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治疗胃病
现代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健康状况常常亮起红灯,即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胃病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为此,市中医院王邦才主任医师对如何预防、调理胃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俗话说胃病生百病。得了胃病后必然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引起体质虚弱病变。同时,鲜为人知的是,慢性胃病还常常引起顽固性眩晕头痛、失眠多梦、容易疲劳、经常感冒、记忆减退、急躁易怒、抑郁寡欢、性欲低下等多系统多脏器病理现象,尤其是中年人,更易引起上述症状。
所以胃病的预防很重要。王邦才医师介绍说:发现胃部症状,要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胃病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求速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定时饮食,不暴饮暴食,禁忌烟酒糖茶。家庭成员有胃病的尽量分餐,慎用或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破坏性的药物。
除了积极的治疗,胃病的自我调养是相当重要的,根据王邦才主任医师治疗胃病的经验,慢性胃病的调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饮食调养:凡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过食生冷食品都能影响胃的功能而引起疼痛,胃病之后消化性功能减弱,因此饮食一定要按时定量,少吃为宜,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胃喜润恶燥,而醇酒辛辣,油腻厚味的食物均能生热化燥,对胃部不利。
2、精神调整:临床上由于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肝气郁滞,使胃病复发和加重的最为多见。因此保持精神舒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情志刺激。
3、慎起居、重锻炼:有规律的生活对于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得了胃病更应当注意,按时用药之外,还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同时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免受寒邪侵袭,对于促进胃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冬季胃病的食疗方
寒冷的冬季:是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好发时节。此时病人应该慎避风寒,善加保养之外,还可服用温胃食疗方法加以治疗,以缓解疼痛,调节功能,保养胃气。
姜枣桂圆汤:干姜10克(切薄片),红枣30克,桂圆30克,红糖20克,加水500毫升后煎煮15分钟,早晚服用。连续吃一段时间,有温胃调补之功,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者等。
香辣温胃酱:鱼蚕豆酱20克,醋5克,白糖10克,花椒4米,生姜3片,大蒜1-2瓣(切碎)。先在炒锅内放入花生油少许,待油热后放入花椒、胡椒、姜、蒜煸出香味,加入酱、醋、糖,翻炒几下装盘。平时可用此佐餐食用,有开胃止痛之功,适合胃溃疡,慢性胃炎伴有胃痛、胃寒、肢冷者。也可间断服用,待疼痛、腹胀等,缓解即可停用。
羊芪糯枣温胃粥:将新鲜羊肉200克煮烂细切,加入黄芪10克,糯米100克,大枣10枚(切细),姜5克煮粥,待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细盐、味精、胡椒粉。此粥补养脾胃,常服可温阳补气健胃,适合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伴有畏寒,四肢怯冷、胃痛时有发作者。
酸辣卷心菜:卷心菜500克,洗净切丝加盐腌半小时备用,泡辣椒30克切丝,米醋30克,花椒5粒,细盐、白糖各10克。在炒锅内放少许菜油,先放花椒,油热后倒入卷心菜、辣椒丝,加上盐、糖、味精等翻炒装盘。此菜酸甜可口,是溃疡患者食用的良菜。常食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和胃粘膜的再生,并能止痛。
还有~~
■木瓜鲩鱼尾汤
用料: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功用:滋养、消食。对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有辅助疗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鲩鱼,味甘,性温。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滞。
■参芪猴头炖鸡
用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制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
功用:补气健脾养胃。
食物功效:猴头菌又名猴头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脏的功能。适用于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
母鸡益气养血,健脾胃,疗虚损,善补五脏。
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促进造血,抗溃疡、抗炎等。
党参补中益气,益血生津。
大枣能健胃补血,滋养强壮。
■砂仁黄芪猪肚
用料: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制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用: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
猪肚能健脾胃、补虚损。
■黄芪内金粥
用料: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1个,糯米80克。
制法: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食物功效: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薏米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赤小豆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鸡内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运动机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补中益气。
■淮山蜂蜜煎
用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食物功效:淮山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用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淮山所含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故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蜂蜜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
『贰』 黄芪党参白术太子参甘草白扁豆黄精七位中药能治胃病吗
人们常说的胃病,一般是指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总称。经常发生于4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等,以及吸烟、酗酒。
『叁』 煲什么汤对胃病好些呢
养胃汤
药物组成:川石斛12克,太子参15克,川楝子9克,元胡9克,芍药9克,川连3克,吴萸1克,生甘草6克,谷麦芽各12克,佛手9克,瓦楞子18克。
适用证: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偏于胃热者)。证见:胃脘疼痛,呕恶泛酸,或有口干而苦,胃脘灼热,脉弦细数,苔薄白或黄,舌质红绛或偏红。
点评:养胃汤是自拟验方。方中用太子参、石斛益气养阴;川楝子、元胡理气化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左金丸平肝抑木;瓦楞子制酸;谷麦芽、佛手理气消积和胃。诸药同用,共同养胃益阴。如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两胁疼痛、易怒,口干舌质红绛,可加焦山栀,丹皮、茅根、藕节等养阴清肝药品;如脘腹胀闷、加用枳壳、柴胡、如舌红苔光,口干严重的,加沙参、麦冬、玉竹生津养阴。
莲子百合糯米粥:
原料:莲子,百合,糯米,白糖
制法:
1、莲子、百合少许,洗净后在水中泡20分钟;
2、糯米洗净在锅中煮开,置小火约10分钟后,下泡好的莲子和百合;
3、将莲子、百合、糯米煮至稠,放入适量的白糖即可食用。
初秋脾胃养好,暮秋即可多进食些瘦肉、鱼类、禽蛋、大枣等。但不宜进食过肥腻的食物。
冬季养胃食谱:
冬季,是胃溃疡、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与精神因素、气候变化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冬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气候转凉,脾胃素虚或胃有宿疾的病人,受寒凉之气影响,胃络易失温煦濡养,胃功能紊乱,气郁拘急而发生疼痛闷胀诸症。此时病人除须慎避风寒,善加保养之外,还可服用温胃食疗加以辅助治疗,以缓解疼痛,调节功能,保养胃气。下面介绍冬季温胃五吃,供读者选用。
1.玫瑰砂椒茶:玫瑰花6克,砂仁6颗(研碎),胡椒6粒(研碎),三药放入壶中,用开水冲泡作茶饮服。此方有行气健胃止痛之功,适合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伴有胃痛嗜杂、胸腹帐闷等症状者。
2.五辣温胃酱:新鲜蚕豆20克,醋5克,白糖 10克,花椒4粒,胡椒4粒,生姜3片,大蒜1-2瓣 (切碎)。先在炒锅内放入花生油少许,待油热后放入花椒、胡椒、姜、蒜煸炒出香味,加入酱、醋、糖、翻炒几下即可。平素可用此佐餐用,有开胃止痛之功,适合胃溃疡,慢性胃炎伴有胃痛、胃寒、肢冷者。也可间断服用,待疼痛、腹胀等缓解即可停用。
3.马兰温胃酒:鲜马兰60克,优质红葡萄酒 100毫升。将鲜马兰洗净、捣汁、烧开,放入酒内掺和,每次服用15~20毫升,早晚各1次或佐餐食用,有消炎止痛之功,适用于胃溃疡伴有胃痛绵绵、爱温喜按者。
4.羊肉糯枣温胃粥:将新鲜羊肉200克(煮烂细切),加入黄芪10克,糯米100克,加大枣10枚 (切细),高良姜5克煮烂,待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细盐、味精、胡椒粉。此粥养脾胃,常服可温阳补气健胃,适合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等伴有体赢畏寒、四肢怯冷、胃痛时有发作者。
5.木香乌麦饮:木香6克,麦冬15克,乌梅10克,加水煎10~15分钟饮用。适合萎缩性胃炎病人,有养胃生津,行气止痛之功。
『肆』 慢性胃炎常见胃肠病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西药治疗](1)对有Hp感染者,可选用胶体铋、抗生素等,常用以铋剂为主的“三联疗法”:胶体次枸橼酸铋,如“德诺”O.12克,4次/日,餐前、睡前服用;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0.5~1.0克(青霉素过敏者改四环素),2~3次/日,餐后口服;甲硝唑(灭滴灵)0.2~0.4克,2~3次/日,餐后口服;连用2周/疗程。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可约达90%。其他抗生素还有四环素、古拉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等。(铋剂除抑杀Hp外,还可保护胃黏膜。其他药物还有硫糖铝、麦滋林颗粒、甘草酸钠、施维舒、硫酸锌、前列腺素E2、丙谷胺、胃膜素等可选用。
(2)H。受体阻滞药(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如洛赛克)及胃舒平、胃达舒等减轻H+反弥散程度.为胃黏膜的炎症修复制造有利的胃腔环境,对缓解上腹疼痛症状也有效。
(3)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胃复安等,适于上腹胀、恶心症状及胃动力下降、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常用吗叮啉10毫克,或普瑞博思5毫克,均3次/日,三餐前口服。5一HT4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选择性作用于上消化道,对结肠运动无影响;5毫克/次,3次/日,三餐前口服。
(4)对伴缺铁性贫血者,可补充铁剂;伴恶性贫血者,可注射维生素B12。
(5)老年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者,应选用胃黏膜营养剂,适当补充维生素(如胃酶素)、锌、硒等微量元素。
(6)对胃体萎缩性胃炎低胃酸者,可用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达吉胶囊、10%稀盐酸等。
如用上述药物无效,且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可以加用抗忧郁药物,如百忧解、黛安神、赛乐特等。
[中成药治疗](1)舒肝丸口服,每日2~3次,每次1丸。适用于肝郁气滞,症见胸胁胀痛、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2)香砂养胃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9克。适用于肝气犯胃,症见饮食减退、呕吐清水等。
(3)舒肝和胃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1丸。适用于肝胄气滞不舒、腹胀暖气等症。
(4)胃复春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
(5)胃气痛片口服,每日2次,每次5片。主治胃寒疼痛、呕吐酸水等症。
(6)胃炎痛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炎伴有胆汁返流、胃黏膜糜烂、肠上皮化生、异型增长等。
(7)胃乃安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
(8)阴虚胃痛冲剂口服,每日2~3次,每次1~2袋。适用于胃阴亏虚所致的胃脘隐痛、口燥咽干等症。
(9)胃灵冲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5克。适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胃痛吐酸、腹胀、消化不良等症。
(10)三九胃泰口服,颗粒剂,每次1包,早晚各冲服1次。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
(11)虚寒胃痛冲剂口服,每次10~20克,1日2~3次。温胃止痛,健脾益气。用于脾虚胃弱引起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的治疗。
(12)养胃舒胶囊口服,1次3粒,1日2次;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隐隐作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13)温胃舒胶囊口服,1次3粒,l曰2次;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暖气、纳差、畏寒等症。
(14)猴头健胃灵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上述证候者。
[中药治疗]处方1配方党参、制半夏、黄芩各9克,蒲公英12克,木香、炙甘草、黄连、陈皮、六曲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适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处方2配方白术、丹参各15克,茯苓、香附各9克,良姜、甘草各6克,青黛1.5克。
用法将以上方药用水煎至200毫升(由制剂室去蛋白浓缩而成,青黛后下)。每日2次,每次15毫升,饭后服。服药1个月~一年。
功效适用于慢陛胃炎。
处方3配方龙葵、党参、丹参各15克,半夏、炒枯芩、川连、蒲黄、五灵脂、干姜、厚朴、菖蒲各9克,红枣、甘草各3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30天为一疗程。
功效此方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处方4配方黄芪30克,丹参15克,生蒲黄、川芎各12克,三棱、吴萸、莪术、乳没、肉桂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轻者连服40天,中、重者连服功效此方适于萎缩性慢性胃炎。
处方5配方党参、丹参、白术、甘草、白芍、公英等制成散剂,每袋9克。
用法每次1袋,用水煎服,日服3次,12周一疗程。
功效此方适用于浅表性慢性胃炎。
处方6配方广木香、川楝子、算盘子各15克,稻米炒至微黄12克,丹参、莱菔子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0克,进软食,忌酒等刺激品。
功效此方适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处方7配方蒲公英12克,党参、半夏、黄芩、陈皮、木香、六曲各9克,黄连、炙草各3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8配方沙参10克,麦冬、白芍、延胡索各15克,生地30克,太子参2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适用于胃脘灼热疼痛、餐后饱胀、舌红少津者。
处方9配方五灵脂、枳壳各10克,延胡索、郁金各15克,蒲黄8克,三七末(冲)3克,乳香6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胃疼日久不愈者。
处方10配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木香(后下)、砂仁、柴胡各10克、延胡索15克,升麻、陈皮各6克,炙甘草9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本方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疲倦乏力者。
处方11配方黄连10克,黄芩、茯苓、厚朴各15克,蔻仁6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生薏仁20克,法半夏12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本方适用于胃脘疼或痞满、口干苦者。
处方12配方柴胡、香附、苏梗各12克,枳壳、白芍、郁金、佛手、海螵蛸各15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本方适用于胃脘胀痛、嘈杂泛酸者。
[民间验方]瓜蒌厚朴汤配方瓜蒌15克,厚朴、姜半夏、薤白各9克,枳实4.5克。
用法上药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功效用治慢性胃炎。
生大黄粉饮配方生大黄适量。
用法将大黄磨研成粉,过80目筛。每服3克,日服3~4次,温开水冲服。有效率达95%以上,1天半时间可止血。
功效用治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
蒲公英砂仁粉配方蒲公英30克,砂仁9克,陈皮18克。
用法共混合捣研为末。日服3次,每服o.6~1克,饭后白开水送服。
功效用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
小茴香浸酒饮配方小茴香(炒)、石菖蒲根、枳壳各100克,烧酒1000克。
用法以烧酒浸泡前3味,约10天后可饮。每日2次或适量饮服。
功效健胃理气。治慢性胃炎、胃弛缓、胃下垂或痞闷饱胀。
莲子糯米汤配方莲子、糯米各50克,红糖1匙。
用法将莲子开水泡胀,剥皮去心,入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加粳米煮沸,慢火炖至米烂莲子酥,早餐服食。
功效本方温胃祛寒,适用于虚寒所致的慢性胃炎。
胡椒半夏散配方白胡椒、半夏各30克。
用法研末,为丸,绿豆大。每次服10丸,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乌药仙鹤草汤配方乌药、三叶草(又名夜关门)各9克,仙鹤草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用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姜韭年牛奶羹配方生姜25克,韭菜250克,牛奶250克。
用法姜与韭菜洗净,捣汁,将汁放入锅中见沸,再加入牛奶煮沸。趁热饮用,每日早晨饮1次,连日饮用。
功效补虚调胃,驱寒散滞。用治慢性胃炎。
枣树皮红糖汤配方枣树皮20克,红糖15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红糖调服,每日1次。
功效消炎,止泻,固肠。用治肠胃炎、下痢腹痛、胃痛。
大米姜汤配方大米100克,姜汁适量。
用法将大米用水浸泡后,用麻纸五六层包好,烧成灰,研细末。分早、晚2次,饭前用姜水冲服。轻者1剂,重者连服3剂。服药后1周内以流食为主,勿食生冷油腻食物。
功效补中益气,调养脾胃。用治慢性胃炎及腹泻。
牛奶鹌鹑蛋汤配方牛奶200毫升,鹌鹑蛋1个。
用法牛奶煮沸,打入鹌鹑蛋再沸即成。每日早晨空腹服1次,连续饮用。
功效治慢性胃炎。
梅干粗茶饮配方梅干20个,水1.5公斤,加3汤匙的粗茶叶。
用法用平锅,以弱水煎30分钟~1小时。每天饭前饭后当茶饮用,不管热饮或冷饮,效果一样。
功效治疗慢性胃炎。
蜂蜜饮配方一满汤匙蜂蜜。
用法早上起床后喝下。在一个小时内不吃任何东西(包括水在内),然后再吃早餐。
功效治慢性胃炎。
『伍』 慢性胃炎怎样治疗
【概述】慢性胃炎一般没有粘膜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临床上分为慢性胃窦炎和慢性胃体炎两类。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道不良的表现,包括上腹饱胀不适特别在餐后、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范酸、呕吐等。A型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
本病可参照中医“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等病辨证治疗。本病与嗜饮烈酒、浓茶、辛辣、饮食无定、饥饱不均、情志抑郁、多思过劳、外邪内侵、病后伤胃及素体脾胃虚弱有关,病变脏腑在脾胃,也有涉及肝肾者。初病在气,病久入血;初病多实,病久多虚或虚实兼见。病机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阻滞,虚实夹杂。临床上以脾胃不足、气滞、血瘀、湿热等多见。在治疗上,大多数以证侯分类论治,其症状多少不一,各有侧重,除根据脏腑不足,不同实邪,加以补或攻或攻补兼施外,还应根据脾胃功能特点进行相应处理,还要注意饮食忌宜,巩固疗效。
【治疗】1.肝胃气滞证【主症】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方一】柴胡疏肝散【来源】《景岳全书》【组成】柴胡6克,枳壳6克,白芍10克,香附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理气。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40ml。
【方解】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开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按语】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可加沉香、旋复花顺气降逆。也可加郁金、青皮、木香等以加强理气解郁之效。
2.寒邪犯胃证【主症】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方一】良附丸加味【来源】《良方集腋》【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等分,为末,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水丸,每次服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开水送服。或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是治疗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
【按语】寒甚者,可加陈皮、吴茱萸加强散寒理气之力;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或呕吐,可加枳实、神曲、半夏、生姜等。【方二】正气天香散【来源】《中医内科学》七版。
【组成】乌药10克,陈皮10克,干姜6克,木香6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上药研磨为细粉,每次6克,或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乌药、木香、陈皮理气止痛;当归养血通络,甘草缓急止痛;干姜温中散寒。
【按语】寒邪重,痛势剧烈,手足逆冷,脉沉细者加附子、肉桂;肝经寒凝气滞(少腹拘急冷痛)加吴茱萸、小茴香;腹中冷痛,兼便秘加附子、大黄。
3.胃热炽盛证【主症】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粘。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方一】清胃散【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连6克,当归3克,生地黄10克,丹皮5克,升麻12克。
【功效】泄热和胃。
【用法】研细末,水煎去滓,放冷服之。
【方解】方用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升麻为臣,清热解毒,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则阴血亦必受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按语】兼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导热下行;若口渴饮冷,宜去当归,加玄参、天花粉以养阴生津;兼风火牙痛,可加防风、薄荷以疏风;牙龈出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凉血止血。
4.食滞胃肠证【主症】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方一】保和丸【来源】《丹溪心法》【组成】山渣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0克,共研细末,糊丸,每次服5~10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开水或炒麦芽汤送服,或按原方比例十分之一的用量,作汤剂煎服。
【方解】方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能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可消麦面痰气之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水,和中止泻;连翘散结而清热,用麦芽汤送下,以增强消食之力。
【按语】食积较重,脘腹胀满用枳实导滞丸;食积化热加黄连;兼脾虚加白术、扁豆。【方二】枳实导滞丸【来源】《脾胃论》【组成】大黄9克,枳实9克,神曲10克,云苓8克,黄芩6克,川连6克,白术8克,泽泻6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病人湿热食滞,内阻肠胃,引致积滞内停、气机壅塞,故脘腹胀满疼痛;食积不消,湿热下注,故有泄泻或下痢;另外,热壅气阻,故出现大便秘结。方中大黄攻积泻热;枳实行气消积除胀;神曲消食化湿;黄芩、川连清热燥湿止痢;云苓、泽泻利水渗湿止痢;白术健脾止泻。
【按语】若腹张甚,加枳实、砂仁、槟榔以行气消滞;兼有虫积,可加使君子、榧子、槟榔以驱虫;兼脾虚者,加白术以健脾。
5.瘀阻胃络证【主症】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黯,脉涩。【方一】①失笑散合②丹参饮加减【来源】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医宗金鉴》【组成】五灵脂15克,蒲黄15克,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丹参、蒲黄、五灵脂活血消瘀止痛;檀香、砂仁行气和胃;三七活血止血;大黄荡涤肠胃,调畅气机。
【按语】疼痛严重者,可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方二】少府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组成】当归10克,赤芍12克,五灵脂10克,元胡10克,干姜10克,小茴香6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乌药12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活血化瘀;干姜、小茴香温经通阳;元胡、乌药行气化瘀止痛。
【按语】胃痛甚者,加延胡索、木香、郁金、枳壳、百草霜;气虚无以行血(四肢不温,舌淡脉弱),加党参、黄芪、仙鹤草;便黑,加三七粉、白芨粉,阴虚(口干咽燥,舌光无苔,脉细),加生地、麦冬。
6.胃阴亏虚证【主症】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方一】①一贯煎合②芍药甘草汤加减【来源】①《柳州医话》②《伤寒论》【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川楝子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功效】养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养阴益胃;当归养肝活血而具疏通之性;川楝子、生白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按语】大便干者,加元参、酒军。【方二】麦门冬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太子参12克,麦冬15克,粳米15克,竹茹10克,石斛10克,桑叶10克,法夏6克。
【功效】养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入肺胃两经,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以清虚热,为君药。臣以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中气充盛,则津液自能上归于肺。肺胃气逆,故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辛温之性,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被制,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则不腻,相反相成。其中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以为使。药仅六味,主从有序,润降得宜,生胃阴而润肺燥,下逆气而止浊唾,亦补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按语】若兼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可加吴茱萸、黄连、广木香;胃脘隐隐胀痛,可加绿萼梅、佛手。
7.脾胃虚寒证【主症】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方一】黄芪建中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黄芪20克,白芍18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饴糖30克,大枣4枚。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水煎去滓,加饴糖溶化温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按语】如气虚乏力明显者,应重用黄芪,并加党参,以增强补气作用;畏寒,肢冷,宜加附子温阳祛寒;心悸不宁,脉细而弱者,加熟地、首乌、酸枣仁等补血养心。【方二】理中丸【来源】《伤寒论》【组成】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蜜丸,日服2~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取汁,分二次温服。服后饮热粥适量,并加衣盖被。
【方解】方中干姜大辛大热,直入脾胃,为温中祛寒,振奋脾阳之要药,为君药;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促进运化,为臣药。君臣相合,甘温辛热,温补阳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配人参复脾运而正升降,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兼和诸药,为使药。四药相合,共奏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
【按语】泛酸者,加吴茱萸、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寒重痛甚,呕吐肢冷者,加大建中汤或理中丸。
『陆』 中药方(太子参、麸炒白术、蜜黄芪、山药、醋三棱、醋莪术、北败酱草、生薏苡仁、川牛膝、车前子、羌活、
治疗胃病的方子,可以是胃炎,胃癌
『柒』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材有哪些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如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吸烟;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继发于其他疾病等。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返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出血等。
该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本病病因繁多,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素虚、失治误治等皆可引发。
【方一】加味香苏饮(董建华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炒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
【功用】调气和胃,疏肝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胀多气,时伴隐痛,反复发作,食后脘胀尤甚,不思饮食者。
【方解】本方以香附、橘皮为主药。香附入肝,解郁理气止痛;橘皮理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与香附相配,既能调气和胃,又可舒肝止痛。配枳壳以破气消积,利膈宽中,能消胃脘胀满、通大、小肠;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椽皮、佛手宽胸除胀止痛。诸药相伍,共奏行气、和胃、通降、舒肝、止痛之功。
【药理】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木香、佛手能调整胃肠运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如伴见胁肋胀痛、口苦泛恶、肝郁不舒症状者,可加柴胡、青皮、郁金等味以舒肝解郁;若伴便秘、腹胀、腑行不畅者,可入酒军或瓜蒌、莱菔子以导滞通腑;如伤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良姜或毕澄茄等品以行气散寒止痛;如顽固腹胀,反复不愈,则可配用鸡金散(鸡内金、沉香或木香、砂仁、香橼皮等量研末,每服3克,日2次),健胃消胀化滞(亦可用于汤剂)。
【方二】平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2枚。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或口苦无味,肢体倦怠,胸闷气短,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而厚者。
【方解】苍术除湿运脾;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煎加姜枣,其调和脾胃之功益佳。诸药相合,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
【药理】苍术、厚朴可调整胃肠运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甘草对胃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楂梅益胃汤
【出处】《江西中医药》
【组成】沙参30克,麦冬、玉竹、生地黄、木瓜各10克,山楂、山药各15克,石斛、乌梅、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嘈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口干舌燥,少苔、
无苔或花剥苔。证属脾阴不足、胃土燥热型者。
【方解】方中用乌梅、山楂、木瓜、白芍之类以酸甘化阴,配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石斛等养阴益胃,伍山药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木瓜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的作用。山楂促进消化,对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一贯煎加味(赵清理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辽沙参15克,生地黄12克,麦冬12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参12克,焦山楂30克,乌梅肉15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甘寒养阴,和中益胃。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痛,嘈杂干呕,不思饮食,食后胃脘痞满胀痛,口燥咽干,体倦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方解】本方取太子参、枸杞、山楂、乌梅、甘草之酸甘以化阴,助沙参、生地黄、麦冬滋阴生津之力;鸡内金补胃体;广木香理气,防酸甘之滞,助生生之机。以上诸药合用,益胃阴、养胃体。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多糖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一次。
【方五】温阳健胃汤(张继泽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高良姜5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功用】温运脾阳,健胃和中。
【主治】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肠腺化生。症见胃脘隐痛,胃胀嗳气,大便或干或烂,脉细,舌苔薄白。辨证为中虚气滞者。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益气补中,桂枝温经通阳,白芍缓急止痛,良姜温中祛寒,木香行气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降逆,枳壳破气宽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运脾阳,健胃和中之效。
【药理】党参具有保护胃黏膜功能。炒枳壳水煎液能明显促进小鼠胃肠蠕动。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六】砂半理中汤(宋孝志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壳9克(或炒枳实),砂仁9克(打碎)。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症见胃脘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扯之积,故做为脾胃病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良姜温中祛寒。
【药理】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香附可促胆汁分泌,抗炎镇痛。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按语】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能,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另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另冲);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桂末2克(另冲)。
【方七】补中消痞汤(李寿山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功用】益气温中,导滞消痞。
【主治】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偏寒、升降失调之胃痞证(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桂枝益气健脾温阳;枳实破气除痞;丹参活血化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姜枣调和脾胃。
【药理】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抑制溃疡形成,保护胃黏膜。丹参、桂枝改善血液循环。枳实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2小时温服。
【按语】对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脘中隐痛明显者加元胡、香橼皮;胸腹拘急、气逆咽哽者加香附、苏梗;胁背胀痛加广木香、郁金;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大便溏泻加茯苓;大便秘结加肉苁蓉;贫血、头眩加当归、枸杞子。
【方八】舒胃和中汤(张志坚方)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5克,川连3克,淡吴萸1.5克,蒲公英30克,佛手片10克,生麦芽30克,炒神曲10克,炙鸡内金5克。
【功用】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症见上腹痞胀、疼痛,胁肋胀痛,嗳气吞酸,纳差泛恶或大便溏泻,舌质红、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细弦。
【方解】本方系化裁经方四逆散,为肝郁犯胃,食滞化热证而设。取枳壳之降气消痞,合柴胡之轻举疏达,引“脾胃之气行阳道”;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蒲公英之苦寒清热,入肝胃二经,并散滞气;配川连、吴茱萸之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热,辛热开郁,暖脾而散寒邪;佛手片疏肝胃之滞气,滞气破则上下气机畅通,胃舒肝达;合生麦芽、神曲、内金之消食和胃。诸药配伍,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浊,旨在“以平为期”。
【药理】四逆散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黏膜的血液循环;其中柴胡枳实合煎有明显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麦芽煎剂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蒲公英有健胃作用。鸡内金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于饭后1.5小时温服。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每取5克,分2次于饭后1.5小时开水调服,以资巩固,以20~50天为宜。
【按语】本方为张志坚主任医师多年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该方紧扣肝气犯胃、食滞郁热之病机,在四逆散基础上去破气之枳实,增入行气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滞之品,熔升降有序、辛开苦降、清热消滞于一炉,俾胃气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应手取效。
【方九】舒胃饮
【出处】《新中医》
【组成】白芍9~15克,姜半夏、黄芩、川厚朴各9克,干姜4~6克,黄连3克,蒲公英15~30克,炙甘草9克。
【功用】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满闷饱胀,时作疼痛,嘈杂嗳气,呕泛吐酸,心下痞满,肠鸣泄泻,舌苔薄黄而腻。
【方解】本方乃半夏泻心汤合芍药甘草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半夏泻心汤可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加厚朴苦辛温,以其燥湿散满,行气导滞;蒲公英苦甘而寒,取其清热解毒,消积散结。共奏辛开苦降,理气消痞,缓急止痛之功。
【药理】姜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干姜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泻作用。黄连、黄芩可拮抗回肠痉挛。芍药甘草汤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
『捌』 医生您好,请问石斛能治胃病吗怎么治
病情分析:石斛属于补益药物,具有补益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胃有虚热,津液不足,口中干渴,饮食不香。
意见建议:如果患胃病属胃阴亏虚可以服用,单用应适量,水煎代茶饮用,有生津养胃,帮助消化之功。煎汤,则用6~15g。
『玖』 治疗胃肠病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消导去积除胀类
(1)胃肠安丸
[主治]芳香化烛,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儿酌减。
(2)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茯苓等。
[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处方]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尤宜于小儿食滞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维生素B缺乏症亦可应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儿酌减。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儿酌减。
理气活血止痛类
(1)香砂养胃丸
[处方]木香、砂仁、白术、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炙)、乌药、檀香、香橼、蒲黄、沉香等。
[主治]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服。
(3)木香顺气丸
[处方]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积气滞,胸膈痞满,脘腹胀闷,呕吐恶心,暖气纳呆等病症。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处方]茯苓、枳壳(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用。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应停服。
(5)元胡止痛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医嘱。孕妇慎用。
清热泻下类
(1)葛根芩连丸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或遵医嘱。
(2)香连丸(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儿酌减。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孕妇慎服。
(3)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等。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妇忌服。儿童、老年人、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5)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等。
[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妇禁用。
(6)三黄片
[处方]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
[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补益固涩类
(1)人参健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泄。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矾(煅)、海螵蛸(去壳)。
[主治]制酸,止痛。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等。
[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补中益气丸
[处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等。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处方]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温里散寒止痛类
(1)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3)暖脐膏
[处方]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
[用法]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孕妇禁用。
治疗胃肠病的常用中药单方
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乳积。
(3)炒谷芽
[单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单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
(5)炒鸡内金
[单方]鸡内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或脾虚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实等治食积泄泻。
理气活血剂
(1)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
[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消气粉末
[单方]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积胃脘疼痛。
(3)五灵脂末
[单方]五灵脂、炒蒲黄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饭前冲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4)姜黄炒香附
[单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气滞胃痛。
(5)两香汤
[单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苏梗炙杷叶汤
[单方]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炙杷叶(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7)广木香末
[单方]五灵脂50克,广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灵脂末
[单方]桃仁、五灵脂各15克。
[用法]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疡剂
(1)大黄粉
[单方]大黄粉适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黄粉
[单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黄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匀,每日3克。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3)地榆汤
[单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单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温中止痛剂
(1)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
[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
[功效]治疗胃寒气滞。
(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汤
[单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萎缩性胃炎。
(4)毕澄茄白豆蔻末
[单方]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疗虚寒胃痛。
(5)葱头生姜贴
[单方]葱头带须30克,生姜15克。
[用法]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益气养阴剂
(1)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虚热胃痛。
(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冲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单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5)黄芪白芍汤
[单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红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和中制酸剂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过多。
(3)两贼末
[单方]乌贼骨9克,木贼草18克,川军9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汤
[单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清热泻下剂
(1)钩藤番泻叶饮
[单方]番泻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适用于各型便秘。
(2)苏子全瓜蒌汤
[单方]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习惯性便秘或体弱、产后便秘。
(3)望江南汤
[单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汤口服。
[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4)槐角决明子饮
[单方]槐角10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病者。
(5)当归肉苁蓉饮
[单方]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饮。
[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汤
[单方]白蜜化汤,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7)菊花大黄饮
[单方]菊花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便秘。
收敛止泻剂
(1)乌贼骨末
[单方]乌贼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双黄汤
[单方]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热泻。
(3)五倍子末
[单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适量.
[用法]炒研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疗慢性肠炎久泻不止。
(4)鹿衔草干叶汤
[单方]鹿衔草干叶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泻、慢性菌痢(休息痢)。
(5)无花果叶末
[单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顿服。
[功效]治疗久泻不愈。
『拾』 吃中药能治疗胃病吗
西药对初期胃部的病变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服用会造成抗药性。尤其是非处方的抗生素药物,使用过多,或者剂量过大,还会造成副作用。
对胃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三疗法。及中西结合,合理膳食,心里因素也很重要。胃病反复无常,天气变化,食物刺激,心里变化都可能造成胃部不适。老想吐,一是胃酸分泌过多,二可能伴有胆汁倒流。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比较系统的检查。如胃镜,钡餐等。通过系统的检查才能对症下药。建议你初期可以吃一点盐酸雷尼丁,或者是玛丁啉,以及中药沉香露百露等。这些药物针对呕吐还是比较管用的,而且都是治疗胃病的处方药,可以放心使用。http://ypk.qq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