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一起煮水。
作用与功效:
滋养阴津
《中国药学大词典》称其“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说他善于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诸症。
增强体质
石斛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清代《药性论》说石斛能补肾积精、养胃阴、益气力;石斛内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实验证明石斛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补益脾胃
石斛是益胃生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中均有记载,人民称他为“肠胃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现代实验证实,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同时,口服石斛煎液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护肝利胆
石斛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历代医家都认为“铁皮枫斗”具有滋养肝阴的作用,是治疗各种肝胆并的要药,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5.疏清虚热
强筋壮骨
人进入中年以后,“人阴气自半”(朱丹溪)人体的阴津开始衰弱,筋骨功能逐渐减退,石斛能够滋养阴液,阴液能够润滑关节,从而达到强筋健骨、流利关节、增强抗风湿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斛能提高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
促进循环
石斛能养阴,可以濡润脉道,扩张血管,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石斛能够显著改善血淤症状,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血糖
中医认为,消渴病(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以肾阴虚,肺胃早热为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其病理特点,石斛功能养阴`清热润燥,自古以来就是治疗糖尿病的专用药。临床研究表明,石斛不仅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同时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使学堂恢复正常。
抑制肿瘤
石斛对人体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某些细胞有杀灭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临床时间表明,石斛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明亮眼目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都通过脉上,注于眼睛,而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生理病理于肝的阴精旺盛与否关系密切,石斛具有滋阴养目的功能,被历代医家作为养护眼睛的佳品。现代药力研究证实,石斛对防治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不仅有延缓作用,可以保持晶状体的透明度百分之三十六点,而且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异常变化有抑制或纠正作用。
滋养肌肤
人体进入中年期后,由于体内的阴液日益减少,从而加速了皮肤老化,使之边黑或变皱。石斛含有多量的黏液质,对人体皮肤有滋润营养作用。
延年益寿
《神农本草经》将石斛列为具有“轻身延年”作用的商品药物。现代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斛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比一般的药物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更广泛,更全面。
铁皮石斛和附子,肉桂等热性药一起吃不好。
铁皮石斛的常用配伍:
(1) 配天花粉,治胃热津亏,消渴,虚热舌绛少津。
(2) 配麦冬,治胃阴不足之胃脘不适,干呕,舌红。
(3) 配麦冬、沙参,治热性病口干渴。
(4) 配忍冬藤,治风湿热痹。
(5) 配忍冬藤、白薇,治风湿热痹。
(6) 配沙参、枇杷叶,治肺阴不足,干咳气促,舌红口干等症。
(7) 配白薇、知母、白芍,治热病后期,虚热微烦,口干,自汗等症。
(8) 配南沙参、山药、生麦芽,治胃阴不足而见少食干呕,舌上无苔等症。
(9) 配北沙参、麦冬、玉竹,治肺胃虚弱,舌红口干或无咳无痰,呼吸急促。
(10) 配生地玄参、沙参,治热病后期,仍有虚热,微汗,目昏口渴或有筋骨酸痛,舌干红,脉软数无力,症状日轻夜重者。
(11) 配生地麦冬、花粉,治热病胃火炽盛,津液已耗,舌燥,口干或舌苔变黑,口渴思饮。
(12) 配生地、麦冬、百合、秦艽、银柴胡,治阴虚内热之干咳,盗汗低热口渴舌红脉细数等症。
(13) 石斛配生黄芪、焦白术、茯苓、白芍,益气养阴,健脾和肝。治疗慢性肝炎见有面黄、消瘦、乏力、气短、口干苦、便溏等气阴两伤、脾胃虚弱者。
⑶ 石斛叶子什么功效
石斛叶子的功效
1、养胃生津、滋阴清热。
2、明目。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都通过血脉上注于眼睛,而“肝开窍于目”,肝血充盈,眼睛就会明亮有光;相反,肝阴不足,目失所养,眼睛就会黯淡无光,疲劳、干涩、流泪、视物不清。服用石斛可滋补肝阴,从而起到明目的效果。
3、润肺止咳:王承德表示,除了滋阴养胃,石斛对于肺阴不足,咳嗽少痰,胸闷气短的患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百合、桑叶、金银花合用,加少许冰糖,润肺止咳效果更好。
4、补肾壮腰:石斛性微寒,味甘、淡,入胃经和肾经。安阿玥介绍,肾藏精主骨,肾阴亏虚,精亏骨软,可导致腰酸腿软,走路无力。石斛通过补肾阴可以强精壮腰,对于男性因为肾虚导致的早泄、阳痿、遗精等也有治疗功效。
(3)铁皮石斛和桑叶扩展阅读:
石斛食疗方法
1、石斛二冬饮
功效:养阴生津,清火退热。适用于外感热病后期大热已去,阴津不足,低热缠绵表现为唇干、尿黄、口干喜饮却饮而不解渴、体温波动于37.5℃~38℃附近。这里石斛、芦根最好用鲜品,效果显著。
2.石斛养胃茶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对气阴两虚型慢性胃炎、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胰腺癌等)表现为纳呆口干、胃中嘈杂灼热、大便困难并偏干者比较适合,这里石斛最好用鲜品。
3.石斛开音茶
功效:益气生津,利咽开音,适用阴虚型慢性咽炎或讲话、唱歌过度导致声音沙哑者。
4.石斛明目茶
功效:去翳明目。对于治疗白内障、老年性黄斑病变者有一定的功效。
⑷ 铁皮石斛和茶叶能一起吃吗
石斛性味微寒、甘;
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现代研究它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提高心脑血管功能;抗肿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
意见:石斛与茶叶一起喝没有问题。但要注意个人体质,如果体质属湿或脾胃虚寒者(指胃酸分泌过少者),均禁服。
⑸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禁忌是
一、功效
1、生津作用:
铁皮石斛石斛具有生津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腺体分泌和脏器运动。
2、降血糖作用:
铁皮石斛对可降低链脲霉素诱发糖尿血糖值。
3、增强机体免疫力:
铁皮石斛颗粒(TPSH)可促进荷瘤动物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NK细胞的活性,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动物的血清溶血素值,提示TPSH无论是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或是特异性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二、禁忌:
脾胃虚寒不适合长期服用。
(5)铁皮石斛和桑叶扩展阅读
石斛“养阴”适于阴虚体质
铁皮石斛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石斛一直是中药材里面的良品,铁皮石斛又是石斛里面的良品。正因如此,2010版《中国药典》在“石斛”之外又单设了“铁皮石斛”,2015版药典仍然沿用这一设定。
据《中国药典》记载,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痨热,目暗不明,筋骨萎软”。这么多功能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养阴。无论是热病,还是口渴、眼花,只要是阴虚津液匮乏就适合用铁皮石斛。
⑹ 铁皮石斛和明日叶的区别
铁皮石斛
明日叶:多年生大草本;株高 80~120 公分,茎叶内含黄色液汁,茎直立,多分枝。依植株外形,可分成青茎种、红茎种与混合种等三品种。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基部扩大抱茎,叶大形 1~2 回羽状 3 出复叶,浅裂或深裂,小羽叶卵形或广卵形,宽 4~8 公分,先端尖,细锯齿缘,两面光滑无毛;茎上叶渐小。复繖形花序,被短毛;无总苞,小苞片数枚,广线形;小花多数,乳黄色;花瓣 5 片,内曲;雄蕊 5 枚;子房下位。果实长椭圆形,稍扁平。花期 5~10 月。果期 9~12 月。
简单的辨别方法:一看外形 二割茎
1、看外形:因为明日叶是菊科植物,在我国俗称芹科,它的叶子形状像芹菜,不是这样的外形就是假的。
2、割茎:卖真假明日叶的都说自己的含查尔酮,那就割开茎看看有没有黄色的查尔酮汁。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这么简单。
⑺ 铁皮石斛和桑叶一起吗
石斛和桑叶一起泡做茶饮是可以的,清热的,我记得是
⑻ 铁皮石斛和茶叶一起泡来喝吗
铁皮枫斗是由铁皮石斛[鲜条加工而成的,取铁皮石斛的茎经加工炮制,边炒边扭成螺旋形称为铁皮枫斗。石斛类中的上品是“铁皮”。纯正铁皮枫斗国内市场供应价在30000元/公斤以上,市场上几百、几千元就可以买1公斤的枫斗,只是石斛类其它品种,决非“铁皮”枫斗。
铁皮枫斗的食用方式比较多,可以泡酒,可以煮茶,可以煲汤,不是说不可以和茶叶一起喝,有些茶叶的性能跟铁皮枫斗的有些冲,喝了反而对身体不好。有些茶叶功效和铁皮枫斗一样,但是,功效的强度肯定比不了枫斗,一起喝反而等于没喝茶叶,茶叶没实现价值,反而是浪费,没必要一起喝。除非你单单就想改变一下口感,如果不是,建议不要一起喝,不是说对身体不好,只是这样喝没价值。
⑼ 普通石斛和铁皮石斛的区别
一、形态特征不同
1、普通石斛: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状弯曲,基部明显收狭,不分枝,具多节,节有时稍肿大;节间多少呈倒圆锥形,长2~4厘米,干后金黄色。叶革质,长圆形,长6~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抱茎的鞘。
二、生长习性
1、普通石斛:石斛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对土肥要求不严,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石缝中。
2、铁皮石斛:适宜在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环境生长。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
三、分布范围
1、普通石斛:普遍生长于中国南方。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也有分布。
2、铁皮石斛:分布于中国安徽西南部(大别山)、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宁化)、广西西北部(天峨)、四川、云南东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畴)。