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药品有哪些
【西洋参】
西洋参为五加科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甘、苦,凉。含有人参甙、树脂、挥发油等成分,有强壮和镇静作用。具有益气生津、润肺清热的功效。适用于气虚所致少气、口干口渴、乏力等症。
【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味甘、苦,微温。含有果糖、淀粉、皂甙等成分。具有补肺、健脾、补气、生津的功效。
【五味子】
五味子为木兰科木质藤本植物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性味酸、甘,温。含有五味子素、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维生素C、挥发油、脂肪油、糖类、树脂、鞣质等成分。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的功效。适用于肺虚喘嗽、津亏口渴、自汗盗汗、腹泻、神经衰弱等症。
【白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甘、苦,温。含有挥发油、维生素A等成分。具有健脾益气、燥温利水、益气止汗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水肿、泄泻、自汗、胎气不安、小便不利等症。
【白扁豆】
白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子。性味苦,平。含有蛋白质(22.7%)、脂肪、糖类、钙、磷、铁、锌、氰甙、酪氨酸酶等成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等症。
【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种草本植物的鳞茎。性味苦、甘,微寒。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燥咳、咯痰带血等症。
【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性味辛、温,有小毒。含有挥发油、氨基酸、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成分。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湿痰咳嗽、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昏眼花等症。
【干姜】
干姜为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性味辛,热。含有挥发油(如姜醇、姜烯、姜辣素、龙脑)、树脂、淀粉等成分。具有回阳温中、温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肢冷脉微、脘腹胀满冷痛、恶心呕吐、痰饮喘咳等症。
【附子】
附子为毛茛科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回阳救厥、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厥冷、风寒湿痹、汗出脉微、虚寒泄泻、脘腹冷痛、阳虚水肿等症。
【丁香】
丁香为桃金娘科乔木植物丁香的花蕾。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丁香油)、丁香素、鞣质等成分。具有温中止呕、暖肾助阳的功效。
适用于脾胃虚寒、呕吐、腹泻、冷痛、肾虚阳痿、遗精等症。
【柏子仁】
柏子仁为柏科乔木植物侧柏的种仁。性味甘,平。含有大量脂肪油、少量挥发油、皂甙等成分。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心悸、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熟地黄】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性味甘,微温。含有樟醇地黄素、糖类、维生素A、甘露醇、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及肺肾阴虚、腰膝痿弱、劳嗽骨蒸等症。
【阿胶】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性味甘,平。含胶原、钙、硫等成分。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效。
适用于贫血、心悸、燥咳、咯血、崩漏、先兆流产、产后血虚、腰酸乏力等症。
【龙眼肉】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性味甘,温。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酸类、腺嘌呤和胆碱等成分。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养血安神的功效。
【北沙参】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含有淀粉、生物碱,果实含珊瑚菜素。具有润肺止咳、益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喉痛等症。
【麦门冬】
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沿街草或麦门冬的须根上的小块棍。性味甘、微苦,微寒。含有各种甾体皂甙、黏液质、葡萄糖苷、β-谷甾醇、维生素A样物质等成分。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热病伤津、便秘等症。
【天门冬】
天门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性味甘、苦,寒。含有天门冬素、黏液质卜谷甾醇、甾体皂甙、糖醛衍生物等成分。具有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消渴、便秘、咽喉肿痛等症。
【百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和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鳞茎的茎叶。性味甘、微苦,微寒。含有多种生物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等症。
【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性味甘,平。含有铃兰甙、铃兰苦甙、山柰、酚甙、桷皮醇甙、维生素A、淀粉、黏液质等成分。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小便频数等症。
【石斛】
石斛为兰科植物石斛属多种草本植物的茎。性味甘,淡。含有黏液质、石斛碱、石斛次碱、石斛胺等成分。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益精明目的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等症。
【黄精】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以及同属若干种植的干燥根茎。性味甘,平。含有淀粉、黏液质、醌类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强壮筋骨的功效。适用于体虚乏力、心悸气短、肺燥干咳、糖尿病等症。
【女贞子】
女贞子为木樨科植物女贞的果实。性味甘、苦,平。含有齐墩果酸、甘露醇、葡萄糖、脂肪酸等成分。具有补肝肾、明目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症。
【旱莲草】
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场的干燥全草。性味甘、酸,凉。含有皂甙、挥发油、鞣质、维生素A、旱莲草素等成分。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须发早白、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带下、淋浊等症。
【龟板】
龟板为脊椎动物龟科乌龟的腹甲。性味咸、甘,平。含有脂肪、胶质、钙、磷等成分。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的功效。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结核病、热病后期伤阴抽搐、腰膝酸软、崩漏带下等症。
【鳖甲】
鳖甲为鳖科动物中华鳖鱼的背甲。性味咸,微寒。含有角蛋白、动物胶、碘质、维生素D及钙盐等。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
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热病后期伤阴抽搐、腹部肿块、肝脾肿大、经闭等症。
【蛤蟆油】
蛤蟆油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雌性的干燥输卵管。性味辛,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适用于产后虚弱、肺痨咳嗽、盗汗等症。
【燕窝】
燕窝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羽绒等混合疑结成的巢窝。性味甘,平。含有多种蛋白质、糖类、脂肪微量、纤维素、钙、磷、钾、硫等成分。具有滋阴润燥、补益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虚损、痨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疟、噎膈反胃等症。
【鹿角胶】
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制而成的胶块。性味甘、咸,温。含有胶质(25%)、磷酸钙(50%一60%)、碳酸钙和氮化物等成分。具有补血、益精的功效。适用于腰膝无力、阳痿、滑精、虚寒崩漏等症。
【鹿鞭】
鹿鞭为梅花鹿的雄性外生殖器。性味甘、咸,温。具有补肾壮阳、益精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膝酸痛、耳鸣、妇女子宫寒冷不孕等症。
【海狗鞭】
海狗鞭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性味咸,热。具有补肾壮阳、益精补髓的功效。适用于虚损劳伤、肾精衰损所致的阳痿、滑精、精冷、腰膝冷痛、酸软等症。
【黄狗鞭】
黄狗鞭为犬科动物狗主要为黄狗的阴茎和睾丸。性味甘、咸,温。含有雄性激素、蛋白质、脂肪。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虚、阳痿、腰酸、尿频等症。
【蛤蚧】
蛤蚧为守宫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味成,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具有补肺益肾、益精助阳、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喘促气短、咯血、阳痿等症。
【九香虫】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性味咸,温。含有脂肪、蛋白质、甲壳质等成分。具有温中壮阳、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胸膈气滞、脘痛痞闷、脾肾亏损、腰膝酸楚、阳痿等症。
【巴戟天】
巴戟天为茜草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性味辛、甘,微温。含有维生素C、糖类、树脂等成分。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的功效。适用于腰膝无力、关节酸痛、阳痿、少腹冷痛、遗精等症。
【淫羊藿】
淫羊藿为小檗科草本植物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的全草。性味辛,温。含有淫羊藿甙、植物甾醇、挥发油、鞣质、油脂、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阳痿、腰膝酸弱、四肢麻痹、神疲健忘、更年期高血压等症。
【仙茅】
仙茅为石蒜科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性味辛,热。含有树脂鞣质、脂肪油、淀粉等成分。具有补肾阳、温脾阳、强筋骨、祛寒湿的功效。适用于阳痿、四肢麻痹、腰膝冷痛等症。
【沙苑子】
沙苑子为豆科草本植物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性味甘,温。含有脂肪油、鞣质、维生素A类物质等成分。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遗精、早泄、白带、目昏、头晕、腰膝酸软、尿频余沥等症。
【补骨脂】
补骨脂为豆科草本植物补骨脂的种子。性味甘、苦,大温。含有挥发油、树脂、香豆精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的功效。
适用于腰膝冷痛、尿频、遗尿、泄泻,外治白癜风、鸡眼等症。
【锁阳】
锁阳为锁阳科肉质寄生植物锁阳的肉质茎。性味甘,温。含有花鱼甙、三萜皂甙、鞣质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腰膝酸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等症。
【杜仲】
杜仲为杜仲乔木植物杜仲的树皮。性味甘,温。含糖苷、有机酸等成分。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无力、先兆流产、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
【续断】
续断为续断科草本植物续断或川续断的根。性味苦,微温。含有续断碱、挥发油、维生素E、有色物质等成分。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止血、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腰膝酸软、关节酸痛、崩漏、先兆流产、跌打损伤等症。
【骨碎补】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草本植物斛蕨的根状茎。性味苦,温。含有葡萄糖、淀粉、柏皮甙等成分。具有补肾、接骨、活血、生发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牙齿松动、耳鸣、斑秃等症。
【海马】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或刺海马、大海马、三班海马、日本海马等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味甘,温。含有雄性激素。具有温肾壮阳、调气活血的功效。适用于阳痿、腹部肿块、淋巴结核、跌打损伤、痈肿疔疮等症。
【紫河车】
紫河车来源于健康产妇的干燥胎盘。性味甘、咸,微温,含有蛋白质、糖、钙、维生素等成分。具有补气、养血、益精的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久病体虚、虚喘、盗汗、遗精等症。
【山茱萸】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小乔木植物山茱萸去果核的成熟果肉。性味甘、酸,微温。
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成分。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适用于耳鸣眩晕、自汗盗汗、小便频数、遗精、月经过多、腰膝酸软等症。
【藿香】
藿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和藿香的茎叶。性味辛,微温。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化湿和中、解表祛暑的功效。适用于暑热感冒、胸闷食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
【佩兰】
佩兰为菊科草本植物兰草的茎味。性味甘、辛。含有挥发油等。
具有化湿和中、解表祛暑的功效。适用于伤暑头重、胸脘胀闷、食欲不振、口中甜腻、口臭等症。
【砂仁】
砂仁为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和缩砂的成熟种仁。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为龙脑、乙酸、龙脑酯、右旋樟脑、芳樟醇、橙花三烯等成分。具有消食开胃、行气化湿、温脾止泻、温胃止呕、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胎动不安等症。
【白豆蔻】
白豆蔻为善科革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
适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草豆蔻】
草豆蔻为姜科草本植物草豆蔻的成熟种子。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呃逆、寒温吐泻等症。
【草果】
草果为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种子。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温中燥湿、除痰截疟、开郁消食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冷痛、反胃、呕吐、食积、痰饮、疟疾等症,还可增香调味。
【建曲】
建曲为多种药物与麦麸、面粉的发酵制品。性味辛、甘,温。含有维生素B、酶类、麦角、醇、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适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症。
【山楂】
山楂为蔷薇科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实。性味酸、甘,微温。含有黄酮类、甙类、有机酸、内酯、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脂肪等成分。具有消食化积、散瘀、化痰行气的功效。适用于食积不化、瘀阻症瘕、胸胁疼痛、痰饮、痢疾等症。
【木香】
木香为菊科草本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根。性味辛、苦,温。含有挥发油、生物碱、菊糖等成分。具有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胸胁胀痛、呕吐、腹泻、痢疾、里急后重等症。
【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亚乔木植物橘柑的成熟果皮。性味苦、辛,温。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嗳气、呕吐、咳嗽、多痰等症。
【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性味苦,微寒。含有丹参酮、丹参醇、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痛、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闭、宫外孕、肝脾肿大、心绞痛、心烦不眠、疮疡肿毒等症。
【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阿魏酸、酚性物质等成分。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胸胁痛、经闭、腹痛、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症。
【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草本植物黄连和三角叶连的根茎。性味苦,寒。含有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棕榈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肺结核、吐血、衄血、呕恶、痢疾、肠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中耳炎、痈疖疮疡、黄水疮等症。
【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缠绕藤本植物金银花的花蕾。性味甘,寒。含有绿原酸、黄酮类(本犀草素等)、肌醇、皂甙、鞣质、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痢疾、痈肿、疮疡、丹毒等症。
【银柴胡】
银柴胡为石竹科草本植物银柴胡的根。性味甘,微寒。含有皂草甙类物质等成分。具有退虚热、清疳热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疳积发热等症。
【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乔木植物侧柏的嫩枝和叶。性味苦、涩,微寒。含有挥发油(内含侧柏酮、侧柏烯等)、黄酮类、鞣质、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清热凉血、止咳、生发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支气管炎、衄血、吐血、便血、崩漏、关节炎等症。
【艾叶】
艾叶为菊科草本植物艾的叶。性味苦、辛,温。含有挥发油、鞣质、氯化钾、微量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经、崩漏、胎动不安、关节酸痛、腹中冷痛、皮肤瘙痒等症。
【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精氨酸、葡萄糖苷、紫苏醛、丁香油酚等成分。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症,并能解鱼、蟹毒。
【菊花】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味甘、苦,凉。含有挥发油、胆碱、腺嘌呤、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微量维生素B1等成分。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
【白矾】
白矾为明矾矿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块状结晶体。性味酸、涩。含有硫酸铝钾等成分。具有祛痰、燥涩、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的功效。适用于癫痫、喉痛、痰壅、肝炎、黄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子宫下垂、白带、下痢、痔疮、衄血、疥癣等症。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平。含有人参皂甙、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挥发油、人参醇、人参酸、植物甾醇、胆碱、氨基酸、肽类、果糖、麦芽糖、蔗糖、人参三糖、果胶、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泛酸等成分。白参类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之功效。适用于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虚咳喘促、阴虚盗汗、惊悸健忘、眩晕头痛、妇女崩漏、产后暴脱、久虚不复等症。红参类具有大补元气、补阳固脱、安神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寒、真阳衰弱、中气不足、四肢欠温、自汗暴脱、脾虚泄泻、阳痿遗精、尿频遗尿、消渴等症。
【山药】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根茎。性味甘,平。含有皂甙、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和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植物酸等成分。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性味甘、微苦,温。含有皂甙、五加皂甙等成分。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适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症。
【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性味甘,平。含有三萜皂甙、甘草酸、还原糖、淀粉、胶质等成分。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炙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等症。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等症。
【乌梅】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的果实。性味酸,温。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糖类、谷甾酸、蜡样物质、齐墩果酸样物质等成分。具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的功效。适用于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等症。
【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性味苦、甘、涩,微温。含有蒽醌类、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淀粉、脂肪、卵磷脂等成分,具有补肝、益肾、益血、祛风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漏、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痔疾等症。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性味苦,微温。含有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等成分。生用,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用,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漏、气衰血虚等症。
【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味甘、辛,温。皂化部分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不饱和油酸、亚油酸,不皂化部分中含β-谷甾醇等成分。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秘、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等症。
【肉苁蓉】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迷肉苁蓉等带鳞叶的肉质茎。性味甘、酸、咸,温。含有微量生物碱等成分。具有补肾、润燥、滑肠的功效。适应于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症。
【白果】
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性味甘、苦、涩,平。含有少量氰甙、赤霉素,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种皮含有毒成分如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等。
具有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的功效。适用于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等症。
【赤小豆】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性味甘、酸,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成分。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等症。
【枸杞子】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和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性味甘,平。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β-谷甾醇、亚油酸等成分。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痰、消渴、遗精等症。
【荜茇】
荜茇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未成熟果穗。性味辛,热。含有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芝麻素等成分。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牙痛等症。
【菟丝子】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和大菟丝子的种子。性味辛、甘,平。含有树脂、甙、糖类等成分。具有补肝肾、益精髓、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等症。
【槟榔】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性味苦、辛,温。含有生物碱、缩合鞣质、脂肪、槟榔红色素等成分。具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适用于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等症。
【薏苡仁】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性味甘、淡,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少量维生素B族、氨基酸、薏苡素、三萜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等症。
【天麻】
天麻为兰科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性味甘,平。含有香英兰醇、香英兰醛、维生素A类物质、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黏液质等成分。具有熄风、定惊的功效。适用于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小儿惊痫动风等症。
【白芍】
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性味苦,平、微寒。含有芍药甙、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卜谷甾醇和三萜类等成分。四川产者含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适用于胸胁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草本植物牡丹的根皮。性叶苦、辛,微温。含有牡丹酚原甙(易被酶解为牡丹酚和牡丹酚甙)、挥发油(芍药油),植物甾醇、苯甲酸、生物碱等成分。适用于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呕吐、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痈疡等症。
【胖大海】
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性味甘、淡,凉。种子的外层含西黄芪胶黏素,果皮含半乳糖等成分。具有清热、润肺、利咽、
Ⅱ 紫苏梗·姜半夏.陈皮.豆蔻.六神曲.生姜.石斛可以止泻吗
根据患者提到的中药上,其具有宽胸理气,行气止痛,散寒止呕吐,温阳止泻功效。临床上是可以用于脾胃虚寒疾病导致的腹胀,腹痛,四肢乏力,四肢怕冷,恶心呕吐,大便稀,次数增多症状,由于此药物偏温燥,阴虚患者不宜使用
Ⅲ 三七、橘核、石斛、桃仁、红花、生姜、玫瑰花,这几味可以放在一起泡水喝吗
三七: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 (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三七入药历史悠久,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故有“金不换”之说法。
橘核: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肾经。
理气,止痛。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
石斛: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桃仁: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生姜:
性味: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玫瑰花:
性味 : 甘、微苦,气香性温。
成分: 含有少量挥发油和黄色结晶性煎、揉质、没食子酸、色素等。玫瑰油中主要成分为醇类化合物。
功用: 利气、行血,治风痹,散疲止痛。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敛性,可用于妇女月经过多,赤白带下以及肠炎、下痢、肠红半截出血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食物本草》谓其“主利肺脾、益肝胆,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长期服用,美容效果甚佳,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消除色素沉着,令人唤发青春活力。
首先,个人观点石斛不是万能药,它的药性其实偏寒,有一定的滋阴健胃作用。
如果你确定自己是胃寒的话,要用石斛也最好谨慎一点,胃寒的人需要用桂枝、干姜、吴茱萸等温性药,石斛性寒,更适用于胃阴虚的人
Ⅳ 干姜和石斛可不可以一起吃
干姜、石斛是可以一起煮水喝的。此药物上干姜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功效,针对脾胃虚寒疾病导致呕吐白色痰或者呕吐清水,胃痛,精神疲倦情敌治疗。而石斛为清热养阴中药,对于胃阴虚疾病导致口干,消谷易饥,便秘疾病起到治疗。
Ⅵ 铁皮石斛加姜有什么作用
胃寒的人吃铁皮石斛可以加姜,姜是热性的,姜和铁皮石斛同吃的话不会太寒--------------斛往天下
Ⅶ 石斛可以泡酒吗
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现代临床医学证实,石斛兰能抑制肾脏微粒体Na/K-ATP酶活性,可滋阴清热。糖尿病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现代医学研究认,石斛兰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菌模型大鼠血糖、胰高血糖素,增加胰岛素、C肽的分泌。抑制胰岛素降解,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抑制游离脂肪酸的分泌,显著降低肥胖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
石斛酒主治心脏中风,下注腰脚,除头面游风,兼补损。
石斛酒
【处方】石斛(四两) 黄蓍(去芦.一两半) 人参(去芦.一两半) 防风(去芦.一两半) 朱砂(水飞.二两) 杜仲(炒.去丝.二两) 牛膝(酒浸.二两) 五味子(二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山茱萸(二两) 山药(二两) 萆薢(二两) 细辛(去苗.一两) 天门冬(去心.三两) 生姜(三两) 薏苡仁(半升) 枸杞子(半升)
【用法与用量】酒五斗,用稀绢袋装药,浸三日三夜后,温热酒随量饮下,不可断绝。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石斛酒
【药物组成】石斛4两(去根),丹参2两,芎藭2两,杜仲(去粗皮)2两,防风(去芦头)2两,白术2两,人参(去芦头)2两,桂心2两,五味子2两,白茯苓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2两,黄耆2两,薯蓣2两,当归2两,干姜2两(炮裂),甘草1两(炙微赤),牛膝3两(去苗)。
【处方来源】《圣惠》卷九十五。
【方剂主治】风虚劳,腹内冷,不多食。脚气痹弱,筋骨疼痛。
【制备方法】上锉细,以生绢袋盛,用清酒5斗,于甕中渍,7日开。
【用法用量】初温服3合,1日2次,渐加至1盏为度。
【炮制】 将上述药材一同捣细碎,放入瓮中;倒入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取。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疼痛,肌肉顽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脚肿胀。
【用法用量】 每日10ml,不限时,将酒温热服用。饮10毫升加10毫升新酒,至药味薄为止。
【教你如何食用铁皮石斛鲜条、枫斗及其保存方法】
鲜品铁皮石斛食用建议(对铁皮石斛初认识朋友及新客户特荐)
鲜食益处:
1、最大程度的保持了铁皮石斛的原汁原味;
2、石斛中富含的石斛多糠物质,更易吸收利用;
3、因鲜品为最原始产品,一目了然、杜绝假货;
4、再加工精华流失及品质等级诸多后顾之忧;
5、口感醇厚、其味爽口、食用方便。
6、鲜品绝无色素,不经油料抛光,为天然绿色出厂原始产品。
铁皮石斛鲜吃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科学
1、必要性现代人生活方式大部分均存在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烟酒无度、房事不节、睡眠不足,摄入多但运动量少等问题,因而阴虚者见多,所以现代人养生重在滋阴。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富含石斛多糖、石斛碱和总氨基酸及钙、镁、锌、铁、锰、硒、铜、铬、镍等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须微量元素,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衰老、滋阴补虚、生津润肺、健脾开胃、养肝明目、润肤养颜、补五脏虚劳等有一定益处。
2、科学性鲜活铁皮石斛所含营养成分全面无损失,且易于人体吸收,药用、保健功效更佳。鲜活产品因未经人为加工,不存在任何添加物,绿色原生态的养生保健方法不用担心会产生毒副作用。
鲜食份量:
*15-30克/天/人,去叶石斛条鲜品为宜。
*20-40克/天/人,带叶石斛鲜品为宜。
*小孩减半为宜。特殊人群如需辅疗的适当加量。
石斛鲜品简便食用方法:
即食:洗净去衣入口细嚼吞服;
榨汁:洗净去衣加纯净水榨汁,连渣饮用;
泡茶:洗净去衣后切薄片,用沸水冲泡,连渣食用;
煎煮:洗净去衣切碎或拍破,加水煎30分钟以上后喝汤,可重复煎煮;
入膳:洗净去衣切碎或拍破,和鸡鸭等一起文火炖60分钟,连渣食用;
浸酒:洗净去衣切碎拍破、单味或和其它物料一起浸入高度酒中,3个月后即可;
保存方法:
A、从包装中取出,半通风状态枝条竖立保存,不要放冰箱(有细菌),干一些没什么,加工枫斗前多要烘干;
B、(注意:食用前请将石斛剪口用剪子剪掉一点点,这样更卫生)
C、建议60天内食用。
铁皮枫斗食法建议(长期食用的老客户特别适合)铁皮枫斗益处:
1、采用自有基地收成季节优质铁皮石斛条精制而成。
2、高温烘干,无水份,保质期特长。
3、传统纯手工加工,加水直接煮,味更香,更纯正。
我感觉这个品牌的知名度非常高,你要选购的话,康顺堂霍山石斛就挺好的,知名度非常高,通过这家能买到正宗的石斛,我同事还买过。
Ⅷ 石斛与姜能同时服用吗
指导意见:
一般来说,你所说的石斛与姜能同时服用 是没太大问题的。
Ⅸ 姜厚朴,,炒陈皮,石斛,砂仁,山药,制香附,云木香,乌药。莱服子,甘草,豆蔻,建曲,这付中药的作用
你好,这付中药的作用可能有行气、止痛、补益脾胃的作用,可能用于脾胃虚弱兼有气滞的慢性胃炎较合适。
Ⅹ 请问治十二指肠炎有什么方法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有时和十二指肠溃疡不易区别,单纯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
病因
中医病因
1.饮食不节,寒温失调多因暴饮暴食,饥饱失常,过食生冷,嗜食辛辣;或长期饮酒,或久病不愈等,而脾胃内伤,寒热互结于中,致使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所致。
2.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多因忧思恼怒,情志不舒,使肝气郁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而成;或饮食不节伤胃,使胃失和降,影响肝之疏泄而致。
3.肝郁化热,郁热乘胃多因禀赋性格抑郁,情志不畅,使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郁热乘肾或素体胃热内盛,复因肝郁化热,横逆犯胃,肝胃郁热,胃失和降而致。
4.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情志不舒,气郁日久,气滞而血行不畅;或气虚而运血无力,以致血脉瘀滞;或血寒而使血脉凝涩;或久病人络;或外伤而致瘀血内结。
5.中焦虚寒,胃失温煦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饥饱失常,过食生冷;或用药不当,皆可损伤脾胃,致中焦虚寒,纳运不健,胃失温煦而发病。
6.阴液不足,胃失濡润多因温热病后,伤及胃阴,或吐泻伤津耗液;或因平素喜食煎炒香燥之品;或用温燥之品太过,日久暗耗胃阴,胃阴不足,脉络失养所致。
西医病因
原发性十二指肠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刺激性食物、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饮酒、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此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病人多合并有十二指肠炎,提示本病可能与某些慢性胃炎病因相同。
继发性十二指肠炎或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是一组由各种特异性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肠炎,包括感染(寄生虫、结核、真菌、霉菌等)、脑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炎、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其它如肝炎、胰腺及胆道疾病,由于局部压迫或蔓延,引起的十二指肠供血障碍等。由此可见,本病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病因不同,发病机理也不大一样。
流行病学
男女比例约为4:1,患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占80%以上)。
在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病例中,本病的发病率约占2.1%~30.3%,发病多在球部,发病率据国内纤维内窥镜检查结果,占上腹部有症状受检病人的10%~16%,其中30%~60%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病机探微
本病多由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失畅、胃失和降,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血脉凝涩,瘀血内阻,而导致胃脘疼痛,恶心呕吐,甚则络伤呕血。
病理生理学
粘膜活检可见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炎性渗出。胃肠化生是慢性十二指肠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本病中杯状细胞数增加,肠管上皮细胞活动性增加。绒毛明显减少或萎缩;绒毛顶部上皮细胞的长度明显减低,核呈过度染色,胞浆减少。粘膜固有层中严重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浆细胞和肥大细胞,而中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炎症活动。
组织学可将本病分为三型:①浅表型——炎症细胞浸润局限于绒毛层,绒毛变形或扩大,上皮细胞变化较少;②萎缩型一一炎症细胞扩展到全粘膜层,并有严重上皮改变;③间质型——炎症细胞局限在腺体之间。
诊断
中医诊断
辨证:
(1)肝胃不和: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胸胁,走窜不定,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嗳气频频,呕吐反酸,善太息,或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忧思恼怒,情志不舒,致使肝气郁滞,两胁为肝经分野,故见胸胁胀痛,走窜不定,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胃脘胀痛,且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胃失和降,上逆而见嗳气频繁,呕恶,甚则反酸,胃肠气机不利,故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为肝胃不和之征。
(2)肝胃郁热:证候:胃皖的痛,痛时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或呕血,其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素体胃内热盛,复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郁热乘胃,故见胃脘的痛,且痛时急迫,郁热内盛可见烦躁易怒,郁热犯胃,故泛酸嘈杂,口干苦,甚则热伤血络而见呕血,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胃郁热之征。
(3)湿热中阻:证候:胃胰疼痛,胀满嘈杂,泛酸,口干而苦,口渴而不欲饮,尿黄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外感之湿与内生之湿相杂,阻于中焦脾胃,脾胃气机不畅,故见胃脘胀满疼痛,湿郁化热,可见口干而苦,湿阻中焦,津不上承,故渴而不欲饮,湿热郁于中焦,水谷腐熟失司,导致泛酸、嘈杂。尿黄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湿郁化热,湿热中阻之征。
(4)脾胃虚寒:证候: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色苍白,或见呕吐、便血,血色紫暗。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劳倦、药物等损伤脾胃,中焦虚寒,纳运不健,故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食不香,气血生化不足故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中焦虚寒较盛,可见泛吐清水,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乃脾胃虚寒之征。
(5)胃阴不足:证候:胃部隐隐灼痛,烦渴思饮,咽干,食欲不振,大便干涩。舌质红,苔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或弦细而数。
证候分析:平素喜食煎炒炙熔,温热病后伤及胃阴,或呕泻伤津耗液,胃阴不足,脉络失养,故胃部隐隐的痛,阴伤则烦渴思饮,咽干,中焦阴分不足,纳运失司则食欲不振,阴液不足,无以儒润肠道导致大便干涩。舌质红,苔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或弦细而数为胃阴不足之典型舌脉。
(6)瘀血阻络:证候:胃脘刺痛或如刀割样,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甚或吐血、便血。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
证候分析:气郁
日久、血行不畅,气虚而运血无力,或久病人络等,均可导致胃络瘀血,可见胃脘刺痛如刀割样,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增加胃之负担故痛甚,瘀阻中焦,胃络受损,可见吐血,肠络受损,可见便血;舌质暗或边尖有瘀斑,脉沉涩均为瘀血阻络之征。
(7)寒热错杂:证候:脘腹痞满疼痛,灼热,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干噫食臭,不思饮食,口干而苦,嗳气吞酸。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或久病不愈,脾胃内伤,寒热互结于中焦,致使寒热错杂,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可见脘腹痞满疼痛,气机上逆,则恶心呕吐,运化失司则干噫食食,不思饮食,甚贝嗳气吞酸。中焦热甚则胃脘灼热,口干而苦,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乃寒热错杂之征。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确诊。
1.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胀满不适,嗳气、泛酸及隐痛;有时可出现类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如节律性上腹疼痛,进食后可暂时缓解等;糜烂出血性十二指肠炎可出现黑便或呕血。
2、胃酸分泌量可正常或增高;十二指肠引流液中脱落上皮细胞较多,有白细胞;X线检查有球部激惹,降部一过性痉挛,皱壁粗大,可呈假息肉样;内镜检查、行活检可确诊。
诊断:本病的诊断依据如下:
1.症状酷似溃疡病,虽不致发生梗阻、穿孔,但可引起出血。
2.X线钡餐检查无龛影,无明显变形,粘膜皱壁粗乱,但也可正常。
3.纤维内窥镜见到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血管暴露,皱劈粗糙不平,结节增殖等,但无溃疡。
4.粘毛活检显示绒毛上皮变性、扁平、萎缩,固有膜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淋巴样增殖及胃上皮化生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空腹胃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并反复有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体征:
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和消瘦等。
体检: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和消瘦等。
影象诊断:1、X线钡餐检查:本病无明确的X线特征,一般呈现十二指肠球部激惹、痉挛,排空加速,粘膜皱壁增粗而不规则,但无龛影及固定畸形,故X线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率不高。
2、内窥镜检查:十二指肠炎症多发于球部,内镜下可见病变部位的粘膜粗糙、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粘膜有颗粒感及结节状增生,或粘膜皱壁肥厚粗大,或粘膜下有血管显露。可因病变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实验室诊断:(一)胃液分析:胃酸或胃液量分泌正常或较高,部分病例的胃酸水平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
(二)十二指肠液分析:十二指肠液可呈混浊,有粘液,镜检可见有较多的上皮细胞,胃酸低者可见较多的细菌。
鉴别诊断
1.与十二指肠溃疡相鉴别: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时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二者均可与饮食有关的上腹痛、不适感、可为碱性药物所缓解。单凭临床症状较难鉴别,主要依靠内镜检查明确诊断。
2.与慢性胃炎相鉴别:慢性胃炎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饱胀、嗳气等与十二指肠炎相似,且两者常同时存在。内镜检查是鉴别二者的主要方法。
3.与胃神经官能症相鉴别:胃神经官能症与十二指肠炎均可见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胃神经官能症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见,多有精神创伤史,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上腹痛、胃脘灼热或不适感、泛酸、嗳气、呢逆等,问或有呕吐。服用抗酸药能使症状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查体上腹部压痛较广泛,且不固定。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但常伴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抑郁或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各种器械与生化检查均无异常。
4.与十二指肠慈室相鉴别:单纯性十二指肠慈室多经其他原因作胃肠钡餐X线造影检查而偶尔发现,患者常无症状。但当想室发炎或有溃疡形成时,则可出现中上腹痛。疼痛常出现于食后,查体中上腹部有固定压痛,有时易与十二指肠炎相混淆。可经X线钡餐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加以鉴别。
5.与慢性胆道疾病相鉴别: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发作性痉挛性右上腹疼痛,患者以中年女性较多,疼痛多发生于饱餐之后(尤以脂肪餐),应用碱性药物不能缓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及上腹痛,有时易误诊为十二指肠炎。“B”型超声波及X线胆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如能及早治疗,防止溃疡发生,避免出血并发症,多有治愈的可能。
治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1.辨证分型治疗
本病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本原则,但还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邪盛者应以法邪为急;虚证应以补虚为先;若虚实夹杂,当扶正法邪,并根据正邪盛衰,或以扶正为主,兼以法邪,或以法邪为主,兼以扶正。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如疼痛较甚者,可加元胡、川楝子加强理气止痛之功;如嗳气较频者加代储石、旋覆花以顺气降逆。
(2)肝胃郁热:治法:泄肝和胃。
方药:化肝煎加减。方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芍药养阴敛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热;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诸药相伍,可泄肝和胃。如肝郁较甚者,可加柴胡、郁金、香附以舒肝解郁,使火随郁泄;如络伤吐血,加白茅根、侧柏炭、生藕节、白及等以凉血止血;郁热伤阴,证见口干、舌红,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如大便干结,加大黄或芦苔以通便泻热。
(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芩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茶、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和胃,积实、竹茹、陈皮理气降逆。如舌苔厚腻,湿热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增强化湿理气和中之功;胸脘胀闷者,加全瓜篓30g,以宽胸理气;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通便导滞。
(4)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减。方中黄芪、甘草益气补中;饴糖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桂枝温通阳气,白芍补益阴血,配甘草缓急止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益脾气,诸药相伍,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凑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如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力瓦楞子和胃止酸;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如寒盛而痛甚,。区吐肢冷,可加用理中丸温中散寒,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痛止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
(5)胃阴不足: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滋养胃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敛阴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又可防止养阴药的腻隔之弊,诸药合用,共凑养阴益胃之功。如兼
有气虚,症见食纳减退,倦怠乏力,可加入太子参,甚则西洋参;如胃脘灼痛,固定不移,舌暗少津有瘀斑,或见呕血、便血者,为阴虚夹瘀,可加失笑散活血化瘀;如胃脘痞闷,纳呆作呕,大便不爽,为阴虚夹湿,加砂仁、厚朴、苡米,以燥湿和胃健脾。
(6)瘀血阻络:治法:化瘀通络和胃。
方药:手拈散合失笑散加减。方中五灵脂、蒲黄、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元胡、香附理气止痛。诸药相伍,有化瘀通络之功。如痛甚如针刺刀割,可加入丹参、檀香、九香虫等活血止痛。
(7)寒热错杂:治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黄芪、黄连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辛开苦降以调其气机;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诸药相伍,寒热并用,辛苦并投,辛开苦降,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症悉平。
中药:
(1)虚寒胃痛冲剂,6g,2次/天,用于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炎;气滞胃痛冲剂,6g,2次/天,用于肝胃不和型十二指肠炎;瘀血胃痛冲剂,6g,2次/日,用于瘀阻胃络型十二指肠炎。
(2)马齿苋、辣蓼各30g,水煎服。应用于十二指肠炎属湿热证者。
(3)乌芨散(乌贼骨粉2g、白芨粉2g,每次0.5~1.0g,每日3~4次。应用于十二指肠炎伴黑便或呕血者。
(4)白胡椒、肉桂各6g,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用于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炎。忌食生冷。
(5)桃仁、五灵脂(火煨制)各等分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用于胃络瘀血型十二指肠炎。
(6)百合、丹参各30g,乌药、良姜、香附各9g,檀香6g,砂仁3g,水煎服,适用于长期难愈胃痛,虚实寒热夹杂者。
针灸:
1、体针:取足三里、内关、中脘。肝气犯胃加期门、阳陵泉;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章门;泛酸加太冲。耳针取十二指肠、小肠、脾、胃、交感、神门等穴。可针刺,也可贴敷。
2、拔火罐:脾胃虚寒型的十二指肠炎可于神阙、中脘、关元穴处拔火罐。
西医治疗
1.积极消除病因应忌烟酒,避免服用刺激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