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石斛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2、生长环境:
石斛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于80%、 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对土肥要求不甚严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石缝中。
3、地理分布:
产安徽南部大别山区(霍山)、台湾、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广西西部至东北部(百色、平南、兴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长宁、峨眉山、乐山)、贵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习水、罗甸、兴义、三都)、云南东南部至西北部、西藏东南部。
② 石斛的功效与禁忌是什么
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实际上我想提出一个观点“是药三分毒”,你吃一种药,你不可能吃了它就包治百病,它可能对每某种病症有治疗效果,但你不能忽视它的副作用,还有它大面积使用了以后是否对人体有帮助还是有害,这些都需要考虑进来。以前为什么疟疾变得越来越难治疗了呢?就是因为疟原虫越来越抗药物了,专家使用的药物没有青蒿素之前都是使用西药专门使用那一种药物,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那是一种药物对疟疾治疗,并没有起到显著效果,所以,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你吃一种药,只吃这一种,那么你将会面临你体内的细菌或者病毒之类的东西,它会产生这种药的——抗药性。
③ 干邦亚石斛到底有什么作用
石斛自古以来就成为人们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灵丹妙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排名为九大仙草之首,当然是野生品质的石斛才有这些功效,石斛功效简单的说就是功能强大,起到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润肺排毒,呼吸系统疾病愈合保养、从根本上改善睡眠症状、补养肾脏、精力充足、滋阴养血、益气增白、润肤驻颜、补益脾胃、促进消化、清肝利胆、明目排毒,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有明显效果。违反自然规律的种植方式的石斛基本没有功效,反而弱化了石斛本来的作用,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含有大量农残、重金属、非法添加剂,给石斛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国家应该对野生品质石斛产业进行扶持,让石斛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九大仙草的功效。
④ 石斛的作用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1、生吃,功效:强阴益精、开胃健脾。
2、煲汤,功效:补虚养阴,清热。
3、泡茶,功效:开胃健脾、降火理气、对慢性咽喉炎疗效显著。
4、熬制药膏,功效:对劳损虚弱、肢节多痛、体乏、夜多盗汗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5、浸泡药酒,功效:补肾养阴、生精祛风。
6、美食入膳,功效:养阴生津、抵虚热、微汗、筋骨酸痛等常见的体虚症。
⑤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禁忌是
一、功效
1、生津作用:
铁皮石斛石斛具有生津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腺体分泌和脏器运动。
2、降血糖作用:
铁皮石斛对可降低链脲霉素诱发糖尿血糖值。
3、增强机体免疫力:
铁皮石斛颗粒(TPSH)可促进荷瘤动物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NK细胞的活性,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动物的血清溶血素值,提示TPSH无论是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或是特异性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二、禁忌:
脾胃虚寒不适合长期服用。
(5)跌破石斛作用扩展阅读
石斛“养阴”适于阴虚体质
铁皮石斛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石斛一直是中药材里面的良品,铁皮石斛又是石斛里面的良品。正因如此,2010版《中国药典》在“石斛”之外又单设了“铁皮石斛”,2015版药典仍然沿用这一设定。
据《中国药典》记载,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痨热,目暗不明,筋骨萎软”。这么多功能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养阴。无论是热病,还是口渴、眼花,只要是阴虚津液匮乏就适合用铁皮石斛。
⑥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效:
石斛,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民间称其为“救命仙草”。
滋养阴津
增强体质
补益脾胃
护肝利胆
清虚热:虚热,表现为身体疲乏无力,头晕眼花,面色潮红、心悸心慌、咳嗽少痰、失眠健忘、小便黄赤、舌红、脉细等一组症状。
二、作用:
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胃热阴虚之胃脘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生地、麦冬、黄芩等品同用。
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肾阴亏虚,目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肾阴亏虚,筋骨痿软者,常与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肾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宜与生地黄、枸杞子、黄柏、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