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去胃火
胃火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嘈杂易饥、便秘、烦热、口渴、牙疼、牙宣出血、颐肿、面赤等。可以喝些生榨芹菜汁或者生榨莲藕汁去火。
芹菜汁可以去除胃火,消除口臭,降血压,降血脂。胃火大的人可以适当的喝一些。平时容易上火的体质需要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上火,油炸油腻的食物。有吸烟喝酒习惯的话需要戒掉。
参考资料:胃火-网络
Ⅱ 苦竹和石斛能一起吃吗
您好,很高兴能帮助您
苦竹为禾本科植物,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高3-5米,粗1.5-2厘米,直立,
竿壁厚约6毫米,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后渐转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中药名分别为:苦竹叶、苦竹笋、苦竹茹、苦竹沥、苦竹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清痰等功效。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记得好评和采纳,答题不易,互相帮助,
Ⅲ 陈皮与石斛有什么功效
陈皮功效:
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现代研究表明,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橙皮甙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积气,增加食欲。
石斛功效:
石斛功能非常全面,据《药性论》记载,具滋阴养血、补肾积精、护肝利胆、养胃阴、益气力及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3)竹茹和石斛的功效与作用扩展阅读
陈皮,据测定,含有较多的挥发油,主要为柠檬烯、异丙烯基甲苯、葎草烯等,果皮中另含橙皮苷、顺式香豆素、胡萝卜素、隐黄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秽逆、咳嗽痰多等症,亦可解鱼、蟹毒。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陈皮所含的橙皮苷能增加血流量,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并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有缓慢的降压作用;所含的顺式香豆素等有效成分有抗炎、抗溃疡和利胆作用,为健脾行气的常用药。
陈皮,以产于广东新会的“广陈皮”最为道地,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功效,是老广煲汤、煲糖水的重要材料之一,一般以质干、手感轻、易折断且散发醒神香味者为佳。
配合具有健脾、利水、渗湿作用的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的淮山,温中、行气、化湿的砂仁,以及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水鸭,使得本汤健脾行气、祛湿渗湿功效突出。
广东对石斛的应用绵延千年,有人享尊贵细作之美、有人以淡泊风雅之用。
虫草石斛炖水鸭能够滋养阴液,阴液能润滑关节,从而达到强筋健骨,抗风湿的效果,常食用此汤可以润脉通、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脂肪及血胆固醇,对糖尿病及肿瘤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石斛麦冬炖小鸡有助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此汤更有清虚热、滋养肝胆的作用,对治疗各种肝胆病有奇效,可用于治疗肝炎、胆结石、胆囊炎等。
Ⅳ 竹茹和石斛一起有什么功效
竹茹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Ⅳ 慢性胃炎怎样治疗
【概述】慢性胃炎一般没有粘膜糜烂,故常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临床上分为慢性胃窦炎和慢性胃体炎两类。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道不良的表现,包括上腹饱胀不适特别在餐后、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范酸、呕吐等。A型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
本病可参照中医“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等病辨证治疗。本病与嗜饮烈酒、浓茶、辛辣、饮食无定、饥饱不均、情志抑郁、多思过劳、外邪内侵、病后伤胃及素体脾胃虚弱有关,病变脏腑在脾胃,也有涉及肝肾者。初病在气,病久入血;初病多实,病久多虚或虚实兼见。病机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阻滞,虚实夹杂。临床上以脾胃不足、气滞、血瘀、湿热等多见。在治疗上,大多数以证侯分类论治,其症状多少不一,各有侧重,除根据脏腑不足,不同实邪,加以补或攻或攻补兼施外,还应根据脾胃功能特点进行相应处理,还要注意饮食忌宜,巩固疗效。
【治疗】1.肝胃气滞证【主症】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苔薄白,脉弦。【方一】柴胡疏肝散【来源】《景岳全书》【组成】柴胡6克,枳壳6克,白芍10克,香附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理气。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3次,每次40ml。
【方解】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开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按语】若疼痛较甚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嗳气较频者可加沉香、旋复花顺气降逆。也可加郁金、青皮、木香等以加强理气解郁之效。
2.寒邪犯胃证【主症】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方一】良附丸加味【来源】《良方集腋》【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等分,为末,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水丸,每次服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开水送服。或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是治疗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
【按语】寒甚者,可加陈皮、吴茱萸加强散寒理气之力;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或呕吐,可加枳实、神曲、半夏、生姜等。【方二】正气天香散【来源】《中医内科学》七版。
【组成】乌药10克,陈皮10克,干姜6克,木香6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上药研磨为细粉,每次6克,或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乌药、木香、陈皮理气止痛;当归养血通络,甘草缓急止痛;干姜温中散寒。
【按语】寒邪重,痛势剧烈,手足逆冷,脉沉细者加附子、肉桂;肝经寒凝气滞(少腹拘急冷痛)加吴茱萸、小茴香;腹中冷痛,兼便秘加附子、大黄。
3.胃热炽盛证【主症】胃痛急迫或痞满胀痛,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或粘。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方一】清胃散【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连6克,当归3克,生地黄10克,丹皮5克,升麻12克。
【功效】泄热和胃。
【用法】研细末,水煎去滓,放冷服之。
【方解】方用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升麻为臣,清热解毒,升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则阴血亦必受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按语】兼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导热下行;若口渴饮冷,宜去当归,加玄参、天花粉以养阴生津;兼风火牙痛,可加防风、薄荷以疏风;牙龈出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凉血止血。
4.食滞胃肠证【主症】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缓。苔厚腻,脉滑或实。【方一】保和丸【来源】《丹溪心法》【组成】山渣180克,神曲60克,半夏90克,茯苓9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0克,共研细末,糊丸,每次服5~10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开水或炒麦芽汤送服,或按原方比例十分之一的用量,作汤剂煎服。
【方解】方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能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可消麦面痰气之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水,和中止泻;连翘散结而清热,用麦芽汤送下,以增强消食之力。
【按语】食积较重,脘腹胀满用枳实导滞丸;食积化热加黄连;兼脾虚加白术、扁豆。【方二】枳实导滞丸【来源】《脾胃论》【组成】大黄9克,枳实9克,神曲10克,云苓8克,黄芩6克,川连6克,白术8克,泽泻6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病人湿热食滞,内阻肠胃,引致积滞内停、气机壅塞,故脘腹胀满疼痛;食积不消,湿热下注,故有泄泻或下痢;另外,热壅气阻,故出现大便秘结。方中大黄攻积泻热;枳实行气消积除胀;神曲消食化湿;黄芩、川连清热燥湿止痢;云苓、泽泻利水渗湿止痢;白术健脾止泻。
【按语】若腹张甚,加枳实、砂仁、槟榔以行气消滞;兼有虫积,可加使君子、榧子、槟榔以驱虫;兼脾虚者,加白术以健脾。
5.瘀阻胃络证【主症】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质紫黯,脉涩。【方一】①失笑散合②丹参饮加减【来源】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②《医宗金鉴》【组成】五灵脂15克,蒲黄15克,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丹参、蒲黄、五灵脂活血消瘀止痛;檀香、砂仁行气和胃;三七活血止血;大黄荡涤肠胃,调畅气机。
【按语】疼痛严重者,可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方二】少府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组成】当归10克,赤芍12克,五灵脂10克,元胡10克,干姜10克,小茴香6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乌药12克。
【功效】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五灵脂活血化瘀;干姜、小茴香温经通阳;元胡、乌药行气化瘀止痛。
【按语】胃痛甚者,加延胡索、木香、郁金、枳壳、百草霜;气虚无以行血(四肢不温,舌淡脉弱),加党参、黄芪、仙鹤草;便黑,加三七粉、白芨粉,阴虚(口干咽燥,舌光无苔,脉细),加生地、麦冬。
6.胃阴亏虚证【主症】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方一】①一贯煎合②芍药甘草汤加减【来源】①《柳州医话》②《伤寒论》【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川楝子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功效】养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养阴益胃;当归养肝活血而具疏通之性;川楝子、生白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按语】大便干者,加元参、酒军。【方二】麦门冬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太子参12克,麦冬15克,粳米15克,竹茹10克,石斛10克,桑叶10克,法夏6克。
【功效】养阴益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入肺胃两经,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以清虚热,为君药。臣以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中气充盛,则津液自能上归于肺。肺胃气逆,故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辛温之性,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被制,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则不腻,相反相成。其中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以为使。药仅六味,主从有序,润降得宜,生胃阴而润肺燥,下逆气而止浊唾,亦补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按语】若兼见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可加吴茱萸、黄连、广木香;胃脘隐隐胀痛,可加绿萼梅、佛手。
7.脾胃虚寒证【主症】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舌质淡,脉沉细。【方一】黄芪建中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黄芪20克,白芍18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饴糖30克,大枣4枚。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水煎去滓,加饴糖溶化温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按语】如气虚乏力明显者,应重用黄芪,并加党参,以增强补气作用;畏寒,肢冷,宜加附子温阳祛寒;心悸不宁,脉细而弱者,加熟地、首乌、酸枣仁等补血养心。【方二】理中丸【来源】《伤寒论》【组成】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白术9克。
【功效】温中健脾。
【用法】蜜丸,日服2~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取汁,分二次温服。服后饮热粥适量,并加衣盖被。
【方解】方中干姜大辛大热,直入脾胃,为温中祛寒,振奋脾阳之要药,为君药;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促进运化,为臣药。君臣相合,甘温辛热,温补阳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配人参复脾运而正升降,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兼和诸药,为使药。四药相合,共奏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
【按语】泛酸者,加吴茱萸、瓦楞子;泛吐清水较多,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寒重痛甚,呕吐肢冷者,加大建中汤或理中丸。
Ⅵ 陈皮,佩兰,广蒮香.萋半夏,茯苓,甘草.麸炒枳壳,黄连,竹茹,石斛,能医口甜吗 -
你说的这个1551般可以用来利湿健脾,还有理气化痰的作用,这个对口甜的这个症状可能会有改观,
Ⅶ 牡丹皮1g,麦冬1g,蒲公英15g,连翘1g,紫苏梗1g,佛手1g,生白勺1g,川石斛1g,竹茹9g
本方功效清热滋阴生津,主治热病津伤证,但是方中药性多不竣猛,多治久病。
一、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功效。竹茹性寒凉,特别是苦竹的竹茹。寒能清热化痰以清肺胃。肺胃有热、胃浊化痰,常见痰黄而稠、咳痰黏滞、咳唾困难、口臭口黏、渴欲冷饮,可以用竹茹配山茶根、桑根皮、药菖蒲之属。
凉血止血作用。血热则妄行,常见胃热呕血或者齿龈出血、口舌干燥、舌质红绛、渴欲冷饮伴口臭不能近人,用竹茹配石膏、苇茎、生地黄、白茅根之属。
清胃化浊功效。胃浊不清造成纳旺嗳腐、嘈杂如饥、舌苔浊腻或者有白腐、舌红、口干欲冷饮,经常使用竹茹配芳香化浊之品,如藿香、佩兰、豆蔻、药菖蒲等。
清心除烦。心经有热,扰乱神明造成心烦不寐、遇事易怒;心火上炎造成面赤口干,或者心阴不足;心血亏损造成产后虚烦不宁,经常使用竹茹配淮小麦、百合、辰麦门冬之属。
竹茹不但为治胃虚、胃热呕吐的良药,并且可清肺化痰、止血安胎。姜汁制过的竹茹更增止呕化痰的功效。清代张石顽认为:“竹叶兼行肌表,竹茹专清胃府,竹沥善透经络。”确为经验之得。
鉴别应用: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止呕、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呕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止呕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呕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湿痰及痰饮所致的呕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呕吐者,用之最佳。
二、竹茹的食用方法
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6.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Ⅸ 竹茹和石斛一起有什么功效
竹茹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铁皮石斛功效:养胃生津,滋阴除热;作用:1.铁皮石斛善养胃阴,生津液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伤津或者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等证;2.铁皮石斛又能滋养肾阴,清除虚热,可用于治疗阴虚津亏,虚热不退等证;3.此外铁皮石斛还具有明目及强腰膝的作用,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目暗不明、翳障、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证;用法注意:入汤剂宜先煎;
食用方法
直接食用
在以前没有抗生素退烧的年代,新鲜铁皮石斛对小孩的的发热有特效作用,而且没有抗生素的副作用。对各种发烧引起的发热,只要将新鲜铁皮石斛捣烂和开水吞服,或直接口嚼,或用开水煎煮服,即可起到退烧作用,也可用于成人治虚火牙痛。
膳食食用
可将铁皮枫斗加到日常饮食中,例如炖鸡,炖鸽子。
1)
铁皮枫斗粥:铁皮枫斗5克,梗米50克,冰糖适量。
2)虫草铁皮枫斗汤:生蛤蚧一对, 冬虫夏草3条,铁皮枫斗5克,瘦猪肉200克,陈皮一角。 (疗效)养阴生津滋补肝肾老幼皆宜。
枫斗清胃饮
[原 料] 铁皮枫斗10克竹茹12克 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 枳壳10克 麦冬15克 薄荷6克 白芍12克甘草6克。[用 法] 水煎200毫升,早晚各一次,饭前温服。[疗 效] 轻清凉润,理气止痛。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偏热者。
浸酒饮用
延年铁皮枫斗酒:铁皮枫斗250克, 生地黄60克怀牛膝30克杜仲20克 丹参20克 白酒10升。[疗 效] 腰腿疼痛,体倦无力,风湿痹等症。补肾,强筋骨,除瘁。
育阴滋肾汤
(1人份量)材料:冬虫夏草、铁皮石斛、白芍、山萸肉各15克,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各25克。 煲法:清水4碗煎至1碗。功效:冬虫草既滋肾又补肝,加上铁皮石斛、白芍、桑椹子、山萸肉等都是滋阴的中药,最适合阴虚人士补肝肾之用。
西洋参石斛茶
[原料]西洋参5克,铁皮枫斗30克。[制法]先将西洋参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饮片,放入较大容器内,备用。将铁皮枫斗,放入沙锅,加200ml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集滤汁盛入入有西洋参饮片的容器中,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或将西洋参、石斛碾成细粉冲开水代茶饮用,每次3~5克,每日1~2次。)
[吃法]当茶,上、下午各2次,频频饮用。代茶饮服,当日吃完。[功效]滋阴养胃,生津止咳。本方适用于胃阴虚实热型白血病并发口腔炎患者。[评介]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擅长补气滋阴,清火生津。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西洋参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石斛功能养胃阴、生津,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石斛对癌症化疗、放疗后伤津及阴虚津亏证所致口渴多饮、咽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确有效验。二味配伍为食疗茶饮,具有明显的滋阴养胃,生津止咳功效,对胃阴虚热型白血病并发口腔炎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尤为适宜青少年儿童及老年白血病患者
清蒸石斛螺
原料:青螺(石螺)1500克,猪脊肉9克,石斛6克。调料:盐少许制法:1)青螺吐泥、洗净,用沸水烫熟,捞起。汤汁滤清后留用。2)挑出螺肉,用淡盐水洗净,沥干,装入炖盅。猪脊肉切成连块,用沸水飞去血秽。3)螺汁同石斛先用一小锅约煲20分钟后,除去药渣,滤清药汁,待用。4)将药汁倒入炖盅内,再将猪脊肉放于盅内的螺肉面上,约炖1小时后,调入盐,即可食用。特色:味鲜微甘。功效:石斛与青螺、猪肉合炖,能滋阴润燥,通利小便,解渴利水,对消渴瘦弱、便秘、燥咳、酒醉不醒。
清蒸石斛螺
原料:青螺(石螺)1500克,猪脊肉9克,石斛6克。调料:盐少许制法:1)青螺吐泥、洗净,用沸水烫熟,捞起。汤汁滤清后留用。2)挑出螺肉,用淡盐水洗净,沥干,装入炖盅。猪脊肉切成连块,用沸水飞去血秽。3)螺汁同石斛先用一小锅约煲20分钟后,除去药渣,滤清药汁,待用。4)将药汁倒入炖盅内,再将猪脊肉放于盅内的螺肉面上,约炖1小时后,调入盐,即可食用。特色:味鲜微甘。功效:石斛与青螺、猪肉合炖,能滋阴润燥,通利小便,解渴利水,对消渴瘦弱、便秘、燥咳、酒醉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