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纬度气候温差海拔有关,霍山石斛生物碱和植物多糖含量远远高于浙江铁皮石斛和云南石斛,所以价格高很多。也正是生物碱和植物多糖含量高,才使霍山石斛被称为九大仙草之首,可以度“老李石斛”他详细讲解了如何鉴别真假石斛,石斛的一些黑幕。
⑵ 枫枓很苦是真得吗可以吃吗
枫枓就是中药通用名的石斛
石斛 (《本经》)
【异名】林兰、禁生(《本经》),杜兰、石蓫(《别录》),金钗花、千年润(《纲目》),黄草(《药物出产辨》),吊兰花(《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
【植物形态】①金钗石斛(《本草衍义》)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30~50厘米。
茎丛生,直立,直径1~1.3厘米,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厘米。
叶无柄,近革质,常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偏斜状的凹缺,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厘米。
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花2~3朵;苞片膜质,小,卵形;花甚大,下垂,直径6~8厘米;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长3.5~4.5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厘米,唇瓣生于蕊柱足的前方,近圆卵形,长4~4.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毫米,连足部长约12毫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长约3毫米,花粉块4,蜡质。
蒴果。
花期5~6月。
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森林中的树干上。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台湾等地。
此外,各地尚有栽培。
②长爪石斛与上种近似,主要区别为本种茎的节间膝曲或明显地加粗,因此全形稍呈连珠状;花淡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③铁皮石斛,又名:霍山石斛。
茎丛生,直立,高5~30厘米,径约5毫米,圆柱形,基部稍细,绿色并带紫色;多节,节间长1~2厘米。
叶少数,生于茎上部,无柄;叶片近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状的凹缺,带革质;叶鞘膜质,紧抱节间,灰色,似不清洁状,干后深灰色。
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上部节上,长达6厘米,花2~5朵;苞片钻状,长5毫米左右;花淡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色,直径3.5~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状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连生成极短的蕊柱跟;侧生花瓣长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唇瓣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许多紫色或褐紫色斑点,两边反卷包围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连足部长约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棱,花粉块4,稍黄色。
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有三棱。
分布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④细茎石斛,又名:铜皮石斛,细黄草。
与铁皮石斛很相似。
茎高10~20厘米。
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叶鞘非灰色不清洁状。
总状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线状披针形,两侧萼片稍带镰刀形;唇瓣黄绿色,中央有1褐色的斑点。
分布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地; ⑤重唇石斛茎直立,高25~50厘米。
节间长2.5~3.5厘米;叶鞘紧抱节间,几与节间等长。
总状花序生花1~3朵,下垂;花淡紫堇色,直径2~3厘米;萼片近卵形,侧生一对较中央一片稍狭,并略呈镰刀形;花瓣长圆形,唇瓣比两侧花瓣短,下陷呈短舟形,内被柔毛,先端有一突尖;合蕊柱很短,前方被长柔毛;花药深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⑥钩状石斛茎直立,较细,高达60厘米。
叶互生;无柄;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8厘米,宽15~20毫米,先端渐尖。
总状花序较短,生花1~6朵;花白色,径2.5~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长20毫米,宽6毫米,先端锐尖,侧生一对稍偏斜,蕊柱跟短囊状;花瓣长圆形,长18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广卵形,长12毫米,3浅裂,急尖而先端有凹头;合蕊柱前方被毛;花丝细,花药有乳状突起。
分布福建、广东等地。
⑦广东石斛,又名:铜皮兰。
茎直立,圆柱形,细瘦,高15~30厘米。
叶线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偏斜状凹缺。
花白色,开后经日即变黄色,有香气,直径约7厘米,通常1~2朵生于茎的上部;中央1片花萼长圆状披针形,侧生1对萼片披针形;花瓣椭圆状长圆形,唇瓣狭卵形,基部有鲜绿色斑点;合蕊柱短;雄蕊近圆形,具有乳状突起。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⑧细叶石斛茎直立,细,高15~30厘米,直径3~6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有的节上生出细小的分枝。
叶天柄;线形,长4~8厘米,宽4~6毫米,先端钝,有偏斜的微凹缺。
总状花序腋生,生花1~2朵;花黄色下垂;苞片卵状;总花梗长8~12毫米;萼片与花瓣几同形,长圆形;唇瓣3浅裂,基部有1短阔的爪;合蕊柱高4~4.5毫米。
花期7月。
生于高山。
分布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⑨罗河石斛,又名:小黄草。
茎直立,圆柱形,细皮,高25~27厘米,节间长1.3~2.3厘米。
叶鞘膜质,管状,抱茎;叶长圆形,长3.5~6厘米,宽1~1.5厘米,两端均尖。
花黄色,数朵单生于无叶的茎的上部;中央萼片椭圆形,两侧萼片斜椭圆形;花瓣椭圆形,唇瓣倒卵形,铺平时长2厘米,宽1.7厘米,有肉质乳突状突起,前缘有不规则锯齿;合蕊柱高3.5毫米,蕊柱足长7毫米。
花期6月。
附生于山谷的岩石上。
分布广西。
⑩美花石斛茎圆柱形,高10~15厘米,直径5~7毫米,基部略细。
叶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1.2~1.8厘米。
花单生;淡粉红色;苞片小;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近筒形,蕊柱跟囊状;花瓣椭圆形,唇瓣3浅裂,先端微凹或近圆形,边缘流苏状,中央被毛;合蕊柱极短。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⑾小美石斛,又名:矮石斛、黑节草。
茎呈假鳞茎状,纺锤形,高4~7.5厘米,中间直径约1.5厘米,通常3节,外被黑色长硬毛。
叶2~4枚,长圆形或椭圆次长圆形,长2~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急尖,具偏斜的微凹头。
总状花序生于有叶的茎上;花白色,1~3朵,总花梗长1.8~2厘米;中央萼片椭圆状长圆形,两侧萼片近三角形,蕊柱跟广囊状;花瓣卵状长圆形,唇瓣3裂,中央裂片倒心形,两侧裂片近圆形;合蕊柱高5~6毫米。
分布云南。
【采集】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后采挖者质量好。
采回后如保存鲜用时,在春、秋季则应及时栽培于细砂石中,放置阴湿处,经常浇水使根部保持湿润。
在冬天应平放于竹筐内,上盖蒲包,但应注意空气流通。
干石斛一般系将鲜石斛剪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在广西地区先用开水烫过,趁热边搓边晒(或烘)至全郎干燥为止。
耳环石斛:加工时,拣长约4厘米的鲜石斛,修去部分须根,洗净,晾干,然后放入铁锅内,均匀炒至柔软,趁热搓去薄膜状叶鞘,放置略通风处,两天后置于有细眼的铅皮盘内,下面用适当的微火,在离盘约一尺处,微微加温,用手使之弯成螺旋形或弹簧状,再晾干,如此反复进行2~3次,至干燥为止。
【药材】本品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通常分为金钗石斛、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耳环石斛及鲜石斛等效种。
①金钗石斛为植物金钗石斛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约20~45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基部为圆柱形,中部及上部为扁圆柱形,茎节微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色而微带绿色,有光泽,具纵沟纹,节明显,棕色,有时节部稍膨大,节间长约2.5~3厘米,向上渐短。
体轻而质致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散布有深色的小点。
气无,味苦,嚼之带粘性。
以身长、色金黄、质致密、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草石斛为铁皮石斛、罗河石斛、广东石斛、细茎石斛等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上,直径约3~5毫米,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具深纵沟纹,节明显,节间长约2~3.5厘米。
横切的厚片断面类圆形,边缘有多数角棱,形成齿轮状,中间散布有类白色小点。
气无,味微苦,嚼之略带粘性。
以条匀、金黄色、致密者为佳。
③小黄草石斛为美花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下,直径约2~2毫米,多弯曲盘绕成团,表面有细密纵纹理,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节间长约1~1.5厘米,断面类圆形,略带粉性。
以卷曲、节密、金黄色、富粉质,嚼之有甘凉味、粘性足者为佳。
④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为石斛属多种植物的茎经特殊加工制成。
一西枫斗,干燥茎扭曲呈螺旋形或弹簧形;一般可见有1~4个旋纹,长约1~1.5厦米,直径约3毫米,一端可见茎基及残留的短须根,称龙头,另一端为茎的尖端,称凤尾,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理,节明显或有时不明显。
气无;味淡。
以条粗肥、旋纹少、有头吊、富粉质者为佳。
又以所用原料不同又可分为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制成)、铜皮枫斗(细茎石斛制成)、云南枫斗(小美石斛制成)等。
二圆枫斗,用铁皮、细茎、小美等石斛长于8厘米的茎而不适宜加工成西枫斗者,将其剪成5厘米左右的长度,在微火上烘干,同时扭卷成圆形,如钟表发条状。
三结子斗,用铁皮石斛的茎节剪断,烘干时打成纽结状。
商品枫斗还有直条枫斗、葫芦斗、生川斗、广霍斗等等规格名称。
⑤鲜石斛金钗型的鲜石斛茎呈稍扁的圆柱形,基部较细,直径约1~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有纵棱,节明显,节上有棕黄色的环,节基部包围有灰色膜质的叶鞘,长度约占节间的1/2。
黄草型的鲜石斛茎呈圆柱形,肉肥厚。
常见的有:一铁皮石斛:外皮黑绿色,茎较短壮,粗细均匀,节略弯曲;叶片瓜子形,质厚,叶鞘紧包于节间。
嚼之有浓厚粘性,味淡。
品质好。
二细茎石斛:外皮黄绿色,茎较瘦长,叶亦较长,质薄,叶鞘易剥离,节直。
嚼之粘性较薄,味淡。
品质较差。
三爪兰石斛:外皮绿色,茎粗细不均匀,常两端细,中间粗,叶较长。
嚼之有苦味。
品质略次。
鲜石斛均以青绿色或黄绿色、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
以上各种石斛,主产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北。
此外,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陕西、河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金钗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
细茎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
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
【炮制】干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
鲜石斛:临用时剪下,搓去膜质叶鞘,洗净,剪段。
《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斛,先去头土了,酒浸一宿,漉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
【性味】甘淡微咸,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扁鹊:酸。
李当之:寒。
③《别录》:无毒。
④《滇南本草》:性平,味甘淡。
⑤《纲目》:甘淡微咸。
⑥《药品化义》:味苦,性凉。
【归经】入胃、肺,肾经。
①《纲目》: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
④《药品化义》:入肺、肾、胃三经。
【功用主治-石斛的功效】生津益胃,清热养阴。
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①《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
②《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
③《僧深集方》: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
④《药性论》:益气除热。
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⑤《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⑥《本草衍义》:治胃中虚热。
⑦《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⑧《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
⑨《本草备要》:疗梦遗滑精。
⑩《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
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
⑾《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须久煎),2~4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陆英为之使。
恶凝水石、巴豆。
畏僵蚕、雷丸。
②《百草镜》: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贮藏】干品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鲜品置阴凉潮湿处,防冻。
【选方】①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
水煎服。
(《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②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
甘蔗三两,煎汤代水。
(《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③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
(《圣济总录》石斛散) ④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天门冬(焙)、人参、茯苓各二两,五味(炒)半两,兔丝子(酒浸)七钱,干菊花七钱,麦门冬一两,熟地黄一两,杏仁七钱半,干山药、枸杞各七钱,牛膝七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草、枳壳(麸炒),青葙子、防风、黄连各五钱,草决明八钱,乌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
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原机启微》石斛夜光丸)望采纳。谢谢
⑶ 枫枓的药用价值
枫枓就是中药通用名的石斛
石斛 (《本经》)
【异名】林兰、禁生(《本经》),杜兰、石蓫(《别录》),金钗花、千年润(《纲目》),黄草(《药物出产辨》),吊兰花(《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
【植物形态】①金钗石斛(《本草衍义》)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30~50厘米。
茎丛生,直立,直径1~1.3厘米,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厘米。
叶无柄,近革质,常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偏斜状的凹缺,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厘米。
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花2~3朵;苞片膜质,小,卵形;花甚大,下垂,直径6~8厘米;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长3.5~4.5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厘米,唇瓣生于蕊柱足的前方,近圆卵形,长4~4.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毫米,连足部长约12毫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长约3毫米,花粉块4,蜡质。
蒴果。
花期5~6月。
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森林中的树干上。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台湾等地。
此外,各地尚有栽培。
②长爪石斛与上种近似,主要区别为本种茎的节间膝曲或明显地加粗,因此全形稍呈连珠状;花淡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③铁皮石斛,又名:霍山石斛。
茎丛生,直立,高5~30厘米,径约5毫米,圆柱形,基部稍细,绿色并带紫色;多节,节间长1~2厘米。
叶少数,生于茎上部,无柄;叶片近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状的凹缺,带革质;叶鞘膜质,紧抱节间,灰色,似不清洁状,干后深灰色。
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上部节上,长达6厘米,花2~5朵;苞片钻状,长5毫米左右;花淡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色,直径3.5~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状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连生成极短的蕊柱跟;侧生花瓣长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唇瓣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许多紫色或褐紫色斑点,两边反卷包围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连足部长约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棱,花粉块4,稍黄色。
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有三棱。
分布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④细茎石斛,又名:铜皮石斛,细黄草。
与铁皮石斛很相似。
茎高10~20厘米。
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叶鞘非灰色不清洁状。
总状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线状披针形,两侧萼片稍带镰刀形;唇瓣黄绿色,中央有1褐色的斑点。
分布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地; ⑤重唇石斛茎直立,高25~50厘米。
节间长2.5~3.5厘米;叶鞘紧抱节间,几与节间等长。
总状花序生花1~3朵,下垂;花淡紫堇色,直径2~3厘米;萼片近卵形,侧生一对较中央一片稍狭,并略呈镰刀形;花瓣长圆形,唇瓣比两侧花瓣短,下陷呈短舟形,内被柔毛,先端有一突尖;合蕊柱很短,前方被长柔毛;花药深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⑥钩状石斛茎直立,较细,高达60厘米。
叶互生;无柄;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8厘米,宽15~20毫米,先端渐尖。
总状花序较短,生花1~6朵;花白色,径2.5~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长20毫米,宽6毫米,先端锐尖,侧生一对稍偏斜,蕊柱跟短囊状;花瓣长圆形,长18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广卵形,长12毫米,3浅裂,急尖而先端有凹头;合蕊柱前方被毛;花丝细,花药有乳状突起。
分布福建、广东等地。
⑦广东石斛,又名:铜皮兰。
茎直立,圆柱形,细瘦,高15~30厘米。
叶线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偏斜状凹缺。
花白色,开后经日即变黄色,有香气,直径约7厘米,通常1~2朵生于茎的上部;中央1片花萼长圆状披针形,侧生1对萼片披针形;花瓣椭圆状长圆形,唇瓣狭卵形,基部有鲜绿色斑点;合蕊柱短;雄蕊近圆形,具有乳状突起。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⑧细叶石斛茎直立,细,高15~30厘米,直径3~6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有的节上生出细小的分枝。
叶天柄;线形,长4~8厘米,宽4~6毫米,先端钝,有偏斜的微凹缺。
总状花序腋生,生花1~2朵;花黄色下垂;苞片卵状;总花梗长8~12毫米;萼片与花瓣几同形,长圆形;唇瓣3浅裂,基部有1短阔的爪;合蕊柱高4~4.5毫米。
花期7月。
生于高山。
分布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⑨罗河石斛,又名:小黄草。
茎直立,圆柱形,细皮,高25~27厘米,节间长1.3~2.3厘米。
叶鞘膜质,管状,抱茎;叶长圆形,长3.5~6厘米,宽1~1.5厘米,两端均尖。
花黄色,数朵单生于无叶的茎的上部;中央萼片椭圆形,两侧萼片斜椭圆形;花瓣椭圆形,唇瓣倒卵形,铺平时长2厘米,宽1.7厘米,有肉质乳突状突起,前缘有不规则锯齿;合蕊柱高3.5毫米,蕊柱足长7毫米。
花期6月。
附生于山谷的岩石上。
分布广西。
⑩美花石斛茎圆柱形,高10~15厘米,直径5~7毫米,基部略细。
叶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1.2~1.8厘米。
花单生;淡粉红色;苞片小;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近筒形,蕊柱跟囊状;花瓣椭圆形,唇瓣3浅裂,先端微凹或近圆形,边缘流苏状,中央被毛;合蕊柱极短。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⑾小美石斛,又名:矮石斛、黑节草。
茎呈假鳞茎状,纺锤形,高4~7.5厘米,中间直径约1.5厘米,通常3节,外被黑色长硬毛。
叶2~4枚,长圆形或椭圆次长圆形,长2~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急尖,具偏斜的微凹头。
总状花序生于有叶的茎上;花白色,1~3朵,总花梗长1.8~2厘米;中央萼片椭圆状长圆形,两侧萼片近三角形,蕊柱跟广囊状;花瓣卵状长圆形,唇瓣3裂,中央裂片倒心形,两侧裂片近圆形;合蕊柱高5~6毫米。
分布云南。
【采集】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后采挖者质量好。
采回后如保存鲜用时,在春、秋季则应及时栽培于细砂石中,放置阴湿处,经常浇水使根部保持湿润。
在冬天应平放于竹筐内,上盖蒲包,但应注意空气流通。
干石斛一般系将鲜石斛剪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在广西地区先用开水烫过,趁热边搓边晒(或烘)至全郎干燥为止。
耳环石斛:加工时,拣长约4厘米的鲜石斛,修去部分须根,洗净,晾干,然后放入铁锅内,均匀炒至柔软,趁热搓去薄膜状叶鞘,放置略通风处,两天后置于有细眼的铅皮盘内,下面用适当的微火,在离盘约一尺处,微微加温,用手使之弯成螺旋形或弹簧状,再晾干,如此反复进行2~3次,至干燥为止。
【药材】本品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通常分为金钗石斛、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耳环石斛及鲜石斛等效种。
①金钗石斛为植物金钗石斛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约20~45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基部为圆柱形,中部及上部为扁圆柱形,茎节微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色而微带绿色,有光泽,具纵沟纹,节明显,棕色,有时节部稍膨大,节间长约2.5~3厘米,向上渐短。
体轻而质致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散布有深色的小点。
气无,味苦,嚼之带粘性。
以身长、色金黄、质致密、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草石斛为铁皮石斛、罗河石斛、广东石斛、细茎石斛等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上,直径约3~5毫米,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具深纵沟纹,节明显,节间长约2~3.5厘米。
横切的厚片断面类圆形,边缘有多数角棱,形成齿轮状,中间散布有类白色小点。
气无,味微苦,嚼之略带粘性。
以条匀、金黄色、致密者为佳。
③小黄草石斛为美花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的加工品。
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下,直径约2~2毫米,多弯曲盘绕成团,表面有细密纵纹理,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节间长约1~1.5厘米,断面类圆形,略带粉性。
以卷曲、节密、金黄色、富粉质,嚼之有甘凉味、粘性足者为佳。
④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为石斛属多种植物的茎经特殊加工制成。
一西枫斗,干燥茎扭曲呈螺旋形或弹簧形;一般可见有1~4个旋纹,长约1~1.5厦米,直径约3毫米,一端可见茎基及残留的短须根,称龙头,另一端为茎的尖端,称凤尾,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理,节明显或有时不明显。
气无;味淡。
以条粗肥、旋纹少、有头吊、富粉质者为佳。
又以所用原料不同又可分为铁皮枫斗(铁皮石斛制成)、铜皮枫斗(细茎石斛制成)、云南枫斗(小美石斛制成)等。
二圆枫斗,用铁皮、细茎、小美等石斛长于8厘米的茎而不适宜加工成西枫斗者,将其剪成5厘米左右的长度,在微火上烘干,同时扭卷成圆形,如钟表发条状。
三结子斗,用铁皮石斛的茎节剪断,烘干时打成纽结状。
商品枫斗还有直条枫斗、葫芦斗、生川斗、广霍斗等等规格名称。
⑤鲜石斛金钗型的鲜石斛茎呈稍扁的圆柱形,基部较细,直径约1~1.5厘米,表面黄绿色,光滑,有纵棱,节明显,节上有棕黄色的环,节基部包围有灰色膜质的叶鞘,长度约占节间的1/2。
黄草型的鲜石斛茎呈圆柱形,肉肥厚。
常见的有:一铁皮石斛:外皮黑绿色,茎较短壮,粗细均匀,节略弯曲;叶片瓜子形,质厚,叶鞘紧包于节间。
嚼之有浓厚粘性,味淡。
品质好。
二细茎石斛:外皮黄绿色,茎较瘦长,叶亦较长,质薄,叶鞘易剥离,节直。
嚼之粘性较薄,味淡。
品质较差。
三爪兰石斛:外皮绿色,茎粗细不均匀,常两端细,中间粗,叶较长。
嚼之有苦味。
品质略次。
鲜石斛均以青绿色或黄绿色、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
以上各种石斛,主产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北。
此外,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陕西、河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金钗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
细茎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
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
【炮制】干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
鲜石斛:临用时剪下,搓去膜质叶鞘,洗净,剪段。
《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斛,先去头土了,酒浸一宿,漉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
【性味】甘淡微咸,寒。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扁鹊:酸。
李当之:寒。
③《别录》:无毒。
④《滇南本草》:性平,味甘淡。
⑤《纲目》:甘淡微咸。
⑥《药品化义》:味苦,性凉。
【归经】入胃、肺,肾经。
①《纲目》: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肾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
④《药品化义》:入肺、肾、胃三经。
【功用主治-石斛的功效】生津益胃,清热养阴。
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①《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
②《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
③《僧深集方》: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
④《药性论》:益气除热。
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⑤《日华子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⑥《本草衍义》:治胃中虚热。
⑦《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⑧《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
⑨《本草备要》:疗梦遗滑精。
⑩《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
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
⑾《本草再新》: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须久煎),2~4钱(鲜者0.5~1两);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陆英为之使。
恶凝水石、巴豆。
畏僵蚕、雷丸。
②《百草镜》: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贮藏】干品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鲜品置阴凉潮湿处,防冻。
【选方】①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
水煎服。
(《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②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
甘蔗三两,煎汤代水。
(《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③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
(《圣济总录》石斛散) ④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天门冬(焙)、人参、茯苓各二两,五味(炒)半两,兔丝子(酒浸)七钱,干菊花七钱,麦门冬一两,熟地黄一两,杏仁七钱半,干山药、枸杞各七钱,牛膝七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草、枳壳(麸炒),青葙子、防风、黄连各五钱,草决明八钱,乌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
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原机启微》石斛夜光丸)
⑷ 六安在哪
安徽
⑸ 雁荡山石斛的问题
呵呵 石斛很贵的 金钗石斛每公斤3000元以上 可以退小儿发热 采药人现在少了吧 都很辛苦的 当地把石斛叫做吊兰吧
这是三种石斛 你自己分辨一下吧 我没有见过实物
铁皮石斛嚼起来有粘性 这点可能可以用来区分吧
金钗石斛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丛生,直立,直径1~1.3厘米,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厘米。叶无柄,近革质,常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偏斜状的凹缺,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厘米。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花2~3朵;苞片膜质,小,卵形;花甚大,下垂,直径6~8厘米;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长3.5~4.5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厘米,唇瓣生于蕊柱足的前方,近圆卵形,长4~4.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毫米,连足部长约12毫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长约3毫米,花粉块4,蜡质。蒴果。花期5~6月。
铁皮石斛
茎丛生,直立,高5~30厘米,径约5毫米,圆柱形,基部稍细,绿色并带紫色;多节,节间长1~2厘米。叶少数,生于茎上部,无柄;叶片近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状的凹缺,带革质;叶鞘膜质,紧抱节间,灰色,似不清洁状,干后深灰色。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上部节上,长达6厘米,花2~5朵;苞片钻状,长5毫米左右;花淡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色,直径3.5~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状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连生成极短的蕊柱跟;侧生花瓣长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唇瓣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许多紫色或褐紫色斑点,两边反卷包围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连足部长约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棱,花粉块4,稍黄色。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有三棱。
铜皮石斛
与铁皮石斛很相似。茎高10~20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叶鞘非灰色不清洁状。总状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线状披针形,两侧萼片稍带镰刀形;唇瓣黄绿色,中央有1褐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