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起煮水。
作用與功效:
滋養陰津
《中國葯學大詞典》稱其「專滋肺胃之氣液,氣液沖旺,腎水自生,「說他善於養陰生津,治療陰虛津虧諸症。
增強體質
石斛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清代《葯性論》說石斛能補腎積精、養胃陰、益氣力;石斛內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實驗證明石斛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的吞噬能力。
補益脾胃
石斛是益胃生津葯,《神農本草經》、《本草再新》中均有記載,人民稱他為「腸胃葯」,是治療胃脘痛,上腹漲痛的常用葯物。現代實驗證實,石斛對脾胃病中常見的致病菌—幽門螺桿菌有較好的抑製作用,有助於治療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症,同時,口服石斛煎液能夠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
護肝利膽
石斛有較好的利膽作用,歷代醫家都認為「鐵皮楓斗」具有滋養肝陰的作用,是治療各種肝膽並的要葯,可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等肝膽疾病。5.疏清虛熱
強筋壯骨
人進入中年以後,「人陰氣自半」(朱丹溪)人體的陰津開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漸減退,石斛能夠滋養陰液,陰液能夠潤滑關節,從而達到強筋健骨、流利關節、增強抗風濕的效果。現代葯理研究表明,石斛能提高應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勞,耐缺氧的作用。
促進循環
石斛能養陰,可以濡潤脈道,擴張血管,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實驗結果表明,石斛能夠顯著改善血淤症狀,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降低血糖
中醫認為,消渴病(糖尿病)的發生,主要以腎陰虛,肺胃早熱為基本病機,以氣陰兩虛為其病理特點,石斛功能養陰`清熱潤燥,自古以來就是治療糖尿病的專用葯。臨床研究表明,石斛不僅可以增強胰島素活性,同時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使學堂恢復正常。
抑制腫瘤
石斛對人體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某些細胞有殺滅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臨床時間表明,石斛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增強免疫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明亮眼目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通過脈上,注於眼睛,而肝「開竅於目」眼睛的生理病理於肝的陰精旺盛與否關系密切,石斛具有滋陰養目的功能,被歷代醫家作為養護眼睛的佳品。現代葯力研究證實,石斛對防治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不僅有延緩作用,可以保持晶狀體的透明度百分之三十六點,而且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
滋養肌膚
人體進入中年期後,由於體內的陰液日益減少,從而加速了皮膚老化,使之邊黑或變皺。石斛含有多量的黏液質,對人體皮膚有滋潤營養作用。
延年益壽
《神農本草經》將石斛列為具有「輕身延年」作用的商品葯物。現代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的健康長壽有著密切的關系,石斛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比一般的葯物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更廣泛,更全面。
鐵皮石斛和附子,肉桂等熱性葯一起吃不好。
鐵皮石斛的常用配伍:
(1) 配天花粉,治胃熱津虧,消渴,虛熱舌絳少津。
(2) 配麥冬,治胃陰不足之胃脘不適,干嘔,舌紅。
(3) 配麥冬、沙參,治熱性病口乾渴。
(4) 配忍冬藤,治風濕熱痹。
(5) 配忍冬藤、白薇,治風濕熱痹。
(6) 配沙參、枇杷葉,治肺陰不足,乾咳氣促,舌紅口乾等症。
(7) 配白薇、知母、白芍,治熱病後期,虛熱微煩,口乾,自汗等症。
(8) 配南沙參、山葯、生麥芽,治胃陰不足而見少食干嘔,舌上無苔等症。
(9) 配北沙參、麥冬、玉竹,治肺胃虛弱,舌紅口乾或無咳無痰,呼吸急促。
(10) 配生地玄參、沙參,治熱病後期,仍有虛熱,微汗,目昏口渴或有筋骨酸痛,舌干紅,脈軟數無力,症狀日輕夜重者。
(11) 配生地麥冬、花粉,治熱病胃火熾盛,津液已耗,舌燥,口乾或舌苔變黑,口渴思飲。
(12) 配生地、麥冬、百合、秦艽、銀柴胡,治陰虛內熱之乾咳,盜汗低熱口渴舌紅脈細數等症。
(13) 石斛配生黃芪、焦白術、茯苓、白芍,益氣養陰,健脾和肝。治療慢性肝炎見有面黃、消瘦、乏力、氣短、口乾苦、便溏等氣陰兩傷、脾胃虛弱者。
⑶ 石斛葉子什麼功效
石斛葉子的功效
1、養胃生津、滋陰清熱。
2、明目。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精氣都通過血脈上注於眼睛,而「肝開竅於目」,肝血充盈,眼睛就會明亮有光;相反,肝陰不足,目失所養,眼睛就會黯淡無光,疲勞、干澀、流淚、視物不清。服用石斛可滋補肝陰,從而起到明目的效果。
3、潤肺止咳:王承德表示,除了滋陰養胃,石斛對於肺陰不足,咳嗽少痰,胸悶氣短的患者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與百合、桑葉、金銀花合用,加少許冰糖,潤肺止咳效果更好。
4、補腎壯腰:石斛性微寒,味甘、淡,入胃經和腎經。安阿玥介紹,腎藏精主骨,腎陰虧虛,精虧骨軟,可導致腰酸腿軟,走路無力。石斛通過補腎陰可以強精壯腰,對於男性因為腎虛導致的早泄、陽痿、遺精等也有治療功效。
(3)鐵皮石斛和桑葉擴展閱讀:
石斛食療方法
1、石斛二冬飲
功效:養陰生津,清火退熱。適用於外感熱病後期大熱已去,陰津不足,低熱纏綿表現為唇乾、尿黃、口乾喜飲卻飲而不解渴、體溫波動於37.5℃~38℃附近。這里石斛、蘆根最好用鮮品,效果顯著。
2.石斛養胃茶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健脾。對氣陰兩虛型慢性胃炎、消化道惡性腫瘤(胃癌、胰腺癌等)表現為納呆口乾、胃中嘈雜灼熱、大便困難並偏干者比較適合,這里石斛最好用鮮品。
3.石斛開音茶
功效:益氣生津,利咽開音,適用陰虛型慢性咽炎或講話、唱歌過度導致聲音沙啞者。
4.石斛明目茶
功效:去翳明目。對於治療白內障、老年性黃斑病變者有一定的功效。
⑷ 鐵皮石斛和茶葉能一起吃嗎
石斛性味微寒、甘;
歸胃、腎經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現代研究它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提高心腦血管功能;抗腫瘤;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治療眼科疾病的作用。
意見:石斛與茶葉一起喝沒有問題。但要注意個人體質,如果體質屬濕或脾胃虛寒者(指胃酸分泌過少者),均禁服。
⑸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禁忌是
一、功效
1、生津作用:
鐵皮石斛石斛具有生津作用,主要表現為促進腺體分泌和臟器運動。
2、降血糖作用:
鐵皮石斛對可降低鏈脲黴素誘發糖尿血糖值。
3、增強機體免疫力:
鐵皮石斛顆粒(TPSH)可促進荷瘤動物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T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及NK細胞的活性,並能明顯提高荷瘤動物的血清溶血素值,提示TPSH無論是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或是特異性細胞免疫以及體液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二、禁忌:
脾胃虛寒不適合長期服用。
(5)鐵皮石斛和桑葉擴展閱讀
石斛「養陰」適於陰虛體質
鐵皮石斛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石斛一直是中葯材裡面的良品,鐵皮石斛又是石斛裡面的良品。正因如此,2010版《中國葯典》在「石斛」之外又單設了「鐵皮石斛」,2015版葯典仍然沿用這一設定。
據《中國葯典》記載,鐵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熱病津傷,口乾煩渴,胃陰不足,食少干嘔,病後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癆熱,目暗不明,筋骨萎軟」。這么多功能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養陰。無論是熱病,還是口渴、眼花,只要是陰虛津液匱乏就適合用鐵皮石斛。
⑹ 鐵皮石斛和明日葉的區別
鐵皮石斛
明日葉:多年生大草本;株高 80~120 公分,莖葉內含黃色液汁,莖直立,多分枝。依植株外形,可分成青莖種、紅莖種與混合種等三品種。基生葉叢生,具長柄,基部擴大抱莖,葉大形 1~2 回羽狀 3 出復葉,淺裂或深裂,小羽葉卵形或廣卵形,寬 4~8 公分,先端尖,細鋸齒緣,兩面光滑無毛;莖上葉漸小。復繖形花序,被短毛;無總苞,小苞片數枚,廣線形;小花多數,乳黃色;花瓣 5 片,內曲;雄蕊 5 枚;子房下位。果實長橢圓形,稍扁平。花期 5~10 月。果期 9~12 月。
簡單的辨別方法:一看外形 二割莖
1、看外形:因為明日葉是菊科植物,在我國俗稱芹科,它的葉子形狀像芹菜,不是這樣的外形就是假的。
2、割莖:賣真假明日葉的都說自己的含查爾酮,那就割開莖看看有沒有黃色的查爾酮汁。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這么簡單。
⑺ 鐵皮石斛和桑葉一起嗎
石斛和桑葉一起泡做茶飲是可以的,清熱的,我記得是
⑻ 鐵皮石斛和茶葉一起泡來喝嗎
鐵皮楓斗是由鐵皮石斛[鮮條加工而成的,取鐵皮石斛的莖經加工炮製,邊炒邊扭成螺旋形稱為鐵皮楓斗。石斛類中的上品是「鐵皮」。純正鐵皮楓斗國內市場供應價在30000元/公斤以上,市場上幾百、幾千元就可以買1公斤的楓斗,只是石斛類其它品種,決非「鐵皮」楓斗。
鐵皮楓斗的食用方式比較多,可以泡酒,可以煮茶,可以煲湯,不是說不可以和茶葉一起喝,有些茶葉的性能跟鐵皮楓斗的有些沖,喝了反而對身體不好。有些茶葉功效和鐵皮楓斗一樣,但是,功效的強度肯定比不了楓斗,一起喝反而等於沒喝茶葉,茶葉沒實現價值,反而是浪費,沒必要一起喝。除非你單單就想改變一下口感,如果不是,建議不要一起喝,不是說對身體不好,只是這樣喝沒價值。
⑼ 普通石斛和鐵皮石斛的區別
一、形態特徵不同
1、普通石斛: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干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
二、生長習性
1、普通石斛:石斛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對土肥要求不嚴,野生多在疏鬆且厚的樹皮或樹幹上生長,有的也生長於石縫中。
2、鐵皮石斛:適宜在涼爽、濕潤、空氣暢通的環境生長。生於海拔達1600米的山地半陰濕的岩石上,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不耐寒。
三、分布范圍
1、普通石斛:普遍生長於中國南方。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國也有分布。
2、鐵皮石斛:分布於中國安徽西南部(大別山)、浙江東部(鄞縣、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寧化)、廣西西北部(天峨)、四川、雲南東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