,自然也就沒有「結果」。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他也接觸過女性。也從未「有故事發生」。我那年27歲,在武漢軍區醫院工作,來到北京309醫院進修,就此結識陳先生。我是來北京學習的,讀外語也是我的功課。一次,我在平台上念英語,陳先生走來,向著我用英語說了一句:「I love you.」我當然聽懂了這句外國話,但其中的「中國含意」更是讓我萬分驚訝。我首先的感覺是,這不可能,絕不可能,他是世界聞名的大數學家,地位那麼高,我就是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社會反差實在太大。當年的我,是到了考慮自己婚姻的時候,我是個普通的人,也會想到世俗的反應,我要是和陳先生談這個事情,「人們會不會指責我追名逐利」?
還有,陳先生的身體狀況,作為醫生我是了解的。這樣的婚姻於我,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我的責任太大。
是陳先生的執著感動了我。陳先生對感情的執著,就像他對事業一樣的執著。確立了一個目標,他是絕不會改變的。對於這一點,我實在是太相信了。沒有他那樣超人的執著,他要取得那樣的成就,是不可能的。他對我說,「我跟您有話講」。我說,這事不可能,他就說,那我這一生就此獨身。這一點我也絕對相信。陳先生對數學絕對「真摯」,對感情和婚姻同樣真摯。在考慮婚姻大事的時候,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起作用,但是你說,會有哪個女性對於一位男士的絕對的忠誠無動於衷?
記者:從見到過的各種資料來看,陳景潤先生是個非常善良的人。
由昆:陳先生心地非常善良。陳先生比較內向,他是絕對不會傷害別人的一個人。他在小時候,他在「文革」中,吃過那麼多的苦,但是他對傷害過他的人,全然不計,他對社會上的那些「惡」,渾然不理。他的確需要照顧,但他肯定不會沾染現實社會當中更加讓人憂煩的各種弊病。社會上的有些惡疾,比起人的生理疾病,更讓人操心,並且難以治療。
這么的一個人,善良到了不能忍心讓他再受到傷害。違背他的心願,於他是天大的遺憾。我的父親也是軍人出身,他給我回了一封信:「陳景潤是認真的,你不要拒絕命運多舛的陳景潤,不要傷他的心。」
小平指示:一周內調入北京
記者:經過兩年時間的戀愛,你們於1980年8月,在北京結婚。您是在1983年調入北京工作的。而且,這件事情還是在鄧小平親自關切之下進行的。是這樣的嗎?
由昆:是的。你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夫妻的兩地分居,並不新鮮,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在戀愛和婚後,陳先生對我的稱呼是「由」,我一直稱他「先生」的。誰都知道,我的先生工作起來「玩命」,但是對於個人的私事,從來不開一句口,不說一句話。
他知足常樂,無所求。結婚一年後,我們有了孩子,陳先生一個人在北京,我跟兒子在武漢。我要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心頭還時時牽掛著陳先生,人累,心更累。
小平同志是在「文革」中「全面整頓」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到陳景潤和「陳景潤現象」的。當有人說「陳景潤走白專道路」的時候,小平同志就說:「什麼白專道路,總比占著茅坑不拉屎強。」浩劫過去,小平同志第三次復出。當時,我們向組織打了報告,要求解決夫婦兩地生活和住房的問題,還有,當時陳景潤的社會活動比較多,想要求給他配一位秘書。小平同志知道了這份報告的內容,他指示:一周之內,請給陳景潤解決三個問題:住房,愛人調動,配備一位秘書。
記者:小平同志指示得非常仔細,連辦完這些事情的時間都被規定好了。
由昆:是啊。那真是叫快。具體執行小平同志指示的,是解放軍總後當時的部長洪學智和科學院的領導。我還在武漢邊工作邊帶孩子呢,突然領導找到我,告訴我,7天之內到北京報到。我說,那麼快啊,要交代工作,還要理東西。領導說,上級指示,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堅決完成任務。能夠馬上回到丈夫身邊,當然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我們一家三口就是這樣,在小平同志的親自關懷之下,獲得團圓的。
記者:在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當中,人們知道了陳景潤的那個「6平方米小屋」。在後來的資料中,也曾講到過胡耀邦同志對陳景潤住房的關注。
由昆:那也是「文革」的事情了。小平同志親自點將,要胡耀邦同志「整頓中國科學院,加強領導」。耀邦同志主持全院工作,也非常關心全院職工的具體生活。耀邦同志為每個家庭「弄到」一個液化石油氣鋼瓶,還專門就近在中關村設立了一個交換站。
中科院的職工從此不要再推車拉煤了。耀邦同志也關心到陳景潤的情況。那時候,陳先生是個單身,職稱也低,也沒有任何行政職務,只能住4個人一間的集體宿舍。陳先生為了自己有個研究環境,也是不願因為作息時間不一致而打攪別人,就住進了那個6平方米的小屋。「我認識陳先生之後,我到那個小屋子去過,實在太小了。」
耀邦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他親自來到單位,詢問陳景潤住房情況,他發問:「為什麼不能給陳景潤解決一間稍好一點的房子?」得到的回答是:可以的,但只能搬進4個人一間的宿舍。耀邦說,那就暫時搬進去吧。誰也沒有想到,住這樣的集體宿舍,要交4個人的住宿費,「不知陳景潤同意不」。胡耀邦當時就生氣了,他說:你不收陳景潤的房租費不就得了么?
所以說,盡管胡耀邦同志當面講了話,「也沒管用」,因為「房費問題」,陳先生也就一直住在那個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我們心中,一直深深地感激和懷念耀邦同志,也感到這在當時的「文革」年代,已經不是單純要給陳景潤解決一間房子的事情,陳景潤的遭遇實質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縮影。
記者:是陳先生和您結婚,房子才得到解決的?從那時候算起,到1980年結婚,陳先生又在那個小屋子裡住了5年多。
由昆:是的。1980年6月份分配給我們一套新房,8月份我們結婚。是兩間房,一間12平方米,一間9平方米,沒有廳,廚房和廁所也非常小。「這樣的住房標准,在我們武漢的部隊里,是連級幹部待遇。」
可陳先生已經是非常高興了,他終於成家了,也終於搬出那個小屋子了,最主要的,他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環境,能夠安心從事自己的研究。
再次改善住房,就是小平同志1983年的指示,我調入北京,我們夫婦的住房得到改善,是4房2廳。「撥亂反正,那是時代不同了。」
團圓一年後的兩次車禍
記者:您在1983年調入北京,可陳先生在1984年就遇上了一次車禍。這詳細情景是怎麼一回事情?
由昆:(嘆了一口氣)我們家才團圓了一年吶。陳先生剛50歲出頭,他平時外出,是用公交車月票的。中科院有兩輛很舊的小車,上了年紀的人也多,所以陳先生很自覺,從不麻煩別人的。那天,他走路去魏公村書店,過馬路的時候,被一個騎自行車的小夥子撞了一下,後腦勺著地。陳先生體質比較弱,當時就被撞得「不知道」了,失去知覺。警察來了,從昏迷不醒的陳先生的口袋裡找到證件,一看是數學所的陳景潤,大吃一驚,他朝著小夥子喊道,你撞誰不行,偏撞陳景潤!當時小夥子緊張壞了,連話都說不出來。
警察要把陳先生送到比較好的北京醫院去,陳先生有點蘇醒了,他說,去中關村勞保醫院吧。後來,小夥子的單位來人道歉,陳先生說,你們不要處分小夥子,不要影響他的將來;也不要扣除他的獎金。
我先生就是這樣的,很為別人著想。可我知道,他身體弱,這樣撞一下,對於他是個多大的傷害啊。
記者:我也知道近年的一件事情。中國的一位原子彈專家也是在馬路上被騎車的人撞過,隨後卧床不起。從資料看到,距離這次撞傷相隔不久,陳先生又受到一次外傷。
由昆:我先生外出開會,坐公交車,他不是個身強力壯能擠的人,他最後一個勉勉強強地上去了,車子關門,他是背靠著門站立的。到第二站開門,上面要下車的人猛勁地擠下車,又把我先生撞倒在地。於是,再次送進醫院搶救。從醫學的角度講,帕金森症的病變有生理上的多種原因,但是遭受撞擊的外傷,是誘發這種毛病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後的12年,也就是從1984年到去世的1996年,他幾乎都是在醫院度過的。
「兒子迴避數學」
記者:咱們換一個話題,說說您的兒子。您的兒子長得非常英俊。陳先生和您一定聊起過自己的孩子。
由昆:我懷孕了,我們兩個就說過生男生女的事。他說,要是生個男的,就讓他學數學,我說,要是生個女的,就讓她學醫。也就是個男隨父、女跟母的意思吧。後來生了個兒子,我先生他可高興了。給孩子起名字,我們兩個人商量,就取陳先生的姓和我的姓,合並起來,意思是我們兩人相諧相和生了我們的兒子;後面再加上個「偉」字,表示我們的期待。我兒子叫陳由偉。
陳先生非常喜愛自己的兒子。那時候我們分居,我帶著孩子回武漢了,他到鄭州開會,就拐到武漢來看望我們。他在武漢住了一個星期。你知道,小孩子的小手總是拽著小拳頭的,他可好,硬是將兒子的小手掰開,把一枝鉛筆放在他的小手裡。保姆著急了,就喊我。我一看,有點生氣,小孩子拿著個「尖頭」的鉛筆,他又不懂事,劃傷了自己怎麼辦。可他回答得可好,這是教歡歡(兒子的小名)寫字呢。你看,孩子還是小不點,他就要教他學字了。
到北京團聚,孩子還不到兩歲,他就在家裡給教英語。桌椅、糖果什麼的,都貼上字。他曾經有個想法,說孩子不上學,他要自己教。我不同意,孩子是一定要融進社會這個大集體的,要讓他到學校的同學群體當中去。我先生同意我的意見。
記者:您兒子小時候淘氣么?
由昆:淘!你看他今天彬彬有禮的,小時候可淘了。拿著個筆,在家裡的牆上四處亂塗亂畫的,畫得亂七八糟的。我不願意,可我先生從來不生氣,說那是兒子在動腦筋,不要管他。過去家裡有個舊的大計算器,兒子把它的那些個鍵「挖」出來。這是「禍害」東西了,可我先生說,我兒子在作研究呢,這東西怎麼會認數字。
陳先生住院,我和兒子去看他,兒子給他按摩。有人就開玩笑地說:陳先生,是護理按摩舒服,還是兒子按摩舒服啊?我先生回答:當然是我兒子按摩得舒服。我這下臉上可「掛」不住了。專門請了個人來護理先生,可先生說自己兒子好,別人要生氣的。不過,誰都理解這樣的父子情深。
說句真話,我們是「慣」孩子的。我先生50多了,我也40歲了,就一個孩子,還小,能不慣么。不過,也就是容忍孩子在家裡淘氣。慢慢地,孩子大了,規矩和規范是必需的。我們家裡是相敬如賓的。平時,我先生表示對我的感謝,總是說「謝謝由」。兒子對我很尊敬,也很親切。我為他操心,他總會很親切地對我說:謝謝媽媽。
「我先生要是現在還在,讓他再看看今天的兒子,他會多高興啊!」
記者:孩子大了,對於孩子學習、發展的方向,專業什麼的,陳先生有過什麼設想嗎?
由昆:沒生出來之前,陳先生說,是個男孩就學數學。那是家裡在說說笑笑的時候講的。對於兒子將來的真正發展,他說了四個字:順其自然。
爸爸是個世界聞名的大數學家,兒子是否也對數學有興趣呢?從初中開始,我感受到兒子明顯的一種「迴避數學」的姿態。中學老師給我兒子報名,讓他到「華羅庚學校」學習,他自己作主把名退了。我們聊過這個事情。我的想法是,咱們家裡有一個數學家,就足夠了。這個家有一個陳景潤就夠了。孩子的迴避數學,我明白,要像他父親那樣地搞數學,實在是太苦了。
再說了,就是不怕苦,兒子的成就也超不過他父親去。「1+1」,那是皇冠上的鑽石,哥德巴赫猜想,在這個世界上多少年了,多少數學家撲了上去,還是不成。這個題目,不是不怕苦就可以獲得成功的。搞科學,要有科學態度,也不是有個血統擺在那裡,就行的;那科學也就不是科學了。
再說,為什麼一定要讓兒子也搞數學?沒有確定的理由。應該讓兒子有自己的興趣,擁有自己的事業天地,有一片自己的藍色天空。我兒子現在在加拿大讀國際商務,已經去了一年半了。這是他自己選的專業。我兒子很有頭腦,做事很有計劃性,非常注重細節的處理,一步一步的非常扎實。我覺著,這樣的做事特性,是有著一點搞數學的人的嚴謹性遺傳吧。
(再次重復,嗓音哽咽,掉淚)我先生要是今天還在,讓他看看今天的兒子,他該有多麼高興啊。
三次到天台以示謝意
記者:您已經是第三次到浙江天台來了,這次您又特地將放假的兒子一塊帶到天台來,您要讓您的兒子到這里來感受一點什麼呢?
由昆:我是來表示深深的感謝的。那還是1994年3月的事情,《中國體育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來自科學殿堂的報告》,說的是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經濟條件窘迫,身體素質下降,有的英年早逝,更多的是帶病進行研究。陳景潤就是一個典型。文章呼籲社會各界來多多關心科學家。
這個時候,遠在浙江天台的天皇野生植物實業公司向中科院表示,願意捐獻自己的保健產品「鐵皮楓斗晶」給科學家們滋補身體。公司將捐助的信,寫到了周光召院長的手裡,周院長立即批示,讓中科院有關部門盡快「把浙江天台的天皇野生植物實業公司的情況給摸清楚」。中科院願意接受捐助,但是假貨不要,假事不做。
把「書面資料」摸透了,中科院又讓公司派員到北京匯報。也只有中科院這般行事,接受捐贈,不過我要先把你調查個底朝天。北京的「三堂會審」結束,還再把人家公司的老總陳立鑽也叫到北京來「詢問」。原來,天台山地區是我國珍貴中草葯鐵皮石斛在國內唯一的生產基地,在1992年就已被列入「八五」重點星火計劃。如此這般,中科院方才同意先讓6位「身體有情況」的科學家「先行服用」。
中科院這一番調查和試用,時間用去了9個月。當年年底,中科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接受浙江天皇野生植物實業公司100萬元捐助的儀式。我先生是這樣才接觸到鐵皮楓斗晶的。
陳先生的帕金森症,肌張力非常高,面部肌肉被鎖住,牙齒總是咬得緊緊的,後來連下牙床都咬倒了,連喝水都有困難。每次吃飯,總是別人先要用筷子將他的嘴撬開。多少次,我看他吃飯都忍不住要流眼淚。我先生服用鐵皮楓斗晶一個月左右,嘴可以自行閉合了,吃東西比較自如,食量也有增加。睡眠也深,好多了。
我心裡的滋味,我的感激,真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後來公司的陳立鑽總經理來探望過陳先生。我先生拿著他的名片,還指出了總經理名片上有兩處英語拼寫錯誤。英語錯誤歸英語錯誤,但是我們都為陳先生的神志清醒、思維清晰而高興。
記者:1996年陳先生去世的時候,您的孩子才14歲。
由昆:先生去了,我真是痛不欲生。我無法入睡,心率不齊,看著幼小的孩子,我真是感到「死不得」。我的體力消耗、精神壓力都到了極限,幾近崩潰。
帶著兒子來天台,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讓他來看看,這個世界上能夠獲有成就的人,都經過了極其艱難的奮斗路程。他父親陳景潤鑽研「1+1」是這樣,一個企業的成功也必定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兒子終究要踏上社會,唯有奮斗,方有成就。這世界絕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要是,要是……
作家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這樣描繪陳景潤的內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對於陳景潤的貢獻,中國的數學家們有過這樣一句表述: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這樣意味深長地告訴人們: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在天台吃晚飯的時候,由昆女士帶領著她的兒子,站起身來,向著同桌的陳立鑽總經理敬酒,以表謝意。由昆女士還輕輕地說了一句:要是能夠讓我早幾年知道,要是能夠讓我先生早幾年吃上這個鐵皮楓斗晶,該有多好。在座的人們,聽到這句情真意切的話語,都不覺眼角潸然。
在後來與由昆女士的交談當中,她說到了自己的生活。她說:與陳先生的共同生活經歷,令我刻骨銘心,無法忘卻。陳景潤、我和我們的兒子,一加一永遠等於三。我先生「走」的時候,我拉著他的手,向他保證,要他放心。今天,兒子已經成人,我現在唯一的願望,是兒子早日事業有成。「那樣,我先生就可以在九天之上瞑目了。」■
㈤ 女醫明妃傳第二集馬兒聞鐵皮石斛
男主悠悠醒轉後發現手中的一株石斛,於是每天帶在身上,一天在外面瞎轉悠,正巧賢賢的馬驚了,男主飛快地竄上去捂住馬眼,拿出懷中的石斛(保鮮挺好),給馬兒聞了聞石斛的味道,馬兒終於平靜下來,小花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啊,馬驚了你掏出根兒石斛幹嘛,這事問過獸醫嗎?馬兒竟然就這么平靜了,馬兄內心不是應該崩潰嗎?老子是吃草,但這也不合胃口啊!反正男主是不會放過這個撩妹的好機會的!只見他微微一笑:「草葯香能讓受驚的馬平靜。」好了,大概就是這樣,女主用一顆鐵皮石斛撩漢,男主反過來又用它撩妹,「救命仙草」就是這么神奇!
㈥ 如何消除對乳腺癌的恐懼心理
應該說,患者對乳腺癌這種疾病恐懼心理比較普遍,只是有的輕微,有的嚴重罷了。
一般有疾病恐懼心理的人其性格比較敏感,同時又因為患病中,軀體的衰弱狀態而促使了恐懼的發生。事實上,患病不可怕,心理的恐懼比疾病更可怕。
針對這種情況,建議你朋友聽從乳腺科醫生的指導,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採取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地討論不適症狀的性質和擔心患病的理由,配合醫生弄清問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如多做規范的深呼吸。人情緒方面的波動,常會通過呼吸反映出來,調整呼吸可以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規范的深呼吸包括三個步驟:用鼻吸氣,然後長時間屏住呼吸,再緩緩吐氣。每天做10次,一次堅持5分鍾,對調節情緒很有幫助。同時,每天飲用約2000毫升白開水,通過喝水來促進自身的新陳代謝,也能促使機體保持健康的狀況,有利於心理平衡。當然,像你朋友的這種情況,輔助治療時,可以服用鐵皮石斛或者人參皂苷Rh2。尤其是人參皂苷Rh2可以抑制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還可以縮小腫瘤,能夠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當然也能給你朋友增加信心。
㈦ 一度火爆的「仙草」鐵皮石斛為何跌下神壇
和許多人信仰佛教一樣!當今社會不重視醫療、科技,只重視糊鬼的戲子!所以許多百姓像抓了救命稻草一樣去信些寧其有的東西,希望可以救命,伊利董事長不是在美國治療嗎?
㈧ 2個java腳本沖突的問題
幫不了你哦,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