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石斛产地 > 蜈蚣兰与石斛区别

蜈蚣兰与石斛区别

发布时间:2021-09-11 06:44:31

⑴ 兰目的兰目分类

金松盆距兰 绿脊金石斛 锚柱兰 全唇叉柱兰 少花石豆兰 纹瓣兰 江口盆距兰 裂瓣羊耳蒜 勐海石斛 翘距虾脊兰 少花虾脊兰 五唇兰 角盘兰 流苏芋兰 毛瓣杓兰 曲萼石豆兰 疏茎石豆兰 文山红柱兰 角距手参 莲座玉凤花 美花美冠兰 球茎石豆兰 四川虾脊兰 歪头盆距兰 剑叶玉凤花 镰翅羊耳蒜 美冠兰属 邱北冬蕙兰 石豆兰属 无距角盘兰 见血青 卵萼沼兰 密花兰 球茎卷瓣兰 伞花石豆兰 卧龙斑叶兰 尖囊兰 裂唇鸢尾兰 毛唇美冠兰 球距无柱兰 双褶贝母兰 网鞘毛兰 橘红鸢尾兰 卵叶兜被兰 毛兰属 球花石豆兰 珊瑚兰 五脊毛兰 角盘兰属 裂辱舌喙兰 密苞毛兰 全唇盂兰 硕距头蕊兰 五唇兰属 剑叶美冠兰 莲座叶斑叶兰 密花石斛 球柄兰属 疏花虾脊兰 无叶美冠兰 尖刀唇石斛 裂瓣玉凤花 毛杓兰 全唇兰属 蔬茎贝母兰 乌蒙杓兰 金钗石斛 绿花玉凤花 麻栗坡贝母兰 七角叶芋兰 双叶卷瓣兰 乌来卷瓣兰 金石斛 裂瓣角盘兰 美花隔距兰 日本对叶兰 肾唇虾脊兰 尾萼卷瓣兰 尖药兰 裂唇舌喙兰 密茎贝母兰 绒叶斑叶兰 三褶虾脊兰 无距虾脊兰 剑叶石斛 绿花杓兰 美花兰 肉果兰 少花无柱兰 蜈蚣兰 金耳石斛 离萼杓兰 墨兰 柔弱杓兰 珊瑚兰属 吻兰 脊唇斑叶兰 丽江杓兰 墨脱虾脊兰 肉果兰属 蜀藏兜蕊兰 吻兰属 景东厚唇兰 龙陵毛兰 毛柱隔距兰 髯毛贝母兰 四裂无柱兰 无柱兰属 晶帽石斛 裂唇虎舌兰 勐海隔距兰 日月潭羊耳蒜 扇唇指甲兰 无柱兰 景洪石斛 菱唇石斛 锚钩吻兰 三叉无柱兰 扇唇羊耳蒜 尾萼无叶兰 具槽石斛 列叶盆距兰 密花虾脊兰 水玉簪属 瘦房兰 无叶兰 金石斛属 绿花斑叶兰 美柱兰属 三品一枝花 台湾盂兰 无叶兰属 聚石斛 兰屿斑叶兰 美柱兰 四川玉凤花 台湾芋兰 血叶兰 尖叶火烧兰 卵唇金石斛 蒙自石豆兰 湿地玉凤花 条叶角盘兰 须唇羊耳蒜 矩唇石斛 落地金钱 勐海石豆兰 手参 台湾对叶兰 线叶十字兰 尖药兰属 菱唇毛兰 麦穗石豆兰 山珊瑚 天麻属 小小斑叶兰 金唇兰属 喇叭唇石斛 勐仑石豆兰 山珊瑚属 套叶兰属 小巧玉凤花 菅草兰 罗河石斛 墨脱石豆兰 始兴斑叶兰 同色金石斛 狭叶金石斛 建兰 流苏金石斛 毛药卷瓣兰 舌喙兰属 台湾盆距兰 心叶舌喙兰 尖喙隔距兰 琉球叉柱兰 密花石豆兰 舌喙兰 凸孔坡参 象鼻兰属 金兰 裂距虾脊兰 美花卷瓣兰 手参属 天全斑叶兰 西藏玉凤花 金塔隔距兰 兰属 麦斛 三脊金石斛 台湾美冠兰 细距玉凤花 剑叶虾脊兰 绿花隔距兰 毛叶芋兰 丝裂玉凤花 台湾毛兰 心唇沼兰 箭药叉柱兰 卵叶贝母兰 鸟巢兰属 肾叶玉凤花 台湾杓兰 香兰 角萼卷瓣兰 栗鳞贝母兰 南天麻 四肋盆距兰 兔耳兰 香兰属 茎花石豆兰 流苏石斛 南湖斑叶兰 丝瓣玉凤花 铁皮石斛 细茎盆距兰 睫毛卷瓣兰 流苏虾脊兰 南川对叶兰 四川舌喙兰 台湾厚唇兰 狭瓣玉凤花 卷苞石豆兰 落叶兰 南川盆距兰 石斛属 条纹毛兰 线瓣玉凤花 戟形虾脊兰 流苏贝母兰 南方玉凤花 疏花火烧兰 台湾火烧兰 香港玉凤花 戟唇叠鞘兰 铃花黄兰 暖地杓兰 双点毛兰 台湾头蕊兰 小叶对叶兰 金唇兰 乐昌虾脊兰 牛角兰属 双袋兰 团花石豆兰 小尖囊兰 金线兰 镰萼虾脊兰 南贡隔距兰 石豆毛兰 天府虾脊兰 小沼兰 戟唇石豆兰 莲花卷瓣兰 南方虾脊兰 苏瓣石斛 台湾隐柱兰 西藏对叶兰 尖叶石豆兰 乐东石豆兰 囊爪虾脊兰 扇唇舌喙兰 通麦虾脊兰 狭翅羊耳蒜 聚株石豆兰 卵叶无柱兰 牛角兰 山西杓兰 台湾虾脊兰 秀丽角盘兰 剑唇兜蕊兰 泸水车前虾脊兰 牛齿兰 十字兰 台湾卷瓣兰 小花羊耳蒜 尖角卷瓣兰 落叶石豆兰 拟兰 双叶厚唇兰 台湾铠兰 西藏钗子股 尖叶鸟舌兰 瘤唇卷瓣兰 南昆虾脊兰 石斛 台湾石豆兰 秀丽斑叶兰 剑叶拟兰 裂唇羊耳蒜 鸟舌兰 蛇舌兰属 台湾异型兰 小花玉凤花 尖萼兜蕊兰 密花玉凤花 拟兰属 梳唇石斛 台湾吻兰 细花玉凤花 剑叶鸢尾兰 毛唇玉凤花 鸟舌兰属 束花石斛 头蕊兰 小唇盆距兰 堇兰属 毛瓣玉凤花 牛齿兰属 蛇舌兰 台中叉柱兰 细裂玉凤花 见血清 勐海天麻 拟蜘蛛兰 少花石斛 头蕊兰属 小斑叶兰 尖唇鸟巢兰 密苞鸢尾兰 爬兰属 双蕊兰属 台湾银线兰 西藏虎头兰 宽叶角盘兰 密花兜被兰 披针唇角盘兰 双袋兰属 筒瓣兰属 西藏杓兰 宽药隔玉凤花 毛脉对叶兰 盆距兰属 双花石斛 台湾禾叶兰 线叶石斛 宽唇角盘兰 美叶沼兰 平卧羊耳蒜 双唇兰 台湾无柱兰 小黄花石斛 阔唇羊耳蒜 玫瑰鸢尾兰 爬兰 双蕊兰 坛花兰 西畴石斛 宽瓣全唇兰 美丽地宝兰 坡参 扇脉杓兰 台湾牛齿兰 细茎毛兰 阔瓣鸢尾兰 蔓生山珊瑚 盆距兰 双唇兰属 天全虾脊兰 血红肉果兰 宽萼角盘兰 毛萼山珊瑚 匍茎毛兰 双斑叠鞘石斛 挺茎贝母兰 香港毛兰 宽唇盆距兰 毛萼珊瑚兰 屏边叉柱兰 疏花石斛 头序无柱兰 小毛兰 宽叶厚唇兰 墨脱毛兰 屏边金线兰 莎叶兰 坛花兰属 香花毛兰 口盖花蜘蛛兰 锚柱兰属 瓶壶卷瓣兰 三棱虾脊兰 筒瓣兰 线叶春兰 宽口杓兰 玫瑰毛兰 匍茎卷瓣兰 邵氏卷瓣兰 台湾齿唇兰 细茎石斛 铠兰 玫瑰石斛 飘带石豆兰 莎草兰 条裂鸢尾兰 夏天麻 开唇虾脊兰 密花毛兰 铺叶沼兰 送春 天山对叶兰 狭叶盆距兰 铠兰属 美冠兰 秋天麻 宿苞兰 尾瓣舌唇兰 细天麻 开唇兰属 毛梗兰属 全唇鸢尾兰 穗花卷瓣兰 无喙兰 宣恩盆距兰 宽叶羊耳蒜 密花兰属 曲轴石斛 伞花卷瓣兰 无喙天麻 香港斑叶兰 兰目 马齿毛兰 曲茎石斛 石豆兰 卧龙玉凤花 西南手参 裂萼水玉簪 毛葶玉凤花 钳唇兰属 宿苞兰属 无毛对叶兰 兰屿沼兰 毛梗兰 球花石斛 梳帽卷瓣兰 无茎盆距兰 镰叶盆距兰 木石斛 钳唇兰 撕裂贝母兰 无苞杓兰

⑵ 宁化县志的宁化县志概述

宁化,古称黄连峒,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唐乾封二年(667年)置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县。天宝元年(742年)更为今名。历属福建省汀州、临汀郡、汀州府、永安、龙岩、三明专区(地区),现为三明市辖县。面积2368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人,有12个民族,汉族占99.4%,其次是畲族。全县现设2镇14乡,共207个行政村和12个居民委员会。县治翠江镇。
宁化位于武夷山东麓,福建西隅,与江西省石城、广昌等县相邻,边界长达百余公里。在地史近期,全境属于闽赣台地大面积抬升区的相对下陷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递降,并形成由北到南五条地带性地貌,低山、丘陵、盆地占全境总面积的96%。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5座,主要分布在边境上的武夷山主脉和两条斜贯县境的支脉上,县城海拔320米。
境内溪河纵横分注四方,流入闽、赣、韩三江,素有“宁化饮的自家水”之谚。主要河道东溪、西溪会合于县城东郊,称翠江。本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8.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长达四个月,无霜期214~248天,年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1757小时,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地质结构复杂,侵入岩较发育,地层出露约三分之二,地下矿藏丰富,有钨、石灰石、锡、煤、铁、稀土、大理石等28种,钨矿储量、质量闻名中外,石灰石储量超过4亿吨,稀土、锡储量在省内也处优势地位。
全县“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山地270万亩,有林地占80%以上,森林覆盖率63%,现有林木蓄积量765万立方米。植物品种共214科1853种(药用植物1005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15种,宁化唇柱苣苔为国内首家发现,霍山石斛、重唇石斛和蜈蚣兰为省内新发现。杉木大材早在隋末便运销长江下游各地,驰名省内外和东南亚。猕猴桃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林副产品土纸、香菇、红菇也享有盛誉。野生动物品种有105科291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16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黑麂、苏门羚、金钱豹等5种。有耕地44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3%,占三明市耕地的17.4%,居全市首位。盛产大米、烤烟、油菜籽、莲子、辣椒干、薏米、魔芋等,牛角椒驰名国内外,远销东南亚各地。宁化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大米以产量多、质量好著称,“河龙米”有“贡米”之誉。
宁化是客家摇篮。自东汉开始,已有中原汉人入境定居。唐朝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南下,当时由中原迁居到鄱阳湖附近等地的客户,为避战乱,又向赣、闽、粤三省的结合部迁移,并大多数进入宁化,而且主要聚居在石碧(古称石壁)。后来他们以宁化为据点,向外从事拓殖。特别是由于宋室南迁,战争不断,盗寇四起,灾祸频仍,且兼石碧幅员有限,聚居过密等原因,他们或全家族或一部分陆续迁往长汀、上杭、广东嘉应州(现梅州市)一带,甚至侨居到世界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居住海外的总人口就达五千万以上。台湾学者陈运栋在《客家人》一书中说“今日各地客家人的祖先,大部分都曾经在石壁村住过”(台湾联亚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1912年英国教士艮贝尔氏在《客家源流与迁移》一书中也说:“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多来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者。”黄遵楷所撰的《先兄公度事实述略》则说:“嘉应一属,所自来者,皆出于汀州之宁化石壁,征诸各姓,如出一辙。”客家先民进入宁化定居繁衍的最盛期,正是客家民系形成时期(即唐末至北宋),自宁化迁播各地的客家被称为正宗客家。因此,石碧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的第二祖地”以及“客家祖地”。
客家人的流迁,把中原文化带进宁化,从根本上改变黄连峒的旧貌,使之逐渐兴盛起来。宁化名人辈出,自唐至清考中举人152名、进士50名、状元1名。民国时期大学毕业的有90余人,出国留学的有10人。解放后1000余人考上大学,8人正在外国留学,获高级技术职称的有65人,获硕士以上学位的有7人。宋至清140余位宁化人著书立说300余部,其中郑文宝的《江表志》、罗登标的《易学阐微》、雷鋐的《读书偶记》等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唐代伍正己为汀州的第一位进士。宋代郑文宝,登太平兴国进士,潜力诗、史,擅长篆书,其篆刻《峄山石刻》被誉为后学楷模。明代张显宗,洪武间中状元,治学严谨。明末清初李世熊著述丰富,志节高尚,其《物感》被誉为我国第一部伊索式的寓言集,所纂的《宁化县志》被誉为天下名志。清代画家黄慎,为“扬州八怪”之一,享有“诗书画三绝”称誉。理学家雷鋐主张穷理致知,躬行实践,被赞为“天下第一流人物”。书法家伊秉绶其隶书别开生面,名重于时,与邓石如共称“南伊北邓”。他们都是我国的一代名流,建树卓越,享有盛誉。
宁化人民富有斗争精神。宋绍定二年(1229年),盐商晏头陀揭竿起义,队伍达数万之众,席卷泰宁、将乐、清流、长汀以及江西省石城诸县,斗争持续四年之久。之后,还发生过元至正年间曹坊曹柳顺为首的农民起义、明末清初的黄通农民起义和民国初年的西乡农民暴动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县之一。民国17年(1928年)在长汀省立第七中学读书的徐赤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被派回宁化开展革命工作,建立农会和党团组织。民国19年初,毛泽东、朱德分别率领红四军经过宁化,前往江西广昌,他们在宁化宣传革命道理,播下革命火种,毛泽东当时还写下《如梦令·元旦》一词,展望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6月,由徐赤生为首的宁化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曹坊、淮土、禾口、城关、李七坑五乡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暴动胜利后,于6月27日成立宁化县革命委员会。7月1日召开党员代表会,成立中共宁化特区委。民国20年成立中共宁化中心县委(辖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之后在宁化境内相继成立宁化、澎湃、泉上三县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以及区、乡党组织和人民政权。民国23年5月中共闽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由建宁迁到宁化安远,而后又迁到宁化县城。同年10月工农红军出发长征,国民党重占宁化,宁化苏维埃党政机关人员和地方武装转为游击活动,坚持斗争到民国24年5月遭敌人围困而全部损失。在苏区时期,宁化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不但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物力和财力,而且在扩大红军运动中,淮土、禾口还双获“我们模范区”的光荣称号。全县参加工农红军的共有13777人,革命烈士3000余人,他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出宝贵的生命。抗日战争时期,宁化人民为抗日救国捐献大量金钱财物,有4900余名青年应征入伍。
解放战争时期,宁化人民为争取早日解放,作了不懈努力。民国37年3月,中共闽浙赣区委(省委),派共产党员到宁化开展革命活动,翌年在禾口、淮土地区组建游击队。宁化在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下,经过多方面进步力量的努力,于1949年10月实现和平解放。
宁化自建镇至解放长达一千余年,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一直处于单一的自然农业经济状态。所以民国《宁化县志》叹息宁化人“囿于旧闻,鲜克变通”。到民国38年(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2045万元,人均150元,农业总产值占98.57%。
解放后,宁化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近四十年来,历经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中,1956年比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8%,年均递增8.6%,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8.1倍,农业总产值增长59%。1956年的农、轻、重比例为85∶11∶4。在1957年至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56年增长10%,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214%。但因“大跃进”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工业大上、农业大落、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的局面,农业总产值下降26%,粮食总产下降37%。1960年后,通过整风整社、国民经济调整,人民公社实行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国民经济于1964年恢复到1956年水平,1965年开始发展,工农业总产值比1956年增长22%,其中工业增长81%,农业增长11%。1965年冬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社教”还未结束,又开始“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开始发展的势头又受挫折。1966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7%,农、轻、重比例为77∶11∶12。1967年起,“造反派”停产造反,党政机关瘫痪。两年中,工农业总产值下降2%。1968年冬,宁化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逐步恢复党、政领导及职能部门的作用。1970年后大力开展水利建设,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粮食生产取得大幅度的增产,同时工业也扩大了生产领域。总计1966~1976年的十年中,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很大损失,但仍然取得进展,工农业总产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长101%,年均递增6.5%,农、轻、重比例为68∶8∶24。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纠正“左”倾错误,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1978年后的九年,年均递增9.5%,为宁化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时期,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农业总产值增长77%,农、轻、重比例为53∶17∶30。1987年社会总产值达27662万元,比1950年增长10.8倍,年均递增6.9%;工农业总产值比1950年增长9.47倍,年均递增6.6%;国民(国内)生产总值16001万元,比1950年增长7.65倍,年均递增6%。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1950年为86.2∶12。1987年为54∶25∶21。1987年国民收入达14312万元,比1950年增长7.46倍,年均递增5.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亿余元,比1952年增长30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0.5亿余元,比1953年增长52倍,财政收入0.14亿元,比1950年增42倍。
宁化是农业县,直至解放时,生产水平都很低,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4.5万吨,亩产只80公斤,亩均农业产值39元。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大大解放农业生产力,突破数百年徘徊不前的局面,1957年粮食总产达7.68万吨,比1949年增长70%。1970年后,改革耕作制度,扩大复种面积,引进水稻良种,粮食生产又有重大突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至1987年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粮食总产达19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5倍和3.2倍,平均亩产430公斤,亩均农业产值278元,粮食商品率占1/3强。同时改变粮食生产的单一结构,农业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1949年为77.3%,1957年为75.6%,1980年为64.8%,1987年为57.6%。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产值在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12%上升到1987年的19%。在农业内部的各业中,副业发展最快,产值由1949年的107万元,提高到1987年的2033.7万元,增长19倍,由占农业产值的6.9%上升到16.6%,其次是牧业和林业。经济作物中传统的油菜籽生产基本稳定,每年约种植4万亩,亩产增加1倍左右;大豆生产由田埂豆替代秋大豆;传统的辣椒生产由于价值规律的影响而趋于下降。80年代后,烤烟、莲子和柑桔生产有了开拓性的大发展。1987年烤烟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总产达3989吨,成为经济作物的“龙头”,宁化成为全省的烤烟基地县之一;莲子种植面积349亩,总产138吨;柑桔种植面积13650亩,产量1490吨;茶叶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量363吨。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1980年企业数为447个,从业人员8743人,总收入1476万元;1987年企业数增加到7060个,从业人员22185人,总收入7716万元,比1980年增加4倍多。乡镇工业突破种种束缚,创办一批初具规模的工厂,1987年乡、村工业企业数3951个,总产值4555万元,比1979年增加16.6倍和10.6倍。随着实行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农业多种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1949年农民人均年收入27元,1987年达413元。农业经济的变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出现劳力过剩的新矛盾,虽然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力逐渐增多,但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改革仍须继续深化。
宁化很早就有手工业。据考古发现,在商周时期,已有相当水平的制陶业和建材业,采矿、冶炼、造纸、纺织也都发展较早。但是,在漫长的旧社会,其发展十分缓慢,直到民国17年,宁化才有第一台动力机械,至1949年也仅有一家工厂,全县工业总产值仅58万元。解放后,人民政府首先着手电力和交通建设,工业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突破工业“三就地”的束缚,向多渠道多方位的方向发展。至1987年,全县已拥有矿冶、电力、机械、建材、森 林、化学、造纸、印刷、食品、纺织、电子等工业企业161个,固定资产原值7252万元,职工6000余名,工业总产值1.1亿元,其中重工业占63%,全民所有制企业占33.8%。松香、松节油、云母电容器等产品获得部优、省优称号,钨酸质量达国际标准,有些商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总之,宁化虽已建立一些基础工业,但还很薄弱,尤其是能源工业。解放后,宁化的交通、邮电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解放前,只有一条宁化至连城的公路,宁化境内的通车里程仅37公里,1987年通车里程达774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2.7公里,基本实现乡乡、村村通公路。邮路及投递线路总长达2012公里,各自形成网络。
解放前,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很低,1949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仅17.7%,青壮年文盲达半数以上。解放后,教育迅速普及,1987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5%,基本实现无文盲县。1987年有小学455所、中学11所,在校学生50891人,每千人在校中学生从解放前的2人增加到49.3人。文化、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城乡建立的文娱活动场所可一次性容纳两万人以上,影院座位1.5万个,收录电器纷纷进入家庭。全县设有医疗保健机构87个、病床842张,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疟疾、天花、霍乱等传染病已经消灭,新法接生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寿命由民国36年的33岁延长到1984年的66.11岁,198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6‰。
宁化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唐朝末年以后,中原汉人大批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宁化兴盛一时。但终因长期封建经济和地处山区的环境影响,宁化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发展缓慢,直至解放时,仍然十分落后贫困。解放后,宁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短短的数十年间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数千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要实现现代化,要发达和富裕起来,任务仍十分艰巨、繁重,需要不懈的努力。宁化党、政领导,宁化人民已经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有充分的信心和勇气,正以务实创新、开拓前进的精神,充分发挥耕地居三明市首位的优势,有效利用“有色金属聚宝盆”和丰富的山林资源,努力克服交通劣势,充分利用沟通闽赣两省边缘县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繁荣昌盛,走向现代化的明天!

⑶ 兰科的部分属种

白及属
约6种,分布于东亚,其中4种产中国: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和台湾白及。假鳞茎均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陆生兰,具假鳞茎;叶数枚,具折扇状脉;花数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常较艳丽;唇瓣3裂,上面有褶片,侧裂片多少围抱蕊柱;蕊柱细长,无蕊柱足;花粉块8,成2群,粒粉质,有不明显的花粉块柄,无粘盘。
石豆兰属
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中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2叶;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
虾脊兰属
约100种,分布于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温暖地区(包括中美洲),中国约有40种,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均产之。陆生兰,有短的根状茎;茎通常较短且多少变为假鳞茎状,全部为叶鞘所包;叶数枚,通常较大,干后变黑色;花葶从叶腋或茎基部侧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总状花序;唇瓣下部与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状,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较粗短,直立;柱头有时分为2个,位于距口两侧;花粉块8,成2群,蜡质,多数具明显的粘盘。
隔距兰属
近1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中国有大序隔距兰等16种,个别种类,如蜈蚣兰,向北可达青岛与连云港,为本属中分布最北的一种。附生兰,茎直立或悬垂;叶扁平或圆柱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通常具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纵隔膜,分距为两室,罕有隔膜退化为狭脊的,在距的后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体,它有时与唇瓣基部的突起连接,完全封闭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较宽,呈金字塔状,具明显的蕊柱足或无足;花粉块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盘。
贝母兰属
近2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或陆生兰;假鳞茎顶端具1-2叶及花葶;花大,通常数朵排成总状花序,有时减退为单朵,艳丽;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两侧,唇盘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长而有宽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有花粉块柄。
兰属
约40种,主要分布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见于大洋洲与非洲,中国有20种及许多变种,其中不少被广泛栽培,如墨兰、建兰、春兰及蕙兰等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园艺珍品。陆生兰或附生兰,极罕为不具绿叶的腐生兰,多半有假鳞茎;叶成簇,近基生,通常带状,极少为椭圆形而具柄;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具多花或少有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条纵褶片;蕊柱较长,稍向前倾;花粉块2,近球形,蜡质,有裂隙,生于共同的花粉块柄上,有粘盘。
杓兰属
约50种,全属约50种,主要产东亚、北美、欧洲等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山地,向南可达喜马拉雅地区和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我国有32种,广布于自东北地区至西南山地和台湾高山,绝大多数种类均可供观赏。 陆生兰,具根状茎;叶2至数枚,茎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单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宽大,侧萼片常合生为一,较少例外;唇瓣囊状,较大;蕊柱下弯,具2枚侧生雄蕊和一个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头顶生,下弯,柱头面扩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块。
石斛属
约14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60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尤以西南与台湾最多,其中不少种类可供药用,如石斛、细茎石斛、钩状石斛、细叶石斛等的茎经加工后即为中药。有些种类亦供观赏。附生兰,有根状茎;茎一般较长,有时分枝,具多节,纤细或膨大成种种形状;叶茎生,通常多枚,扁平,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基部有时具关节;总状花序常生于茎上部节上,具数朵至多朵花,少有减退为单花;花大、艳丽;侧萼片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时有短爪,无距;蕊往较短,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无附属物。
羊耳蒜属
约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中国有45种,约有19种产台湾,其余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或附生兰;茎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假鳞茎具1至多节;叶1至多枚,基生、茎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有时具关节;花葶从假鳞茎顶端发出,具总状花序;唇瓣常较萼片与花瓣宽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胝体;蕊柱长,常向前弯,上部多少有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蜡质,无花粉块柄。
毛兰属
约57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3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通常具根状茎;茎常膨大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较少不膨大,具1至多节;叶1枚至数枚,通常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较少在不膨大的茎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圆柱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有时减退为单花;萼片背面与子房常被绒毛;侧萼片多少与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动或不活动,无距;蕊柱足短或长;花粉块8(极罕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块柄。
兜被兰属
6种,分布于欧洲至东亚,其中兜被兰与二叶兜被兰等4种亦产中国。陆生兰,具块茎;叶常2枚,近基生;总状花序顶生,偏向一侧;中萼片与花瓣靠合成兜状;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弯;蕊柱短;柱头2,多少棍棒状;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组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红门兰属
约100种,分布于整个北温带以及亚洲和北非的温暖地区,中国约16种,全国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或块茎;叶1至数枚,生于茎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而成兜状;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与花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联合而成,有花粉块柄,粘盘藏于粘囊中。
天麻属
约20种,分布于东亚、马来西亚至大洋洲,中国有3种,其中天麻从东北至西藏均产之,根状茎供药用,有熄风镇痉作用,为著名中药。腐生兰,具块状根状茎;花序通常数花至多花,极罕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合生成管状,顶端5齿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管内;无距;蕊柱一般较长,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块2,粒粉质。中国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参阅《植物学报》,16(3);288-290,1974。)
蝶兰属
约3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中国有4种,其中蝶兰P. wilsonii Rolfe产云南,海南蝶兰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产海南岛,台湾蝶兰P. aphrodite Reichb.f. 和小花蝶兰P. equestris(Schauer)Reichb. f. 产台湾。本属植物花艳丽,不少种类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很短;叶扁平或圆柱状;花序常较松散,有时分枝;花常较大,少有较小;侧萼片常略与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胝体或其他附属物,无距;蕊柱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条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参阅Amer. Orch. Soc.Bull.37-38,1968-1969。)
石仙桃属
约5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2种,产西南至台湾;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广。假鳞茎疏离或密集,顶端具1-2叶;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与幼叶同时出现;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常多少曲折;侧萼片背面通常具龙骨状突起;唇瓣基部无耳状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较宽而短,顶端有宽阔的翅,围绕花药,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具弹性花粉块柄。
手参属
约10种,分布于北温带,其中手参与西南手参等3种产中国,前者见于东北至西藏,后者产西南。陆生兰,具掌状分裂的块茎;叶数枚,茎生;总状花序顶生,具较密集的花;中萼片与花瓣分离;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细长的距;蕊柱短;柱头2,较大,近楔形;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与粘盘。
玉凤花属
约600种,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均产之,中国约有70种,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具块茎;叶近基生至茎生,常2至数枚,较少为1枚;花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多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极罕无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头 2,多半分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舌唇兰属
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向南可达中美洲和热带亚洲,中国约40种,南北均产之,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有块茎;叶基生或茎生,1至数枚;总状花序顶生,具数朵花;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状,基部常呈耳状,有距;蕊柱贴生于唇瓣基部;药室平行或叉开;柱头1个;花粉块2,由许多松散小块组成,有短的花粉块柄与粘盘。
堇兰属
中国有7种,产台湾、云南、西藏,体态极近大苞兰属,区别点在于本属的花苞片比花(连同子房与花梗)短,两个花粉块柄与粘盘(4个花粉块,每2个成一组,各具1个花粉块柄与粘盘)互相分开。但近代大多数学者均主张并入大苞兰属.(关于这两个属的合并与专论,可参阅Kew Bull.26:183-184,1971。)
斑叶兰
花叶子,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绿色,具4--6枚叶。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0.8—2.5厘米,上面绿色,具白色不规则的点状斑纹,背面淡绿色,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具柄,叶柄长4--10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
国内分布:产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或沟谷阔叶林下。
国外分布: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寄树兰属
约20种,分布于东南亚,其中寄树兰R. succisa(Lindl. )Tang et Wang和大叶寄树兰R. spathulata(Bl. )J. J. Smith亦产中国海南岛等地。附生兰;茎坚硬,悬垂;叶扁平,有关节;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许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较大,前壁有一肉质胼胝体,后壁常有一个叉状附属物;蕊柱短,无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长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盘。
万带兰属
约6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部有8种,其中琴唇万带兰V. concolor BI. ex Lindi. 分布于西南至广西。本属花较大,且花期较长,不少种类曾被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较长;叶扁平或少数近圆柱状,2列,有关节;总状花序近直立;花数朵疏离,较大;萼片与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两侧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显;花粉块2或4,前者有深裂隙,蜡质,具宽而短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
梅兰属
仅梅兰1种,产中国广东梅州。腐生兰,体态近似无叶兰属Aphyllorchis,区别点在于本属花被辐射对称,即唇瓣与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头位于蕊柱顶端,即顶生或近顶生。为中国特有的一个原始属。

⑷ 既是中药又可以观赏开花在家种的有哪些植物最好是四季常青的

石斛、蜈蚣兰、常春藤、薄荷、四季菊、金银花、五味子、暴马丁香

⑸ 请问这颗是什么草,在山上岩石逢里看到的,有点像石斛,有点像蜈蚣兰

棒叶兰,属原生兰花品种,植物学名叉子股,棒叶兰这个兰名是云南养兰人依样画葫芦取定的。产在滇西,一年开两次花,春寒时开一次,秋寒时开一次。肉质叶,圆柱形,如棒状,色青绿,花朵像一只爬动的红蜘蛛。

⑹ 什么叫兰科植物哪些属兰科植物

兰科,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与豆科的第3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十分进化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 。约700属,20000种,广布全球,主要产于热带地区,兰科共700属20000多种,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地区。中国产166属约1000种,以云南、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种类最多。主要的属有石豆兰属、玉凤花属、石斛属、羊耳蒜属、虾脊兰属、舌唇兰属、毛兰属、角盘兰属和杓兰属等。中国特有属和特有种比较丰富,有些特有属非常原始,如进兰属、无喙兰属等。中国产的兰属、万带兰属、石斛属、蝶兰属、兜兰属等为重要花卉;天麻、白及、石斛等至今仍供药用。此外,香果兰属中有少数种类可提取香精,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兰科包括 4个亚科5个族。
假兰亚科
花辐射对称或近辐射对称;雄蕊2~3,宿存;柱头顶生,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3室,中轴胎座;种子具厚壳,无透明种皮,极少例外。含假兰族1族,包括三蕊兰属和假兰属。
杓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唇瓣囊状,2枚侧萼片通常合生;雄蕊2,宿存;柱头顶生,向下弯,不明显的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1或3室,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种子具厚壳或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含杓兰族1族,包括杓兰属和兜兰属等。
鸟巢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极少例外;雄蕊通常1,凋落;柱头侧生,常凹陷,极少顶生,通常有蕊喙;花粉一般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一般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分两族:
①鸟巢兰族,包括一些非常原始的属,如进兰属、双蕊兰属以及无喙兰属等。
②树兰族,包括万带兰属、石斛属等产于热带地区的属。
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雄蕊1,花药基部与蕊柱完全合生,宿存;柱头侧生,凹陷或突出,具蕊喙;花粉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花粉块粒粉质,由许多小块组成;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含兰族1族,包括红门兰属和玉凤花属等。 兰科-部分属种 无叶兰一、白及属
约6种,分布于东亚,其中4种产中国: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和台湾白及。假鳞茎均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陆生兰,具假鳞茎;叶数枚,具折扇状脉;花数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常较艳丽;唇瓣3裂,上面有褶片,侧裂片多少围抱蕊柱;蕊柱细长,无蕊柱足;花粉块8,成2群,粒粉质,有不明显的花粉块柄,无粘盘。
二、石豆兰属
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中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2叶;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
三、虾脊兰属
约100种,分布于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温暖地区(包括中美洲),中国约有40种,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均产之。陆生兰,有短的根状茎;茎通常较短且多少变为假鳞茎状,全部为叶鞘所包;叶数枚,通常较大,干后变黑色;花葶从叶腋或茎基部侧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总状花序;唇瓣下部与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状,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较粗短,直立;柱头有时分为2个,位于距口两侧;花粉块8,成2群,蜡质,多数具明显的粘盘。 竹叶兰四、隔距兰属
近1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中国有大序隔距兰等16种,个别种类,如蜈蚣兰,向北可达青岛与连云港,为本属中分布最北的一种。附生兰,茎直立或悬垂;叶扁平或圆柱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通常具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纵隔膜,分距为两室,罕有隔膜退化为狭脊的,在距的后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体,它有时与唇瓣基部的突起连接,完全封闭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较宽,呈金字塔状,具明显的蕊柱足或无足;花粉块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盘。
五、贝母兰属
近2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或陆生兰;假鳞茎顶端具1-2叶及花葶;花大,通常数朵排成总状花序,有时减退为单朵,艳丽;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两侧,唇盘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长而有宽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有花粉块柄。
六、兰属
约40种,主要分布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见于大洋洲与非洲,中国有20种及许多变种,其中不少被广泛栽培,如墨兰、建兰、春兰及蕙兰等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园艺珍品。陆生兰或附生兰,极罕为不具绿叶的腐生兰,多半有假鳞茎;叶成簇,近基生,通常带状,极少为椭圆形而具柄;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具多花或少有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条纵褶片;蕊柱较长,稍向前倾;花粉块2,近球形,蜡质,有裂隙,生于共同的花粉块柄上,有粘盘。 柳兰七、杓兰属
约40种,分布于北温带至喜马拉雅地区,中国有23种,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全国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叶2至数枚,茎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单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宽大,侧萼片常合生为一,较少例外;唇瓣囊状,较大;蕊柱下弯,具2枚侧生雄蕊和一个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头顶生,下弯,柱头面扩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块。
八、石斛属
约14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60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尤以西南与台湾最多,其中不少种类可供药用,如石斛、细茎石斛、钩状石斛、细叶石斛等的茎经加工后即为中药。有些种类亦供观赏。附生兰,有根状茎;茎一般较长,有时分枝,具多节,纤细或膨大成种种形状;叶茎生,通常多枚,扁平,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基部有时具关节;总状花序常生于茎上部节上,具数朵至多朵花,少有减退为单花;花大、艳丽;侧萼片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时有短爪,无距;蕊往较短,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无附属物。
九、羊耳蒜属
约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中国有45种,约有19种产台湾,其余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或附生兰;茎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假鳞茎具1至多节;叶1至多枚,基生、茎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有时具关节;花葶从假鳞茎顶端发出,具总状花序;唇瓣常较萼片与花瓣宽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胝体;蕊柱长,常向前弯,上部多少有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蜡质,无花粉块柄。 蜘蛛兰十、毛兰属
约57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3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通常具根状茎;茎常膨大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较少不膨大,具1至多节;叶1枚至数枚,通常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较少在不膨大的茎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圆柱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有时减退为单花;萼片背面与子房常被绒毛;侧萼片多少与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动或不活动,无距;蕊柱足短或长;花粉块8(极罕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块柄。
十一、兜被兰属
6种,分布于欧洲至东亚,其中兜被兰与二叶兜被兰等4种亦产中国。陆生兰,具块茎;叶常2枚,近基生;总状花序顶生,偏向一侧;中萼片与花瓣靠合成兜状;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弯;蕊柱短;柱头2,多少棍棒状;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组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十二、鸢尾兰属
约300种,分布于非洲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有20种,产南部,以西南与台湾为最多,其中较常见的有狭叶鸢尾兰与棒叶鸢尾兰等。附生兰,常丛生,具茎;叶2列,肥厚,两侧压扁而互相套叠,有时有关节;总状花序常呈圆柱状,具许多密集的小花;萼片常外折;花瓣常较萼片为狭;唇瓣位于上方,基部多少抱蕊柱;蕊柱极短,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无花粉块柄。 鸢尾兰十三、红门兰属
约100种,分布于整个北温带以及亚洲和北非的温暖地区,中国约16种,全国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或块茎;叶1至数枚,生于茎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而成兜状;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与花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联合而成,有花粉块柄,粘盘藏于粘囊中。
十四、天麻属
约20种,分布于东亚、马来西亚至大洋洲,中国有3种,其中天麻从东北至西藏均产之,根状茎供药用,有熄风镇痉作用,为著名中药。腐生兰,具块状根状茎;花序通常数花至多花,极罕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合生成管状,顶端5齿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管内;无距;蕊柱一般较长,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块2,粒粉质。近来我国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参阅《植物学报》,16(3);288-290,1974。)
十五、蝶兰属
约3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中国有4种,其中蝶兰P. wilsonii Rolfe产云南,海南蝶兰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产海南岛,台湾蝶兰P. aphrodite Reichb.f. 和小花蝶兰P. equestris(Schauer)Reichb. f. 产台湾。本属植物花艳丽,不少种类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很短;叶扁平或圆柱状;花序常较松散,有时分枝;花常较大,少有较小;侧萼片常略与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胝体或其他附属物,无距;蕊柱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条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参阅Amer. Orch. Soc.Bull.37-38,1968-1969。)
十六、石仙桃属
约5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2种,产西南至台湾;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广。假鳞茎疏离或密集,顶端具1-2叶;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与幼叶同时出现;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常多少曲折;侧萼片背面通常具龙骨状突起;唇瓣基部无耳状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较宽而短,顶端有宽阔的翅,围绕花药,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具弹性花粉块柄。 手参十七、手参属
约10种,分布于北温带,其中手参与西南手参等3种产中国,前者见于东北至西藏,后者产西南。陆生兰,具掌状分裂的块茎;叶数枚,茎生;总状花序顶生,具较密集的花;中萼片与花瓣分离;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细长的距;蕊柱短;柱头2,较大,近楔形;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与粘盘。
十八、玉凤花属
约600种,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均产之,中国约有70种,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具块茎;叶近基生至茎生,常2至数枚,较少为1枚;花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多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极罕无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头 2,多半分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十九、舌唇兰属
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向南可达中美洲和热带亚洲,中国约40种,南北均产之,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有块茎;叶基生或茎生,1至数枚;总状花序顶生,具数朵花;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状,基部常呈耳状,有距;蕊柱贴生于唇瓣基部;药室平行或叉开;柱头1个;花粉块2,由许多松散小块组成,有短的花粉块柄与粘盘。
二十、堇兰属
中国有7种,产台湾、云南、西藏,体态极近大苞兰属,区别点在于本属的花苞片比花(连同子房与花梗)短,两个花粉块柄与粘盘(4个花粉块,每2个成一组,各具1个花粉块柄与粘盘)互相分开。但近代大多数学者均主张并入Sunipia.(关于这两个属的合并与专论,可参阅Kew Bull.26:183-184,1971。) 斑叶兰二十一、 寄树兰属
约20种,分布于东南亚,其中寄树兰R. succisa(Lindl. )Tang et Wang和大叶寄树兰R. spathulata(Bl. )J. J. Smith亦产中国海南岛等地。附生兰;茎坚硬,悬垂;叶扁平,有关节;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许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较大,前壁有一肉质胼胝体,后壁常有一个叉状附属物;蕊柱短,无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长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盘。
二十二、万带兰属
约6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部有8种,其中琴唇万带兰V. concolor BI. ex Lindi. 分布于西南至广西。本属花较大,且花期较长,不少种类曾被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较长;叶扁平或少数近圆柱状,2列,有关节;总状花序近直立;花数朵疏离,较大;萼片与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两侧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显;花粉块2或4,前者有深裂隙,蜡质,具宽而短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
二十三、梅兰属
仅梅兰1种,产中国广东梅县。腐生兰,体态近似无叶兰属Aphyllorchis,区别点在于本属花被辐射对称,即唇瓣与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头位于蕊柱顶端,即顶生或近顶生。为中国特有的一个原始属。(

⑺ 什么叫兰科植物哪些属兰科植物

兰科,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的1科,是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与豆科的第3大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十分进化的支系,大多数都是虫媒植物 。约700属,20000种,广布全球,主要产于热带地区, 兰科共700属20000多种,分布遍及全球,主要在热带地区。中国产166属约1000种,以云南、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种类最多。主要的属有石豆兰属、玉凤花属、石斛属、羊耳蒜属、虾脊兰属、舌唇兰属、毛兰属、角盘兰属和杓兰属等。中国特有属和特有种比较丰富,有些特有属非常原始,如进兰属、无喙兰属等。中国产的兰属、万带兰属、石斛属、蝶兰属、兜兰属等为重要花卉;天麻、白及、石斛等至今仍供药用。此外,香果兰属中有少数种类可提取香精,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兰科包括 4个亚科5个族。 假兰亚科 花辐射对称或近辐射对称;雄蕊2~3,宿存;柱头顶生,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3室,中轴胎座;种子具厚壳,无透明种皮,极少例外。含假兰族1族,包括三蕊兰属和假兰属。 杓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唇瓣囊状,2枚侧萼片通常合生;雄蕊2,宿存;柱头顶生,向下弯,不明显的3裂。无蕊喙;花粉单粒,不形成花粉块;子房1或3室,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种子具厚壳或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含杓兰族1族,包括杓兰属和兜兰属等。 鸟巢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极少例外;雄蕊通常1,凋落;柱头侧生,常凹陷,极少顶生,通常有蕊喙;花粉一般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一般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分两族: ①鸟巢兰族,包括一些非常原始的属,如进兰属、双蕊兰属以及无喙兰属等。 ②树兰族,包括万带兰属、石斛属等产于热带地区的属。 兰亚科 花两侧对称;雄蕊1,花药基部与蕊柱完全合生,宿存;柱头侧生,凹陷或突出,具蕊喙;花粉为四合子,形成花粉块,花粉块粒粉质,由许多小块组成;子房1室,侧膜胎座;种子具透明翅状外种皮。含兰族1族,包括红门兰属和玉凤花属等。 兰科-部分属种 无叶兰 一、白及属 约6种,分布于东亚,其中4种产中国: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和台湾白及。假鳞茎均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陆生兰,具假鳞茎;叶数枚,具折扇状脉;花数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常较艳丽;唇瓣3裂,上面有褶片,侧裂片多少围抱蕊柱;蕊柱细长,无蕊柱足;花粉块8,成2群,粒粉质,有不明显的花粉块柄,无粘盘。 二、石豆兰属 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中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2叶;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 三、虾脊兰属 约100种,分布于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温暖地区(包括中美洲),中国约有40种,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均产之。陆生兰,有短的根状茎;茎通常较短且多少变为假鳞茎状,全部为叶鞘所包;叶数枚,通常较大,干后变黑色;花葶从叶腋或茎基部侧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总状花序;唇瓣下部与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状,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较粗短,直立;柱头有时分为2个,位于距口两侧;花粉块8,成2群,蜡质,多数具明显的粘盘。 竹叶兰 四、隔距兰属 近1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中国有大序隔距兰等16种,个别种类,如蜈蚣兰,向北可达青岛与连云港,为本属中分布最北的一种。附生兰,茎直立或悬垂;叶扁平或圆柱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通常具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纵隔膜,分距为两室,罕有隔膜退化为狭脊的,在距的后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体,它有时与唇瓣基部的突起连接,完全封闭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较宽,呈金字塔状,具明显的蕊柱足或无足;花粉块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盘。 五、贝母兰属 近2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或陆生兰;假鳞茎顶端具1-2叶及花葶;花大,通常数朵排成总状花序,有时减退为单朵,艳丽;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两侧,唇盘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长而有宽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有花粉块柄。 六、兰属 约40种,主要分布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见于大洋洲与非洲,中国有20种及许多变种,其中不少被广泛栽培,如墨兰、建兰、春兰及蕙兰等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园艺珍品。陆生兰或附生兰,极罕为不具绿叶的腐生兰,多半有假鳞茎;叶成簇,近基生,通常带状,极少为椭圆形而具柄;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具多花或少有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条纵褶片;蕊柱较长,稍向前倾;花粉块2,近球形,蜡质,有裂隙,生于共同的花粉块柄上,有粘盘。 柳兰 七、杓兰属 约40种,分布于北温带至喜马拉雅地区,中国有23种,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全国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叶2至数枚,茎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单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宽大,侧萼片常合生为一,较少例外;唇瓣囊状,较大;蕊柱下弯,具2枚侧生雄蕊和一个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头顶生,下弯,柱头面扩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块。 八、石斛属 约14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60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尤以西南与台湾最多,其中不少种类可供药用,如石斛、细茎石斛、钩状石斛、细叶石斛等的茎经加工后即为中药。有些种类亦供观赏。附生兰,有根状茎;茎一般较长,有时分枝,具多节,纤细或膨大成种种形状;叶茎生,通常多枚,扁平,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基部有时具关节;总状花序常生于茎上部节上,具数朵至多朵花,少有减退为单花;花大、艳丽;侧萼片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时有短爪,无距;蕊往较短,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无附属物。 九、羊耳蒜属 约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中国有45种,约有19种产台湾,其余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或附生兰;茎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假鳞茎具1至多节;叶1至多枚,基生、茎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有时具关节;花葶从假鳞茎顶端发出,具总状花序;唇瓣常较萼片与花瓣宽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胝体;蕊柱长,常向前弯,上部多少有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蜡质,无花粉块柄。 蜘蛛兰 十、毛兰属 约57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3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通常具根状茎;茎常膨大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较少不膨大,具1至多节;叶1枚至数枚,通常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较少在不膨大的茎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圆柱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有时减退为单花;萼片背面与子房常被绒毛;侧萼片多少与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动或不活动,无距;蕊柱足短或长;花粉块8(极罕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块柄。 十一、兜被兰属 6种,分布于欧洲至东亚,其中兜被兰与二叶兜被兰等4种亦产中国。陆生兰,具块茎;叶常2枚,近基生;总状花序顶生,偏向一侧;中萼片与花瓣靠合成兜状;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弯;蕊柱短;柱头2,多少棍棒状;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组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十二、鸢尾兰属 约300种,分布于非洲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有20种,产南部,以西南与台湾为最多,其中较常见的有狭叶鸢尾兰与棒叶鸢尾兰等。附生兰,常丛生,具茎;叶2列,肥厚,两侧压扁而互相套叠,有时有关节;总状花序常呈圆柱状,具许多密集的小花;萼片常外折;花瓣常较萼片为狭;唇瓣位于上方,基部多少抱蕊柱;蕊柱极短,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无花粉块柄。 鸢尾兰 十三、红门兰属 约100种,分布于整个北温带以及亚洲和北非的温暖地区,中国约16种,全国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或块茎;叶1至数枚,生于茎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而成兜状;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与花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联合而成,有花粉块柄,粘盘藏于粘囊中。 十四、天麻属 约20种,分布于东亚、马来西亚至大洋洲,中国有3种,其中天麻从东北至西藏均产之,根状茎供药用,有熄风镇痉作用,为著名中药。腐生兰,具块状根状茎;花序通常数花至多花,极罕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合生成管状,顶端5齿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管内;无距;蕊柱一般较长,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块2,粒粉质。近来我国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参阅《植物学报》,16(3);288-290,1974。) 十五、蝶兰属 约3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中国有4种,其中蝶兰P. wilsonii Rolfe产云南,海南蝶兰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产海南岛,台湾蝶兰P. aphrodite Reichb.f. 和小花蝶兰P. equestris(Schauer)Reichb. f. 产台湾。本属植物花艳丽,不少种类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很短;叶扁平或圆柱状;花序常较松散,有时分枝;花常较大,少有较小;侧萼片常略与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胝体或其他附属物,无距;蕊柱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条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参阅Amer. Orch. Soc.Bull.37-38,1968-1969。) 十六、石仙桃属 约5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2种,产西南至台湾;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广。假鳞茎疏离或密集,顶端具1-2叶;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与幼叶同时出现;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常多少曲折;侧萼片背面通常具龙骨状突起;唇瓣基部无耳状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较宽而短,顶端有宽阔的翅,围绕花药,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具弹性花粉块柄。 手参 十七、手参属 约10种,分布于北温带,其中手参与西南手参等3种产中国,前者见于东北至西藏,后者产西南。陆生兰,具掌状分裂的块茎;叶数枚,茎生;总状花序顶生,具较密集的花;中萼片与花瓣分离;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细长的距;蕊柱短;柱头2,较大,近楔形;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与粘盘。 十八、玉凤花属 约600种,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均产之,中国约有70种,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具块茎;叶近基生至茎生,常2至数枚,较少为1枚;花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多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极罕无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头 2,多半分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 十九、舌唇兰属 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向南可达中美洲和热带亚洲,中国约40种,南北均产之,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有块茎;叶基生或茎生,1至数枚;总状花序顶生,具数朵花;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状,基部常呈耳状,有距;蕊柱贴生于唇瓣基部;药室平行或叉开;柱头1个;花粉块2,由许多松散小块组成,有短的花粉块柄与粘盘。 二十、堇兰属 中国有7种,产台湾、云南、西藏,体态极近大苞兰属,区别点在于本属的花苞片比花(连同子房与花梗)短,两个花粉块柄与粘盘(4个花粉块,每2个成一组,各具1个花粉块柄与粘盘)互相分开。但近代大多数学者均主张并入Sunipia.(关于这两个属的合并与专论,可参阅Kew Bull.26:183-184,1971。) 斑叶兰 二十一、 寄树兰属 约20种,分布于东南亚,其中寄树兰R. succisa(Lindl. )Tang et Wang和大叶寄树兰R. spathulata(Bl. )J. J. Smith亦产中国海南岛等地。附生兰;茎坚硬,悬垂;叶扁平,有关节;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许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较大,前壁有一肉质胼胝体,后壁常有一个叉状附属物;蕊柱短,无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长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盘。 二十二、万带兰属 约6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部有8种,其中琴唇万带兰V. concolor BI. ex Lindi. 分布于西南至广西。本属花较大,且花期较长,不少种类曾被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较长;叶扁平或少数近圆柱状,2列,有关节;总状花序近直立;花数朵疏离,较大;萼片与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两侧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显;花粉块2或4,前者有深裂隙,蜡质,具宽而短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 二十三、梅兰属 仅梅兰1种,产中国广东梅县。腐生兰,体态近似无叶兰属Aphyllorchis,区别点在于本属花被辐射对称,即唇瓣与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头位于蕊柱顶端,即顶生或近顶生。为中国特有的一个原始属。(

⑻ 求大师鉴定这是石斛还是蜈公兰

有点像蜈蚣草

阅读全文

与蜈蚣兰与石斛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野生石斛多少钱一棵 浏览: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叶一起泡水喝 浏览:42
采摘野生石斛图片 浏览:356
石斛花旗参孕妇可以喝吗 浏览:49
甲鱼石斛炖灵芝的做法大全 浏览:434
河南可以种植石斛吗 浏览:28
田七丹参石斛花旗参功效 浏览:875
新鲜铁皮石斛如何保存吗 浏览:761
铁皮石斛水鸭母炖汤 浏览: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浏览:851
石斛炖鸡汤的的功效与作用 浏览:648
生松树皮怎样处理再可以种石斛 浏览:185
采集野生石斛图片 浏览: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吗 浏览:832
新鲜石斛出芽能吃吗 浏览:892
铁皮石斛与麦冬可以同煮吗 浏览:777
野生石斛市场价多少钱一市斤 浏览:351
感冒期间能服用铁皮石斛吗 浏览:908
霍山铁皮石斛茶叶 浏览:383
霍山石斛2020价格报价 浏览:4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