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铁皮枫斗
网络文库中有<中药鉴定学>,里面有介绍
⑵ 铁皮石斛的鉴别方法有哪几种
在唐代医学经典《道藏》中,铁皮石斛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自唐宋以来,一直被列为皇室贡品。铁皮石斛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惜濒危药用植物。《中国药典》: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晒干,商品称为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最近铁皮石斛在众多中草药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保健市场上的新宠。由于铁皮石斛药理广、用处多,它具有治疗疾病、养心理气、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作用。铁皮石斛日渐成为年轻人、都市人、走亲访友的最佳礼物和居家生活中的保健品之一。要想买到好的铁皮石斛,需下一番功夫,慧眼识铁皮石斛。因为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法商贩打着货真价实的幌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让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买到假货。简单介绍一下鉴别铁皮石斛的小方法,让大家作为参考:
(1)性状鉴别
鲜品:茎细长圆柱形,长15-25厘米或更长,粗0.4-0.66厘米。外表淡灰绿色。上部常可见残存的花序醒。叶鞘膜质鞘顶部边缘平截,通常低于上一环节,以致裸露一段环形、色略深的茎部,有时叶鞘顶部边缘可超出上一茎节。质地柔韧或略坚脆,易折断,断而绿色,呈细颗粒粘质状物。较新鲜品外表被灰白色叶鞘仅纹。无嗅、嚼之味淡,无渣或少渣,之后具强黏滞感。
干品(铁皮枫斗):本品为紧密环绕成弹簧状团物,长1-1.4厘米,粗0.7-1厘米,每团3到5圈不等。呈暗黄绿色至金黄绿色,常可见残留的叶鞘纤维。团状物的一端常有根头的残留部分,有时并有须根残留,长1-10毫米;另端或为茎的类端(“龙头凤尾”规格,但很少见)或为茎的切断部分;即一端为根头或茎头,另一端为剪口者,称“头枫斗”或“尾枫斗”,但大多商品两端均为茎的切断部分,为“无头无尾”枫部。茎粗2-4毫米,表面可见斜行的细皱纹;质坚实,略韧,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但不呈纤维状。略具青草香气;嚼之味淡,初有黏滑感,久之则有浓厚黏滞感。
(2)显微鉴别
(新鲜茎横切面直径2.8-3.1毫米)呈圆形,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每2-3个波状中夹有1个深波状弯曲。角质层厚约6.5微米,有层纹;表应细胞1列,扁平,外壁及侧壁稍增厚,木化,切向7.9-26.3微米,径向4至8.4微米;皮下层有1-2列细胞壁稍厚。薄辟组织细胞大小近似,围绕维管束的一圈细胞较小。其外缘嵌有细小薄壁细胞,有的含硅质体碎块;管孔直径至15.7微米,内侧具1至2列纤维群,纤维直径18.4微米,壁厚1.3-5.2微米。
(3)泡制鉴别
目前市场上与铁皮石斛最容易混淆的枫斗是紫皮枫斗,两者均无苦味,嚼之有黏滑感。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铁皮枫斗热水浸泡后汤色淡黄,节间长在2厘米以内,而紫皮枫斗热水浸泡后汤色淡紫红,节间长在2.5厘米以上。两者的市场价格存在巨大差别,铁皮枫斗是紫皮枫斗的5-10倍。
另外还不放心的话,还可以到有关部门去做鉴定。
⑶ 霍斛的药性和作用
性味:甘、微寒 归经:入胃、肾经。
霍斛功能
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
霍斛主治与应用
1.用于热病伤津或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用鲜石斛配伍鲜生地、麦冬、花粉等;养阴益胃汤以本品与沙参、麦冬、玉竹等同用,治胃阴不足津亏口渴。
2.用于阴虚津亏,虚热不退,可配伍生白薇,麦冬等药同用。
3.本品有明目及强腰膝作用。如石斛夜光丸,即以石斛配伍菊花,菟丝子、枸杞子、熟地等药,治视力减退;配伍熟地、枸杞子、牛膝等药,可治肾阴亏损,腰膝软弱。
⑷ 霍伏怎么使用
霍伏又名霍山石斛其用法如下:
1.石斛米粥
原料:鲜石斛、水、粳米、冰糖
制法:每次取鲜石斛30克,加水200毫升,久煎取汁约100毫升(因石斛最耐久煎,方可出效),去渣,选用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同入沙锅内,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至米开粥稠停火。每日2次,稍温顿服。
效用: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金钗石斛的茎。石斛粥为一家传验方,是由石斛和粳米加水煮成,具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用。
适应症状:热病津伤,心烦口渴;病后津亏,虚热不退;胃虚隐痛百兼博干呕,舌光苔少等症。
2.石斛倒扣草炖猪瘦肉汤
材料:霍山石斛25克、倒扣草3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3片。烹制:石斛稍浸泡;倒扣草反复洗净;猪瘦肉洗净,整块不刀切。与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盖上盅盖,隔火炖3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猪瘦肉可捞起切片拌酱油佐餐用。
3.清炖石斛螺
菜名:清炖石斛螺主料:青螺(石螺)1500克,猪脊肉9克,石斛6克。配料:盐少许。
做法:1.青螺吐泥、洗净,用沸水烫熟,捞起。汤汁滤清后留用。2.挑出螺肉,用淡盐水洗净,沥干,装入炖盅。猪脊肉切成连块,用沸水飞去血秽。3.螺汁同石斛先用一小锅约煲20分钟后,除去药渣,滤清药汁,待用。4.将药汁倒入炖盅内,再将猪脊肉放于盅内的螺肉面上,约炖1小时后,调入盐,即可食用。
特点:味鲜微甘。
4.西洋参石斛茶
原料:西洋参5克,石斛3克。
制法:先将西洋参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饮片,放入较大容器内,备用。将石斛拣杂,洗净,晾干后切成片,放入沙锅,加足量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集滤汁盛入入有西洋参饮片的容器中,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或将西洋参、石斛碾成细粉冲开水代茶饮用,每次3-5克,每日1-2次。)
吃法:当茶,可分上、下午2次,频频饮用,代茶饮服,当日吃完。
⑸ 中药鉴定学的基础理论
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1.1 鉴定中药的品种质量
1、品种 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 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虽有良医而药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影响质量的首要因素。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单位调查,全省“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种,35个县销售的巴载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我们在汉西收到十九种混淆品药材标本,包括金钱白花蛇(2种)、丹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等。
多源现象 石斛 本属10余种
大黄 同属 3种
川贝母 同属 4种
品种混淆 大黄泻热通便,治疗急腹症效好,但一段时间发现毫无疗效,延误病情。1980年对陕西种植大黄调查,30%面积是波叶大黄,有一个地区全是波叶大黄,大黄属波叶组有抗菌作用但不含泻下成分番泻叶甙。
半夏商品 有半夏和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
天南星为天南星属植物的块茎,但半夏属虎掌南星治宫颈癌有效,商品称虎掌南星。
地区习惯用药 产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
全国海风藤—————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物种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它既存在又不存在,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的不连续性标准;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4、质量:地道药材品种退化、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和有毒物含量、霉变程度。
地理变化:内蒙黄芪栽培在河北,分枝多,柴性大,甜味低。
生态变化:柴胡栽培,主根小,须根多,柴性大,显微结构改变。
不当加工:苦参水泡切制——提不出苦参碱
伪制假药:
五味子提取了浸膏;
金银花粘附杂质40%
海金砂含砂——30%
没药含树皮、砂石要求30~50% 1) 显微鉴定
针对含有中药材粉末的成方制剂,借助显微镜观察检品种是否含有各组分中药材的粉末。
2) 理化鉴定
对待检中成药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光谱或色谱分析,检验是否含有其有效成分及含量的多少。 1)本草考证,理清源流
几千年来,我们积累了三千多种中药的宝贵药学史料,它是指导现代用药的基础。但古代文献浩如烟海,有些又难免出错,需要本草考证及研究。
虎掌和南星纲目上为一物,根据调查,虎掌为半夏属掌叶半夏的块茎,含多量生物碱,为治疗宫颈癌的南星品种;天南星为天南星属 天南星、东北天南星、异叶天南星的块茎。
2)整理品种,澄清混乱(一物一名)
我国幅员辽阔,品种繁多,各地用药习惯和名称不尽相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严重,亟待整理。
例 贯众 来源6科 35种
东北 绵马贯众 含绵马酸类 杀虫效好
中南 紫萁贯众 含促脱皮甾酮,促进代谢
又如金钱草、连钱草、广金钱草等,分别以不同药材名入药。
3)研究调查,继承发展。参考本草,不唯本草,不以本草为唯一尺度
青蒿:菊科青蒿和黄花蒿,青蒿不含青蒿素,90典删去
茵陈:茵陈传统用苗,但花蕾期利胆有效成分6.7 –二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色酮等含量高,现茵陈蒿与茵陈(苗)同入药。求同存异,现代与传统共存,新苗与老茎共存,共同发展。 1、《药品管理法》
首次 1984.9.20 颁布 1985.7.1实施
2001.2.28修订 2001.12.1实施
2、中药质量标准
①中药标准含义:
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新中成药、老药再评价
④标准和政策
1994年 卫生部药政局 《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
1999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
2002年12月1日实施 SFDA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现阶段我国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规定的常规方法进行, 只是部分药材和制剂有1个或数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目前情况看, 仅靠这些方法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能达到较好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 如在使用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中常有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这与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不规范, 从而造成制剂质量不稳定有密切关系。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 可以通过对中药整体特性的描述, 采取适当模糊的处理方式, 达到整体质量控制的目的。
以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识。为实现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要求, 首先要求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 并正在抓紧进行指纹图谱库的建立工作, 以逐步实现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现代化。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的必然模式: 将全成分指纹图谱和效标成分定性定量测定相结合,建立起符合中医用药特色规律的中药系列质量控制统一智能方法系统. 1.4.1 中药资源
4.1 天然资源
(1)品种丰富
据中国药材总公司历时10年(1984~1994)的调查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动物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 种(约占87 %) ,药用动物1581 种(约占12 %) ,药用矿物80 种(占不足1 %)
(《中药大词典》1977,5800~6000种,植物5000)
320种大宗植物药、29种动物药,总蕴藏量850万吨,野生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
甘草、麻黄、独活、冬虫夏草来自野生植物
蟾酥、斑蝥、蜈蚣、蝉蜕来自野生动物
石膏、芝硝、朱砂、自然铜来自天然矿物
(2)发现了原来完全依靠进口的野生资源如胡黄连、马钱子、安息香、沉香、广木香、阿魏
4.2 中药生产
各地常规经销品种600种,家种大宗药材150种,可提供的种植面积480万亩,年产量30-35万吨。
(1)进口引种成功砂仁、肉桂、丁香、广木香、诃子、豆蔻。
(2)蛤蚧、金钱白花蛇,梅花鹿、全蝎、珍珠养殖成功。
(3)产量超万吨的有当归、茯苓、地黄、山药等。
(4)合成中药:冰片、人工牛黄、人工培育牛黄。
4.3 地道药材 天时、地利、人力(家种+野生)
内蒙:黄芪、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甘肃:当归
广西:蛤蚧 枳壳
青海:大黄
江苏:薄荷
宁夏:枸杞
安徽:丹皮、芍药
云南:三七 、黄连
广东:砂仁、槟榔、益智、巴戟天
河南:山药、牛膝、红花、地黄、菊花
浙江:玄参、浙贝、麦冬、杭菊、郁金、延胡索、白芍、白术
四川:黄连、附子、川贝、川芎、川乌、川黄柏 被海内誉为“新三珍”的12种药用动物十分走俏。
在香港:“新三鸡”(乌骨鸡、珍珠鸡、七彩山鸡)每只160港元。
新三鸟(鹧鸪、鹌鹑、肉鸽)每只40港元。
新三龟(草龟、金钱龟、金头龟)每公斤300、950、650元。
珍珠属于传统养殖业。
我国出口的药用营养型动物有乳鸽、甲鱼、黄鳝、泥鳅、鳜鱼、墨鱼、草鱼等近百种,尤其活甲鱼、金钱龟、桂花鱼、活黄鳝、活泥鳅等。原因:一是动物类药材需求急剧增长,二是野生药用动物资源日趋枯竭,标志养殖药用动物的黄金时期到来。
据行家预测,今后较长时期营养型药用动物价挺货紧,大力发展药用动物前景广阔。 1、以亲缘关系为线索,根据生物科属亲缘相近,一般含有近似成分的规律,寻找类似疗效的中药
进口阿魏、马钱子、沉香——国内
东北满山红(兴安杜鹃)治气管炎,西北小叶枇杷(烈香杜鹃)广东紫花杜鹃,疗效类似;
贝母属,新疆贝母、伊黎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均润肺平喘。
人参、三七、西洋渗、珠子参含人参皂甙;(还有非人参属的胶股兰)
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多糖和皂苷含量与麦冬相近,但抗缺氧和免疫功能与麦冬相同或更优一筹,“山麦冬”进入95以后的药典。
2、以有效成分为线索
薯蓣皂甙元——薯蓣属穿龙蓣薯、黄姜、粉萆薢(粉背薯蓣)尚有绵萆薢和福州薯蓣。
芸香科黄柏属、毛茛科唐松草属、小檗科小檗属均可作小檗碱的资源植物。
岩白菜素为紫金牛科紫金牛中所含有的镇咳成分,该成分首次发现于虎耳草科岩白菜中,后从虎耳草科筛选,发现落新妇属含量较多。
青黛——菘蓝、蓼蓝、马蓝 叶制成
3、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五味子、垂盘草等
4、扩大药用部位
乌龟腹甲(龟板)——背甲+腹甲(龟甲)
5、老药新用
丹参、川芎、葛根、山楂、三七、银杏叶——心血管疾病
6、人工栽培、养殖
野转家 射干、金钱白花蛇、鹿、麝、蜈蚣、蝎、土鳖虫。
7、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
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天然牛黄
新阿胶——驴皮胶
8、组织培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紫杉醇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品种繁多
数量减少迅速,种群繁殖困难,濒危品种增加。
全球性原因:热带森林破坏严重(马达加斯加,90%森林被毁),20年前地球上每天消失一个物种,今天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
地区性原因: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化↑水土↓
57~86年,790万亩/年↓,937万亩/1993年↓(一个青海省耕地)
人口/1600万/年,澳大利亚1480万,3.5倍青海省人口
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
海洋动物(鲸、海豹等)限捕,陆地野生动物一般禁捕。
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大量捕杀,熊↓、虎↓、蛇类↓、麝↓
一级珍稀动物鼋当鳖卖(晴川饭店94.8购鼋80公斤,置冰库内)
3)不科学的滥采滥伐
野生珍稀植物在未大量栽培前,不得进入制药工业应用(保护企业、保护植物)。
相关课程: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中药拉丁语,中药商品学......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各类考试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药学专业的本科阶段,中药鉴定学占6学分,分两个学期;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卫生专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中都有中药鉴定学。因此,学好中药鉴定是必要
⑹ 霍斛是什么东西
霍斛即霍山石斛。石斛为常用中药之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并列为上品。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的功能,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安徽霍山所产霍山石斛,脂膏丰富,滋阴之力最大,在古代本草中早有记载,一直被认为是石斛药材中的珍品。但《中国药典》(1995年版)在石斛的来源中却未收载霍山石斛。同时古代本草一直明确记载石斛的药用部位是茎,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药志》、 《中药材手册》及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等现代中药文献均将石斛列为以全草为药用部位的全草类药材中药,并按“全草+石斛属名”组合格式,将其药材拉丁名定名为 HERBA DENDROBII。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石斛与霍山石斛进行本草考证与原植物鉴定,以正本清源。
⑺ 中药鉴定中耳环石斛的名词解释
这种名词解释,一般都能网络到。
⑻ 中药知识 谢谢前辈们帮助了!!!
伙计,你这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建议你找一本中药学对照着查一下,要是每个都给你敲出来都能写本书了
有个简易版的可以供你参考一下: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 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攻下药: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下软坚,清热。
芦荟:甘寒,归肝大肠经。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甘苦寒。归大肠经。泻下导滞。
润下药:
火麻仁:甘平,归脾、大肠经。润肠通便。
郁李仁:辛苦甘平,归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峻下逐水药:
甘逐: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牵牛子: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下逐水,祛积杀虫。
大戟: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泄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祛风湿药:
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革更蛇:甘咸温,有毒。归肝经。祛风活络,定惊。
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秦艽:苦辛微寒,归肝胃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防己: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草:苦寒,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芳香化湿药: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止呕。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辛温,归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
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
利水渗湿药: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泻热。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
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海金砂: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
石韦: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苦微寒,归肝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苦微寒,归膀胱经。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瞿麦: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茵陈蒿: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除湿退黄,利水通淋,解毒消肿。
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水通淋,泻热通乳。
通草:甘淡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利水,止痒。
地肤子:苦寒,归膀胱经。清热利水,止痒。
温里药:
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细辛:辛温。归肺肾心经。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理气药:
橘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苦辛微寒,归 脾胃大肠经。破气化痰除痞消积。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
沉香:辛苦温,归脾胃肾经。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川楝子: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有小毒。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辛微苦,温。归肝胃经。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青木香:辛苦微寒,归肝胃经。行气止痛,解毒辟秽,消肿。
柿蒂:苦平,归胃经。降气止呃。
消食药: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
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消食和中,回乳消胀。
谷芽: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健胃,固精止遗。
驱虫药:
使君子:甘温,归脾胃经。驱虫消积。
苦谏皮:苦寒,归肝脾胃经。有毒。杀虫疗癣。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雷丸:苦寒,归胃大肠经,有小毒。杀虫。
榧子:甘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通便润肺。
贯众:苦微寒,归肝脾经,有小毒。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止血药:
大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苦甘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苦酸畏寒,归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侧柏叶:苦涩,微寒,归肺大肠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蒲黄:甘平,归肝心经。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棕榈炭: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收敛止血。
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止血,化淤利尿。
炮姜:苦涩温,归脾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
活血祛瘀药: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
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活血止痛,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有小毒。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经。行血补血,舒经活络。
ZHE虫:咸寒,归肝经,有小毒。破血逐瘀,续经接骨。
自然铜:辛平,归肝经。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甘咸辛平,归心肝经。活血疗伤,祛瘀止痛。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苦辛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咸苦平,归肝经,有小毒。破血逐瘀消HUI。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苦辛温,归肺肝脾经,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白附子:辛甘温,归脾胃经,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旋复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消痰行水,降逆止呕。
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祛痰,降气止咳。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消肿散结。
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清肺止咳,消肿散结。
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竹茹:甘微寒,归肺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甘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甘寒,归心肝胆经。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海藻:咸寒,归肝胃肾经。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咸寒,归肝胃肾经。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甲状腺、淋巴)
黄药子:苦寒,归肺肝经,有毒。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海蛤壳:苦咸寒,归肺胃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止咳平喘药:
杏仁:苦微温,归肺大肠经,有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甘苦平,归肺经。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紫苑:辛甘苦温,归肺经。化痰止咳。
款冬花:辛微苦,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果:甘苦涩平,归肺经。有毒。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安神药:
朱砂:甘寒,归心经,有毒。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磁石:咸寒,归心肝肾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龙骨:甘涩微寒,归心肝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甘平,归心肝膀胱经。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酸枣仁:甘平,归心肝经。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辛苦微温,归肺心经。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欢皮:甘平,归心肝经。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平肝熄风药:
羚羊角:咸寒,归肝心经,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石决明:咸寒,归肝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决明子: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珍珠母:咸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珍珠:甘咸寒,归心肝经。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收敛生肌。
牡蛎:咸微寒,归肝肾经。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刺蒺藜:苦辛平,归肝经。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钩藤:甘微寒,归肝心包经。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甘平,归肝经。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熄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辛平,归肝经,有毒。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辛温,归肝经。有毒。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白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辛温,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辛温,归心脾经。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肝经。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补虚药:
补气药: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西洋参: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补气生津。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白扁豆:甘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消暑。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蜂蜜:甘平,归肺脾大肠经。补中缓急,润燥,解毒。
补阳药:
鹿茸:甘咸温,归肾肝经。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巴戟天:甘辛微温,归肾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仙茅:辛热,有毒,归肾肝经。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补骨脂:辛苦温,归肾脾经。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骨碎补:苦温,归肝肾经。补肾健骨,活血疗伤。
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益智仁:辛温,归肾脾经。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肉苁蓉:甘咸温。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甘温,归肝肾经。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
蛤蚧:咸平,归肺肾经。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咳。
冬虫夏草:甘平,归肺肾经。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河车:甘咸温,归心肺肾经。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补血药: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
何首乌:制首乌补益精血,固精乌须;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心脾,益气血。
补阴药:
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天冬:甘苦寒,归肺肾经。清肺降火,滋阴润燥。
石DOU:甘微寒,归胃肾经。养胃生津,滋阴除热。
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润肺滋阴,补脾益气。
百合:甘微寒,归肺心经。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墨旱莲:甘酸寒,归肝肾经。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龟板:甘咸寒,归肝肾心经。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鳖甲:咸寒,归肝肾经。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收涩药: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五倍子: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
浮小麦:甘凉,归心经。敛汗益气除热。
诃子: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涩肠止泻,敛肺止咳,下气,利咽开音。
肉豆蔻:辛温,归脾胃大肠经。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甘涩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椿皮:苦涩寒,归大肠肝经。清热燥湿,止带止泻,收敛止血。
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桑螵蛸:甘咸平,归肝肾经。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咸涩微温,归肝肾经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金樱子: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莲子:甘涩平,归脾肾心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
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马钱子:苦寒有毒,归肝脾经。通络散结,消肿定痛。
雄黄:辛温有毒,归心肝胃经。解毒杀虫。
硫黄: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明矾:酸涩寒,归肺肝脾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化痰止血止泻。
蛇床子:辛温苦,归肾经。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
蜂房:甘平,归胃经。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炉甘石:甘平,归肝胃经。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
硼砂:甘咸凉,归肺胃经。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⑼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程,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考生常反映此课不好学。下面谈谈如何学习及考试的要求,供大家参考。药物是入中并治疗与保健人体健康的商品。它的真伪优劣是关系到人民防病、治病的疗效。如果真伪不辨,以假乱真,不但不能治病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为广大患者服好务。当前世界范围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中药的应用受到更广泛的欢迎。我国即将进入“WTO”,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广泛,假如假冒伪劣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不但害了病患者也有损于我国的声誉。所以本课虽然难于掌握也要下决心学好。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 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药鉴定学是应用学科,必须掌握鉴定中药材的理论与技能。学习本课只背出是记不住的,必须要实践,才能记住理论,才能学会鉴定药材的本领。药材的性状一定要对照药材标本来学,不然学不好。只说考试这一方面吧,如X型题,列出药材的多项特征,有的对,有的错。如认不准一定答错题。显微鉴定也要看显微镜,并对照教材上的图来记,否则死背,也记不住。理化鉴别也要在有条件下做一下。有的考生反映中药鉴定难学,实际上是难记。理论联系实际去学,其实并不难学。 第二,掌握规律: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药材(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如根类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等。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前面概述,就谈到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可以参考复习思考题,来帮助你学习。 第三,分清主次:本教材共收入药材三百多种,重点药材放在各章节最前面,并附有图。非重点药材,放在重点药材后面,只收文字,未收图(因教材篇幅所限)。重点药材是最常用的药材,或者是易混乱的药材,在鉴定上常出问题的药材,如常见伪品、混淆品、地区用药等等。在复习时可先学好重点药材,有时间和精力再学非重点药材。如果学不好重点药材,这门课的考试则难于过关。 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每味药材的各个项目如何掌握重点。 一、历史:鉴定药材等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承、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首先收载于那一种七草,这必须要背下来。并了解从首载本草到至今的药材其来源品种是否一致,要掌握规律,将首载本草加以归类。如常用中药或本教材重点药材最多的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药材归纳一下。其余的少数药材再依次分类列出,如《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等。有的药材未收历史项目,即是说它未被列于古代本草中。 二、来源:来源是决定药材品种的。药材的来源,包括工;科名、植物学名(拉丁名)、药用部分三项,本课不要求记拉丁学名,只记中文植物学名。 三、植物形态:对照科名,每一科有植共同特征,也有不同特征,如是草本、木本、藤本。花的特征,果实的特征(果实的种类)。这是重点。 四、产地:产地有的是地道药材、有的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所以一定要记住产区。 五、产地加工:要记住采收期。加工方法,一般是去泥土(根、根茎类),再晒干,要特别记住特殊的加工方法,为蒸、煮、烘干、去皮,等。 六、性状鉴别:对照实物记忆,如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外表特征、气、味等。 七、显微鉴别:横断面对照图学习。一类药材有该类药材的特征。再记住其特殊性,如有否异型维管束,它的位置存在于何部分。有否分泌组织,分泌组织是何种类型,如乳管、油管、油细胞、油室等等。粉末特征,要分清导管的纹理如孔纹、具缘纹、网纹、梯纹等。一定要记住有无草酸、钙结晶,结晶的类型,如方晶、柱晶、簇晶、砂晶等,把以上的导管类型、草酸钙结晶的类型总结归类加以记忆。粉末中是否有碳酸钙结晶即钟乳体。粉末中有否石细胞、纤维等。 八、成分:记主要成分。有些亦可归类记忆:如哪些药材主含生物碱、甙类、蒽醌类、挥发油类(挥发油内主成分)等。有效成分要特别记住,如乌头中的中乌头碱为主要镇痛成分等。 九、功效:因与中药学重复可一并记忆,但提到的药理作用,应记住。 十、附注:主要记住有那些伪品、混淆品等情况。
⑽ 经验之谈: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程,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考生常反映此课不好学。下面谈谈如何学习及考试的要求,供大家参考。药物是入中并治疗与保健人体健康的商品。它的真伪优劣是关系到人民防病、治病的疗效。如果真伪不辨,以假乱真,不但不能治病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为广大患者服好务。当前世界范围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中药的应用受到更广泛的欢迎。我国即将进入“WTO”,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广泛,假如假冒伪劣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不但害了病患者也有损于我国的声誉。所以本课虽然难于掌握也要下决心学好。 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药鉴定学是应用学科,必须掌握鉴定中药材的理论与技能。学习本课只背出是记不住的,必须要实践,才能记住理论,才能学会鉴定药材的本领。药材的性状一定要对照药材标本来学,不然学不好。只说考试这一方面吧,如X型题,列出药材的多项特征,有的对,有的错。如认不准一定答错题。显微鉴定也要看显微镜,并对照教材上的图来记,否则死背,也记不住。理化鉴别也要在有条件下做一下。有的考生反映中药鉴定难学,实际上是难记。理论联系实际去学,其实并不难学。 第二,掌握规律: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药材(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如根类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等。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前面概述,就谈到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可以参考复习思考题,来帮助你学习。 第三,分清主次:本教材共收入药材三百多种,重点药材放在各章节最前面,并附有图。非重点药材,放在重点药材后面,只收文字,未收图(因教材篇幅所限)。重点药材是最常用的药材,或者是易混乱的药材,在鉴定上常出问题的药材,如常见伪品、混淆品、地区用药等等。在复习时可先学好重点药材,有时间和精力再学非重点药材。如果学不好重点药材,这门课的考试则难于过关。 一、历史:鉴定药材等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承、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首先收载于那一种七草,这必须要背下来。并了解从首载本草到至今的药材其来源品种是否一致,要掌握规律,将首载本草加以归类。如常用中药或本教材重点药材最多的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药材归纳一下。其余的少数药材再依次分类列出,如《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等。有的药材未收历史项目,即是说它未被列于古代本草中。 二、来源:来源是决定药材品种的。药材的来源,包括工;科名、植物学名(拉丁名)、药用部分三项,本课不要求记拉丁学名,只记中文植物学名。 三、植物形态:对照科名,每一科有植共同特征,也有不同特征,如是草本、木本、藤本。花的特征,果实的特征(果实的种类)。这是重点。 四、产地:产地有的是地道药材、有的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所以一定要记住产区。 五、产地加工:要记住采收期。加工方法,一般是去泥土(根、根茎类),再晒干,要特别记住特殊的加工方法,为蒸、煮、烘干、去皮,等。 六、性状鉴别:对照实物记忆,如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外表特征、气、味等。 七、显微鉴别:横断面对照图学习。一类药材有该类药材的特征。再记住其特殊性,如有否异型维管束,它的位置存在于何部分。有否分泌组织,分泌组织是何种类型,如乳管、油管、油细胞、油室等等。粉末特征,要分清导管的纹理如孔纹、具缘纹、网纹、梯纹等。一定要记住有无草酸、钙结晶,结晶的类型,如方晶、柱晶、簇晶、砂晶等,把以上的导管类型、草酸钙结晶的类型总结归类加以记忆。粉末中是否有碳酸钙结晶即钟乳体。粉末中有否石细胞、纤维等。 九、功效:因与中药学重复可一并记忆,但提到的药理作用,应记住。 十、附注:主要记住有那些伪品、混淆品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