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鐵皮石斛 > 鐵皮石斛蚩尤培育

鐵皮石斛蚩尤培育

發布時間:2021-11-10 03:50:37

⑴ 蚩尤的地盤在哪裡

應該在中國的東南部和南部,相當於現在的苗族、壯旗的聚居地一帶

九黎,又稱東夷九黎。
中國東方傳說時代的古族名。又單稱為「黎」。最早見於《國語》。

九黎在遠古時代是一個部落聯盟,民族集合,並不是作為一個單薄的民族個體存在。

居住並發展於黃河中下游一帶。為中國最早進入農業時代的民族集團。

九黎共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有九個氏族,蚩尤是他們的大酋長。《史記》等書記載:蚩尤姜姓,炎帝之後。酉字對應於雞,易經中為巽,主號令群雄之意。故蚩尤古又記為蚩酉。傳說蚩尤有兄弟 八十一人,即有八十一個支系氏族。他們信奉巫教,雜拜鬼神。掌握文化的人稱為「巫」;能用銅製造兵器;有刑法。這些文化對於後來的華夏族有深刻的影響。有人認為五刑即由此而來。

九黎勢力很大,上古傳說中三皇五帝中的天皇伏羲、地皇女媧、人皇神農皆從東夷九黎出。後羿、帝狻、熙和等神話體系亦出自東夷九黎。

黃帝與蚩尤在涿鹿大戰,而以九黎的失敗告終。九黎經過長期斗爭,一部分留在北方,建立了黎國,後來滅於周朝;一部分參加了黃炎部落聯盟,逐漸融合於華夏族;另一部分退回到南方江漢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聯盟。有人認為,戰國時的荊楚與今天的苗族,就是九黎、三苗的後裔。

⑵ 很多人說「戰神」的坐騎是大熊貓,是真是假

熊貓是蚩尤坐騎的這種說法,主要是從「蚩尤坐騎的討論」中延伸出來的。目前人們較為接受的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食鐵獸,也有人認為是貔貅。然而無論是「貔貅」還是「食鐵獸」,根據古籍中的描述,裡面的指向都是熊貓,這確實是有依據的!

比如《爾雅·釋獸》中關於食鐵獸的記載: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簡直與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出奇的一致!


熊貓:來呀,策馬奔騰

其實關於「熊貓是蚩尤坐騎」的這種戲說與「內蒙同學騎馬上學」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太喜歡熊貓了!雖然大家未必相信這種說法,但這種新奇的設定,確實是給熊貓蠢萌的外表下增添了一絲神秘,顯得更加有趣了。

⑶ 礬山鎮的詳細介紹

(一)區位優勢突出
礬山鎮毗鄰京津,東南距首都北京120公里,西北距涿鹿縣城42公里;東距官廳湖15公里,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共有東靈山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境內交通便利,大秦鐵路、京包鐵路、京張高速公路從鎮附近穿過,沙蔚鐵路、109國道、沙東公路穿境而過,鎮區還修建了22公里的旅遊專線。交通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為信息的傳遞和人流物流的集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是「大北京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文化資源深厚
礬山鎮具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人文資源深厚。是黃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生活、征戰和融和的地方,境域漢為涿鹿縣治,唐為礬山縣,元改為礬山鎮,1938年宣涿懷聯合縣政府駐本鎮,1984年復改礬山鎮。據《史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奪其志,黃帝與蚩尢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現有保存較好的軒轅黃帝、炎帝、蚩尤建都創業的遺址12處,擁有八個中華第一(中華第一古戰場—涿鹿之野,中華第一帝都—黃帝城,中華第一泉—黃帝泉,中華第一陵寢地—橋山,中華第一兵寨—蚩尤寨,中華第一祭堂—中華三祖堂,中華第一會盟地—釜山,中華第一營—炎帝營)。黃帝城亦稱涿鹿故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今南北西三面城牆保存尚好,經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羅哲文、安志敏、王北辰、台灣學者李實等60多位學者考察論證,都認定是5000年左右的建築。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琪先生說:「一百年的文明看上海,一千年的文明看北京,二千年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的文明看涿鹿」。黃帝城文化旅遊區內有黃帝城、黃帝泉、三祖堂、軒轅湖、八卦陣等景點;蚩尤文化旅遊區內有蚩尤泉、蚩尤松、蚩尤三寨等景點,北京諾亞產業董事局注冊資金5000萬元,正在開發蚩尤文化資源。「中華合符壇」點火項目,已被列入北京《奧運經濟研究》奧運會重大慶典策劃項目之一,目前正在積極爭取立項。中華合符壇30平方公里景區建設項目已與首都旅遊集團統潤公司簽訂開發合同,目前正在實施之中。
(三)生態資源獨特
礬山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資源優勢明顯。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53.1%,其中東靈山海拔2303米,由於地質地貌條件和氣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異,使東靈山區域形成灌叢、森林和亞高山草甸三大生態系統,是華北保存最完好的區域。該資源礬山與北京門頭溝區共享,已初具開發規模,素有華北的「小西藏」之稱,是避暑和旅遊的最佳地方,是一塊具有很大開發潛力的「處女地」。
(四)礦產資源豐富
礬山鎮區儲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磷的地質儲量達幾十億噸,省級大型企業——河北省礬山磷礦就座落在這里。特別是礬山鎮區內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黃帝泉水源自於地下1700米——5000米的深層水,日流量達4666噸,水溫常年保持在12、5°C——13、4°C之間,經國家國土資源部、國家食品檢驗中心檢驗,此泉水屬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可與義大利的「奎拉、莫查」等世界名泉水相媲美。
(五)農業優勢明顯
礬山鎮有葡萄和杏扁兩大農業支柱產業,已基本形成規模。杏扁總面積達到27000畝,常年產量可達150萬公斤;葡萄總面積13710畝,其中龍眼葡萄6000畝,干紅釀酒葡萄7710畝,正常年景產量可分別達到200萬公斤和300萬公斤。
(六)勞力資源廉價
礬山鎮總人口21951人,其中:農業人口18928人,勞動力9800人,有剩餘勞力近4000多人,其中有1500多人常年在北京、天津、廣東等地務工。有2000名家庭婦女利用業務時間從事家庭手工業。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較低。
(七)發展思路明確
礬山鎮黨委、政府經過認真對本鎮存在的優勢和劣勢對比研究,確立了大開放思路,把礬山打造成為「歷史文化名鎮」的目標定位:一是構建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黃帝城文化旅遊區、蚩尤文化旅遊區、東靈山生態文化旅遊區。深層次挖掘和保護炎、黃、蚩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繁榮旅遊文化產業,打人文牌、走生態路,培育旅遊精品,全面提升旅遊產業素質,讓軒轅古鎮煥發出青春活力。二是形成礬山經濟圈:礬山鎮域經濟——涿懷經濟——北京經濟的開放大格局。跳出礬山的小圈子,與其它地區打破行政區劃、擱置爭議、資源共用、產業共建、利益共享、協調聯動、整體開發。三是把礬山經濟圈置於大北京經濟圈中,進行自身定位,借東靈山自然風景區發展之勢,構建北京的休閑旅遊基地、產業轉移基地、綠色食品供應基地。以大開放帶動大旅遊,靠大旅遊謀求大發展。
礬山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文化資源深厚、生態資源獨特、礦產資源豐富、農業優勢明顯、投資環境優越,是一片亟待投資的熱土。礬山將發揮比較優勢,把潛力礬山打造成活力礬山,實力礬山,魅力礬山。

⑷ 炎帝烈山氏,黃帝有熊氏,九黎蚩尤氏三者關系以及上古氏族部落問題

黃帝,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傳黃帝姓公孫,出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在姬水生長成人,所以又以姬為姓,後來在有熊建立國家,故又稱有熊氏。有熊,是族中有帝王的意思,是華族伏羲帝和女媧帝的繼承人,世襲龍圖騰。上古的「熊」字是「上今下酉」,即「上今下酉」字,為「帝王」的意思。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色,所以叫黃帝。《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至於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
姓名:有熊氏,軒轅黃帝
生辰:農歷2月2日
民族:華胥(華夏)
忌日:農歷9月9日
國家:中華有熊帝國
職業:國君

炎帝神農氏 別名:炎帝,神農氏,烈山氏。炎帝姓姜。相傳他牛頭人身,可能是以牛為圖騰的氏族首領。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渭河流域,另說活動於泗水流域(黃河下游),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了長時期的沖突。史學界日趨支持另一種說法,炎帝同黃帝一樣是一種帝位,而炎帝一繫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神農氏部落執掌炎帝之位,而黃帝族部落,公孫姓,興起於泰山西側,而此時的神農氏部落已經無力征討號令天下,黃帝開始征討諸侯,積蓄實力,在阪泉也即逐鹿(泰山周圍)與炎帝神農氏決戰,炎帝神農氏一戰被擊潰,黃帝得以號令天下諸侯,流放炎帝神農氏於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從黃帝號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農的部屬,揚言為炎帝報仇,糾集部眾與黃帝戰,數次擊敗黃帝,最後被黃帝利用計謀擊敗並殺,黃帝其後又先後平定蚩尤余部--邢天氏叛亂,最終一統天下,同時考慮到炎帝眾望所歸,民望猶盛,後來將其召回輔政,合並炎帝神農氏部落,後稱炎黃部落...
神農氏和炎帝到底什麼關系?兩者是否為同一人呢?關於炎帝和神農氏的關系問題,學術界長期以來形成了觀點截然相反的兩派:一派認為炎帝就是神農氏。這一派的觀點現在占上風,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紀念館就是把炎帝作為神農來祭祀的,所以紀念館內就有炎帝嘗百草的主題。而另一派則認為炎帝和神農是兩個系統的人,扯不上關系,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
古代史書關於神農氏的世代記載是這樣的:神農氏統治經歷了七十個世代,(一說十七個世代)到黃帝部落崛起的時候才衰落下去了。這里有一個問題前面忘了說明的需要說明一下,即神農氏以前包括神農氏的時代,像伏羲,女媧,神農這樣的稱呼乃是對於某個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領的統稱,而不是對唯一一個君主的稱呼。但是後世的學者們往往產生歧見,比如關於古蜀國的歷史記載中,很多人都認為蠶從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兩代君王,但是實際上蠶從和魚鳧乃是兩個分別長達數百年的古蜀國王朝,每個王朝都有十幾個世代。(《史記.五帝本紀》中也提到:黃帝崛起的時候,恰好「神農世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請注意這個「世」字。)這就是為什麼伏曦,女媧,神農的統治往往高達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原因。按照一世三十年計算,那麼神農氏統治的時期大約為兩千年(如果是十七個世代則大約是五百年)黃帝的時代,在距今大約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兩千年,大約就可以推斷出神農氏統治開始於距今大約七千年以前。
但是,關於炎帝的記載則明顯和神農氏對不上號。和神農不同,關於炎帝的稱號是對某一個人還是對若干世代的部落首領的稱呼這一點是存在爭論的。有一種說法認為,炎帝經歷了八個世代。第一世炎帝叫神農,他的時代比黃帝的時代大約早幾百年。而和黃帝同一個時代的炎帝是第八世炎帝,他叫榆罔。這種說法,就把炎帝和神農串到了一起,即無論炎帝還是神農都是同一部落首領的稱呼。同一部落首領有不同的稱呼倒不奇怪,但是無論神農氏是七十個世代還是十七個世代,顯然都和炎帝的八個世代對不上號。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炎帝和神農為同一人的說法值得懷疑。
姓:伊耆,後改姓姜
氏:烈山氏
名:石年
炎帝誕辰:農歷四月二十六日

⑸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這一說法是否有不恰當之

「五千年文明」是號稱。埃及,蘇美爾都比中國早進入文明

七千年前,當中國的神農氏還住在零星的坑屋,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Sumerians)」已經很牛氣地用世界上最早的磚建造人類最早的城邦。他們把泥土燒製成數百萬塊磚(因為兩河流域石頭少,只有泥巴),用瀝青作粘合劑,建造巨大的台基式塔廟,用來供奉他們的神祗——現在的伊拉克的房子也是這種泥質的)。蘇美爾人還利用這些泥巴,創造性地燒製成泥版,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桿做筆,在泥版上寫世界最早的「楔型文字」。泥版兩面寫完,晾乾,用火燒硬,成為一塊塊的「泥版書」現在還埋在美索不達米平原下。

白雲倉狗,梭梭而過,時光繼續流淌,世界走到了五千五百年前。中國還是茫茫縹緲的石器時代,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則已相當成熟,而同期的中國還根本沒有文字。比文字更加重要的文明標志是青銅器,蘇美爾人此時大批使用青銅工具和武器,整整早於中國兩千年。

又過了五百年,到了距今五千年前,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城邦國家已經相當繁庶:埃利都、烏爾、拉爾薩等等。城邦的王宮多到數百間廳房,包括官員、書吏的辦公間,王宮比法國的凡爾賽宮還要大。城邦有著嚴密的祭司組織和城邦常備軍,不斷發生政權更迭。城邦之間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和人口,兼並戰爭不斷,戰爭的豐功偉績記錄在出土的石碑上,參戰一方規模動輒幾千人。大量王陵出土了五千年前的金銀寶杯、短劍與印章,楔型文字則記錄了城邦土地轉讓買賣的合同,還有經濟表報,上面提到大量奴隸。他們還施行一系列的稅制改革,許多糧、油、酒等容器的蓋上扣著私人圖章,標志著商人的出現,他們乃至與遙遠的印度發生貿易。

如果以文字、青銅器、城市作為判斷文明的要素,那麼在距今六千至五千年前時段的蘇美爾人已經率先達到了文明的標准,第一個在全世界跨入文明的門檻!而這時的中國,實則連夯土城牆都還沒有,意味著小的城邦國家都沒出現。這時的中國有的只是一個黃帝戰蚩尤的傳說,沒有文字、青銅器和城市。所以,中國雖然號稱五千年文明,其實這個提法大有水分。

蘇美爾人先後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他們率先開鑿運河,率先使用驢子拉的輪車,蘆葦、木頭製作的船隻,率先掌握磚拱技術,率先使用銅釘子,率先寫出第一本成文法,使用12個月的陰歷,把欠缺的天數用閏月補足,運用獨特的六十進位制:把一個圓周分為360度,一小時分為60分,一分鍾分為60秒。他們掌握四則運算,立方根、平方根公式,還釀造古代啤酒,使用世界上最早的肥皂,有世界最早的犁,培養了全世界最早的小麥和大麥,把麥子磨成粉,和成面,擱上發酵粉,烤成古代麵包。加上蜂蜜作為甜味劑,還有椰棗汁,非常之美,成為西方世界的主食。蘇美爾人還把麵包碎末浸在水裡,創造了液體麵包,實際就是發明了啤酒。對於肉,他們也沿用了麵包的製作方法——烤,為此蘇美爾人還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餐叉。(西方的食品是烤,中國的食品是煮,演化成不同的文化,這一點我們以後再談)。

繼蘇美爾人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跨入文明行列的是非洲北部尼羅河畔的埃及人。遺跡顯示,埃及在距今五千五百年前有了城牆、磚房、青銅技術,以及文明的標志——城邦國家。最出名的國王,就是Scopin King(蠍子王)。

埃及人創造的世界第一也很多,發明了比楔型文字略晚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可以從左往右寫也可以從右往左寫的,但不是寫在泥版上,而是莎紙草或石板上。埃及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利用燈煙混和蜜糖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墨水,發明世界上最早的獸皮鼓,種植大麥、小麥、亞麻、葡萄、無花果,最早在建築中使用鉛垂線,把圓周率算到了3.16(而這時的中國還不知圓周率是何物)。他們率先居住在帶有樓梯和地下室的樓房,房間里有世界最早的桌子和椅子(而中國的椅子是到了漢朝以後才有)。埃及人身穿亞麻布的衣服,帶金銀首飾(而不是中國的玉器,中國人愛玉不愛黃金)。埃及貴族婦女還坦著右肩,露出一個高貴的乳房在衣服外面,這是當時最時髦的造型。他們的女孩率先在世界上使用礦物質的帶顏色的化妝品,率先使用天平(以秤量貨幣金子)。人們把麵包烤成圓錐形,花盆那麼大。

印度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印度河與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開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

愛琴文明:發源於希臘愛琴海地區,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

相比於蘇美爾人與埃及人的諸多第一,同期的中國除了培育了粟、養蠶和扎耳朵眼以外,乏善可稱。
中國第一個真正的文明:夏文明,發源於亞洲黃河流域的夏文明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但是目前考古沒有發現有力證據證明夏朝的存在

⑹ 誰能給我講下黃帝炎帝大戰蚩尤的故事啊

黃帝、炎帝、蚩尤2008/01/21 15:38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詳見軒轅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省新鄭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

傳說一、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歷二月初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傳說二、在公元前四千八百五十六年前,在今河南省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國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是有?氏之女。在今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的有熊國的宮殿里,傳來了嬰兒出生時呼吸大自然之氣時的「哇哇」哭啼聲。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建都在新鄭、涿鹿兩種說法。他推算歷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發明指南車,造舟車弓矢;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

今日在陝西省的橋山、河南靈寶均有黃帝陵,相傳黃帝年老時鑄鼎乘龍升天,臣子放箭阻攔,龍被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一隻靴子,埋葬於此。

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

關於黃帝的傳說:

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建國於有熊(河南新鄭),亦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葯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炎帝無可奈何,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雙方的戰士斗英勇無畏,戰斗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 、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不久,天下又出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後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終於起兵反抗。炎、黃二帝發生火並,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討伐。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親自栽桑養蠶,教民紡織,人稱她為「先蠶」。次妃為方雷氏,名女節。又次妃為彤魚氏。最次妃名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的敬重。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草花頭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是傳說遠古時代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一說即炎帝(或炎帝的子孫)。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炎帝。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後中國進入農耕社會.

傳說為遠古時期部落首領,與黃帝同為中華民族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國名》載:「炎帝後,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傳說在寶雞民間和官方流傳經久不衰。寶雞市區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內外炎黃子孫每年清明節和農歷七月七舉行盛大祭祀紀念活動。
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陝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沖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並,組成華夏族,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後代」。

歷史傳說中,炎帝是一位偉大的人物,是他開發了華夏的原始農業,是農耕文化的創始人。傳說他創造木製耒耜,教民耕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傳說他遍嘗百草,為人醫病,是華夏中草葯的第一位發現者和利用者。不僅如此,還傳說他利用火為人類造福,製造樂器,倡導物質交換……總之,炎帝炎帝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炎黃子孫的無比敬仰和祭祀。

炎帝部落初期從事採集、漁獵,因發明農業,開始了半定居的農業遷徙生活。遷徙路線是沿渭水東下,到達河南、湖北一帶。炎帝部落對中國農業發展有偉大貢獻。炎帝「遍嘗百草」,發現可食用植物並培育成農作物;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開創了農業文明史。同時,改善飲食結構,了解植物的治療作用,開創了中國醫葯史。

相傳,上古的時候,沒有農業,人們靠打獵、捕魚、採摘野果為生,挨餓、受凍、遇險,過著原始游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這種苦境,心裡極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過上豐衣足食的安安穩穩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種草結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辭辛苦,冒著生命危險,走遍了名山大河,嘗盡了無數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誤吃了毒果差點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終於在南方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結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這就是禾苗。經過試種,第一年就收了滿滿一擔黃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實,第二年,收獲了幾十擔。從這以後,一傳十,十傳百,天南地北,種谷的人越來越多。為了減輕人們耕作的勞苦,炎帝又教會人們耕作技術。

炎帝種谷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把炎帝敬為神農。明崇禎十二年,把炎帝尋禾種禾的地方取名為"嘉禾",即今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

炎帝炎帝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制耒耜,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耒耜的使用和種五穀,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游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

二、嘗百草,開醫葯先河。據《帝王世紀》載,神農"嘗味草木,宣葯療疾,救夭傷人命"。為嘗百草,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炎帝炎帝在與大自然,與疾病作斗爭中,為後世醫葯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立市廛,首辟市場。據《周易•系辭下》載�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農發明的以日中為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是我國貨幣,商業發展的起源和基石。

四、治麻為布,民著衣裳。原始人本無衣裳,僅以樹葉,獸皮遮身,神農教民麻桑為布帛後,人們才有了衣裳,這是人類由朦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的重大一步。

五、作五弦琴,以樂百姓。據《世本•下篇》載,神農發明了樂器,他削桐為琴,結絲為弦,這種琴後來叫神農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這種琴發出的聲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農之和,能使人們娛樂。

六、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神農始創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獸的襲擊,有力地打擊了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

七、製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發明前,人們加工處理食物,只能用火燒烤,有了陶器,人們對食物可以進行蒸煮加工,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對人類的飲食衛生和醫葯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促使人們有規律地生活,按季節栽培農作物,炎帝神農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

炎帝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智貴於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勤,不罰而邪正,不忿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人民無不敬戴。

炎帝炎帝還是我國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種五穀,教民醫葯,教民制陶、繪畫,教民弓箭、獵獸、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樂、舞蹈,還教民智德。可見,炎帝時期,德、智、體、美得到了全面重視和發展。

炎帝炎帝對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炎帝精神,首要的是創業精神,奉獻精神,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炎帝精神使中華後裔在與自然和社會的斗爭中,擺脫愚昧和野蠻,追求先進與文明。這種精神使華夏民族獲得了高度的團結和統一。

至於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沒有定論,事實上炎帝是一個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遠古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改造自然集體智慧的集中體現.在今天,"炎帝"和"黃帝"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被載入世界文明的史冊,中國人也稱為"炎黃子孫".

蚩尤是傳說東方九黎族(屬東夷集團)的首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銅頭鐵額,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以金屬製造兵器。在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時,蚩尤作法,使雲霧四起,黃帝軍士分辨不清方向。後來黃帝製造了指南車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敗而被擒殺。涿鹿之戰終以黃帝勝利而告終。

黃帝打敗炎帝之後,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涌,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⑺ 求一些蚩尤的故事與傳說

黃帝打敗炎帝之後,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涌,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⑻ 蚩尤是誰

樓上的人們一個比一個回答的多
草 都是廢話 沒有很清楚你的意思的

且由我來說:在上古傳說中他是如上面的人們所說那樣

但是我感覺你最想知道的不是這些

機器人?還很有可能是外星人或是他們製造的機器人!!!

1 蚩尤戰敗後,仍受敬仰 被封為戰神 在成王敗寇這么嚴重的我們國家
他居然是破例的第一人!而且軒轅皇帝統一天下後,還有個別
地方叛亂 他只好叫人貼出蚩尤的畫像 遂「天下皆服」

2 他長相奇特 正如你的問題補充;銅頭鐵額 類似機器人

3 蚩尤的墳頭時常會噴火 被稱為蚩尤旗 類似火箭的尾氣

4 蚩尤並不象歷史上其他暴君一樣酒色無度,荒淫無恥,也沒嗜殺
塗炭生靈 只是評價他貪 貪什麼?採集標本吧!!

從種種跡象表明蚩尤很可能是外星人或是外星人製造的智能機器人

⑼ 我有腳氣應該怎麼治,可以用珊瑚癬凈(腳癬一次凈)嗎

1.

  1. 皮膚癬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種皮膚淺部真菌病。抗真菌的葯物有多種,大蒜制劑就是其中之一。大蒜中的有效成分大蒜素,有明顯的抑制真菌或細菌的作用,而且毒性低,不良反應少。中醫認為,大蒜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腫、疔、疥、癬等症。所以,用凡士林調蒜汁對付皮膚癬病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一旦得了癬病,通常圖鮮¤春¤驦(驦去掉馬)> 應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用葯,才能徹底殺滅生命力極強的真菌。

2.

荒原之上,黃帝和蚩尤爭戰,忽聞部落發生瘟疫,族人危在旦夕。昔日炎帝,今日之神農,為救世人嘗遍百草。神農奔走於黃帝和蚩尤各部落救治,嘔瀝心血,然病情嚴重者亦無能為力。神農尋至瘟神所在,勸其勿為二人私怨牽連無辜百姓,瘟神不允。神農向上天虔誠地乞拜,望上天賜下良方,救助世人。天庭,玉帝胞妹花神,攜玉帝七個女兒,終於將父皇盤古大神遺留下來的種子培育成功。玉帝為該物賜名為花。太白金星將神農所為奏稟玉帝,玉帝著太白金星召見神農。玉帝欲賜神農上天庭為仙,神農辭仙,誓除人間疾苦。花神聞聽神農人間嘗百草,背著玉帝施計邀見同道,神農嘗花瓣找到克治瘟疫之法。花神贈花種與神農。神農制葯解除黃帝和蚩尤部落瘟疫。為解人間瘟疫未來之疾苦,神農與若兮凡間種花。天庭花神培育百種花品,園外眾仙家為賞花發生爭搶。為此美景,王母玉帝決定舉行百花盛宴,與眾仙同慶。黃帝和蚩尤兩軍對陣,花神出戰,用計槍傷蚩尤。戰後一番交談,花神與黃帝結拜為兄妹。得知花神要找神農,黃帝托花神將一個發簪轉交神農之妻若兮。途中花神遇到不少因瘟疫染病的人,得知神農已研製了救治瘟疫病人的葯。花神決定留下幫助神農種花。太古城中三位仙女幫著寶娘店裡店外地忙了三天,提出想走,寶娘算起了她們三日里吃喝的花銷,無奈中三位仙女又被寶娘留下再做三天工。與神農一起采葯的花神提前回來,將發簪交給了若兮。

⑽ 大家知道蚩尤么

說「蚩尤」

田曉岫
一、蚩尤是農部落的名稱
蚩尤見之正史,載於《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紀。因其有與黃帝爭戰失敗的經歷而聞名。

歷代史家為作注。首先想說清楚的問題是:蚩尤何許人也?

裴駰撰《史記集解》引應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轉達引《漢書音義》臣瓚引《孔子三朝記》雲:「蚩尤,庶人之貪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說法。

之後,司馬貞撰《史記索隱》,對「天子」「與庶人」兩說提出質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諸侯相侵伐,蚩尤最為暴」,析其意,蚩尤非為天子,又引《管子·地數篇》所言「蚩尤受廬山之金而作五兵」,說明蚩尤並非庶人。進而提出「蚩尤蓋諸侯號也」之說。

然則,張守節撰《史記正義》,引《龍魚圖》雲:「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沒後,天下復優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引述這一夾雜神話的民俗傳說,顯然對「諸侯」「天子」「庶人」諸說都有否定之義。因為,僅是一幅遺像便足以使「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其威風遠非一般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黃帝而非助蚩尤之說,可見蚩尤亦與「天子」無緣。

諸學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顯是局限於周秦封建社會結構模式的認識框架,因而不能正確詮釋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蚩尤身份及這一概念的社會歷史的內涵。

蚩尤所處的時代,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正值「神農氏世衰」之時。

神農氏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民明農耕生產工具耒、耜的一個氏族。《易·系辭》記:「神農氏作,[]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從此,在中華大地上,許多以狩獵和採集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族硌先後轉向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如《白虎通義》記:「古之人民皆食禽獸之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氏」。這是對狩獵肉食的族群轉向農耕生產歷史的追憶。又如《淮南子·修務訓》記:「古者民茹草飲水,采草木之實,食螺蚌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這又是對采儲果實及螺蚌之肉為主食的族群轉向農耕生產歷史的記憶。

耒耜的發明是中國原始社會生產力的一次大飛躍,它奠定了中國原始農業的基礎,導致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即「神農氏之世」的出現。神農氏功績偉烈,被尊為「農皇」,又稱「地皇」。《尚書大傳·卷第四》說:「神農為農皇也。……神農以地紀,悉地力種谷疏,故托農皇於地」。指其功德之實質在發揮地力,亦稱「地皇」。

在中華遠古傳說中,「皇」的意思有兩層:一是有重大發明功大德美澤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發明個鑽木燧取火而被尊為「燧皇」[2];伏羲氏作結繩而為網罟,用於捕獸撈魚,並制定婚姻嫁娶之禮,使人類本身的繁衍進入健康有序的軌道,因而被尊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權力的早期原始社會,「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4],「煩一夫擾一婦以勞天下,不為皇也。不擾匹婦故為皇」[5]。其情景如《莊子·盜跖》所述:「神農之世,卧則居居,起則於於,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農氏晚期,由於農耕業逐漸成為主要生產方式,游盪覓食的原始群也漸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會,並發展為部落組織,出現擁有超出本部落影響力的部落聯盟首領,這就是「帝」。《說文解字》釋:「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諦」是指「審諦」,即舉措詳謹周密,合乎客觀規律。《白虎通義》說,「德合天者稱帝」[6]。「王天下之號」是指超越部落范圍的號召力。「帝」的稱號出現標志著原始社會從早期游群和氏族社會階段向晚期部落社會階段的轉變。此時,神農氏也開始被稱為「炎帝」。

「炎帝」之「炎」,其義有二:一是火光,焚燒。《說文解字》釋:「炎,火光上也」。《玉篇》釋:「炎,熱也,焚也」。這與原始農業離不開「火耕」有關。所謂「火耕」,是指先砍倒燒光荒地上的雜草灌木,然後耕種點播的一種墾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漢書·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這是從黃河流域的地理視角而言,發祥於湖北厲山,崩葬於湖南茶陵的神農氏當屬南方無疑。

從被尊為「農皇」的「神農氏之世」,到被稱為「炎帝」的「神農氏世衰」之時,是一個歷史的轉折時代。

蚩尤活躍於歷史舞台之時,即「神農氏世衰」的「炎帝」之時。當時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武力互相爭斗,不再服從由於發明耒耜的功績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聯盟首領炎帝神農氏的約束。「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蚩尤最為暴」[7]。此所言「諸侯」,並非周秦社會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貴族,而是指原始社會末期的各部落酋長。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貶詞。《說文解字》釋為「蟲也」。作冠詞用,若今之詈辭「小爬蟲」之類。《六書正偽》曰:「凡無知者,皆為蚩名之」。「尤」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為農。楊慎《丹鉛錄》雲:「由與農通」。《韓詩外傳》雲:「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呂氏春秋·勿躬》例舉「管子復於桓公曰:『墾田大邑,闢土藝粟,盡地力之利,臣不若甯[],請置以為大由』」。註:「大由,大農也」。《管子·省官》說:「相高下,視肥[],觀地力,明詔期,前後農夫,以時均修焉;使五穀桑麻,皆安其處,由田之事也」。詔期即《禮記·月令》所謂「王命布農事」之日期。由田即農田,亦農官之謂也。《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尤」是依傳聞所記部落名稱,與「由」為同音異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農部落。貶之即謂「蚩尤」。中國古代對氏族及部落的名稱與其酋長名稱和氏族部落民名稱常常不加區別地稱呼,所以,「蚩尤」既為部落名,亦為該部澆酋長與部落民之共名。

二、蚩尤與炎帝、黃帝的關系
蚩尤與炎帝有族裔的關系。《路史·蚩尤傳》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與蚩尤均由神農氏族發展而來,同屬農耕部澆聯盟。炎帝部落為神農氏族之直系後裔,仰成於其先祖神農氏發明耒耜功績之餘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聯盟之首,而稱「炎帝」。炎帝與神農氏既屬於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故《史記·封禪書》例舉封禪大典時,將神農氏與炎帝分列先後。在《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神農氏與炎帝的記敘非常貼近,但未予指明其間的關系。《帝王世紀》說:「神農氏作,是為炎帝」,已經注意到二者的親緣關系。《漢書2古今人表》及《易·系辭》疏將為帝與神農氏合稱呼為「炎帝神農氏」。

《易·系辭》疏引《帝王世紀》雲,「炎帝」之號,凡傳八世:帝臨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見蚩尤部澆嶄露頭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農氏族發展而來的一群農耕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個部落。其實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於其居地產鹽;二是在煮鹽的生產過程中,發明了冶煉金屬與製作兵器。

《夢溪筆談2卷三》記:「解州鹽澤,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氵鹵]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鹽澤今名解池,素有「國寶」之譽,有硫酸鈉、氯化鈉、硫酸鎂等鹽,含鈣、碘、鉀、硼、鋰、銫、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記·卷四六》客觀存在邑縣條下記:「蚩尤天在縣南一十八里」。故安邑縣即今縣,亦受轄於運城市。這里曾經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鹽澤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實力與黃帝抗爭。如《史記·五帝本紀》雲:「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數篇》說:「葛廬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是歲相兼者諸侯九。雍狐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芮戈,是歲相兼者諸侯二十」。葛廬之山及雍狐之山具體所指無考。其地處當不會離今運城市太遠。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屬,不限於黃金。

與今山西運城市相鄰的今河南三門峽市,也是農部落的聚居中心。數千年之後,這里仍有神農氏後裔。《史記·本周紀》載,周武王伐紂成功,「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裴駰《史記集解》注釋:「《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漢書·地理志》弘農郡,首縣弘農,治在今河南靈寶縣。陝縣今屬三門峽市。《地理志》載弘農郡「有鐵官,在[]池」[]池即今澠池縣,亦屬三門峽市。靈寶縣有金礦,至今仍有重大開采價值。其它如銀、銅、鐵、鋅、鋁等礦藏資源儲量也很豐富,該地區具有金屬冶煉的必備條件。相傳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處,即在靈寶縣境內[8],其相對歷史年代在軒轅與蚩尤之戰後。這一地區不僅礦藏豐富,而且土地肥饒,盛產五穀林果及紫胡、天麻、黃苓、丹參等中草葯,宜於農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載觀之,蚩尤部落因得鹽池之利,金屬冶煉之法,成為以炎帝為首的農耕部落聯盟中實力最雄厚的一個部落。蚩尤與炎帝同為神農氏後裔,顯赫者稱炎帝,失敗者稱蚩尤。

關於蚩尤與黃帝之戰,載籍所見,有三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勝炎帝之後,再勝蚩尤而鞏固帝位,黃帝與蚩尤之戰似為黃炎之戰爭的餘波;另一說是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三說是蚩尤作兵攻黃帝,兵敗被殺。

第一種說法如《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依附殺蚩尤」。太史公言黃帝名軒轅,國號有熊軒轅本意為車,應是指發明製作車的技術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領的名稱,如發明製作農耕工具技術稱神農氏,發明製作捕撈工具技術而稱伏羲氏,發明鑽燧取火技術稱燧人氏然。有熊國號。當時的「國」,實為部落。熊、羆、貔、貅、[]、虎為六種獸名,應是有熊部落中六個氏族的名稱,或謂圖騰。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慶縣。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縣,與阪泉相距不遠。

第二種說法見於《逸周書·嘗麥解》:「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廣平之地曰阿。爭戰發生在涿鹿山下的開闊地帶,隅指角落,「九」意指多,並不限於具體數目八加一。「九隅無遺」是說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遺地。地冀指中原冀州。《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郭璞註:「自東河至西河」。當時把黃河入海處稱為東河,河套向南流處稱西河。《周禮·職方》記:「正北曰並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屬之;「東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屬之。上古冀州位於幽、並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傳說蚩尤被殺之處,在今山西運城解州。

第三種說法如《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風伯雨師是農耕蚩尤部落專司氣象的巫師,後為農業氣象神,立有廟,歲時奉詞。《韓非子·十過》說:「昔者黃帝俁鬼神於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反映了風伯雨師與蚩尤部落之密切關系,因為農業部落生產的豐收部是與風調雨順分不開的。

三說孰是,今已無考查之可能與必要。對於此類滬傳千年後才被記入載籍的史前傳說,史學家注視的焦點,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學者關心的問題,則是該傳說反映出的族體的類型、文化特徵及其形成和衍變的過程。

蚩尤戰敗後的結果,一說是被黃帝擒殺,如前引述《史記》《逸周書》《山海經》所記;另一說是受到黃帝重用,如《龍魚河圖》所言:「黃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漢,民間尚有以蚩尤為兵主行禮祠之俗。以致秦始皇東游及高祖劉邦起兵,皆從民俗禮祠蚩尤,見載於《史記·封禪書》及《史記·高祖本紀》。

《管子·五行》亦有黃帝重用蚩尤的記載:「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為當時」。「當時」是中原黃帝部落聯盟的一種公職名稱,其地位與職能約與《周禮》中的「天官」相類,亦近似於後世各朝之宰相,是輔佐部落聯盟首領(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務的部宰。此處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歷法歲時月令的經驗知識。熟悉這些知識,是安排農業部落生產生活,管理好農業部落社會的關鍵。

關於蚩尤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的記載,反映了黃帝與蚩尤關系的不同階段與不同側面。「蚩尤」本是農部落的他稱,既是對部落酋長的他稱,也是對部落全體成員的他稱。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長稱蚩尤,第二任酋長亦稱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員稱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員仍然被稱為蚩尤。如同《大載禮記·五帝德》記「黃帝三百年」之類傳言的實際內涵。把黃帝與蚩尤的戰後關系放到原始部落戰爭的歷史背景中去認識,殺戮是不可避免的,斬盡殺絕又是不可能的,最終只能是讓戰敗的部落在服從的條件下保持原狀生活下去。

三、蚩尤的遺裔
在蚩尤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聚居點(後世所謂「城」)、墳冢、祀祠等遺跡的記載,追溯這些遺跡,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以現其遺裔的線索。

關於蚩尤城的記載,見於(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北京市延慶縣。

《太平寰宇記·河東道七》客觀存在邑縣條下記:「蚩尤城在縣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毀」。故安邑縣治在今山西運城市安邑鎮。

關於蚩尤冢的記載,見於《皇覽·墓冢記》:「蚩尤冢,在東平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陽郡鉅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冢等」。三國時之東平壽張縣治在今山東陽谷縣壽張鎮。山陽鉅野縣治在今山東巨野縣。

關於蚩尤祠的記載,見於《史記·封禪書》。秦始皇東巡遊,封泰山,禪梁父,禮祠齊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今山東東平縣即其故治。又,《漢書·地理志》東郡壽良(張[9])縣條下記:「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漢東郡壽起兵之時,「祠黃帝蚩尤於沛庭」。秦時沛縣,治在今江蘇徐州市沛縣。沛縣東境隔微山湖與山東相望。

《逸周書·嘗麥解》中,有「命蚩尤於宇少昊」之語。這里的「宇」釋為「邊」。於屋則檐邊為宇,於國則四垂為宇。意思是說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邊垂居住。當時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為中心。《左傳2定四年》杜預註:「少昊墟,曲阜也,在魯城內」。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異記·卷上》雲:「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又雲「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其俗遂為立祠」。又載:「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載牛角而相[]。漢造角[]戲,蓋其遺制也」。秦漢置太原郡,屬並州,首縣晉陽,治在今山西太原市。兩漢時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

依上列籍記述,關於蚩尤的遺跡、遺俗、傳說,歷數千年之久,逮至秦漢,仍然以濃烈的色彩保存於民間。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運城,東到山東東平,南至江蘇沛縣的廣大地區,禮祠蚩尤之俗經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這些地區定有為數眾多的蚩尤遺裔,才能具備形成和保持這種祭祀蚩尤民俗的社會條件。這些地區在兩漢時期又是漢族政治經濟文化的腹心之地,無疑有相當多的蚩尤遺裔成為漢族成員。

蚩尤遺裔見於載籍者,有鄒氏屠氏。王嘉《拾遺記》載:「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鄒姓屠姓今為漢族常姓。

「有北之鄉」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見於《詩·小雅·巷伯》,也穎達疏:「北方太陰之氣寒涼而無土毛,不生草木,寒凍不可居處」。說明曾經有一部份蚩尤遺裔被遷到北方。蒙古族學者陶克濤著《氈鄉春秋——匈奴篇》,論蚩尤是匈奴在傳說時代的稱號,被黃帝北逐的葷粥當是蚩尤[11](部落遺裔)。司馬貞《史記索隱》釋葷粥:「匈奴之別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儼]狁,漢曰匈奴」,《周書·帝紀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單於之裔」。

古有仇猶國,公元前457年被晉國智伯所滅。《史記·樗里子傳》記:「智伯之伐仇猶,遺之廣車,因隨之以兵,仇猶遂亡」。今山西盂縣東北有仇猶國遺址。仇猶與蚩尤音近,其國或為蚩尤遺裔所建。

蚩尤部落遺裔之向南遷者,不見經傳,但存口碑。黔東南苗族史詩《楓木歌》,說苗族始祖姜央(炎)是從楓樹樹心中生出來的。苗族學者聯系《山海經·大荒南經》記:「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論證苗族為蚩尤之裔[12]。《苗族簡史》載:「川南、黔西北一帶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從楓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傳說,實涵蚩尤再世之象徵意義。

《尚書·周書·呂刑》將蚩尤與苗民相提並論:「蚩尤惟始作亂,延及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姦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說「作亂」是從蚩尤開始的,延及平民,無不以各種方式取人財物:群行攻劫曰寇,殺人曰賊,以鴟張跋扈為義;作亂在外曰奸,作亂在內曰宄,強取曰奪,竊取曰攘,詐取曰矯,固取為虔。「靈」意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製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襲了蚩尤之習性。時至今日,布依族仍稱苗族為「布由」。布依族「布」意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製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後,「布由」意為「由族」亦可記為「尤族」。與蚩尤部落的他稱一致。

《帝王世紀》載炎帝神農氏崩葬長沙茶鄉。茶鄉即今湖南茶陵縣,在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側。古三苗居地亦曾及於湘贛間。據《史記·吳起列傳》記:「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陽湖。因此,三苗極可能是從神農氏之裔,或即蚩尤(農部落)之遺裔發展而來的游耕農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長時間遠距離遷徙的傳說歷史。這是與其較長時間地保持游耕農業經濟的生產方式分不開的。當然,也有政治和社會的原因。

還應當注意到,如同漢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樣,作為中國南方的一個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現出多元性。苗族古稱「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農氏和蚩尤(農部落)與「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關系而外,黃帝之裔縉雲氏、顓頊之裔驩頭也都分別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三苗」之始見載籍,有《尚書·虞書》:「竄三苗於三危」。孔穎達疏:「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此所謂「國名」,實為部落名稱。「縉雲氏」是黃帝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名稱,後發展為部落名稱。《史記正義》案:「黃帝有熊國君,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直接指縉雲氏為黃帝。《史記集解》說黃帝「亦號軒轅氏」。杜預注《左傳·文十八年》:「縉雲,黃帝時官名」。此所謂「官名」,實指黃帝部落的分職名稱。《左傳·昭十七年》記:「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名」。即以雲作為本部落以氏族為單位的軍事編制(雲師)的名稱和該氏族所擔任的部落公職名稱(雲名)。

《史記集解》引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表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禮》,春官宗伯管祭祀禮樂,夏官司馬管行政軍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設。這種以雲為公職名稱是早期黃帝部落內部由各氏族分別擔任的部落公職,至於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之後,由各部落分別擔任的部落聯盟公職名稱,如《管子·五行》所記,則稱為「當時」(天官)、「稟者」(地官)、「土師」(春官)、「司徒」(夏官)、「司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縉雲縣,其縣有縉雲山,相傳為黃帝遊仙之處。

《廣韻》釋「竄」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國傳曰:「西裔之山」,裔指邊遠之地。《山海經·西山經》有「三危之山」,郭璞註:「今在敦煌郡」。漢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肅敦煌市。敦煌市東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鎮。《史記·五帝本紀》載:「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戎」本意指山間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於山間谷地之人,今之所謂「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傳的古史傳說,言其祖先原住積石山以西,從日沒方向移到積石山,經過若干代的長途遷徙,渡過黃河,到了長江中游一帶,最後進入西南地區。[13]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註:三苗之民)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驩頭又作驩兜,見《尚書·舜典》:「放驩兜於崇山」。又作驩兜,見《史記·五帝本紀》:「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屬武陵山區,行政建置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簡史》說,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與驩兜有親緣關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語中被稱為「驩兜」,[14]瀘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廟。

結語
綜合漢文古籍記載,蚩尤是中國原始社會末期活躍在今河北山西及山東西部的一個農耕部落名稱,即該農耕部落酋長與部落民之共同名稱。蚩尤部落為神農氏氏族後裔,屬炎帝部落聯盟。傳說蚩尤部落善長於金屬冶煉和製造兵器。蚩尤部落與黃帝部落爭戰失敗,其遺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據《管子》所記,蚩尤部落加入了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並在其中擔任了重要公職。《拾遺記》載,鄒氏、屠氏為其遺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遷到北方,與葷粥(匈奴之別名)有族源關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遷者,與苗民、三苗有族源關系。三苗來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遺裔之名,尚有黃帝縉雲氏之後,顓頊氏之後[]頭等。

從關於蚩尤和三苗傳說的記述中,可以看到中華大地上,原始社會末期部落間由匯聚、爭戰、融合、遷徙待環節所構成的大規模的攪拌運動。這種攪拌運動造成了中華各族在起源形成階段就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狀況。

閱讀全文

與鐵皮石斛蚩尤培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生石斛多少錢一棵 瀏覽: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葉一起泡水喝 瀏覽:42
採摘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356
石斛花旗參孕婦可以喝嗎 瀏覽:49
甲魚石斛燉靈芝的做法大全 瀏覽:434
河南可以種植石斛嗎 瀏覽:28
田七丹參石斛花旗參功效 瀏覽:875
新鮮鐵皮石斛如何保存嗎 瀏覽:761
鐵皮石斛水鴨母燉湯 瀏覽: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瀏覽:851
石斛燉雞湯的的功效與作用 瀏覽:648
生松樹皮怎樣處理再可以種石斛 瀏覽:185
採集野生石斛圖片 瀏覽: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嗎 瀏覽:832
新鮮石斛出芽能吃嗎 瀏覽:892
鐵皮石斛與麥冬可以同煮嗎 瀏覽:777
野生石斛市場價多少錢一市斤 瀏覽:351
感冒期間能服用鐵皮石斛嗎 瀏覽:908
霍山鐵皮石斛茶葉 瀏覽:383
霍山石斛2020價格報價 瀏覽:40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